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风俗

蛊术真的存在吗(蛊术真的存在吗国家禁止了吗)

时间:2024-01-16 00:48:44 作者:隐身守侯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吸干人肉、活人成俑……传了两千多年的“蛊术”,真的存在吗?

吸干人肉、活人成俑……前段时间的热播剧《云南虫谷》中的蛊虫吓着你了吗?在剧中,终极大BOSS献王擅用痋(téng)术控制虫子。

痋术是什么?有多可怕?根据剧情,古滇国的统治者献王擅使诡秘邪门的痋术。为防御自己的王陵,他竟让大祭司把蛊虫灌入活人体内封存,将百姓生生制成人俑。蛊虫在宿主体内产卵,将人的血肉迅速吸干。此时人皮干枯形成真空环境,蛊虫旋即休眠,等待被唤醒。

▲来源:《云南虫谷》

而当剧中主角们从下方的河道经过时,突然间这些痋俑接连从洞顶掉落。痋俑入水,休眠的虫卵开始苏醒。虫卵破体而出,化为手掌大小的水彘蜂,专门吸食动物的血肉。当众人还没有搞清楚情况时,虫卵顷刻之间吸水膨胀,两侧长出鳍状物,飞速游向众人的竹筏。

这剧情是不是让你觉得“好像很离谱,但又没准真有这样的事”?

那蛊术到底是什么?蛊虫是怎样的虫子?真的能害死人吗?

什么是蛊虫?

集百毒于一身的毒中之王

传说中,蛊虫不是一般的虫子,也不是一般的毒虫,而是食尽所有毒虫的毒中之王。

《说文解字·蛊》谓:“蛊,腹中虫也。”《春秋传》曰:“皿虫为蛊。”简单来说,蛊是一种放在器皿中,可以害人的毒虫。

但不是所有的毒虫都可以制成蛊。古籍中记载,要将几十到上百个各种各样的毒虫放于密闭的容器中,大到毒蛇,小到虱子,再任凭毒虫互相攻击、残食,等到最后一个毒虫把其余毒虫都吃掉,活下来的这个毒虫,就是集百毒于一身的至毒之毒虫,这个毒虫被称为蛊。依照毒虫的名字,有蛇蛊、蜥蜴蛊、蜣螂蛊、虾蟆蛊等种类繁多的蛊。

▲各种各样的毒虫。来源:网络

又一说,五月初五端阳节是全年阳气最盛的一天,所以在这一天地上阴气最重的毒虫都会被阳气逼出来,因此要在端阳节收集毒虫,制成最毒的蛊。

总之,蛊是一种最厉害的毒虫,以此毒虫来下毒,被称为下蛊。下蛊,也是下一种最厉害的毒。

▲影视剧中的蛊虫。来源:《芈月传》电视剧

这种蛊术由来已久。殷商时期,已盛行放蛊毒人之术。在史书和小说中,常常出现人因中蛊而发病的记载。

中蛊之人,也即吃下蛊虫的人将生不如死,被折磨得面目全非,死相惨烈:

心腹切痛,五脏像被啃食,像有虫在体内行走,天晕地旋。

面色青黄或枯黑,羸瘦,咳痰吐血,腹胀下泻。

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曾误食放蛊后的食品,中蛊后痛不欲生。

▲《芈月传》中给芈月下蛊的“草鬼婆”

▲芈月中蛊,痛不欲生。来源:电视剧《芈月传》

虽然记载吓人,但其实蛊术是否存在却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事实上,没有人亲眼目睹过制蛊的全过程。就连《唐律疏议》中也写道:“蛊有多种”,但“罕能究悉,事关左道,不可备知”。也就是说,蛊有很多种,但是这种邪门的东西,没人能说得清楚。

研究人类学和民俗学的学者邓启耀也表示,虽然自己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很多少数民族的受访者都“知道”蛊是怎样被制作出来的,且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被问及“亲眼见过没有”时,却都摇着头反问:“做这东西,能让你看吗?”

所以,其实说白了,也没人知道蛊虫到底是怎样制成的。

还有专家提出质疑,毒虫之间食性不同,有大有小,怎么能相互吞噬呢?如此就能得到毒中之王吗?

但正是由于蛊术的神秘性和虚幻性,加之所谓“中蛊之人”的悲惨症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恐惧,朝廷也将下蛊定为重罪。

东汉有律令,施蛊者将被当众处死;北魏时,下蛊之人不仅要被处死,还要焚毁其家,以绝后患;唐律中蓄蛊之人要被流放。

▲在徐克导演的《笑傲江湖》中,“日月神教”擅长下蛊。来源:电影《笑傲江湖》

什么是巫蛊?

一个邪门的诅咒却流传千年

在千百年的历史中,“蛊”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毒虫,还伴随着诅咒。这种蛊,也被称作“巫蛊”。放蛊之人用特定的咒语或仪式来操纵毒虫,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比较典型的是,用桐木削成仇人的形象(人偶),然后在桐木人上插铁针,埋入地下,以恶语诅咒,据说可以起到伤害仇人的作用。甚至,施蛊之人几句咒语、一个眼神就能下蛊。如果蛊婆想放蛊,那么被蛊婆盯上的人就会莫名其妙地生病。中了蛊的人,如同被鬼魅迷惑,会神智昏乱,或者暴病而亡。

▲巫蛊中的人偶。来源:网络

这么邪门的巫蛊,还衍生出各种类型、各种用途。比如情蛊,中蛊之人只要一想到自己心爱的人蛊就会啃噬他/她的心,让他/她心痛。只有见到心爱之人,疼痛才会停止。这些用意念就能杀死人的巫蛊,则完全成了骗人的邪术,是披着外衣的诅咒。

▲《云南虫谷》中王胖子用舌头舔了一块古玉后冲进墓道啃食千年干尸,Shirley杨认为他中了“舌蛊”,引发幻觉

巫蛊听起来非常荒谬,但却影响了人们上千年。殷商时期就有关于巫蛊的记载,在封建王朝时期,巫蛊一直被认为是邪术,成为统治者禁止的对象。巫蛊被视为重罪,尤其是对皇帝下蛊,不少人因此罪名而落得满门抄斩甚至被灭族。以此罪名诬告他人意图谋害皇帝,千百年来屡试不爽。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

汉武帝晚年多病,江充向其进言“陛下之疾,在巫蛊”。当时的汉武帝疑心很重,信以为真,遂要求江充找出“幕后黑手”。得到汉武帝支持的江充在全长安城掘地三尺搜集“人偶”,并声称在太子宫挖掘出人偶和诅咒皇帝的帛书,陷害太子刘据行巫蛊之术,诅咒皇帝陛下。

这戳中了汉武帝晚年那敏感多疑的神经,致使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被逼自杀,牵连几万人被处死。事后,汉武帝才发现江充的真面目,但却为时已晚。

▲晚年汉武帝。来源:电视剧《汉武大帝》

蛊术为什么威力巨大?

影响至今?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一些毒虫、寄生虫会引发急剧的疾病,甚至短时间内致人死亡。有专家认为所谓的蛊虫可能是这些毒虫和寄生虫。

也就是说,虽然古人所说的制蛊过程并不靠谱,但是毒性强烈、威力巨大的虫子可能是存在的。

这些蛊毒症状复杂、变化不一,病情一般较重,和一些危急病症有相似之处,如恙虫病、血吸虫病、肝炎、肝硬化、重症菌痢、阿米巴痢疾等。

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对于一些疾病,尤其是急性发作的疾病,症状恐怖,又不知道病因,因此人们把其归咎于蛊,认为是中了蛊毒。

正是这半真半假,令人恐惧却又神秘,摸不着边际的特性,让人们害怕了上千年。

如果说蛊虫可能还有一定依据的话,那巫蛊则完全是不着边的邪术,没有任何道理,完完全全是一种诅咒。

那这种邪术为何令人恐惧,让许多人信有其事,流传千年呢?

想象出来的巫蛊和鬼神相似,在最初都是先民思考自然现象,却没能得出科学解释而产生的迷信。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一些离奇的现象,得不到科学的解释,从而进行了人为的臆想猜测,认为是被施了诅咒,这类似于敬怕鬼神。

但是居心叵测之人利用了人的恐惧心理,制造神秘和恐慌,借此害人。因为心术不正,有害人之心,所以妄图通过巫蛊达到目的;因为恐惧未知,恐惧灾祸,所以害怕巫蛊。

对此,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有一段十分深刻的论述:

盖物之败坏曰蛊,人之惑乱亦曰蛊。

正如“蛊惑人心”四字所表示的,巫蛊,是居心叵测之人利用人的心理制造恐慌和混乱。所谓的巫蛊,实则是人心上所开出的恶之花。

在现代社会,依然有利用“蛊”来骗人的案件。

2018年3月,罪犯李某在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谎称通过“种蛊”做法事,能让失恋女孩与前男友复合,想不到真有不少女大学生相信。

他通过在失恋女孩帖子下留言“感情复合加微信”等简单操作,第一个上当者就出现了。

她是浙江杭州的大学生小林。

李某告诉小林,自己能够帮她在前男友身上种“情蛊”,只要小林提供前男友的照片、姓名、生辰八字和所在地,他就可以“种蛊”,让其前男友在十到十五天内回心转意。一心就想和前男友复合的小林一次次按李某要求转钱,先后转了近4万元。

李某陆续从这些失恋女孩身上骗了共计20余万元,令人错愕。

无邪君寄语时代在变,但不变的是人心。蛊术之所以能流传上千年,正是迎合了人的心理。所以说,要想不被“蛊惑”,还需懂科学、不迷信。有清醒的头脑,才能不被“虫”钻了空子。

参考:

[1]霍斌.恐惧与话语权——唐代“蛊毒”研究的新视角[J].云南社会科学,2014(04):162-166.

[2]赵容俊,金炫抒.先秦巫者的祝诅放蛊活动[J].邯郸学院学报,2017,27(04):43-49.

[3]陈寒非.巫蛊、信仰与秩序的形成——以湘西M乡“中蛊”现象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5(03):78-89.

[4]梁昭.破解“蛊毒”之谜的人类学尝试——《蛊毒:财富和权力的幻觉》读后感[J].广西民族研究,2005(04):201-203.

[5]刘兵.另一种途径的探索——评《蛊毒:财富和权力的幻觉》[J]科技史杂志,2006(01):87-90.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中国反邪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青水● 往期精选■ 助力扶贫 我们在行动

吸干人肉、活人成俑……传了两千多年的“蛊术”,真的存在吗?

吸干人肉、活人成俑……前段时间的热播剧《云南虫谷》中的蛊虫吓着你了吗?在剧中,终极大BOSS献王擅用痋(téng)术控制虫子。

痋术是什么?有多可怕?根据剧情,古滇国的统治者献王擅使诡秘邪门的痋术。为防御自己的王陵,他竟让大祭司把蛊虫灌入活人体内封存,将百姓生生制成人俑。蛊虫在宿主体内产卵,将人的血肉迅速吸干。此时人皮干枯形成真空环境,蛊虫旋即休眠,等待被唤醒。

▲来源:《云南虫谷》

而当剧中主角们从下方的河道经过时,突然间这些痋俑接连从洞顶掉落。痋俑入水,休眠的虫卵开始苏醒。虫卵破体而出,化为手掌大小的水彘蜂,专门吸食动物的血肉。当众人还没有搞清楚情况时,虫卵顷刻之间吸水膨胀,两侧长出鳍状物,飞速游向众人的竹筏。

这剧情是不是让你觉得“好像很离谱,但又没准真有这样的事”?

那蛊术到底是什么?蛊虫是怎样的虫子?真的能害死人吗?

什么是蛊虫?

集百毒于一身的毒中之王

传说中,蛊虫不是一般的虫子,也不是一般的毒虫,而是食尽所有毒虫的毒中之王。

《说文解字·蛊》谓:“蛊,腹中虫也。”《春秋传》曰:“皿虫为蛊。”简单来说,蛊是一种放在器皿中,可以害人的毒虫。

但不是所有的毒虫都可以制成蛊。古籍中记载,要将几十到上百个各种各样的毒虫放于密闭的容器中,大到毒蛇,小到虱子,再任凭毒虫互相攻击、残食,等到最后一个毒虫把其余毒虫都吃掉,活下来的这个毒虫,就是集百毒于一身的至毒之毒虫,这个毒虫被称为蛊。依照毒虫的名字,有蛇蛊、蜥蜴蛊、蜣螂蛊、虾蟆蛊等种类繁多的蛊。

▲各种各样的毒虫。来源:网络

又一说,五月初五端阳节是全年阳气最盛的一天,所以在这一天地上阴气最重的毒虫都会被阳气逼出来,因此要在端阳节收集毒虫,制成最毒的蛊。

总之,蛊是一种最厉害的毒虫,以此毒虫来下毒,被称为下蛊。下蛊,也是下一种最厉害的毒。

▲影视剧中的蛊虫。来源:《芈月传》电视剧

这种蛊术由来已久。殷商时期,已盛行放蛊毒人之术。在史书和小说中,常常出现人因中蛊而发病的记载。

中蛊之人,也即吃下蛊虫的人将生不如死,被折磨得面目全非,死相惨烈:

心腹切痛,五脏像被啃食,像有虫在体内行走,天晕地旋。

面色青黄或枯黑,羸瘦,咳痰吐血,腹胀下泻。

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曾误食放蛊后的食品,中蛊后痛不欲生。

▲《芈月传》中给芈月下蛊的“草鬼婆”

▲芈月中蛊,痛不欲生。来源:电视剧《芈月传》

虽然记载吓人,但其实蛊术是否存在却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事实上,没有人亲眼目睹过制蛊的全过程。就连《唐律疏议》中也写道:“蛊有多种”,但“罕能究悉,事关左道,不可备知”。也就是说,蛊有很多种,但是这种邪门的东西,没人能说得清楚。

研究人类学和民俗学的学者邓启耀也表示,虽然自己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很多少数民族的受访者都“知道”蛊是怎样被制作出来的,且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被问及“亲眼见过没有”时,却都摇着头反问:“做这东西,能让你看吗?”

所以,其实说白了,也没人知道蛊虫到底是怎样制成的。

还有专家提出质疑,毒虫之间食性不同,有大有小,怎么能相互吞噬呢?如此就能得到毒中之王吗?

但正是由于蛊术的神秘性和虚幻性,加之所谓“中蛊之人”的悲惨症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恐惧,朝廷也将下蛊定为重罪。

东汉有律令,施蛊者将被当众处死;北魏时,下蛊之人不仅要被处死,还要焚毁其家,以绝后患;唐律中蓄蛊之人要被流放。

▲在徐克导演的《笑傲江湖》中,“日月神教”擅长下蛊。来源:电影《笑傲江湖》

什么是巫蛊?

一个邪门的诅咒却流传千年

在千百年的历史中,“蛊”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毒虫,还伴随着诅咒。这种蛊,也被称作“巫蛊”。放蛊之人用特定的咒语或仪式来操纵毒虫,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比较典型的是,用桐木削成仇人的形象(人偶),然后在桐木人上插铁针,埋入地下,以恶语诅咒,据说可以起到伤害仇人的作用。甚至,施蛊之人几句咒语、一个眼神就能下蛊。如果蛊婆想放蛊,那么被蛊婆盯上的人就会莫名其妙地生病。中了蛊的人,如同被鬼魅迷惑,会神智昏乱,或者暴病而亡。

▲巫蛊中的人偶。来源:网络

这么邪门的巫蛊,还衍生出各种类型、各种用途。比如情蛊,中蛊之人只要一想到自己心爱的人蛊就会啃噬他/她的心,让他/她心痛。只有见到心爱之人,疼痛才会停止。这些用意念就能杀死人的巫蛊,则完全成了骗人的邪术,是披着外衣的诅咒。

▲《云南虫谷》中王胖子用舌头舔了一块古玉后冲进墓道啃食千年干尸,Shirley杨认为他中了“舌蛊”,引发幻觉

巫蛊听起来非常荒谬,但却影响了人们上千年。殷商时期就有关于巫蛊的记载,在封建王朝时期,巫蛊一直被认为是邪术,成为统治者禁止的对象。巫蛊被视为重罪,尤其是对皇帝下蛊,不少人因此罪名而落得满门抄斩甚至被灭族。以此罪名诬告他人意图谋害皇帝,千百年来屡试不爽。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

汉武帝晚年多病,江充向其进言“陛下之疾,在巫蛊”。当时的汉武帝疑心很重,信以为真,遂要求江充找出“幕后黑手”。得到汉武帝支持的江充在全长安城掘地三尺搜集“人偶”,并声称在太子宫挖掘出人偶和诅咒皇帝的帛书,陷害太子刘据行巫蛊之术,诅咒皇帝陛下。

这戳中了汉武帝晚年那敏感多疑的神经,致使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被逼自杀,牵连几万人被处死。事后,汉武帝才发现江充的真面目,但却为时已晚。

▲晚年汉武帝。来源:电视剧《汉武大帝》

蛊术为什么威力巨大?

影响至今?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一些毒虫、寄生虫会引发急剧的疾病,甚至短时间内致人死亡。有专家认为所谓的蛊虫可能是这些毒虫和寄生虫。

也就是说,虽然古人所说的制蛊过程并不靠谱,但是毒性强烈、威力巨大的虫子可能是存在的。

这些蛊毒症状复杂、变化不一,病情一般较重,和一些危急病症有相似之处,如恙虫病、血吸虫病、肝炎、肝硬化、重症菌痢、阿米巴痢疾等。

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对于一些疾病,尤其是急性发作的疾病,症状恐怖,又不知道病因,因此人们把其归咎于蛊,认为是中了蛊毒。

正是这半真半假,令人恐惧却又神秘,摸不着边际的特性,让人们害怕了上千年。

如果说蛊虫可能还有一定依据的话,那巫蛊则完全是不着边的邪术,没有任何道理,完完全全是一种诅咒。

那这种邪术为何令人恐惧,让许多人信有其事,流传千年呢?

想象出来的巫蛊和鬼神相似,在最初都是先民思考自然现象,却没能得出科学解释而产生的迷信。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一些离奇的现象,得不到科学的解释,从而进行了人为的臆想猜测,认为是被施了诅咒,这类似于敬怕鬼神。

但是居心叵测之人利用了人的恐惧心理,制造神秘和恐慌,借此害人。因为心术不正,有害人之心,所以妄图通过巫蛊达到目的;因为恐惧未知,恐惧灾祸,所以害怕巫蛊。

对此,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有一段十分深刻的论述:

盖物之败坏曰蛊,人之惑乱亦曰蛊。

正如“蛊惑人心”四字所表示的,巫蛊,是居心叵测之人利用人的心理制造恐慌和混乱。所谓的巫蛊,实则是人心上所开出的恶之花。

在现代社会,依然有利用“蛊”来骗人的案件。

2018年3月,罪犯李某在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谎称通过“种蛊”做法事,能让失恋女孩与前男友复合,想不到真有不少女大学生相信。

他通过在失恋女孩帖子下留言“感情复合加微信”等简单操作,第一个上当者就出现了。

她是浙江杭州的大学生小林。

李某告诉小林,自己能够帮她在前男友身上种“情蛊”,只要小林提供前男友的照片、姓名、生辰八字和所在地,他就可以“种蛊”,让其前男友在十到十五天内回心转意。一心就想和前男友复合的小林一次次按李某要求转钱,先后转了近4万元。

李某陆续从这些失恋女孩身上骗了共计20余万元,令人错愕。

无邪君寄语时代在变,但不变的是人心。蛊术之所以能流传上千年,正是迎合了人的心理。所以说,要想不被“蛊惑”,还需懂科学、不迷信。有清醒的头脑,才能不被“虫”钻了空子。

参考:

[1]霍斌.恐惧与话语权——唐代“蛊毒”研究的新视角[J].云南社会科学,2014(04):162-166.

[2]赵容俊,金炫抒.先秦巫者的祝诅放蛊活动[J].邯郸学院学报,2017,27(04):43-49.

[3]陈寒非.巫蛊、信仰与秩序的形成——以湘西M乡“中蛊”现象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5(03):78-89.

[4]梁昭.破解“蛊毒”之谜的人类学尝试——《蛊毒:财富和权力的幻觉》读后感[J].广西民族研究,2005(04):201-203.

[5]刘兵.另一种途径的探索——评《蛊毒:财富和权力的幻觉》[J]科技史杂志,2006(01):87-90.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中国反邪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青水● 往期精选■ 助力扶贫 我们在行动

揭秘湘西三邪,赶尸术究竟是怎样的?流传千年的蛊术是真的吗

揭秘湘西三邪,赶尸术究竟是怎样的?流传千年的蛊术是真的吗

引言:

湘西地区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神秘的地方,尤其是关于邪术和神秘实践的传说更是令人着迷。其中,湘西三邪以及与之相关的赶尸术和蛊术,一直是引发人们浓厚兴趣和疑问的话题。本文将深入揭秘湘西三邪,探究赶尸术的来龙去脉,并探讨流传千年的蛊术是否真实存在。

第一章:湘西三邪的起源

湘西地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关于邪术的传说。湘西三邪是指三种被认为邪恶力量的存在:僵尸、鬼魂和恶魔。据传,这些邪恶力量常常困扰着湘西的居民,给他们带来恐怖和不安。赶尸术便是一种应对僵尸的手段,而蛊术则被认为可以对抗恶魔和鬼魂。

第二章:赶尸术的实践

赶尸术是湘西地区独有的一种神秘实践,常常出现在当地的民间传说和民俗活动中。赶尸术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特殊的仪式和技巧,将僵尸从人世间赶走,以保护人们的安全。在实践中,赶尸术通常涉及到巫师、符咒和特殊草药的使用,以及一系列复杂而神秘的仪式。然而,赶尸术的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其只是民间传说中的一种神秘现象,而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证明其存在。

第三章:蛊术的传承与应用

蛊术作为湘西地区另一项神秘实践,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强大的邪术。蛊术涉及到对特定生物或物体施加咒语、草药或其他手段,以达到治疗、伤害或操控的目的。

传说中,蛊术被认为可以令人致命或令人康复,可以操控自然力量,甚至可以使人变成禽兽。然而,正如赶尸术一样,蛊术的真实性仍然存在争议。科学界普遍认为,蛊术更多地是一种民间传说和神秘现象,缺乏科学验证。

第四章:科学角度的解释

对于赶尸术和蛊术,科学角度提供了一些解释。关于赶尸术,一些科学家认为,所谓的僵尸实际上是一种疾病或药物中毒的表现,人们在受到草药等物质的影响下出现类似僵尸的症状。至于蛊术,科学界普遍认为其所谓的魔力或神秘力量,实际上是基于心理暗示和信仰的效应。人们因为深信蛊术的力量而表现出对其的积极或负面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结论:

尽管湘西三邪、赶尸术和蛊术在湘西地区的民间传说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科学角度并未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其存在。赶尸术和蛊术更多地被视为一种神秘现象和心理暗示的结果。然而,这并不能否定人们对湘西三邪以及与之相关的神秘实践的兴趣和探索。无论是科学解释还是民间传说,湘西三邪的故事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湘西地区文化和历史的途径。

传说中的巫蛊之术神秘莫测,苗疆蛊毒之术真的存在吗?

对于苗疆的蛊毒之术,想必大家肯定早有耳闻。不过这样的秘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被人们所遗忘,但是最近一部热播剧《云南虫谷》的出现,让我们再一次了解到这样的巫蛊之术。其实下蛊之所以吸引人们的关注,主要在于它研制的方法十分复杂,其中关于人血饲养蛊虫一事,就足以让许多人背脊发凉。那么下蛊这件事情究竟是民间传说,还是真实存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论关于苗疆的巫蛊秘术!

下蛊也称之为放蛊,这是中国民间异术的其中一种。历代的统治者都认为这是一种极具邪恶的巫术,所以是明令禁止的,但是还是有一些偏僻的地区选择用这样的方式维持生计。而作为全国巫蛊的代表,苗族的人确实天生就是培养蛊虫的高手。尤其是族中的一些中老年妇女,他们培养的蛊虫一般都有剧毒,但是放蛊人一般不轻易对人下蛊,除非是惹到了他们,或者是仇家。

蛊虫是下蛊最重要的原料,一般一只蛊虫的出现,都是将各种毒虫聚集在一个小药罐之中,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活下来的那一只毒虫就被称之为是蛊虫。而这样的毒物还必须以放蛊人的血肉为食,所以放蛊人一般都是与蛊虫同生共死状态。不过正因为如此,养好一只蛊虫需要耗费放蛊人大量的精血,有可能在蛊虫培养的过程中,放蛊人便因为气血两虚而遭到了蛊虫的反噬,最终丢了性命。我相信大家应该对于下蛊的事情会更为熟悉,因为下蛊经常会出现在各种小说或者是影视剧之中。那么下蛊究竟是怎么样操作的呢?

而下蛊的方式也有许多种,不过一般都是要亲自与蛊虫接触,才能称之为下蛊成功。而那些中了蛊毒的人,便会听命于下蛊人,否则蛊虫便会在他的五脏六腑随意乱窜,直到他受尽折磨,精血殆尽。许多人下蛊人十分狠毒,但是他们也从不轻易下蛊,平常的时候都是以常人的身份面对世人,只是当别人极力相求时才会启用这个秘术。

对于《云南虫谷》中描述的下蛊的镜头,许多观众觉得拍摄得十分真实,所以下蛊的风波再次掀起。许多网友也是在下面纷纷评论,他们分享了许多周围人的亲身经历,其中情节的描写生动不已,但是也有不少网友只是跟风,随意编造的故事。

由于巫蛊之事是很久之前的谈及,所以不少人对于这段记忆的重现还是表现得十分怀念。不过对于巫蛊这样的事情,我们更多的是抱有一种了解的心态,至于这样的事情是不是真的,我们也只有经历了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不过这样的事情我们是不可以强求发生的,毕竟只是一种巫术,如果真的存在也不应该继续出现在社会之中。于我们而言,还是将其当做是电视里的一个情节,这样也可以满足我们一时的好奇心。

苗疆巫蛊之术,现实中真的存在吗?与我们想象中的不同

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土地上,流传着许多的民俗传说。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或者是一些偏远的地方,这样的传说源远流传,经久不衰。

不仅南来北往的游客们爱在旅途过程中,听上一则传说消磨旅途中的无聊,具有发散性思维的作家也将这些民俗传说融会贯通后变成了精彩绝伦的作品。

如果说一个地方的景色是那个地方的“皮”,那么民俗传说就是那里的一部分的“魂”。在这些传说中,我们常能听到一些神秘莫测的词汇,比如苗疆,比如蛊术。

苗疆蛊术

不知道有多少人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词是来自金庸老先生的《笑傲江湖》,里面的五毒教教主蓝凤凰令人印象深刻,她就十分擅长炼制传说中的蛊毒。

不过你要是去问现在的苗族人会不会炼制这种东西,人家八成要送你一个白眼。实际上,所谓的苗疆蛊术到底存不存在,至今都还未有准确的定论,不过在科学逐步发展的今天,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只是一个传说。

但不得不说,它从古至今都是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巫术之一。何为蛊?基本上就是将一些毒虫和毒草药混合在一起形成的东西。也有传说说是将一百条毒虫放在一起让他们自相残杀,活到最后的那个就拥有了可怕的毒性,也被称作“蛊”。

蛊分很多种,比如最基础的母子蛊,发生在两人之间,中了子蛊的人完全受到母蛊的驱使;还有情蛊,说是会让中蛊者完全爱上施蛊人,种类繁杂多样。

这些蛊其实在武侠小说中比较盛行,而且往往施蛊人要以血肉喂养蛊虫,与之同生共死的也不是没有,甚至还会出现被蛊虫反噬的情况,总之是十分危险的。

在历史上,也有不少皇室中会出现巫蛊之术,比如陈阿娇被贬去长乐宫的罪名就是“行巫蛊之术”;武则天还是后妃的时候也用这一套陷害过王皇后,为之铺路。

因为古人医学落后,碰到这种东西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所以皇宫和民间都是禁止养蛊炼蛊的,一经发现,那罪名也就比谋反稍微轻一点儿,不会让你立刻脑袋搬家,但也没有好果子吃。

不过在皇宫里要是搞蛊虫这一套,先不说太显眼,就光说那味道就没几个娇生惯养的后妃受得了,所以在皇宫里出现的巫术基本上都是扎小人,说实在的,这效果其实就和现代人背后诅咒别人“吃方便面没有调料包”差不多,只能自己爽一爽,不会有什么真的效果,就算有,那也是万中无一的巧合。

不过古代帝王家对这个是极为看重的,所以一经查到,严惩不贷。也正因此,这种巫蛊之术也是后宫妃子们会用来使用的。

如果去除那些完全虚构的影视作品,只单看历史上那些有记载的巫蛊之术,你会发现其实基本上没几个真正成功的,就算有,成功的也不是“蛊术”本身,而是“嫁祸栽赃”这件事儿。

苗疆蛊术也和降头术、赶尸术一起,被称为东南亚三大巫术,不过后两个在我国早就已经得到了科学的解释。

而蛊术之所以会在大众心中形成如此可怕的概念,除了影视作品的渲染之外,其相关的传说中对蛊术的描绘(包括材料、下蛊方式等)也加剧了大众对苗蛊的惧怕心理。

不过,巫蛊之术也并非全然是一种邪恶之物。在《本草纲目》中,其实有描写制作蛊的方法,不过那之中描写的蛊,起到的是治病救人之效。如今在苗族的很多地区,依然有不少人信奉巫医。

在他们眼中,巫医是一种超脱于自然的力量,能看见普通人看不见的东西,也可以做到预知祸福吉凶,在当地人的不少民间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巫医的影子。

不过随着科学的进步,巫医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淡化,至于那苗疆巫蛊之术,其实也可以用科学解释。人类就算吃普通的食物都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更不要提去吃蜈蚣、蚂蟥那一类毒虫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毒的草药,就算什么仪式都没有,就这么干吃下去也可以起到中毒的效果,这和所谓的巫蛊无关。当然,这跟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

其实,真正可怕的并不是蛊术,而是人们的“无知”,因为不了解,所以很容易就会将某样东西不断地强化,加上一些艺术加工和虚构会误导一部分人,让他们误以为这是事实,所以才会有了那些越传越玄乎的传说故事。

结语

随着科学的发展,苗疆巫蛊也褪去了神秘的面纱,不过,关于它的那些带有神秘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民俗故事,依然在中华大地上流传,成为一种无形的文化宝藏。

苗疆巫蛊之术,现实中真的存在吗?与我们想象中的不同

传说中的苗疆蛊术,能害人也能治病,真的存在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旅行中的兔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