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名字配对

梁中书(梁中书相当于什么官职)

时间:2024-01-03 05:00:43 作者:气宇轩昂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水浒传:一向晦气的杨志,真的是因为命好,才被梁中书一眼相中?

杨角风谈水浒第47期: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若是论晦气的话,我想,杨志肯定是排得上号的。

这哥们儿从来就没顺过,本是宋朝开国功勋杨家将天波府后代,结果到了他这一代,没落了。

人家别人运木头都顺顺利利的,而杨志去运木头,偏偏走到黄河正中起了阵怪风,花石纲丢了;躲了好久后,变卖家财去给高俅送礼求官复原职,结果,礼送出去了,工作却没落实;无奈之下去卖家传宝刀,结果遇到个泼皮无赖牛二,失手宰了他 ,还惹上了官司……

再加上杨志脸上长着一大块青记,怎么看怎么晦气,可是,为什么他却得到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呢?

杨角风谈水浒第47期:水浒传:一向晦气的杨志,真的是因为命好,才被梁中书一眼相中?

一、

杨志的悲催命运,其实在宰了泼皮牛二之后,迎来了一个转折点。

别的杀人犯,到了大堂之上,是免不了一顿暴打的,但他没有,理由府尹也说了:

“既是自行前来出首,免了这厮入门的款打。”

不仅免了打,被打入死囚牢之后,那里的差人们也对他很是照顾,没收他钱:

“牢里众多押牢,禁子,节级见说杨志杀死没毛大虫牛二,都可怜他是个好男子,不来问他取钱。”

不仅如此,推司还念他为民除了一害,硬是把杨志的罪状给改轻了,发配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

要知道宋朝太祖皇帝曾定下一个规矩,凡是新囚徒,一般都要打上一百杀威棒的。后来武松下了牢狱,其他囚犯都劝他,早点给差拨点银两,这样挨打时,能轻一点。

但人家杨志就没挨打,刺配路上押运他的张龙和赵虎,也不像当年押送林冲的董超薛霸一样,都是好酒好饭伺候着,就这样一路来到了北京大名府。

这时候,令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梁中书亲切地询问了杨志的悲惨遭遇之后,并没有嫌弃他晦气,而是大喜过望:

“梁中书听得大喜,当厅就开了枷,留在厅前听用。”

论武艺、论人脉、论胆识,杨志并不及林冲、宋江和武松,后面三人被发配时也没见沧州、江州、孟州知府高看他们一眼啊?

二、

那么,梁中书因何大喜,还当场给杨志开了枷,并要留在身边重用呢?

有人说,那是梁中书相中了杨志的武艺,毕竟他武艺高强,留着他肯定有用啊。要知道,梁中书可是大宋朝第一都市北京的留守,掌管当地驻守军队的。

要说在军队当中找不出武艺比杨志强的,那肯定是假话,事实上他手下的正牌军索超的武艺就不在杨志之下。

而且,梁中书重用杨志在前,知道他武艺高强在后。当然,要说他一点都不清楚杨志的武艺,那也是假话。毕竟他是杨家将后人,杨老令公和佘太君的嫡系传人,武艺,应该不会差太多吧?

正因如此,才有了梁中书刻意安排的一场比试,目的却仅仅是想给杨志一个副牌军职务。要知道杨志跟周瑾和索超比试时,在场的武将有这么一个序列:

“指挥使,团练使,正制使,统领使,牙将,校尉,正牌军,副牌军。”

显然,副牌军是最小的一个,即使这样,梁中书也是试探性地问杨志:

“你敢与周谨比试武艺高低?如若赢得,便迁你充其职役。”

言外之意,就是在说,我想重用你,但光听你说了,却未能亲眼所见你有几斤几两。现在给你一个机会,你好好表现,若是你连一个副牌军都干不过,这辈子也甭想有出头之日了。

其实这就是对杨志忠心的试探,以及实现对其的思想控制,让他对自己感恩,甚至有点耍猴的意味。

三、

杨志的武艺,对于梁中书来讲,顶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真正让他大喜的原因并非在此!

而在于如下两点:

一个是旧相识,原来梁中书在京师的时候,是认识杨志的,俩人算是旧相识。

另一个原因,则是听了杨志的悲惨遭遇,让他觉得此人可以利用,心里不由得大喜。

先说第一点:

因为俩人是旧相识,梁中书自然就对杨志的品性也好,喜好也罢,不能说了如指掌,但熟悉是肯定的。

有句老话叫“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因为熟悉杨志,用他才能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毕竟杨志心中的那点花花肠子,梁中书自己了解也罢,通过杨志说的话也罢,也能分析出个八九不离十。

什么样的人最可怕?

就是你不知道他想要什么的人最可怕,而杨志想要的东西,就挂在他的嘴上,那就是恢复杨家的荣耀,杨志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还这样感慨呢:

“只是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礼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

这种人一旦被别人利用,也就会很容易失去是非观念,奉行“有奶便是娘”的处事风格。从他变卖所有家产,也要给口碑很差的高俅送礼求官的行为上看,他确实如此!

而且杨志平时又不接地气,一味地向上逢迎,不然的话,他也不会不明白街坊邻居喊的“大虫来了”是什么意思,也就不会遇到泼皮牛二了。

四、

事实上,梁中书在北京大名府留守任上,干得并不痛快,底下的人也不服他!

比如两个都监,一个是李天王李成,一个是闻大刀闻达,若是能把杨志提拔到这个位置上,才是最好的。

要知道梁中书到了这个任上也不过两年,李成也好,闻达也罢,甚至索超、周瑾,都是本土派将领,本来就不怎么服管,现在你又冷不丁提拔一个杨志,凭什么?

所以,梁中书才让杨志跟周瑾比武,在众目睽睽之下,让众人能接受杨志这个外来派将领。

第一场比试,周瑾就败了,管军兵马都监李成还是不服,立马找了个理由:

“周谨枪法生疏,弓马熟娴;不争把他来退了职事,恐怕慢了军心。再教周谨与杨志比箭如何?”

比箭法的话,周瑾是强项,而且李成用恐怕慢了军心来将梁中书的军,由不得他不答应。但,让李成没想到的是,比箭法,周瑾也输了,这下子无话可说了。

李成无话可说,但索超不干了,毕竟周瑾是他的手下,自己当老大的面子往哪搁?

李成一听就乐了,整合自己意啊,索超的武艺他是清楚的,正好让他出来灭灭杨志的威风,同时也给梁中书泼盆水,让他冷静一下。

正因如此,梁中书才要破格提拔杨志,抓住他的弱点,把他培养成自己的心腹,从而打入本土派将领之中,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但,杨志是“配军”的身份啊,这种身份直接往这个位置提拔,一方面有违规定,另一方面,李成和闻达也不服啊。

五、

先让李成和闻达接受杨志,随后除掉他“配军”的身份,再之后让他立功,并最终实现以自己心腹的身份统帅军队。

这就是梁中书赏识杨志的第二个原因,毕竟这小伙子有这方面天赋,又听话,是完全可以培养的。

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事实上梁中书也确实这样干的,他对杨志的赏识绝对是真的!

有人讲,生辰纲就是梁中书自己派人劫的,根本就不值十万贯,而杨志就是他挑中的替罪羊。

这种说法纯属胡说八道了,蔡太师可是梁中书的靠山,除非他脑子进水了,一次忽悠老泰山,两次忽悠老泰山,真当蔡京是傻子啊?

在送生辰纲的时候,梁中书还让杨志带了一封给蔡京的信:

“这献生辰纲的札子内,另修一封书在中间,太师跟前重重保你受道敕命回来。”

若真是害杨志,会不担心杨志看信吗?

这封信对杨志来说,绝对是有利的,是想让蔡京,蔡太师想想办法,除掉杨志的“配军”身份。

杨志成功送了一趟生辰纲,比去年本土派将领,比如李成、闻达、索超等人丢生辰纲相比,不知道强了多少倍。有了这份功劳,再加上杨志的“敕命书”也从蔡京手中拿到了。

那么,他当上管军兵马都监,也就名正言顺,顺理成章了!

很可惜,生辰纲还是被劫了,杨志也把那封推荐信给撕了,从后来晁盖他们分赃可以看出,这笔生辰纲并不是假的,确实值十万贯。

六、

最后,梁中书赏识杨志,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那就是杨志得罪了高俅!

杨志想从高俅手里拿到高官厚禄,但没有得逞,若是梁中书给了他,他还不死心塌地,撕心裂肺的效力?

而且,高俅跟蔡京并非真的好到穿一条裤腿,表面上看蔡京跟高俅官职持平,实际上,高俅有超越蔡京的野心。

所以,蔡京跟高俅也有竞争关系,后来面对梁山的逐步扩大,高俅建议发大军征讨,而在朝堂之上,唯一一个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就是蔡京。

蔡京有什么想法,作为他的左膀右臂的梁中书,当然也清楚啊,这也是他赏识并重用杨志的一个原因,至少不用担心,他会背叛自己,跑到高俅那边。

可惜,梁中书千算万算,没有吴用他们算得准啊,生辰纲还是丢了。

但这并不是他最痛心的,他更痛心的是,杨志为什么不回来跟他解释?难道真像老督管说的那样,他通了贼寇,劫了生辰纲?

而杨志呢,之所以没有选择回去向梁中书解释,并不是怕自己的脑袋不保。事实上,他更在乎的是,自己给梁中书丢脸了,毕竟出发前,梁中书答应了他的所有要求,杨志也信誓旦旦拍胸脯保证过,绝对会完美完成任务。

杨志也因为太想恢复祖上的荣耀,在梁山招安时,他是持支持态度的,可惜,可惜啊!

每每想到杨志卑躬屈膝,卖命奋战周瑾、索超,只为了讨好梁中书时。总会有杨家将,满门忠烈的英魂在荡漾,他终归是把最后的一丝傲气,给毁得荡然无存。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水浒,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精彩还在继续,欢迎关注!

梁中书是个好干部

“智取生辰纲”拉开了梁山108人聚义的序幕,提供这次机会的就是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北京大名府留守司梁中书。

纵观全篇水浒传中有关梁中书的部分,都觉得其是一个勤政爱民,体恤下级的好干部,好领导。

首先说一下“十万贯生辰纲”的问题,这十万贯当然不是从梁大人的俸禄当中去拿,再说按照其领取的俸禄每年不吃不喝也凑不够十万贯。

这很可能是当地的地主富户爱国企业家捐赠的,也有可能搜刮了一点当地寻常百姓的民只看民脂民膏。

十万贯多不多呢,其实我们可以参照书中的事件对比一下,武松在景阳冈打死一只老虎就被阳谷县知县就赏赐其一千贯。

这样换算下来,十万贯也就相当于武松打死一百只老虎的赏钱,按照当时北宋末年的疆域和经济发展程度,这真不算很多。

也就是说,这是当地的经济完全负担的起的,要是负担不起,老百姓早就怨声载道了,因为这笔钱是每年都要出的,可是并没有这种表现。

能出点钱和蔡太师攀上关系,这是谁也能算出来合不合算的帐。

所以说这点钱对于当地百姓的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微不足道。

当然,这也不是为民谋福利的好事,但比起当时那些贪官来要强很多。

二,用人方面,或者说选拔人才方面,梁中书并不搞“一言堂”,而是坚持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按说梁中书从行政职务方面来讲作为留守司“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最有权势。”

从背景来说那就更牛叉了,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

蔡京可是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连高球这种皇帝身边的红人还要巴结的主。

但是梁中书并没有独断专行,飞扬跋扈。杨志到来之前,他甚至都没有一个心腹爱将。原文:梁中书听得大喜,当厅就开了枷,留在厅前听用。

按说来了一个配军有什么可喜的呢,虽然他有几分武艺。这正是梁中书所看中的。从后面杨志教军场比武过程中李成和闻达的表现可以看得出来,当地的军官并不是特别听梁中书的招呼。

所以梁中书大喜,想把杨志培养成自己人,以后在军队里面也有了响应。

如果梁中书平时说一不二,那就干脆把杨志直接提上来,别人也只是敢怒不敢言,一把手的话你都反对,还想不想混了?

梁中书没有,当然他也清楚杨志是有真本事的,所以这样更显得大度,让你们无话可说。

三、比武完毕,打道回府的路上。大名府的百姓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的自发的站在街道两边欢迎,梁中书和其中一个老人对话:“你们为什么高兴啊?”

老人说:“自己从小在大名府长大,从没见过这么激烈的比武。如何不高兴呢。”

梁中书哈哈大笑。

一个爱民如子的官员形象跃然纸上,如果梁中书在百姓口中口碑不好,谁还管你操练的好不好呢,而且能够和百姓和蔼的交流,按他这个身份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也说明平时他也经常深入基层。

这样一个父母官,怎么不是一个好领导呢。

反观梁山大军来了以后,无辜者就死伤五七千,房屋钱物烧毁无数,这还是在举着“替天行道”的大旗下面的所作所为。

明明与杨志打成平手,为何梁中书不派索超押送生辰纲?

《浅说水浒》第129期(文/焦目)

在108将的三十六天罡星中,要说谁最没有存在感,那一定是急先锋索超。他排名十九,高于宋江的铁杆粉李逵、宋江的救命恩人穆弘和李俊等等。如此高的排名,索超几乎没有多大名声,水浒爱好者讨论到李逵、李俊、三阮、石秀甚至地煞星中的朱武、扈三娘、时迁等,却鲜少有论及索超者。

既然没有存在感,为何索超排名如此高呢?

这并非因为他是朝廷军官。梁山好汉中,原来是军官的大有人在,即便地煞星中也有,索超本来只是正牌,后来提拔也不过提辖使,依旧是个小军官。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索超武艺高强,他曾一斧子劈了童贯麾下大将王义,威震三军,也曾与杨志比武,大战五十多回合不分胜负。既然杨志能排名17,那索超排名19也没什么不可。

看到这里,问题来了:索超武艺与杨志难分伯仲,又被提拔为提辖使,且没有像杨志那样杀人犯罪,为何梁中书派人押送生辰纲时,选择了杨志却没选择索超呢?

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武艺问题

杨志打败了周瑾后,又与索超大战五十回不分胜负,两人武艺可以说不分伯仲。但问题是,杨志出身名门,不仅仅是会使枪用刀,他还擅长弓箭。杨志与周瑾比试弓箭时,周瑾三箭都射不中他,而杨志只用一箭就把周瑾射落马下。

这还多亏杨志有仁者之心,去了箭头,否则周瑾不死也得受伤。

再说索超,索超会用大斧,但后面也没提到他能射箭,想来没什么其他本事。再者说了,大名府真正的将军是李达和闻成,索超算不得大将。

其次,性格问题

杨志是杨令公嫡孙,虽然是武将,但为人沉稳,颇有韬略。这从他从梁山经过,与林冲大战,经王伦劝解也不肯上梁山,就能看出来。他虽然杀了牛二,但那是被纠缠无奈,而且杀了牛二后也敢于承担责任。

相较之下,索超是个暴脾气,性子急,为人喜欢厮杀,遇见敌人总是一马当先,率先出战。这种性格的武将,做个先锋或者偏将尤可,要是做全权负责的主帅就欠缺了,他不但不会制定计策,还容易中别人计策。还有,索超既然武艺高强,为何只是正牌军?显然是他不会说话做事,所以得罪了人,空有本领却屈居人下。

​押送生辰纲虽然不是统帅三军作战,却也差不多,所以梁中书选择了沉稳有谋略的杨志。

还有,出身问题

杨志祖上是杨家将,他是杨业的嫡孙,一生的梦想就是要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可惜他时乖运蹇,郁郁不得志,甚至还杀了人,犯了罪。此时,杨志应该早已绝望了。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欣赏并启用他,他必然感恩戴德,拼死效力,卖命也在所不惜。

反观索超,他本身就是军官,比武后也只是得到小小的提拔。与杨志的“从囚犯到提辖使”相比,梁中书给索超的恩情,就显得很小了。既然恩情小,索超就很难拼尽全力,至少不会像杨志那样心甘情愿。

对于索超而言,梁中书的提拔只是小恩小惠;对于杨志而言,梁中书的提拔却是大恩大德,这么看的话,梁中书显然会选择杨志。

最后,还有人认为梁中书提拔杨志,就是要选择亲信,打压夫人(蔡京女儿),树立自己的威望;也有人认为,梁中书是故意让杨志押送,这样即便丢了也能全部推到杨志身上等等,这种阴谋论我不感兴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水浒传》中的梁中书为何执意要提拔杨志?这才是根本原因

《水浒传》中的梁中书为何执意要提拔杨志?这才是根本原因!

《水浒传》第十二回中有提到,梁中书有心想要提拔杨志,升他做军中副牌,但是又怕众人不服气,于是就安排了一场比武大会。

一开始,梁中书派的是副牌军周谨,结果杨志很轻松就战胜了他。此时李成和索超等人都不服气,那索超说:“周谨患病未痊,精神不在,因此误输与杨志。小将不才,愿与杨志比试武艺。”索超是正牌军,自然要比副牌军周谨强上一个档次。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梁中书企图用一个副牌军,并且还是一个“患病未痊”的副牌军,与杨志交手后就匆忙要提拔他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梁中书是故意要找个差的,好让杨志稳赢。另外,“我指望一力要抬举杨志。”这是梁中书的心里话,也是书上的原文。

可现在索超要和杨志比武,这就让梁中书很担心了。索超可是武艺高强啊,杨志万一要是输了,自己的计划岂不就泡汤了?对此,梁中书又心生一计,“就叫牵我的战马,借与杨志骑。小心在意,休觑得等闲。”叫杨志骑自己的马,与索超交手,如此一来的话,至少可以让索超有所顾虑,同时也能让杨志斗志激昂,总之,就是不能让杨志输。

最终的结果,两人打了个平手。可即便如此,梁中书还是提拔了杨志。

我们来看梁中书先前是如何说的:“如若赢时,便迁你充其职役。”看到没?是赢了的话,便升迁!可现在打了个平手,并没有赢,依旧还是提拔了杨志。为了服众,他把索超也一并升迁了。

所以说,这比武只不过是个幌子,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提拔杨志。那么梁中书为何要这么做呢?杨志与他又非亲非故的。有人说了,那是因为杨志运气好。其实,这运气好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杨志对他来说,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书中明白的记载着,梁中书自打第一次见到杨志,就十分欣赏他了。那么杨志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对于梁中书而言,他又有着怎样的利用价值呢?为何梁中书一见到他,就想要提拔他呢?在他看过公文后,与杨志的交谈中,一定知道以下三件事。

一、杨志有丢失公款的前科。当时十个人去押送花石纲,只有杨志一人将花石纲给弄丢了,所以杨志说自己是“时乖运蹇”命不好。曾经有过丢失公款的前科。

二、杨志是一个头脑简单,脾气暴戾的主。当年杨志在街上卖刀,泼皮牛二跑过来无理取闹,两人发生了纠纷,最后杨志直接两刀捅死了他。

按理说,做生意遇到一些无理取闹的小混混也是很正常的,处理的方法也有很多,可杨志偏偏采取了最极端的一种。以杨志的武艺,狠狠地揍他一顿不就行了吗?干嘛非要闹出人命惹上官司呢?所以说,杨志的脾气暴躁,而且想问题也欠考虑,很容易出事。

三、杨志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梁山上的好汉,比如宋江、武松、鲁智深等等,哪个不是杀了人第一反应就是逃跑的主?可杨志不是,他杀了人,不但没跑,还说坚决不连累大家,还叫大家一起陪他到官府里去自首。因此说他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

正是因为以上这三点,梁中书才执意要提拔他,要他去押送生辰纲。因为只有杨志这样的人,将生辰纲弄丢,一切才会显得那么的顺理成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