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鸡

梦见拉稀(梦见拉稀屎在裤裆里面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02 12:11:34 作者:煮酒送别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狗狗排泄臭的五点原因,误以为是狗粮营养充分,实则是难消化

以前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在给狗狗换了一款新的粮食之后,莫名就发现狗狗的粑粑出现了特别臭的情况!

但当时比较年轻,而商家就告诉我说,狗狗的粑粑特别臭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款粮食特别好,里面放了很多的肉类,就像我们吃肉多一些,我们的粑粑也会比较臭,猫咪的特别臭,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猫咪主食吃肉呀!

这个理由我觉得特别棒,我可以给一个82分,剩下的以666的形式给他!

狗狗排泄臭是因为狗粮中含肉量高,是因为狗粮中营养好?

这项观点居然被很多人认可,人吃多肉会臭就代表狗狗吃多肉也会臭,这是需要进行考证的,并不能直接对等,因为狗狗毕竟和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

首先:很多人觉得狗狗是杂食性动物,和人类一样,是靠进食丰富的动植物进行营养提供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误解,主要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狗狗都是通过食用主人的剩菜剩饭来生存的。

但实际上,狗狗其实就是肉食性动物,它需要摄入大量的动物蛋白来作为日常所需的能量和营养来源。

如果说狗狗是因为吃多了肉才导致粑粑变臭,那么家里面经常吃生骨肉,自制粮或冻干粮的狗狗,那么它们的便便是不是要更加臭呢?

但事实却是,经常吃生骨肉的狗狗,它们的排泄物比吃干粮的要少,并且味道也会更小,原因就是因为此类食物更加服和狗狗们肠道吸收的要求。

对于生骨肉,健康的狗狗,只需要4~5个小时就可以完全吸收其中的全部营养,而商业狗粮的吸收却需要花费1~2天的时间。

我们所能够闻到的臭味,其实主要是由细菌分解食物时产生的硫化物和氨气所引起的,如果食物难以消化分解,在狗狗的消化道内长时间囤积,那么硫和氨成分将会增多,它的排泄物就会不断变臭。

通常中高端狗粮的营养成分当中,粗蛋白比例占30%以上,粗脂肪占15%左右,其他的粗纤维等成分占10%,水分忽略不计,剩下的45%就是宠物难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其中蛋白质又分为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而粗蛋白也许大概似乎是植物蛋白吧?

那么多狗狗难以消化的成分被掺杂在狗粮中出售,狗狗天天吃这样的食物,铲屎官还指望着狗狗的粑粑不臭,那么简直是做梦!

因此,那些商家说狗狗吃了狗粮后出现粑粑特别臭,是因为营养成分好,是绝对不成立的!

而除了摄入食物缘故导致粑粑变臭之外,狗狗还有几种情况也会导致其排泄物变臭!

1.狗狗因年龄问题而导致肠胃功能衰退!

有些狗狗的肠道吸收能力很强,哪怕是植物蛋白,在一段时间后,狗狗也能将其消化利用作为自己的来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狗狗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会逐渐减弱,它的运动量也会逐渐下降,容易出现便秘问题,而便秘的发生会让整个消化系统的机能出现问题,当粑粑在肠道中堆积,它的氨和硫化物不断增加,也会增加狗狗的肝脏负担导致狗狗的粑粑特别臭,那么铲屎官可以给狗狗喂食一些调理肠胃的益生菌。

2.狗狗出现疾病也会导致粑粑变臭!

当狗狗出现肠胃炎,犬瘟,细小等情况后,它的粑粑就会带有一股腥臭味。

那么铲屎官应该及时带狗狗去医院治疗,避免疾病恶化导致狗狗出现问题。

3.寄生虫导致的粑粑变臭!

当狗狗的体内出现寄生虫后,他的肠道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排便出现问题,出现粑粑很臭的情况,寄生虫也会大量吸收狗狗本身的营养,对其免疫系统造成破坏,所以铲屎官最好是在发现此类问题后,尽早为狗狗驱虫。

4.食物中脂肪含量过高也会导致粑粑变臭。

讲到这里的时候,许多人就表示说:脂肪含量高,不就代表里面肉类成分多吗?

但其实并不是的,在许多狗粮中,一些商家也会人为添加一些脂肪类成分,而这些脂肪类成分并不容易被狗狗消化吸收,因为长时间的囤积,所以导致发出恶臭。

因此铲屎官可以挑选低油脂之类的食物。

5.狗狗运动量过少,也会导致粑粑变臭。

在食物摄入恒定的情况下,狗狗如果突然间运动量衰减,那么它的食物消化将会比之前要变得缓慢,而狗粮的食物在肠道中长时间囤积,就会出现粑粑变臭的情况。

所以如果铲屎官发现家里的狗狗突然出现粑粑变臭,且出现了或者是软便、拉稀等情况,那么铲屎官一定要注意狗狗的身体健康情况了,毕竟大多数的排泄情况都是因为肠胃出现了问题!

而狗狗的肠胃问题引发的后续一系列症状,那可能会包括许多危害到狗狗健康的疾病。

个人建议则是保证狗狗饮食的稳定,选择优质的宠物粮食,更要注意好狗狗是否存在寄生虫与潜在肠胃疾病,保证爱犬的安全。

参考资料:[1]赵学思.一例犬细小病毒少阴失禁证治疗的心得[J]动物保健,2016,(2):59-59,60.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16.2.033.

[2]郭焱.犬冠状病毒病的诊断与治疗[J].新农业,2015,(5):48-49. DOI:10.3969/j.issn.1002-4298.2015.05.035.

[3]李冰.市民最反感四种不文明养犬行为[J]工作犬业,2006,(11):40. DOI:10.3969/j.issn.1673-0135.2006.11.021.

[4]韦守岭.夏季犬瘟热的治疗[J].湖北畜牧兽医,2001,(3):36. DOI:10.3969/j.issn.1007-273X.2001.03.018.

[5]史铁铸,陈斌,翁粉祥.一例犬绦虫病的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4):12-12. DOI:10.3969/J.ISSN.1671-6027.2013.04.008.

已参加活动:#好好宠它##养宠大机密#

周公解梦?来看看《黄帝内经》解梦!

每个人都有过做梦的经历,

五花八门的梦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在预示着什么?

亦或在揭示着什么?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

就已经说明了梦的内容,

是在预示和揭示身体五脏的变化或病变。

一 、惊恐之梦与肾

经常梦到被人追杀,被鬼追,掉下悬崖,坐船被人淹死,舟船在急流险过,沉船,身子浸没在水中怎么也走不出来,身处深渊,寒冷黑暗的世界,或是梦境很恐怖却记不清内容,都预示着肾脏的变化,有可能是体力消耗过度,思虑过度,工作太劳累,导致肾精不足,通常会伴有腰疼和脚后跟疼。

也有可能是纵欲过度,导致肾虚,通常会伴有尿频、盗汗、记忆力减退、睡觉踢被子。也有可能是长期吃西药,经肝肾代谢而伤了肾,通常会伴有胸口烦躁,脸庞长斑或长痘痘。

应对方法:做肾保养,吃黑芝麻、黑豆黑米粥和大葱烧黑木耳,吃核桃芝麻糊。点太溪、太冲、关元、命门、肾俞、次髎穴。

二、生气之梦与肝

经常梦到跟人吵架怄气,或生活中有生气的事,到梦中还在没完没了的纠缠,藤树缠绕,在一片大森林里走不出去,遍地鲜花自己却把它们都狠狠的掐了,满眼都是黛青色的世界,都预示着肝脏的变化。有可能是饮酒过度,工作太劳累,付出了智慧与精力却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或赞赏,而肝气不畅。

也有可能是性格内向、敏感,总觉得自己不得志,而肝气郁结。还有可能是长期吃药伤了肝脏。或是爱操心耗伤肝血过度。通常会伴有容易生气发怒,胸中有股火需要发泄,不经意嘴里会发出呼呼声。

应对方法:推肝胆经,多吃菠菜、芹菜,金针菇养肝气,每天用枸杞、刺五加、玫瑰花、合欢花各适量泡茶喝。点太冲、行间、太溪、肝俞穴。

三、大喜之梦与心

经常梦到大喜的事情,梦中嬉笑不止,雷电交加,着火了,煤气灶,煤炉子,救火,被大火焚烧,红色的东西,流血,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时不时的莫名其妙的发笑,都预示着心脏的变化。(处于恋爱中的人除外)。

有可能是心受到刺激,而导致心气涣散。或是有家族心脏病遗传史,正在走向发作期,或是心经和心包经堵塞,让心脏供血受到阻碍。还有可能是最近睡眠极其不好或不规律,导致心律不齐和心悸。

应对方法:按摩心包经,多吃西红柿、胡萝卜、洋葱等补心的食物。每天早晚各冲一碗燕麦片喝。点内关、劳宫、神门、太溪、关元穴。

四、悲伤之梦与肺

经常梦到悲哀、哭泣、愁肠百结、悲悲戚戚,白色之物,白色世界,凄惨的事情,看见人被杀死,血流满地,战争,或做梦哭泣忽然醒了,还在哭泣,枕头都打湿了。都预示着肺脏的变化。

有可能是性格过于敏感和伤感,稍有没顺着自己心意之事,便郁闷感伤,并且感伤之意久久盘旋、挥之不去,而伤了肺气。或是感受风寒、燥邪、热邪,致使肺部病变,或是肺炎潜伏期自己不知道。

应对方法:敲打肺经,多吃百合、荸荠、甘蔗、梨等润肺养肺的食物。点尺泽、太渊、曲池、太溪穴。

五、忧思之梦与脾

经常梦中解决问题,却总是解决不了,或是梦见迷路、走迷宫,或是梦见脑袋一片糨糊、混混沌沌的,饥肠辘辘,讨饭,修城墙,盖房子,黄颜色之物,唱歌,歌舞升平,走不动道,沼泽地,被风雨损坏的房屋,屋顶漏水,马桶,都预示着脾脏的变化。有可能是肝火太旺,乘伤脾土,致使脾虚。

有可能是吃东西吃坏了,脾胃不和。有可能是肚子和肚脐眼感受风寒,或是过于贪吃冰激凌,过度喝冷饮,导致脾胃虚寒。一般都会伴有大便拉稀、浑身无力、莫名其妙的哼歌曲、眼袋略腹中、说话中气不足。

应对方法:敲打脾经和胃经。多吃扁豆、卷心菜、芥菜等补益脾脏的食物。多吃山药薏米荞麦粥。点太白、三阴交、足三里、中脘、天枢、关元穴。

“又一次被食物支配了”70斤还减肥,这可能是病

70斤还减肥,这可能是病

“又一次被食物支配了”——世界上有一群人,无法与食物“和睦相处”。他们可能是在网络上介绍精致饮食的博主,也可能是健身房中的“运动超人”;他们可能骨瘦如柴或超重,也可能拥有许多人艳羡的身材。在抑郁症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他们的抑郁源自对食物的恐惧。

这是有关进食障碍患者的挣扎故事。

一分钟

1、2、3……36、37。心跳只有37下吗?小程觉得,一分钟好短。

那时,她只有60多斤——一个让她恐惧但又莫名兴奋的体重。她在外地上学,深夜蜷缩在宿舍,即使有床垫,骨骼也被硌得生疼。心脏跳得太迟缓了,她怕自己就这么睡死过去,都不会有人知道。

她还饿,饿得胃痛。深夜,她会下定决心第二天要好好吃饭,可是到了第二天,似乎昨晚的挣扎都是一场梦,自己还能继续节食。

小程是从高中毕业起热衷减肥的,她逐渐察觉到,在节食和运动的反复过程中,自己与食物的关系变得异常——过分限制食物种类、介意食物热量,总想用更高运动量将之抵消。每当大汗淋漓地完成超高强度的运动目标或在夜晚感到极度饥饿时,她觉得这是最好的奖赏;看着别人大快朵颐而自己“油盐不进”,她有灼烧般的饥饿感,也有一种无名快感。

“那是一段让如今的我觉得不可理喻,而且不堪回首的过去。”小程说,那时的她已经处于进食障碍中的神经性厌食症阶段。为了减肥而过度节食、饮食习惯紊乱、对体重和外貌异常敏感的青少年,“简直就是(进食障碍)天生的靶子”。

但事实上,食欲失控和运动上瘾只是这种精神疾病的表象。她以为那不过是“美丽的代价”。她压榨自己吃饭的时间,一盘水涮过的蔬菜,她一分钟不到就能下肚。而她每天最喜欢的,是在“饭后”花个把钟头泡在便利店里——那里有琳琅满目的吃食、酒水。她会把饼干、蛋糕从货柜拿起,小心地查看包装上的热量表,在脑内经过一番速算后,再放回原处。一个便利店足够她转半小时,然后她再两手空空、收获某种满足感离开。这样的便利店之行,每天可能会有三四次。

这个原本活泼、丰满的女孩,胸前逐渐出现了一道道“排骨”,因为松弛的皮肉已经裹不住骨节的形状。她的大腿只有碗口粗。

小程的许多记忆是模糊的。事实上,神经性厌食症在神经疾病中病死率最高,多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心脏异常或者是自杀。在疾病作用下,她的生理与心理状态都因为能量匮乏而加速恶化。记忆力的衰退,甚至使得她与朋友见面不相识。那种感觉,就像提前步入了老年。

她本来只觉得自己有点胖,于是开始减肥,目标从120斤减到90斤,目标达成后觉得85斤也不错,再后来,为了饭后的体重数字也很好看,就觉得“人70斤也能活”……那个时候,想的早就不是体态上的“美”,而是单纯地对数字着魔。只有躲在极低的数字背后、摸着突出的骨骼,她才会感到“安全”。

庆祝20岁生日时,她70斤,面前摆着一份用来庆生的水煮蔬菜和一碟水果。她记忆犹新的,是餐桌对面父母苦笑着的面容。

一分钟的生日歌,父母祝自己生日快乐,小程在心中默数——51下,还算可以的心率。吃完眼前的食物,她胃里仍然空落落的,可心里却莫名地满足。

食物瘾君子

“我觉得再不好好吃饭我就要死去了。”晓慧无助地说。她属于神经性贪食症,长期处于“暴食循环”。她从初中开始减肥,起初只是会吃通便、导泻的食物。“(刺激性的食物)攻击着胃壁,我在痉挛,但我的心跳又快了起来,我这才感觉我还活着。”

晓慧小心翼翼地守着“好女不过百”的所谓体重“准则”,到了大学,她却无法再压抑食欲,彻底滑向了暴食后进行“清除行为”——催吐的深渊。她开始不计数量、不计频次地暴饮暴食,再偷偷吐掉。每每看着自己催吐后的“成果”,无力地撑在墙边,她自己都觉得“恶心”。但是,这种暴食、腹泻及催吐就如吸毒般上瘾,她感觉自己像是个“食物瘾君子”。

走向“衰败”的身体,被耽误的学业与工作,亲友之间的隔阂,都是进食障碍的“赠礼”。男友不能理解她为什么频繁地崩溃,还和“一口吃的”过不去。

晓慧记得,一次计划外的饮食后,她疯狂地与男友争吵,还向男友动手。男友气愤地捶碎了镜子,去缝了针。几天里,她疯狂地将蛋糕、饼干压到自己的胃里,又用手催吐,不分昼夜。她牙齿松动,手上是催吐留下的疤痕,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他们(新闻中报道的催吐者)会被批评,说什么‘袁隆平爷爷把你们喂得太饱了’,却几乎没人在乎他们是不是病了。”沉默一会,她补充说,“他们”指的是“我们”。

营销的“商机”

从L号、M号再到S号和XS号,熊熊一点点把自己塞进了更小码的衣服里。如今看到自己XS号的紧身裤和吊带裙,熊熊觉得这是“削足适履”的结果。她记得,曾有一张“女孩身高体重对照表”在网上很火,身高150厘米对应体重甚至只有33公斤。“66斤,那是我小学时的体重。”

去年,如同一阵潮流,熊熊关注的几个社交红人都开始减肥了,这让她感到恐慌——“身边好多人都在减肥,好多网红也在减肥,好多瘦子都在减肥。我如果不减,岂不是要比别人胖很多吗?”

女星在综艺节目里吃饭带食物秤被节目组精心宣扬,选秀节目让百位女孩测腰围、量体重……熊熊认为,媒体对“纤瘦美”的追求和宣传简直无孔不入。就这样,原本只是普通身材的熊熊认定自己就是“土肥圆”的代表。

“我做梦都想拥有那种身材。”熊熊四处寻找减肥秘方,并尝试各种惊人的食谱。“断碳水”“断脂肪”“哥本哈根减肥”“生酮饮食”“液体断食”……这些都是在某社交软件上很火的减肥饮食方法,而软件的深度用户熊熊,在厌食期间将它们试了个遍。对“众人皆瘦你独胖”的恐惧早就碾轧了她的理性。

极端饮食方式以超低的每日摄入量或者极度偏颇的营养结构,让熊熊从体重100多斤下跌到70多斤,可她没能像宣传的一样,在瘦下来之后就可以享受美食,就可以“获得全世界”。

长时间的节食,让熊熊忘记了怎么像正常人一样吃饭,眼前的食物都是“罪恶的”热量。她爱上了吃各种代餐产品,“魔芋面”“代餐奶昔”在商家口中是低卡饱腹、营养均衡的“神仙食物”。按照某代餐品牌的建议,一罐代餐奶昔可代替一顿正餐,“如果想在短时间内快速打造身体线条,可以三餐都代餐,一般建议两周代餐计划”。可事实上,商家“代餐计划”的每日摄入只有800千卡左右,而一位普通成年女性的每日摄入量应是其两倍以上。

代餐产品不便宜,熊熊花钱如流水,可是她收到的一箱箱昂贵的“营养食物”并没带来健康,反而让她在进食障碍里越陷越深。身体的匮乏,反映在意志的消沉和精神的易激易怒上。 她也不喜欢镜中骨架般的自己。“这是媒体和商家的消费游戏,却被我当真了。”她说。

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噩梦还源于深度依赖手机上的“健康管理”软件。这类软件大多号称“帮助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输入身高、体重、年龄以及目标体重和身材管理方向这些数据,软件就会得出一个热量数字,并要求用户在接下来的每天都注意摄入食物热量,从而在一个阶段内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在“卡路里计算器”中,可以搜索并记录各种食品的热量。它会提醒“你还可以吃××大卡”“摄入××大卡”“运动××大卡”,或者在你“多吃了××大卡”之后,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消耗掉。熊熊算出自己“还可以吃”的每日热量大约在1200大卡左右,这也是不少减重需求用户得到的数值。然而,这个建议热量对于大部分成年女性来说只是一个基础代谢的标准,也就是“一个只够你活下去的热量”。基础代谢是人体维持生命所有器官所需的每日最低能量需要,只要人有生理活动——行走、谈话、吃饭,日消耗量就会大于这个数值。

熊熊发觉自己根本不能精确计算食堂里一份蔬菜的热量,她干脆将摄入减少得很厉害,“只吃一点,就假装自己吃了,这样就肯定不会过量”。与此同时,App上还在售卖代餐,大多都是被建议食用的“绿灯食物”,而那些油水大一些的家常菜,甚至是香蕉、榴莲等高热量水果,都是“红灯”或“黄灯”。

即使输入的体重数据只有七十几斤,只要目标仍然设定为减脂或者塑形,软件就还会给出1200-1500大卡左右的热量摄入甚至更低的建议值。许多用户在同一款社交软件上传自己的每日饮食图文、身材管理历程,看起来“元气满满”。但熊熊注意到,有些用户晒出的体重数字已经变成了七十几斤,却仍在减脂。还有用户评论“我也要向你看齐,努力克制食欲”“羡慕嫉妒恨”……

熊熊恨这个软件,带她一步步走入厌食和暴食的世界。它发布的内容里,可以看到许多有关身体管理、饮食建议的视频。然而在不少视频中,熊熊也注意到,营养师将话锋引向了其推销的品牌食品。她觉得,这就是在贩卖食物焦虑后继续贩卖“健康食物”。她有时喜欢看吃播视频转移食欲,发现这个主打健康管理的品牌,一方面倡导健康合理饮食,另一方面却选择了本身饮食、身心状态存在争议的“大胃王”吃播进行产品宣传。

“我也不想计算。为了活下去,我卸载了(软件)很多次,可是那些数字仿佛已经印在了脑子里,我还是把它下载回来,继续记录下去,才能安心。”她说。

就诊率极低

小朱是一名患有进食障碍的舞蹈演员。在外人眼中,她情绪容易波动,行为古怪。她选择休假独居,安心减肥。使用健康软件“管理身材”的小朱,每天买菜做饭,按照软件设定的配比,一日三餐像做实验般精细,但暴食总不缺席。她常常边哭边吃,在暴食后挺着发硬的肚子在床上痛哭。偶然一次饮食超过了计划的摄入量,健康软件列出的“游泳两百多分钟”“跳舞几小时”,就能摧毁她的心理防线,使她在自责中开始又一轮的暴食循环。

她骨瘦如柴,以至于妈妈问她“是不是吸毒”。她觉得,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即使收获同情,也换不来理解。

虽然进食障碍在精神障碍中致死率最高,但就诊率极低,近年才有了升高趋势。国内设立进食障碍专科的医院寥寥无几,能进行为期几个月的住院治疗者,在整个进食障碍群体中属于少数。

小朱这类进食障碍患者可能会去看妇科,在测血、查B超后吃了几轮激素药,也催不来月经;去内分泌科,医生提供微量元素补剂,也不能治愈贫血;心内科的24小时心脏监测,得到的可能只是“窦性心律过缓”的结果;如果去了精神科被诊断为抑郁,精神类药物甚至可能进一步遏制食欲……

最近,小朱偶然关注了一些经历过进食障碍的博主,加入了他们的交流群。“找到组织”后,她感到“终于有人能理解我了”。她在群里提问,获得解答的同时也发现,病友们有的还在拒绝饮食,有的在暴食与催吐之间挣扎,有的在住院治疗,但大多仍在凭借自己或家人的力量在与这种可怕的精神疾病斗争。

在群里,小朱认识了已在接受治疗的小程。她终于知道,自己不是怪物,更不需要为此羞耻,她只是病了。她觉得,自己终于有了好起来的一线希望。

小程记得,在一个厌食症发作的寒夜,自己裹了一件单衣,瑟缩在宿舍天台,因为一点小事彻底崩溃。“我在想做傻事之前打电话给几千公里外的妈妈。”她歇斯底里地向一向严厉的母亲哭诉,甚至计划好,如果母亲喝止她,她就能一了百了地结束生命,从天台纵身跃下。“可是她好温柔,第二天,她就像是有直觉一样抛下工作,像超人一样赶到了我身边。”

对许多未曾向家人坦白的患者来说,最害怕的是被自己最信任、最爱的人所误解、所放弃。小程觉得,对家人来说,“理解”就是无关言语而心有灵犀的东西,也正因如此,她理解了为什么家庭疗法与认知疗法在进食障碍的系统疗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此一劫,她感到被自己的“超人”父母营救了。

她和父母相处了好久,说了好多话,一家人出去旅行,“抱团取暖”。她在家人的陪伴下重新去了童年去过的许多地方。现在,她坚信自己会好起来,即使“道阻且长”。根据调查,进食障碍可以被治愈。厌食症当中,青少年厌食症的治愈率是在50%-70%,成年人厌食症的治愈率也接近50%;贪食症的治愈率则更高些,达到70%。在医生的指导下,她不想再“缴械”。“我还能和它大战三百回合!”

小程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当她瘦骨嶙峋地立在妈妈面前,做好被斥责的心理准备时,妈妈只是疼爱地抱着她。她蜷缩在妈妈的怀抱里睡着了。“从那一刻起,我觉得我必须得变好才行。”(陈之琪)

(为保护隐私,文中受访患者系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