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双子座

家的意思(遂的意思)

时间:2024-01-20 23:11:20 作者:行尸走肉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家?听听最诗意的回答~

什么是家?

听听这些最诗意的回答

↓↓↓

家,是热气腾腾的厨房。

袅袅升腾的炊烟,

酸甜苦辣的菜肴和

清脆作响的锅瓦瓢盆,

共同演奏出一曲欢乐的交响乐。

家,是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常。

我想跟你一起过柴米油盐的生活,

只要一个温柔的眼神,

一个温暖的拥抱,

我心足矣。

家,不需要太大,

只要家人平安、岁月静好就足够。

什么是幸福?

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

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

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

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家,是每个平凡或不平凡的日子。

粗茶淡饭也好,

酸甜苦辣也罢,

一家人其乐融融,

平淡日子也会泛着光!

家,是团聚时的忘我欢歌。

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整整齐齐,

团团圆圆,岁岁年年。

家,是分别时的魂牵梦绕。

不管你在哪里,

总有一盏灯会为你长明,

也总有人会等你。

家,是在外的游子一生都想回去的地方。

落叶归根,倦鸟归林。

家,是割断不了的血脉亲情,

是隔着那海峡的牵挂。

“穿越了海峡,两岸从来是一家。”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

家庭的前途命运

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它是你疲惫时的归宿;

家,是内心深处的力量,

它是你奋斗时的动力。

今天,

无论你在哪里过年,

都谢谢为家奋斗的你!

来源/中国妇女网

文案/黄威

海报设计/黄威 李凌霄

编辑/刘斌

审签/乔虹

监制/席淑君

“家”是什么?看完这几张图就明白了

“家”是什么?

在我们心中

这个字承载了太多的含义

“家”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也是儿时玩耍的池塘

“家”是共同守护的社会

也是相伴终生的亲人

“家”是爱的汇聚

是最美好的寄托

是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

还记得这场相聚吗?

归途中

总有人“舍小家为大家”

这短短相聚的112秒

感动了无数人

还记得这个微笑吗?

上一秒委屈

下一秒微笑

这个“变脸”是回家路上最暖心的礼物

还记得他的狼吞虎咽吗?

脚踩泥水

一身泥泞

连续吃了12个包子

排涝抢险第一线上的他

守护万家灯火

还记得他的默默付出吗?

驻村第一书记

与村民一同维修河堤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让家乡更美好

还记得这个军礼吗?

守护家园一辈子

如今山河已无恙

这盛世,如您所愿

还记得这个讲台吗?

曾经是这里的学生

如今成了这里的的校长

这里是校园

也是另一个家

你还记得这对母女吗?

妈妈给女儿糖

女儿笑开了花

有妈妈在的地方

就是家

还记得这对父子吗?

“身上扛着生活,手上牵着希望”

这就是当家的模样

寒冬岁末

回家的脚步更近了

我们对家的思念更浓了

无论你是在途中

还是坚守工作岗位

无论在哪

点击这里感受一下“家”的温暖吧

策划:刘娟

监制:李晓云、唐心怡

统筹:董博越

编辑:郭建伟、马宇聪

校对:祁丽君

本产品由新华网思客与腾讯联合制作推出

动辄数万元,感统训练是“智商税”吗?儿童感统训练市场乱象调查

● 近年来,越来越多家长关注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感统训练行业随之兴起。很多孩子因粗心、专注力不足等都被打上了“感统失调”的标签

● 网上的感统训练交流群大多是感统训练师建立,只要家长在群里表明孩子的情况,感统训练师皆会将原因归结为孩子存在感统失调问题,劝家长尽早对孩子进行感统训练

● 未成年人感统训练行业存在诸多乱象:一方面,一些儿童培训机构、早教机构打着感统失调的旗帜给家长制造焦虑;另一方面,感统训练质量良莠不齐,定价随意、收费较高

● 要提高相关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康复质量,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养,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和能力。同时,相关部门应出台能够规范感觉统合治疗的标准化管理机制

700元一节的感统训练课程,为了防止3岁的孩子左顾右盼,培训老师给指令时扳住其肩膀,要求必须眼睛对视;上了4节课程后,只要站在教室门前,孩子就会大哭甚至嘶吼……这是浙江杭州的林月(化名)一家的感统训练经历,最终只得选择退课。

一年后,当初那个被培训老师判定为“感统失调”,并断定“如果不立即上训练课程,以后连10分钟都坐不住,好好上学更是不可能”的孩子,慢慢也坐得住了,“一拼积木一小时不挪窝,上画画课90分钟也很专注”。

林月家的遭遇并非个案。

近年来,越来越多家长关注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感统训练行业随之兴起。很多儿童培训机构、早教机构也都推出了针对性的改善课程,孩子因粗心、专注力不足等都被培训机构打上了“感统失调”的标签,一些家长为此不惜花费数万元甚至更多费用让孩子去上训练课。

然而,《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未成年人感统训练行业存在诸多乱象:一方面,一些儿童培训机构、早教机构打着感统失调的旗号给家长制造焦虑;另一方面,感统训练质量良莠不齐,定价随意、收费较高。此外,感统训练行业的入行门槛低,所谓的感统训练师存在服务不专业、缺乏从业资质等情况。

大肆渲染感统失调

实为兜售训练课程

“视觉失调、听觉失调、触觉失调、前庭觉失调、本体觉失调,快来看看这五类是不是有你家孩子?感统失调要警惕,莫错过最佳治疗期!”记者在网上以“感统训练”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类似宣传随处可见。

据了解,感统即感觉统合,指的是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组织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作出反应。感统失调是感觉统合失调的简称,即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情况,也称为学习能力障碍,多发于成长过程中的婴幼儿身上。

记者加入了多个与感统训练相关的交流群,通过连日观察发现,这些感统训练交流群大多是儿童培训机构或感统训练师建立,目的为宣传其感统训练课程。

在一个200多人的“感统训练学习交流群”中,群主“感统训练魏老师”每天都会发布自己录制的居家感统训练视频,同时也会解答家长疑惑。

“幼儿园5岁的孩子,上课发呆走神,读题漏字或加字,可以练吗?”群友小吉妈妈问道。群主魏老师随即回复:“可以练习,要尽早干预。”

见小吉妈妈未回复,魏老师又开始“科普”:“0岁至3岁是感统干预的黄金期,3岁至6岁是改善期,6岁至12岁是巩固期。希望家长们多关注孩子的情况,早发现早治疗,不要错过治疗关键期!”

记者注意到,在群里,家长描述孩子的情况各异,有些描述的也比较笼统,但这些所谓的感统训练师群主,皆会将原因归结为孩子存在感统失调问题,劝家长尽早对孩子进行感统训练。

林月说,当初她就是因为孩子早教课坐不住,满场乱跑,再加上早教课顾问说孩子感统有问题、推荐上所在机构的感统训练课,才开启感统训练之路。

为此,林月一口气交费两万多元,“一节课平均200多元,刚开始上大课,课堂项目有抛接皮球、滚瑜伽球、走平衡木、吊在秋千上转圈等”。

但是,孩子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在培训老师给指令时左顾右盼,排队等待时又开始乱跑。上了3次课后,培训老师再次找到林月,称“孩子情况非常严重,建议上一对一课程,价格也是飙升,算下来一节课要700元”。

记者注意到,除了兜售线下感统训练课程外,还有一些群主、博主在叫卖线上课程:“不需要数万元的线下训练费,只需要3天就能搞懂感统失调,在家也能帮助孩子找到终极训练秘诀!”还有博主称,家长可以选择学习课程、居家训练,即家长通过培训成为家庭感统训练指导师,再购买一些教具在家给孩子做训练,此类培训费用就会大大下降。

课程漫长收费昂贵

耗费精力未见效果

记者咨询多家相关培训机构发现,感统训练课程往往耗时长、费用昂贵,给家庭造成不小的负担。感统训练包括触觉训练、前庭平衡训练、运动感觉训练等5个项目,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某种训练方式,采取一系列小游戏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感统失调干预。

根据授课形式不同、教学地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等,收费差异较大。如线下收费高于线上收费,一对一感统训练和一对多有不同的收费标准;一线城市的收费普遍高于二、三线城市;容纳儿童各项能力的全纳训练比单项训练的收费高不少。综合来看,感统训练的费用大多在每小时100元至400元之间。

记者以家长身份走访、咨询时,北京一家儿童培训机构的王老师介绍说:其机构有一套完整的测试评分标准,来确定孩子是否存在感统失调,以及失调程度。失调程度分重度、中度、轻度。根据程度不同安排针对性训练,时间在1至3年,费用在1万元至8万元不等。

王老师说,轻度失调的训练频率在一周两次左右,一年的费用在1万元至2万元之间,训练时长1年左右即可。中度失调则需要评估孩子的具体情况确定训练方案,训练频率大多是一周2次至4次,综合各项差异,一年的费用在3万元至5万元之间。重度失调则需要先用3个月至6个月调整为中度失调状况,再花费1年左右时间从中度失调训练到轻度失调,接着从轻度失调训练到正常状态。

记者随机采访了15个参加过感统训练的家庭,上课花费都超万元,折合下来最便宜的单课费用为150元,最贵的要七八百元。在这15个家庭中,大多因为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听指令,有的只是胆小怕生,便被培训机构贴上了“感统失调”的标签,推荐上了相关训练课程。

但受访者普遍反映:花费这么多的精力和费用,没见什么效果,简直就是交了“智商税”。

北京男孩小亚在4岁时因幼儿园老师说可能存在感统失调,被家长带到了某感统训练机构。“往多了报,囤得越多,客单价越低。培训老师说,一节课300多元,一周最少4节,随着年龄增大每周要6节。”就这样,小亚妈妈曾一次性支付了100节课将近4万元,近两年训练费用支出累计达11万元。

“刚开始半年有效果,于是坚持了将近两年,总希望有所突破。但是要上小学了,发现孩子的有些行为越来越差。最后去医院进行多方诊断,发现是慢性食物过敏导致的发育迟缓。”小亚妈妈回忆道,在停掉了感统训练课程之后,小亚经过专业医院治疗以及有效的户外亲子活动等,所谓的感统失调症状都消失了。

简单学习轻松拿证

短暂培训就能上岗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感统训练行业之所以存在各种乱象,与整个行业缺少规范、缺少专业人才息息相关。

据调查,市场上做感统训练的教师大多冠以国家感统咨询师、家庭感统训练师的名号。但记者采访了解到,感统训练师和感统咨询师没有所谓的国家认可或国家颁布的证书,不是技能等级证书,也不是从业证书或资格证书。所谓的感统训练师证书,只能证明学习过感统训练的相关课程,且有很多单位和机构都可以颁布感统训练证书。

记者以报考感统训练师的身份在考证中介处了解到,考取感统训练师证书,只需要满足18岁以上即可,不限制专业,只要高中毕业就能报考。报考流程即交费、网上学习课程、参加考试、合格即获得证书。并且多数考证中介承诺,证书获得行业认可、全国通用,一次考过、无需年审、终身有效。

当记者提及没有时间学习时,有培训中介回复说:“没有时间参加学习也没关系,机构会提前发考试题和答案进行练习,保证能够拿证。”

通过对不同证书培训机构的调查发现,感统训练师考证的收费在1000元左右,线上报名、线上考试,通过考试后10天左右即可下证。

此外,记者在考证市场上还发现,有中介甚至打着“替考”的口号“出售”感统训练师证书。

“现在市面上的感统老师证书都是‘直出’的,没有必须自己考的。”一名考证中介如是说,所谓的“直出”,便是替考。

当记者问及替考是否会被发现时,该中介回复说,不会被发现,虽然考试需要核对身份证,但是不进行人脸识别。

据进一步调查,这种“直出”的感统训练师证书收费在600元左右。

此外,记者在社交平台上以“感统训练机构加盟”为关键词搜索,收到数百条加盟信息。

根据公开信息,想要加盟一家感统训练机构,需要的投资费用30万元起步,总部提供远程协助选址、行业背景分析、统一装修、短期培训、技术操作培训、标准化运营、促销活动策划等加盟扶持。通过加盟申请、签订合同、店面选址、店铺装修、人员培训、开业准备等流程,新店铺即可开店运营。

记者以加盟商的身份咨询广东某感统训练品牌,当询问加盟该训练馆需要何种资质时,对方说,不需要什么资质,只要正常办理营业执照即可。

当询问在招聘员工时,是否要求对方拥有感统训练师证书时,该品牌方称:“总部会提供人员培训,也可以提供相关自学课程,不需要将训练师证书作为招聘门槛。店铺进入常规运营后,也可以自行培训员工,不需要刻意要求感统训练师证书。”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去一些培训机构应聘感统训练师,并不需要什么门槛,“只要热爱教育事业就行”。记者以应聘者的身份对多家感统训练机构进行咨询,不同机构对应聘者的要求略有差异,但大多数机构都不限制应聘者的专业,也不需要感统训练师相关的证书。

对于没有任何感统训练专业基础的员工,有培训机构称,由他们提供培训,然后上岗,培训时间在3至7天。

亟须规范行业发展

建立标准管理机制

近些年,有关儿童感统失调、感统训练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感统训练行业也水涨船高、乱象频出。针对感统训练行业的种种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应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有个体差异的,发育是有先后的,家长们如果接受不了自己孩子某一方面的‘慢一点’,感统失调就是个完美的‘筐’,一些机构就可以挣钱了。”北京妈妈刘雅丽(化名)说,她曾因为孩子胆小怕生,在培训机构的忽悠下让孩子参加了感统训练,共计花费两万多元,最终经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她孩子只是“比较谨慎而已”。

在北京市某妇幼保健院从事儿童心理卫生综合发展研究的刘医生告诉记者,儿童本身就处在快速的动态发育中,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个体发育差异也十分合理,并非真的感统失调。家长对此需科学看待,保持理性。孩子是不是存在感统失调,培训机构、早教机构无法作出专业诊断,应当由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

在北京从事自闭症儿童相应心理治疗的心理治疗师陈静告诉记者,目前能够在感觉统合干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反应,按照个体特征,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游戏活动、考虑其适应性反应等方面因素的治疗师少之又少。

“正规专业的感统测评和训练都非常重要。”在辽宁沈阳从事感统训练行业多年的某感统机构园长王小榕坦言,“感统失调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行业问题,的确是由于部分从业者的不负责造成的。

“曾经有个家庭因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等问题找到我,后经了解确实属于感统失调。但在此之前,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王小榕说,比如去相关机构测评,结果说是自闭症;去儿童体适能中心,被说成是因为缺乏运动,扁平足造成发育迟缓,应该做相应的体能训练;带孩子去做小儿推拿,又被说是因为脾胃不和造成发育落后。

在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要提高相关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康复质量,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养,从理论、评估、到治疗实操,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和能力。同时,相关部门应出台能够规范感觉统合治疗的标准化管理机制,在从业人员的资质、上岗培训内容、上岗资格考核、在岗继续教育等方面出台严格有效的管理标准和模式。

同时,业内人士提醒家长们,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其注意力可能就在10分钟左右,等到了小学的时候,专注力才可能会达到30分钟。如果家长们发现一些苗头,比如孩子协调性不好、读书写字时出现跳字漏字的情况,可以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轻信一些早教机构、培训机构所谓的感统失调的说法,无故增加自身的焦虑,花费冤枉钱。(记者 赵丽 实习生 刘姣姣)

来源: 法治日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