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风水摆放

麋鹿(麋鹿图片大全)

时间:2024-01-19 05:37:29 作者:及時行樂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京津冀麋鹿三十五年(内附多张珍贵麋鹿照片)

作者/宋苑、程志斌(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麋鹿是在1985年从英国重引进回我国的中国特有种,是全世界所有重引入项目里最成功的的15个之一。

这个曾在大江南北驰骋但又于中国灭绝的物种现在生活得怎样呢?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麋鹿吧。麋鹿(Elaphurusdavidianus)是我们国家特有的平原湿地动物。它隶属于哺乳纲(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麋鹿属(Elaphurus)、达氏种(E.davidianus),是麋鹿属中唯一现存的动物。

它曾广泛地分布在中国东部的平原湿地上,历史分布最北为辽宁省,南则到达海南岛地区。因其温顺的性格以及生活的环境,麋鹿曾是古人围猎的主要目标。据古籍记载,周武王伐纣后曾举行过一次大规模的狩猎活动,在这次狩猎中捕获了鹿类动物8835只,其中麋鹿就占到了60%。

麋鹿被古代先民视为“祥瑞”,这是因为它有着与其他鹿完全不同的脱角时间。麋鹿是冬至脱角初春角成。因此,从商周时期它就被当时的皇族定为皇家御用祭祀物和御用猎物,并开始圈养在帝王的园囿里。麋鹿的圈养史从商周一直持续到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事实上,在商周时期特别是周朝之后,野外的麋鹿种群就逐步走向了衰退直至近代最终灭绝。野外种群灭绝的原因除了人类的捕杀外,气候变化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清朝以后,人们就只能在南苑皇家猎苑这最后一个皇帝圈养麋鹿的地方见到它了。

1862年,法国传教士阿芒戴维来到中国,他在1865年时在南苑科学发现了麋鹿并把这一珍稀物种介绍回了欧洲,从此欧洲大陆拥有了一些活体麋鹿,它们被饲养在几个国家的动物园里。1894年,北京永定河发水,洪水冲垮了皇家猎苑的围墙,部分麋鹿逃散出去成了周围饥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南苑皇家猎苑被八国联军洗劫多次,生活在猎苑里的麋鹿也惨遭毒手,至此,中国境内最后一个麋鹿种群也在本土灭绝了。

当时欧洲仅存的18只麋鹿幸得英国第十一世贝福特公爵救助,被送往乌邦寺庄园休养生息。从此,麋鹿开始了海外漂泊的旅居史。1985年和1987年,第十四世贝福特公爵秉承祖先的遗志,与中国政府、北京市政府达成一致,最终将38只麋鹿送回到了它曾经消失的地方——北京南海子地区。从此,麋鹿开启了重引进回乡路,重新在中国大地徜徉。

到2020年,麋鹿回归祖国已有35年了,除了最初的北京南海子和江苏大丰以外,很多地方都有了麋鹿种群甚至野生种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京津冀地区的麋鹿吧。

华北平原在历史上曾是麋鹿的自然分布地,但秦汉时期开始,华北的气候由温暖湿润快速转变为寒冷干燥,众多的湖泊、湿地消失,沧海变成了桑田,植物数量也大幅度减少,这直接导致麋鹿数量迅速减少。所以,至清朝,华北地区仅有北京南苑皇家猎苑里仍有麋鹿种群存在,其他野生麋鹿种群均已灭绝。

在1985年之后,北京麋鹿苑的麋鹿曾被多次输送到华北其他地区,截止2021年,共输出19批次共104只麋鹿,它们被送到11个地方,包括:北京动物园、北京野生动物园、天津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河北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等地。目前,除了北京麋鹿苑外,京津冀地区尚有10个机构仍有麋鹿存在,共153只。在这10个机构里,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天津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和河北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1年,天津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接收了来自北京麋鹿苑的10只麋鹿。湿地公园,顾名思义,是最适合麋鹿生活的环境,所以这里的麋鹿也是半散放状态。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中国天津市东北部,位于天津市宁河区境内,距天津市区30公里,距北京100公里,距唐山40公里。七里海是世界三大古海岸湿地之一,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湿地,也是津京唐三角地带极其难得的一片绿洲。最初放过去的10头麋鹿在这片湿地中过起了半散养状态的生活。

在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各种旅游攻略里,麋鹿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这个对外开放湿地公园内的明星物种。但2015年,根据《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规定》中在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红线内,不允许开展旅游活动这一条例,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关停,并要求今后不再开展旅游运营。此后,这里的麋鹿卸去了对外营业招揽生意的“迎宾”身份,成为了保护区真正的主人。截止2021年3月17日,七里海湿地拥有麋鹿21只,数量比10年前翻了一番。

与七里海湿地不同,河北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典型的森林、草原、山谷湿地等生态环境,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这个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接坝地区,是国家AAA旅游景区。地处阴山、大兴安岭和燕山余脉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750~1829米之间,是内蒙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错区域,西北邻内蒙古,东邻辽宁,南邻京津。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滦河上游的自然生态环境,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是集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于一身的生态系统类大型自然保护区。最初决定把麋鹿放在这里是为麋鹿在华北地区野放做实验,2008年,第一批10只麋鹿被半散放在了木兰围场近3000亩的围栏中,为真正野放做准备。当时选择半散放也是为了让麋鹿能够慢慢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2010年,6只麋鹿被野放到保护区的大环境中,但不幸的是,由于麋鹿喜欢去庄稼地里采食从而引起了当地百姓和野生动物的冲突,这次野放失败了。2016年,北京麋鹿苑再次运送10只麋鹿到达这个保护区,这次输送的目的是进行种间调节,补充血缘,提高麋鹿的基因遗传多样性。截止今年1月,河北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仍有麋鹿26只。2017年,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曾组织亲子活动赴木兰围场进行野生麋鹿观察,但麋鹿仅出现在了夜间红外相机的镜头里。不得不说,半散放在河北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麋鹿已经开始慢慢适应真正的自然生活,开始学着躲人和保护自己了。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在北京麋鹿苑的麋鹿,麋鹿苑地处北京市大兴区,是距离市区最近的一处麋鹿保护地。从1985年的20只到2021年的200只,尽管也经历过一些坎坷,麋鹿的数量有着质的飞跃。截止2020年9月,麋鹿苑共输出麋鹿540只,在麋鹿的古分布地共建立了40个迁地种群,除了京津冀地区外,麋鹿苑的麋鹿还输送到湖北石首,在当地建立了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并顺利完成了麋鹿的野放工作;江西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首次在我国最大淡水湖流域建立麋鹿迁地保护区;辽阳千山,麋鹿最北端古分布地以开展麋鹿的适应性锻炼;以及海南枫木鹿场,完成了麋鹿最南端古分布地的迁地保护种群建立。除了这些,麋鹿苑在麋鹿回归的这35年里还着重打造了麋鹿生活的生态环境,现在这里的麋鹿们可以说是生活惬意且舒适,有大片的水域在夏天纳凉,有丰沃的草地可以进食,还有树林小山坡能够为生育期的母鹿提供躲避的地方。在这片人工湿地里,与麋鹿共存的其他动物也有很多,像牙獐、苍鹭、鸿雁等等,它们都是典型的湿地动物。可以说,麋鹿苑在为麋鹿打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其他湿地物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用麋鹿带动环境的改造,让麋鹿成为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现在的麋鹿苑,除了是麋鹿生活地外,更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在麋鹿保护、生态保护、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虽然麋鹿保护在中国、在京津冀地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我们依然时时面对着挑战。在过往的35年里,对麋鹿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魏氏梭菌病。这个病是肠道疾病,也叫反刍动物肠出血症。得病动物发病快,死亡率高。发病原因通常是食用了被魏氏梭菌芽孢污染的食物。此病曾对北京麋鹿苑、北京动物园、石家庄动物园、以及河北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麋鹿造成很大影响,是截止目前麋鹿仍要面对的最重疾病。随着科技的发展,麋鹿疾病防控科学研究也有了积累和起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研制出专门针对这一疾病的疫苗或者药物,帮助麋鹿顺利度过这一难关。

“国家兴,麋鹿兴”!麋鹿归国已经走过了35载,在这35年里,京津冀地区的麋鹿在人类的帮助下完成了种群复壮。麋鹿这一古老珍稀物种在经历了野外灭绝、本土灭绝、海外获救、荣归故里后,又慢慢走进了人们的视线。麋鹿保护工作已成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典范”。期待未来我们能再次在麋鹿的古分布地——华北,见到它们在野外湿地奔跑戏水的矫健风姿!

《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18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犀角带,象牙梳,驷马对安车。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麟对凤,为什么是麟对凤而不是龙对凤,这里也许和孔子有关系,麟指麒麟,传说是一种祥瑞的野兽,《春秋》记载:“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在鲁哀公十四年的时候,鲁哀公去狩猎,捕获了一只麒麟,孔子见了哀伤麒麟不应该在那个乱世出现,应该在太平盛世出现,生不逢时,想到自己也是生不逢时,因此痛哭自己的理想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再也无法实现,从此也不再写《春秋》,遂有“获麟绝笔”之说。据说孔子晚年还作了《获麟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唐尧世就是上古尧舜时期,也借指太平盛世,那时麒麟和凤凰都经常出现,今天已经不是唐尧那个盛世了,你出来干什么,你的出现不逢其时,这不是个好兆头,让我心忧愁。同时也有说这首诗是先秦无名氏所作。和这首《获麟歌》相对的就是《楚狂接舆歌》或者叫《凤歌》,也是和孔子有关。“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凤凰呀凤凰呀!为什么你的美德一天不如一天?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劝阻。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防范。罢休吧罢休吧!现在当官的有多么危险!据说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经过楚国遇到一个狂人,他唱了这首《接舆歌》,有说法接舆不是他的名字,而是迎接孔子的马车之意。这首歌意在讽刺孔子,以凤凰比喻孔子,凤凰在乱世本应隐藏起来,而孔子到处奔走、求为世用,所作所为不合时宜,必然会失败,不如隐居去。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云,“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说的就是这个典故。鳖对鱼,这里二者相对也是大有深意,鳖,俗称甲鱼,水鱼,团鱼。有一种大鳖叫鼋,《左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楚国给郑国送来了一只大鼋,可能是楚国的特产,(《墨子•公输》一文中说“荆有云梦,犀兕(sì)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yuán tuó)为天下富。”荆就是指楚国。)郑灵公命人烹煮,准备和大夫们一起尝尝。有两个大夫,公子宋及公子家听了,不禁相视而笑。郑灵公问“你们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公子家说公子宋早上食指跳动,预示今天可以吃到美味,果真如此,灵公听了,笑了笑说:“这能不能灵验,主权在我的手里呢!”于是命令鼋羹不分给公子宋,还大笑着说:“你的食指还灵验吗?”公子宋很生气,就走到盛有鼋羹的鼎旁,伸出手指蘸了点汤,尝尝味道走了。这就是“染指于鼎”的典故,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这又让我想起另一个和孔子有关的故事,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是鲁国的大夫,按照世袭制,孔子也是贵族,虽然孔子有个哥哥,有资格继承爵位,奈何是个跛子,因为残疾失去了资格,按说孔子可以继承吧,谁知叔梁纥死后,孔子和他的母亲被叔梁纥的正妻赶出家门,孔子一直不被承认是贵族,直到孔子的儿子出生时,鲁昭公给孔子送来一条鲤鱼表示祝贺,《孔子家语》里记载“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荣君之贶(kuàng,赐予,加惠),故因以名曰鲤,而字伯鱼。”孔子感到非常荣幸,同时孔子的贵族身份也得到了认可,因为《国语》中记载:“士食鱼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鱼。”周代的等级鲜明,天子诸侯卿大夫可以吃肉,被称为肉食者,士只有鱼吃;庶人只能吃菜。所以鲁昭公赐鱼,就是承认了孔子是贵族了,士是贵族最低的一个阶层。这是国君赐予的,不给你你也就不被承认。名不正,则言不顺。鱼对鳖,可以用这两个故事来注解,国君给予的,便是恩赐,不予的则是强夺。内史对中书。说的是古代管制三省六部制度中的中书省,中书省是隋朝时设立的,最早在汉代叫中书令,就是在皇宫中负责传达皇帝诏令,多由官宦担任,司马迁就曾经做过中书令。后来到了隋朝中书省改名内史省。因为隋文帝为了避父讳而改中书省为内史省,他父亲叫杨忠,隋朝不但避讳“忠”字,因“中”与“忠”同音,也得避讳。凡“中”皆改为“内”,中书省改为内史省或内书省。犁锄对耒耜。耒耜读音:lěi sì。古代一种耕地用的农具,即原始的犁。也用作农具的统称。犁锄和耒耜意义相近,都可借指农事耕作。汉乐府诗《陌上桑》中有“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元代王冕的《耕读轩》中写到“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犁锄和牛角书代表耕读生活。白居易《归田》中云“种田意已决,迎春治耒耜”畎浍对郊墟。畎浍quǎn kuài,田间排灌用的水沟。也可用来比喻平庸。如唐代诗人元稹写过“自伤才畎浍,其奈赠珠何。”郊墟,指郊外,村野荒丘之间。唐代韩愈 的《符读书城南》诗中云:"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畎浍对郊墟,与前面的“犁锄对耒耜”都可以指田园生活。犀角带,象牙梳,装饰有犀角的腰带和用象牙做的梳子,借喻达官贵人的奢华,身份地位的象征。驷马对安车,驷马就是驾车的四匹马,古人对马非常重视,不同数量,不同颜色,不同等级的马,名字各有不同,二马驾车为骈,三马驾车为骖,四马驾车为驷;黑马为骊,黄马为骠,枣红马为骅骝,劣马为驽,骏马为骥等等。有个成语叫“驷马难追”,不是四匹马都追不上,而是指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形容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所以驷马除了指驾驶一辆车的四匹马,还可以指代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所以这里驷马和安车都是指马车,安车指的是可以坐乘的小车,古代供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征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赐乘安车。有个成语叫“安车蒲轮”,在汉代实行征辟制,为了迎接贤士,以示礼敬,就用蒲草裹轮子以减动震动。如《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壁,征鲁申公。”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这是两个故事,传说东晋时,前秦皇帝苻坚起草赦免文告,一只青蝇飞进内室,赶走又飞来,很快大赦的消息满城皆知。苻坚追査是谁走露了消息,众人皆说是一个青衣人在大街上奔走相告。原来是那只青蝇化作青衣人传了讯息。黄耳是犬的名字。相传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洛阳做官,他的家乡在吴中,很久没有收到家书,有一天,对黄耳开玩笑说:“你能带书信回家乡取消息(回来)吗?”狗狗开心地,摇摇尾巴。陆机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黄耳日夜不休的赶路,送信回家,家人看到陆机的信,又给陆机写了一封回信。狗狗立即上路,一路上翻山越岭,直奔京城。家乡和洛阳之间相隔千里之远,人走路来回需五十天,而黄耳只用了二十天。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长裾就是长衣或者长袖,借指读书人,曳长裾指穿着长衣去拜访某人。这两句推测出自李白的《行路难之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曳裾王门”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李白诗中前一句的弹剑说的是冯煖客孟尝君的典故,冯煖贫困潦倒,身无分文,只带着一把剑到孟尝君家里做门客,孟尝君同意了,但以下等门客相待,冯煖不满,击剑而歌,要求吃饭有鱼,出门有车,孟尝君都满足了他,后来给了孟尝君很大帮助,如狡兔三窟的典故。“庭畔有人持短剑”不知道说的是不是冯煖的典故,如果是的话,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前一句指一个人有声望有权势,有人投奔他,门客众多,和后一句暗指一个人已经失去权力,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状况形成对比。在孟尝君的故事里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孟尝君开始时门客三千,但后来被齐王罢官后,所有门客除冯煖外都离他而去,孟尝君发誓如果将来这些人再来投靠自己,一定好好羞辱一下他们,说“如复见,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孟尝君也很有意思,要吐人一脸口水。幸好被冯煖婉言制止。有人推测“庭畔有人持短剑”指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感觉和后文意义不通。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波浪拍打着船只,惊骇了外船中夜宿的船夫;峰峦叠嶂围绕着屋舍正是喜欢隐居的人理想的生活。这两句表面说的是两种人的生活,一种是船夫渔夫,一种是隐居山中的人,但又有所指,风波,波浪代表着官场的风险争斗,所以用一个骇字,如同船夫在惊涛骇浪中终日不得安宁;而山居的隐者却能够远离官场的纷争,自由自在的安乐生活。

自然保护的旗舰物种、参选冬奥会吉祥物、中国特有的鹿类——麋鹿

近日,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通过媒体发布了一条新闻:在北京的帮助下,鄱阳湖湿地成功建立了野生麋鹿种群。这则消息的背后,是我国最大规模的一次麋鹿野放活动:去年3月,30只麋鹿从位于大兴区南海子的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启程,在经过16个小时的车程后,被运送到1450公里之外的鄱阳湖,与当地的17只圈养麋鹿一起野放。

摄影:钟震宇

今年5月,鄱阳湖野放麋鹿巡护人员在鄱阳县银宝湖乡北湖的草洲上发现18只麋鹿,其中4只为今年新生;在鄱阳县莲湖乡的大莲子湖发现8只麋鹿,其中2只为今年新生。野放的麋鹿顺利度过了洪水期并产下了新生儿,这足以宣告鄱阳湖野生种群成功建立。

图片来源:网络

30多年来,北京分别向湖北石首、浙江慈溪、河北滦河上游、江西鄱阳湖等地输送了494只麋鹿,建立了37个迁地保护种群。这项工作已经得到了世界认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物种引进指南》认为,中国麋鹿重引进项目是全世界138个物种重引进项目中最成功的15个之一,堪称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板。

图片来源:网络

昔日皇家苑囿成麋鹿乐园

在北京,您若是想看成群的麋鹿奔跑撒欢,一定要到位于大兴南海子的麋鹿苑。170头散养麋鹿,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苑中。通过多年建设,麋鹿保护核心区已建成了绵延数公里的表流湿地,湿地水域面积逾10万平方米。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通过营造潜流湿地景观、栽种乡土植物等方式,不但改善了麋鹿生长的生态环境,也使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图片来源:网络

“落雁远惊云外浦,飞鹰欲下水边台。宸游睿藻年年事,况有长杨侍从才。”明代大学士李东阳的一首《南囿秋风》将南海子皇家苑囿之景致描绘得生动逼真。如今,游人不仅能感受水美草丰、天润地泽的生态景观,还能看到鹿群奔腾的场景。

“麋鹿是典型的湿地物种,在保护生物学中,我们将其视为自然保护的旗舰物种。”作为已经从事动物保护工作30余年的学者,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郭耕说,保护麋鹿及其赖以生存的湿地环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保护麋鹿,将带来良好的生态系统,事实上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围绕麋鹿苑,大兴在南海子地区已经建成了总面积11.65平方公里的北京最大湿地公园——南海子郊野公园,曾经的皇家苑囿,经过系统修复和保护,如今已变身城市绿肺、百姓乐园。今年7月,公园二期也将开放,重现碧水环绕、绿茵环抱、芳草萋萋的优美景观,纳兰性德笔下“红桥夹岸柳平分,雉兔年年不掩群”的南海子味道,渐渐回来了。

在麋鹿苑,您除了能看到麋鹿,还能欣赏到孔雀、松鼠、黑天鹅等野生动物,它们都是麋鹿的老朋友。今年,麋鹿又多了不少新朋友。3月,全球极度濒危鸟类青头潜鸭首次现身南海子郊野公园。这种鸟类全球仅有不到1000只,比大熊猫还要稀有。今年以来,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不断监测到濒危物种出现在南海子湿地,发现了近50只凤头潜鸭、30多只赤膀鸭、20只斑头秋沙鸭、10余只鹊鸭等迁徙鸟类。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季以来,南海子湿地公园已经记录了超过20种迁徙鸟类。

而在去年冬天,更是有苍鹭、白鹭、燕雀等几十只冬候鸟选择了“留守”南海子,陪麋鹿一起过年。记者联系了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专家李理,他表示,这与麋鹿苑周边良好的生态系统密不可分,“候鸟喜欢的湖泊、湿地、滩涂,可以提供充足的食物。”

已建立37个迁地保护种群

相比于历史上的南海子,如今的麋鹿苑面积仅相当于前者的3%。这让苑内麋鹿无法真正实现野生。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主任白加德说:“通过30多年来的努力,我们目前已建立了37个迁地保护种群,种群数量达到1800只左右,占全国总麋鹿保护场所的72%。”这37个迁地保护种群的所在地,都是历史上麋鹿的活动地区。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计划今年下半年再新增山东弥河、河北南大港两个迁地保护种群。

作为我国最大规模的一次麋鹿野放活动,30只来自北京的麋鹿野放鄱阳湖之前,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所属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与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曾共同对野放区域的水文、地貌、气候、植物种类、生态环境等进行科学考察,并于2013年放了10只麋鹿进行适应性实验。“五年来,科研人员对实验种群的繁殖性能、健康指标等进行了连续监测,现在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麋鹿数量已达到了21只,这充分证明了鄱阳湖地区的湿地生态环境符合麋鹿种群的生存和繁衍需求。”30只麋鹿被运送前,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刘艳菊向记者这样介绍。

一年之后,刘艳菊一行人再次赶赴鄱阳湖流域,经过连续多天的蹲守调查发现,去年野放的麋鹿主要分布于鄱阳湖流域的银宝湖乡的北湖、双港镇的长山岛、莲湖乡的汉池湖和大莲子湖四个湿地区域,种群数量总计45只。“这还只是我们监测到的,也许有些麋鹿掉了队,没有被发现。”刘艳菊惊喜地说,这些麋鹿的体态身形,大多比北京的麋鹿发育更好,这可以证明,野放的麋鹿很好地适应了鄱阳湖湿地野外生活。

白加德介绍,从数量上看,我国麋鹿总数已达7000多只,暂无灭绝之虞,但现有种群近交系数高,种群杂合度低,遗传多样性严重衰退。如何提高麋鹿的遗传多样性,是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接下来的重点研究方向,目前已经建立了麋鹿健康评价指标数据库和麋鹿栖息地评估体系,用于重塑或恢复麋鹿适应野生环境的行为,帮助改善麋鹿的饲养和管理。中心还构建了麋鹿基因组学平台,开展不同麋鹿种群的基因交流。

图片来源:网络

百年回家路充满荆棘

麋鹿的外迁之所以受人关注,不仅因为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更因为它传奇的经历。麋鹿有数百万年的生命历史,是堪与大熊猫媲美的珍稀野生动物。麋鹿一直是北京城的“土著居民”,1900年前后,我国最后一批麋鹿灭绝前,北京南海子是它最后的栖息之所。1985年,22只麋鹿东归回国之时,南海子也是它最初的家园。一个多世纪以来,麋鹿演绎了从本土灭绝到重引进,再到种群复兴,又成功实现迁地保护的沧桑历程。

有关麋鹿的文字记录,早在甲骨文和石鼓文中就有发现。东汉时期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上写道:“麋,鹿属,从鹿,米声,麋冬至解其角。”其后相继又有100多部历史文献有麋鹿的记述,涉及麋鹿的名称、栖息地、分布数量、行为、狩猎及用途。

但就是这样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物种,却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历程。白加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止一次地感叹麋鹿的身世:“归家万里路,一步一荆棘”。

1865年,法国传教士阿芒·戴维到北京南郊考察,在当时的皇家狩猎场发现了麋鹿,他买通守卫皇家猎苑的官员,拿到两套麋鹿的头骨、皮张的标本。经巴黎自然博物馆馆长爱德华的鉴定,确定这不仅是一个新的物种,而且是一个单独的属,从而载入世界动物学史册。之后,欧洲人几经辗转,将一些麋鹿运出中国,饲养在欧洲的几家动物园里。

1890年,因永定河遭洪水决口泛滥,殃及南海子,北京城南一片泽国,南苑围墙多半倾圮,苑内圈养的120只麋鹿被冲散,任人追捕猎食,南海子的麋鹿仅余二三十只。1900年,八国联军趁清朝政府、防务空虚,侵入北京,北烧圆明园,南掠皇家猎苑,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自此麋鹿这一在中国生存了几百万年的特有物种销声匿迹于本土。

1985年,中英两国政府启动了麋鹿重引进项目,同年8月24日,22只麋鹿结束了漂泊海外百年的历史,回到了它们祖祖辈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至此,北京南海子成为麋鹿的科学发现地、本土灭绝地、重引入地。

图片来源:网络

参选冬奥吉祥物

去年10月31日,是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面向全球征集的最后一天,大兴区正式向冬奥组委申报了麋鹿作为吉祥物的设计方案,这意味着麋鹿有可能成为北京冬奥会吉祥物。麋鹿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跑得快、游得快,善于爬冰卧雪,是名副其实的“运动健将”。

谈到此次麋鹿吉祥物设计的创意,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晓东表示,冬奥会的愿景是纯情的冰雪,的约会,在吉祥物设计上需要突出冰雪文化,麋鹿本身的爬冰卧雪特征正与此相呼应。

参与麋鹿形象设计的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专业师生团队曾承担了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5盎司纪念币”、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标识等和奥运相关的设计工作,具有深厚的奥运情结与设计经验。现场调研、写生麋鹿、研究讨论……设计团队从去年8月开始,前后花费2个多月时间,进行麋鹿吉祥物创意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张晓东把鹿角作为一个重要标志进行了重点把握。他说,麋鹿角都是向后长,幼年麋鹿的角在侧面呈“Y”状,年长麋鹿的角可以倒立,这在全世界所有鹿科动物当中是独一份。因此,在鹿角的设计上,进行了仔细琢磨。

考虑到设计的吉祥物也要带给人以美感,设计团队在麋鹿的鹿角造型、四肢的造型比例、服装等方面进行了多次研究。张晓东透露,参与角逐的麋鹿吉祥物设计将以活泼、可爱的神态出现在大家面前,让世界看到一个有活力、有朝气、发展的中国。憨态可掬的微笑造型也表现出了含蓄的东方精神特质。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鹿类,麋鹿与北京有着深厚的渊源。麋鹿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在甲骨文时期,麋鹿骨骸就成为了最早的文字载体之一。‘鹿’与‘福禄寿喜’中的‘禄’字同音,被认为承载着祥瑞仁和的美好寓意,这也寄托了美好的祝福寓意。”白加德说。

图片来源:网络

【延展阅读】

麋鹿为何长成“四不像”

麋鹿因为角似鹿而非鹿,脸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驴而非驴,又得名“四不像”。麋鹿苑工作人员宋苑介绍,之所以麋鹿会有这几个特点,是因为它生活在平原湿地里。

角似鹿而非鹿。梅花鹿和马鹿的鹿角眉叉都是向前长,而麋鹿的角是向后长,观其角型,麋鹿的角整体是向后向外生长,这也导致了麋鹿的角是所有鹿科动物里唯一一种可以倒置立在一个平面上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湿地多高草,如果它的角也像马鹿梅花鹿一样向前分叉,向前走时湿地的蒿草就会轻易得缠住眉叉,导致麋鹿无法前行。反之,向后分叉的角,不仅不会妨碍麋鹿前行,还会帮助它在蒿草里开出道路奋勇向前。

脸似马而非马。麋鹿眼睛到口鼻之间的距离有些长,是因为它爱吃水草。在它低头吃水草时,眼睛到口鼻之间的距离长了,眼睛才能及时看到周围的猛兽或猎人。如果距离短,很可能因为不能及时察觉到危险而丧命。

蹄似牛而非牛。麋鹿生活在湿地,经常要在泥泞地里行走,所以,它们的蹄子又厚又宽,可以帮助它们走得更平稳。此外,麋鹿的两瓣蹄子中间有皮腱膜,这个皮腱膜有点类似鸭子脚上的蹼,可以帮助麋鹿很好的在水里游泳。湖南省的野生麋鹿种群,当年就是从一江之隔的湖北省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渡长江游泳过去的。

尾似驴而非驴。麋鹿的尾巴是所有鹿科动物里最长的,从形状和长度上看的确很像驴的尾巴。这是因为它生活的湿地夏天多蚊蝇,麋鹿的臀部也是它身上毛发最稀少的部位,所以,它需要不停的甩动尾巴来驱赶蚊蝇,以防被叮咬。(作者 陈强 编辑 张志业)

一个有远见的人,会悟懂《史记》中这3句话,可帮你避免不少麻烦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中,《史记》绝对是世人皆知的一本文学巨著,如果要把这些文学典籍排个名次的话,《史记》不是状元也是探花!

它里面不仅记载了各个王朝的兴盛衰亡,还总结了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就比如这3句话,读懂可让人在人生中少走弯路!

第一句: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原话是这样说的: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也就是说,一个在世间行走的人,不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都不应流露出别样的情绪。

胸有大志,而表面上不露声色,从容稳定的人,是非常可怕的,这样的人一定能成大事。

这句话就教会了我们做人要有格局,要处变不惊,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

正如苏洵所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第二句: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骏马止步不前,不如劣马稳步行走,成大事者不应该被俗事牵绊,应该当断则断!优柔寡断之人,必定成不了大事。

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犹豫不决,往严重了说,这对于一个人是致命的,果断才是握在手里的王牌。

20世纪40年代中期,塑料花热潮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引领下成为一股热潮,当时的李嘉诚瞅准机遇,一跃成为“塑料花大王”。而当时,跟风的人如同雨后春笋般浮现,李嘉诚当机立断,放弃了炽手可热的塑料花行业,转战玩具市场。果然,塑料花行业盛极转衰,当时跟风的那些人赔的干干净净,而李嘉诚又在玩具行业,大赚一笔。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果断的重要性,越是优柔寡断,越是自毁前程!

第三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就是说,在大的行为方面,不用顾忌小的细节,大的礼数面前,不必纠结于小处的谦让。

正如古人所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当初项羽摆下鸿门宴,刘邦欣然赴宴,却处处都是杀机,眼看着高傲的项羽很可能要对他不利,所以他干脆借机上厕所逃窜。

刘邦是一个遵从礼数的人,他在上厕所的时候,还担心就此逃走失了礼节,还是在樊哙的劝说下,才慌乱逃走。估计当时的樊哙心里被气的不轻,都要杀他了,他还担心礼数?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可若当时刘邦顾忌礼数留下来,怕只能是死路一条了,所以我们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中的这3句话都是金玉良言,在社会上行走,谨记这3句话,可以避免不少麻烦。

——编辑谪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