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白羊座

李淳风(李淳风和袁天罡的关系是什么)

时间:2024-01-13 01:30:18 作者:饕餮少女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预言家“李淳风”的预测,对2023年做出预言,真的可信吗?

说起预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无论古今,每个年代都会出现很多预言家,就比如唐朝的袁天罡、李淳风,他们所著的《推背图》,在我国的预言史上,可以说是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之所以这么说,这是因为《推背图》,大胆且准确的预言了唐朝、五代时期、两宋、元朝、明朝、清朝、及之后数百年的发展轨迹,也因此它也被人们称为《千年第一预言奇书》。

  那么它真的有这么神吗?今天就让我们来讲讲,看看它对2023年又有什么预言。

  提到《推背图》有两个人是避不开的话题,这就是它的作者袁天罡和李淳风,袁天罡和李淳风,他们两位一位精通易经八卦、风水堪舆,一位精通天文、地理、阴阳之学,可以说都是当世大家。

  据说当时李世民登基以后,因为心忧家国大事,于是他便命人请来了袁天罡、李淳风两个人,想要两人位大唐今后的运势推算一下,要知道这可是咬泄露天记得,虽不情愿,但两人也知道无法拒绝便答应了下来。

  于是在做好准备后他们背对背,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了推算,但那知这一推算两人上了头,一连几天的时间他们都专心此时,每推算出一件事,就画上一幅图配上一段谶诗,直接就推算到了千百年到,幸好这个时候一位老者来到了他们面前打断说到:“你们先不要推测什么天下大事了,先来推算一下我是进还是退”。

  老者的话瞬间惊醒了袁天罡两人,他们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这可是在泄露天机,于是袁天罡推了李淳风的背一下说到:天机不可再泄,我们不要在此妄下断语,还是回去休息吧!李淳风也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下来,便提笔在纸上写了两句诗:“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作为了结尾。

  也正是因为这两句话,他们给这本预言书取名为了《推背图》,如果仅是这样也没什么,这本书最多是一本古籍,但就像是上面所说,《推背图》预言到了很多大事,并且相当的准确。

  就拿我们最熟悉的武则天称帝来讲,《推背图》是这样说的:日月当空,照临下土,扑朔迷离,不文亦武。参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宫,遗枝拨尽根犹在,喔喔晨鸡孰是雄。

  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句一句来分析,日月当空,照临下土,它可以组成一个字就是曌,而曌就是武则天给自己造的字,取的名字:武曌,和它的原名武照是同音。而扑朔迷离,不文亦武就更简单了,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木兰诗》中的这一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想不用解释了,不文亦武则是直接点出了武则天的姓氏。

  参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宫,这个空王指的就是佛家,不是有句话叫做四大皆空,说的就是武则天被破出家之后,还会被接回到宫里,这最后一句:遗枝拨尽根犹在,喔喔晨鸡孰是雄,指的就是武则天会对皇家大开杀戒,但并不会灭绝李氏皇族。

   大家看看这个预言是不是很准?而像是这样的预言,在《推背图》中还有很多,就比如这一句,谶曰:惟日和月,下民之极,应运而兴,其色日赤。颂曰:枝枝叶叶现金光、晃晃朗朗照四方、江东岸上光明起、谈空说偈有真王。

  这个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对!这就是明朝立国,这第一句:惟日与月、下民之极,这句话直接表明了这个人出生并不好,要知道朱元璋他要过饭也做过和尚,这正应了“下民之极”,而“惟日和月”组合起来不就是一个明字吗?

  应运而兴、其色曰赤,就更好解释了,要知道赤代表了红色,同样朱也代表了红色,这直接就说出了姓氏,并且表明是他是应运而起。那大家想一想朱元璋这一生的经历,是不是十分吻合?

  枝枝叶叶现金光晃晃朗朗照四方,大家想一想,什么字才能有这样的寓意?是不是明朝的“明”字?江东岸上光明起,谈空说偈有真王,要知道朱元璋正是在江东的应天府称帝的,而谈空说偈有真王,则指出了佛门要出一个帝王,大家想一想朱元璋一生的经历,再想一想这预言,是不是要竖起大拇指。

  而也正是因为这一个又一个预言,让《推背图》名声大噪,得到了很多人的信任,而对于2023年根据一些人所说,它对应了这一句:“黑兔走入青龙穴,欲尽不尽不可说,唯有外边根树上,三十年中子孙”。之所以说是对应了这一句,这是因为今年是癸卯年又是兔年,故而人们称今年为黑兔。

  那么他的预言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想一想兔子进入青龙的地盘,不管他是不是误入,这肯定是好事,这也就意味着很可能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发生一些灾难。

  那么这个预言是真的吗?这个其实并不能相信,之所以这么说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推背图》留下的版本太多了,不止一个版本,每一个版本和每一个版本之间都有些差别,根本就分不清那个是真那个是假。

  再者就是《推背图》的预言并没有准确写出时间,很多都是人们猜测的,猜的是否是正确也没有人知道,所以大家不要相信那些预言,如果对新的一年某些领域产生担忧,不妨查一查专家的推测,相信那更可靠。

  好了,那今天我们就到这里了,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支持一下,那让我们下期再见,如果大家还有什么喜欢的内容,也可以给留言,如果合适我会整理发表出来,让我们一起讨论,寻找最接近现实的答案。

李世民问李淳风,大唐国运如何?李淳风:不出三十年,有人将代之

李淳风,一生探究天文地理,因著有《推背图》颇受后代敬仰。作为大唐国师级别的人物,李淳风精通天文历法,在地理脉象及占卜预测吉凶上,都有独到的见解。贞观初年,李淳风研究浑天仪的制作,历史七年,终于试验成功。

因超人的预测能力,李淳风受到唐太宗、唐高宗以及武则天的信任。贞观五年,唐太宗命人修复隋文帝时期的仁寿宫,改名九成宫。次年,唐太宗来到九成宫避暑,偶然发现了一眼清泉,随即命令魏征撰文记述这件事。

魏征在《九成宫醴泉铭》中大肆夸奖大唐盛世,唐太宗非常激动,认为天下大定,自己又是盛世明君,一时春风得意。在这样的背景下,唐太宗决定问李淳风,就大唐国运作一番预测,两人的对话见于《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

当时民间有传言,“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句话让唐太宗夜不能寐,他决定让李淳风来解读一番。除了传言,太白金星经常在大白天出现,这是非常怪异的天象,负责天文问卜的太史令占测的结果是“女主昌”。一时间,大唐庙堂人心惶惶。

贞观七年五月十九日,唐太宗询问李淳风,“朕之天下,今稍定矣,卿深明易道,不知何人始丧我国家,以及我朝之后登极者何人,得传者何人,卿为朕历历言之。”

李淳风回答的很干脆,“欲知将来,当视以往,得贤者治,失贤者丧,此万世不易之道也。”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唐太宗很不满意,他让李淳风进一步预测唐朝未来。迫不得已,李淳风决定透露天机,“乱我朝之天下者,即在君侧,三十年后,杀唐之子孙殆尽,主自不知耳。”

唐太宗一听,这还得了,决定将威胁扼杀在萌芽状态,“此人是文是武,卿为朕明言之,朕即杀之,以除国患。”李淳风立即表示反对,他认为这是天意,已经不是人力所能阻止了,杀了一个武则天,还会冒出第二个武则天,“唐室子孙益危矣。”

听了李淳风的肺腑之言,唐太宗最终放弃了诛杀武则天的想法。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岁的武则天登上了皇位,改国号为周。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袁天罡、李淳风的《推背图》,真能预测中国2千年历史?

唐朝初年,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两个著名的预言家——袁天罡和李淳风。这两人鼎鼎大名,我们都有所耳闻,而比他们更有名的是其著作《推背图》,预测了中国2千年历史。

袁天罡,生卒年不详,四川江津人,唐初时期著名的相士,还在四川邛崃当过县令。据说袁天罡懂得“风鉴”,即凭风声风向,便可断吉凶,还精通面相,六壬及阴阳五行。

李淳风(602年一670年),是今天陕西凤翔县人士,能观天象知人事。其父亲李播,先在隋朝当官,后来放弃官职去当了道士。他对李淳风影响很大,我估计李淳风的一些本事,就是他父亲教的吧。

传说中,袁天罡和李淳风是好朋友,俩人时常聚首论易,谈天说地。惺惺相惜、良好的默契,才使得后来他们可以共同写出一本神奇的预测天书《推背图》。但在正史上并没有记载过二人的关系和交集。

袁天罡其人

袁天罡是隋朝雅士袁守懿的次子,袁守城的侄子。这位袁守城大家也不陌生,《西游记》中给泾河龙王算卦的就是袁守城。

袁天罡在初唐时已被相术风水界公认为一代宗师。当时社会上关于他的各种神话传说就已经很多了,说他如何如何的神,如何如何的预言准确,总之是响当当的人物——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新旧唐书都为袁天罡列传的原因吧。

袁天罡算命最准、最神的案例当属给婴儿武则天算的一卦。

据说,武则天还在襁褓中时,袁天罡到扬州刺史武士擭(huò)家中做客,见到武士擭的夫人杨氏,袁天罡看了一下面相,便说她“法生贵子”。

谁都喜欢听好话,这一下就引起了杨氏的兴趣。兴致勃勃赶忙招来大儿子武元庆和二儿子武元爽,请袁先生看相。

袁天罡看了武家两个儿子的面相,对他们的评价是一样的——“官三品,保家主也”。武元庆后来官至宗正少卿,正是三品;武元爽后来官至少府少监,也是三品。袁天罡还真预言中了。

杨氏又领出大女儿武顺,也就是武则天的姐姐,请袁先生看相。袁天罡一看说道:“此女贵而不利夫。”就是说此女以后会富贵荣华,但比较克丈夫。

武顺后来果然很富贵,嫁给唐朝大臣贺兰越石,可惜结婚三年丈夫就死了,年纪轻轻守活寡。武则天上位后,封武顺为“韩国夫人”,一生倒是很富贵。

最后,杨氏又让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服的二女儿武则天,没有告诉袁天罡这是女孩。这次袁天罡看了老半天,仔仔细细地观察着这个孩子的面相,惊呼道:“龙瞳凤颈,贵极也!若为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

这个故事在武则天当政之后被广为流传。估计武则天称帝也想以此证明其皇位合乎天命。而袁天罡也由于武则天的加持,使他在历史上变得更加神秘莫测了。

袁天罡对自己命运的预言之准确也常为人津津乐道。据一些野史记载,武德初年,唐国功臣高士廉问他:“您最后会当上什么样的官?”

袁天罡说:“我于今年四月,气数就已尽了。”到了四月,他真的就如期而逝了。

能预测准自己什么时候死,这似乎是被后世认可为预言家的一个重要指标。欧洲中世纪,法国预言家就预言了自己怎么死——“僵硬地躺在床和椅子之间”。

不过,野史记载袁天罡预言自己死期这件事有很大疑点,武德是唐高祖李渊的年号,如果袁天罡在李渊时期就死了,后来他又怎么可能受李世民请教大唐国运,并与李淳风合著《推背图》呢?所以,野史记载的这件事要么是编造的,要么在时间上搞错了。

关于袁天罡最重要的传说,当然就是参与写《推背图》了,那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请教两位高人袁天罡和李淳风。

李淳风夜观天象,结合周易八卦进行推衍,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

后来两人将当晚的推衍合著成书《推背图》。《推背图》共有60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

李淳风其人

李淳风在文献记载中要比袁天罡“正常”得多,不像袁天罡那样的被神化。可能是因为李淳风在唐朝太史局供职40余年,熟识他的人很多,以至于不会被过于神话。

李淳风生于陕西凤翔,自幼聪慧好学,从小被誉为“神童”。在其父李播影响下,他博览群书,尤其对天文、地理、道家、阴阳之学颇有研究。

隋朝大业年间,年纪轻轻的李淳风远赴南坨山静云观拜师,成为修道之人。唐高祖武德二年,17岁的李淳风经人推荐到了秦王李世民身边工作,任记室参军。李世民即位后,李淳风便进入了太史局任职。

李淳风也有一些很玄乎的传说轶事。有一次,李淳风在校对新岁历书时,发现朔日(初一)将出现日蚀,这是不吉的预兆。

李淳风赶紧将此事禀告皇上,李世民却有些不高兴了。他心想在我治理下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上天怎么可能会降下不祥的预兆呢,便认为是李淳风搞错了。

李淳风信誓旦旦说:“如果没有日蚀,我甘愿受死。”

到了朔日那天,李淳风和李世民一起看有没有日蚀,既看日蚀也决生死。过了一会儿,日蚀还没出现,看来李淳风死定了。李世民便说:“我暂且放你回家一趟,好与妻儿告别。”

李淳风答道:“现在尚早。”边说边在墙上划一道痕:“阳光照到这里就会开始日蚀。”过了一会儿,阳光照到划痕处,日蚀果然出现了!

这件事与袁天罡面相婴儿武则天的传说相比,精彩度和神奇度稍微逊色一点,不过也说明了李淳风的高深。古人不懂这高深,视其为神人,我们现在知道李淳风能算对日蚀,说明他是天文学家,并非什么半仙之类的。

而李淳风跟袁天罡最大的不同是他真有“两把刷子”(袁天罡的“刷子”很大程度是人为夸大和被神话的)。李淳风将古代天文观测仪器两重浑仪改为三重,做成新的“浑天黄道仪”,此仪对黄道经纬、赤道经纬、地平经纬均可测定。

在改造浑仪的过程中,李淳风还顺便写了一本书《法像志》,主要是研究古代浑仪的发展与特点,评论前代浑仪得失之差。

事实上,李淳风一生著述颇丰。他还写了《乙巳占》《律历》《五行》《皇极历》《悬镜》等地理风水阴阳之书,以及一些史书《五代史志》《文史博要》《典章文物志》等等,还对《齐民要术》《本草》等几十部书籍进行过校注。

李淳风对数学也有很深的研究。他与唐朝国子监的同事们一起审定注释了《算经十书》,将汉唐以来一千多年的十部著名数学著作进行修订整理。后世人认为,《算经十书》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峰。

如此看来,李淳风的学问应该是远远大过袁天罡。李淳风像一个教授,袁天罡更像一个巫师。

四川阆中天宫院,据说李淳风、袁天罡晚年居住在这里。

至于袁李二人合著的《推背图》,我很难说它全部都是假的。这本书历史上是存在的,《宋史·艺文志》中提到过有这么一本书,但没说作者是谁。那么作者到底是不是李淳风、袁天罡,就要打上很大一个疑问了。

《推背图》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历史上版本太多,已经经过了无数次人为的编撰订正。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一般认为是清末民初时候成书的。所以这就不能排除后人加工进去了太多东西,以达到契合历史事实的目的。这种“坐时光机式”的篡改也就毫无预测可言了,更谈不上神奇了。

有人说第45象预言了晚清时期西方殖民者瓜分中国的历史。

有人说第46象预言了我们的那一段“特殊时期”。

在我个人看来,《推背图》就跟的预言神书《》一样,词文隐晦令人费解,充满了太多似是而非的隐喻,超出人类正常理解范围。

这些隐喻如果刚好跟历史事件撞上了,预言对了,他就很神。如果没有撞上,也可以说是你没有理解对,或者事件还没发生呢。总之,不管有没有预测准,他都有他的说法和理由。这事儿你还没法去较劲,憋屈的很!完全就是一套碰瓷话术嘛。

如果要去研究《推背图》这类所谓预言书,我看是完全没意义的,非要看的话,就当娱乐消遣,茶余饭后谈资罢了。

好奇心驱使,挖掘史料逸闻——【好奇挖掘组】

知识科普|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科学家

预报常提起

今天大风6-7级

明日4-5级

那么

你知道风的定级起源于什么时候?

又是谁第一个对风做了定级吗?

李淳风(602-670年),岐州雍人(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精通天文、历算、阴阳之说,是唐代初期杰出的易学、天文、数学、历算、气象、预言、道学家。

李淳风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17岁经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李世民的谋士,参与了反隋兴唐起义。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李淳风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李淳风以将仕郎直入太史局。在置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吏之职的太史局,李淳风如鱼得水,充分展现其才智。

李淳风深得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代皇帝的重用和拔擢,先后任职:秦王府记室参军、太史局将仕郎、承务部、太常博士、太史承、太史令(相当于现在的天文台长)、皇帝秘阁郎中。辞官隐居阆中仙逝后,李治又颁“追复沼”,追复李淳风为“太史令”。

李淳风隐居阆中仙鹤会时,在“仙鹤”头的丹顶处建了观星台,继续天文观测和研究,修订完善著作《乙巳占》。他在圣泉岭下找到了一处观风测风的理想场所,用自己创制的“三角鸡风动标”进行观风测风,完成了《乙巳占》第十卷“风角”,并将风定为八个级别:动叶风、鸣条风、摇枝风、坠叶风、折小枝风、折大枝风、折木风、拔根风。

由此李淳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古代科学家,过了1140年后,英国人蒲福于1805年才把风力定为0-12级共13个等级。以后又几经修改,自1946年以来风力等级增加到18级。

李淳风在自然人文各学科领域均取得斐然成就,在中国历史甚至世界上都是少有的。举例一二:

改制天文浑仪。李淳风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浑仪分为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三重,唐以后所制浑天仪都仿制此结构沿用了一千二百多年。

注释古算十经,即《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缀术》《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术》,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数学教材,对后世东方数学影响深远。

他编著的《晋书·天文志》中,总结彗星尾“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比西方早九百多年。

诸葛亮刘伯温李淳风和袁天罡四人谁更厉害

诸葛亮、刘伯温、李淳风、袁天罡,这四个人都是千年难遇的鬼才。诸葛亮、刘伯温不仅通晓天象,而且还是朝野的重量级大臣。而袁天罡和李淳风呢,一代玄学大师,知面相,善占卜。这四个人都有预测未来的能力,他们都对当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诸葛亮、刘伯温虽然也有预测未来的能力,但他们却不属于真正的玄学家,这两位的侧重点在朝堂方面,而并非占卜相面,故而,可以首先将诸葛亮和刘伯温排除在外。关于李淳风和袁天罡,似乎这二人不相上下,其实,在唐代,袁天罡的名望要高于李淳风的,在民间,袁天罡甚至成为了神一般的人物,故而,单论预测未来的手段,袁天罡更胜一筹。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宰相,他与蜀汉昭烈帝刘备有经典的隆中对,在未出茅庐之前,诸葛亮就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主张。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无疑具有超前性,不过,这也并不能说明诸葛亮就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只能说他是一位战略家。三分天下的主张,其实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夺取天下的策略,而非前瞻性的预言。后来,荆州之战关羽的惨败,就进一步打破了他的战略思想。

  刘伯温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刘伯温早年曾参加了义军,后来,由于朝廷的强大,他又不得不回乡务农,直到朱元璋请其出山,他才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刘伯温和诸葛亮非常相似,他纯粹是一位战略家,而并非什么玄学家。刘伯温曾为朱元璋制定了夺取天下的策略,在朱元璋征讨张士诚和陈友谅的过程中,刘伯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明朝开国后,刘伯温曾官拜左都御史一职,虽然他没有坐到宰相,但终其一生,他都被作为是大明王朝的柱石。

  李淳风、袁天罡与诸葛亮、刘伯温不同,他们不是纯粹的政治家,而是彻彻底底的玄学家。这两人都是闻名天下的术士,就连唐太宗也对他们极为尊敬。李淳风一直在唐朝的太史馆供职,他研究天文、地理、历学,深得唐太宗的信任。而袁天罡呢,逍遥于天下,虽然它他也曾到长安,但并没有完全像李淳风一般在朝廷供职。袁天罡精妙的占卜之术要高于李淳风,他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威望,就连当时的宰相于志宁、王珪等人都对其极为礼重。

  袁天罡和李淳风曾有过推图的经历,他们二人不仅算准了唐朝的国运,就连华夏的国运也算了出来。若不是袁天罡有意停止,可能这二人还要继续推算下去。袁天罡和李淳风相比,袁天罡应略胜一筹。李淳风是纯粹为皇家服务的太史官,而袁天罡则没有那么拘谨,他以自由身行于天下,玄学之术可以说名闻天下。

  袁天罡曾经给杜淹、王珪、韦挺三人面相,他认为杜淹必会以文章而成名于天下,而王珪、韦挺二人一定能够名列宰相。不过,同时他也预算出了这三人的结局,虽然这三人以后将会兴旺发达,但为官不久后一定也会遭到贬谪。果不其然,当杜淹、韦挺、王珪三人成名后,就连续遭到了皇帝的流放,这就不得不让人惊叹袁天罡的预算能力了。

  若将袁天罡和李淳风、诸葛亮、刘伯温三人相比,这四人预测未来的能力,当以袁天罡最高,次者为李淳风,最后则为诸葛亮和刘伯温。

来源:腾讯历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