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提车吉日

法名(法名大全列表)

时间:2024-01-14 02:33:11 作者:作茧自缚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从佛学经典中取名字

当前流行以“佛系”来形容人,其实从佛学经典中起名,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引经据典是国学取名的方法之一,中国人起名风俗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除了诗经楚辞,道藏佛学等经文典籍也可以用来取名字。

无论信仰与否,中国人里面喜欢佛教的人士还是不少的。有客户咨询,我很喜欢佛学,怎样从佛学经典中取名字呢?有没有用佛教经文取名的例子?有的。

佛学取名

这里举几个例子:

1、柳如是

柳如是

关于柳如是的名字的由来,网络上流传最广是来自辛弃疾的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意思是我看青山的姿态那样秀美可爱,猜想青山看我也应该是这样吧。这句词也符合大美人的气质。但这并不是柳如是的名字的真正由来。

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考证,提到柳如是的众多名字中有一个叫杨因,“因”即佛教中讲的因果,杨和柳相对。“因”从佛学中来,“如是”会不会也是来自佛学经文呢?接触过佛经的朋友应该记得,佛经的开篇基本上都是这一句:“如是我闻”,我认为柳如是的名字出自这里。后来牧斋(钱谦益)建新居送给柳如是,取名为“我闻室”,柳如是,如是我闻,居住在“我闻室,这很一致了。

2、王维,字摩诘

王维

唐代大诗人王维,其名字就来自佛学典籍。摩诘,音[mó jié],是梵语维摩诘(vimalakīrti)的简称,意为\"净\"或\"无垢尘\",来自《维摩经》。名“维”,字“摩诘”,合起来就是“维摩诘”。王维本人也喜好佛学,后人称他的诗“诗渗禅意,流动空灵”。例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唐诗快》评论王维诗说:使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

3、牛僧孺

牛僧孺,唐穆宗、唐文宗时宰相,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在牛李党争中是牛党的领袖。僧孺即学僧如同孺子,表示谦虚,说自己还像个小沙弥一样,也含有孺子可教的寓意在里面。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崇尚佛学佛教,上至公卿下至百姓很多人取名都喜欢带上一些“僧”、“法”、“慧”……等佛教字眼,例如:东晋丞相王导玄孙王僧绰,王僧达,南朝御史中丞王僧儒,南兖州刺史杜僧明,南朝齐权臣茹法亮,晋太尉陆玩之玄孙陆慧晓,金紫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征西将军陈慧纪等。

4、袁了凡

袁了凡,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了凡四训》的作者。受云谷禅师的影响,改名为了凡。了凡,即了却凡尘,无挂碍于凡尘之事。

上面提的几个是古人,古人爱佛学,从佛经中取名不奇怪。那么现代人还可以这么取吗?可以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5、谢无量

谢无量

谢无量,原名蒙,字无量,别署啬庵,近代学者、诗人、书法家。清末任成都存古学堂监督,初期任先生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无量取自《无量寿经》,亦指发无量心。《无量寿经》全称《佛说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根本经典。无量心,指佛菩萨普度无量众生而应具有的精神,共有四种,即:给众生欢乐的慈无量心,救众生于苦难的悲无量心,见众生离苦得乐而喜的喜无量心,超越于贪嗔痴的的舍无量心。

6、周楞伽

周楞伽

周楞伽,江苏省宜兴人,书法家,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学者。楞伽,佛教地名,今之Adamspeak。释迦牟尼佛曾在此地说大乘经,名《楞伽经》,《楞伽经》是中华禅宗初祖达摩祖师传灯印心的无上宝典。

7、熊十力

熊十力

熊十力,中国哲学家、思想家,新儒家开山祖,国学大师。1949年曾受邀参加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十力,是佛教用语,谓佛陀等开悟者所具有的十种智力,出自《俱舍论》卷二十九;十力也指菩萨十力,即:深心力,增上深心力,方便力,智力,愿力,行力,乘力,神变力,菩提力,力(《华严经》,《首楞严三昧经》)。

8、马一浮

马一浮

马一浮,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新儒家三圣”。《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就是马一浮。一浮,来自《华严经》中的“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意思是我们如同漂浮在大海中的泡沫,起灭无从,意思可比照《金刚经》中的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9、陈大悲

陈大悲,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戏剧先驱。大悲,“救人苦难之心,谓之悲。”指有悲天悯人,救人苦难的心。《大般涅盘经》卷十一:“三世诸世尊,大悲为根本……若无大悲者,是则不名佛。”

10、龚慈恩

龚慈恩

龚慈恩《包青天》

龚慈恩,香港女演员,参演过《包青天》,《雪山飞狐》。慈恩,即唐僧唐玄奘的法号,西安现有大慈恩寺。另外,慈恩也是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铁掌帮帮主裘千仞出家后的法号,裘千仞被一灯大师段智兴点化皈依,法号慈恩。

11、林心如

林心如

林心如,中国台湾女演员、歌手、影视制作人。1998年凭借清宫剧《还珠格格》中“夏紫薇”一角而被观众所熟知。林心如曾说自己信仰佛教。心如:“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心如莲花开。” 心如莲花,人生才会一路芬芳。

姓名文化之法名(1)

法名 法名,指人出家入击门敬和尚尼姑而特命的名字。由于介教泛指字宙的本原、道理、法术等等为“法”,故又中“指门” 作“法门”,称人佛门修行的人的名字为“法名”。

如,与僧千、道融、僧竹并称“四圣”的泵中佛数学者竺道生,共俗姓魏,妃年从持靶汰出家,尊取靶名“竺道生”,又作“道生” 。当代著名法师海灯,俗名范站锥,义叫范无洽,十八岁邯人四所大学中国文学院,二十一许家,站有名“诲灯? 和尚,又称作“僧”,是僧人匣的简称。故法名又称“僧'名? 。

倘尼获法名一般在受戒以后,所以,又称作“耻名"和尚、尼姑修行年入,立功立德,往往获得佛门、官府或朝廷封赠的某种称号,这称号叫做“法号”。法号也是僧尼揭一种名字,但又与一般法名不同,它具有荣誉性质,高励意义。

如,五代前著名书画家、诗僧芮休,本姓美,俗名德陷,又作“德远”,七岁出家,法名“贯休”。工画人物,尤其擅长画罗汉。所作《罗汉了图》,笔法坚劲,形象都是粗眉大眼,丰类高血。相传流传于日本的《六罗汉图》梦扬取名便是他的作品。

工莹隶草书,时人谓之“萎体”。能诗,多警句,所作诗有“一瓶一钵下和研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故世称“得得和尚” 。贰体初为吴越王钱急所看重,后人神,又得虽主王建赏识,赠他“禅月大师” 的称号。

这“禅月大师”即为法号。又,与胸摩罗什、真道以并称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的唐代著名高倍、佛教大师、旅行家让他,他十三岁出家,本姓陈,名福,法名玄奘,法号称“三央法师”。“唐僧”是世人对他的俗称。

又,唐高借览真,本姓淳于,十四岁出家,法名“鉴真”,二十二岁受具足戒。寻 游 酚京,亿研三基。后往扬州大明寺,专宏戒律。唐天宝元724年 ,日本学问僧荣崔、普照请鉴真派弟子到日本传播佛教,鉴真欣然应多。

恒他的弟子们却感到县难,认为“远涉大海,百无一至”。五十五岁的鉴真坚定地表示: 为了宣扬佛法,“何惜生命,庄人不去,我即去下! ”弟子们深为感动,都表示随师同行,此后十年间,鉴真率弟子五次欲往日本,东渡未成,直到天宝十二载 (753年) 十月,六十六岁的鉴真率领二十多人进行第六次东滤,终于在日本九州岛上岸,次年被请到都城奈良最著名的东大寺。

日本厚廷为请鉴真推行严格的授坡制度,在东大寺修建了戒坛。日本圣试太上和皇、光明杰上皇后、孝谦天皇、皇后及官员僧侣等四百多人登坛受戒。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5月6日 ,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辛勤劳碌了二士年的鉴真在日本逝世,终年七十六岁。鉴真受到日本人民的深深炭敬和怀念,被尊称为“过海大师”、“日本文化的恩人”、“日本律宗太社” “日本医术之祖”“圣人和僧”等等,其中“过海大师”即是法号了。

现代若名艺术家、教育家、名们夺权同,三十八岁于西湖虎跑半被阐为俏,法名“演音”,号为“弘一法师” 。人们口头上常尊称僧人法名作法号,比又是另外一回事。

法名、法号是佛门的名字,自与一舱俗名不一样,似平们气佛味?很银厚,这主要是因为法名法号取字用群大都为比家语,一般要受这三个方商的限约:, 一受限于佛家的基本教理,教义。

其基本教理有“四详”、“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主张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越三字。基本教义则是弘扬佛法、法海无边、善良聪哉、大彻大全之类。

二受限于察系辈份。我们知道,佛教自汞汉明帝永平十年 (公元67年) 四 到了耻唐就产生了天台、华严、站十、密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许多宗系,后又形成三论守、玲爷宗、律宗等派系,门然各成宗系,也就各连康法名也各白制有非系。

比如禅守,此知、战、消、关、道、德、回、明、真、如、读《西游记》 人知估二提祖师给猴王出姓名的改末,共第一回末这样写祖师道,“上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什么?”猴主又道,“我无姓”。

人若骂我,我也不恼: 若打我,我也不喷,只是障个礼儿就轴了。一生无姓。祖师道, “不是这个姓,你父母原来姓什么? ” 猴王道。 “我也无父母。? 祖师道,“既无父母,是树上生的? ”多王道,“我虽不 是树 上 生,却是石里长的。

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祖师笑道, “你身驱虽是邯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猎狐。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址括,意思教你姓“猩”“猎"字去了个兽傍,力是个古月。而者,老也! 月者,阴也。

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狼?倒好。独字去了普傍,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遇儿之本论。教你姓'孙: 罢。”猴王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印头道,“好1!好! 好! 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正悲!

既然有姓,可以赐个名字,却好呼唤。”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些之小徒侨。”儿主道: “电十二个字? ”祖师道,“广、大、智,慧、真、如、恒、海、盯、司、圆、觉”十二字。

排到你,正当“恒”字。与你起个法名叫敌“孙悟空,好么? ”猴王笑道: “好! 好!好! 自今就叫做孙悟空!须兽提祖师是佛界十大弟子之一。“须车提”因党详有别,也作取名知识须泽帝、须扶所、苏补底、苏部底。意详为善吉、若现、善业。

蕴康法放《和邓璧喻经》:,“含卫国有长名鸠留,产生一子,字须苦提,有自然福报,食器缘空,丙以名王。所和欲即满,后遂出家得阿罗汉道是。第三个即是受限于佛界诸神、圣、祖、师者之名,后数;徒孙,承痪名突。

因有这样多种限约,范围也就受寡,虽宗派不少,然重复多见。纵观古今法名,常用字如: 佛、僧、智、慧、禅、心、真、善、性、空、觉、司、请、净、灵、妙、了、宝、、醒、玄、天、海、因、果、了明、法、惠、行、圆、通、普、照、弘、德、如、颖等。

佛门中谁才有资格取法名?法名重复了,怎么办?

01

佛门中谁有资格取法名

在小说《西游记》中,悟净、悟能这两个法名,是观世音菩萨取的;而悟空则是须菩提祖师所取,孙悟空就此成为须菩提祖师门下第十辈出家弟子。

小说《水浒传》中,鲁智深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取法名、剃度时十分严肃慎重。书中写,长老手拿空头度牒,说偈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长老把度牒交给书记僧,书记僧填好度牒后,付与鲁智深收受。

这些文艺作品中所撰写的取法名方式,虽然都是编的,但也是依据现实中的规矩而来:法名得由出家僧人取授,第一种是皈依时,由尊证师所取;第二种是佛弟子剃度出家时,由剃度师所取;第三种是佛弟子受戒时,由授戒师所取。

02

法名=法号吗

法名,是出家僧人或在家居士使用的名字。剃度后,僧人就会放弃原来的俗家姓名,而改用法名,随“释”姓。根据汉族文化以及汉传佛教传统,在法名之外,还会由剃度师取第二个名字,称为法号。

法号是汉传佛教独有的特色。僧人的法名一般只有师父、长辈可以称呼。因尊敬的原因,外人一般不称呼法师法名,而称呼其法号。

03

法名重复了,怎么办?

法名为什么会重复?重复了该怎么办?

禅宗的五家七宗,包括天台宗、华严宗、南山律宗等,都有自己的“源流诀”,这就相当于“家谱”。同辈僧人法名的第一个字,是相同的。因此,只要一看法名,就基本知道是哪一宗的哪一辈,也因此出现了大量的重名。

不得已,后辈们只好在法名前加上个性化的标识,以降低查重率。比如:

• 山名+法名的南岳怀让、青原行思、百丈怀海等;

• 地名+法名的菏泽神会、永嘉玄觉等;

• 寺名+法名的临济义玄、国清师静、云栖袾宏等;

• 尊称+法名的马祖道一。

在家佛弟子出现法名重复时,也可以这么干吗?其实是不可以的。在家佛弟子的法名并没有取代俗名,只是一种学修身份的象征;即使出现重名,也不妨碍日常称呼。

所谓法名,就是以佛法为精神的核心,以消除烦恼、清净身心为目的,使心获得重生的重要象征。我们又何必以世俗眼光,将它复杂化、烦恼化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