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姓名运势

白族节日(白族节日有哪些传统节日)

时间:2024-01-18 05:08:34 作者:稳走感情路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除了傣族的泼水节,云南少数民族的这些节知道吗?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每逢重要节日,云南的很多少数民族都会组织盛大的节庆活动。除了泼水节,云南少数民族的这些节知道吗?

哈尼族“十月年”

云南的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

“十月年”是哈尼族一年中最长、内容最丰富的节日,历时五六天。哈尼族以十月为岁首,所以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要过“十月年”。

节日期间,哈尼寨子摆起长街宴,哈尼语叫“姿八多”,意为“互相轮流着敬酒”。小寨子摆一次,吃一天,大寨子则要摆两三次,吃两三天。每户做一桌酒菜,抬到寨子街道上摆好,一户接一户沿着街道摆成长街宴,八个或十个人自愿结合为一桌畅饮。大寨子分片轮流做东,负责长街宴的酒菜,其他片的人做食客,从早吃到晚,场面十分热闹。

纳西族“三朵节”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护神——“三朵神”的盛大节日。

三朵节期间,生活在云南丽江的纳西族会前往丽江市玉峰寺附近的北岳庙和各地“三朵阁”祈福,丽江街头、古城四方街等地到处是载歌载舞的人们。纳西族人还会趁着春光带着火锅到拉市海、黑龙潭等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郊游踏青。

景颇族“目瑙纵歌节”

云南的景颇族,主要聚居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人们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相聚一堂,人数少则上千,多则过万,大家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规模宏大,有“天堂之舞”“万人狂欢舞”的美称。

白族“三月街”

大理三月街已经延续了近千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在大理古城西门外举行,会期七天至十天。

届时,各地商户纷沓而至,在这里进行牲畜、药材、茶叶、铜器等名特产品的交易会。

同时会举行规模宏大的民族体育交流活动和文艺表演,包括赛马、射箭、摔跤、射击、武术、棋类、球类比赛,大型民族文艺表演等。同时也是各少数民族美食品尝的盛会。

傈僳族“阔时节”

云南的傈僳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江州。“阔时”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节日一般在农历十二月初五到第二年正月初十这段时间内举行,前后约有一个月。

每逢“阔时节”,傈僳人家家户户都要舂籼米粑和糯玉米粑,酿制香醇酒水、杀鸡宰猪,准备各种丰盛的食品。

怒江州傈僳族有“春浴”的习惯,“春浴”俗称澡塘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相聚在热气腾腾的温泉水中一边搓洗、一边嬉戏打闹,其乐融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除了用温泉洗浴,人们还会聚集在晒场或开阔的地方,进行上刀山下火海、射弩、荡秋千比赛等趣味的民族游戏。

彝族“赛装节”

楚雄彝族自治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每逢赛装节,当地村民便会汇聚一堂,纵情歌舞、赛装比美、跳脚狂欢、通宵达旦,表达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这一习俗被誉古老的“原生态乡村T台秀”。

多年来,赛装节也是当地群众举行相亲、商贸、体育等活动的平台。除了展示服装,赛装节上还会举办踩高跷、树藤拔河等活动。

如今,“赛装节”成了永仁县的一项日常活动。除了正月十五的传统赛装节和每周六晚彝绣一条街的T台秀,永仁县还在当地推广“四季赛装周”和“周末赛装会”,以推动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除了傣族的泼水节,云南少数民族的这些节知道吗?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每逢重要节日,云南的很多少数民族都会组织盛大的节庆活动。除了泼水节,云南少数民族的这些节知道吗?

哈尼族“十月年”

云南的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

“十月年”是哈尼族一年中最长、内容最丰富的节日,历时五六天。哈尼族以十月为岁首,所以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要过“十月年”。

节日期间,哈尼寨子摆起长街宴,哈尼语叫“姿八多”,意为“互相轮流着敬酒”。小寨子摆一次,吃一天,大寨子则要摆两三次,吃两三天。每户做一桌酒菜,抬到寨子街道上摆好,一户接一户沿着街道摆成长街宴,八个或十个人自愿结合为一桌畅饮。大寨子分片轮流做东,负责长街宴的酒菜,其他片的人做食客,从早吃到晚,场面十分热闹。

纳西族“三朵节”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护神——“三朵神”的盛大节日。

三朵节期间,生活在云南丽江的纳西族会前往丽江市玉峰寺附近的北岳庙和各地“三朵阁”祈福,丽江街头、古城四方街等地到处是载歌载舞的人们。纳西族人还会趁着春光带着火锅到拉市海、黑龙潭等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郊游踏青。

景颇族“目瑙纵歌节”

云南的景颇族,主要聚居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人们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相聚一堂,人数少则上千,多则过万,大家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规模宏大,有“天堂之舞”“万人狂欢舞”的美称。

白族“三月街”

大理三月街已经延续了近千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在大理古城西门外举行,会期七天至十天。

届时,各地商户纷沓而至,在这里进行牲畜、药材、茶叶、铜器等名特产品的交易会。

同时会举行规模宏大的民族体育交流活动和文艺表演,包括赛马、射箭、摔跤、射击、武术、棋类、球类比赛,大型民族文艺表演等。同时也是各少数民族美食品尝的盛会。

傈僳族“阔时节”

云南的傈僳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江州。“阔时”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节日一般在农历十二月初五到第二年正月初十这段时间内举行,前后约有一个月。

每逢“阔时节”,傈僳人家家户户都要舂籼米粑和糯玉米粑,酿制香醇酒水、杀鸡宰猪,准备各种丰盛的食品。

怒江州傈僳族有“春浴”的习惯,“春浴”俗称澡塘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相聚在热气腾腾的温泉水中一边搓洗、一边嬉戏打闹,其乐融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除了用温泉洗浴,人们还会聚集在晒场或开阔的地方,进行上刀山下火海、射弩、荡秋千比赛等趣味的民族游戏。

彝族“赛装节”

楚雄彝族自治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每逢赛装节,当地村民便会汇聚一堂,纵情歌舞、赛装比美、跳脚狂欢、通宵达旦,表达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这一习俗被誉古老的“原生态乡村T台秀”。

多年来,赛装节也是当地群众举行相亲、商贸、体育等活动的平台。除了展示服装,赛装节上还会举办踩高跷、树藤拔河等活动。

如今,“赛装节”成了永仁县的一项日常活动。除了正月十五的传统赛装节和每周六晚彝绣一条街的T台秀,永仁县还在当地推广“四季赛装周”和“周末赛装会”,以推动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和云南一起过新年|白族除夕之夜的众多风俗,你都了解吗?

白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浓郁的民族风韵,一直以来,白族人民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在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创造了灿烂的风俗文化。

作为夏历新年的春节,在很早之前就已传入白族地区,至今已成为白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白族也将自己一些独具特色的风俗融入到春节中,在传承与发展中,白族春节充满了浓浓的民族风采。

大年三十是辞旧迎新的一天,彼时,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看烟花,以庆祝新年的到来。但在白族地区,大年三十可谓一年中“最忙”的一天,因为白族的大年三十有着众多的新春风俗。

腊月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白语称作“阳汪机”[yanp nga jix]或“斗己佳”[dop jit jia],即汉族的除夕节,白族人视这一天为春节的重大节日。白族人素来以讲清洁卫生著称,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大年三十这天要拆洗铺盖、衣物,并要把家中里里外外扫除干净,白族人民谓之为“凑巩”[co gonp],即除尘,寓意把一年苦愁扫除干净。

除夕这一天,白族人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一般是以自撰自写者为上,春联内容丰富,词藻高雅贴切,以此显示门第、家风和情操。白族家中这一年没有逝者的均贴红联,若家中有丧事未满三年,则张贴绿色或黄色春联,以示春节对死者的追思和哀悼。此外,春节贴楹联在白族地区非常普遍,“家家楹联、户户种花”描述的就是春节的白乡。

“植天神树”也是白族的除夕习俗,这一天,白族人民会在天井种一棵幼松或柏树,也有种栗树的,以作“天神”之位。这天,白家人还要进行“送灶”,即用饴糖祭灶君老爷,寓意封嘴,从此忌讲脏话、气话和不吉利的话,也有封住灶君老爷的嘴,不让他上天到玉帝那儿说坏话的说法。

燃放鞭炮是除夕夜白族人的一项特别重要的活动,以表示辞旧迎新。同时,除夕夜还要进行年祭,年祭的牺礼主要有猪头(要割去猪舌头,以示不惹是生非)、猪尾巴、公鸡、生鱼,配以豆腐、僧饭、素酒、清茶,先祭天神,再祭家坛、祖宗、门神、井神、畜神。年祭完后,白族人还有封门、封井的习俗,封门以后,各家各户当晚都不能再串客。

祭年结束后,一家人就围在一起吃除夕年夜饭,白族的除夕晚餐的菜肴不仅丰富,而且还有一定寓意,如猪头肉一定要配有猪尾巴,寓意“有头有尾”;蒜苗炒魔芋,寓意“顺顺利利”;烩莲藕,寓意“通通泰泰”;烩鱼,寓意“吉庆有余(鱼)”等等。

吃完年夜饭后,晚辈要向祖宗及长辈磕头,称为辞年。然后一家人在灯火下饮茶,聊天,看电视守夜,称为守岁。至此,白族的除夕夜才算结束。

白族的除夕夜,紧凑却又美好,家人团聚,祈愿祝福,诉说心肠,寄托着他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一年一度的年夜饭,是全家动员的大餐,吃的是喜悦,品的是亲情,缕缕香味中都是家的味道。那一道诺邓火腿,更是承载着白乡人民的记忆的味道。

诺邓火腿出自勤劳的白族人民之手,他们精选自然放养于云龙县诺邓村的诺邓黑猪,以云龙包谷酒和诺邓盐为配料,借助传统工艺,经屠宰、腌制、堆码翻压、洗晒整形、上挂风干、发酵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诺邓火腿呈自然的褐红色,拆除包装之后,浓郁的香气溢到空气中,钻入鼻孔,虽然尚未入口,但味蕾也感觉到了来自诺邓山野的气息。诺邓火腿醇香的味道里有时间的痕迹,咸淡相宜,恰到好处的咸味并未破坏火腿本身的味道,细细咀嚼,那种香而回甜的感觉始终不散,待整片火腿下肚,香甜之韵还萦绕于唇齿间。

最重要的是,诺邓火腿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适量的脂肋。由于经过了发酵,各种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吸收,经常食用,有助于虚弱的胃和脾恢复活力。

每日彝记 | 这么多彝族传统节日,你最想过哪一个?

中国地大物博,不少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

节日是一个地方的生活习俗的体现,彝族也不例外,彝族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事节庆;有以祭祀神灵、祖先为主的祭祀节庆;有以追念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为主的纪念节庆;有以欢庆丰收、庆祝胜利为主的庆祝节庆;有以歌舞戏曲活动为主的社交娱乐节庆等等。

今天,就带大家来看看彝族都有哪些特色的节日吧~

花脸节

花脸节流传于丘北县境内,于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历时3天。节日期间,凡彝家村寨男女青年均欢聚一堂,杀猪宰鸡,备办酒肉饭菜,先敬神灵,再以最好的酒肉请老人先吃,尔后众人才团团围坐,互相敬酒、吃肉。饭后,就到村头寨尾,用墨汁、锅烟灰互相抹脸,一直抹到满脸满身见黑,笑够累够方休。花脸节即由此得名。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的隆重节日,除富宁县木央一带白倮人外,境内各地彝族均隆重庆祝,以至传至汉族。这天,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指定场地,斗牛、赛马、赛歌舞;晚上举着点燃的火把,男女互相追逐嬉戏,以表示亲切和吉祥,也表示用火烧去相互身上的邪魔,然后围在篝火旁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草马节

草马节流传于阿扎支系。阿扎十分敬重陪伴自己祖先寻路长途跋涉迁徙的役马,并祈求保护庄稼,每年旧历八月选属马或属鼠日过草马节。相邻村寨不选同一天,便于互相走亲串戚,相互祝贺节日。

二月八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是巍山彝族人民的年节,节日隆重而热烈。各村寨都要举行活动,其中“栅大路”、“祭密枯”是共同的活动。活动过程中,都说彝族话,不讲汉语。

密士节

密士是树神。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全村杀一头猪敬献树神。祈求树神降福消灾,保佑全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沙户比节

“沙户比”为巍山彝语,意为“尝新麦”,时间在农历四月中旬。节日这天,家家户户用新麦面和糯米舂糍耙,蘸蜂蜜敬祖,请亲戚朋友尝新,庆贺小春丰收。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要带上糍耙等礼物回娘家探亲。

土皇节

土皇节时间为农历九月中下旬,巍山彝族选择不属于家人属相日的一天晚上举行送土皇仪式。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发展历程不断凝结的文化瑰宝,各具特色,色彩纷呈。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爽朗,用时间的洗涤,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意识宝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