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双子座

江南听雨(江南听雨的心情短句)

时间:2024-01-19 15:56:19 作者:听梦的风尘女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夏 雨(江南听雨)

喜欢雨

是我小时候的情结

尤其喜欢夏天的雨

漫步雨中

忽然觉得

雨无论飘落到哪里

都能滴落成诗飞溅成韵

轻轻的飘来

静静的落下

洗去尘埃滋润万物

雨,是有灵性的

尤其是夏天的雨

雨一种呢喃的心语

一种缠绵的倾诉

用柔情诉说着生命的韵味

用温婉吟诵着生活的情趣

听一声雨的娇滴

看一眸雨的缠绵

撷一滴雨的柔软

不知不觉已渐入梦境

夏天的雨

是尽情的、美好的雨落

漫步雨中

没有比听雨更惬意

枕着雨的柔情

梦着雨的禅意

雨诠释着时光的缠绵缱绻

雨因此情深意长

日子因此诗意唯美

喜欢夏天清凉的雨

韦庄两句词写出最美江南听雨图,无一字染愁绪,却暗含沉郁思乡情

雨淅淅沥沥,裹挟着风,凋零桃花,拂落红衣,送来秋凉。于是这雨声入了诗人词人的耳里眼里,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人阶前点滴到天明”……大多带着点抹不去、滴不尽的凄凉与忧愁。

可这雨却又是那么美妙,在春天,它滋生自然万物,在夏天,它拂去滚滚暑气,在秋天,它把丰收的色彩泼洒向大地,在冬天,它伴着雪,继续滋养大地。当它从天到地,接触到树叶、花朵、屋顶……又会发出不一样的美妙声响。

春雨贵如油

雨如日月,从春到秋,从冬到夏,不会因谁喜爱就多降一分,也不会因谁的憎恶而少降一点,去而复来。雨相似,人不同,世间来来往往的人,听着这雨声,有不一样的滋味;纵然人相同,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情感。

所以蒋捷的《听雨》写少年听雨歌楼上、中年听雨客舟中、老年听雨僧庐下,不同的年岁,听雨有着全然不同的心境。

今天读书君要分享的这句听雨诗词,美得悠闲,美得纯粹,美得天地之间,惟余这一点点雨声——韦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看似无一字沾染愁绪,可背后,依然潜藏着词人的无限情意。

江南雨

词作背景

《菩萨蛮》其二·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是京兆万年人,故乡在今陕西西安,江南并非他的故乡。韦庄生活在唐朝从衰败到灭亡的时代,正好经历了黄巢起义后的战乱,长安与洛阳这一时期均处在战乱之中。他长期漂泊在江南,这里算是他的第二故乡也可说。

直到59岁时,韦庄才考中进士,66岁时入蜀依王建,参与建立前蜀,从此留在蜀中,既没有回到故乡,也没有再回到江南。

烟雨江南

待在江南时,韦庄在思念故乡;而直到离开江南后,仍然没有回到故乡,反而到了更远的地方,到这时候,韦庄对于江南的生活也是怀念的。所以在《菩萨蛮》其三中他说,“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说明江南的生活的确是值得回忆的。

人的感情可不正是如此吗?往往在离去之后,方知怀念之深。

一幅画船听雨图 任时光在江南老去

人人都说江南好,但游人却只想在这里慢慢变老。在这里,“游人”是指韦庄自己,对于他来说,江南是躲避战乱的寓居之地,于江南而言,自己只能算是游人。在游人眼里,江南是美的吗?

江南之美

当然美!在江南度过着怎样的光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春水碧绿映着天之湛蓝,水天之间一派澄净清明,人卧于画船之中,静静听着这潇潇雨声入眠。

在江南这样的好风景之中,船飘在河湖之上,悠闲自在,忽而一阵雨来,打在船上、水中,周遭一片静谧,天地间惟余雨声,此情此景,太过美好,真想就这样任小船在水上漂流,更任时光流去啊。

可眼前江南时光的悠闲与美好,让词人想到的却是正处于战乱之中的故乡,一舒适,一战乱,两者的对比怎能不让人感到悲伤呢?江南纵然千般好,词人也只能在这里待到老去而已,故乡也不是不想回,只是欲归不得,此时归去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江南

然而落叶归根,始终都要归去,“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故乡有思念的人,有难以忘却的情,怎能不回去呢?

写到这里,结合词人的生活背景,再回过去看那似无一字沾染愁绪的江南听雨图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再看首句“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词人寄寓在词中那深邃婉转的情意便纷纷流转而出了。

“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陈廷焯在《白玉斋词话》中这样赞美韦庄词,看似直率,实则曲折,看似通达,实则沉郁。窃以为,这首《菩萨蛮》是很好的体现。

无论如何,“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是真的很美。

「诗词鉴赏」夏日临窗听雨,闲读诗书,感受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夏日里惬意的事情,莫过于临窗听雨!听雨是一种诗意浪漫。望着檐前雨珠如帘,绵绵如丝,如泣如诉,感受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听雨,听的是人生历程,是清净禅音,是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听雨,听的是真情的奔泻,是年华的淙淙流淌……

小酌元卫弟听雨

宋-楼钥

小阁临流暑气清,藕花的的照人明。

移床更近栏边坐,要听棋声杂雨声。

夜凉听雨

宋-施枢

暑雨沉沉夜正深,凉欺客枕梦频醒。

虽然未是秋时候,滴在梧桐亦厌听。

庆宣和-云影天光乍有无

元-张可久

云影天光乍有无,

老树扶疏。

万柄高荷小西湖。

听雨,听雨。

吴山青-听雨

清-曹慎仪

雨丝丝。漏迟迟。

帘幕低垂枕独支。闲吟听雨诗。

响荷池。戛梧枝。

香冷灯昏梦觉时。愁心只自知。

梅子黄时雨-题听雨图

清-龚翔麟

烧笋园林,渐晴乍雨初,时候将息。

试小卷帘旌,绿尘无力。

三尺回纹藤枕,春来几与香云隔。

淙淙急。

忽到耳边,都是萧瑟。

千点榴红齐坼。

映湘妃竹槛,窗户纱碧。

正逐妇鸠喧,引雏莺蕊。

只恨梦轻惊易醒,背斜阳听梅檐滴。

花狼藉。

晚风带烟吹湿。

贺新郎-蕉林听雨,次许文石韵

清-梁清标

帘静薰风转。傍窗纱、阴阴蕉影,凉生庭院。

鱼鸟亲人尘不到,篱畔紫薇初绽。

危坐久、宜摊书卷。

一阵雨来声淅沥,水红花、似袅澄江岸。

青玉响,云光乱。

闲阶处处莓苔遍。展巾箱、前贤宝墨,聊供清玩。

几曲朱阑新霁后,蛱蝶飞飞频见。

解人意、索涛瓷盏。

剥啄漫教来热客,上花梢、新月浑堪恋。

荷盛世,全樗散。

青玉案-夏夜听雨,有怀璧妹

近现代-林庚白

疏疏密密檐阴雨。蓦勾起、千情绪。

凉意宵来深几许。

江南天气,小姑居处。忧恨无重数。

难忘水样吴侬语。恐真个、招魂去。

梦到荒园墙角路。

跳珠声里,麝香微度。拥被和伊住。

玲珑四犯-夏夜听雨,用白石体

近现代-夏孙桐

玉簟润生,莲檠光掩,凉声惊破残睡。

未秋先送爽,入耳烦歊洗。

檐花定知暗坠。又芭蕉、傍阶敲碎。

坐久添衣,吟阑迟漏,谁解寂寥意。

西窗语,归期未。早长安倦旅,今旧情异。

竹山词笔老,更减中年矣。

香沈梦醒凄迷候,念当日、南皮瓜李。

偏不待,金风便、消魂此际。

玲珑四犯-夏夜听雨

近现代-郭则沄

小簟分凉,渐淅沥窗蕉,幽恨初紧。

做尽凄凉,偏是漏残香烬。

帘外冷翠沈沈,早过了、隔江梅信。

料渚荷、一夜红褪,花底锦鸳愁损。

少年听惯何曾省。忆朱楼、玉箫徐引。

销魂唱到潇潇曲,寻梦吴云近。

镫背细点旧愁悄,怨著晓钟无定。

怕镜屏秋早,偷减了、双青鬓。

玲珑四犯-夏夜听雨从清真体

清-陈宝琛

十斛明珠,不与换今宵,檐际新溜。

洒竹喧荷,风过欲停还骤。

灯外蓦地倾盆,顿气爽、似聆金奏。

恁梦魂冰簟禁否,堪喜旱田深透。

梦回翻忆宣南旧。惯残更、徙床惊漏。

九重谢降旋忧潦,容易河开口。

今日满耳鼓鼙,谁暇问、庶徵休咎。

剩秃翁支枕,听渗漉,沈吟久。

诗词中国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赏析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

江南,是多少文人墨客心中的情结。几千年来,它反复出现在诗文和图画中,承载着无数梦想和情感,成为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母题之一。

唐代的江南日渐繁盛,有着湖光山色、小桥流水和温雅佳人。这样的江南气质更适合用小令而不是严谨的律诗来描摹,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就将江南的明丽色彩写得淋漓尽致。

转眼已是唐代末年,另一位出身名门,但已家道中落的文人韦庄来到了江南。江南对他而言应该并不陌生,他的高祖、著名诗人韦应物曾做过苏州刺史,罢官后,就在苏州诸佛寺闲居。韦庄虽然父母早亡,家境贫寒,但骨子里的诗人气质却丝毫未减,他疏阔旷达、才华过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他的中年是颠沛流离的,四十五岁时在长安应举不第,同年黄巢军攻入长安,“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出自《秦妇吟》),韦庄也与家人失散,数年后流落江南。直到他年近六十岁时,才得中进士,开始仕途,并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六十六岁时入川为官。大唐终在其七十二岁时覆亡,王建在蜀称帝,韦庄被任命为宰相,七十五岁卒于成都。

韦庄的《菩萨蛮》共五首,前三首写的是江南,后两首写的是洛阳。文首的这首词即为《菩萨蛮》的第二首,写的便是江南的美景与佳人,开篇直抒胸臆——人人都说江南为宜居之地,劝我久留,我也想终老此间,沉醉在那画船春水之中。一视觉,一听觉,道尽江南美景。但结合作者身世,细味“游人只合江南老”一句,却又缠绵悱恻,生出不情愿的感觉。“游人”毕竟为客居他乡,“只合”似乎情有勉强,江南虽好,难道一生便再不离去了吗?下阕从景写到人。“垆”是旧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台子,垆边人即是卖酒的女子,暗用卓文君当垆卖酒和阮籍醉卧的典故。卖酒的女子如同月亮般光彩照人,从举袖时的皓腕如雪,可想见其美丽娇柔,正如同《诗经·卫风·硕人》中所言的美女那样“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只一个片段、一个动作,便写出美人情态。这样的女子,想必也是劝作者留下的人之一吧!最后两句,明说不愿还乡,却又屡屡提到故乡,仿佛作者似醉非醉时的呓语。究竟想回去吗?回乡后的肠断,为的是情人的分别,还是故园的离乱萧索?是不愿还乡?不敢还乡?还是不能还乡呢?“只合江南老”和“未老莫还乡”前后呼应,写尽了作者的矛盾心态,而“老”字更是显现出时光易逝、岁月沧桑之情。后人评说这首词:“强颜作欢快语,怕肠断,肠亦断矣。”(出自清·谭献《词辨》)又说韦庄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出自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可谓得其精粹。

这第二首《菩萨蛮》是五首之中最宛转、最深沉的。文辞平实清丽,却通过众人之心、个人之情写尽江南之美。与前后作品合看,写的似乎只是男欢女爱、离愁别绪,细细读来却充满对身世的感叹和对故国家园的忧思,“语淡而悲,不堪多读”(出自清·许昂霄《词综偶评》)。有人认为,这组词是韦庄年轻时浪游江南之作;还有人认为,这组词是韦庄中年流离时的回顾和写照;但也有人认为,这是韦庄老年时定居蜀地,对以往生活的回忆。那时也许中原还是烽火连天,又或许战事已尘埃落定,但世事变幻、时过境迁,繁盛的大唐已是往事,作者的故乡是再也回不去了。成都的浣花溪旁,只余一个古稀老者,在他的词中反复抒写着梦中的江南。

江南听雨——王南海

江南的雨是温柔而多情的。

推开小轩窗,雕花的木窗棂外,是雨落如纱,屋檐上腾起淡淡的云雾,云雾缭绕,而雨如帘如幔。山野里的小村落,黛瓦白墙,雨正顺着瓦片流下来,好一幅流动的雨景图。多情的江南,一抹烟雨洒在了多情的小村落里,如诗如画。

听雨,是一种美妙的滋味。你围着披肩,站在窗前。雨声滴答,时而如小珠滴酒,时而下得酣畅淋漓,自然天籁仿佛是在弹奏着一曲最动听的调子。多情的小村落里,一定有人和我一样,凭窗而立,好奇地张望。

喜欢看雨落屋檐,看着雨水从片片层叠的瓦片间落下,汇成一道道如梦似幻的水帘,雨水滴滴答答,演奏着无穷的旋律。此时,你看那些屋檐上的瓦片,雕工精美,那些花纹历经百年,依然清晰可辨。雨水温柔地抚摸着那些花纹儿,似乎格外怜爱般的,然后恋恋不舍地从瓦片上滴落。那水滴似乎像是一个个赞美的字,为瓦片书着一首情诗。喜欢听雨水打在瓦片上的声音,水花在瓦片上四溅,晶莹剔透,格外美丽。烟雨江南,水雾空蒙,古瓦温婉,晕染着一份诗情画意。

喜欢听一首优美的乐曲《声声慢》。一个男子在古巷里,深情地唱:“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屋檐洒雨滴,炊烟袅袅起,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此时,那水滴洒落在磨得光亮的石板路上。天地间,浸着一股清爽,又有一缕浓浓的思念。

在江南水乡度过的时光是慢的。你可以读着《从前慢》,缓缓地行走在江南古镇的石板路上。小雨淅淅沥沥,屋檐上的瓦片被雨水浸润,然后形成了漂亮的雨帘。穿街过巷,在亭内休息。水波里小船摇曳,人们采购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一切都是缓缓的,如果你恰好喝上一杯杭白菊,赏着小雨中的水乡,心灵也如水墨的画卷般,被晕染着。

此时,你的眼前,真的会出现身着蓝印花布的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缓缓地朝着小巷深处走去。那是从诗中走出来的姑娘么?水乡烟雨,那些桥,那些船,都在风雨中静默着,而桥下的青苔经过了雨水的滋润,更显得葱茏翠绿。你的心中,似乎也柔软起来,一如小夜曲般悠然。

汪曾祺先生写过《下雨天》,他写道:雨真大。下得屋顶上起了烟。大雨蹼落在天井的积水里,砸出一个一个水泡。我用两只手捂着耳朵,又放开,听雨声“呜—哇,呜—哇”,下大雨,我常这样听雨玩。

其实,江南的雨很少有瓢泼大雨,江南的雨似乎总是淅沥的小雨,不疾不徐,不紧不慢。它自有自己的节奏。此时,雨也在享受着这个过程,拥抱江南古镇的石板路,拥抱升腾的炊烟,然后缓缓地落在瓦片上。如果说,人们喜欢用墨画下山水空灵,那么雨就喜欢用雨点,勾勒出古镇温婉柔美的一面。

一抹烟雨落江南,江南的一切风物都水润润的,自然万物都在雨水中孕育,生长。江南落雨,落得婉约,落得柔美,落得缓慢,似乎它想用自己的节奏,向你缓缓地倾诉江南的美……

摘自:2023年03月01日《松江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