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性格命运

十二辟卦图(十二辟卦图解)

时间:2024-01-01 19:42:43 作者:饕餮少女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一张图帮你了解十二辟卦、十二地支、十二律吕及二十四节气的联系

要想记住六十四卦,除了方圆图外,可以先从十二辟卦开始,如下面这张图,就把十二辟卦,十二地支,十二律吕,二十四节气全部联系起来了。

一岁十二月六阴六阳之象

十二辟卦,又叫十二侯卦,意思是诸侯之卦,以前卜到这种卦,认为命运了不起,其实侯卦只是一个代号。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政治制度来看,用侯卦比如十二方诸侯镇守在天子周围,只是代表这十二个卦的位置和性质,并不是要成为诸侯。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十二辟卦其实很简单,就是从乾坤两卦一步步变出来的。

这个图中间是空的,代表无极生太极,是阴阳八卦的基础。由内向外第二圈,是十二辟卦的名字,第三圈画的是十二辟卦的符号,第四圈是十二地支和十二个月份,第五圈是十二律吕,第六圈是二十四节气,第七圈最后一圈标注了由阴转阳和由阳转阴的时间点。

这个图里蕴含着阴阳彼此消长的规律,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个时辰都包含阴阳。比方说,一年十二个月,一半是阴,一半是阳;十二个月,一半是阴,一半是阳;每天子丑寅卯辰巳六个时辰是阳,午未申酉戌亥六个时辰是阴。二十四个节气中分布在十二个月中,每个月一个节,一个气,比如立春是节,雨水是气。

这个图里的律吕是中国人的特殊发明,既是音乐的名词,也是气候的名词,律吕在这个图里代表气候。古书上常常把五音和六律并举,宫、商、角、徵、羽按音的高低排列起来称为五音,律和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律本来是定音的竹管,后来用铜管定音,也有用钟弦定音,所以有管律、钟律、弦律等。古人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就叫做十二律,十二律分阴阳两类,阴阳各六律,阳律叫做六律,阴律叫六吕。律吕的发明,据说是陕西、河南边界,有一种吕管,形状据说像竹子又不是竹子,长短粗细有一定的标准,共有十二种,埋在地下。由于这十二种管子长短不一,深入地下的长短了不同,而上端则是齐平的,管中充满了芦灰,管口用竹子内的薄膜轻轻贴上,到了冬至一阳生的时候,最长管子中的灰,首先受到地下阳气上升的影响,便喷出管外,同时发出“嗡”的声音,这就是黄钟之音。然后每一个月有一根管子的灰喷出来,也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依次的声音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属于六阳,然后是蕤(rui)宾、林钟、夷则、南宫、无射、应钟,属于六阴。

在本图中,我们可以从十一月份开始观察,黄钟对应的是十一月,也是子月,子月是一阳初生的时节,对应的卦是复卦。复卦是从坤卦变化来的,坤卦最下面的阴爻变为阳爻就变成复卦,到了十二月份,阳气又上升了些,初爻和第二爻都变为阳爻了,就变成临卦,内卦为兑,外卦为坤,地上泽下,就是地泽临卦。正月是寅月,是地天泰卦,内卦变成三个阳爻了,就是所谓的“三阳开泰”。二月是卯月,内卦是乾卦,外卦变成震卦,就是雷天大壮卦,大壮卦的第一声春雷,叫醒蛰伏的蛇虫,正是惊蛰节气。三月的卦,外卦变为兑卦,内卦为乾卦,合起来就是泽天夬卦,这时阳气快要上升完了。四月份是乾卦,阳能到了极点。从五月开始,阳能开始减少,夏至一阴生,变为天风姤卦,因为阴气来了,这时人的身体保养要注意,如果不注意调理,就容易生病。六月是小暑、大暑的节气,是所谓三伏天,阳气慢慢要退伏了,所以名为伏。夏天我们感到体外很热,这是因为身上的阳能向外放射,而身体内部还是寒的,所以夏天消化力,反而没有冬天好。依照地支的顺序,一个月一个月过去,最后是亥月,农历十月,在卦上为坤卦,是纯阴的境界,阴极则阳生,十月也有小阳春,李清照写的《声声慢》中“乍暖还寒时候”,就是小阳春天气,诸葛孔明借东风,也是利用这个气候。

总之,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了解《易经》十二辟卦是由乾坤两卦阴阳消长逐渐变化而来,古人把卦象和地支节气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套预测气象,指导农业,推演人事历史的学问。我们了解这些名词知识,要知其所然,更知其所以然,才是真正的科学态度。

易经八纯卦和十二辟卦

六十四卦里上下卦相同者称为“纯卦”,共有八个,分别是:第一卦乾卦、第二卦坤卦、第二十九卦习坎卦、第三十卦离卦、第五十一卦震卦、第五十二卦艮卦、第五十七卦巽卦、第五十八卦卦兑卦。

在一个卦的六爻中,同样性质的爻(阳或阴)由下往上连在一起,阴阳之间没有交错,称为“辟卦”(也称“消息卦”),共十二个。辟,有开辟、开始的意思,其它五十二卦基本都是由辟卦变化而来,称为“卦变”。

十二辟卦与月份节气

河图洛书与十二辟卦图的产生

近代学者研究认为河图洛书的来源,以下两种情况可能性较大:

第一,少数学者认为是西周第一任宰相周元旦建立洛邑陪读的城建草图的遗留。之后,被后世用《易经》的数理方式加以排布,这是可能性其一;

第二,相对较为可信,认为河图洛书是天象,星象的缩略图。

古人在天文学上达到相当厉害的程度。如,远古时代的古人,已经把赤道、白道、黄道、二十八星宿研究完毕。西方的星座也是在远古时代全部完成。星座,就是把恒星在天空中排布的固定方位画出来,拿来确定方位。

黄道,今天的语言讲就是地球围绕太阳,地球表面的分割标定线。古代那会是地心说,也就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

白道,月亮围绕地球转,在地表上的投影线;

赤道,就是地球圆周长最长的那条线;

没有光污染的远古时代,晴朗的夜空至少可以看见两三千颗星星,古人的视力也比今天的人好的多。据现代生理学家研究,那时的人视力大多在5.0以上,最好的视力高达8.0,所以他们在晴朗的夜空下可以观察到七八千颗星星。地球无时无刻在旋转,星星也在转,可是古人还是能辨识出恒星和行星。

恒星,顾名思义,恒久不动。行星,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变动。行星和地球一起围绕太阳转,轨道的距离也不一样,所以站在地球表面看行星,毫无规律。今天的人类知道宇宙是大爆炸来的,所有的恒星都以极高速度向远处跑。恒星与人类的视线呈并行关系,所以我们看恒星,是不动的。

迫于生存的需要,古人必须找到一颗在天上永远不动的星,来确定方位。只有一个可能性,这颗星要在地轴上,就是北极星,中国古人叫它为紫微星,因为中国把紫色视为高贵的颜色,皇帝的城叫紫禁城。北极星(紫微星)是一颗亮度极低的暗星。

北斗星,西方叫大熊座,中国叫北斗,在中国这颗星很重要。北斗,指示方向。今天的GPS,中国卫星叫北斗系统。七颗星组成的勺子形状,勺口第一颗星叫a星,第二颗叫B星。将这两颗星用线连接延伸五倍远,所指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西方觉得北斗星不重要,因处环地中海地区,一年大部分时间北斗星都在地平线以下,看不见。西把仙后座当作重要的星座,大部分时间是能看见的。仙后座由五颗星构成为一个W,中间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延伸至五倍处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或者把a星和B星用线连接,延长五倍处。古人通过观察星象,解决了时空方位。

众多繁星里必须找出最具指示方位的一组星,然后把它们绘制成图表,就叫星象缩略图。这个图表被中古时期之后的人,按《易经》数理表重新汇编成一个神秘的图案,就是今天学界认为河图洛书的来源之二。中古时期后,变成算卦的一个工具,这是因为后人对古代文明的层累效应。时期,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提出一个著名学说叫历史层累效应。简言之,就是后人对越远古记载很少的学说和文献,添油加醋,乱七八糟层层叠加,觉得这样才是了解原始文化的古涵义。而越近的,反而没什么可说,这种奇怪的现象叫历史层累效应。

为什么要对气候、降雨、气温等做气象预测?

也因生存的需要。农业文明是靠天吃饭的,才能活下来,后续才能繁衍。

据说,古人根据这张图表,于中原的某一固定地方,准确率达百分之八十左右。

如何绘制而成?

古人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成七十二候,每五天为一候(今天还把气象叫气候的原因),然后在中原选一个固定点,观察记录百千年。悠悠历史积累和统计下,形成了有关天气预报的工具,这是十二辟卦图的由来。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那些有高文化的人,除中国的经史子集外,一个是中医,一个是《易经》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中国古代医生给文人家属看病,会把药方子给文人验方。所有文人基本都懂中医。诸葛亮借东风,用的就是十二辟卦图。十二辟卦图有相当高的水准,中古时期以前就把冬至和夏至明确标出,是中国古代气象学和天文学达到很高的表现。古人并没有通过体感温度表达,而是利用太阳运行的方位上表达。

综上,解释节气,做气象预报是十二辟卦图最原始、最重要的文化作用,让农业文明更好的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