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风俗

副首都(副首都城市在哪里)

时间:2024-01-15 11:58:33 作者:陪你演戏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日本建设“副首都”是蓝图还是噱头?

大阪希望通过由府升都,建设日本副首都。

在日本历史上,曾有“大阪富豪一怒,天下诸侯惊惧”之名的大阪,自二战后与东京的差距愈来愈大。近年来大阪政客力求重拾昔日荣光。根据近日在大阪府议会和大阪市议会先后通过的“大阪都构想”制度草案,大阪市民将于11月1日就“大阪都构想”方案进行投票,以决定该区域未来发展模式。这将是大阪市继2015年5月之后,第二次就上述构想进行公投,此前因微弱差距遭否决。

是否升“都”意见不一 根据“大阪都构想”制度草案,计划2025年废除大阪市,以4个特别区代替,由大阪府统一管理,以消除市与府的双重行政。这一模式与东京都辖下23个特别区的设置类似。据时事通信社9月4日报道,大阪市长松井一郎表示,“大阪都构想”实现后,希望将大阪府改名为大阪都,完成由“府”升“都”的目标。

根据1947年施行的《地方自治法》,日本目前共有47个第一级行政区划,分为4种类型,合称“都道府县”,“都”即指东京都;“道”是北海道;“府”是京都府和大阪府;其余43个第一级行政区划则称“县”。

“大阪都构想是让大阪演变为副首都的垫脚石。”日本中央大学名誉教授佐佐木信夫作为大阪市政府的特别顾问,在9月7日召开的意见交流会上提出,这将是日本危机管理和全国均衡发展的重要改革。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表示,如果大阪改革推行顺利,将为关西地区发展成为“副首都圈”开辟道路。

面对“废市升都”计划的大阪居民,意见。“自说自话的副首都就是个噱头,谁会真正承认呢?实际上是把大阪市的财源和自治权拱手相让,让这个古老而繁荣的城市消失。”大阪市民山本太郎坚决反对。不过,也有不少大阪网友评论称,这一构想可能是促进大阪经济发展的好机会。

公投背后的糊涂账 据《朝日新闻》9月3日报道,大阪维新会估算,如果“大阪都构想”得以实现,10年内的开支节约金额和经济效益均为1.1兆日元(约合人民币710.54亿元),但是这份估算文件被专家指出有82处错误,而且没有考虑新冠疫情导致的税收锐减问题。另外,大阪市一旦改为4个特别区,每个区的政务范围将超过东京都特别区,市政服务如何改善有待进一步安排。

京都大学大学院教授藤井聪7日表示,大阪维新会多年来力推构想,是希望借此扩大政党势力。他们强调此举将消除府与市的“二重行政”弊端,但是政府到目前为止没有详细说明行政运营上的具体改变。

《每日新闻》在大阪进行的民调结果显示,49.2%的受访者表示将投支持票,反对方占比39.6%。当问及政府对构想的解释情况,71.8%的受访者回答“解释不充分”。

事实上,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官方曾考虑在东京之外设立副首都,还在年度补充预算中增加了副首都的调查费用。当年7月,东京都和大阪府知事就推进建设大阪府为日本副首都一事达成共识,计划从设施和功能上彻底改造大阪,以备在东京发生灾害时代为行使首都职能。然而此事一直停留在讨论阶段,没有继续推进。

(原标题《“大阪都构想”2.0版11月公投 日本“副首都”是蓝图还是噱头》。编辑 樊成友)

日本建设“副首都”是蓝图还是噱头?

大阪希望通过由府升都,建设日本副首都。

在日本历史上,曾有“大阪富豪一怒,天下诸侯惊惧”之名的大阪,自二战后与东京的差距愈来愈大。近年来大阪政客力求重拾昔日荣光。根据近日在大阪府议会和大阪市议会先后通过的“大阪都构想”制度草案,大阪市民将于11月1日就“大阪都构想”方案进行投票,以决定该区域未来发展模式。这将是大阪市继2015年5月之后,第二次就上述构想进行公投,此前因微弱差距遭否决。

是否升“都”意见不一 根据“大阪都构想”制度草案,计划2025年废除大阪市,以4个特别区代替,由大阪府统一管理,以消除市与府的双重行政。这一模式与东京都辖下23个特别区的设置类似。据时事通信社9月4日报道,大阪市长松井一郎表示,“大阪都构想”实现后,希望将大阪府改名为大阪都,完成由“府”升“都”的目标。

根据1947年施行的《地方自治法》,日本目前共有47个第一级行政区划,分为4种类型,合称“都道府县”,“都”即指东京都;“道”是北海道;“府”是京都府和大阪府;其余43个第一级行政区划则称“县”。

“大阪都构想是让大阪演变为副首都的垫脚石。”日本中央大学名誉教授佐佐木信夫作为大阪市政府的特别顾问,在9月7日召开的意见交流会上提出,这将是日本危机管理和全国均衡发展的重要改革。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表示,如果大阪改革推行顺利,将为关西地区发展成为“副首都圈”开辟道路。

面对“废市升都”计划的大阪居民,意见。“自说自话的副首都就是个噱头,谁会真正承认呢?实际上是把大阪市的财源和自治权拱手相让,让这个古老而繁荣的城市消失。”大阪市民山本太郎坚决反对。不过,也有不少大阪网友评论称,这一构想可能是促进大阪经济发展的好机会。

公投背后的糊涂账 据《朝日新闻》9月3日报道,大阪维新会估算,如果“大阪都构想”得以实现,10年内的开支节约金额和经济效益均为1.1兆日元(约合人民币710.54亿元),但是这份估算文件被专家指出有82处错误,而且没有考虑新冠疫情导致的税收锐减问题。另外,大阪市一旦改为4个特别区,每个区的政务范围将超过东京都特别区,市政服务如何改善有待进一步安排。

京都大学大学院教授藤井聪7日表示,大阪维新会多年来力推构想,是希望借此扩大政党势力。他们强调此举将消除府与市的“二重行政”弊端,但是政府到目前为止没有详细说明行政运营上的具体改变。

《每日新闻》在大阪进行的民调结果显示,49.2%的受访者表示将投支持票,反对方占比39.6%。当问及政府对构想的解释情况,71.8%的受访者回答“解释不充分”。

事实上,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官方曾考虑在东京之外设立副首都,还在年度补充预算中增加了副首都的调查费用。当年7月,东京都和大阪府知事就推进建设大阪府为日本副首都一事达成共识,计划从设施和功能上彻底改造大阪,以备在东京发生灾害时代为行使首都职能。然而此事一直停留在讨论阶段,没有继续推进。

(原标题《“大阪都构想”2.0版11月公投 日本“副首都”是蓝图还是噱头》。编辑 樊成友)

雄安新区可改为雄安市,规格为副省级,可构成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雄安新区这个名字逐渐为公众熟知。作为中国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承担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使命。然而,在这个历史性的工程中,雄安新区是否应该仅仅作为一个“新区”存在,还是有更高的发展定位和更广阔的战略平台需要去探索?本文将深入分析雄安新区改为雄安市,规格为副省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如何通过这一行政级别的提升,使雄安能够在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对外影响力,还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引进,最终为京津冀区域的全面腾飞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论点一:提高行政效率和对外影响力

雄安新区自2017年设立以来,已经获得多项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雄安新区将实施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享受与国家级新区同等的优惠待遇。然而,其行政级别仍然相对较低,导致在多个省市、多个部委、多个央企等多方协调和合作时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

以行政效率为例,雄安新区目前还需要通过河北省政府进行层层审批和资源配置,这无疑增加了项目实施的时间和成本。数据显示,一般省管城市的行政审批时间平均需要30-40个工作日,而副省级城市通常只需要20-30个工作日。

因此,将雄安新区提升为副省级的“雄安市”不仅能简化行政流程,还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准确性。这将大大增强雄安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其更好地发挥战略引领作用。

论点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引进

雄安新区的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光有政策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资本和人才投入。

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到2035年,雄安新区将建成绿色智慧、宜居宜业、创新引领、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但目前,雄安新区的人才吸引力相对较弱。以2019年为例,雄安新区的人才净流入率仅为1.2%,而同期北京和天津的人才净流入率分别为3.8%和2.7%。

将雄安新区提升为副省级的“雄安市”将显著提升其对人才的吸引力。对于高端人才而言,行政级别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生活品质。这将有助于形成高端产业集群和创新平台,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论点三:构成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举措。目前,该地区拥有北京这座世界级城市和天津这座国际港口城市,但缺少一个能够与之相匹配的区域中心城市。

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的GDP已经超过了10万亿元人民币,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区域中心城市,这一经济体的整体竞争力和协同效应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将雄安新区提升为副省级的“雄安市”将有助于打通京津冀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网络。例如,目前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京雄城际铁路和雄安新区环保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将更容易得到推动。

同时,副省级的行政级别也有助于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流动性提升。这不仅能增强京津冀地区的整体竞争力,还有助于形成“一核两翼三极”的空间结构,从而实现区域内的平衡发展。

综上所述,将雄安新区提升为副省级的“雄安市”不仅有助于提高其行政效率和对外影响力,还能促进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引进,最终构成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这一改变将为雄安新区乃至整个京津冀地区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值得各方高度关注和积极推动。

北京区划调整设想:海淀、西城合并,怀柔升副省级新区,廊坊划入

不少网友对于北京区划进行了调整设想,这就是海淀、西城合并,怀柔升副省级新区,廊坊划入。

由于区划调整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且要经过国家同意,对于北京这样城市的区划调整,更是要反复论证。因此大家对于网友提出的设想,就当一个参考。具体来看:

海淀区、西城区合并

这两地合并,有利于提升北京龙头区域的竞争力。从GDP总量来看,海淀区为10207亿元,西城区则是5700亿元假如合并,GDP将可高达15901亿元,接近浦东新区的16013亿元,有望实现赶超。

对于产业结构来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实现产业互补,资源也将进一步的集中,比如海淀区的高教资源和西城区的政治资源。

当然合并也会遇到很多阻碍

1)经济发展的差异问题:海淀区与西城区都是我国经济强区,但差距也是十分明显。合并之后,必须要制定统一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来促进合并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居见和利益冲突:海淀区和西城区合并,难免居民会持有不同意见和利益诉求,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要广泛调查,征求意见,并且要解决居民的合理诉求。

怀柔区升副省级新区

副省级新区,即副省级国家新区,全国目前有三个,即天津的滨海新区、上海的浦东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我们会发现四大直辖市就北京没有。

怀柔区升副省级新区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有望与主城区形成双核心的发展模式,成为北京的副中心,同时,推动整个北京北方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延庆区和密云区。

廊坊划入

廊坊,地处河北省中部偏东,北临北京市,具有划入北京的地理位置优势。尤其是这几年,廊坊与北京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之后。

在2022年7月,在《廊坊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解读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围绕服务和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

如果邯郸市划入北京,那么就可以在移动程度上,缓解北京的人口压力和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同时,也将进一步辐射河北省,不用10年,原来邯郸的这块土地,将可变成一个二线城市,北京将大概率赶超上海,成为全国第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