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结婚吉日

黄禹(黄禹锡案发生于哪一年)

时间:2024-01-26 01:37:30 作者:旧人陌兮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毕业“声”,寻一一0榜样之光05丨黄禹:成长“乐土”,圆梦清华

2023年7月,黄禹作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渝计乡育”实践支队成员赴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开展调研和支教活动。

此时,距离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已经过去一年。

清华梦始于何时?黄禹说,或许是七年前初至北京时,在清华校门前的匆匆一眼;又或许是在初中拔得头筹时天马行空的期冀……清华梦的实现,与重庆市第一一0中学校这片“成长乐土”密不可分。

好习惯从初中养成

“自学能力强、会听课、做好假期计划……我的很多习惯都是从初中养成,延续到高中、直至现在。”

对于自学与听课能力的培养,黄禹认为,这与自己在六年级时开始接触初中的数学知识分不开,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对自己感兴趣的、更深层次的内容,总能花心思去挖掘。同时,每节课前,黄禹会提前熟悉老师要讲的内容,从而把握好课堂40分钟的高效学习。

会自学、会听课,还需养成自律的习惯。如何自律?对于那时贪玩、偏科的黄禹而言,自律秘诀隐藏在一张张细致的时间计划表中。假期里的计划表简单而实用,黄禹将每天的空余时间罗列出来,再把自己学习、娱乐等安排,详细到每件小事,挨个填在计划表上。

“在做计划的过程中,我对文科的学习兴趣逐渐增强起来,弥补了偏科的倾向。”从初步尝试到成为自然,黄禹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成长计划”,学和玩的时间管理也游刃有余。

课代表涵养学科气质

出身于教育家庭,父亲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从小的耳濡目染,让黄禹对数学一直保持高度的兴趣与热爱。初中时,黄禹是班上的数学课代表,时常代替数学老师为同学们讲题。

然而,当谈到第一次讲题经历时,黄禹以“一塌糊涂”“完全讲不清楚”来形容,“典型的看似‘数学天才’,一番讲解下来,自己都不清楚在讲什么,其他同学也听得满脑子糊里糊涂”。

这一次经历过后,黄禹便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讲题能力。“会做题和会讲题完全是两码事,讲题过程中很考究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数学老师张前瑾的引导之下,黄禹把讲题当成是对自己做题过程的反思总结,每做完一道难题,便开始回溯反思,总结自己的做题思维,从读题审题、到步骤分析,再到解题注意事项,一步步梳理做题逻辑。

作为数学课代表,黄禹还利用课余的零碎时间,做好老师的得力助手。一份半期总结至今还被张前瑾收在办公室,总结里写道:“班上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希望成绩先进的同学多帮助其他同学,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能够得到提升,特别是在基础与细节的处理上。”

表达自如、逻辑清晰、思维缜密,在作为课代表的成长中,黄禹不断涵养学科气质。

努力的时刻闪闪发光

成长路上,少不了“黑历史”。

中考百日誓师大会上,黄禹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当时站在台上,我眼神都是模糊的,拿着话筒的双手止不住颤抖,说话也结巴起来……”回忆起这段经历,紧张怯场的感觉至今还记忆深刻。

黄禹说,那时便觉得,在公共场合讲话的能力尤其重要,以后可能还会面对类似的场合,不能每次都怯场。随后,通过有意识的锻炼,如今他在任何场合都能从容不迫、流利演说。

老师们的教学能力与带班智慧,让同学们深深折服;非应试的校园环境与学习空间,让成长拥有更多可能性……“这是一片成长乐土”,如今,已经步入大学的黄禹,仍觉得在一一0中学的那段日子在闪闪发光。

回顾初中三年时光,习惯养成、学科学习、自我补充,一点点积蓄起来的能量,铺就黄禹圆梦清华的成长路。黄禹笑说:“我的清华梦,也在这片‘乐土’上成真了。”

文/李好 受访者供图

编辑:骆丹

责编:程微曦

审核:毛丹

顶级学府这场抄袭震动韩国

来源:环球时报

据韩国SBS电视台25日报道,韩国顶级学府首尔大学人工智能(AI)研究团队23日在全球顶级学术会议(CVPR)上展示了研究成果,但被发现抄袭并受到各方严厉批评。韩国国内担心,该丑闻有可能发酵为第二起“黄禹锡事件”。

“一个单词都没有改变”

CVPR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全球顶级学术会议。“CVPR2022”于6月19日至24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举行。去年11月,首尔大学研究团队向CVPR提交了一篇学术论文,结果被选为“优秀论文”,本月23日,该成果在与会的全球研究人员面前进行了展示。但第二天开始,舆论便出现首尔大学团队论文抄袭的争议。视频网站YouTube上的一个视频表示,首尔大学论文中的部分英语表达和公式没有标注引用来源,论文还包含不少与已经发表论文相同的内容。

据报道,首尔大学涉嫌抄袭论文数量在10篇左右。被剽窃的论文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加拿大多伦多大学201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以及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2021年发表的论文等。以多伦多大学的论文为例,首尔大学AI团队甚至直接照抄某些句子,一个单词都没有改变。此外,作为论文核心的公式结构,首尔大学的论文与去年某海外研究团队所发表论文的结构也是一模一样。

随着争议的升级,CVPR方面在社交平台推特上发文,称“抄袭是不可接受的”,已委托世界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对首尔大学的论文进行调查,同时宣布撤回该论文。随后,涉事论文的第一作者首尔大学在读博士兼研究员金某和其他3名合著者在指控抄袭的YouTube视频下留言,承认论文抄袭。金某表示:“论文所有的错误都在我身上,我将接受任何惩处,不再寻找借口。”其他研究人员也表示,“虽然论文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作者所写,但作为合著者未能发觉论文剽窃,对此深感歉意。”

首尔大学校园。图源:首尔大学官网

举报人是谁?

此次问题论文的通讯作者(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撰写和把关等,肩负着研究成果可靠性的责任)是首尔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教授尹盛老,他在文在寅政府时期曾担任直属总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委员会”委员长。尹锡悦政府就任后,尹盛老又于6月1日被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选为“首席研究员”,每年享有约8亿韩元(416万元人民币)的研究经费,被认为是韩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SBS报道称,尹盛老在电话中表示,“确认抄袭事实后,我已正式要求CVPR撤回论文。待第一作者金某返回韩国后,首尔大学将启动学术惩戒程序。”尹盛老还称,虽然自己是总负责人,但直到CVPR发布公告才知晓抄袭一事。此外,金某另外两篇正在审查的待发表论文也已被撤回。

针对首尔大学学术造假被揭发一事,韩国科研人员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谴责:“像垃圾一样的行为,给其他研究人员的努力泼冷水。”而对于尹盛老“不知道第一作者抄袭”的说法,韩国网上也涌现出各种批评声音,认为他“在撒谎”。此外,考虑到爆料视频在论文发表后一天内就发出,因此不少人猜测举报者是同行。

报道称,此事甚至动摇了CVPR的学术界口碑。有海外学者认为,CVPR未充分核验首尔大学的抄袭论文,就将其选为优秀论文,并造成了如今的结果,应该重新审查整个论文筛选过程。

报道该事件的SBS记者郑成振表示,几名涉事作者分别来自首尔大学和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堪称韩国国内水平最高的学术研究团队。虽然此前首尔大学向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了能够检验论文是否存在剽窃行为的电脑软件,但进行检测并非强制,因此间接导致此次事件发生。已经有专家提议,为避免类似丑闻再次发生,所有学术论文发表前都必须进行抄袭检测。此外,建议规定论文第一作者负主要责任。

第二起“黄禹锡事件”?

有声音认为,该案可能逐渐演变为第二起“黄禹锡事件”。黄禹锡是韩国家喻户晓的“国宝”级人物,他曾带领科研团队创下多项世界第一。2005年,他攻克利用患者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的难题,为全世界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但黄禹锡的神话最终走向破灭。2005年年底,韩国MBC电视台揭露黄禹锡在研究过程中“取用研究员卵子”的丑闻。随后,黄禹锡研究团队成员揭发其同年论文中有造假成分。首尔大学经调查证实,黄禹锡发表的干细胞研究成果为子虚乌有。首尔大学随即解除他的教授职务,韩国政府也取消了授予他的“最高科学家”称号。次年6月,韩国检察部门对黄禹锡提起诉讼,并于2009年8月对黄禹锡提出、侵吞研究经费和非法买卖人体卵子等刑事指控。最终,韩国法院判处黄禹锡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执行。

“黄禹锡事件”后,全球的科学大会和学术期刊都加大对韩国干细胞领域研究的审查力度,韩国干细胞研究人员遇到不少困难。眼下,韩国舆论不少意见认为,应该对首尔大学该团队的其他学术论文也进行相关核查,避免态势进一步恶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