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奇门遁甲

杨国政(杨国政钧瓷)

时间:2023-12-30 07:30:44 作者:谁为谁伤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钧瓷尊数字藏品上线“豹豹青春宇宙”

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在耀目的火焰里,在灼热的火舌间,瓷胎“涅槃重生”褪去杂质,炼化出变幻万千的奇绝釉彩。烈焰燃情后的“窑变神彩”,如今,也可以数字的形式由“私人收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国政的钧瓷尊数字藏品系列《出戟尊》《虎头尊》和《如意尊》,现已上线“豹豹青春宇宙”数字藏品平台。40多年来,杨国政醉心于钧瓷,烧制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此次,他希望借助数字藏品,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美学传递给青年网友。

钧瓷窑变神秘莫测,令人遐想无穷。乾隆皇帝在《赏钧红》一诗中曾赞叹“晕如雨后霁霞红”。杨国政认为,“钧瓷的艺术,就是火的艺术。钧瓷以窑变为神,而窑变就在于一把火。”

杨国政的钧瓷作品极具特色,釉质通透晶莹,具有鲜明的流动感。在他的作品里,红色如火焰,奔放热烈,蓝色似湖水,澄澈静谧,色重而不媚,色淡而不寡,完美诠释了当代钧瓷的艺术魅力。

他根据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烧、二土、三制作”的创作要点和“勤添煤、勤撬火、勤看火”的烧制诀窍,并从火焰性质、温度湿度、烧制时长等工序中,研究出一套钧瓷烧窑的科学规律。

杨国政的钧瓷作品《出戟尊》,古朴典雅,灵动俊美,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意识。在鼓、束、收、放的造型中,形成了张弛有度的视觉效果。四面的出戟和柔韧的线条,赋予尊体圆润丰满的神韵。作品釉色天青窑变红斑釉,天蓝蕴藏了肃穆、高贵,红斑又渲染着神秘感,这是不同于传世单色出戟尊的艺术创新,更是对钧瓷审美的大胆突破。

钧瓷作品《虎头尊》以虎的形象为铺首,气韵磅礴,整器釉色犹如文明之火生生不息,衔环神兽仿佛在炙热的天地间,横空出世,保护神州。

钧瓷作品《如意尊》,浑然天成,寓意丰富,尊体上有24枚小钉,代表二十四节气,共分三面分布,每面中又有两枚柿子造型的乳钉,代表事事(柿柿)如意。器身釉色红若初升太阳,朝气蓬勃,紫犹熠熠星空,如梦如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安俐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国强,李晗

来源:中国青年报

钧瓷尊数字藏品上线“豹豹青春宇宙”

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在耀目的火焰里,在灼热的火舌间,瓷胎“涅槃重生”褪去杂质,炼化出变幻万千的奇绝釉彩。烈焰燃情后的“窑变神彩”,如今,也可以数字的形式由“私人收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国政的钧瓷尊数字藏品系列《出戟尊》《虎头尊》和《如意尊》,现已上线“豹豹青春宇宙”数字藏品平台。40多年来,杨国政醉心于钧瓷,烧制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此次,他希望借助数字藏品,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美学传递给青年网友。

钧瓷窑变神秘莫测,令人遐想无穷。乾隆皇帝在《赏钧红》一诗中曾赞叹“晕如雨后霁霞红”。杨国政认为,“钧瓷的艺术,就是火的艺术。钧瓷以窑变为神,而窑变就在于一把火。”

杨国政的钧瓷作品极具特色,釉质通透晶莹,具有鲜明的流动感。在他的作品里,红色如火焰,奔放热烈,蓝色似湖水,澄澈静谧,色重而不媚,色淡而不寡,完美诠释了当代钧瓷的艺术魅力。

他根据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烧、二土、三制作”的创作要点和“勤添煤、勤撬火、勤看火”的烧制诀窍,并从火焰性质、温度湿度、烧制时长等工序中,研究出一套钧瓷烧窑的科学规律。

杨国政的钧瓷作品《出戟尊》,古朴典雅,灵动俊美,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意识。在鼓、束、收、放的造型中,形成了张弛有度的视觉效果。四面的出戟和柔韧的线条,赋予尊体圆润丰满的神韵。作品釉色天青窑变红斑釉,天蓝蕴藏了肃穆、高贵,红斑又渲染着神秘感,这是不同于传世单色出戟尊的艺术创新,更是对钧瓷审美的大胆突破。

钧瓷作品《虎头尊》以虎的形象为铺首,气韵磅礴,整器釉色犹如文明之火生生不息,衔环神兽仿佛在炙热的天地间,横空出世,保护神州。

钧瓷作品《如意尊》,浑然天成,寓意丰富,尊体上有24枚小钉,代表二十四节气,共分三面分布,每面中又有两枚柿子造型的乳钉,代表事事(柿柿)如意。器身釉色红若初升太阳,朝气蓬勃,紫犹熠熠星空,如梦如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安俐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豫匠」杨国政:工美大师的钧瓷路

在禹州市神垕镇众多钧瓷大师中,身怀绝技的大有人在,他们的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艺术风格的烙印。杨国政的作品就以“宋钧神韵、里蓝外红”的艺术特色而在钧瓷界享有盛誉,并深受藏家青睐。他的作品器型并不硕大,但古朴端庄,釉色温润清丽,色重不媚、淡而不寡、蓝而不俗、红而不妖,既有湖蓝之静美,又有红枫之秋韵,给人厚重、简约之美。这是杨国政经过上千次实验得出的独具特色的釉方。

为有源头活水来。杨国政在钧瓷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与他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分不开的。1953年5月,杨国政出生在禹州市神垕镇。作为钧瓷的发源地,从唐至今,在1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神垕镇始终以钧瓷为傲,为世人所敬慕。至今,该镇仍盛产各种陶瓷,还保存着千年街巷和古建筑,被誉为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

作为土生土长的神垕人,杨国政自幼耳濡目染的都是钧瓷,可以说闻的是窑火烟,看的是七彩釉,听的是长辈烧制钧瓷的心经。他的生命早已与钧瓷融为一体。同行评价说,杨国政熟知钧瓷的各种工艺流程,集手拉坯、适器配釉、烧窑观火于一身。这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1974年7月,杨国政高中毕业。他因篮球打得好,进入神垕镇东风瓷厂篮球队,并逐步成为厂里烧窑的技术骨干。1977年春,天津美术学院的王之江、王麦秆、王安庭等教授带领十几个学生慕名来到神垕镇东风瓷厂,从事钧瓷研究、创作和烧制。王之江是全国著名的雕塑家,曾为画家齐白石塑造半身像。王麦秆是全国著名的版画家、鲁迅上海左联成员。这些专家的到来,对于没有上过大学的杨国政来说,无疑是绝佳的学习机会。杨国政如饥似渴地虚心求教,从这几位教授身上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特别是对于钧瓷雕塑以及造型审美的学习,让他终生受益匪浅。1977年春,由王安庭教授设计、杨国政烧制的钧瓷《双鹤瓶》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评中一举夺魁,作品照片刊登在1978年《人民画报》第11期上。

《双鹤瓶》 ↑

1981年,杨国政从东风瓷厂被调到国营瓷厂,从事配釉和制坯工作。1982年8月,国营瓷厂派他参加建设部举办的全国中小厂长培训班,他进一步学习了配釉、施釉等陶瓷生产工艺。1988年秋,他创办了自己的钧瓷窑口。

经过40多年的艰苦历练,已经熟练掌握钧瓷制作的各种工艺流程,技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烧制的作品釉色丰厚、绚丽润泽,红而不显其妖、蓝而不显其俗,让北京、广东、上海等省市的藏家趋之若鹜,并成为美国、日本等国收藏界人士的珍爱。

他总结的在烧窑时要勤添煤、勤撬火、勤看火已让很多新手受益。他潜心研究宋钧制作技术,不断学习吸收当古界、理论研究界成果,反复试验,使自己的作品品质逐步达到宋钧神韵。杨国政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还将拉坯的心得分几个章节详细记录下来,出版了《中国钧瓷工艺》一书。还写了一本《钧瓷艺术与工艺流程》。杨国政希望这些用心血和汗水总结出来的体会,能使手拉坯这朵艺术奇葩得到更多的传承。

付出终有回报。2011年5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中,杨国政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中国工艺美术代表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在世界艺术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被认为是最权威的评定,获得此称号是工艺美术家的最高荣誉。

大 师 简 介

杨国政,男,汉族,1953年5月出生,禹州市神垕镇人。1988年创办杨国政钧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作品欣赏

▲笔筒

▲荷口洗

▲仰钟式花盆

▲弦纹钵

▲双系罐

投稿/合作热线:0374—2077979邮箱:taociTV666@163网址:www.chinatvhn中国陶瓷频道河南办事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