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店铺起名

张子诚(张子诚2023年最新视频播放)

时间:2024-01-01 00:54:36 作者:若即若离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12个一等奖 | 盛兴参加市第五届中小学生美育节活动精彩回顾!

今年,盛兴学子在清远市第五届中小学生美育节现场展演活动中大放异彩,在艺术展演、艺术实践工作坊、艺术作品展演项目中喜获多个奖项,其中一等奖12个!

清远市中小学生美育节是我市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中小学生艺术盛会,全方位展现了我市中小学校美育和艺术教育成果。

2023年清远市第五届中小学生美育节,盛兴学子在盛兴老师们的专业指导下,以出色的表现在各个项目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艺术展演合唱、课本剧、朗诵城市学校专场总决赛共获3个一等奖;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荣获1个一等奖;艺术作品书法、摄影、绘画共获得8个一等奖,总共以12个一等奖的好成绩圆满结束本届美育节盛会!另外,学校还荣获了本次活动的“优秀组织奖”“优秀组织先进个人奖”等荣誉称号。

艺 术 展 演

合唱《彩虹》《Try everything 》荣获清远市一等奖

朗诵《致奋斗的青春》荣获清远市一等奖

课本剧《雷雨》荣获清远市一等奖

艺术实践工作坊

盛兴校园电视台工作坊荣获清远市一等奖

艺术作品获奖

书法作品一等奖

《东坡轶事数则》

毕思琪

《华严经选抄》

钟海欣

《冬夜读书示子聿》

沈诗乔

《峨眉山月歌》

罗国旭

《徐浩书论选抄》

沈建瞳

摄影作品一等奖

《那曲》

罗智双

绘画作品一等奖

《让梦想飞扬》

刘锦颐

《向梦进发》

李秀君

优秀荣誉称号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还获得了第五届中小学生美育节“优秀组织先进个人奖”“优秀组织奖”的荣誉称号,充分展现了盛兴的艺术教育成果。

盛兴中英文学校初中部:李承佳,邝美琪

担任第五届美育节课本剧展演总决赛主持人

盛兴中英文学校高中部:张子诚,曹嘉慧

担任第五届美育节合唱展演总决赛主持人

美育之花绚丽多彩,摘得硕果香满校园。今天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有学校的大力支持,凝聚着盛兴全体参赛成员和指导老师们的努力付出,也让同学们在过程中不断提升艺术素养,获得宝贵的展演经验和坚韧的品质。

盛兴自开办以来,一直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艺术方面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果。以美育人,启智润心,通过美育滋养着盛兴学子们的成长,让他们以最高的热情和活力在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里绽放更美的青春。

模仿外形起谐音艺名 专家:山寨艺人有点火爆过头了

“鹿哈”“易烊干洗”“黄子诚”……这些与当红明星相近的名字最近频繁出现在热搜上。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一个以模仿韩国偶像男团EXO组合“出道”的山寨明星组合ESO迅速走红,其成员包括但不限于鹿哈、黄子诚、权酷龙、王俊卡、王二博、林俊绝等人,他们从组合名称、成员名称、造型妆容等都模仿了鹿晗、黄子韬、林俊杰等当红艺人。

ESO组合在吸引公众眼球的同时也引发大量争议。有网友认为他们搞笑好玩,也有很多人表示这是碰瓷、哗众取宠,仅凭“模仿”“长得像”就可以短时间内引流变现,实为不公平。还有人认为,这侵犯了被模仿明星的个益。

事实上,因外形、嗓音等条件相似而对明星进行模仿的行为并不鲜见,甚至不乏专门的模仿类综艺。那么,对明星艺人的模仿是否有限度?是否可能构成侵权?一波火热背后引发的模仿乱象该如何整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采访。

模仿艺人迅速走红

积累人气引流变现

“我决定无限期退出ESO(EMO),也希望大家没有我在的时候,你们也越来越好。”近日,原名鹿哈的某短视频平台博主继改回本名“凌达乐”后,再次发布视频与ESO“割席”。

今年7月,从外形到昵称都模仿明星鹿晗的鹿哈,宣布与模仿黄子韬的黄子诚、模仿王一博的王二博等人以ESO组合名义强势回归,推出专辑和单曲,并进行了多场线下活动。在这种山寨模仿知名艺人的方式下,鹿哈等人的短视频平台账号短时间内吸粉引流无数。不仅如此,他们还开始以ESO组合形式参加综艺、直播互动、接广告推广等形式流量变现。短短1个多月时间内,鹿哈的短视频平台账号粉丝量从最初的几万增长至如今的60余万。

在此期间,鹿哈及ESO组合其他成员多次登上热搜,并不断引发争议。8月15日,ESO组合成员集体改名,鹿哈重新改回本名并表示,蹭明星名字叫鹿哈,是因为自己不想一辈子过这种打工的生活,恰好赶上了短视频风潮,引起了关注。ESO又在8月21日发视频表示,因为发生这件事后很emo(网络用语,形容因一些原因导致心情抑郁),所以组合改名为EMO。

然而,即使改了名,他们之前发布的山寨明星视频并未删除,且仍是置顶,点赞量与评论量众多。成员黄子诚改名张子诚后,没过多久又改回了黄子诚。而不少ESO成员改名后,还是会在括号内写明原“山寨艺名”,如模仿林俊杰的林俊绝改名为“曾的绝”(俊绝),模仿王一博的王二博改名为“赵大博”(二博)。

鹿哈曾说过,从没觉得自己是网红,“山寨对我们也是很好的称呼”,不觉得模仿丢人。如今,从合体出道、接商演揽活,引起争议后纷纷改名,到组合改名EMO重新出道,再到退团“单飞”,鹿哈等人和ESO组合以各种形式反复吸引着观众的眼球,正如鹿哈宣布退出ESO的视频下热门评论所说,真是“一个月演完一个明星的演艺生涯”。

“最开始看到鹿哈的时候,只觉得就是一个简单的视频模仿者,直到之后模仿行为愈演愈烈,他们把不劳而获就想红的心思全写在脸上了。而且随着他们知名度的提高,鹿哈、ESO等词条已经开始跟鹿晗关联起来,他们接商演、在直播间‘秀才艺’的种种举动也都开始和鹿晗等明星挂钩。”明星鹿晗的一位粉丝告诉记者,鹿哈等人不断拿恋爱事件、退团事件等拍段子,这些事件本身就是对鹿晗本人的反复抹黑,而粉丝的多次投诉举报都无济于事。

在这位粉丝看来,无论是成员改名,还是组合更名,抑或最新的鹿哈退团被其他组合成员怒斥,都是这些山寨者吸引粉丝的手段。

看到流量红利的不仅是ESO,短期内一批以模仿明星出镜的“偶像组合”先后涌现,比如范蒸蒸、潘玮坡、阿岳的EMO男团,华晨灰、蔡泽坤、王源源等人组成的TS天团。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告诉记者,ESO的“出道”有其客观存在的土壤,这个山寨组合满足了部分人猎奇、审丑、消解明星神秘感和找乐子的心理。而且在自媒体时代利用短视频可以达到迅速传播累积人气的效果,能快速进行流量变现,加之山寨明星可利用被模仿明星本身的话题进行所谓“二次创作”或者恶搞,无需原创即可维持话题度,的确是“来钱又快又简单”的“好生意”。也因为如此,EMO、TS等山寨明星组合纷纷跟风炒作,试图通过这种“另类”的方式走红吸金。

中国传媒大学产业管理学院教授、北京文化娱乐法学会副会长李丹林说,ESO组合的名字和EXO组合这个已经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字过于相似,组合内成员的名字也直接化用了对方组合内原成员的名字,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高度关注,这是一种典型的通过搭便车的方式获得影响力和商业利益的行为。

娱乐行为把握分寸

过度模仿涉嫌侵权

除ESO、TSBOYS等山寨偶像组合外,还有大量明星艺人的模仿者寄生于互联网浪潮中。例如,某短视频平台上昵称为“JV马总”的账号,因外形酷似马云,拍摄多部“霸总的日常”主题视频,目前已有粉丝1400余万名,视频点赞数最高达近300万。

昵称“雍杰伦”则是歌手周杰伦的模仿者,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粉丝量已有178.5万名,在其发布的视频中,他不仅以周杰伦模仿者的身份出席商演、与其他明星模仿者合拍视频,还参演了电影。有粉丝在评论中戏称“比真的杰伦都忙”。

此外,还有一批“小范冰冰”“小赵丽颖”“小林心如”,因外形与明星相似,在短时间内迅速吸粉、直播赚打赏,又在争议之下改名后迅速失去热度。

将模仿明星作为娱乐方式由来已久。从公开信息来看,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综艺节目邀请各种民间高手模仿演唱明星歌曲。近年来还有卫视推出专门的明星模仿秀节目。

受访专家指出,虽然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禁止模仿明星,但模仿明星这一行为存在不少法律风险。

马丽红说,这种行为可能涉嫌侵犯他人肖像权。如果素人本身和明星本人长得并不像,但以牟利为目的,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假冒明星,意图使他人产生混淆或者联想,可能涉嫌侵犯明星的肖像权。如果素人本身和明星本人长得非常相似,在模仿表演中不主动冒充明星但也不表明自己的模仿者身份,这种行为如果造成公众混淆,仍可能涉嫌侵犯明星的肖像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也就是说,即使仅模仿明星的声音,也可能涉嫌侵权。

“如果素人在开直播、上节目、接商演等活动中,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演出明星作品,可能涉嫌侵犯明星的著作权。”马丽红说,有些素人在模仿明星时,为了博眼球、获取关注大打“擦边球”或做一些猎奇表演贬损明星形象,可能涉嫌侵犯明星的名誉权。

她提出,此外还有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山寨明星的行为可能构成“商业标志混淆”,从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如果明星本人,也就是原表演者认为素人模仿自己开直播、上节目等行为给其造成了经济损失,可以主张赔偿损失。

据马丽红介绍,此前一些电视模仿秀节目推出了一大批明星模仿者。这些山寨明星往往会通过商演和接广告获取利益,而其获取利益的资本就是明星本人的影响力。如果只是单纯地长得像和模仿性表演,并不会构成欺诈侵权,但商家和山寨明星在演出时如果刻意隐瞒或用模棱两可的字眼误导消费者,则可能构成侵权,如直接用明星姓名、照片进行营利性宣传。

“模仿明星还是要有一定边界的,比如要披露自己模仿者的真实身份,不得侵犯明星的姓名权、著作权和名誉权,不得利用明星的隐私或其他专属明星自身的元素做噱头营利,否则就可能构成侵权或者构成不正当竞争法行为。”马丽红说。

防范模仿乱象泛滥

平台方需承担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因模仿明星“越界”引发纠纷的事例并不鲜见。2015年,因“草根歌手”丁勇使用其姓名及照片在微博进行营利性宣传,歌手汪峰就以侵犯姓名权、肖像权为由将丁勇诉至法院,要求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支付侵权损害赔偿金45万元,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最终法院以丁勇构成对汪峰肖像权、姓名权的侵犯判赔付原告10万元。

模仿明星甚至一度成为一些人的“生意经”。据报道,几位演艺行业从业者曾于2006年创办“中国山寨明星艺术团”,专门承接商业演出、演唱会、品牌代言和电视栏目等活动。该团队最好时候旗下拥有600余名山寨明星演员。其团长曾在采访中表示,一线明星仅是出席商业演出活动便需花费几百万元,但是山寨明星的演出费最高不过5万元,如果山寨三、四线明星,仅需几千元。“山寨明星也是一种商品,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是根据市场的需要而精心打造出来为某种利益服务而推向市场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

李丹林认为,模仿毕竟不是原创,如果这些模仿者不能够超越明星,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那长此以往粉丝受众等自然会失去兴趣。没有了市场,这些模仿者想搭明星的便车牟利,便没有了这样的市场机会。

“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矫正和淘汰机制,但是必须认识到,这个行为确实构成了不正当竞争等侵权损害行为,对于这种行为,必须加强舆论引导,让公众清楚这种行为的性质,形成舆论上的批评而非追捧,相关平台必须对此加强管理。”李丹林说。

在马丽红看来,正如对山寨产品应进行整治一样,山寨明星虽然有其生存的土壤,但却不具备鼓励其存在的合理性。一方面,一些山寨明星具有不劳而获的寄生特征,离开了明星本人的影响力和明星效应,根本不具备真正的表演能力。另一方面,这种恶搞式模仿对明星本人也是极不尊重的,甚至很容易侵犯明星的合法权益。这种模仿乱象如果泛滥,还会扰乱文化与经济生态,助长“无需努力,即可名利双收”的歪风邪气。

她认为,对这种风气要进行必要的限制和整治,被侵害了合法权益的明星也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面形象。同时,网络平台也应进行谨慎甄别,避免因为上传了侵权内容或者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而承担法律责任。

来源:法治日报

80岁的张子诚是新中国首批电影放映员!收藏6000余幅电影海报并多次办展

80岁的张子诚是新中国第一批电影放映员。

15岁起他就走街串巷,为群众放映电影。他收藏了超过6000幅电影海报,甚至连他和妻子的婚房都用电影海报来装饰。海报是电影的名片,镌刻着时代印记。

张子诚退休后仍在全国各地为中国电影奔走办展。数千幅电影海报,整齐排列在他的收藏室,见证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史。

1 一场红海报展落幕

他的电影海报“诉说”的故事仍在继续

2019年11月18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银幕颂歌”电影海报展在河北科技大学展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幅海报整齐地排列在展厅内,80岁的老人张子诚用一张张带有时代印记的电影海报,串起了新中国70年的风雨历程,让参观者领略新中国发展变迁的伟大成就。

这次海报展的讲解人是80岁的老人张子诚。透过简单的海报,他将电影中的精彩故事、经典台词、鲜活人物带到了观众面前。近两个小时的讲解,精神矍铄的老人将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讲得慷慨激昂、妙语连珠,现场不时掌声雷动。

展出的70幅电影海报中,早的有1955年的电影《祖国的花朵》,新的有今年国庆节热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等。展览分岁月如歌、改革开放、英雄战歌、家乡赞歌四部分,以电影艺术形式串联起党史、新中国史。“通过这样一个展览,让大家跟随生动的红色记忆,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让电影起到教育作用。”张子诚说。

海报是电影的名片,镌刻着电影从流行到流传的时代印记。“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从1949年到2019年,是砥砺奋进的70年,是风雨兼程的70年。作为新中国的时代记忆,红利用光和影的组合变幻,在祖国的四面八方生根发芽,成为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凝聚民心、汇聚的有力武器,在共和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不同阶段,用流淌在作品深处的红色基因,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张子诚说。

据了解,科大的这次电影海报展于11月初就已经开展,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只要有时间,张子诚都会亲自为同学们讲解。不仅是影视艺术学院的师生,其他学院的师生也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为同学们讲解完已近中午,其间张子诚老人没喝一口水,之后他又赶着去另一所高校。下午,那里还有一场关于电影的主题演讲等着他。

2 15岁去农村放电影

他是新中国第一批电影放映员

张子诚,1939年出生,1988年入党,是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1954年,刚刚15岁的他进入保定河北艺校学习电影放映,从此与电影结缘。

1954年,经过半年的学习,张子诚进入昌黎县果乡公社电影队,开始了他的电影放映员生涯。回忆当年的情况,老人印象深刻:“我放映的第一部电影是《春风吹到诺敏河》,当时主要是到各个乡村为老百姓放映电影。那时电影院太少了,下基层放电影都靠一辆大马车、大牛车拉着我们,把电影放映机、发电机、行李、粮食等东西都带着,一年里在乡下要200多天。”张子诚老人说,在当时的环境下,看电影还是个很新奇的事儿。一听说哪个村要放电影,十里八乡的百姓都会赶来看,特别热闹,甚至有时候电影队去下一个地方放映,大家还会跟着去看,一个片子看个十遍八遍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果乡公社电影队只有三个人,张子诚一直在一线为广大群众放电影,后来又成为了电影队队长。直到1984年,他调入河北省电影公司,负责全省电影的宣传工作。可以说,张子诚的一生都奉献给中国的电影事业,而15岁成为电影放映员的他,更可谓是新中国首批电影放映员。

当年在露天放映电影前,他会先给着急的观众来段快板儿,进行热场。即便是在电影放映过程中,如果有大家没看清没听明白的,他都会重复告诉大家故事情节。

2017年,张子诚编著的《六十春秋电影情》一书出版座谈会在河北省文联举行。省影视家协会为年龄超过70岁、用自己的青春热血铸造“河北影视人精神”的四位老影视工作者颁发“有突出贡献的河北影视工作者”荣誉证书,以示表彰。

3 收藏电影海报六千多张

退休仍全国奔走办百余场海报展

作为电影工作者,张子诚收藏电影海报可谓“近水楼台”。最初收藏电影海报,他仅仅因为喜欢。“每当有新电影发行,放映结束我就留下海报,不知不觉就攒了几千张。”张子诚说。

1984年,他调入河北省电影公司工作,有了更加方便的条件,60多年的电影生涯,这位老人收集了6000多张电影海报。“《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第一部彩,《祝福》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看着眼前这些斑驳的电影海报,张子诚如数家珍。甚至1959年结婚时,他们的新房都是用电影海报装饰的。张子诚仍然记得当时用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花木兰》等海报。“我老伴儿是评剧团的,我们都很喜欢用它装扮家庭。”张子诚说。

“碰到喜欢的我都会留下来做纪念。现在市场上的电影很多,我会有选择性地收藏,比如今年国庆节刚刚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等电影海报。现在很多都是电子海报,纸质的越来越少了,这些都是我专门到电影院找的。”张子诚说。

在电影事业上兢兢业业坚持了数十年,即便是退休后,因为对中国电影的热爱,张子诚继续对电影的宣传发挥着余热。

2011年是中国建党九十周年,张子诚举办了一场电影海报展。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按不同的主题办不同的展览,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燕赵颂歌、为张家口申奥助力……

保定、张家口、唐山、邢台……省内每个城市都留下了他办电影海报展的足迹。广西、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市,也都能看到他在办电影海报展时讲解的身影。至今,搞电影海报展9个年头,张子诚已经举办了各种主题的海报展百余场。他的展览还会体现“地方特色”,“比如这次的展览,像《李保国》《唐山大地震》《没有就没有新中国》讲的都是河北的人和事。对于当地人感触会更深,教育意义也更大。”张子诚说,目前展出过的海报只有几百张,相对6000多张的收藏品来说,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

4 “电影养育了我”

只要有需要会把展览一直办下去

这位耄耋老人不但是中国电影的活字典,也真的出版过电影辞典。《国产电影大辞典(1949-1992)》《国产译制片辞典》《中国电影大全》等,另外,张子诚还出过几本中国电影海报集以及其他与电影有关的书。

曾有人这样形容张子诚: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虚浮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如此兢兢业业地做一个工作,而且还是在最基层,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在这个人人为了求回报、求金钱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只因为喜欢就坚持把一个工作做到极致。

谈到电影,张子诚老人的眼睛就熠熠生辉。张子诚动情地说,电影是一种能够净化心灵的艺术,今后的日子他仍会与电影相伴,仍然会继续去看电影、搞电影海报收藏、办展览。

“电影养育了我,电影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艺术。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所以我要办展览必须让自己先看懂电影,才能为别人讲解,让别人明白。”谈到今后的生活,老人笑称,只要有需要,他会将电影海报展一直办下去。为电影奉献,是他一生的追求。“让更多的人看懂电影,受到教育,同时净化心灵,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张子诚说。

文/图 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 南开宇 通讯员 强雪玲

编辑 静静 责编 卡卡

石家庄日报全媒体新闻热线

—— 96399 ——

倾听大众声音 发布权威信息

架起媒体与用户沟通的桥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