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婚姻配对

愿君勿死(愿君勿死是谁的异能)

时间:2024-01-25 03:24:40 作者:及時行樂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战国传奇:樊於期血战兵败,成安君馆舍自缢

战国传奇:樊於期血战兵败,成安君馆舍自缢

  王翦退军十里,吩咐深沟高垒,分守险阨,不许出战。却发军二万,往助桓齮、王贲,催他们早早收功。樊於期连日悉锐出战,秦兵只是不应。樊於期以为王翦胆怯正想商议分兵前往驰救长子、壶关二处,忽哨马报道:“二城已被秦兵攻下!”

  樊於期大惊,于是立屯于城外,以此安抚长安君。

  桓齮、王贲闻知王翦已移营于伏山,便引兵来见道:“二城俱已收复,分兵设守,诸事停妥。”

  王翦大喜道:“屯留之势孤矣!只擒得樊於期,便可了事。”

  言未毕,守营卒报道:“今有将军辛胜,奉秦王之命来到,已在营外。”

  王翦迎入账中,问其来意。辛胜道:“一者,以军士劳苦命带犒赏颁赐;二者,秦王深恨樊於期,传语将军:‘必须生擒其人,手剑斩首,以快其恨!”

  王翦道:“将军此来,正有用处。”

  遂将来物犒赏三军。然后发今,命桓齮、王贲各引一军,分作左右埋伏,却教辛胜引五千人马,前去搦战,自己引大军准备攻城。

  成峤闻长子、壶关二城失守,派人急召樊於期入城商议。樊於期道:“只在旦晚与决一死战,若战而不胜,当与王子北走燕、赵,连合诸侯,共诛伪主,以安社稷。”

  成峤道:“将军小心在意。”

  樊於期再还本营。哨马报:“秦王新遣将军辛胜,今来索战。”

樊於期道:“无名小卒,吾先除之。”遂率军开营迎战。

略战数合,辛胜倒退。樊於期恃勇前进,约追五里,桓齮、王贲两路伏兵杀出,樊於期大败,急忙收军回营,王翦兵已布满城下。樊於期大奋神威,杀开一条血路,城中开门接应入城去了。王翦合兵围城,攻打甚急。樊於期亲自巡城,昼夜不倦。杨端和在城中,见事势甚危,乘夜求见长安君成峤,称:“有机密事求见。”

  成峤见是旧日门下之客,欣然唤入。杨端和请屏左右,告言:“秦之强,君所知也。虽六国不能取胜,君乃欲以孤城抗之,必无幸矣”。”

  成峤道:“樊於期言:‘今王非先王所出。’导我为此,非吾初意也。”

  杨端和说:“樊於期恃匹夫之勇不顾成败,以君行侥幸之事。今传檄郡县,无有应者,而王将军攻围甚急,城破之后,君何以自全?”

  成峤道:“吾欲奔燕、赵,‘合纵’诸国,足下以为可否?”

  杨端和答:“‘合纵’之事,赵肃侯、齐湣王、魏信陵、楚春申俱曾为之,方合旋散,其不可成明矣。六国谁非畏秦者?君所在之国秦遣一使责之,必将缚君以献,君尚可望活乎?”

  成峤道:“足下为吾计议当如何?”

  杨端和答:“王将军亦知君为樊於期所诱,有密书一封,托致于君。”

  遂将书呈上,成峤观之,略曰:君亲则介弟,贵则侯封,奈何听无稽之言,行不测之事,自取丧灭,岂不惜哉?首难者樊於期,君能斩其首,献于军前,束手归罪,某当保奏,王必恕君。若迟回不决悔无及矣!

  成峤看毕流泪而言:“樊将军忠直之士,何忍加诛?”

  杨端和叹道:“君乃所谓妇人之仁也!若不见从,臣当辞去。”

  成峤说:“足下且暂劳作伴,不可远离,所言待从容再议。”

  杨端和道:“愿君勿泄吾言。”

  次日,樊於期驾车来见成峤道:“秦兵势盛,人情惶惧,城旦暮不保,愿同王子出避燕、赵,更作后图。”

  成峤说:“吾宗族俱在咸阳,今远避他国,知其纳否?”

  樊於期道:“诸国皆苦秦暴,何愁不纳?”

正话间,外报秦兵在南门索战。樊於期催促数次道:“王子今不行,后将不可出矣。”成峤犹豫不决。

樊於期只得提刀登车,驰出南门,复与秦兵交锋。杨端和劝成峤登城观战。只见樊於期鏖战良久,秦兵益进,樊於期不能抵当,奔回城下,高叫:“开门!”

  杨端和仗剑立于成峤之旁,厉声道:“长安君已全城归降矣!樊将军请自便。有敢开门者斩!”

  并从袖中拿出一旗,旗上有个“降”字。左右皆杨端和亲戚,便将降旗竖起,不由成峤做主,成峤惟垂泣而已。樊於期叹口气:“孺子不足辅也!”

  秦兵围樊於期数重,因秦王之命,打算生擒樊於期,不敢施放冷箭。樊於期再杀开一条血路,遥望燕国而去。王翦追之不及。杨端和让成峤开门,以纳秦兵。将成峤幽于公馆,遣辛胜往咸阳报捷,兼请问长安君如何发落。秦太后脱笄代长安君请罪,求免其死,且转乞求吕不韦言之。秦王政怒曰:“反贼不诛,骨肉皆将谋叛矣!”

  遂派遣使者命王翦即枭斩成峤于屯留。凡军吏从成峤者,皆取斩之。合城百姓,尽迁于临洮之地。一面悬赏格购樊於期:“有能擒献者,赏以五城。”

  使者至屯留,宣秦王之命。成峤闻不蒙赦,自缢于馆舍。王翦仍枭其首,悬于城门。军吏死者凡数万人。百姓迁徙,城中一空。此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事也。

(本篇完)

这五部战争类型动漫, 最后两部展示黑暗战争, 男主也是怪物

近些年的战争题材动漫作品都深受二次元爱好者的喜爱,因为战争不仅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同时在享受热血沸腾的同时带给人一些思考,今天就来说几部战争类型动漫。

甲贺忍法帖

在众多的忍者作品中,这部甲贺忍法帖绝对是能够脱颖而出的,虽然作品是老作品,但是也是绝对的精彩。这部作品中虽然战争不断,尤其是忍者之间,不断的被卷入各种战斗,而且随时面临死亡,可以说,里面的任何一个人物随时都可能死亡,对于忍者之间的对决,根本就没有真正的赢家,可以说是相当苦逼与让人纠结的动漫作品。

黑礁

这部黑礁是一部非常成人化的动漫作品,里面有着众多的成人元素,如暴力犯罪,对于战争的描述也是相当的多,如巷战、海战等战斗场面层出不穷,其中的黑社会火拼更是相当精彩。喜欢看暴力女性的绝对不能少了这部番,毕竟里面的女性任何一个几乎都属于战斗力爆表的存在。

皇家国教骑士团

虽然是一部比较血腥暴力的吸血鬼动漫,但是里面涉及的战争场面也是不少,尤其是上校领导的纳粹军团,几乎个个都是不死的怪物,要不是遇到阿卡多,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非常喜欢上校这个人物,尤其是那句耳熟能详的语句“诸君,我喜欢战争”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恶魔人

一部成人尺度相当大的作品,不过作品本身十分的黑暗,动画比漫画还好点,毕竟为了播出,其中很多的片段都进行了修改,不过就作品本身来说,也是相当的黑暗,氛围压抑的让人受不了。剧情相当不错, 但是女主有点可惜,相当的虐,男主在获得恶魔之力之后,并没有泯灭人性,相反为了人类与恶魔而战。他的身体虽然是恶魔,但是并没有失去人类的心,所以是真正的恶魔人。

愿君勿死

名字看起来美好,但实际上却是一部相当残酷的漫画作品。漫画中充斥着各种超能力,不过这些人使用超能力都是有限制的,而且20岁之后就会慢慢消失, 他们也会面临各种副作用。男主自小就有种能够窥视人内心的能力,而且能够对人进行催眠,因为从小就看够了人性黑暗,自身也变得相当黑暗,将杀人变成习惯,变得相当麻木,成为名副其实的怪物,对自身的存在都否定了,只有遇到女主之后才能够安定。

好的战争动漫作品能够给人警示,战争不仅带来恐惧和绝望,也能够给人带来人性思考。

鬼故事里的阴谋与爱情

农历七月十五,是旨在纪念先祖的中元节,民间又有鬼节之称。

在儒家经典《论语》中,有“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的说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奇、志怪小说逐渐为世人所喜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其能够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一方面,也是在某些独特文化语境下,别样的社情反映。

鬼故事,往往不仅仅是讲了一个诡谲的故事。

大唐“古墓丽影”

鬼魅,风月,政治。这三个夺人耳目的名词结合在一起,会编织出怎样的故事呢?唐宪宗元和四年的状元郎韦瓘,在《周秦行纪》这个平平无奇的题目背后,以第一人称视角,构建出唐传奇中最诡异的一个夜晚。

▌ 明刻本《周秦行纪》

叙事从一位青年书生的落第经历开始,他于回乡途中夜暮失路,被一阵异香引入伊阙南道鸣皋山下的一座大宅。登堂方知,此是汉文帝母亲薄太后的灵庙。于是,“状貌瑰玮”的薄太后现身,设酒款待主人公,并云“今夜风月甚佳”,唤来四位美姬临席陪饮。

这四位美人的身份实在了得,有未出汉宫的王昭君,有刘邦的宠妃戚夫人,有“步步生金莲”的南齐潘妃,还有本朝最传奇的女人杨贵妃。一个灵异的酒桌,凑齐了横跨千年的红颜祸水。比这更刺激的是主人公的自报家门,原来他也不是没有故事的某某生某某氏,乃日后的名相牛僧孺是也:

有黄衣阍人曰:“郎君何至?”余答曰:“僧孺姓牛,应进士落第,本往大安民舍,误道来此,直乞宿,无他。”

从故事核看,这个唐传奇段子不过是《刘阮入天台》《游仙窟》一类书生遇艳的套路。但出格之处在于,遇仙者本人是当朝政坛明星,所邂美人亦皆为艳名垂史的宫闱佳丽。敏感的读者一见这些名字,就像宝玉入了秦可卿的卧室,目之所及均有暗喻。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揭秘了这一传奇的写作背景:“牛僧孺在朝,与李德裕各立门户,为党争,以其好作小说,李之门客韦瓘遂托僧孺名撰《周秦行纪》以诬之。”

原来,这出诡异绮谭的背后,是大名鼎鼎的牛李党争。写故事的韦瓘正是李党中人,他抓住对手党魁私下里爱搞文艺创作的特点,冒其名发表,败坏对方的名声。

有此一前情,再看《周秦行纪》中的“余”(牛僧孺第一人称)与诸位美人的席间对话,于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时空虚幻感之外,更能瞧出些危险的杀机:

太后问余:“今天子为谁?”

余对曰:“今皇帝名适,代宗皇帝长子。”

太真笑曰:“沈婆儿作天子也,大奇!”

“今天子”是唐德宗李适,在杨贵妃圣眷正浓的玄宗天宝元年出生,按辈分该叫杨妃一声曾祖奶奶。但这位已登仙界的祖奶奶对德宗颇为不屑,听到他坐了江山,以“大奇”讥之,并戏称德宗的母亲、唐代宗皇后沈氏为“沈婆”。对此,身为人臣的牛僧孺无动于衷。

鱼已上钩,薄太后又递出了一道“送命题”,让牛僧孺开腔评价当朝天子。牛僧孺的回答虽然带着求生欲,但也确实不太给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形象加分:

太后曰:“何如主?”

余对曰:“小臣不足以知君德。”

太后曰:“然无嫌,但言之。”

余曰:“民间传英明圣武。”

一个鬼故事里,不问鬼神却问苍生,这比真正的鬼故事还可怕。只消寥寥几句问答,一顶“无礼於其君”的帽子已经牢牢扣在了牛僧孺的头上。但作者并不打算就此收笔,毕竟,光有无礼的言论不够,还得写出无礼的行为。

故事越往后越惊人,酒足饭饱,薄太后忽然发话道:“牛秀才远来,今夕谁人为伴?”各位绝代佳人你推我,我推你,有的说不能辜负夫君,有的说已为人母不便留宿客人,薄太后特地强调了一句杨贵妃的特殊身份不可染指,最后指派了王昭君给牛僧孺侍寝。

于是,牛僧孺与王昭君共宿良宵,为这个奇幻的夜晚划上芬芳的句号。天明起行,四野空余荒庙,不见诸佳人,唯衣上留香,十余日不歇——这也是个书生遇艳故事的标准结尾,还有种金铜仙人辞汉歌的意味,只是实在令人细思极恐。恐怖的不是情节,是情节背后的阴谋。

政治构陷,这在古来的党争中,一直是个不太体面但效果甚佳的手段。自唐以后的文人学者,对这篇以牛僧孺第一人称展开的《周秦行纪》早就做出了精准解读,“假小说以排陷人,此为最怪”“以身与帝王后妃冥遇,欲证其身非人臣相也”。

不过,现实中的牛僧孺本人倒真是个鬼故事爱好者。他从青年时代就有才名,与白居易、刘禹锡为诗友,后来仕途发达,位极人臣,亦不曾丢下笔头功夫,撰有《玄怪录》十卷,开唐传奇志怪风气之先,亦在中国文学史上留名。

▌ 牛僧孺像

可惜,在当时党争的环境中,牛僧孺出于个人兴趣创作的这些志怪小说,也被对手上纲上线为“意在惑民”。可见高处不胜寒,贵为一国之相,在“鬼故事自由”上还不如勾栏瓦肆里的平民百姓。

魔术里的连环情

魔术听起来像是一种新潮玩意儿,自带高礼帽白手套的西洋基因。其实,在志怪之说盛行的南北朝时期,文人笔记中已有对民间幻戏、幻术的记载,并往往包裹上离奇诡异的故事情节,揭示人性的隐秘。比如南梁才子吴均的名篇《阳羡书生》。

故事的主人公是东晋时代的许彦,一天他提着两只鹅在阳羡境内赶路,遇见一个书生瘫在路边,说自己脚疼,想让许彦用手里的鹅笼捎带他一段路。许彦以为他在开玩笑,你一个七尺大活人,能和鹅挤一个笼子里?没想到书生施施然钻进了许彦的鹅笼,与双鹅并坐其中,鹅笼没变大,书生没变小,许彦也没觉得变重。

▌ 儿童刊物中《阳羡书生》画页

走了一段路,书生感谢许彦,于是从嘴里吐出一个铜奁子,从里面源源不断地取出一桌好酒好菜,又吐出了一位“年可十五六,衣服绮丽,容貌殊绝”的佳人,说是自己的太太,招待许彦共同宴饮。

至此,许彦知道对方是有道术的奇人,亦不推辞,也不过问这些凭空变出的酒菜与美人是真是幻,便与书生对饮起来。几杯下肚,书生就醉倒了,刚才他从嘴里吐出的太太,居然又偷偷从嘴里吐出一个“年可二十三四,亦颖悟可爱”的情夫来幽会。不一会儿太太也醉卧了,情夫又从嘴里吐出一个妙龄情妇,开始下一场幽会。

后来,察觉到上家将醒,他们又逐一连环将情人吞吐回去。最后一个醒来的书生将太太和杯盘器具吞回口中,全不知情,还自怪昏睡太久,让许彦一个人坐着无聊。他哪里知道,在他醉卧期间,许彦已经饱览了一连串的局中局、戏中戏。当然,许彦最后什么都没说,与书生话别,结束了这场奇遇。

这个发生在一千六七百年前的连环不轨情故事,以其情节上的脑洞大开和结构上的离奇诡异,历来多受文人讨论。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如此评价道:“阳羡鹅笼,幻中出幻,乃转辗相生,安知说此鬼者,不又即鬼耶?”

的确,与迷宫般层叠而出的幻术情节相比,《阳羡书生》五百余字的文本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书生的太太和太太的情夫背着伴侣吐出自己的情人前,分别向旁观者许彦透露心迹的两句话:

女谓彦曰:“虽与书生结妻,而实怀怨,向亦窃得一男子同行,书生既眠,暂唤之,君幸勿言。”

男子谓彦曰:“此女虽有情,心亦不尽,向复窃得一女人同行,今欲暂见之,愿君勿泄。”

胡为乎幻?是口吐活人的魔技,也是层层相瞒的人心。故事中的几位角色,都是身有异能的超凡之人,能随时随地变幻神仙道术,却掌握不了自己情人的心。于是,怨诽叠怨诽,背叛生背叛,各自享有新欢,却不知新欢也对自己不忠,构建出一条令人啧啧称奇的连环出轨链。

也许是这个故事太过深入人心,“鹅笼书生”也就成了古人语境中幻戏魔术的代名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魔术书籍诞生于清代,即取名为《鹅幻汇编》。

其实,这个连续变魔术般的故事模型并非原创,而是深受当时流行的佛经故事的影响。正如鲁迅的概括:“魏晋以来,渐译释典,天竺故事亦流传世间,文人喜其颖异,于有意或无意中用之,遂蜕化为国有。”

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引了《譬喻经》中的一段记载,俨然是鹅笼书生的故事原型:“昔梵志作术,吐出一壶,中有女子与屏,处作家室。梵志少息,女复作术,吐出一壶,中有男子,复与共卧。梵志觉,次第互吞之,柱杖而去。”

佛经中的记载以说法为目的,更强调现象本身的奇幻无常。到了文学家笔下,在连环相吐的法术之外,又加入了细腻的情节描写,使得故事更为引人入胜,奇谲荒诞的意味也更浓。

故事的最后,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闲笔。书生把自己吐出的铜盘送给了许彦,多年后,许彦做了官,又找出了这个铜盘送给了一位同僚。不知身在官场中的许彦,日常目之所及的尔虞我诈,是否比当年鹅笼中的小儿女们更令人称奇?

毕竟,后世的鬼故事第一人蒲松龄在感叹世间人心不古时,也表示“世态渔洋已道尽,人间何事不鹅笼”啊。

来源 北京晚报·五色土|作者 李楚翘

编辑:袁新雨

流程编辑 吴越

日本大使馆:在华日本人外出时别大声说日语

据九派新闻 8月24日,日本正式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放至太平洋,此举遭到中方的强烈谴责。

日本驻华大使馆8月25日在日文版页面发布声明称,因不能排除发生不测的可能性,请再次注意以下几点。

(1)外出时,注意不要大声说日语,谨言慎行。

(2)需要访问大使馆时,要密切注意大使馆周围的情况。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