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公司起名

鸿繁体(鸿繁体字多少笔画)

时间:2024-01-16 07:20:55 作者:流水随风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今拆解字趣谈

中华文字多奇趣,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玩味其中以为乐。如有一种文字游戏叫“拆字”,被广泛用于作诗、填词、撰联,或用于隐语、制谜、酒令等。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有一首拆字诗:“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乃坚,古木枯不死。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咏黄鹤,志士心不已。”每一句中都含有拆字,构思奇特新颖。用于撰联则更多,如“张长弓,骑奇马,单戈独戰;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上联拆拼“张、骑”二字又合并“戰”字,下联拆拼“嫁、孕”二字又合并“甥”字,分别表现了驰骋疆场和儿女情长的两种场面,富于趣味性和艺术魅力。

正史中也对“拆字”这种游戏有记载,如《后汉书》载:“献帝初,童谣云:‘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条隐语中,“千里草”即“董”,“十日卜”即“卓”,暗示董卓专权事。

历史上曾发生过大量的“拆字”趣闻,刘继兴大浪淘沙广阅细筛,选出其中的十大经典趣闻,与各位看官共赏之。

 

蚕为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南朝时的江淹,是个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与他有关的妇孺皆知的成语就有两个:“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江淹在被权贵贬黜到浦城当县令时,相传有一天,他漫步浦城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睡梦中,见神人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神笔,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魁首,当时人称为“梦笔生花”。中年以后,江淹官运亨通,官运的高峰却造就了他创作上的低潮。据《诗品》记载,江淹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个人,自称是郭璞(晋代文学家),他对江淹说道:“我有一支五色彩笔留在你处已多年,请归还给我吧!”江淹从怀中取出,还给了那人。其后他写的文章就日见失色。时人谓之才尽,于是便有“江郎才尽”一说。

江淹年轻时家贫而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一蚕妇,当时有一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虫。”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倒众多才子。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灵感触发,对口:“鸿是江边鸟。”将“鸿”拆为“江”和“鸟”,与将“蚕”拆为“天”和“虫”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反应奇快,而且贴切工巧,众人自然为之叹服。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名倾天下的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

最早称“巴陵城楼”为“岳阳楼”的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一生曾六登岳阳楼,最后一次到岳阳楼,有个过路人在岳阳楼的墙壁上留下了三个字:“一、虫、二”。众人不解其意。等到李白来时,人们就向他请教。李白沉思良久道:“这是仙人留下的一副对联。‘一’指水天一色;‘虫、二’便是風月无边”。人们叹服,并请李白留下墨宝。李白欣然命笔,写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八个大字。如今,这副对联刻成雕屏,悬挂在岳阳楼三楼主门。

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

北宋文坛巨匠苏东坡与诗人佛印和尚是至交好友。一次,苏东坡去找佛印和尚,看到他正在与三个木匠为庙顶上设计雕刻一个木头的小狗,只见他们四人围在一起,对着木头狗品头论足,灵机一动,想起一个拆字上联来。他上前对佛印说;“我有一上联在此,佛兄可对否?”随即出口吟道:“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

佛印一听,心想这是一个拆字联,四口人围住一只犬,正是一个“器”字,四口对一犬,可不是口多犬少吗。佛印正皱眉挠头时,忽然看见两个人抬着一根木料走了过来。他眼前一亮,联从口出:“二人抬木迈步来,人短木长。”

苏东坡听罢,连声称妙。原来,“来”的繁体字是“木”字腰窝两个小“人”,木头挺长,人却极短,佛印同样用拆字法对出了下联,可谓天衣无缝。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和尚与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曾有过一次“拆字联”妙对。

佛印和尚有一天去拜访苏东坡,大吹佛力广大、佛法无边。坐在一旁的苏小妹有意开他的玩笑:“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一听,也反戏她一联,“女卑为婢,女又可为奴。”苏小妹和佛印的妙对,就是利用拆字法巧拼“僧”、佛“、婢”、“奴”四字互相戏虐,妙趣横生。

欠食饮泉,白水岂能度日?

宋朝仁宗时期的宰相吕蒙正,幼时家境贫寒,缺衣少吃。但他学习刻苦,天赋颇深。一日,私塾先生带领几个学童上山游览,吕蒙正因未吃早饭,肚中饥饿,看到有一山泉,忙跑过去伏下身子饮水充饥。先生见此情景,知其必是饥饿所致,便即景出联问曰:“欠食饮泉,白水岂能度日?”

吕蒙正人称“神童”,知道这是一副拆字联,“欠”、“食”是一个“饮”字,“白”与“水”是一个“泉”字。此联触到了他的痛处,勾起他无限愁情。他当即对出了下联:“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他将“才”与“门”组成“闭”字,“卡”拆为“上”“下”二字,既说出了自己的家境,又与上联相对甚妙。

先生见他说的可怜,又深爱其才,当下把他领到自己家中,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并免除了他的一切费用。

后来,吕蒙正终于在大考中被钦点为状元,最后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首辅。

《岳传》说,宋高宗赵构因岳飞主战、秦桧主和而被搅得六神无主,微服出街解闷,遇一拆字先生,便据当时的季节随手写一“春”字给他拆解。

拆字先生看罢此字,对赵构纳头便拜。赵构大惊,问其究竟,拆字先生说,客官你看:一夫旁边一轮红日,岂是等闲之辈。赵构听了,对之深为佩服,便继续追问此字玄机。拆字先生一边收摊,一边向赵构耳语一句:春字“秦”头太重,压“日”无光。说完,拆字先生便溜之大吉。很明显,这个故事是在讽刺宋高宗时期权倾天下的奸臣秦桧。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明人蒋焘,少时即能诗善对。一天,家中来了客人。此时窗外正下着小雨,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联云:“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冻”字拆开是“东两点”,“洒”字拆开是“西三点”,对起来有一定难度。

这时,只见蒋焘从屋里抱出个大西瓜,切成两半,其中一半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对客人说:“请各位指教,我的下联对出来了。”

他见客人纳闷,补充说,刚才对的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客人赞不绝口。“切”字拆开正好是“七”、“刀”,而“分”字拆开是“八”、“刀”。

闲种门中木,思耕心上田。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在平常聚会时,常常吟拆字诗联取乐。一天,祝、文、周、三人应邀到唐府作客,一进门,看到唐伯虎和家园正在影壁墙前种桂树,便一齐上前打招呼。唐伯虎一见客人来到,丢下手中活计,将他们请到客厅就座。丫环上齐茶水酒肴,宾主坐定,祝枝山开口道:“小唐,今天我们四个来作一个游戏,每人一句拆字联,组成一首诗,你意下如何?”

唐伯虎一听,揖手答曰:“祝兄所言,正合我意,请祝兄出首句。”

祝枝山说:“刚才进门的时候,看到你在种树,就以此为题吧。我出的是:闲种门中木。

唐伯虎听完暗思:门中有木是个“闲”字,从意思到文字技巧都挺好。有意思,有意思,思!对,有了,随即开口答道:思耕心上田。

众人一听,不禁拍手叫绝。更被唐伯虎的巧妙构思所折服,小唐确比老祝技高一筹。文徵明也不甘落后,连忙说:“我来第三句,我对的是:秋点禾边火。

话音一落,众人齐声称妙。祝枝山指着周文宾说:“文宾,该你收尾了。”周文宾忙站起来揖手曰:“各位种的种,耕的耕,点的点,到我这里该生长了。我的尾句是:甜生舌后甘。

刚一落音,祝枝山击掌称妙。说:“我们四人的拆字联连起来正好是一首诗呀”随即从头朗诵起来:

闲种门中木,

思耕心上田。

秋点禾边火,

甜生舌后甘。

大家听后,齐声称赞。唐伯虎说:“我们江南四大才子聚会吟诗,各显其能,有种有收,可谓获益匪浅也。可喜可贺,来,让我们共同举杯,喝他个一醉方休!”众人齐声称好。四人开怀畅饮,尽兴而归。

“九”“友”“有”“酉”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眼看大明天下已是日薄西山、朝不保夕,于是忧心如焚,寝食不安,遂遣一宦官出宫打探民情。宦官来到一个测字摊前,想拆个字,预卜一下国运。

宦官先写个“友”字,测字先生说是“反”贼出头。

宦官暗惊,再测“有”字。

测字先生说“有”字也不吉,乃“大”字掉了一半,“明”字去了半边,“大明”岌岌可危。

宦官听得满身是汗,忙说前面两字写错,实欲测“酉”字。

测字先生说,此字更为不祥,“尊”字去头去尾,皇帝至尊快完了。

三个同音字测下来,皆是明王朝亡国之兆。是年,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自尽。

妙人儿倪氏少女 大言者诸葛一人

乾隆皇帝擅长对对联,且常借此戏人。一次,他乔装改扮,与张玉书在酒楼上饮酒。席间,他乘着酒兴指着一姓倪的歌姬出了上联:“妙人儿倪氏少女”,要张玉书接对。这上联是“妙”、“倪”二字的拆字联,张玉书一时苦思莫对。

歌姬在一旁随口答道:“大言者诸葛一人”,将“大“诸”二字拆开。乾隆大为赞赏,命张玉书赐酒三杯。不巧,酒已喝完,倾壶只滴出几点。

歌姬见此,笑着对乾隆说:“‘水凉酒一点两点三点’,下联请先生赐教”。上联既暗含前三个字的偏旁,又冠以数字,窘得乾隆面红耳赤。幸好此时楼下走过一个卖花人,张玉书灵机一动,代言道:“‘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才算为他解了围。据说,打那以后,乾隆皇帝再不轻易用对联戏人了。

拆字做人——太精辟了!

一些贪官走上死路,

都与“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心”中有“鬼”,

所以才会惭愧。

一旦被人揭穿,

“马”上就会被人看“扁”。

平时“少”出“力”,

到头来必然差人一等。

正“直”做“人”,

应是人一生追求的价值。

欠了别人的就要偿还,

这是做“人”的“责”任。

要“办”成一件“十”分成功的大事,

必须靠大家共同努力。

落伍者往往只是比别人,

晚“走”了一“尺”。

“今”天努力一“点”,

明天才有资格指挥别人。

“舍”得给“予”他人,

自己才能舒心。

“心” - “亡”,

人们走的太匆忙,心灵早已失落。

真理是要用“头”去想,

并用“足”去走去践行的。

亡、口、月、贝、凡,

“亡”:要有危机感,

“口”:要善于沟通,

“月”:有时间观念,

“贝”:有正确的价值观,

凡”: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真:正“直”,是它的立足“点”。

超:“召”示你,不停地走,你才能赶上别人,走在前面。

认:看一个“人”,我们往往只重视他的“言”谈,而忽视了他本人。

吻:请勿只有“口”,还要用心.

伴:意味着他“人”是你身体的另一“半”。

失:原来是“夫”想多得一“点”。

办:想做成事,光用“力”不行,还得左右都有“点”表示。

赶:不停地“走”,不停地“干”,就会超过别人。

企:“人”的欲求不可无限膨胀,要适可而“止”。

起:人生的每一次提升,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领导会拆房也会拆字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含原文注释翻译)之小雅·鸿雁之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称为《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方称《诗经》。因其书为毛公所传,又称《毛诗》。其创作年代,距今约二千五百年左右,大体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它是奴隶制时代的诗歌,为我国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我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共三百零五首,简称“诗三百”。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风”乃风土之曲,即民间歌谣,共一百六十篇,总称为十五国风。“雅”乃朝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共一百零五篇,分为《大雅》和《小雅》。“颂”乃庙堂之音,是王侯举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专用的乐歌,共四十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对于《诗经》的解释,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有的很难达成共识,甚至古今名家也“不知所谓”。为了文学爱好者阅读方便,这里只是博采众长,作一般性的简释和介绍。对于生僻和古今异读的字,由于种种限制,不能详细诠释,但尽可能地注音。愚之见,《诗经》不宜翻译,任何译文都不如原文;同样,也不宜对其进行评说,任何评说都难免主观色彩。对于《诗经》的理解,因人因时因环境之不同而迥然有异,这正是《诗经》的妙处。如果仅从字面理解,一览无余,那就没有什么味道了。读《诗经》,重在读、贵在读、趣在读。在注音注释的帮助下,流畅地熟读,在诵读的同时去理解、去感悟,这是学习《诗经》最好、最聪明的方法。 小雅雅:《雅》是周代朝廷贵族用的乐歌,包括《小雅》和《大雅》两部分。《小雅》七十四篇,大部分是西周作品,也有东周的作品。以厉、宣、幽时期为最多。内容包括祭祀、宴飨、讽刺、歌颂、戒勉、纪事、抒情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代社会的现实。诗的作者多数是上层贵族,少数是劳动人民。其中《黄鸟》《我行其野》《谷风》《蓼莪》《都人士》《采绿》《隰桑》《绵蛮》《瓠叶》《渐渐之石》《苕之华》《何草不黄》十二篇,风格上和《国风》相近,龚橙《诗本谊》以为“西周民风”。小雅·鸿雁之什【雅-021】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题解】这是诅咒徭役的诗。为了统治阶级的需要,这些矜人,甚至包括鳏寡,都不得不“劬劳于野”。【注解】1、鸿雁:鸿与雁同物异称,或复称为鸿雁。肃肃:鸟飞时羽声,已见前《唐风·鸨羽》(F-121)篇。《集传》:“大曰鸿,小曰雁。肃肃,羽声也。”2、之子:这些人,指被征服役者。劬(渠qú):过劳。3、爰:犹“乃”。矜人:可怜人。鳏寡:老而无配偶者。这两句说矜人种包括鳏寡。《集疏》:“矜人,即《吕览·贵因篇》所谓苦民,总谓鳏寡孤独之人。”曾运乾《毛诗说》:“此文倒语,顺文当为‘哀此鳏寡,爰及矜人’,倒文以取韵也。”4、集:群息。中泽:泽中。5、于垣:往筑墙。百堵:一百方丈。《毛传》:“一丈为版,五版为堵。” 王夫之《稗疏》:“国已毁灭,则城郭颓圯(仪yí),百堵之作,其为筑城明矣。”6、究:究竟。安宅:何处居住。王夫之《诗广传》:“周之民其欲究安此宅也,不亦难乎?”7、哀鸣:后世以“哀鸿”称灾民,本此。8、哲人:智者。9、宣骄:骄傲。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五:“宣骄与劬劳相对为文,劬亦劳也,宣亦骄也。”【余冠英今译】雁儿飞去了,两翅响沙沙。那人出门去,郊外做牛马。都是受苦人,可怜鳏和寡!雁儿飞去了,落在湖沼里。那人筑墙去,百丈都筑起。吃尽辛和苦,哪是安身地?雁儿飞去了,嗷嗷放悲声。这些明白人,知我苦难忍。只有糊涂蛋,说我不安分。【雅-022】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夜如何其?夜鄉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观其旂。【题解】这是写周王朝会的诗。三章写庭燎从火光照人到只见烟气,写入朝的大臣从鸾声锵锵到旌旂可辨,都见出时间由黑夜到天明的进展。【注解】1、其(基jī):语尾助词。2、未央:未尽。一说未央即未中,未半。3、庭燎:在庭院内点燃的火炬。又叫“大烛”,古人的烛是用麻秸或苇做的。4、君子:指入朝的卿大夫或诸侯。止:是语尾助词,犹“只”。5、鸾:鸾镳,见《秦风·驷驖》(F-127)。一说鸾即銮,指旂上的众铃。将将(枪qiāng):锵锵,铃声。6、未艾:未已,犹“未央”。7、晣晣(西xī):小明。从上章的“光”见出燃烧正盛,从本章的“晣晣”见出火光渐小。8、哕哕(讳huì):也是铃声。9、鄉(乡的繁体字):是“嚮(向)”的假借。向晨言将到天明的时候。10、煇(熏xūn):烟气。一作“辉”,《集传》:“辉,火气也。天欲明而见其烟光相杂也。” 王夫之《诗译》:“庭燎有辉,乡晨之景莫妙于此。晨色渐明,赤光杂烟而叆叇,但以有煇二字写之。” 叆叇(艾待àidài):形容浓云蔽日。11、旂(旗的异体字):是一种旗子,上绘交龙,有铃。【余冠英今译】夜天怎么样啦?还有多一半长。庭前火把辉煌。公侯们来啦,听到铃声当当。夜天怎么样啦?黑夜还没有消尽。火把减了光明。公侯们来啦,听到铃声叮叮。夜天怎么样啦?曙光渐渐出现。火把正在冒烟。公侯们来啦,旗子已经看见。【雅-023】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沔彼流水,其流汤汤。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忘。鴥彼飞隼,率彼中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题解】周室衰乱,诗人忧虑,希望朋友警惕谣言。【注解】1、沔(免miǎn):水溢貌。2、朝宗于海:以百川归东海喻百官拜天子。3、鴥(玉yù):疾飞的样子。4、汤汤(商shāng):《郑笺》:“汤汤,波流盛貌。”5、迹:遵循法则办事。《毛传》:“不迹,不循道也。”6、载起载行:《集传》:“言忧念之深,不惶宁处也。”7、弭(米mǐ):停止,消除。8、率:《郑笺》:“率,循也。”9、讹:《郑笺》:“讹,伪也。”10、惩:《毛传》:“惩,止也。”11、敬:儆,警戒。《释名·释言语》:“敬,警也。恒自肃警也。”【翻译】漫漫水流向东方,百川汇聚入海洋。鹞子展翅疾又急,时而停落时而翔。可叹同姓诸兄弟,还有朋友和同乡。没人肯把祸乱想,试问谁人无爹娘?漫漫水流向东方,浩浩荡荡涌波浪。鹰隼展翅疾又急,时而低飞时上翔。想起歪门邪道事,行坐不安心里慌。满怀惆怅多忧伤,不可消除无法忘。鹞子展翅疾又轻,掠过平地向山陵。民间谣言纷纷起,为啥没人使它停?望我朋友要警惕,谗言可是乘间兴。【雅-024】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题解】劝告统治者任用在野的贤人。通篇比兴,为我国招隐诗之祖。【注解】1、皋(高gāo):沼泽。《释文》引《韩诗》:“九皋,九折之泽。”2、声闻于野:《毛传》:“言身隐而名著也。”3、“鱼潜”二句:《正义》:“以鱼之出没,喻贤者之进退。”4、萚(拓tuò):落叶。5、它山:《郑笺》:“它山,喻异国。”6、错:琢玉用的粗磨石。《说文·厂部》引作“厝(错cuò)”。段玉裁注:“厝石,如今之金刚钻之类,非厉石也。”7、毂(谷gǔ):《正义》引陆玑疏:“幽州人谓之毂桑,荆扬人谓之毂,中州人谓之楮(楚chǔ)……捣以为纸,谓之毂皮纸。”8、《传疏》:“诗全篇皆兴也,鹤、鱼、檀、石,皆以喻贤人。”【翻译】鹤叫沼泽九曲弯,声音嘹亮传上天。鱼儿潜藏在深渊,有的游到浅滩前。我爱那个好林园,园中生长有香檀,还有枣树在下边。别的山上有美石,可做琢玉金刚钻。鹤叫沼泽九曲弯,声音嘹亮传上天。鱼儿游至浅水滩,有的潜藏在深渊。我爱那个好林园,园中生长有香檀,还有楮树在下边。别的山上有美石,可做琢玉显璀璨。【雅-025】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题解】王都卫士斥责司马失职,不顾人民疾苦。【注解】1、祈父:司马。《毛传》:“祈父,司马也。职掌封祈之兵甲。”《郑笺》:“祈,圻,畿同。”《郑笺》:“我乃王之爪牙。”2、恤(续xù):患。《毛传》:“恤,忧也。”3、爪士:《通释》:“爪士犹言虎士,《周官》‘虎贲(奔bēn)氏属虎士八百人’,即此。”4、厎(只zhǐ)止:犹“止居”。《毛传》:“厎,至也。”5、亶(胆dǎn):确实是。《毛传》:“亶,诚也。” 林义光《诗经通解》:“不聪,谓不闻人民疾苦。”6、饔(庸yōng):熟食。尸:失。《通释》:“按《白虎通义》曰:尸之言失也,陈也。……尸饔,即谓失饔,谓奉养不能具也。”【翻译】大司马呀大司马,我是天王爪牙臣。为啥陷我忧患中,没有住处可安身。大司马呀大司马,我是天王侍卫兵。为啥陷我忧患中,没完没了不得宁。大司马呀大司马,真实糊涂耳不聪。为啥陷我忧患中?家有老母失侍奉!【雅-026】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题解】这是留客惜别的诗。前三章是客未去而挽留,后一章是客已去而相忆。【注解】1、场:圃。参看《豳风·七月》(F-154)篇注49。2、絷(直zhí):绊马两足。维:用绳一头系马勒一头系在树木楹柱等物上。《集传》:“絷,绊其足。维,系其靷(引yǐn)也。”3、永:长。这句是留客之词,言多留一刻,这欢乐的早晨就多延长一刻。下章“以永今夕”仿此。4、谓:这里训“勤”,就是望或念的意思。“伊人”,此人,指白驹的主人。5、焉:此。逍遥:闲散自在貌。这句是说伊人在此游息。6、藿(霍huò):初生的豆。上章的“苗”就是指豆苗。7、于焉嘉客:这句说在我处做好客人。8、贲(奔bēn):饰。贲然:是光彩貌。9、尔公尔侯:指“伊人”。10、逸豫:安乐。期:读为“綦(其qí)”,极。以上二句是说客人在这里可得到极大的安乐。11、慎:重。优游:犹“逍遥”。12、勉:抑止之词。遁:迁。以上二句对客人说:你重视这一番优游罢,且别作离去的打算。13、空谷:《文选》李善注引《韩诗》作“穹谷”,即深谷。以上二句言白驹离此归去正走在深谷之中。14、生刍:青草,用来喂白驹。15、其人:指白驹的主人。如玉:言其有美德。16、毋金玉尔音:这句对“其人”说,别太珍惜你的音信像珍惜金玉似的。17、遐:远。遐心:是说疏远之心。最后两句是希望其人勿断绝音信。【余冠英今译】白白的小马儿,吃我场上的青苗。拴起它拴起它啊,延长欢乐的今朝。那个人那个人啊,来到这儿寻乐。白白的小马儿,吃我场上的豆茎。拴起它拴起它啊,延长今晚的良辰。那个人那个人啊,我家尊贵的客人。白白的小马儿,把光辉带到此地。高贵的客人!此地十分安逸。好好儿乐一乐吧,甭打走的主意。白白的小马儿,回到山谷去了。咀嚼着一捆青草。那人儿啊玉一般美好。别忘了给我捎个信啊,别有疏远我的心啊!【雅-027】黄鸟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归,复我邦族。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题解】离乡背井的人在异国遭受剥削和欺凌,更增加对邦族的怀念。【注解】1、黄鸟:比剥削者。2、穀(谷hǔ):树名,桑科,落叶亚乔木。即楮(楚chǔ)木,皮可造纸。3、穀:善。或训“养”,也可以通。不我肯穀:就是不肯善待我(或不肯养我)的意思。4、旋:还。5、明:晓喻。这句就是不可与言的意思,也就是“有理说不清”的意思。《郑笺》读为“盟”,“不可与盟”就是不能和他讲信义,也可以通。6、栩(许xǔ):即橡树。7、诸父:指同姓的长辈。【余冠英今译】黄雀啊黄雀!我的楮树你别上!我的小米你休想!这儿的人啊,待我没有好心肠。回去了,回去了,回我的本族旧家乡。黄雀啊黄雀!别在我的桑树息!别吃我的高粱米!这儿的人啊,没法叫他通情理。回去了,回去了,和我哥哥们在一起。黄雀啊黄雀!不许落在橡子树!不许偷吃我的黍!这儿的人啊,谁能和他一块住。回去了,回去了,回去见我的众伯叔。【雅-028】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思复。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题解】女子出嫁到异国遭遗弃,回到娘家,谴责丈夫喜新厌旧。【注解】1、蔽芾(费fèi):茂盛的样子。2、樗(出chū):《毛传》:“樗,恶木也。”《正义》引王肃云:“行遇恶木,言已适人遇恶人也。”3、畜:通“慉(续xù)”,好,喜爱。4、蓫(zhú):草名。《毛传》:“蓫,恶菜也。”《正义》引引陆玑疏:“今人谓之羊蹄。”5、言归思复:《诗缉》:“我归则复其旧矣。”6、葍(扶fú):草名。《集传》:“葍,恶菜也。”7、新特:《毛传》:“新特,外昏也。”8、成:“成,《论语》作诚。言尔之不思旧姻而求新匹也,虽实不以彼之富而厌我之贫,亦只以其新而异于故耳。”【翻译】旷野地里我走路,枝繁叶茂臭椿树。只是因为婚姻故,前来你家同你住。你今翻脸不爱我,回到家乡依父母。旷野地里我独行,手采羊蹄心难平。只是因为婚姻故,和你同床结恩情。你今翻脸不相认,回到故乡另谋生。旷野地里独彷徨,手采葍菜心悲伤。只念旧人恩情重,另求新欢理不当。其实不因她富有,见异思迁太荒唐。【雅-029】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约之阁阁,椓之橐橐。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寝乃兴,乃占我梦。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题解】这是周王建筑宫室落成时的祝颂歌辞。第一章总述地势,祝家族和乐。第二章言筑室始终,祝嗣续妣祖。第三章描写宫室的坚固和严密。第四章描写屋宇的美盛。第五章描写堂室的宽明。第六章祝主人安寝并得吉梦。第七章假设占梦之辞。第八章祝生贵男。第九章祝生贤女。【注解】1、秩秩:水流貌。干:涧,古通用。2、幽幽:深远貌。南山:即终南山,在镐京之南。3、苞:植物丛生稠密的样子。竹苞、松茂都是比喻兄弟相好。4、犹:欺诈。5、似:与“续”同,继续。妣:亡母之称。这里的“妣祖”等于说先妣、先祖,指远祖。6、堵:方丈为“堵”。筑室百堵:是说房屋四面的墙共合一百方丈。7、西南其户:古人堂寝的制度,有正户有侧户,正户南向,侧户东西向。8、约:束缚。阁阁:捆缚停妥貌。9、椓(卓zhuó):击。橐橐(驮tuó):敲击的声音。10、攸:语助词。这句是说风雨之害得以除去,下句说鸟鼠不能穿破,都是写房屋的坚牢严密。11、芋:读为“宇”,居住。12、跂(弃qì):踮起脚跟。翼:端正貌。这句是说房屋的端正像人跂立。13、棘:《玉篇》引《韩诗》作“朸(立lì)”,棱。这句是说屋四角有棱,像箭头。14、革:古读如“亟”,指鸟翅。这句是说栋宇的宏壮像鸟类举翅。15、翚(辉huī):雉名。这句是说檐阿有华彩,形势轩张,像雉鸟起飞。16、跻(基jī):升。17、殖殖:平正貌。18、觉:高大。楹:柱。19、哙哙(快kuài):犹“快快”,形容堂殿的轩豁宽明。正:向明之处。20、哕哕(惠huì):犹“煟煟(胃wèi)” ,明亮。冥:幽暗处。这句是说本当是幽暗的地方也是明亮的,可见其轩豁。21、宁:安。这句就是下文“乃安斯寝”的意思。22、莞(关guān):植物名,生在水中,又名水葱,形似小蒲,可以织席。这里莞即指莞席。簟(垫diàn):苇或竹织成的席。23、兴:起。24、占梦:言推断梦的吉凶。25、罴(陂pí):兽名,似熊而高大。26、虺(悔huǐ):四脚蛇蜥蜴类。以上三句言主人梦中见熊罴与虺蛇。27、大人:或许即指太卜,《周礼》有太卜之官,掌占梦。以下四句就是“大人”对梦的解释。28、璋:玉器,形似半圭。弄:是说放在手边作玩弄状。29、喤喤:小儿哭声。30、芾(扶fú):亦作“茀”,古时祭服,以熟治的兽皮制成,着在腹前,遮蔽膝部,形似今时的围裙。天子所用的芾是纯朱色,诸侯用黄朱色。皇:犹“煌煌”。31、君王:君指诸侯,王指天子。这两句是说孩子将来都要服朱芾,都是周室周家的君或王。32、裼(替tì):又名褓衣,就是婴儿的被。33、瓦:指古人纺线时所用的陶锤。34、无非:就是无违。无仪:就是无邪。仪:读为“俄”。俄:邪。35、诒:通“贻”,给予。罹(离lí):忧。这句是说不累父母担忧。【余冠英今译】涧水秩秩流动,南山多么幽深。好像绿竹成丛,好像青松茂盛。阿兄阿弟,相爱相亲,没有假意虚情。继承先妣先祖,筑成房屋百堵。向西向南开户。全家来此居住,说说笑笑相处。绑扎停停当当,敲打叮叮当当。风雨都能挡住,雀鼠不能穿破,君子安居之所。像人立那么端正,像箭头那样有棱,宏壮像大鸟举翅,彩檐像雉鸡飞升。君子举足登临。前庭平平正正,楹柱高大正气。亮处十分轩敞,深处也是宽明。君子得到安宁。下有莞席上有竹簟,舒舒服服就寝。君子睡罢起身,叫卜人推详梦境。是什么吉祥梦境?梦见小熊大熊,梦见虺蜴长虫。卜人详了梦:梦见小熊大熊,预兆生个男娃;梦见虺蜴长虫,预兆生个女娃。生下了男娃,让他睡在床上,为他穿上衣裳,在给他一块玉璋。他哭得声音响亮。朱红祭服辉煌,周邦未来的君王。生下了女娃,放在地上安睡,为她裹上褓被,给她纺线的瓦捶。她长大温顺无邪,能把酒食来料理,让父母安心满意。【雅-030】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来既升。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溱。【题解】这是歌咏牛羊蕃盛的诗。前三章,尤其是第二章,描写牧场上的人畜动态,是本诗最生动的地方。【注解】1、维:犹“为”。这句是说以三百羊为一群。2、犉(闰阳rún):七尺的牛。以上言牛羊之多。《毛传》:“黄牛黑唇曰犉。”3、濈濈(及jí):一作“戢戢”,聚集。4、湿湿:耳动貌。5、阿:丘陵。6、池:古读如“沱”。讹:《玉篇》引作“吪(俄é)”,动。以上三句写牛羊的动态。承上章“羊来”、“牛来”。7、何:同“荷”。肩上担东西叫做“荷”。8、物:毛色。“三十维物” 是说毛色有多种。9、具(古音够):备。这句是说供祭祀用的牲都具备了。古人有些祭祀用牲的毛色不同,如阳祀用骍(赤色),阴祀用黝(黑色)之类,见《周礼?地官牧人》。10、蒸:细小的柴薪。《郑笺》:“粗曰薪,细曰蒸。”11、雌雄:指捕得的鸟兽,如雉兔之类。以上三句写牧者除放牧牛羊外,兼做打柴草、猎野味的事。12、矜矜兢兢:谨慎坚持,唯恐失群的样子。13、骞(千qiān):亏损。崩:溃散。胡承珙(巩gǒng)《后笺》:“骞谓羊不肥,崩则谓羊有疾。” 以上三句是说群羊驯谨相随,不会散失。14、麾:指挥。肱(工gōng):臂。这句是说牧者不用鞭棰,只以手臂指挥,是承接上文写羊的驯顺。15、毕、既:都训“尽”。升:进。这句是说牛羊全都赶入圈牢。16、牧人:官名,掌畜牧。上文的“牧”指一般放牧牛羊的人,与此不同。17、众维鱼矣:犹“维众鱼矣”。一说,“众”是“螽(众zhòng)”的省借。螽是蝗类。“螽维鱼矣”就是螽化为鱼。18、旐(兆zhào)、旟(余yú):都是用来聚众的旗子。旐画龟蛇,旟画鸟隼。以上二句言牧人梦见鱼、旐等物。19、溱溱(珍zhēn):《潜夫论》引作“蓁蓁”,众多貌。室家溱溱:言丁口旺盛。以上四句记“大人”对此梦的解释。【余冠英今译】谁说你家羊儿少,一群就是三百条。谁说你家没有牛,七尺黄牛九十头。你的羊儿都来了,羊儿犄角挨犄角。你的牛儿都来了,牛儿都把耳朵摇。有些牛羊正下坡,有些池边来饮水,也有动弹也有睡。你的牧人都来了,背着蓑衣和斗笠,又把干粮袋子背。牛羊毛色三十种,各色祭牲都齐备。你的牧人都来了,他们一路打柴草,又捉雌鸟和雄鸟。你的羊儿都来了,谨谨慎慎相依靠,不奔不散不亏少。摆动胳膊来指挥,一古脑儿进圈牢。牧官做梦真稀奇,梦见蝗虫变成鱼,龟蛇旗儿变鸟旗。占梦先生来推详:梦见蝗虫变成鱼,来年丰收谷满仓;龟蛇旗儿变鸟旗。添人进口喜洋洋。★最好的资源献给最好的您,精心编排。各级专家和超级高手请略过此文,本文仅献给有需要的朋友。整理排版非常辛苦,让我们一起来弘扬正能量,期待您能喜欢并收藏转发给其他需要此材料的您的朋友。有什么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请大家谅解,有需要其它经典的请点击我的头像并关注,其它国学经典会陆续更新,祝大家学习愉快。如您喜欢,请+关注我,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每日一字:诚(1235)2018.01.12

应书友们的要求,今天继续解析田英章先生这幅最新楷书作品。需要说明是,单字是从田英章楷书字汇里摘取制作的,与作品里的字稍有不同,望书友们明鉴。已解析过的字附上链接,方便书友查阅。

第五个字:诚

诚 chéng:左右结构,左收右展。

左部“言”旁不要写宽,左斜抗肩,诸横等距,位置靠上。首笔竖点靠右,起笔稍重,竖身勿长,稍左斜;第二笔横画起笔左探,大抗肩,略呈俯势,过竖点即收;中间两小横渐左移,上短下长,与上面横画平行;下面“口”字整体斜势抗肩,稍偏左。

右部“成”字取斜势,左收右放。第一笔钩撇起笔靠近左部,撇身勿重,收笔起小钩,与“口”字底横紧挨;横画虚接起笔,大抗肩,向右渐重,勿长;里面横折钩为了避免两个钩打架可以写成横撇,虚接起笔,横画大抗肩,勿重,到位后往上稍提笔锋,然后顿笔写撇,稍重,角度稍斜;戈钩高起,中间稍细,平稳舒朗,体势开张,起钩外方内圆;撇笔要写准位置,勿长;最后撇点收笔回锋,与左边笔画呼应。

颜真卿

柳公权

褚遂良

王羲之

赵孟頫

怀素

孙过庭

赵佶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

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

晋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

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唐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唐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第六个字:勤

【每日一字】 勤(685)2016.07.05

第七个字:是

【每日一字】是(310)2015.06.25

第八个字:宝

【每日一字】 宝(742)2016.08.31

第九个字:鸿

【每日一字】 鸿(1184)2017.11.22

第十个字:福

【每日一字】福(365)2015.08.19

第十一个字:开

【每日一字】开(380)2015.09.03

第十二个字:泰

【每日一字】 泰(832)2016.11.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