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虎

晁盖(晁盖丧命的原因)

时间:2024-01-25 09:37:02 作者:孤僻成性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晁盖是怎么死的?真凶是史文恭,还是宋江?施耐庵其实给出了答案

在《水浒传》中,梁山泊先后有三任首领,第一任首领杜迁是?弱无能之辈中,而且小肚鸡肠,被林冲火拼后,把的疏财仗义、薄云天的晁盖推上了第二任首领的宝座。

晁盖人品好、武功高,带领梁山好汉走向了风风火火的强盛之路。然而这位带头大哥却在攻打曾头市的时候被一只毒箭射死。

对于晁盖的死,众说纷纭,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

有人这一只毒箭是史文恭射的,理由很简单:箭上刻着他的名字。也有人说是宋江射的冷箭,理由同样很简单:晁盖不死,他如何做梁山的大哥大。

晁盖和宋江的关系是复杂的,两人即是明义兄弟,又是暗中敌人,因为两人的“政见”是不相同的。

晁盖只想在梁山聚众过快活日子,有事没事下山干一票,通过“劫富济贫”让兄弟们过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神仙生活。

而宋江被“逼”上梁山后,并不安心在梁山过一辈子,他一心想着如何洗白自已的罪名,再回朝廷当大官,光宗耀祖,因此一直奉行的是“诏安”。

结果当宋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晁盖时,晁盖坚决不同意。为此正副首领展开了权力争夺战。

宋江原本就善施乐助,有“及时雨”的美誉。到了梁山后,又总是带兵下山“平乱”,因此声望越来越高。晁盖眼看众兄弟们都对他服服帖帖,心里也急了,于是想通过“战功”来打压一下宋江的势头,坐稳带头大哥这个位置。但出师不利,在攻打曾头市的时死于非命。

史文恭的文功之高也是世人皆知的事,其箭法梁山好汉只怕只有花荣相比。急功近利的晁盖疏于防范,被史文恭的毒箭射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为什么很多人却怀疑幕后黑手是宋江呢?

除了“相争”这个理由外,还跟晃盖临死时嘱咐有关,他临终时说了12个字:生擒史文恭者,便为梁山泊主。

晁盖为什么临死前不把首领之位直接传给副首领宋江,显然是有深层的原因的。晁盖并不“信任”宋江,为什么不信任?就是因为宋江和他政见不和,宋江的“诏安”不是晁盖所要的,他也料知如果诏安了,会葬送梁山众兄弟们的前程,因此才会立此遗嘱。

其实晃盖的遗嘱是“断绝”了宋江的“继位”的,因为以宋江这样的文弱书生,想生擒史文恭无亦于痴人说梦。

施耐庵在《水浒传》有这样的记载。宋江二次攻打曾头市的时候,有一封往来的书信:向日天王率众到来,理合就当归附,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虽百口何辞……今顽犬已亡,遣使讲和。

这段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当时晁盖误信了两个僧人的话,然后不听众头领劝阻,骑着马带着呼延灼等人就出去了,结果中了对方的埋伏。晁盖在逃走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彪军马,然后迎来的就是一顿乱箭齐射。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

也就是说晁盖中的是“乱箭”,具体是不是史文恭放的,很有可能是的,但也有可能是他的手下放的,至于箭上的名字,其手下有这样的箭羽也不足为奇。史文恭为了显示其威名,说不定部下的箭上都刻有他的名字也有可能。

同时,宋江虽然是个“伪君子”,但也正义,晁盖下山前,他就进行了劝说,尽管这里面虚伪的成分大些,但毕竟或多或少也有不愿晁盖“冒险”下山的关怀在里面。

同时,就算宋江急于上位,但派人对晁盖突施冷箭的可能性还是很小,毕竟梁山的神箭手花荣等人尽管对宋江服服帖帖,但他们都是忠义之人,晁盖作为梁山之主,就算宋江“遣使”他们去谋害晁盖,只怕他们也下不了这个手。更何况晁盖身边还有林冲等牛人,而且战场前方又凶险万分,就算花荣等人真想动手,只怕也是有这个贼心没这个贼胆。

综上所述,晁盖的死,施耐庵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是史文恭,就是史文恭的部下。

《水浒传》中晁盖人物形象分析

一、历史背景

《水浒传》的故事背景是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官僚,民生困苦,民间反抗活动日益增多。晁盖的形象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他出身于富贵人家,却因为救人于火,被误解成了杀人凶手,被迫背井离乡,投身于梁山泊。在梁山泊,他一度被拔剑四顾的梁山好汉所憎恨,但是在宋江的引导下,他和兄弟们共同奋斗,最终成为了一代英雄。晁盖的命运轨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文化内涵

晁盖的形象不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符号。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诚、仁爱、勇敢等价值观。他重情重义,对兄弟们忠诚不二,对弱小者仁爱有加。在面对强权和不义行为时,他勇敢无畏,不屈不挠。在他的领导下,宋江一众兄弟能够团结一心,打败了一众强敌,成为了一群有声有色的英雄。晁盖的形象,既是小说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社会意义

晁盖的形象,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固化、权贵、民生困境等问题。他出身于富贵人家,但却不甘于被剥夺自己的自由和尊严。他在梁山泊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他的反抗行为,代表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对于不公正、不合理的现实的不满和反抗。晁盖的形象,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一种启示。

四、人物形象

晁盖的人物形象可以从形象描写、性格特点、命运轨迹和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形象描写:晁盖是一个身形魁梧、相貌俊美、气度不凡的人物。他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头黑色的长发,容貌英俊,气质豪放。他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不由得对他产生好感。性格特点:晁盖的性格特点可以用“忠诚”、“仁爱”、“勇敢”等词来形容。他重情重义,对兄弟们忠诚不二,对弱小者仁爱有加。在面对强权和不义行为时,他勇敢无畏,不屈不挠。在他的领导下,宋江一众兄弟能够团结一心,打败了一众强敌,成为了一群有声有色的英雄。命运轨迹:晁盖的命运轨迹可以用“起伏跌宕”来形容。他出身于富贵人家,却因为救人于火,被误解成了杀人凶手,被迫背井离乡,投身于梁山泊。在梁山泊,他一度被拔剑四顾的梁山好汉所憎恨,但是在宋江的引导下,他和兄弟们共同奋斗,最终成为了一代英雄。但是,在晁盖的成功背后,也有着他的烦恼和忧虑。他对自己的身世和未来充满疑虑,最终选择了自我放逐,成为了一位浪子。社会意义:晁盖的形象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固化、权贵、民生困境等问题。他的反抗行为,代表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对于不公正、不合理的现实的不满和反抗。晁盖的形象,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一种启示。

综上所述,晁盖是《水浒传》中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他的形象描写、性格特点、命运轨迹和社会意义,都表达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和社会现实。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符号,也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经典人物,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作用。

明明做过寨主,为什么晁盖没排入108将中?

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中,第六十回说到了晁盖之死。当时晁盖率兵攻打曾头市,因为急功近利,中了两个和尚的计策,在突围之时,晁盖面部中了史文恭毒箭,救回梁山后,他只匆匆交代几句遗言,让宋江保重,让捉住射死他的人(晁盖不知道毒箭是史文恭所射)做梁山泊寨主,便含恨而死。

尽管全书才进行一半,晁盖便“悄然退场”,但其实他在书中的戏份并不少。

晁盖出场就救了刘唐,而后又组织吴用、刘唐、公孙胜和阮氏三兄弟“智取生辰纲”。事发之后,晁盖因宋江报信上了梁山。林冲火并王伦之后,推举晁盖做寨主,从此晁盖成为梁山第二任寨主。这之后,晁盖打败济州团练使黄安,带领好汉到江州劫法场,救了宋江和戴宗。

晁盖做寨主期间,梁山不断壮大,不仅头领大大增多,山寨人马也翻了几番。最初梁山只有七八百人,到曾头市之战时,梁山已有上万人马。晁盖还废除了王伦时代入伙梁山要投名状的规定,好汉们劫掠客商也不会伤害人命。宋江初上梁山,晁盖就推位让贤,让宋江来做寨主,胸襟开阔,度量过人,可见为人不俗。

央视水浒宋江形象

总而言之,晁盖在水浒中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不可或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在梁山好汉排座次的时候,居然没有被排进去,连地煞星都不是。要知道,在原著中作者说过晁盖等人“七星聚义”,而水浒之前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以及《大宋宣和遗事》中,也提到了晁盖,甚至还说到晁盖是三十六位天罡星之一。

既然在水浒成书之前,晁盖就在天罡星之列,为何水浒成书时,晁盖没能排入天罡地煞星呢?难道仅仅因为晁盖死了,他就不如白胜、段景住之流吗?作者如此安排,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看看水浒的演变过程,就能找到答案。

元杂剧之前的晁盖

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到明朝中后期水浒成书(通常认为,水浒成书于明朝嘉靖年间,或者更晚)这期间长达数百年,正是水浒不断演变成书的过程。《宋史》《宋江三十六人赞》《大宋宣和遗事》以及元明杂剧,对水浒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于水浒成书时间以及演变过程,侯会、聂绀弩、孙述宇等名家都曾在作品中细说,本文不再赘述。

央视水浒晁盖形象

晁盖最早出现于南宋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其绰号是“铁天王”,赞则词是“毗沙天人,澄紫金躯。顽铁铸汝,亦出洪炉”。当然,这里的晁盖仅仅只有绰号、姓名和赞词,其性格、能力、故事和结局等,都没有提到,形象还很模糊。

《宋江三十六人赞》不是正史,更不是剧本或小说,仅仅是画家的赞词,可以看做是水浒故事的源头、基础。

到了《大宋宣和遗事》(以下简称《遗事》)中,晁盖的形象开始丰满起来。

《遗事》分元集、亨集、利集和贞集四个部分,元集说到北宋末年,徽宗称帝,蔡京坐相,童贯为太师,梁师成加开府,当真是奸臣当道,民不聊生。

宣和二年五月,北京留守梁师宝派马县尉,将十万贯金珠珍宝押送到京师,作为蔡京六月初一的寿辰礼物。马县尉在路上碰到一伙人挑着酒卖,于是他买了两瓶,自己喝了后又分给属下喝,结果刚喝下就晕倒在地。

央视水浒吴用形象

这伙人,就是晁盖、吴加亮(吴用)、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和燕青。后来,官府通过酒桶上的“酒海花家”,顺藤摸瓜查到了晁盖。宋江连夜报信,晁盖逃走。晁盖走后,知县差董平带人捉了晁盖父亲晁太公,后又被晁盖救走。

因为事件严重,晁盖就邀约孙立、杨志等十二人同往太行山梁山泊落草。

宋江杀了阎婆惜和吴伟之后,也逃亡梁山。在躲避追捕时,宋江躲入九天玄女庙,后来得到了玄女所授的天书。

宋江见官兵已退,走出庙来,拜谢玄女娘娘;则见香案上一声响喨,打一看时,有一卷文书在上。宋江才展开看了,认得是个天书,又写着三十六个姓名。

央视水浒宋江

这三十六人,其实是罡院的猛将,而最后一位就是铁天王晁盖。

宋江看了人名,未后有一行字写道: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直奔梁山泺上,寻那哥哥晁盖。及到梁山泺上时分,晁盖已死;又是以次人吴加亮、李进义两人做落草强人首领。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宋江不在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他的地位更高,属于统帅,要带领着36人替天行道,惩恶扬善。二是虽然晁盖也在其中,但是其实他在宋江上梁山前已经死了。

后来,宋江成为寨主,统领着梁山好汉。最后,好汉们全部接受招安,宋江征讨方腊有功,封节度使。

央视水浒方腊、庞秋霞形象

可以发现,《遗事》中的晁盖,虽然有了“智取生辰纲”等事迹,但他的时间线还是很短,宋江还没上山他就死了,梁山也只得由吴加亮和李进义领导。

综上,杂剧之前,晁盖还在排名之中,且属于天罡星。但是,从元代杂剧开始,晁盖则被踢出天罡星,连地煞之列也没进入。

元杂剧中的晁盖

水浒元杂剧中,几部剧都提到了晁盖,且结果也一样——三打祝家庄时晁盖战死。比如《同乐院燕青博鱼》中,宋江是这么说的。

(宋江诗云)……因打梁山经过,遇着晁盖哥哥,打加枷锁,救某上山,就让某第二把交椅坐了。不幸哥哥晁盖,三打祝家庄中箭身亡。

三打祝家庄(来源网络)

在《鲁智深喜赏黄花峪》《黑旋风献功》《梁山泊李逵负荆》《都孔目风雨还牢末》杂剧中,宋江同样说到了“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

可以发现,在元杂剧中,晁盖的时间线延长了,他不仅把宋江救上梁山,还曾亲自攻打祝家庄,只是不幸阵亡了。但是,与此同时,晁盖也因此从天罡星中除名了。

比如《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中,宋江说过,自从晁盖死后,他就聚36大伙和72小伙,威震梁山。

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众兄弟拜某为头领。我聚三伙,七十二小伙,威镇于梁山。

简单来说,就是晁盖死后,宋江把头领们分成两部分,一部份是三伙(即后来水浒中的36天罡星);另一部分是七十二小伙(即后来的72地煞星)。既然是晁盖死后所划分,显然晁盖不在这108人中。

央视水浒李逵形象

《同乐院燕青博鱼》中,宋江也说“聚三伙,七十二小伙”;《黑旋风双献功》《梁山泊李逵负荆》中,同样多次提到宋江在晁盖死后“聚三伙,七十二小伙”。很明显,早在元杂剧中,“晁盖不在天罡星之列”的事实,就已经普及了。

水浒中,作者也设定天罡地煞共108将。显然,这是承袭了元杂剧中“三伙”和“七十二小伙”的设定。所以,从水浒演变的角度来说,承袭杂剧的水浒,不把晁盖排入108将是很正常的情况。

从作者角度来看

为什么杂剧之前,晁盖还在36天罡星之中,到了杂剧及水浒中,作者就把晁盖踢出去了呢?无论是从源流角度,还是从原著角度来看,都没有“108将排名是宋江所为”“宋江架空晁盖晁盖”之类的阴谋论,所以也就不存在“宋江故意不把晁盖排入108将”的说法。

央视水浒“排座次”部分

其实,这主要是作者为了方便处理行文。因为,如果晁盖死后还要排入108将,势必给作者带来至少以下两个难题。

其一,晁盖排在第几位合适

除了统率能力、名望和眼光格局外,晁盖其实很多方面都不弱于宋江。晁盖比宋江年长10岁左右,做寨主早于宋江,也比宋江做寨主时间长(据何心《水浒传编年》,晁盖做寨主约为三年半,宋江做寨主不到两年)。另外晁盖武艺高强,和宋江一样仗义疏财,而且至少两次救过宋江。

当初晁盖让贤,宋江都没有接位。大聚义的时候,又该怎么排晁盖的座次?排在宋江之上还是之下呢?

如果把晁盖排在宋江之上,则明显不合适。否则晁盖就成了天魁星,宋江只能屈居第二,做个天罡星。这样一来,不符合“宋江是水浒第一男主”“宋江是梁山统帅”的设定。(魁是为首、第一位之意)所以,只能宋江做“天魁星”。

央视水浒宋江、晁盖

​如果把晁盖排在宋江之下,也不合适。晁盖本就不比宋江差,又比宋江大了十余岁,还是梁山第二任寨主,怎么能让晁盖排在第三任寨主宋江之下呢?如果作者这么排,显然不利于“孝义黑三郎”宋江的名声。

总之,不管晁盖排名在宋江上面还是下面,都不合适,因为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作者塑造的宋江形象。

其二,排名时晁盖已经战死

早在第六十回,晁盖就已经战死,而大排名是在第七十一回。在水浒的设定中,108将本是天罡地煞星,因为有魔性才被罚下天界,他们只有替天行道,为国效力,消除罪业后,才能重回紫府,再做正神。

大排名时,好汉们既没有招安,也没有征辽征方腊,罪业未消除殆尽,自然不能身死为神。可是,这个时候晁盖已经死去多时,排进去肯定不合适。

央视水浒方腊

最重要的一点是,把一个死去多时的人排在108将之中,说法也不好。这样做,不仅会显得好汉们不像“天星”,反而会因为“刚排名就已经有人死去多时”显得不吉利,而且这个人还曾是寨主。

总而言之一句话,硬把晁盖排在108将中,会破坏梁山108将这个整体,对宋江影响也大。基于这些原因,所以水浒作者承袭元杂剧的设定,没有把晁盖排入108将中。

故而,自始至终作者都没说晁盖是“天星”“罡星下凡”,只说他与吴用等人是七星聚义,这其实也是在暗示晁盖的命运。

在劫取生辰纲前,晁盖梦到北斗七星坠落在屋脊上,斗柄上还有一颗小星,化作白光而去。吴用以为小星是白胜,但从后文来看,小星显然是晁盖,因为白胜一直和吴用等人在一起,排名也有他,只有晁盖在排名前战死,这正对应“化道白光而去”。

央视水浒白胜形象

进不了天罡地煞星,就退而求其次,让晁盖应北斗斗柄小星。这样的设计,应该是作者对晁盖的补偿。

回过头来再看《遗事》中的晁盖。

《遗事》非史非小说,它只是南宋说话人(即说书人)的底稿,整体上来看,不仅简单还很粗糙,漏洞也多。比如晁盖,他是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之一,天书上说,让宋江统领三十六人去“行忠义,灭奸邪”。然而,晁盖已经战死,又怎么去做这些事呢?宋江更没法带着他去替天行道。所以,这显然不合理。

不是前人写就,后人就一定要因袭。​合理则留之用之,不合理则弃之改之。故而,从元始,杂剧就不再让晁盖位居天罡星之列。

央视水浒晁盖和吴用形象

从《遗事》到元杂剧再到《水浒传》,晁盖先是在天罡星之列,后来则被“踢出”,这个变化过程,其实也正是水浒故事不断丰富,不断优化的过程。

参考资料:《水浒全传》《宋江三十六人赞》《大宋宣和遗事》《鲁智深喜赏黄花峪》《黑旋风献功》《梁山泊李逵负荆》《都孔目风雨还牢末》《同乐院燕青博鱼》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