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眉毛看相

金华寺(金华寺在哪里)

时间:2023-12-30 19:51:25 作者:超甜的布丁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别有洞天金华寺,仙气十足真身洞

南郑县新集河湾有个金华寺和真身洞,早就听说过但从去游览过,在春暖花开日子里,应驴友们相约,以一种悠闲户外踏青方式,探访了神奇金华寺,朝拜了真身洞。

12 March

这里森林茂密,鲜花盛开,好一片秀丽的风光。

金华寺在南郑新集镇金华村,又名福严寺。据《汉中府志》载::福严寺,(在褒城县)西南九十里,即金华寺也。

寺前有仙人真身洞并龙骨塔。“金华寺原有大庙一院,龙骨塔为绍兴三年(1133年)所建,塔旁有一通南宋高宗兴甲子(1144年)刻立的《龙骨塔铭》石碑,据《关中金石记》:载“金华寺龙骨塔铭,绍兴甲子三月立。

僧修信撰文”,《龙骨塔铭》碑文撰者僧人修纹,即与《乾时寺记》碑撰者同系一人。

真身洞,在金华寺东约一公里处,洞的周围繁茂的松树燃放着翠绿的生机。

洞前的寺庙据说毁于破四旧年代,现今已经恢复重建部分寺庙原址和道路。洞内供奉着真神,还供奉着观音、土地等菩萨。

据《褒城县志》记载:“真身洞在金华山虾蟆石之南,从石门委蜿而入,内空而坦,真身饰以金,傍崖之龛而座。中有伄殿三楹,林木茏冲,涧流潺潺,最为胜。”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城固县今张瑞清政爱民,一年遭大旱,饥民遍野。召集乡绅劝赈救灾,遭到部分豪门抵制,诬陷他招兵谋反。于是他弃官来此洞中,端座死去,尸身却完整无腐。贫困百姓奔走路相告,前来控探望朝拜。此龛洞口高2.00米。下宽1.60米,深11.20米,真身洞原有佛教殿三大院,八大殿,随山势排列。

惜于一九七二年被拆毁。现存碑刻二通,其一刻立于嘉庆砖瓦十三年(1818年)。

周围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县令,就依傍山洞建了座寺庙,尊这位县令为真神,早晚供奉,备受香火。

无从考证传说的真伪,其实也无需考证。人们自发地在一个山洞前建寺,就表达了一个心愿:老百姓多么想要一个好官,一个为民办实事的清官。

路线:从新集镇前面河湾站下车(离新集镇约4里路),而后向右有一条水泥路到真身洞约3里路程,遇到二个叉路口一直靠右行,开车可直接到真身洞道观门口,徒步穿越松林20多分钟可到达。

审核:杨帆

晚潮|一处老庙,深藏古壁画的秘境

□桑洛

发现不是为了改变什么,是尽力挽留。

“老庙,这里有老庙?在哪?”

“喏,就在前面一里处,不远。”

“好,我马上去看。”

这位兴奋的男子,背着相机包,拔脚就往山坡上跑。他跑到这一处风景幽美的山坡上,看到一处老庙,刹那间,他感觉全身都被一种喜悦击中。他呆呆地站了半会,阳光中的一处山村小庙,散发着古老的气质,让他着迷。

凭着他专业的感觉,他知道这将是一处人们已经遗忘的瑰宝。

老庙不高不大,砖墙结构,立在一处山坡之上。前壁两侧的两处圆形气窗,仿佛如两只深隧的眼睛默默地注视着他。

他想,抱歉,你是不是等我很久了。

他缓缓地走过去,打量着庙门上写的斑驳的“灵堂庙”三字,片刻之后走进了庙里。

老庙现在准备重修,顶部的很多瓦片已经揭掉,破败难掩光芒,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他。

在庙中,他发现了很多珍稀的壁画。

喜悦要和朋友分享。他马上掏出手机,兴奋地打电话给朋友。

“文建啊,你在哪?”

“我在马头坊村。”

“我发现了一处老庙,里面有很多老壁画,你来看看!”

“好,你定位发我,我马上来!”

他挂完电话。站在庙中,闭上眼睛,在静静的呼吸声中,感觉周围的壁画都鲜活起来了,争相与他述说这里的故事,这里的历史。

不一会,文建急急忙忙赶到了。一看到老庙,也是两眼放光。

俞文建,非遗壁画传承人,书法家。打电话的人,就是金职院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胡波老师,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更是一个文物保护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最近在整理金华金东区的古建筑资料。几年前,胡波开了一个公众号“八婺古建联盟”,希望保护婺派建筑,捍卫乡土金华。这些年,他一直在走访古村落,为保护古建筑文物等发声出力。

刚刚就是胡波在走访山南村的时候,看到一个工匠在做古建筑中的木结构中梁。当时,他就问这是做什么?工匠说是一个老庙马上要倒了,想修回去。于是就有了前面的那一幕。

为你千千万万遍。遇到,就在虔心走遍的万水千山中。

两位再回到庙里,静下心来,仔细端祥。庙体为石柱结构,他们根据建筑与木构的特点,判断这是一座原汁原味的清中后期老庙。再细细推敲,这个庙应该在清嘉庆年间。

二百多年左右的历史,三开间,老庙的墙体还非常结结实,基本上用12-18斤砖砌成的,而且墙体特别宽,有的地方甚至达到了40多公分的厚度。

俞文建是本地区传统壁画学者,一看到里面的壁画保存如此完好,为平常少见,也是大吃了一惊。他环顾庙壁,一宕宕壁画虽然有所残缺,但基本完好。

真为大幸。

柱石为基,壁画是老庙的灵魂。

庙为三间开,分为中室,东间(大手间)与西间(大手间)。庙宇虽小,却可以想像当年的富丽堂皇。

中间麒麟是主画,非常简洁,笔笔到位,画幅比例在墙壁中占比非常大,画体居中,有清早期乾隆时期的风格,特别潇洒,眼神传神。按这个麒麟中间麒麟壁画的推算,老庙属于主佛还是主神像,属于本保老爷,护佑山南村风调雨顺,人民平安。

庙的“大手间”,三间里的东间——正堂的这幅画代表着这庙有道家风格,这就与庙名“灵堂庙”很符合,本保庙属于道家范畴。

壁画是直接“粉”到墙,前面没有供奉佛像的痕迹,两位专家对老庙有个想法——这个庙没有设过佛台,可能是佛像放置的位置比较远,或是佛像是可以抬,可以移动的。

西家是小间,壁画已经很不清晰,主要是文王百子图。山南村主要是孙姓,这也和村里的情况也比较相应,寓意子孙满堂,多子多福。

庙的两侧墙壁上是本来是画最丰富的地方。可惜,东间这边墙体已经重新砌过,没有壁画了;西边这间壁画还好,用传统画法展示锣鼓喧天求雨的场景。中间是显著的位置画有陈,钱,朱,葛四个相公求雨夺雨战斗场面,画面惊心动魄,场景浩大。在神话故事里分为三界,一界是凡人,一界是神,一界是上天仙。壁画上端画的雷公电母,逼真形象。这幅壁画将三界的场景演绎得非常生动。

画师在处理画面三界的三层结构上,结构大胆,重点突出,它突出求雨夺雨场面,把那个雷公、电母、风神、雨伯这个四个画到小小的边上。

画师的画风明显带有水墨画,将下面这些锣鼓求雨的场面也画得比较小,突出人物的威武程度。

整座庙里最有品位和最耐看的就是这个麻姑献寿图。

一般麻姑献寿图在西边,还会对应一个老寿星的。这个麻姑画得非常灵动而且简洁,脸蛋特别好,眼神传神,稍稍向左侧斜非常生动,而且那个脸部画的非常有那种古代的特征,就像唐寅画的那个仕女图一样,饱满度非常好。

这个麻姑形像突破拘谨,动感十分强,非常欢快可爱。那种又带点调皮的形象让人一看就很美好,她脸部已经达到了极致的完美。

庙里还有一幅最为亮点的壁画,非常文人气,而且人物也比较多。有宋代的官帽和天官的装饰。故事场景非常动人,画工合理,线条流畅,用色简洁。

据文建现在对这幅画的初步了解和判断,那个天官戴着宰相帽的是本保老爷,戴天官帽的是城隍老爷,他们在视察。他的前面有文判官、武判官,还有几个家丁在翻书看,善恶分明地巡查民间那个罪恶和功绩;画中还有拿着元宝的文财神,有五谷神官等等。

全部的壁画,有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风格。还有一幅是降福的场景,就是就是除四害的那种场景,就是打老虎,打豺狼,打恶龙,打恶蛇,这些都是民间除四害的场景。

历史的谜团,隐藏在一层一层的壁画中。

壁画的亮点在于壁画的层数中。两位专家仔细看后,壁画的层数有五六层之多。一般的庙宇,有大开光和小开光之,比如说12年的叫小开光,壁画不粉刷的,就是填一下颜色,这样叫小开光;24年是两轮,叫大开光,或者36年三轮,这也叫大开光,这样也叫大轮,要重画壁画。

这里说来,老庙五六层的壁画,就有五六轮了,也说明这里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东间对面这个内墙这边的这一幅有落款的:

神人以和

去蛇降福

岁在

国民

丁亥(l947年)

仲冬

陈志(作者)

庆墨

民间的书法也是相当不错。这应该是1947年,老庙开过一次光,陈志这个师傅落的款。

他画中的保长和求雨先生,已经戴着眼镜,距今现在也已经是七八十年。

还有那些一层一层壁画,以及它们曾经的历史,无法解开的迷团,都深藏在这老庙的深处。

等更多的人前来解读。

庙里的一幅幅壁画细细的读过,两位专家感觉是在无限的幻境中神游了一回。

出了庙门,深深地吸了口气。

“真的太美了!”两人异口同声地说。

“文建,他们是要将这处老庙的墙壁重修呢,我们要抓紧时间将它们保护起来,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壁画的价值。”胡波说。

“好,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文建说。

老庙在秋风中,抖擞了精神,壁画也在轻轻地伸展着身姿。

他们等到了,想要等待的。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