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白羊座

六爻抽签(六爻抽签每日一占)

时间:2024-02-01 04:17:08 作者:痴人痴梦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魏德东写的《周易预测:六爻占卜实用手册》:周易预测的主要方法

八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在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领域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杰出的成果。如:在哲学领域内产生了《道德经》,在社会科学领域内产生了《易经》,在自然科学领域内产生了《黄帝内经》。这三部巨著成了中国东方神秘主义文化的三根柱石。

中国的易学研究历来有两大体系:一是“学”,二是“术”。《周易·系辞》曰:“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其中的“玩辞”属于“学”的内容,多属于官方易学;“玩占”则属于“术”的范围,多属于民间易学。数千年来,“学”与“术”一雅一俗,长期并存,沿着各自的路径发展。

术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八字、六爻、梅花易数、大六壬、奇门遁甲、太乙神数、紫微斗数和风水学说等。就预测术而言,虽种类很多,博大精深,但大多源自《周易》。以《周易》为核心而构成的预测术,多派支流并存,一般统称为周易预测学。周易预测的主要方法有:

一、龟卜。发源于殷商时代(或更早)的一种古老的预测术,以烧裂龟甲或兽骨的纹络,占断吉凶。西周继续沿用。

二、大衍筮法。是周代贵族阶层应用易占的主流筮法,即用50根蓍草,经过“四营十八变”的操作程序演卦排卦,采用象数法来断卦,被称为“周易古法”。

三、式法类。主要有太乙神数、大六壬、奇门遁甲三种,合称“中华三式”。三式的起源都比较古老,且对古天文学、数学、历法、干支、河洛、六十四卦、二十八宿等方面都要求相当高,综合性特别强,所以非一般术士能掌握,被尊为高层次术数、帝王之学。

一般说来,三式仍有分工和侧重,太乙主算天灾变异,奇门主算地理趋避,六壬主算人事吉凶。三式术数,由于其课内固有的信息量已足够丰富,相对来说基本上用不着再从外界摄取信息。

四、梅花术。此术以“体用”为主而又灵活多变不拘泥于体用,以卦象生克为主又不拘泥于生克,区分远近内外,察别动静主客,又灵活体悟易理和生活之理,兼采“三要”、“十应”之外应,兼顾易经爻辞,是对春秋战国以来的古易筮法和断法的一次重大变革和丰富完善。

梅花术属于课内固有信息很少,需要通过取象比类,“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从外界大量摄取信息来补充的术数,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对预测师的内心境界(心法)要求至高,此术亦称“梅花心易”。

此术要求预测师必须准确认识和熟练掌握八卦及六十四卦的万物类象,必须对八卦之先后天方位、数目、宫位、纳天干地支、季节月令等铭记于心,而且要有“灵感思维”,要有对周围人或事物的运动变化及其结果的感知能力。

梅花术的特点:一是看似简单随意,灵活多变,但它有章可循,最符合周易“简易”、“变易”、“不易”三大原则;二是用先天八卦数和后天八卦方位,体现了易学“以先天八卦(河图)为体,以后天八卦(洛书)为用”的运用原则;三是象数与易理并用,以卦象和易理来解释判断,符合周易的本意。

五、六爻术。又称为“纳甲法”或者“火珠林”法。由汉代的孟喜卦气说和京房的爻辰纳甲说演变而来,被称为“大宗之法”。此术不但被各朝民间江湖术士广泛实践完善并得到推广与丰富,而且也被历代高层帝王将相所采用,甚至用其理论思想来注解《易经》文本,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六爻术属于中层次的预测术,易学难精。六爻术相对于烦琐的三式来说,其优点有三:一是简便易行,问事集中,一卦一断;二是起卦灵活,即使在同一个时辰内有多人求测,甚至求测同一方面的事情,均可以采用各人摇卦而加以区分,以避免三式术数在同一个时辰内只能起出一个课式的尴尬;三是六爻术按照京房纳甲的方法配上干支、世应、五行、六亲、六兽(六神),再与周易卦爻象和卦爻辞结合参考,课内固有的信息比较丰富完善。

六、四柱八字术。又称为“子平术”或者“禄命术”,俗称“推四柱”或“批八字”。其法在隋唐之前就已经产生并初具规模,至宋代遂集其大成而成熟完善。其术也是雅俗共赏,既有广大的群众喜爱和参与推广,也有高层人士的笃信和参与完善,是我国最为通行的一种术数。八字术和六爻术一样,易学难精。

七、神数类。一般称为“五术”,包括紫微斗数,邵子神数,铁板神数,南极神数,北极神数五大神数。

八、占星术。主要以天文星象为基础,观察日月五星(亦称“七曜”或“七政”)、北斗七星、二十八宿、十二建星、黄黑道等天星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关系来判断天灾变异以及帝王将相之吉凶。

占星术最初只是将天空的重大星体与帝王将相等“大人物”相对应,或者与地球上(主要是华夏民族区域)的山川地理与分野相对应,故只能判断天灾地理的变异,以及帝王将相之类的大人物的吉凶。

占星术发展到后来,被用来与人的出生时间相结合,即特定的时间对应特定的星空。这样一来,占星术便走下了神坛而与算命术相结合,形成了星命术,而占星术自身反而逐步衰落了。星命术即是占星术与算命术的结合。

九、形法(也称相法)。主要包括三种:即相宅,相人,相字。

㈠相宅:也称为看风水,古称堪舆学。宅分阳宅(活人的住所)和阴宅(死人的坟墓)。随着社会商业的高度发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产生了专门的“商业风水”(又称“办公室风水”)和“楼市风水”。若以派别分:大体有八宅派,飞星派,玄空派等。虽然门派众多,实则需要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不可固步自封。

㈡相人:也称看相,主要有面相、手相、声象、骨象、体相、痣相等类别。印度和西方甚至有人看“臀相”和“足相”,据说也很准确。看相术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并且和八字术相比较各有优缺点,若能配合使用则更佳。

㈢相字:即测字,古称破字、相字、拆字等,但用现在的观点看,则用“测字”这个术语更准确。自古以来人们对文字就有一种崇拜心理,又因一、二个汉字本身的信息量有限,这就要求预测师必须得有较高的心法从外界摄取信息以补充进来,从而满足求测者的需要,同时还要通易理和生活之理,具有生活经验和丰富的阅历,知识面宽广,才思敏捷,这样才能准确并满足求测者的需要。

十、其他术数。主要包括:姓名学,一撮金,称骨术,两头钳,各种抽签等。

易学是心学,学习术数要有“心法”。术数之所以被不少世人斥之为迷信,主要因为它的传授渠道非常窄,一般都是师传秘授,刻意不让大众掌握,故普通人看它,总觉得披着神秘的外衣。但它的预测手段和预测结果,往往使人惊叹、不可思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其神秘外衣正在逐层剥开,有的已经能够用现代科学知识予以解释了。

(魏德东)

你相信占卜和抽签吗?占卜抽签是如何预测凶吉的?

占卜是今天求签卜卦的源头。占卜活动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就已流行于游牧部落中了。当人们对奇妙的自然现象不可理解而惶恐不安或对未来的事情不知如何处理时,便设置了一种方法,即占卜,用于预测吉凶和一些难以决断的事情,希望借用这种神秘的手段来打开部落和个人心存的疑虑、疙瘩。

谁能告诉我答案?

人们最初占卜用的是兽骨。中国古代有相关的传说,如黄帝与炎帝的后裔在大战于阪泉之野前,黄帝占卜得了吉兆,于是大胜;伏羲氏治国时,龙马出现,背负八卦图,于是伏羲根据龙马背上的图案始制八卦;神农氏最初创制了用蓍(shi)草占卦,颛顼帝创立了玉兆;尧发明了瓦兆等。

蓍 草

卜,原指龟卜。龟是受原始社会崇拜的动物,古人认为它不仅长寿而且有灵性。龟卜,就是烧灼龟甲,在高温下自然爆裂后裂纹的走向、长短,被认为是神圣的旨意,以此来决定吉凶。由于烧灼龟甲时发出“卜、卜”的响声,故称为龟卜。

甲骨文

筮,是取50根蓍草,去掉一根,变为49根,称为大衍之数,然后将蓍草按一定顺序,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卦,然后按卦的卦词来预测吉凶祸福。君主们在办事前,总要事先卜筮,来决定行动的取舍。

在安徽凌家滩曾出土了距今4500~5000年前的精美玉龟,说明古人对龟的崇拜及对龟卜的重视。到了商、周时期特别是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对龟卜占卦非常重视,使得龟卜迅速的传播普及。

周朝时,占卜活动非常兴旺。据《周礼、春官》记载,朝廷设立太卜,卜师等职官掌管占卜事务。当时的卜官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滕侯和薛侯去鲁国朝见鲁隐公。诸侯们来朝拜,鲁隐公自然感到脸上很光彩。但想不到二人在行朝拜礼的先后上发生了争执,即“争长”。据说薛侯的祖先叫奚仲,是黄帝的后裔,在夏代时被封在鲁国薛县为侯,所以薛侯以此为由要先行礼。但滕侯毫不示弱,声称自己是成周掌管龟卜的最高长官“卜正”,同时你薛侯为异性,我不能在你之后行礼。

如何解决行礼先后的矛盾呢?隐公派了名为羽父的人劝说薛侯:“承蒙你二人来问候寡人,非常感谢。但成周有句谚语说,山上有树木,工匠有权加以整治;宾客有礼节,主人有权加以选择。成周会见盟友时,早有同姓在先、异性在后的规定,我们不能违反祖宗的章法。假如隐公有一天去朝见你,我决不会与你们同族诸侯争先后。”听了这段话后,薛侯也无可奈何,只好屈居于滕侯之后行礼了,说明当时的卜官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卜官之下有卜人,主要协助太卜,卜师进行占卜。

上古时期的卜筮活动,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它不但用于君国大事,也涉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不管占卜预测的内容如何,其目的是为人们在解决问题犹豫不决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设置的。

《尚书·洪范》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解决疑难的方法:选择善于卜筮的人,分别让他们用龟甲卜卦或用蓍草占卦,这样的人选定之后,便令他们进行卜筮。

卜筮的征兆如下:一、兆形象雨一样;二、兆形象雨后初晴时云气在空中一样;三、兆形象雾气蒙蒙;四、兆形象不连贯的云气;五、兆相交错;六、内卦;七、外卦,共有七种。

前五种用龟甲卜卦,后二种用蓍草占卦,对卦爻的意义,要认真加以研究以弄清所有变化。任用这些人从事卜筮时,三个人占卜,应当信从其中两个人的判断。假如你遇到了重大的疑难问题,首先你自己要多加考虑,然后再和卿士商量,再后和庶民商量,最后问及卜筮。

卦 象

你自己同意,龟卜同意,筮占同意,卿士同意,庶民同意,这就叫大同。这样,你的身体一定会健康强壮,你的子孙也一定会大吉大利。你自己同意,龟卜同意,筮占同意,卿士不同意,庶同不同意,也是吉利的。卿士同意,龟卜同意,筮占同意,你自己不同意,庶同不同意,也是吉利的。庶民同意,龟卜同意,筮占同意,你自己不同意,卿士不同意,也是吉利的。你自己同意,龟卜同意,筮占不同意,卿士不同意,庶民不同意,这样,就只对内吉利,对外就不吉利了。如果龟卜不同意,筮占不同意,即使你自己同意,卿士同意,庶民同意,也是不可有所举动,安静地守着就吉利,有所举动就不吉利了。”

从这段文字来看,提示首先要重视人自身对疑难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解决,实在不得已才问及卜筮。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才能吉利。由此看来,早期的卜筮活动的方式是很简单的,目的也是单一的。

卜筮在商周时期已非常重视,君主在选都城,立新君、进行重大军事活动,都有可能进行卜筮。一般说来,如果占得的是吉卦,则采取行动;如果不吉,则不轻易举动。当然,有时候也不按占卜结果去做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候间战乱不断,那些崇尚迷信的国君在采取军事行动之前,总要事先占卜,来决定行动的取舍。如《史记·周末纪》记载,周公为测定都城,到了洛邑。占卜了黄河以北的黎水,不吉,接着占卜涧水以东、廛水(chan,在河南省境内)以西和廛水以东,都得了吉兆,然后才定了都城。以后占卜的应用日益广泛,仅在《史记·龟策列卷》记载21种占卜的内容,如卜财物,卜买卖等。

汉代时,卜筮有所发展。汉武帝时,巫师创制了鸡卜,孝武皇帝对鸡卜深信不疑,用于军队作战预测,于是引起南方鸡卜大兴。

据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南方鸡卜的占法是:以未长大的公鸡,抓住两只脚,烧香祷告所要占的内容。祷毕杀鸡,取下鸡两股骨洗净,用线捆好,把小竹杖插在所捆之处。然后手握竹杖再祀祷。左边骨代表占者,右边骨代表所占之事。最后看两骨侧面的细孔,直而正为吉,曲而斜为凶,大概有十余种不同的结论。

壮族的鸡卜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仪式延续至今

张良制作了灵棋,共十二个棋子,分上、中、下掷,来占卦。占卜师京房编撰了《京氏易传》,用阴阳五行之说,把自然界的灾异现象,附会成人事变化、吉凶祸福的种种征兆,借此来宣扬“天人感应”的迷信思想,他还发明了钱卜。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当时的东夷(东部的少数民族)还有牛骨卜、牛蹄卜,即遇到重大疑难案件、军事行动,便祭天杀牛,观察其骨、蹄来看吉凶。西戎(西部少数民族)还时兴羊卜,羊卜的方法是用火灼烧羊的髀骨,看其兆象,称之“死跋焦”;另一种方法是杀羊后视羊肠胃的通畅与否来定吉凶。

铜钱占卜

东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兴盛,用签占卜也发展起来。大多为竹制长条,上书编号。签中包括“签诗”和“卦象解说”等内容。抽签者任意抽取一签后,便根据签号查对签文,以定吉凶。抽签涉及功名、财禄、讼、病、婚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这种抽签方法比较简单易行,所以一直流传至今。

唐、宋时期,占卜活动发展更快。不仅卜的方法多,而且卜的内容也多。唐代柳宗元被贬柳州时,曾写下了“鸡骨占年拜水神”的诗句。除鸡骨外,有用鸡卵卜的。

《新唐书·西域传》上记载了一种鸟卜:十月份时,巫师们到山中,撒下糟麦等饵料,咒呼群鸟。如果有似鸡形状的鸟上勾,便剖开,观察,有谷物者翌年丰收,没有谷物者来年便有灾。

五代王裕仁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讲述了“蛛丝卜巧”的故事,唐玄宗与杨贵妃每年到了农历七月初七晚上,便令捕捉蜘蛛于小盒中。天亮时,启开盒看蛛网,若织得密,便为巧,象征吉;若织得稀,便是巧少,不利。于是民间纷纷效仿。

宋代的植物卜比较流行。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述了茅卜:方法是卜人用手摘断茅草,取占者的肘到中指尖的长度,然后祷求。范成大记载了一种苇姑卜,即用芦苇的茎秆分合为卜。

民间还有一种花卜,即数花为卜,辛弃疾的《祝英台近﹒晚春》词中的“鬓边觑,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便是花卜的写照。被后人誉为“北宋五子”的邵雍,创立了易学的象数学派,以推衍解说自然和人事的变化,相传占卜书《梅花易数》就是他写的,在民间中影响极广。

明、清时期,占卜已发展到50种左右,如刀卜、卦卜、贝壳卜、木卦卜等。清代李渔在《蜃中楼》中记载了“耳卜”,“生日:世人有心事不明,往往于除夕之夜,静听人言以占休咎,谓之耳卜。我与伯腾姻缘未偶,曾约他今晚去听卜。”

纪昀在《阅微堂笔记》中还谈到“衣襟卜”,说是见人痛危时,家人暗剪其内衣襟一片焚之,如果灰中有白斑纹如篆体或大篆体笔划,此人难以继命;灰中无字迹者生。或者剪纸为被,其缝合处不用桨糊粘,而用秤砣捶合,如能缝合,此人必死,反之则生。”

清代还盛行“金钱卜”,它又称“六爻课”,用的工具一般是一只“课筒子”、三个小铜钱(有的是用六只小竹牌),再加上一张八卦图。按照卦书,八卦有阴阳之分,阴阳各卦都有固定的干支、五行相配合。占卦时,问卦者说明所要问的事情,并摇着“课筒子”,然后倒下小铜钱,有占卦先生根据倒下的小铜钱的正反面算卦、说卦,决定吉凶。如果各个小铜钱定卦后,算下来的阴阳卦的干支、五行等不相冲,那就是好卦;否则,便是凶卦、坏卦。这种铜钱占卦的方法,一直沿袭到今天。

占卜萌生于人类文明的童年时期,经过几千年来占卜术士的重视和吹嘘,在封建社会不断得以繁衍和发展,从国家的兴衰、个人运数以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占卜的记载。直到今天,占卜算卦仍有一定的市场,表面上是为满足一些人的好奇心理,实际上是满足了算命师的敛财需求和为迷信活动鸣锣开道,与占卜的初衷已相去很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转发,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授权

征 稿 启 示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cfi@crisp

讲究!读懂《封神》第一部中的占卜之术 收藏这篇就够了~

最近热映的《封神》故事取材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与宋元时期话本《武王伐纣平话》,故事背景是公元前11世纪商末周初的周灭商之战。作为电影三部曲的第一部,商周之战还未完全展开,却已从种种方面展现出了商周时期的文化特色,“占卜”则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说到占卜,朋友们第一反应可能是网络上见得比较多的用龟壳和铜钱的六爻占卜龟壳摇卦,或是在寺院道观中见得比较多的抽签算命,但在商周时期则是不采用这几种方式的。商周占卜称为“卜筮”,《礼记·曲礼上》曰:“龟为卜,策为筮”。即“卜”时主要用龟甲,“筮”主要用蓍草,即“灼龟观兆”与“摓策定数”,这两种占卜方式在《封神》第一部都有所体现。

电影中,殷寿(即商纣王、帝辛)登基大典上,由王叔比干负责占卜商朝国运,比干指着巨大龟甲的一个位置,由一人在下方火烧,比干观察其裂纹情况,这便是“灼龟观兆”在电影中的表现。

“灼龟观兆”一般会在龟板或兽骨上钻刻,再用火灼,看裂纹来定吉凶,预示吉凶的裂纹被称作“兆”。商周时期主要采用龟甲进行占卜,根据学者推断,这是由于古代先民因龟之长寿,相信龟是现实中神灵的动物,在占卜中最具灵验,从而形成了“古者筮必称龟者,以其令名,所从来久矣”的卜筮传统。除龟甲外,先民们还会采用兽骨,多用水牛的肩胛骨,也有羊、猪、虎骨及人骨。采用龟甲和兽骨进行占卜,统称为“甲骨”。

《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王室上起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生育、出门等方面都会求神问卜,得知吉凶之兆后方才决定是否行动。商代专门设置负责占卜的机构和卜官,占卜使用完成的甲骨便会作为国家档案堆存在窖穴之中埋藏起来,我们所熟知的“甲骨文”正是在安阳殷墟等地发掘的大量商代甲骨窖穴中发现的,这也成为我们了解汉字发展史、商朝历史等的一手资料。

甲骨文记载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种:记事刻辞:负责保管甲骨的卜官会在其边缘部分刻写甲骨的来源和保管情况;卜兆:占卜时用燃着的紫荆木柱烧灼钻凿的凹槽,骨正面会出现“卜”状的裂纹,作为推断卜问事情的依据;卜辞:占卜活动结束后,卜官会在甲骨上刻下占卜的活动记录,包括活动进行情况、结果等,这是最主要的甲骨记录;日历:甲骨上会以天干地支相配组成不同的干支组合进行时间记录等。

电影中,西伯侯姬昌(即周文王)先后在女娲庙和朝歌龙德殿用“草棍”进行占卜,他先得出了“无妄”卦,认为杀死老商王帝乙的凶手另有他人;后占卜得出殷寿将死于血亲之手,这便是“摓策定数”在电影中的表现。

传说上古时期伏羲创先天八卦,神农创连山八卦,轩辕黄帝创归藏八卦。在此基础之上,“西伯拘而演周易”,传说姬昌在被纣王关押时将之规范化,演绎为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因此《封神》电影中姬昌善占卜也是有一定依据的。

“摓策定数”采用执持蓍草确定其数目以定吉凶,电影中姬昌手持的“草棍”就是蓍草,上古先民将蓍草视为神草,古人认为它长寿而又神灵,因此将蓍草作为理想的卜筮器具。蓍卜的起源与龟占的起源也基本上是同时的,《周易·系辞传上》载:“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像两,挂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首先准备50根蓍草,占卜前想好自己想要求得的问题,取出1根放在前方,代表“太极”,保持不动,用剩下的49根进行占卜。第一次运算,将49根随意分为左右两组,象征阴阳、天地等两种对立的事物,从右组取出1根放于左手小指和无名指间,接着将右组数除以4,余数(1至4)放于左手无名指和中指间。左组数同样除以4,余数(1至4)放于左手中指指和食指间。自此完成第一次运算,左手所有蓍草应为5至9根。

第二次用剩下的蓍草进行,与第一次程序相同,左手所有蓍草应为4至8根。第三次同样用剩余的蓍草进行,左手所有蓍草同样应为4至8根。经过三次运算,剩下的4根一组,6组为老阴,7组为少阳,8组为少阴,9组为老阳。遇老阴,老阳,就需要变爻,原阴爻变阳爻,原阳爻就变阴爻。阳爻为“—”,阴爻则为“- -”。一个卦象共六爻,每一爻都要经过上述的一遍程序,经历三次运算,最后再根据相应的解卦说明进行解析。

《封神》电影中,姬昌第一次在女娲庙蓍草占做最后一爻的动作时左手分别为4、3、1,共8根,最后为少阳卦,旁边记录的为六爻“无妄卦”《周易·无妄卦》爻辞:“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即不耕而获,殷寿僭越为商王,会带来灾祸,预示天谴的到来。

姬昌第二次在龙德殿蓍草占做最后一爻的动作时左手为4、3、1,共8根,最后为少阳卦,旁边记录的为六爻“旅卦”《周易·旅卦》爻辞:“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不仅指后来殷寿烧宗庙,也暗指纣王为血亲所灭的结局。

不论是“灼龟观兆”的龟甲占、“摓策定数”的蓍草占,亦或是塔罗牌等其他占卜,都只是人们对于事物发展缺乏足够认知,因而借由人为的方式加以考验,获取自然界征兆的一种方法。占卜通常会出现模棱两可的答案,由占者去找出一种合理的解释。今人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古代的传统占卜文化,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发展规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