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猴

梦到拉肚子(梦到拉肚子拉到裤子里很多屎)

时间:2024-01-21 09:33:31 作者:气宇轩昂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从腹泻到死亡,只有12个小时!夏天拉肚子最怕这5件蠢事……

腹泻,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拉肚子,在夏天是一种常见现象。很多人都不在意,把拉肚子简单的归因于“吃坏东西”。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些拉肚子也能要命!

从腹泻到死亡,只用1天!

近日,山东淄博一位56岁女子拉肚子,从入院到死亡只有1天的新闻引起网友热议。

2019年6月10日,据鲁中晨报报道,56岁的王女士在家吃了一些不洁食品,几个小时后便出现上吐下泻、腹痛的症状。刚开始王女士以为自己只是吃坏了东西,腹泻几次就好了。

一天后,王女士的腹泻更加严重,同时伴有胸闷憋喘,家人急忙将她送到医院就诊,后病情加重转入ICU。

经过一天的积极抢救,还是没能救回王女士的命。王女士从腹泻到死亡仅仅经历了24小时!

从腹泻到死亡,只用12小时!

同样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师范志伟 在其个人公号 @最后一支多巴胺 也曾遇到一位因拉肚子大意死亡的案例。从腹泻到死亡,不过12小时的距离!

五个小时前,这位65岁的男性患者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了急诊。

在看见患者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了病重的气息,意识到了那些潜伏的致命威胁。

但,我却从没有想到我会在五个小时后内心沮丧的感到身心俱乏。

“医生,我肚子痛,拉肚子,可能吃了过期的绿豆糕”患者说,七个小时前他开始出现上腹痛和腹泻。

“医生,能输点消炎药吗?”患者的妻子打断我问诊的话,急切的想知道答案。

输液可以,但我首先应该做的便是明确病情。

因为患者有些苍白的面色引起了我的重视:“你的血压现在只有80/46mmHg,已经休克了,要做份心电图检查,抽血化验,然后输液治疗。”

“检查不用做,就是吃了绿豆糕,拉肚子。”

我看了看患者的妻子,说了最通俗的解释:“不检查,我怎么知道指标高低?不知道指标高低,我怎么知道给你挂多少药水?”。

嘴巴上这么说,其实我的心里最担心的是:患者腹泻乏力,感染程度如何,电解质情况如何?患者休克,有没有合并其它情况?患者腹痛,真的只是胃肠道痉挛性疼痛?

“我们没有什么病,就是吃坏了东西!”

家属还在喋喋不休,不肯配合。有些人不愿意检查是因为费用,有些人是因为想尽早治疗。

然而,我却并不愿意过多的耽误时间。

“高血压和糖尿病还不是病吗?我不管你以前如何,我只知道你现在需要做这些检查。”我站起身,示意患者跟随我前往抢救室。

或许是看见我态度比较坚决,家属再也没有说话。

第一时间做了一份心电图,并没有明显的异常。

“打开静脉通路,留取血标本,然后用0.9%氯化钠快速补液,监测血压、心率、尿量”我叮嘱完赵医生后转身去办公桌前准备开医嘱。

然而,我还没有开完医嘱,就在距离我做完第一份心电图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患者的病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快过来,室颤了!”赵医生突然提高分贝的尖锐的声音让我内心出现了一丝慌张。

我一个箭步冲到患者窗前:胸外按压、电除颤、肾上腺素……

按压、除颤、呼吸机、深静脉、多巴胺、去甲肾、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艾斯洛尔、氯化钾、硫酸镁......

谈话、下病危、签字、汇报、会诊......

最终我们还是没有敌过死神的魔掌,在距离患者第一次腹泻仅12个小时之后,便眼睁睁的看着患者被吞噬进了死神那巨大的张着獠牙的口中。

赵医生问:“为什么患者的病情会突然的恶化,又怎么会突然出现如此严重要命的心室电风暴?”。

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患病,更加不会莫名其妙的突然出现病情变化。我们之所以会这么觉得,是因为没有人注意到那些发生在患者身体内的细微变化和身体早已经发出却被所有人忽视的求救信号罢了!

有些拉肚子,真的会要命!

腹泻俗称“拉肚子”,虽算不上什么大病,但它造成的后果可不容小觑,尤其是以下这几类并发症,可随时要人命。

1诱发脑心梗空军医学特色中心干部病房九区孔令红在2017年8月11日健康时报老人版刊文指出,腹泻时人体会失去大量水分,身体处于脱水状态,体内血容量较少,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心肌血流速减慢,血小板、红血细胞凝集和血球沉积,很容易促使血栓形成,阻塞心脑血管,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塞等。

2引发心律失常孔令红指出,腹泻在丢失水分的同时也会丢失部分电解质,如钾、钠、钙、镁等离子,它们不仅能维持血液酸碱平衡,而且对维持神经传导功能和心跳规律也具有重要作用,离子失衡也是引发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

3诱发心肌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童嘉毅在2015年12月24日健康时报心脑血管版刊文指出,患者在腹泻后几天,出现胸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可能会发现心脏扩大、心律不齐或早搏等体征。

心肌炎主要分为感染性、变态反应性、中毒性心肌炎三种,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感染性心肌炎。轻度病毒性心肌炎通常表现为心律失常,一般1~2周可治愈。但重度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即使积极治疗病程也通常长达1个月,甚至数年。除年轻人外,儿童腹泻诱发病毒性心肌炎较为多见。

4导致下肢静脉栓塞临床上由于拉肚子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并不少见。

空军医学特色中心干部病房主任魏璇在2013年12月9日健康时报心脑血管版刊文解释,这是因为人在腹泻的时候,会迅速丢失大量水分及无机盐,如不及时补充,就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和脱水。血容量的相对不足,导致了血液浓缩,血流缓慢,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等情况发生,这些可以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所以

出现拉肚子

再也不要忽视大意!

此外,还有这几件事,千万别做!

出现腹泻最怕这5件蠢事!

1.一腹泻就靠吃止泻药

大多数人在腹泻时,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立即吃止泻药,但这并不可取。

北京友谊医院健康管理师吴静在2013年7月18日健康时报活动版刊文指出,对于吃了不洁食物的感染性腹泻来说,排便反而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通过腹泻可以将细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排出人体,这时你吃药不拉了,却把病毒留在了体内,可能加重感染。

2.任何腹泻都吃抗生素

北京友谊医院肠道门诊主治医师王非在2011年6月举办的预防夏季腹泻的健康讲座中指出,抗生素不但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也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菌群,有些腹泻是由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抗生素对这些腹泻也毫无效力。

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一周左右就能自愈,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耐药性,发生腹泻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3.腹泻只喝白水

发生腹泻后人体损失最多的主要是身体里的液体和电解质。人体一旦脱水,很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这就是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

所以如果腹泻后想喝水,就要喝点补液盐。

4.腹泻时饿着减轻肠道负担

有人觉得既然已经拉肚子,就要减轻肠道负担,其实腹泻后采用饥饿疗法是不可取的。

腹泻导致身体营养损失,即使腹泻也要补充营养,可以吃一些稀、软、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如粥、面条等。

5.出现腹泻不采取任何措施

腹泻、腹痛一定不要经验主义。对于明确有不洁食物等引起的腹泻,出现脱水症状可口服适量淡盐水或稀释菜汤等防治电解质紊乱,若多次腹泻不止需及时就医,让医生全面排查病因,避免更严重的结果发生。

最后,如何避免高危人群发生腹泻,发生后如何能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后一支多巴 发表的文章中给大家列出几点提示:1、不要食用生冷的食物。2、冰箱里隔夜的食物尽量不要食用。3、冰啤酒、冰淇淋、冰镇酸梅汤等冷饮尽量不要食用。4、烧烤、田螺、小龙虾等可能不干净的东西不要食用。5、要知道有时候心肌梗死可以没有胸痛,只是腹痛;也要知道严重的呕吐、腹泻、发热、出汗也可以诱发心脏病。6、患病时要多测血压血糖,一旦有风吹草动要第一时间来医院。

何谓湿热下注?

湿热下注是中医的证型,指的是体内湿邪和热邪相搏而蕴结成湿热。湿热流注于下焦,便成了湿热下注。

下焦包括大肠、小肠、肾、膀胱。

中医认为肝肾同源,所以下焦湿热也从肝胆论治。如肝胆湿热,证见胁肋胀痛,纳呆、恶心等,湿热可循肝经下注,引起潮湿瘙痒、睪丸胀热、女子出现白带黄臭、外阴瘙痒等。

大肠湿热: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粘腻不爽、粘液血便、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

小肠湿热:由于心和小肠相表里,心火下移到小肠,引起小便赤黄、尿热、尿急、小便淋沥涩痛等。

肾湿热:主要表现为生殖系统的病证。男性出现梦交遗精、小便浊赤、潮湿、睪丸肿痛。女性白带色黄有异味、外阴瘙痒等。

膀胱湿热: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尿中带有砂粒、或尿中带血等。

湿热下注下肢,可出现脚腿水肿,或关节红肿热痛。

小肠湿热和膀胱湿热症侯相同,但是病位、病机不同。小肠湿热是湿热内郁下注小肠,导致了小肠分清泌浊的功能失调,造成尿赤、尿急、小便涩痛等症状。而膀胱湿热是湿热下注蕴结膀胱导致膀胱气化不利引起的尿频、尿急、排尿痛等症状。同理肝胆湿热下注和湿热下注于肾相鉴别。只有辨明病位病机才能准确的辨证施治。

一出现大便不成形、腹泻的现象,就是肠胃炎?还可能是这5种疾病

人体的排泄情况出现异常,也是身体出现问题的预兆。肠胃出现问题时会影响人的排便,肠胃出现炎症的时候,会出现大便不成形和腹泻的问题。肠胃出现炎症的情况下,会影响肠胃的消化液的分泌,导致大量的水分没有被吸收,就会出现大便不成形和腹泻的情况。但是,出现大便不成形和腹泻的情况,不仅仅只是肠胃炎,在其他的情况也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大便不成形、腹泻,可能是这些疾病产生了

1、慢性胰腺炎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组织和器官,主要负责加速食物的分解,它只有豌豆粒的大小,但是它分泌出来的胰腺液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很好的。慢性胰腺炎是常见的胰腺疾病,它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腹泻、大便不成形。所以出现大便不成形的情况,不只是肠胃炎,可能是胰腺出了问题。胰腺炎有慢性和急性之分,慢性的是比较的额,但是一直忽视慢性胰腺炎的话,会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形成,它对人体的伤害还是比较大的,严重了可能会威胁生命。

2、脾虚

脾脏和人体的消化系统也是息息相关的,脾虚常见的症状就是消化不良,所以出现脾虚的现象势必会影响到食物的消化。脾虚的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刚吃完饭就会有想去洗手间排便的而感觉,排便的时候会出现大便不成形、腹泻的现象。脾虚的人消化系统异常的脆弱,出现大便不成形的现象就比较常见了。

3、肝脏损伤

肝脏是人体的排毒代谢器官,同时它还可以分泌出胆汁,胆汁对人体消化食物也是有一定的推动的作用。一旦肝脏受损,影响到胆汁的分泌,就会出现大便不成形的现象。胆汁分泌少,就会出现食物消化不好的现象,水分的含量就会比较多,就会出现大便不成形和腹泻的现象。

4、肠息肉

息肉是身体多出来的组织,肠道的息肉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但是也有小部分是恶性的,大家一定要多加关注。尤其是40岁以后的人出现肠息肉的概率是比较大的,肠道出现息肉的情况,会出现大便不成形腹泻的情况。因为恶变的风险,出现这样的现象,最好及时就医。息肉长大之后,还会出现便血的现象,出现便血的现象一定要及时的去检查。

5、肠道菌群失衡

肠道有两类菌群,两方处在互相制衡的状态,当有害的菌群占上风时,就会出现腹泻的现象,甚至还会出现长期的大便不成形的现象,这些都是很明显的肠道有害细菌引发的症状。这也是很常见的肠胃疾病,出现长期大便不成形,偶尔腹泻,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衡引起的。

大便不成形和腹泻的现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很多人肠胃炎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导致一出现这样的情况,习惯性的就是吃肠胃炎的药物,这是很不对的做法,首先大便不成形不只是肠胃炎,其次不按医嘱乱吃药是很不好的习惯,一定要改正。

过劳会猝死?这10个过劳信号,你一定要知道

近些年来,突发“过劳死”的新闻常见诸报端。事实上,“过劳死”的发生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职业健康问题。这种极端的劳累能不能预防?身体会不会发出预警信号?

“过劳死”多见于哪些人

过劳诱发导致死亡的潜在疾病中,以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最为常见。调查研究显示,直接促成“过劳死”的5种疾病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

日本曾做过一项调查,经对203名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研究发现,超过2/3的患者曾超长时间工作。另一项研究比较了几组男性白领人员24小时动态血压后发现,加班组24小时平均血压高于对照组。也就是说,对于那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发生“过劳死”的概率要高于正常人。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过劳不仅是诱发因素,其本身可能直接影响神经内分泌的功能,从而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抑郁症等疾病的出现。

过度加班是导致“过劳死”的首要原因。“过劳死”的主要人群已从体力劳动者转向脑力劳动者,且呈年轻化趋势。一项对92个“过劳死”案例的研究显示,这些死者的平均年龄为44岁,分布在IT、医疗、媒体、科教等行业,其中又以IT人士平均年龄最小,仅为37.9岁。

“过劳死”的危险信号

需要指出的是,仅有1/3的猝死者生前被确认为猝死高危者,另外2/3的猝死者,生前无任何不适症状或仅有轻微的异常表现。日本“过劳死”预防协会提出“过劳死”有10大危险信号,如果出现其中2项,就是“黄灯”警告期,不需要担心;如果出现3~6项,就是“红灯”预报期,已经具备“过劳死”的征兆;如果出现6项以上,就是危险期,随时可能“过劳死”。这10项危险信号如下:

1.较早地出现了“啤酒肚”。

2.有脱发、斑秃或早秃。

3.记忆力减退,开始忘记熟人的名字。

4.经常头疼、胸闷、耳鸣、目眩、心悸,检查无临床指标异常结果。

5.频频去洗手间。

6.注意力越来越不容易集中。

7.、性能力下降。

8.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9.睡眠质量不高,有失眠、多梦,一觉醒来仍感疲乏等情况。

10.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相较于“过劳死”的个案报道,现实生活中,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感到疲劳已经成为常态。有研究统计,在30~50岁英年早逝的人群中,超过95%的人死于因疲劳引起的致命疾病。一般来说,如果只有普通的疲劳感,睡一觉往往能恢复精力,但如果通过正常的休息,疲劳感仍无法缓解,这时候就需要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慢性疲劳综合征。“过劳死”多数是由慢性疲劳综合征发展而来。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过劳前兆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现代医学中的一个新病种,由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于1988年正式命名。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的综合征,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至少半年以上。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美国疾控中心制定了以下3个标准:

1.持续或反复出现原因不明的严重疲劳,时间超过6个月,充分休息后疲劳症状仍不能缓解,活动水平比健康状况良好时下降了50%以上。

2.同时具备下述4个(或4个以上)症状。

①记忆力下降或注意力难以集中;

②咽喉炎;

③颈部或腋窝部淋巴结触痛;

④肌肉痛;

⑤多发性非关节炎,关节疼痛;

⑥新出现的头痛;

⑦睡眠障碍;

⑧劳累后持续不适。

3.排除其他疾病或不良嗜好引起的慢性疲劳。

一旦发现自己符合上述症状,需要立刻寻求医生的帮助。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疲劳

疲劳是一个很难定义和描述的症状,尤其是疲劳的主观感觉,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为了寻找到更好的疲劳的流行病学和症状学研究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陆续制定了多个疲劳评估量表。目前普遍使用的疲劳量表(FS-14)、健康状况问卷(SF-36)、心理判定量表(SCL90)等,可以综合运用,来判断是否存在慢性疲劳综合征。这些量表都要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下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呢?可以通过以下评估量表测一测。

针对以下信号,若有2~3项,表示轻度疲劳;3~4项,表示中度疲劳;5~7项,表示重度疲劳;若具备8项以上,几乎可以肯定你已经处于疲劳状态了。

1.早晨不想起床,勉强起床,也是浑身倦意。

2.工作或看书时注意力难以集中。

3.说话有气无力。

4.不愿与同事交流,回到家后也常常默不做声。

5.总是伸懒腰、打哈欠、睡眼惺忪。

6.懒得爬楼,上楼时常常绊脚。

7.公共汽车开过来也不想跑步赶上去。

8.喜欢躺在沙发里,把腿抬高才舒服。

9.四肢发硬,两腿沉重,双手易发抖。

10.食欲差。

11.心悸胸闷,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滋味。

12.经常腹胀、腹泻或便秘。

13.忘性大,越是眼前的事越容易忘掉。

14.不易入睡或早醒,入睡后不断地做梦。

远离慢性疲劳综合征

至少做到这些

控制总热量,每餐以八分饱为度,减少动物脂肪和甜食的摄入,多吃鱼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

规律进食,特别要注意吃早餐。一天中补充充足的水分,避免在晚餐后摄入过多的或者浓茶。

尽量减少夜生活,每天睡眠7~8小时,补觉需适度。

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调整生活节奏,避免长时间紧张工作。

每周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15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坚持有效运动,包括快走、游泳、骑自行车、跳舞等。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业余爱好,适当保留“童心”。

学会倾诉。在巨大的压力面前,给负面情绪一个出口,可以让你尽快恢复良好的状态。

尽量少生气。愤怒影响到人体的各个脏器,因此要减少不必要的愤怒。

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 陈丽英 潘健将

来源: 健康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