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指纹命理

法国人的名字(法国人的名字构成)

时间:2024-01-24 16:45:06 作者:倚势凌人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这些波斯人,对于法国的风俗习惯,有时竟和我一样熟悉

\r\r\r\r\r作者序\r\r\r作者序\r

我并不是在这里写一篇献词,也不是替这本书请求保护:[1]如果书是好的,人们一定会去读它;如果书不好,那么人们读与不读,我更不必计较了。

\r

我把第一批信拿出来,试一试公众的口味;在我的文书夹中,还有大量别的信,日后可以发表。[2]

\r

但是,这得有个条件:我不愿人们知道我是谁;如果人们知道了我的姓名,我将从此缄默。我认识一位女子[3],她走路的姿态相当好看,可是别人一看她,她就瘸了。无须将我自身的缺点提出来供人批评,这作品本身的缺点已经够多了。如果人们知道我是谁,就会说:“他的著作和他的性格不相称;他应当把时间用在更适当的地方:一个庄重的人犯不着干这样的事。”[4]批评家们绝不缺少这一类感想,因为作这类感想用不着很多的智慧。

\r

在这本书中提到的那几个写信的波斯人,曾经和我住在一起,朝夕相共。由于他们把我当作另一世界的人看待,他们什么都不瞒着我。的确,从如此辽远的地方迁移来的人,无须再保守什么秘密。他们将大部分的信札给我看,我抄了下来。甚至趁他们不注意,我看了几封别的信,而那些信他们本来决不会向我公开的,因为信的内容使虚荣心与嫉妒心受到很大的损伤。

\r

所以我仅仅做了翻译工作。我的全部困难,在于使这作品适合法国的风俗。我尽可能减轻了读者对于亚洲语言的负担,我把读者从为数无穷的、高雅无比的词句中援救出来,否则这些词句会使读者一直厌倦到云端上去。[5]

\r

但是,我给读者所做的事还不止这些。我删去了长篇大论的客气话,东方人在这方面的豁达大度,亦不亚于我们。我省略了无数的繁文缛节;那些细节非常经不住光天化日的照耀,它们只应当在两个朋友之间自生自灭。

\r

如果发表书信集的作者,大部分都像我这样办,他们的著作可能会全部消逝。

\r

有一件事常常使我诧异:这些波斯人,对于法国的风俗习惯,有时竟和我一样熟悉;甚至其中细微的情况,他们也都了解;并且我深信,许多游历过法国的德国人所注意不到的事物,他们全都注意到了。我想原因就在于他们在法国居留甚久;更何况一个亚洲人在一年之间熟悉法国人的风俗,比一个法国人用四年工夫熟悉亚洲人的风俗容易,因为法国人性格开朗,喜欢倾吐衷曲,正等于亚洲人沉默寡言、秘而不宣的程度。

\r

按一般习俗,允许翻译者,甚至允许最野蛮的注释家,将原作赞扬一番,指出它的功用、优点和高妙之处,而把这一番话,作为翻译品或注解录的卷首点缀。我并没有这样做,人们很容易猜测我没有这样做的理由。最好的理由之一,就是写这一番话是非常可厌的,何况放在本身已经非常可厌的地方——我的意思是说放在一篇序文中。

\r\r

[1] 在封建时代的法国,文人学者完成一部著作以后,在一般情况下必须将它献给国君或权贵,在卷首写上一篇阿谀之词,得到贵人的保护和经济上的支援,始能出版。到十八世纪,由于资本主义逐渐发展,文艺与学术著作的出版,逐渐脱离封建势力,而落入商贾的手掌。《波斯人信札》的作者之所以敢不写献词,不求保护,是因为他没有打算在法国发表他的著作,而是不声不响地送到当时欧洲最繁荣的商业城市之一阿姆斯特丹去出版的。

\r

[2] 这篇初版的序文,本身就是一篇文艺性的虚构作品,和《波斯人信札》集中所有信札的性质与笔调是一致的,和后面“附录二”所收的那三篇解释性的“感想”完全不同。因此序中说作者手头还有大量未发表的“信札”,并非事实,而“感想”中说这部书不可能有续篇,倒是事实。在孟德斯鸠后代子孙所珍藏的丰富的遗稿中,学者们只发现了一些为数甚少的“信札”残稿(见本书“附录一”),并没有足以出《波斯人信札》二集的比较完整的材料。也许作者在一七二一年写初版序文时,打算写一部续集(当时并无成稿);可是在一七五八年版的“感想”(“附录二”)中,作者的经验证明,写《波斯人信札》的续集,完全无此必要。

\r

[3] 据考据家说,这位“女子”不是别人,就是孟德斯鸠夫人。有些传记家说这位夫人本来是瘸的,她要是发现别人在注意她走路的姿态,心一慌,就会瘸得更厉害。

\r

[4] 孟德斯鸠发表《波斯人信札》时,还担任着波尔多城法院院长的职务。他认为这样的著作和法院院长的庄严身份是不相称的,所以初时出现的《波斯人信札》的版本不具作者姓名。

\r

[5] 这句话在一七二一年的版本上作:“会把读者一直送上云端。”总而言之,意即:会让读者感到莫名其妙,厌倦到不知如何是好。

\r\r

法国人的【属相】

和中国一样,在法国以及西方的一些国家,也有【属相】之说,有趣的是,法国的属相也是十二个。法国的属相属于天象学的范畴,名字取自天文学中黄道带的十二个星座。具体是:

摩羯(12月23日至1月20日);宝瓶(1月21日至2月19日);双鱼(2月20日至3月21日);公羊(3月22日至4月20日);公牛(4月21日至5月21日);双人(5月22日至6月21日);巨蟹(6月22日至7月23日);雄狮(7月24日至8月23日);室女(8月24日至9月23日);天秤(9月24日至10月23日);天蝎(10月24日至11月22日);弓手(人马)(11月23日至12月22日)

法国人对中国的属相兴趣浓厚。当你遇到法国人并进行交谈时,他很快会问你他的中国属相是什么。法国电视台在春节电视新闻里会【郑重】按中国的十二个属相宣告进入某某年。而现在在中国许多年轻人也开始用上法国的【属相】。

2022年榜单出炉 法国最流行的新生儿名字是这些

来源:海外网

海外网7月6日电 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Insee)4日公布了2022年在法国出生的孩子的最受欢迎名字排行榜,嘉德(Jade)、加布里埃尔(Gabriel)分别蝉联女名和男名的榜首。

据BFMTV新闻资讯台报道,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根据公民身份文件列出这份榜单,揭示了法国新生儿的取名流行趋势。在女名方面,“嘉德”再次位居榜首,领先于露易丝(Louise)和安布尔(Ambre)。排名在第四至第十位的依次为:阿尔芭(Alba)、艾玛(Emma)、罗斯(Rose)、爱丽丝(Alice)、罗密(Romy)、安娜(Anna)、莉娜(Lina)。

在男名方面,“加布里埃尔”仍然排在榜单首位,领先于仍很流行的利奥(Léo)和拉斐尔(Raphaël)。排名在第四至第十位的依次为:玛埃勒(Maël)、路易(Louis)、诺拉(Noah)、朱尔斯(Jules)、亚瑟(Arthur)、亚当(Adam)、卢卡斯(Lucas)。

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回顾称,自1993年以来,民事登记官不得拒绝父母为新生儿选择的名字。据法国政府网站介绍,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个在法国或国外已经被使用的名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一个名字,但取名必须遵循一条标准:不能选择违背孩子利益的名字。例如,如果民事登记官认为名字不雅或荒谬,可以通知检察官,检察官随后可通知家庭事务法官,要求父母改变主意,否则法官可以下令从民事登记中删除有争议的名字,甚至给孩子重新取一个名字。(海外网-巴黎-鲁佳)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法国永远的女神,珍摩露

以下是《祖与占》开场的一段独白:

嘉芙莲:「你说:『我爱你』,我说:『等等』。」

我那时正要说「『带我走』,你说:『走开』。」

这是杜鲁福《祖与占》(1962)中两男一女的复杂关系,正因为嘉芙莲的善变,她变成法国女性迷人的典范。

在众多法国女星中,珍摩露几乎是法国电影的同义词。如果说女人是美丽与种种欲望之总和的话,那么,其中一个特质,正是她自恋又被迷恋的诱惑力,使周遭的男性为她心醉神迷。

珍摩露所散发的魅力是独特的,她并不像嘉芙莲丹露(Catherine Deneuve)的清丽,

永远和时装结下不解之缘;亦不像碧姬芭铎(Brigitte Bardot)般肉感,总是成为色迷迷的对象,更不像伊莎贝雨蓓(Isabelle Huppert)的冷静睿智。

在电影中的她,总是用一种冷漠的眼神,去照顾对方的存在。在《祖与占》其中一幕,当祖与占两人醉心谈论政治和弈棋之际,疏忽了嘉芙莲(珍摩露饰)的存在,嘉芙莲于是发声说了一个笑话,更主动走到两人前面搔手弄姿,捣乱他们的谈话。他们并不理会,继续他们的高谈阔论。嘉芙莲突然掌掴了祖一巴,这一巴触起三人一时的凝重,最后祖强以笑声抚和气氛。

从这片段,可以印证出嘉芙莲如何控制两个男人的情绪,变成中心的人物。她的眼神,处处流露霸气和妩媚,她明知可以用爱的手段凌驾祖与占的友情。珍摩露自如的演技不作他人想,她把一个用眼神去驯服男人的女性,表露无遗。目光就是她的会说话的工具。

其次,就是她那充满磁性的低沉声。无论她在《祖与占》唱的轻快之歌"Le Tourbillon" 或在《水手奎莱尔》(Querelle)充满苍郁味的"Each man kills the thing he loves"。歌声恰似唱念诗篇一样,把生命的叹调哼吟出来:「啦……啦啦……。」一种如诉如诵的音乐演绎,构成女人中最女人的特质。难怪很多电影导演,都喜用她的声音作独白,她使人勾起了情人细诉的耳话。

她在电影中的衣着总是那么别致,衣裙是配合她袅袅娜娜的摆动、不同阔边帽是她的标志、还有那一缕长长的颈巾,让你知道什么叫做优雅(Elegance) 。

她厚厚的嘴唇,总是印着浓艳的口红,正向不同的年纪男士唤起吻的欲念。吻,可以是计谋如杜鲁福的《黑衣新娘》(1968),在轻软的两片嘴唇间,是一种神秘的笑。笑在《祖与占》里更变成是控制或报复。与之相反的哭,却可能是怜悯和悲凉,像安东尼奥尼《夜》(1961)中寂寞的妻子。

她在年轻貌美时,使她在《情人》(1958),《Eva》(1962),《天使湾》(19 61),《祖与占》(19 62)变成万人迷。但当你看到她在六、七十岁时主演的"The Old Lady Who Walked in the Sea"(1991)以及今年法国五月电影选片《这份爱》(2001),你更惊艳一个风韵犹存的老女人,如何去摄住年轻人注意力。你会理解到女人最大的武器,固然是美貌,但电影中的珍摩露的武器,仍然是那谜一样的眼神和优雅的仪容。

她是各导演大师如:安东尼奥尼、奥逊威尔斯、约翰卢西(Joseph Losey)、布纽尔、杜鲁福、路比桑、法斯宾达等在电影史中数得出的各大导演心目中的女神(Diva)。她的魅力,不是从她的美貌出发,而是她引发中谜样的情调。

到此为止,语言已不能胜任对她的描述。

诱惑,你的名字叫珍摩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