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店铺起名

佛珠的颗数含义(佛珠的颗数含义是什么)

时间:2024-01-31 22:16:45 作者:追梦抓梦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佛珠的基本知识(颗数意义)——涨姿势!

一、佛珠的主要作用和种类

佛珠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一是念佛工具。为修行佛道,念佛时以佛珠颗数为计数,通常用于念诵经文、咒语。法语和和佛与菩萨的胜号。它是一种随身法器,信佛的人认为,佛珠即可利己又可护人。二是常人佩带。常人为集中思念,消除烦恼,祈求平静而佩戴佛珠。佛珠的种类,通常分三种:一是持珠——以手持捻掐的佛珠;二是戴珠——带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三是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二、佛珠的颗数与基本结构

每串佛珠都由一定颗粒的珠子串成,其特定的数目都有源由,被赋予一定含义,无规则.无定数的不被视为佛珠。佛主的颗粒及其含义,现简述如下:

1080颗,代表十界各有108种烦恼,合成1080种烦恼。

108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而断除108种烦恼。

54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54个阶位。

42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42个阶位。

36颗,为108的3分之1,其含义以小见大。

27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27贤位。

21颗,表示十地.十波罗密.佛果等21位。

18颗,表示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14颗,表示观音菩萨的14种无谓。

佛珠的颗数和含义都出自《金刚顶瑜伽念珠经》,《木患子经》、《陀罗尼集经》、数珠功德经》和《文殊仪轨经》等佛经上。佛珠最常见的是108颗和18颗两种。一般情况下108颗为挂珠,18颗为持珠。

念珠种类大致分成手珠、持珠及挂珠三大类。念珠也称作佛珠、诵珠、咒珠、数珠等。这里提及的手珠一般是戴在手腕上,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念珠的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戴的颗数外,亦有视乎手腕粗细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佛珠从1颗至108颗都可以,每个数字都代表一个含义。

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这种佛珠因为太长,只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中作为装饰,此外极少人使用。上品的佛珠为108粒(密宗行者为110粒),中品为54粒,其余有42粒、21粒、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等。

佛珠的粒数各有其义: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27粒的,表示声闻之27圣贤;21粒的,是佛教中

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经所说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了携带方便,分108数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他义。

按天台宗理论,十界无不性具善恶,故一千零八十数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即: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

1080颗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可分为十个种类:1地狱界,2饿鬼界,3畜生界,4修罗界,5人间界,6天上界,7声闻界,8缘觉界,9菩萨界,10佛界。

108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如经中所言:

诸菩萨问: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灭中,有阴有集,不知为痴,转入意地亦如是,识亦如是,是为意三;见好色中色恶色,不自知著不自知灭,有阴有集,乃至触亦如是;彼经但列六根各六,虽无三世之语,而结云百八,故知是约刹那而为三世也。……三世三个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54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护法心、迴向心、戒心、舍心、愿心。

十住:初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

十行:欢喜行、饶益行、无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

十向: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迴向、不坏迴向、等一切佛迴向、至一切处迴向、无尽功德藏迴向、随顺平等善根迴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迴向、如相迴向、无缚无著解脱迴向、法界无量迴向。

十地: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四善根:指见道前,观四谛及修行十六行相以达到无漏圣位的四种修行阶位,包括: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法位。

42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

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是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位。

36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27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十八有学: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见至、身证、家家、一间(一种)、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有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色究竟。

九无学:退相、守相、死相、住相、可进相、不坏相、不退相、慧解脱相、俱解脱相。

21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十地”见“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弟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18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

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十六颗

16颗有十六心的意思,十六心是指小乘俱舍宗所说的观察领悟乐儿四谛十六行相之后,如果由此达到了一定境界所得到的十六种智慧,就叫做十六心。其中四谛是指苦、集、灭、道,为佛教最基本的教义。十六行相就是对四谛各自产生的四个方面的理解与观念,总共十六种,固称16相。其中佛家通过这十六种智慧,提醒人好好修行消除烦恼以得到自在解脱。

14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十四无畏:1、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2、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9、使性多婬者,不生色念;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瞋恚;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闇;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13、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

三、从结构上来说,佛珠可分为两种:

1.单组佛珠:一串念珠由一颗母珠和其他不同规定数目的子珠组合而成。

2.复组佛珠:一串念珠,除了母珠和子珠以外,还有隔珠(又称为“数取”),弟子珠(又称为“记子”),记子留,甚至一些饰物组成。

在复组佛珠中,母珠通常只有一颗,但亦有两颗的。108颗和54颗的佛珠,每27颗子珠用一隔珠;27颗的念珠,则每9颗子珠用一隔珠。弟子珠体积较小,一般有10颗或20颗,系在母珠的另一端,以10颗为一小串,表示“十波罗密”。为了美观和方便,弟子珠的颗数也可随意,不做强求。记子留是每串弟子珠之末端所附的珠,珠体通常比弟子珠为大,形态、颜色可以不同。饰物多采用佩环、绳结、流苏、珠宝等。

佛珠颗数不同的含义

佛珠的数量不同,代表的含义也不同。

108颗佛珠代表佛教中的圆满之意,代表着108种烦恼,而佩戴108颗佛珠,旨在消除这108种烦恼,让自身的心态进入一种平和的状态,达到天人合一效果。人们常说的六根,过去,现在,未来等存在的108种烦恼,都可以通过佛珠来“消除”,这种佛珠是非常有利于佛教信徒的日常修行的。

18颗的佛珠俗称“⼗⼋⼦”,此中所谓 “⼗⼋”指的是“⼗⼋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眼界、⽿界、⿐界、⾆界、⾝界、意界。

六尘:⾊尘、声尘、⾹、味尘、触尘、法尘。

六识:眼识、⽿识、⿐识、⾆识、⾝识、意识。

佛珠10颗的含义

⼀般认为10颗佛珠表征佛教诸经中所说的种种⼗利。“⼗利”,通常指诸如乞⾷⼗利、禅定⼗利、粥有⼗利、精进⼗利、多闻⼗利、布施⼗利、持戒⼗利、慈忍⼗利等等。若依《⼗诵律》所说,“⼗利”,则是指佛陀制戒的⼗个理由。即:(1)摄僧;(2)极好摄;(3)僧安乐住;(4)折服⾼⼈⼼;(5)有惭愧者得安乐;(6)不信者得净信;(7)已信者增长信;(8)遮今世恼漏;(9)断后世恶;(10)梵⾏久住。

11颗佛珠所代表的含义:⼀般认为,⼗⼀颗的佛珠表征佛教的⼗⼀⼒,即阿弥陀佛加持念佛⾏者的⼗⼀种⼒⽤。

佛珠12颗代表,每日每月能够平安吉祥。也代表十二因缘,其寓意是人生际遇掌握在自己手里。

108颗念珠 每颗代表的含义

佛教念珠的粒数各有其含义:

108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

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

每一颗都有相应的含义:

1.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2.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3.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4.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5.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6.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7.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8.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9.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0.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11.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2.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13. 只有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14.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5. 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16.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7.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8.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19.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0.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1.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22.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23.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24.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25.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6.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27. 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28.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29.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30. 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31.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32. 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33.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34.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5. 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36.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37.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38.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39.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40.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41.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42.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43.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44.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45.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46.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47.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48.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49.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50.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51.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

52.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53.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54. 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55.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56.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57.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58.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59.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60.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61.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62.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63.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64.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65.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66.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67. 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68.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69.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70.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71.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72.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73.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4.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75.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76. 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77.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78. 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79.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80.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81.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82.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83.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84.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85.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86.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87.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88.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89.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90.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91. 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92.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93.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94.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95.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96. 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97.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98.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99. 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100.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101. 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02. 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103.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104.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105. 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106. 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107.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108.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 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原来,清朝的朝珠还有这些讲究,可不是谁都能戴的

说到清朝的官员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真的是规规矩矩的,衣服有讲究,帽子有讲究,反正都是非常的复杂的,那么不值得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这个清朝的官员是有戴项链的,大家都叫朝珠,那么这个朝珠有什么含义呢?又有什么讲究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什么是朝珠

就是清朝那些大臣们脖子上戴得“装饰品”。看着是不是很熟悉?一些不知道它是什么的人,第一感觉就是佛珠。

其实它是“朝珠”,而不是佛珠。朝珠的由来就是由佛珠转变而来的。因为清朝皇帝信佛教,所以就模仿佛珠弄出来了”朝珠“。

什么人才能戴“朝珠”

朝珠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戴得,只有那些官至四五品之上的人才可以佩戴,这是一个象征。

(佛珠108颗含义)

朝珠和佛珠一样,都有108颗。佛教的108颗佛珠,代表着108种烦恼。而朝珠却和佛珠却大不相同。它的108则代表的是12个月,24节气,72侯。

(图片来源:雅昌拍卖网)

总而言之朝珠比佛珠复杂的多。

为什么会有朝珠

想要知道为什么会有戴朝珠这个讲究,那么我们就需要先去了解下清朝的历史。

25岁的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族,建立了后金。女真族呢,也就是满族的前身。在努尔哈赤那会,大多都是信萨满教。萨满就是巫师,有预言、控制天气、占卜等等超能力。

皇太极之后,后金统治的地盘更大了,蒙古部落也在其中,而蒙古呢,是信藏传佛教的。因此,清朝一些人也逐渐地开始信佛教了。

(皇太极画像)

据说,皇太极特别喜欢玩佛珠,还经常把佛珠送人,当作赏赐。当然,这时候佛珠还没有出现,直到后来清朝入关了,才有佩戴佛珠,比如孝庄太后。

顺治时期,虽然还没有完全有这种朝珠的制度,但是也是在逐渐完善过程中的。而且孝庄太后和康熙都是藏传佛教的信徒。所以朝珠的出现是必然的。

在《清会典》里对朝珠有明确的规定:

皇帝朝珠,谨按本朝定制,皇帝朝珠用东珠一百有八、佛头、纪念、背云大小坠珍宝杂饰各惟其宜,大典礼御之。皇太后、皇后朝服朝珠三盘,东珠一,珊瑚二。皇子朝珠不得用东珠。

凡朝珠,王公以下,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侍卫、公主、福晋以下,五品官命妇以上均得用。以杂宝及诸香为之。

(朝珠图片)

足以看出朝珠的规矩有很多,不仅佩戴人员有限制,而且颜色、材质都需要不同。

就比如皇上用的是珍珠材质,颜色为明黄色。而且像这种珍珠材质只能是皇上、皇后这种才能使用。

原来,朝珠还有这些讲究呢?!你学到了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