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生辰八字

下葬时3种好征兆(下葬时3种好征兆天气)

时间:2024-01-24 14:24:09 作者:旧事重提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俗语:“坟有三象,富贵吉祥”,“3象”指什么,有何道理?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

自从孔子提倡“孝道”开始,厚葬就开始盛行,历经2000多年仍经久不衰。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发展出了非常繁琐的丧葬习俗,对墓地的选址也变得非常考究。

墓地选得好会影响后人的命运,这是古人的一贯认知。倘若是皇帝的陵墓选址好,则会让国家昌盛。《鹿鼎记》中的大清龙脉,就是这个意思了。

当然,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发生时,也代表后人可以获得福报,人们甚至还总结出了俗语“坟有三象,富贵吉祥”。

那么俗语中所说的“3象”指什么,俗语本身又有着怎样的道理?

首先要说的就是坟上开花的现象。

按理说,若坟墓上长草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古人也希望坟墓上可以多长草,而且越旺盛越好,这样代表子孙昌盛,后代有福。

只不过不能任由野草疯长,每年祭祀祖先的时候,家人以及后代都要进行修剪,让坟墓看上去既有生机,也很美观。

不过坟墓上开花却是非常稀少的事情。

古人认为,花开本身就是一种祥瑞,若坟上开花则代表家族有生旺之气,是吉祥之兆,若是周围野草也十分茂盛,衬托着鲜花,那么其家族必然兴旺发达,人才辈出。

有其果,必然有其因,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有其历史背景。

古代天灾不断,纵然是肥沃的江南地区,若遇到了大灾大旱,也会出现尸横遍野的情况。

换句话说,在天灾的面前,别说是鲜花,就是生命力顽强的野草也要枯死。

因此古人若在扫墓时看到坟上开花,一片生机盎然的现象,一定会联想到祥瑞,联想到家族的兴旺发达。这是人性使然,也是封建社会下的一种必然。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种迷信,不如说这是古人对灾难的恐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要说的是坟墓中通灵兽的现象。

荒郊野外其实难免有各种动物出没,比如蛇、黄鼠狼等。

可古人认为这些动物具有灵性,是通灵兽,若这些动物能在自家的祖坟中筑窝,那么也算是一种吉祥之兆,是好运的象征。

当然,其中最好的通灵兽就是蛇,古人认为蛇是小龙,具有吉祥如意,幸运以及长生等象征。

然而这只是现象的表面,内在含义其实是古代底层百姓对“家”的渴望。

要知道,在古代的丧葬过程中,土地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因为土地都在地主的手中,普通人去世后,其家人必须征得地主的同意,方可下葬。

这就是为何朱元璋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要去恳求地主赐他墓地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地主会专门腾出一片土地来给佃户们使用,而这片土地一定不在农田之中,一般都是靠近山林之地,经常有各种动物出没,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人不像这些动物,可以随处筑窝,可以自由觅食,不愁吃住。尤其是底层的农民,甚至连属于自己的住所都没有,一辈子,甚至几代人给地主打工也是常有的事情。

当古人看到这些动物在自家祖坟中筑窝,他们的内心其实无比的羡慕,希望自己能够发达,也相信这是祖先的关照以及庇护。

这才是其根本的原因。

最后要说的是祖坟冒青烟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坟有三象”中最好的兆头,但凡谁家出了一个能人,都会如此夸赞。

按照道家的说法,若一个人得道成仙,那么身体则会化作青烟,飘向天界。

巧的是,坟墓由于地气的原因,土壤中会形成一些低熔点的气体,在夏日高温的作用下,就会冒出烟来。

当古人观察到这个现象后,很自然就会和道家的得道成仙联系到一起,以为是祖先羽化登仙,自然可以保佑家族昌盛。

这种说法和前两种不同,是“三象”中最为迷信的一种,纯属古人的一种臆想,并没有实际意义,因此也就不过多研究了。

当然了,虽然“三象”中,有的具有深意,有的则纯属迷信,但都是古代底层百姓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希望的坚守。

其实人生在世的意义,就是“希望”二字,没有了希望就没有未来,没有动力,那么人也就和行尸走肉没有区别了。

可有了希望,人们就会奋斗,就有可能富贵吉祥,成为人上人。

这本身是好的,就好比这句俗语,本身就具有一种积极且引人向上的寓意,这就足够了。也是中国俗语文化的魅力所在。

参考资料:《俗语大全》

豫北的丧葬习俗

老家是豫北黄河岸边的封丘县城附近,受孔孟之道影响,生老病死看的最重。今晚失眠,给大家唠唠俺老家的丧葬习俗。

入殓。人去世后,首先去请村里上年龄、有经验的老人为去世的人更换衣服,换过衣服盖上蒙脸纸,将遗体抬到堂屋正当中的草铺上。然后开始通知一面通知本家户族的孝子,将去世先人的灵魂送到十字路口;一面通知去世先人的娘家,娘家人来到后准备将遗体抬到棺木内入大殓。

过三天。在老传统里有人去世三天魂魄回家看看。过三天一般只有近亲参加。现在说是怕有“假死”现象,人去世三天后,再把棺木钉死。办三天就是俗话说的棺木封口,亲人再见最后一面。先人去世第二天下午,事主院子里灵棚高搭、孝子开始换上孝服和孝鞋;帮忙的人把提前预定的灵位和站堂人从纸火店拿到灵棚内;放炮的开始放炮,告知街里街坊有人去世。文武执宾开始各负其责,写挽联、为捞盆大眼、写灵位、剪百岁条,女执宾提前为来吊孝的客人准备孝服。先人去世的第二天晚上,要为去世的先人送盘缠。先人去世三天上午,所有文武执事开始各司其职,有记账的、有招呼前来祭奠先人客人的。哀乐齐鸣、炮声震天。等到上午十点左右娘家人奉献祭礼后,6位年轻力壮之人进入孝堂,将棺木天板抬起,开始净面(由去世先人的大儿媳妇为去世先人擦脸),净面结束,净面水不能泼到地上,由后人逐一喝一口;净面结束后开始瞻仰遗容,瞻仰遗容就是后人最后看一眼先人。瞻仰遗容时男孝子在前、女孝子跟后、接着是男客人、最后是女客人,从孝堂东面进、西边出来,瞻仰遗容时后人不能哭(据说是后人眼泪滴到先人遗体上,先人走的不安宁);瞻仰遗容结束,开始封口(钉上棺木天板)。后人们开始哭唤去世的先人。

报丧。所谓报丧,就是办三天后,人们开始告知亲朋好友告知先人去世的消息,邀请亲朋好友送先人最后一程。报丧时媳妇娘家、侄媳妇娘家、孙媳妇娘家都要通知到。如果是去世的先人的老伴已经去世过了,还要通知娘家人下葬前一天下午要去坟地请回已经去世先人的神位回府与去世的先人一起让后人祭奠。

看坟地。所谓看坟地,就是在先人去世第四天时,后人到先人下葬的地方看看具体下葬的位置有没有障碍物、道路是不是通畅、有没有需要提前处理的问题。

先人下葬时间分为去世五天、六天、七天三种。五天下葬是去世的先人年龄不超过60岁、六天下葬是去世的先人只有一个儿子、7天下葬是儿女双全、寿终正寝的先人。下葬前一天下午,所有的文武执事、勤杂人员全部到场,包括土工(挖墓坑的)和义会(抬棺木的)。有去拿提前定制的纸活(房子、车、床、摇钱树、桌等一应俱全)、有拉桌子搬板凳的、平路的。需要请神合藏的,灵位由执宾重新写好等唢呐乐队来到后,开始去祖坟中请神。

下葬日是最忙的一天。撒百岁条的箩筐斗提前得找好、坟上插的柳树枝砍好、路祭需要的卷椅问好、所有纸活门开好。女执宾特别操心媳妇娘家带的留财布不能放混乱了。吃中午饭时,整个丧葬仪式达到高潮。执宾点客礼节最细,然后在点客后安排路祭和其他注意事项。待过男客后,所有帮忙人员分工明确,土工将抬棺木抬出院子、义会人员将棺木送到坟地、其他帮忙人员拦孝子、拿纸活。撒百岁条是给去世先人喊舅或妗的大外甥撒、引路幡和捞盆是长子拿,灵位是次子抱(办周年时,灵位是长子抱)。随着去世先人的女儿将烧纸砖搬出来后,男执宾高喊请主亲烧起灵纸了,哀乐深沉,棺木抬出堂屋。去世先人的长子将捞盆摔碎,路祭开始。路祭特别有讲究,如果去世的是男性,第一个路祭由去世男性的姥姥家人祭;如果去世的是女性,第一个路祭由去世女性的娘家人祭。路祭结束后开始往坟地赶。棺木抬入墓坑,开始穿向,所谓穿向就是校正棺木摆放方位。大儿媳妇包土、娘家人烧下葬纸。一切准备就绪就是孝子谢土工,开始下葬。

复三。所谓复三就是去世先人的后人,在下葬后的第二天去坟地圆坟。圆坟时不能用铁锹拍。

收泪。所谓收泪就是俗话说的卸孝,去世先人的儿女在复三后的第二天到先人的娘家表示感谢,并褪去孝服。

随后在先人的去世的第五周办“五七”、第十周办“进七”、第一百天办“百礼”、去世一年祭日办一周年、去世二年祭日办二周年、去世三年祭日办三周年。一般都是三周年比较隆重。

先人去世不超过一百天,不能烧鬼节日纸;先人去世不过三年,春节时不能祭拜。三年过后,去世先人魂灵成神,逢年过节,神位都可以让后人祭拜了。

不管有没有钱,只要家中出现了这“三个吉兆”,家就是福地

太上曰:“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

古往今来,人们把幸福安乐的地方、神仙居住的地方,称为“福地”。

平时旅游,我们也喜欢去福地转一圈,沾染福气。

从长远的打算来说,我们最希望自己的家庭,就是福地,能够老人安康,子孙兴旺。

现实却常常“事与愿违”,很多家庭处于吵闹不休,生活落魄的 样子,并且折腾多年,也没有起色。

不管当下的情况如何,有钱还是没钱,请相信一句俗语:“十年风水轮流转,百年田地转三村。”

一些看起来迷信的话,经过深度思考和解读,就能让人豁然开朗了。

只要家中出现了这“三个吉兆”,家就是福地。

01

第一,小动物来光顾,家庭充满友善。

春秋时,鲁哀公西巡狩猎,发现一个奇怪的动物,还用箭射伤了它。

回到城里,鲁哀公请孔子来辨别,这到底是什么?

孔子说:“这是麒麟啊。”

可惜的是,麒麟受伤了,没有救活。最后被安葬在巨野。

孔子忧伤地记录:“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古人认为,麒麟者,仁兽也。

仁慈的动物来了,就是祥瑞送到家。我们要好好保护起来,并以此为机会,改变家庭的运气。

虽然,关于麒麟的故事,很玄乎,但是类似的故事,我们是可以真实遇见的。

作为70后的我,常常接受祖父母的教导:“一定要爱护家里的燕子,他们是给我们送福气来了。”

上学时,学到了白居易写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顿时对家里的燕子,更加尊敬了。

燕子在屋檐下,每天都叽叽喳喳,不觉得是吵闹,而是诉说美好。

我的老家,把家里的蛇,称为“家蛇”,山里的野鸡、喜鹊到家门口了,就是“喜鸟”,狗来了,就是“旺旺”。似乎任何小动物到了家,就是好事不断的开始,不要伤害。

从生活的角度来看,老一辈留下的“动物”传说,本质上是引导我们,要做善良的人,要和周围的动物,友好相处。

有一个词语,叫“爱屋及乌”。

一家人都爱惜自己的屋子,还同时爱上了屋子有关的动物、花草等,人的善意就体现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积善之家”。

02

第二,常常接待贵客,家庭容易得到帮助。

现如今,城里的人似乎很讨厌待客,把房间当成私密空间。

在农村,我们更希望有贵客来,因为贵客来了,总会带来好消息,也会汇聚人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家有柴火灶。一日三餐,柴火燃烧起来,火“呼呼作响”。母亲听到声音,就开心地说:“啊呀,这是欢迎贵客的声音。”

为了让贵客多来几趟,母亲把家里的鸡蛋做了汤,饭桌上也会格外隆重一些。

偶尔有借宿的货郎,母亲也会招呼很周到,临别时,送上一个饼,不让货郎半路上挨饿。

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个城里人。母亲说:“这是远房的老表,大家都来见一见。”

后来,我去县城读书,这个“老表”还帮忙垫付了学费,充当了一两回代理家长的角色。

人心是有温度的,若是你待客有热情,那么客人也会记住你的好,从而在未来的某一天,帮助你。

杜甫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虽然杜甫的一生不算太富有,但是他的家,也有当地的乡绅、官员来造访;还有官员把果园租给他,让他改变生活面貌。他也乐于待客,把门口的路都清扫一下,早早打开门,表达欢迎之情。

看看你的家,有没有来贵客?你待客的态度是什么样子的?就知道家庭的人脉资源如何了,就知道有没有好事发生了。

人帮人,再大的困难,也会挺过去;人抬人,大家一起进步。

03

第三,爱学习的孩子来串门,说明子孙在进取。

不管城里还是农村,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不会如大人一样,勾心斗角,互相算计。

就算大人之间有过节,孩子仍旧会一起嬉闹,也会约定在某家“小聚”。

你家有哪些孩子来呢?是爱玩手机的人,还是爱吵闹的人?最好是,有爱学习的孩子,隔三差五来做客。

《菜根谭》里写道:“教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静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使终生难植嘉禾矣。”

真正会做家长的人,会管教孩子如何交朋友,让孩子和好朋友在一起。欢迎正能量的孩子,疏离负能量的孩子,严厉拒绝乌烟瘴气的 孩子。

爱读书的孩子来了,说明有两件好事发生。

第一,你家的孩子还学习,因此找到了一起进步的人。

第二,孩子遇到了靠谱的人脉圈,在学习的氛围中前进。

家庭有福气,关键在孩子;家庭能不能兴旺,也在孩子。父母做的一切,多半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作铺垫。

04

要改变家庭,与其“迁移地方”,不如打造“福地”。

通过改变家庭周围的自然环境,让小动物安家,和自然界的一切,和睦相处;改变人际关系,做别人的贵人,也为自己找到贵人;帮助孩子建立交友观、学习观、人生观。

家是我们休息的地方,也是我们出发的地方,还是我们的人生归宿。

让我们一起修身齐家,不管在任何地方,都能风生水起。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