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射手座

参加葬礼注意事项(女性参加葬礼注意事项)

时间:2024-01-15 04:28:28 作者:无药可救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参加追悼会的注意事项

举行追悼会,是为了表示对死者的怀念和寄托大家的哀思。所以,无论是参加追悼会或是吊唁,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注意服装。过去,我国对丧服礼制比较复杂。不同的亲属要穿不同的丧服。有斩丧、齐丧、大功、小功和缌麻等区分。对居丧期也有不同的规定。近年来,这方面的做法已逐渐简化。在农村,凡直系亲属都披麻戴孝;其他的亲属则戴布做的白孝帽或束白腰带。城市虽不怎么讲究这一套,但是吊唁和追悼会的气氛也是很沉痛和肃穆的。因而,吊丧人的穿着要与之适应。一般宜穿深色的衣服,也可穿比较素雅的服装,衣服上可佩戴白花、黄花或黑纱。但千万不能穿红着绿,或穿色彩鲜艳的大花衣服。因为这是一种严重失礼的行为。

2. 要注意礼貌。为了表示对死者的怀念,吊唁时可送一个花圈或一副挽联。当然,也可只在准备好的签到簿上签名。在追悼会上的态度要沉痛,走路要轻手轻脚,说话要低声。追悼会开始后,要按规定的位置站立端正,奏哀乐时不要东张西望,默哀时要低头静默,总之,要尊重死者家属的安排和遵守会场秩序。切不可见了熟人就三五成群、谈笑风生,更不能中途退场,这既是对死者的不敬,也是吊唁者有份的。

3. 在纪念死者的同时更要关心生人。尤其是同死者生前关系密切的人,在追悼会后的日子,还应帮助家属解决一些困难。逢年过节时,应前往探望,切记不可 “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凉”。现在市区吊唁仪式已经大大简化了,除关系较为密切的亲朋好友到家里去吊唁之外,更多的宾朋主要是参加遗体告别仪式或追悼会。无论是吊唁还是参加遗体告别仪式(追悼会),均应身着素装,佩戴白花和黑纱,在哀乐声中鞠躬、献礼。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人向遗像或遗体鞠躬后,绕到家属一侧,与主要亲属握手并说些简短地劝慰的话,如“请多保重”“望您节哀”“要注意身体”等,劝慰丧家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参加葬礼,需要注意什么,有哪些讲究

参加葬礼,需要注意什么,有哪些讲究

文/@成长新视点

有始有终,葬礼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后,经历了一番风雨历程,又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刻,从此人们就再也不能看到他,因此葬礼都会异常隆重、沉闷、肃穆。

参加葬礼,一般需要注意服装穿戴、神情举止、丧葬随行和事毕返回等四个方面。

一、服装穿戴。

参加葬礼时,不宜穿颜色艳丽的衣服和鞋帽,或运动服、休闲服。男女皆应选择黑、灰、蓝等简单、深色款式的服装和鞋帽。女士不宜浓妆艳抹,可选择佩戴素色首饰。

不带宠物,不带红色包、围巾、手套、口罩,彩色的应以素雅为主。

二、神情举止。

葬礼,应是平静、肃穆的送逝者最后一程。在葬礼现场,与逝者家属见面后,应礼貌握手,适当语言安慰家属人员。无论是出于好奇,还是其他原因,不应注视逝者家属。

1.为逝者行礼的时候,应主动服从司仪人员口令和指挥,按次序排队,庄重地上香、作揖,自然地寻找站立的地方。

2.不大声喧哗、嬉笑打闹,不乱丢垃圾,不与熟悉之人勾肩搭背。不大声哭泣,不在现场大声接打电话。

3.应尊重逝者和家属,不随意对现场拍照、摄像。

三、丧葬随行。

1. 白事饭。参加完葬礼后,逝者亲属一般会安排白事饭,答谢宾客。若无特殊情况,尽量参加,葬礼一般在清晨举行,葬礼后人也早已饥肠辘辘。

2. 出殡用车。用车帮亲朋好友出殡,一般对方都会给出车费,如对方不懂,可以要根烟,这是一种礼仪需要。回来时,也一定要洗车。

3. 公墓下葬。从殡仪馆出发,送逝者骨灰到公墓下葬时,尽量不要站在背阴处,不让自己的影子映射到墓穴。

四、事毕返回。

1.不宜直接回家。结束后,可先在其他地方转一转,也可以去逛街、购物、吃饭,或在外面做一些事情再回去。

2.不宜拜访朋友。在葬礼上,遇到很久没有见过的朋友,或临时有事要办,在参加完葬礼后,也不宜马上去朋友家拜访,应过段时间再去。

3.不宜看望老弱。老人和小孩,体质较弱,对事情敏感。所以,在参加完葬礼后,也不应直接和老人或者小孩子见面,聊一些丧礼的事情,以免影响他们的心情、思想。

家奠仪式细节及注意事项13条

灵堂布置完毕后,要举行祭奠仪式。祭奠仪式的方式与内容一般是:

1. 持人宣布:“×府灵堂已布置妥当,现请全家致哀,恭请全体孝属肃立”。

2. 孝子净手──助孝人员将事先准备好的脸盆(半盆水),毛巾端至孝子跟前,净手,递毛巾擦拭。

3. 孝子(女)点燃长明灯在助孝的帮助下(事先准备火柴)点燃蜡烛(男左女右)。

4. 孝子(女)向慈父(母)亲大人敬香”!助孝将事先准备好的4柱香插入香炉内。这时主持人会说:(例)先人辞世,全家举哀,我们的母亲(父亲)走了,但她(他)的音容笑貌会永远留在我们每个子女的心中,无论您走多远,也走不出我们的思念!母亲(父亲)用无私的爱抚养我们成人,用她(他)的一言一行教导我们做人,我们感谢母亲(父亲)对我们的抚养和教诲,愿母亲(父亲)在天之灵安宁,保佑子孙、晚辈平安、幸福......。

5. 主持人喊:“孝子孝女及晚辈行孝礼”!一叩首──生儿一世,慈恩永记。再叩首──慈母(父)教诲,不离不弃。三叩首──先灵护佑,香火永续。四叩首──母(父)爱永存,铭刻心里。

6. 礼毕!请起。请为母(父)亲送钱,愿母(父)亲在另一个世界富足、安宁,请鸣炮!

7. 家典礼结束。另外,血脉关系稍远一点儿的亲戚,前来吊祭时,都应穿着素服,以亲疏尊卑为顺序,一家一堂,本家先祭,外客后祭,长者在前,晚辈在后,行跪拜礼或鞠躬礼(按照自家约定而行)。

其他注意事项:

(1)三天不关门、不扫地。

(2)送客不出门(可以出去办事,出门摘孝)不戴孝到别人家。

(3)香火不断,香火和长明灯不灭。

(4)用左边的灯点燃香、纸。点燃香时,如果明火太大不宜吹灭,应双手上下摇灭为宜。点燃烧纸后,要及时放到火盆内。

(5)预定殡仪馆告别厅、书写挽联。

(6)上饭:每天早、中、晚上三顿饭,饭碗上面筷子的方向要向着逝者牌位的方向。

(7)助孝礼金,出殡后忌讳再收(犯重丧)。

(8)春节期间不办丧事,不报丧(至亲除外)。

(9)当年办完丧事,春节不拜年(也不接受拜年),不贴春联,不参加宴席、喜宴。

(10)灵堂前忌大声喧哗,嬉戏说笑。

(11)家中镜面、喜庆画面等需用黑或白布遮盖。

(12)夫妻不相送(指不参加葬礼)。这或许是孝亲去送葬,老伴在家执掌出殡后的其他事宜,旧时还要准备饭菜(现今是到饭店了,所以也有老伴到殡仪馆参加告别仪式的)。

(13)长者不送幼(指不参加葬礼)。正所谓“白发人不送黑发人”,据说这是因为白发人过于悲痛,防止身体不适晕倒酿出更大悲剧。

“开吊”——规范丧礼程序篇(第十一)

所谓“开吊”,就是丧事主家开门办事,以礼迎接并款待吊丧宾客,规模性丧仪活动开始。现实生活中,一般礼俗,开吊之后,第二天发引出丧。时间紧,任务重,事情多,所以是丧事活动的基本程序和重要关节。

1、古法丧礼关于“开吊”的程序规定和时间要求

(1)礼仪规范文本《仪礼》没有开吊的说法。即在先秦时期,在礼仪的创制和形成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通信交通等较为原始,所以殡期较长,吊丧没有时间要求,随知随时都行。

(2)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社会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通信交通等不断改进,生活节奏快了,时间要求也相应出现。《朱子家礼------丧礼》在成服之后,就是“吊奠赙”。即主家人员成服之后,吊丧人员上门吊丧,主家以礼迎接吊丧宾客。

(3)礼仪制度文本《大唐开元礼---丧仪》在成服之后是“宾吊(亲故同)。”《大宋政和礼----丧仪》在成服之后是“吊赙。”《大明会典-----丧仪》在成服之后是“弔奠賻。凡来弔者必素服。”《钦定大清通礼----丧仪》在成服之后是:“亲宾吊奠赙。”

就是说,唐宋明清四朝,一千二百多年,“成服”后“开吊”,都是丧事活动的基本程序和一般要求。

2、“开吊”对吊丧人的要求

开吊是通丧事项,吊丧人最好按照主家的开吊时日上门吊丧。吊丧人上门吊丧,总体三件事,古法丧礼归结为吊奠赙。

(1)所谓吊,即吊问家属。就是宽慰安慰逝者家人亲人,节哀顺变,注意身体,逝者顺利下葬,入土为安等。

(2)所谓奠,即祭奠逝者。就是香、茶、烛、酒、果或文章等,祭拜逝者,并行礼。以礼祭拜叫祭,以物祭拜叫奠。

(3)所谓赙,即钱帛礼馈。就是用金钱或布帛等资助主家操办丧事。主家有账房登记,还有喊礼人员大声喊出来给人听,以示礼馈情况。

“凡吊皆素服”,这是古法丧礼规范文本和制度文本的统一规定。所谓素服,即白色衣服。素的本义是丝,丝的原色是白色,所以素服即白色衣服。

古典时期,素服是主家制作,一般情况下,材质为棉,颜色为白,款式为上下一通的大褂形态,或有腰带。

吊丧人素服后,即为吊丧宾客,可以参与丧事礼仪活动。

3、“开吊”对主家的要求

开吊意味着主家丧事准备完毕。大体上讲,以下工作必须完成:

(1)丧主即位。即摔丧盆的那个人要定下来,并在摔丧盆的那个人家里停柩待丧。确定丧主遵循“长子继承制”的基本规则。

(2)通丧完成。即对亲戚亲属、亲朋亲友、同事同仁、邻居街坊等,丧事情况和丧事操办通告完成。

(3)家庭人员分工确定。

(4)外聘的总领丧事的主管接受任务。

(5)喇叭鼓乐到场。

(6)长房、笔墨联写等人员就位。

(7)灵棚及相关设施搭建完毕,饭厨及相关事项已确定。

(8)交通、接待、服务、住宿等已有所安排。

(9)丧服等必须的物资、物品、用品已筹划采买和储备。

(10)已经准备好必要的使用资金等。

4、“开吊”的礼仪讲究

在开吊之前和开吊之后,丧事讲究和礼仪要求是有差异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丧服人员成服。就是说,按“五服”的规定,凡有服人员,应当按规定的丧服套装将丧服穿戴完整。包括帽子、帽穗子、上衣、下裳、额带、腰带、丧鞋、杖(哭丧棒)等。无服人员应当素服,即穿着标识丧事的白色外服。

(2)以礼对待吊丧宾客。就是说,开吊之后,主家安排专门接待人员迎接吊丧宾客。来宾行礼,主人还礼;来宾哭,主人还礼哭;来宾礼毕走人,主人送宾出门;等。而在开吊之前,礼仪上没有这种严格要求。

(3)用饭食招待吊丧宾客。开吊之后,来人吊丧,主家是管饭的,而且是有标准、有讲究的宴席。有正席,有流水席。各地习俗不同,但要求基本一致。而在开吊之前,可以管饭,但没有宴席标准。

(4)为吊丧人员安排住行。远路吊丧的,住宿、交通等,主家应当安排。

(5)亲戚吊丧人应当参与丧事礼仪活动,其他吊丧人可以参与丧事礼仪活动。所谓亲戚吊丧人,包括主家各辈出嫁女及其家人以及各辈配偶娘家人,重点是已嫁之姑母、姊妹、女儿及其家人,妻子娘家人、母亲娘家人、儿媳妇娘家人等。同事、朋友等较为亲近亲密的,可以参与主家各种丧事活动和丧仪活动,如守灵、堂祭、路奠、复吊等。

归结一下。古代丧事殡期时间长,礼仪讲究多,较为靡费和铺张,一般家庭难以承受,所以赙赠盛行。届时,包括亲戚、朋友、同僚、兄弟、庄邻,以及官府等,都有赙赠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丧事操作也不断节省和不断优化,“开吊”就是其一。

丧事的直接目的就是逝者入土为安,所以,尽快发丧出殡是主家希望的,也是社会发展进步需要的。古法社会条件下,一般是成服后发丧开吊,即三日后开吊。现实生活中,通信交通以及物资准备都非常便捷,尽快尽早发丧开吊,是择优选择,也是主家最为明智的决定。

可以当日发丧开吊,可以次日发丧开吊,发丧开吊最好不要超过三日。哪天发丧开吊,习俗上可以有讲究,但规范礼仪上没有任何禁忌和忌讳。

月经,何罪之有?

前两天,微博认证为“果壳网编辑、科学松鼠会成员、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生、微博签约自媒体”的博主 @Ent_evo 的发言引起了不少女性的兴趣。

简而言之:如果一直服用短效避孕药,中间不停药,女性从此便可以告别月经,避孕的同时显著降低子宫内膜癌风险。

via @Ent_evo / weibo

随后,这条消息也得到了专业妇科医生的证实。

这不是一个新发明,只是一个对既有事实的滞后肯定,早有不少女性在医生建议下连续使用短效避孕药多年了。停药后,女性依然可以正常备孕及怀孕。由此,怀孕的选择权可以掌握在女性自己手中,而不是男性身上。感谢现代医学,让女性的生理限制又少了一个。

(需要注意的是,短效避孕药的副作用依然存在:如恶心、呕吐、胀痛、头痛、头晕乏力;不规则子宫出血;吸烟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提高;血压轻微升高;乳腺癌发生率升高,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升高;提高有吸烟者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提高静脉血栓事件的风险等。

如果想要告别月经,请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务必在妇科医生的建议下服用,同时每隔半年去医院检查肝肾、血凝功能。)

这并不是一篇医疗科普或卖药广告,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是月经,不是“大姨妈、来事儿、生理期、例假、倒霉、好朋友”,而是每个月女性失掉的那些子宫内膜组织和几十毫升的血液——月经。

如果你认为知识分子名下的公众号怎么能谈论这些东西,那不妨现在就关掉这篇文章。

因为以下全都是大逆不道的“污言秽语”,我们得开始了。

01

那些流血七天而不死的物种

女人一生会经历约 450 次月经,经期占据了女人一生中 7 ~ 10% 的时间。

每个月,女性的子宫内膜都会变厚并分层,形成广泛的血管网络,等待胚胎着床,但并非每颗卵子都能等到她的,如果女性没有受孕成功,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就会下降,变厚的子宫内膜组织以及血管便会脱落,伴随着 2 到 8 天共 20 ~ 100ml 的失血,这就是月经。

通过对 190 个国家、9 万多受访者的调查发现,为了避免在男性面前提及这件私密的事,这颗星球上的女性绞尽脑汁,创造了大约 5000 个关于“月经”的含蓄说法,比如“画家来了(Having the Painters in)”“鲨鱼周(Shark Week)”“血腥玛丽(Bloody Mary)”等等……中国古人则称呼它为“月信、月使、月脉、月露、红元、红脉、经候”,南唐的张泌在《妆楼记·红潮》中称月经为“桃花癸水”(月运红潮,妇人之桃花癸水也),比西方的带着血腥味儿的谜语诗意得多。

02

月经与东方神秘力量

我姨妈书娟是被自己的初潮惊醒的,而不是被 1937 年 12 月 12 日南京城外的炮火声。她沿着昏暗的走廊往厕所跑去,以为那股浓浑的血腥气都来自她十四岁的身体……这时我姨妈只知一种极致的耻辱,就是那注定的女性经血。——严歌苓《金陵十三钗》

严歌苓笔下,经历月经初潮后的女体是羞耻的,是为淫邪提供沃土的温床,然而我国古人对月经的心态很复杂——那抹让人又爱又恨的桃红色,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母系社会中,古彝人曾经使用一种“月经历”,目前仍然残存于彝族典籍之中,它依照女性周期性月经划定,将全年分为 13 个月,每月分为 28 天,全年共 364 天,这应该是历史上最早一款经期记录助手 app ,带有早期母系社会的遗痕,也证明了女性在部族里的崇高地位。

进入父权社会之后,《汉律》上就改口了:来月经的妇女不能进入产妇的房间,也不能参加祭祀。

见姅变,忌入产妇房也,不可以侍祭祀。《说文》:姅,妇人污也。谓月事及免身及伤孕皆是也。

《史记·五宗世家》记载:“景帝召程姬,程姬有所辟,不愿进,而饰侍者唐儿使夜进。”从那之后,讳称妇女月经来潮为“程姬之疾”,注意哦,明明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没头没尾地就被称作“疾病”了。

在当时,无论天子还是诸侯的大小嫔妃来了月经,不能和丈夫同房,就要用红颜色在脸上做标记,表示不能侍奉。

天子诸侯群妾,以次进御,有月事止不御,更不口说,以丹注面目旳旳为识,令女史见之。

唐代王建《宫词》之四十六诗曰:御池水色春来好,处处分流白玉渠。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

在唐代,一众嫔妃宫女来月经之后也要露出神秘而羞涩的微笑,相约在御池边洗裙子,然后密奏皇上:

“我来大姨妈啦!”

事物一旦遭受禁忌,就必不可少地被妖魔化,月经也不例外。尤其是在东方玄学——巫术、炼丹、厌镇等方面,月经便开始显露它的魔性,民间认为 “取秽布盖头,雷不敢击。” 用沾染经血的月经带顶在头上,可以躲过雷劫。

道教认为,沾染过月经的法宝威力将会大增,而女性的第一次月经,对炼丹最有作用。

据《本草纲目·人部》记载,月经又称作红元,童女初潮的月经,谓之“先天红元”。以法取童女初行经,可以制成“先天红元丸”,以水服食,可以滋阴补阳。其主要成分就是少女初潮的经血,混合了中草药、矿石和秋石,药丸通体棕黑,味甘性热。药方中的秋石相当于性激素,其实就是从人尿中提炼出的尿酸钙。

明朝皇帝迷信丹药,从成化年间开始,宫廷就流行用少女初潮制作药丸。传说中,用“先天红元”加上夜半的第一滴露水及乌梅等药物,煮过七次,变成药浆,再加上秋石、人乳、辰砂、松脂等药物炮制,可以配制成长生不老药。明光宗朱常洛,登基一个月便因服食红元丸而死,酿成明朝一件奇案,尽管如此,达官贵人们仍没有停止对红元丸的迷恋。

自古以来,月经也用来当做克敌制胜的军事神器。打仗的时候,用月经染红军旗,或者用月经污秽对方的武器,就可以不动一兵一卒而克敌制胜。在《封神榜》等小说中,姜子牙正是用红旗和战鼓破了敌人的阵法。

女权克敌旗手姜子牙

在清末的义和团运动中,拳民们效仿姜子牙,从全城搜集了无数染有月经血的布条来抵御火炮,“满城高挂,炮弹不飞,炮身自裂,效验如神”。

用月经抵御钢枪大炮,那画面想一想,实在过于硬核魔幻了。

但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旧习要求结婚的日子得避开新娘的生理期,否则就犯了“红马上床,家败人亡”的大忌。还有说法秤、尺、斗等应用物品或是精密仪器“绝对不许女人经期跨过”;某车夫因为车垫给女客污染了,洗涤以后,还要再烧串纸锭以祓不祥……直到今天,一些地方还有经期女性不能参加亲友的婚嫁之事、不能在葬礼上跪灵、不能碰男人衣物的陋俗。

广东地区的父母自幼就教导男孩子切勿让女人跨过,切勿从女人的衣裳,尤其是裤子底下走过,原因是这样便会令头发脱落,而且很难长大成人。

有时,对月经的避讳反倒会保护女性,经期的女儿和媳妇不守灵能让她们得以休息。在出行不易的岁月,女性也会借助月经迷信来对付旅途中不怀好意的性骚扰。

民俗学者江绍原在《中国人的天癸观的几方面》中写道:

总结起来看,中国人的天癸(月经)观解释为以下几点:

第一,月经是一种污秽之物,与疾病、生产、及死尸类似;

第二,月经具有使鬼魅和邪术家都畏惧的污秽力量;

第三,经血与经衣能解毒治病,例如两性病、急病、受毒等;

第四,天癸(特别是初潮)被视为人身的一种精华,与乳汁、大小便等相同,可与其他“人元”及天地精华合制成丸散丹膏(红元)而服用,小到壮阳补血,大至益寿延年。

可见,经血不仅有药的成效,亦是方术家用以辟邪的利器。

说也有趣,我国人历来对于赤色的事物是分为敌友两派的:有些人把它看作最可怕的污秽,极力地躲避它;又有些人却许为至宝,靠它奏种种奇功,连打倒帝国主义和成仙都在内。

03

血腥玛丽恐惧

遥远的西方,大肆杀伐异教徒的荒唐女王——玛丽一世也曾月经不调过,和那款同名辣椒配伏特加的鸡尾酒一样,她们都代表不祥的血红。

公元 23 年,古罗马帝国的历史学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在《自然史》(Natural History)里批判月经:“接触了它,鲜葡萄酒变酸,田地变贫瘠,嫁接的植物会死去,田园的种子会干瘪,树上的果实会坠落,钢刀的刃会钝,象牙的光泽会暗淡,蜂群会死去;即便是钢铁也会立刻生锈,而且空气中将弥漫着臭气;狗只要尝到经血就会立即变疯,并使被狗咬的伤口染上一种不可救药的毒。”

有意思的是,老普林尼口中月经的作用,竟然和千百年后义和团用月经保卫京城的理念不谋而合,可见人类的本质就是劣质复读机。

西方的月经禁忌根深蒂固,核心就是让女人认为月经是非常丑恶的事情,连带着流血的自己也是肮脏羞耻的。

“女人行经,必污秽七天;凡摸她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女人在污秽之中,凡她所躺的物件,都为不洁净,所坐的物件,也都不洁净;在女人的床上,或在她坐的物上,若有其他物件,一人摸了,也必不洁净到晚上。”——《圣经·旧约》

许多宗教中都有隔离或者避讳经期女性的规定: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信条甚至规定,来月经的妇女不许进入教堂。

东正教规定,来月经的女性不许亲吻耶稣受难像,不许进教堂参加婚礼。

拜火教坚信,经血是肮脏、死亡和腐朽的介质,人类一旦被经血沾染,就会丧失与邪恶对抗的力量。

信仰穆斯林教、印度教或摩西教的女人在经期都认为自己身子不洁,因此必须藏匿一段时间。

在位于南美洲北部沿海的苏里南,每当月经来临,黑人妇女便要与外界隔绝,独居一处,如果有人向她走近,她必须喊道:“我不干净!”

尼泊尔的某些村落的妇女在月经来潮时,会被禁止使用公共水源、触摸牲口、参加婚礼,甚至经期要被放逐出门,不能在自己家里过夜。

17 岁的 Kusum Thapa 在“月经房”里做功课

在印度,10% 的女孩至今认为月经是一种疾病。

2018 年 9 月,印度最高法院推翻了数十年来不成文的禁令,允许 10 岁至 50 岁女性(所谓经期的“不洁”女性)进入印度教的萨巴利马拉神庙。1 月 2 日,两名勇敢的女性在数百万名女性者的支持下,由警察护送,终于进入了神庙。然而很多男性教徒并不领情,爆发了大规模和游行,甚至造成了数十人受伤,一名者死亡。

via @谈性说爱LoveMatters / weibo

2018 年的印度电影《护垫侠》,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因为卫生巾关税高昂,在 2012 年,印度仍有 80% 以上的女性在生理期无法使用卫生用品,全国对于女性经期的观念十分落后,女性的健康问题十分严重。

初中文化程度的男主人公拉克希米为了妻子的健康,寻找低成本的卫生巾生产方法,却被全村人视为变态和疯子;最后他远走大城市德里,遇到了最重要的合伙人帕里,最终发明了低成本卫生巾生产机器,并开放专利,为印度全国对于女性经期卫生观念带来变革。2018 年 7 月,印度取消了卫生巾进口关税。

影片引入中国后,正式海报上,男主角手中的护垫却幻化为白纸一张,片名也成了《印度合伙人》。

这个变身和海报上的“破除风俗愚昧”形成了颇有喜感的反差。

即使是在英国,慈善机构 “英国计划(Plan International UK)” 公布了一项针对 1000 名 14 到 21 岁的女孩所作的调查结果,发现几乎半数的女孩会因为来月经而难为情。

2015 年,英国 26 岁的学生 Kiran Gandhi 跑伦敦马拉松时月经来潮,但她并没有放弃,任经血流下,染红了她的裤子,鲜红的血迹伴随了全程。

她的行为引起了狂风暴雨一般的争议,事后她接受采访时说:

你不可能让一个马拉松运动员中途停下清理自己,或者让他们优先考虑他人的舒适感。在马拉松的过程中,我可以选择我是否要在这种被认为是羞耻的情况下参与。

2016 年的里约奥运会,游泳运动员傅园慧用一句“来例假了”解释自己状态不佳,话一出口,就登上 BBC、CNN、Time、《纽约时报》和《英国卫报》的头条,获得了和 #metoo 一般轰动的网络效应。

比尔·盖茨的妻子梅林达·盖茨特意感谢傅园慧:“她自由地谈论生理期,挑战了这一禁忌。”

一个悲哀的事实:在男女平权方面比我们进步得多的国度,月经依然是女性有口难言的痛。

04

假如男人来月经

月经来潮是女性人生的一个重大事件,是促使女性意识到自己与男性具有性别差异的一个重要关头。

对于月经来潮这一无害的生理现象,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误解、恐惧甚至是厌恶呢?

原因首先来自无知,人类先祖对不可解释的生理现象产生误解无可厚非,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对月经抱有恐惧和厌恶,就只能归咎为蠢了;诚然,历史上一些对月经在公共场合的忌讳,在卫生条件糟糕的状况下,客观上避免了女性生殖系统的感染。但总的来说,月经禁忌为女性创造出一种性羞耻,强化了女性受歧视的地位。其次,社会对月经的抵触,化作了一种集体无意识,让人自发地对经血产生本能厌恶——它隐秘地成为了今天厌女症的一部分。

那么如果反过来,是男人来月经呢?

女性主义者 Gloria Steinem 在 1978 年写了一篇讽刺文章,她问,如果世界倒转,是男人有月经周期,而女人没有,那会是什么样子?

那么,月经就不会是禁忌,而是特权。月经将是雄性气质与超凡能力的象征。关于月经的研究将铺天盖地。男人的月经卫生用品不断被发明,洗手间极其干净、设施齐备,让男人能方便地插入棉条而不至有感染的困扰。

男人将会在公共场所边击掌边问候:

“嘿,你今天怎么着,满面红光啊?”

“哥们儿今儿是月经第二天!”

国家将成立痛经协会,影视剧的主角将能随意讨论月经,男人们会攀比谁的经期更长、流的血更多,自古以来的哲学家将忙于论证由于女性的身体规律不像男性那样与自然对应,所以女人无法理解天地的运转……于是女人为了效仿他们,每个月都要割伤自己。

左派作家曹聚仁在《无题》中批判:

月经,目可得见,口不可得言,笔更不可得而写,其势然也。摩登仕女高跟托托,旗袍飘飘,应乐声能作狐步之舞。然谈及月经,未有不面红耳赤者,其观念与烧纸锭祓不祥的车夫并无分别。

……自五四运动以来,妇女运动喊得振天价响,丝毫没有效果,人不解其故。……只要看月经仍保持神秘的意义,即不到城隆庙看密司拜菩萨,已可断定妇女运动的命运了!

《常识》第六十六期,《女子月经布之研究》,作者胡适。

如今已经是公元 2019 年,而我们这一代人将有能力把“月经”这个话题放到公众面前,使女性自然的生理现象不再成为一种耻辱。

请让我们打开一种新的可能:

不要再把月经当做禁忌,这不是错误、不是肮脏、不是疾病、不是邪恶,这只是每个女孩最正常的体验而已。

两性平等的路很漫长,然而它将如月经来潮一般势不可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