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陈小翠(陈小翠简介)

时间:2024-01-02 21:00:17 作者:鹰视狼顾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才女陈小翠的国画作品赏析

陈小翠是时期的才女之一,她在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陈小翠的国画作品进行赏析:

绘画技法:陈小翠的国画作品在用笔、用色、构图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她的用笔非常流畅,线条简洁有力,表现出她对笔墨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同时,她的用色非常明艳,色彩搭配和运用非常讲究,使得作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她的构图也非常精妙,布局合理,充分展现了她对绘画的敏锐感觉和艺术造诣。

表现主题:陈小翠的国画作品通过描绘人物、风景、花鸟等来呈现主题。在她的作品中,人物造型非常生动,表情丰富,形态各异,充满了生命力和表现力。同时,她的作品中也有很多山水、花鸟等题材,这些题材的表现也非常精彩,充分展现了她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掌握。艺术风格:陈小翠的国画作品艺术风格非常独特,她的作品中充满了生命力和表现力。她的笔墨技法非常精细,线条流畅,色彩运用丰富多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她的作品中也有很多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作品,这些作品充满了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展现了她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总之,陈小翠是时期的才女之一,她的国画作品在用笔、用色、构图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她的作品通过描绘人物、风景、花鸟等来呈现主题,表现出她对自然、人性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她的艺术风格独特,充满了生命力和表现力,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诗似美人唯淡好”——陈小翠其人其词

陈小翠(1902-1968),又名翠娜,别署翠吟楼主,育有一女。浙江杭州人。曾为无锡国学专科学校诗词教授,并曾受聘于中国画院。

陈小翠出身于亦儒亦商一门风雅的家庭。其父陈栩为鸳鸳蝴蝶派著名作家,曾加入南社,也是一位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陈小翠继承父亲基因,十岁时已能属对,十三岁著诗《银筝集》,并创作小说。十七岁师从画家学画,风格隽雅清丽,书法亦俊拔挺秀。

陈小翠一生留下诗词逾千首,她生前自定《翠楼吟草》三编二十卷,现代安徽岳西刘梦芙君又探寻补遗辑佚所得诗文几十首作为附录依原名已由黄山书社出版。

陈小翠作为一位兼善诗词曲赋与骈文,在传统文学领域全面发展而极具个性的天才作家兼书画艺术家,身前曾负盛名,身后却因时代原因未有一篇专论为之全面推介。

但陈小翠诗文一直受到诗坛许多耆宿名家的盛赞激赏。

诗坛沪上耆宿陈声聪赞陈小翠“才气横溢”,“女子诗能为古风,词能作长调者,必是杰才。”评陈小翠词“芬芳悱恻,无一点脂粉气。”“陈小翠女中俊杰也,家学渊源,非客慧狂花之比。”常州大儒钱振锽向不轻易许人,却说“得见小翠,实不枉阅人一世。”著名学者施蛰存于陈小翠尤为钦慕,曾作“读翠楼吟草得十绝句殿以微忱二首赠陈小翠”,颇多赞誉。

1

陈小翠瑶章逾千首,词约二百阕,其词数量远不及诗作之多,但质量精美,可谓仙心玉质,恪守声家婉丽之正宗。近代词人一般多有师承,或从浙西派主清空峭折;或从常州派还清真之浑化;或求情味真淳不喜雕琢;或常落笔雄迈奔放。词坛因生多种流派,有词人之词,诗人之词,学人之词,分别如后主、东坡和竹垞。

小翠自幼闭门读书,罕有交游,不受诗坛风气影响,故其词能融唐五代至两宋名家之长,自成馨逸,属于纯粹的词人之词,她是一位主观之词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洵为容若异代知音。

先赏其出嫁前两篇词章。

【浣溪沙】

一笑梨涡晕绛霞,鵉衫绣满折枝花。绿烟新髻绾灵蛇。

薇帐垂云春撰梦,银瓶汲月夜烹茶。东风长驻莫愁家。

小翠出嫁前存词六十七首,辑为 "绿梦词",主要写闺中生活情景。因家庭富裕,受父母宠爱,小翠自由自在读书吟咏,无有忧愁,词中处处美好,词笔精巧细腻。至于忧国忧民之心,她均以诗反映,这或受历来就有 "诗庄词媚" 审美观念的影响。

这首小令句句有雅词,婉丽精巧,"薇帐" "春撰" "汲月",以美丽名词作形容词,又春可"撰",月可"汲",谙梦窗语言艺术。结句 "莫愁家" 切定杭城,余韵悠悠。

【蝶恋花】

薄日微云山弄影。杨栁因风,绿到无人境。小艇吴娃鸳袖泠,兰桡荡破琉璃镜。

家住西泠桥畔近。千点桃花,一尺银鱼嫩。燕子殷勤来问讯,渡头可有官奴等。

这是一首题画小词,若未写 "题画",则诗在前,画在前,难为分辨,因诗画交融已浑然一体。摩诘在天有灵定会掀髯一笑。

《绿梦词》早期作品吸取了两宋多家之美,艺术风格已臻高度成熟,能融会贯通,成为自我。兹举两阕清新流美之长调《铜仙歌》,以证“女子词能作长调者,必为杰才。”

【洞仙歌】

荷渠十万,拥孤亭如岛。寸寸莲心绿房小。对红阑枕水,翠槛围山,却偏被,凉月一弯寻到。

卷帘人悄悄,吹罢瑶笙,一缕秋魂月中袅。仙骨不知寒,倚冷琼楼,只觉得,衣裳缥缈。待手挽银河洗干戈,傍十二颓阑,星危风峭。

词章呈二画于前,荷池夜色,画里婵娟。结拍如灵箫幽咽中突作龙吟,穿云裂竹,奇境独辟,前人未之有也。

【洞仙歌】

载春船小,恰春人双个。坐近湘裙并肩可。把罗襟兜月,玉笛吹烟,风催放,鬓角素馨一朵。

四围山睡尽,瞒却鸳鸯,满载闲云过南浦。树影暗成村,如水罗衣,有几点流萤飘堕。听落叶潇潇下长堤,恰浅笑回眸,问人寒么?

词描双女乘船,活色生香,通篇如行云流水,炼字炼句皆极精美。载春,坐近,玉笛吹烟,素馨一朵,更有 "把罗襟兜月",洵可与 "春风又绿" 媲美,教人如何不为之赞叹不已。

2

陈小翠随着阅历增长和身经离乱沧桑,词境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风格亦时作变徵之声。如“九一八”事变之后她制有多阕长调抒发爱国心声情感悲愤,如其中《“大江东去”十一月十二日上海失守》:

天倾西北,蓦东南海市,晚霞俱赤。废井颓垣浑不似 ,换了旧时宫阙。玉骨成灰,干戈影里,艳魄搀云立。故都何处,洞仙夜夜偷泣。

忍饥三月围城,青鸾咫尺,无计传消息。蜀道艰难悲望帝,难怪杜鹃泣血。唐音书空,秦箫咽泪,何暇伤离别。人生到此,问天天竟何说。

词章记述一九三七年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惨状。词人于民族危难之际,身在围城极为痛苦,词作分明非为轻灵柔婉,也非粗犷叫嚣而致失词体之美,涵蕴更多的是沉挚之情和愤慨情绪,彰显词人之修养和一贯之介于豪婉之间的风格。

再赏读其一首题画之作。

【湘月】

题何香凝女士画梅,余静之女士桃花,张聿光补柳合幅

美人来未? 正江南日暮,碧云千里。情太芳菲心太冷,谁是梅花知己? 老干风雷,仙姿冰雪,别有伤时意。胭脂几点,泪痕吹下天际。

别来杨柳依依,树犹如此,顾影添憔悴。梦醒空山人一世,换了冷红生翠。洗马愁多,避秦地窄,并作三株媚。春魂如水,无端风又吹起。

词中写出所绘梅桃杨柳之形态与神韵,更融入与三位画家生逢乱世而无地隐避之深哀,极见胸襟品格。

词章易读而蕴深意,更是接连用典并变古人句而未着痕迹浑似自出机杼,洵为大家手笔。

3

人品诗品,诗品人品,古今世人诗坛议论到今未有停歇。

陈小翠诗品即人品,诗如其人,人似其诗,两者浑融一体。读者仅从词人之恋情婚姻及其为人母之至情之爱便可窥其深挚而纯净的感情世界。

陈小翠与其夫君汤彦耆婚后生一女但两三年即分居,是因情趣性格不合,并非没有感情,故始终没有解除婚姻,分居时双方承诺男不再娶女不再嫁。小翠极重名节,之后直至离世未有再适,而且一直为离情处于思念留恋怅惘悔恨之中,因此写下许多篇章记下了与夫君分手后复杂的情绪和心理。兹录其中两首词和若干词句。

【齐天乐】

午夜闻残蝉坠枝,凄然有感。

月痕黄透梧桐影,残蝉欲嘶还噤。怨女思齐,铜仙辞汉,一样倩魂凄损。蝶衣褪粉。甚难蜕尘躯,依然清醒。何处钟声,故宫落叶定盈寸。

平生高洁谁信?早秋光换了,卫娘玄鬓。忏梦年华,选愁词草,悔却诗人情性。枝栖未稳。怕今夜横塘,西风更冷。坠入楼阑,带声飞不定。

词章以坠枝残蝉自喻。歇拍两句更预想未来的结局一如寒蝉之飘落无依,极为凄切真切。

另一首:【摸鱼儿】九月十日乱中送别(一九三七年)

怪朝来,漫天烽火,匆匆君又归去。中原荆棘豺狼乱,那有凤鸾栖处。风更雨。办一片吟魂,打迭随飞絮。断肠无语。剩千尺回文,一篇锦瑟,休索解人注。

长亭暮,山迭乱愁无数。片鸿欲飞还住。萧萧易水无家别,不是寻常儿女。君信否? 只万劫深情,万劫还如故。到灯焰青时,枫林黑后,迟我梦中路。

“君信否...”句,足见一片贞心,不为分居战乱而转移。另从诗词可知汤长孺(彦耆)在离别前专到上海看望小翠,不是那种负心男子。

歇拍数句化用杜甫《梦李白》中“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诗意,凄彻心脾。

其它怀念夫君的词句很多,如“别时难,见时难。香雾云鬟缥缈间,月明山外山”;“拓尽云窗劳望眼。数到归期,便觉心弦颤。”;“断肠句,纵然无色无香,无计可忘汝。”;“抱柱千年,守到相思重活。长忆一枝遥赠,拼为尔.形消影灭。”……

4

陈小翠女儿陈翠雏,亦能作词,她与母亲同住上海,有时在杭州。在与女儿分开的日子里,小翠常将思女之情寄于词章,仅“冷香词”中就有五首,兹谨录一首”买陂圹” (翠雏于杭寄怀小词,居然可诵,占此代复)

问西泠,苹香小艇,今朝摇到何处? 吴绵卸了还重着,一日几番晴雨。春莫去。纵过却清明,红杏无多许。离怀正苦。梦鸥梦揉蓝,鱼天晕碧,邀我画中住。

消魂处,惜取髫年金缕。柔情宛约能诉。红楼一样双鬟影,旧燕窥帘疑误。侬即汝。但新笋长时,翠竹成枯树。归期休阻。要莼绿亲分,樱朱细洗,来听故乡语。

词章精心描绘故乡西湖春日的如画风光,既表达对女儿成长的欣慰,也深含自己年华消逝的惆怅,慈母温柔浑融于字里行间。歇拍之舔犊深情写得如许细腻真切如见人如闻声,洵令人感动。

综观小翠词章风格介乎婉豪间,清纯静美淡而有致,兼呈雅婉厚亮四种美词之风。再读其十三岁《银筝集》曾有句“小卷离骚到处携”、“诗似美人唯淡好”,正是其如诗人人生之真实写照。

小翠夫君汤彦耆后来去了台湾,他们的女儿小雏则定居巴黎。

词人于一九六八年因不堪,引煤气自尽,时年六十六岁。若能躲过浩劫,则将为诗坛留下更多天锦彩章。

值此陈小翠辞世五十四周年之际,谨撰此文以表对词人之崇敬与追思。

照片后排中为陈小翠

2022年11月 写于悉尼

(注:本文作者倪祖明先生系悉尼诗词协会顾问)

名家作品丨陈小翠国画美人欣赏

陈小翠,杭州人,生于1907年,其父陈蝶仙,号天虚我生,为鸳鸯蝴蝶派文人,又以无敌牌擦面牙粉致富。其兄陈小蝶也是当时名诗人。她寓所在金神父路(今瑞金路)金谷村,常有鸿儒往来,雅韵逸兴,称一时美谈。

小翠自幼聪慧过人,13岁能吟诗。词学家叶嘉莹在一篇文章中道:“那时她父亲不在家,她给父亲写信时常常要在后边附上几首诗。开始,她父亲以为是她母亲写的,或是她写后由她母亲改的,其实,那就是陈小翠本人的作品。

她诗词功底源于家学,诗风婉丽俊逸,时有气度豁达之作,如“何当冰雪深千尺,倚马长城草檄文”、“劳生消尽诗人梦,便有天真已不多”,均非寻常脂粉笔墨所能比。 《兼于阁诗话》选其词作八首,以“灵襟夙慧,女中俊杰”目之。识者谓陈小蝶诗胜于其父,陈小翠诗又胜于乃兄。

上世纪40年代,陈小翠与沪上冯文凤、吴青霞、汪德祖、谢月眉、顾飞等闺阁名流一道创办了上海女子书画会,为现代美术史留下一页靓丽篇章。她因文笔了得,还担任《女子书画会刊》编辑。解放后,受聘于上海中国画院任画师。她曾师从杨士猷,冯超然学画,尤擅工笔仕女及花卉,画风隽雅清丽,蕙心兰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