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天蝎座

黄姓的来源(黄姓的来源和历史)

时间:2024-01-27 17:20:43 作者:横行天下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黄”姓的起源,看看你属于哪一支?

“黄”姓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排名是第八位。

黄姓

大陆地区排名前十的姓依次是:1、王,2、李,3、张,4、刘,5、陈,6、杨,7、赵,8、黄,9、周,10、吴。

在《百家姓》里面,黄姓排在第96位。

百家姓

来看一下黄姓的起源吧!黄姓的起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源自“姬”姓。

黄帝轩辕氏

1、“黄帝”的后裔,黄帝姬轩辕的长子——少昊玄嚣,其四世孙台骀因治水有功而受封,台骀的子孙在春秋时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黄国公族的子孙便以国为氏。

2、姬轩辕的孙子颛顼,有个曾孙叫吴回的被帝喾任命为掌火之官——祝融,吴回之子有个叫陆终的,他的后裔在周代时,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此支黄氏被认为黄氏的正宗。

黄氏始祖

二、源自“嬴”姓。

伯益

黄帝的另外有一个后裔叫伯益的,因为辅佐舜帝有功,舜将女儿许配给他,并将其赐为嬴氏。伯益的后裔中有一支活跃于淮河流域,被称为:“黄夷”。后来周灭殷商,黄夷臣服于周,被周封为侯爵诸侯国(二等爵),建立黄国。黄国由于和楚国比较接近,一直和楚国相抗衡,后因不敌被楚成王所灭。黄国宗室后裔便以“黄”为氏。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就是黄国宗室的后裔。

三、源自官位。

1、远古伏羲氏下属之官有黄龙师。黄龙师,亦称黄龙、黄师、黄中官、龙师等,是伏羲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龙师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龙氏,后简称为黄氏、龙氏。

2、黄帝轩辕氏下属之官有黄云。黄云,是黄帝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云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云氏,后简称为黄氏、云氏。

四、源于改姓。

1、它姓改姓。

古时候,黄、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为黄姓;

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

2、它族改姓

回族改黄姓:今回族黄氏,是少数蒲氏回族人为避元末“反色目”诛杀之祸而改为黄氏的。 满族改黄姓:满族吴扎拉氏,发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人数很多,后分衍有四支汉姓,即黄氏、紫氏、红氏、白氏。

黄姓的变迁:

黄夷的发源地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后来向东南迁徙,经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和束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中的一支。再往后,在华夏与东夷的大融合之中,黄夷和其他许多少昊子孙氏族,跟随颛顼从山东半岛内迁到了中原地区。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姓已经大批迁移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两个黄氏郡望,以此为基地向江南发展,黄姓的足迹东临东海,南入湖南和江西。

东晋末,中原的林、黄、陈、郑四大姓率先进入了福建。

隋唐时期,黄姓主宗分流,有了向南发展的新行动。一支由江夏向东南迁移,穿过江西,进入浙江,在金华地区形成了金华黄氏;另一支先由江夏北迁河南固始,再向南经安徽、江西,抵达福建邵武,形成邵武黄氏。由湖北迁到广西的黄姓与土著结合形成了今壮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中的黄姓先民;一部分进入了越南,成为当地的大姓。

宋、元、明时期,由于黄姓主力在秦汉时期已迁离了北方,所以受中国北方几次战乱的伤害较轻,黄姓在中国南方得到稳定长足的发展。在赣浙闽粤四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明朝末期,闽粤一带的黄氏,有一部分迁往台湾,人丁兴旺,与陈姓、林姓、郑姓,成为台湾的四大姓,素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美称。后来,黄氏又播迁到了海外。

黄姓分布图

移居海外的黄姓:东南亚印支半岛、南洋、欧美澳等世界各地,到处都有黄姓的后裔。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专注于从不同角度看历史,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黄姓是两广福建的大姓,来源很复杂,八句认亲诗却代代相传

广东姓氏排名前三位的是“陈黄李”,广西姓氏排名前三位的是“黄李梁”,福建姓氏排名前三位是“陈林黄”,可见在两广福建地区,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姓。但在全国黄姓连前5名都进不了,只排在第八位。

黄姓的祖先很有智慧,有很多诗歌记词,有世字,让后人世代相传。最出名的是这首认亲诗——“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当荐祖宗香,但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这首诗老一辈的黄姓人都会背,现在的年轻人能知道的已经很少了。

提到黄姓,就不能不说“江夏堂”,这是黄氏宗祠的堂号。据说汉朝的时候,黄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曾住在湖北云梦县东南的江夏郡。而东汉的黄香因为孝道被赞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江夏堂的含义就有了孝、德及天下无双的意思。北宋诗人黄庭坚修建的皇室宗祠也叫做“江夏堂”。由于历史渊源深厚,“江夏堂”这三个字几乎成了黄姓的代名词。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黄姓大量南迁,成为两广地区的主要姓氏呢?这个历史可能追溯起来有一些难度,只能从两广地区的群众口里找到一些线索,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黄国灭亡后,有十三支先祖进入福建,我太爷是从福建搬家到广西博白几百年了,家里的族谱被强盗烧掉了。我也不知道我是那一支先祖的后后裔,我族字辈是:清蔡茂文仕月建朝子世扬洪烈永昇殿秉志敬。”

“广东连平忠信地区有几万黄氏后裔,我也姓黄。”

“我是廉江上县村的,是黄昱公第二十代孙。上述黄昱公的根源应该是清识的。我父辈以上不讲白话,是讲黎话的,是福建黎话。”

“我是上县黄昱公后裔,经上县分支到横山铺洋又到尖角溪,最后分支到安铺鹤塘村。”

“东莞江夏堂族人路过,愿我们黄姓永远兴旺发达。黄姓是东莞市的第一大姓。”

“本祖先是江夏襄阳迁来广东,我系凡男丁都懂黄氏有首诗,后一句是三七男儿代代昌!”

“下洋镇黄塘村、三家村、小苏村姓黄也很多,但派却不同,有黄姓派是元、安、庭、祖、宗、垂、禄的?好象廉江有姓黄的有庭、祖、宗派的,包括香港明星黄宗泽。”

“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黄姓占全镇人口三分之一。”

“黄岸公也不一定是福建始祖,迁来福建不只是他一家,应该还有许多,只不过当时他的名字大,黄氏后人立他为始祖吧。”

“广西黄姓是:广西第一姓,壮族第一姓,南宁第一姓!!!”

“我是徐闻县西连镇承梧村的黄氏子孙,其中一黄氏先祖八兄弟是从海南监高迁来,开派‘万,元,应,天,开,文,章,华,国,大,军,书,世,泽,长。’但我这支黄姓,听老人说也是从福建迁下的,但没有人拾存族谱,我只记得曾爷爷的派别是‘清’字开始,清,志,成,家,国,法,到现在己是六代子孙了。”

“湛江霞山村属东海什二昌黄海山,南宋时到海南当太守的分支,为南宋末代皇帝逃亡选址,卒于东海岛。”

“湛江平乐村莆田系太上始祖元方公,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朱紫巷人十世派下十世有东里公,公配林氏生三子长子昱公,次子暹公,三子昇公。”

“我们去高州祭祖,祖先是黄朴,是状元。”

“我是东海岛黄起龙公后代,是从福建莆田过来定居东海岛什二昌村。”

“我是黄峭山的后代,听老人传下是从福建搬迁龙川,再由龙川搬至博罗县,从这里开枝散叶约有50万人左右,分出去东莞和湛江好多姓黄都是这里去的!”

“湛江黄氏,源于化州滨江黄,开基祖宋朝黄朴状元公,吴川,官渡等多地方姓黄都是茂名移过来的。”

“我是黄廷坚后裔,祖谱记载是崖山之战后、一路往粤北迁移的,最后定居粤北山区几百年了。”

……类似的评论还有很多,看来两广和福建地区的黄姓来源确实比较复杂。黄峭公、黄昱公、黄朴公、黄廷坚算是比较出名的黄氏先祖。不过也不排除很多黄氏后人是认宗归亲的,毕竟名声显赫的先祖是宗室的荣耀,谁不愿意认名人当祖先呢?

也有人问为什么黄氏同一宗,到了两广有的说白话,有的说黎话,有的说客家话,到底是闽南人、客家人还是广府人?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两广黄姓的来源主要还是来自于福建,最早是说闽南话的。后来入乡随俗,当地说什么话就跟着说,时间一长就同化了。不仅黄姓如此,很多大姓都是这样的。

不管两广福建地区黄姓的来源是怎样的,那八句黄姓认亲诗却不会变。随着时代的变化,宗族和姓氏的观念已经不像过去那样重要,但是黄氏祖先传给后代的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却永远存在于每一位黄氏宗亲的心中。你所知道的黄姓祖先是从哪里迁来的?欢迎留言讨论。

“黄”姓的起源,看看你属于哪一支?

“黄”姓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排名是第八位。

黄姓

大陆地区排名前十的姓依次是:1、王,2、李,3、张,4、刘,5、陈,6、杨,7、赵,8、黄,9、周,10、吴。

在《百家姓》里面,黄姓排在第96位。

百家姓

来看一下黄姓的起源吧!黄姓的起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源自“姬”姓。

黄帝轩辕氏

1、“黄帝”的后裔,黄帝姬轩辕的长子——少昊玄嚣,其四世孙台骀因治水有功而受封,台骀的子孙在春秋时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黄国公族的子孙便以国为氏。

2、姬轩辕的孙子颛顼,有个曾孙叫吴回的被帝喾任命为掌火之官——祝融,吴回之子有个叫陆终的,他的后裔在周代时,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此支黄氏被认为黄氏的正宗。

黄氏始祖

二、源自“嬴”姓。

伯益

黄帝的另外有一个后裔叫伯益的,因为辅佐舜帝有功,舜将女儿许配给他,并将其赐为嬴氏。伯益的后裔中有一支活跃于淮河流域,被称为:“黄夷”。后来周灭殷商,黄夷臣服于周,被周封为侯爵诸侯国(二等爵),建立黄国。黄国由于和楚国比较接近,一直和楚国相抗衡,后因不敌被楚成王所灭。黄国宗室后裔便以“黄”为氏。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就是黄国宗室的后裔。

三、源自官位。

1、远古伏羲氏下属之官有黄龙师。黄龙师,亦称黄龙、黄师、黄中官、龙师等,是伏羲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龙师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龙氏,后简称为黄氏、龙氏。

2、黄帝轩辕氏下属之官有黄云。黄云,是黄帝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云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云氏,后简称为黄氏、云氏。

四、源于改姓。

1、它姓改姓。

古时候,黄、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为黄姓;

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

2、它族改姓

回族改黄姓:今回族黄氏,是少数蒲氏回族人为避元末“反色目”诛杀之祸而改为黄氏的。 满族改黄姓:满族吴扎拉氏,发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人数很多,后分衍有四支汉姓,即黄氏、紫氏、红氏、白氏。

黄姓的变迁:

黄夷的发源地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后来向东南迁徙,经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和束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中的一支。再往后,在华夏与东夷的大融合之中,黄夷和其他许多少昊子孙氏族,跟随颛顼从山东半岛内迁到了中原地区。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姓已经大批迁移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两个黄氏郡望,以此为基地向江南发展,黄姓的足迹东临东海,南入湖南和江西。

东晋末,中原的林、黄、陈、郑四大姓率先进入了福建。

隋唐时期,黄姓主宗分流,有了向南发展的新行动。一支由江夏向东南迁移,穿过江西,进入浙江,在金华地区形成了金华黄氏;另一支先由江夏北迁河南固始,再向南经安徽、江西,抵达福建邵武,形成邵武黄氏。由湖北迁到广西的黄姓与土著结合形成了今壮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中的黄姓先民;一部分进入了越南,成为当地的大姓。

宋、元、明时期,由于黄姓主力在秦汉时期已迁离了北方,所以受中国北方几次战乱的伤害较轻,黄姓在中国南方得到稳定长足的发展。在赣浙闽粤四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明朝末期,闽粤一带的黄氏,有一部分迁往台湾,人丁兴旺,与陈姓、林姓、郑姓,成为台湾的四大姓,素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美称。后来,黄氏又播迁到了海外。

黄姓分布图

移居海外的黄姓:东南亚印支半岛、南洋、欧美澳等世界各地,到处都有黄姓的后裔。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专注于从不同角度看历史,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江西省九江沙港黄氏的由来

来源:新浪博客 潢河浪

江西九江沙港黄氏是江夏黄氏的一个重要分支。始迁祖俊伯公,讳善,公元910年生,五代后周显德(公元954-960)年间人。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公第48世裔孙/江夏显祖黄香公第34世裔孙(出自香公幼子理公),官比部郎中。俊伯公与赵匡胤同殿为臣,后恭帝禅位,公不侍宋,为避祸乱,先归故里江夏,再随江而下到九江,经湖口。据旧谱所载,为追随一白鹿,来到江西湖口与都昌交界处的沙港,地域偏僻,白鹿吉兆,遂落脚定居。

俊伯公生子询谋,字君谟,宋乾德元年(963年)进士,官左司郎中。孙因,因生四子:珍、琛、琮、琳,珍、琛二公传四世失记。三子琮公生四子:遂、旺、进、拱,孙十三,曾孙四十有八,于是沙港之黄,绳绳振振,分族而居者,几遍宇内。遂公迁江西南昌柘林埠,形成沙港黄氏的一个大分支。旺生二子遵、袭,遵公生四子,长子二公传四世至五公迁淮南乌义乡,形成另一个大的族群。遵公次子翼公,生子二勉荣,勉公长子翰,字国佐,宋淳熙丁酉(1177年)进士、县令,拱公五世孙谏,字仲行,同榜进士,任主薄。遵三子宣公,字君表,生四子泽藻滂渐,长子泽生六子,唐发、唐岳、唐裔、唐臣、唐辅、唐卿。长子唐发字尧叟,宋建炎丁未(1127年)进土,历任龙游簿、浮梁丞、永丰令,升平阳府丞,任凡三十六年,廉正通达,大有政声,后以子贵赠大中大夫。生子三吁、颐、灏,长吁宋乾道丙戌(1166年)进士,授东阳丞,迁开化令,临政之时,连年饥荒,发粟赈贷,招抚流移,拳拳以仁爱行事,常以六事相责,后果累获丰年,民皆乐业,是以贤令称之。与弟颐灏从学于朱子朱熹,所生七子皆由朱夫子名之曰:模楷槻栻杠棣桂。吁次子楷,字子则,宋嘉定癸酉(1213年)进土,拜承直郎太常博士;楷子孟三,字孟正,宋淳佑癸卯(1243年)进士,授南康军学录,升国学博士。发次子颐,宋乾道戊子(1168年)乡魁,后中进土,官修职郎、鄱阳主簿,卒于任内。子柷,字子节,宋端平乙未(1235年)进士,官屯田郎,元灭宋后,杜门不出,创《师古祠》,纠楫书典而录之,卒谥伸文。发三子灏,字商伯,号西坡(宋史卷四百三十有传),宋隆兴癸未(1163年)进士,累官鄂州司户参军,袁州教授承直郎、知德化县,转奉议郎,登闻检院,迁太常寺簿,大理寺丞。

淳熙已亥(1179年)朱熹守南康,灏执弟子礼受业于门,得传其道,讲道于白鹿书院,朱子亲题《亲义理》堂匾以赠,并书柱联《道继千年统,家传三字符》。朱子还为沙港黄氏宗谱作序,曰:”今阅黄氏谱牒,上溯姓原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叙长幼以尚齿,列象赞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者而能之呼?噫!世之去祖未远,问其自而懵然者,愧于黄氏多矣!” 又云:”予今守南康,讲道白鹿书院,门友黄商伯持其家谱征予序,谨以世家宗族,富贵贫贱,而子孙能不坠其先业,如范文正公之训,书于商伯家谱之右,以自警。”对沙港黄氏家谱赞赏有加,并以范文正公之训告诫黄氏子孙,寄以厚望。

灏公理学名儒,著述有识过猥稿二十卷,铭复诗六卷,奏议二卷,师友问答书牍四卷,胡氏叙古千文传。卒谥文懿公。生子四,亦由晦庵先生命名曰:杭柄栝柯。长子杭字子通,宋嘉定癸酉(1213年)进士,(与堂兄楷同榜)授迪功郎,安庆府太湖县尉,后以功勋升总千,名重当时,累颁恩赐,因江南饥荒,奉使出巡安抚,人多赖其抚育之功,召回升奉训大夫。有写情诗五卷行于世。其子季三,字幼辉,宋咸淳丁卯(1267年)进士,因父奉训大夫遗泽,铨补将士郎,后升翰林集贤直学士。灏三子栝,字子度,登宋绍定戊子(1228年)进士,授迪功郎,任黄州麻城县尉,后升知录。泽公五子唐辅,辅次子颜,字希柏,三子页,字伯才,同中宋淳熙庚子(1180年)举。颜次子茂,字子实,举人,特恩任县丞,颜之孙日新字明远,景定(1260年)间,以军功授叙州知府。琮四子拱,拱曾孙武,字振伯,宋建炎二年(1129年)以军功授迪功郎,任黄冈县尉,任满改婺州武义丞,移义乌宰,转升柳州、江州两郡守,终朝散郎。其子环,字少苏,德安府孝感县主簿。拱五世孙理,字君为,宋绍熙元年(1190年)进士,任建昌佥判,以奉职郎致仕。拱六世孙深,宋嘉定庚辰(1220年)进士,累官彭泽主簿,源州西乡令,常德府武陵宰,衡州判,终朝奉郎。拱七世孙飞雄字德奋,宝佑元年(1253年)进士,任知录。同榜还有五服内堂弟飞黄,字子昭,初任新建薄,升无为州判,终奉议郎。

因公幼子琳妣生六子:祚、安、十一、靖、十四、十六。其次子安生璋,璋生肇万,肇万,字载万,南宋时由江西饶州府鄱阳县迁安徽宿松县(今黄花塝村)开基为一世祖。四子靖,号十二,妣罗氏生一子直,直生玉,玉,又名珍,字怀壁,号金台,宋进士。南宋时由福建闽县迁安徽宿松县初居城中黄家坦,后居长铺乡胡皮湾开基为一世祖。

沙港黄氏后裔牢记祖训,勤耕读,崇义理,孝友传家;发展到宋朝历二百多年,凡十余世,已是族盛人繁的名门望族。显宦辈出,理学名儒,受朱子称颂。唐发公父子四进土,四代内出了拾位进士;淳熙丁酉与嘉定癸酉、宝佑元年三届科考,均为同榜两进士,真可谓鼎盛至极!

至元朝,颐公孙名亹,字明远,大德辛丑(1301年)以行谊荐举,任河东景州刺史。其长子祖伯,字宪可,延佑乙卯科举人,任武定州知州。灏公曾孙太一,字广阳,大德癸卯(1310年)进士,授江西提举,迁中书省。太一之孙都一,字伯庸,亦登至顺辛未(1331年)进士,授浙江钱塘教谕。都一生五子:虞、異、与、舆、巽,皆中进士,父子六进士,同榜两兄弟,连续四届科考,兄弟五人高中,在星都两邑传为佳话。虞字民尚,至元丙子(1336年)进士,任浙江仙居教谕;異字民同,与兄虞同榜进士,初任惠州学录,迁南安道源书院山长,升广东提刑,与字民彝,至元己卯(1339年)进土,授浙江仁和训导;舆字民载,至正壬午(1342年)进士,任浙江仙居训导;巽字居如,至正乙酉(1345年)进士,任温州平阳训导。旺公幼子袭公九世孙清一,中顺帝至正辛卯(1351年)解元;清二中至正乙未(1355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唐发公七世孙忠义,字民宜,顺帝时任游击之职,其弟忠信任辽东镇守使。真可谓文臣武将,层出不穷,沙港黄氏,再创辉煌。

明清两代虽未及宋元之辉煌,但也不乏文臣武将标炳史册。明洪武间十六世三兄弟时济授辽东省椽,汝济、霆贵任推官;顺佑任吏部清吏司员外郎;君二字景贤,洪武廿一年(1388年)科举人,任浙江参政,授中宪大夫;贵忠永乐(1403年)间由省椽升柳州通判;发祥字伯亚,明永乐年间(1403年)进士,由彭泽县令升湖广岳州知府;存实任都察院御史;裕公进士出身,钦武功中卫经历,补云南丽江军民府,奉宪大夫,妻封诰命夫人。

沙港俊伯公19世孙,黄金(清一公7世孙)与黄宪(清二公7世孙)兄弟同科进士【清一公(1282年生)与清二公(1285年生)是亲兄弟,系沙港江夏黄氏俊伯公13世孙】。黄金,字廷贵,号慎斋,以县学生中正统丁卯乡试《诗经》,明天顺元年丁丑科(1457)进士,南京户部郎中、转工部郎中,进阶奉政大夫,享年八十七岁。妣陈氏,封孺人、宜人,生子四:忆龄、蔓龄、茂龄、柏龄;侧室生子二:武龄、碧龄。卒葬蒋家山东首石羊山,亥山巳向,有碑;恩赐石羊二座,制有祭田二石八斗。黄宪,字景章,号省菴,明天顺元年丁丑科(1457)进士,任中宪大夫,同兄金蒙恩赐兄弟联登匾额。配方宜人生子三:淮、源、瀛;续配王宜人生子二:渤、澍,女二长适杨隆、次适姚参政之长子。

一心,明崇祯丁丑(1637年)进土,封文林郎,升礼部清史司主事,册封淮藩世子,吏部清吏司员外郎,推总督吏,州学布政使,右参议;臣公,万历间(1573年)由军功历升总兵(镇守陕西昌平等处),左军都督,佥事,赠骠骑将军,敕建元勋坊,妻赠一品夫人;能一,宣德五年(1430年)由乡榜授台州同知。

至清代,顺治朝有雷岸名云师字非云,历户吏刑兵四科给事,康熙朝升大理寺少卿;云祥讳启云,顺治丁亥(1647年)由九江府教授升福建蒲城县知县;九章号龙溪中康熙丁西(1717年)乡魁,第二年中会魁,任浙江浦江县令;河崑号溯亭,登雍正癸丑(1733)进士,任山东肥城知县;宏泰,号匡崖,由郡优庠应乾隆癸酉(1753年)拔贡任教谕,九江府湖口县训导;学蕃号蓉岗,乾隆壬申(1752年)进士,任山东登州府荣城知县;鹤龄号栎田,乾隆甲子(1744年)举人,任山西蒲县知县、河津临汾知县,太原府同知、知府;绍珏号重庵中乾隆乙酉举人,授知县,升袁州府教授;开印,清光绪十七年举人,廾年钦点卫用进士。锡朋,号百我,光绪癸已(1893年)恩科举人,任瑞州府(治今高安县)训导,光绪癸卯(1903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加员外郎;金华字俭和,号梅臣,恩贡生,候选儒学教谕加五品顶戴,例授奉直大夫;近元字启远,康熙丙寅(1686年)以军功任云南曲寻镇标游击,转宁国府参将,升广东副将,封光禄大夫,妻封一品夫人,追赠三代;慎修,道光己丑(1829年)进士,任四川新津知县。诰封奉政大夫;师德,字流瓒,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福建建安、直隶望都知县。五云,字凤楼,道光壬辰(1832年)进士、安徽当涂知县。书桥字锦题,嘉庆乙丑(1805年)进士。源公,嘉庆戊辰(1808年)进士,武陵县令。必筠字慕韩,道光壬午(1822年)进士,山东某县知县。

中华时期沙港黄氏出了一位奇女子黄仲玉,派名世振,生于1877年,自幼聪惠颖悟,敏于学,知书达理,善丹青,精于兰竹。当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1900年三十四岁丧偶后,为倡导男女平等,革除封建陋习,登报征婚,若合其五个条件即聘为妻。一、女不缠足;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夫死后,妻可改嫁;五、夫妇志趣不合者可离婚。这五条一经见报,世人为之惊骇,而仲玉却钦佩之至,并言愿嫁,蔡先生得此消息后,即暗中窥视,一见倾心,即央求江西籍叶先生登门引见求婚。一拍即合,当日定聘。于两年后在杭州举行婚礼,来宾引经据典,凑燕尔新婚之趣,仲玉落落大方,言词文雅,应对敏捷,语惊四座,因而蔡黄婚姻树一代新风,被国人传为佳话。一九一三年秋国民革命失败,这位第一任教育总长,即携妻儿流亡欧美,至1916年秋,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方回。仲玉为支持丈夫的教育事业,放弃了自己的书画爱好,致力于照料丈夫,抚育一双儿女,操持家务,成一代贤妻良母。在蔡1921年元月再去欧州考察时,仲玉则因病在法国人的医院里,不幸与世长辞,终年45岁,当蔡于日内瓦得知爱妻噩耗时,悲痛欲绝,作诗咸挽哀之。

据旧谱所载,沙港黄氏始迁祖俊伯公,系桑公次子,球公之孙。球公生三子:桑、柘、柏,长房桑公生三子,俊商、俊伯、俊奇,俊商徙云南,俊奇迁浙江。这是从旧谱上可以追溯到的三代。俊伯公墓冢在江西九江都昌县春桥乡井门山,1999年重修,至今保存完好。

沙港黄氏的繁衍流播,除前述的云南、浙江淮南乌义、南昌柘林埠外,有都昌的邻县星子、湖口、彭泽、九江、波阳、浮梁,有所谓“三郡七县”之说。还有旺公次子袭公后裔,俊伯公十一世孙克昌公迁徙安义罗田,在安义有“小小安义县,大大罗田黄”的说法。庭公迁波阳壁山东舍;袭三子恒公后裔迁黄梅后山、乌兔、德化巴河;俊伯公十六世孙卫谦公后裔迁南昌秋溪,万年石镇、鄱阳、新建、进贤、浮梁、浙江常山;商伯后裔迁景德镇、浮梁官山、鄱阳九甲大坂上、尖山、黄柏坞、万年史家桥,姚家湾,进贤乐埠、二十三都南后岭。余干迷维山;弼公后裔迁波阳饶山;唐卿后裔迁进贤继朗、侯城;进公次子白公后裔迁乐平葵田石砚(下徐)、花门楼、靖安、南昌;拱公后裔迁横峰洪水坂。

迁外省的还有:观伯公后裔迁浙江、江苏淮安;忠信后裔留居辽东;俊伯公十八世孙,汝济公孙、景文次子锦公移民皖南金寨县,后裔分布河南商城县城关、李集、武桥、鲇鱼山、固始县梓柏岭、郭陆滩、马堽集、胡族镇、迎河集、潢川县等处。迁河南的这一支已发展到男丁一万三千多人,人口近三万。进公次子白公后裔移民安徽六安,形成皖西黄氏大族群。唐岳后裔桂公幼子迁江苏南京金陵;阁、川二公迁江苏太湖,弼公后裔迁金陵水西门;袭公后裔迁湖北黄梅浊港;商伯后裔鑑公裔迁浙江;宗桂公后裔迁安徽桐城朗猪街;拱公后裔清一公及清二公(两亲兄弟系俊伯公13世孙)迁安徽桐城鹿城,因黄荣六公(懿甫公幼子)乳名“六儿”得“六儿城”,因“六儿城”得“鹿儿城”,“鹿儿城”即“鹿城”;鹿城村、金鹿村因此得名,生活在这里的江夏黄氏后裔也因此得名“鹿城黄氏”。鹿城黄氏始迁祖清一公,讳图,号民四,公元1282年生,沙港俊伯公13世孙。配范太君,继配王太君,生子三:回甫、懿甫、胜甫。公元1351年,元朝末年,战乱四起,徭役成灾,清一公携弟清二公、妻王太君、子回甫懿甫胜甫、孙源仁源仲荣二荣三荣四荣六荣八等十余人迁桐城。“鹿城黄氏”源自沙港,“沙港黄氏”源自江夏;“鹿城黄氏”与“沙港黄氏”、“江夏黄氏”同出一脉,是“中华江夏黄氏”的一个重要分支。清朝以来,源自沙港黄氏之鹿城黄氏后裔又分迁到各地:陕西商洛,安徽淮北、合肥、马鞍山、枞阳、铜陵、庐江等,江苏南京、昆山、无锡以及上海等地;拱公后裔清三公(清一公清二公亲弟弟)迁安徽桐城三安畈(后裔一分支迁安徽六安舒城,一分支回迁江西鄱阳,一分支外迁浙江后又迁江西武宁,一分支仍居桐城三安畈);璋公、瑞公、钚公后裔迁浙江虁州府龙泉县。以上迁播,不包括近代人口的迁徙,事实上还有很多移民海外的,如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泰国、新加坡等。

江夏春申君82世孙-沙港俊伯公35世孙-鹿城清一公23世孙瀚洋 整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