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名字配对

铤(铤而走险)

时间:2024-01-17 14:18:11 作者:一夜奈良山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成语“铤而走险”,为何是金字边,不是提手旁?

成语“铤而走险”,为何是金字边,不是提手旁?成语辨析:铤而走险的“铤”,为何不是挺身而出的“挺”?

民间有谚云:“人急悬梁,狗急跳墙。”意思是指人被逼急了会以死相拼,这里的拼,拼掉的是“自己的命”,希望别人的心一软而放过自己,像狗被逼急了会跳墙逃跑一样,是本能反应之一。这和以前的小媳妇受了委屈后,会玩“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操作有些神似。

与此意相类的,还有个比较书面的表达,那就是“铤而走险”。铤而走险是个较为常用的成语,意思是人在指无路可走的时候,会采取冒险行动,如同兔子急了也咬人一样,希望能博得一线生机。这与“人急悬梁”式的拿自己的性命逼迫他人就范相比,又相对了积极得多。

还有句老话叫“富贵险中求”,这里的“险”就就是冒险,这也是成功者所特有的特质,敢做敢为,是人生开创财富或者是事业发达不可或缺的一步。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冒险并不蛮干。

旧上海滩之所以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就是因为那里有许多未被发现的机会,只有敢为天下先者,才可能成功出位,成为人生的赢家。

所以,人是应该有点冒险精神的。铤而走险最早多用作褒义,就容易理解了。

关于铤而走险,还有个有名的历史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郑国在两大强国之间弱者生存的“智慧”。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众多,周天子已无力控制,于是,一些有实力、有野心的诸侯大佬就会挺身而出,自命为带头大哥(诸侯之长),企图掌控天下。

那些大佬们为了争夺天下,合纵连横、东征西讨,相互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前后共有数位诸侯成功俗登顶,成为盛极一时的霸主(即人们所熟悉的春秋五霸)。

霸主们最乐意干的一件事,就是会盟诸侯(简称会盟)——找个地方将天下诸侯召集到一起,从者为友,否则为敌。

公元前610年(周匡王三年,楚庄王四年,晋灵公十一年),晋灵公(其实是个特不靠谱的君主)也效仿其爷爷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在黄父举行完军事训练后,又在扈城(故地在今河南原阳)会盟诸侯,商讨与宋国如何相处。

北方诸国,鲁文公因有齐国之患没来参加,而想来参加的郑穆公遭到晋灵公的拒绝——理由是郑国对晋国不忠,郑国明里“臣服”晋国,暗地又对楚国献殷勤,有贰心(“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左传·文公十七年》)。

郑国事楚,也是迫不得已之事,因为,当时的楚国正是楚庄王(现任霸主)当政的强盛之时。所谓的事楚,也并没有实质性的动作,只是示好而不敢树敌而已。但是,却让前任霸主之国的晋灵公挑了理。

无论是楚国还是晋国,郑国都是得罪不起的,晋灵公此番操作,明摆着是将郑国当做了敌人,这对于弱小的郑国来说,是次重大的危机。

为了解困释难,郑国执政大臣、郑文公之子公子归生(字子家)专门派人给晋国的当家大臣赵宣子(赵盾)送去一封告白信,表明自己一直是忠于晋国的。

公子归生在信里先是列举了一系列郑国友善晋国的事实,最后,又直言不讳地陈述了作为小国的尴尬与无奈,最后亮明自己的观点,晋国虽然是大国,但是,也不能逼人太盛,否则郑国只能“铤而走险”,别无他路,到时,晋国也落不了什么好。

“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朝于齐;四年,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有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左传·文公十七年》)

上面的陈述,翻译成现代汉语来表达就是:

小国服侍大国,大国以仁德对待它,它就是人;不用仁德对待它,它就是一只鹿,着急了就会急着走险棋(意指弃晋奔楚),事情紧急到如此地步,我们还能有其他选择吗?

大国毫无原则地下命令,面对生死存亡之际,我们只能集中全部兵力准备应战,就看你们下步怎么做了。

郑文公(穆公之父)二年六月,我们朝见齐国,成为盟友。四年二月,(郑国随)齐桓公(当时的霸主)侵蔡伐楚,后以与楚结盟告终。

小国夹在大国之间,听从强国的命令,难道有错吗?如果你们不考虑这些,我们就无法逃避你们的命令。

赵宣子看了公子归生的信后,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便说服晋灵公改变了对郑国的态度,以免他们投入楚国的怀抱。

随后,特派晋国六卿之一巩朔出使郑国和谈,还将赵穿(晋国大夫、赵盾堂弟)、公婿池(晋灵公的女婿)送到郑国作人质。

一场令郑穆公寝食难安的危机,就这样被公子归生的一封信给化解了。

虽然一时的危机解除了,但是,其后的几十年间,郑国“铤而走险”的事并没少干:时而依附晋国,时而追随楚国,弄得晋楚两国都哭笑不得。这也许就是小国的悲哀吧!

“铤而走险,急何能择?”为何是“铤”,而不“挺身而出”的“挺”?细究一下这两个字的含义,就迎刃而解了。

“挺身而出”指的是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不怕困难艰险,勇敢地站出来。“挺”字有硬而直之意。

而“铤而走险”的“铤”,特指速度的,快跑的样子,如“铤走”。就是急速奔跑的意思。“铤而走险”形容的是形势急迫,冒险得抓紧,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

(图片来自网络)

于顺民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作者 于顺民

本文举出了许多易读写错、易理解错的字与词语,下面分别敍及。

一、铤而走险。许多人写为“挺而走险”是错的,“铤(音ting)”,意为“快走的样子”,“铤而走险”解为“走投无路”之意。“挺而走险”说不上讲法!

二、走投无路。写作“走头无路”,是错的。“投”是“投奔、投向”之意,“走投无路”应该解为“无处投奔”,而“走头无路”是什么意思呢?

三、如火如荼。写作或者读作“如火如茶”是错误的。“荼”,音tu二声,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原语意“红得像火、白得如荼”,岂不是发展得蓬蓬勃勃的样子吗?而“茶”,解为“茶叶”或“茶水”都是不上讲的!

四、皴。音cun一声,《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第10版》载有三种解释:

1.皮肤因受冻或风吹而干裂;

2.皮肤上积存的泥垢和脱落的表皮;

3画的一种画法,突出山石的纹理和阴阳向背。

前两种解释的场合,人们一般可以发出cun的音。但在第三种解释中,许多人却会发zou音。我就听一个中国画很有造诣的哥儿们说过“zou法”,如“斧劈zou、披蔴zou”之类的话。为此,不避繁难,而把这个“皴”字的字义详细介绍一下。

五、纶。“羽扇纶巾”中的“纶”字,就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打扮,读音为“guan”。“羽扇”,即他手中拿的鹅毛扇,而“纶巾”则指的是其头巾的一种样式。

但我觉得不能认为《三国演义》中常见到的诸葛亮戴的帽子就是“纶巾”,那多半是他当了军师之后的官服!

这个“纶”字是个多音字,在“锦纶、涤纶”中的“纶”字读音为“lun”。

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把诸葛亮的打扮念作“羽扇lun巾”,现在想起来还真有点难为情呢!

六、肓。“病入膏肓”中的“肓”字,读音应为“huang”,不应读“盲mang”。

您看“肓”字的下部是“月”,“月”部的字通常表示这是人体的一部分,如“肤、脸、胃、肠、肝、肾”等皆如此。古人把心尖的脂肪叫“膏”,“心脏与膈之间叫肓”,认为膏肓之间药力达不到。所以,病入膏肓即症之不治。而“盲”字下部是“目”,表示此字与眼有关。“盲”字表示“眼瞎”,岂非与眼有关?

七、琅。音lang,“琅琅书声”是对的,但若写为“朗朗书声”,则是错的。这里,“琅琅”是拟声词,意为“金石相击的声音或响亮的读书声”。由此可知,形容书声只能用“琅琅”。而“朗”字用于声音,只能解为“声音清楚响亮”,例如“朗诵”、“朗读”等。若问这又是为何?我只能答这是老祖宗的规定!

八、嫘。音lei,传说“嫘祖”此人是轩辕黄帝的妻子,教子民养蚕、缫丝、制衣。切忌此字不可读如“螺luo”!

九、亳。音bo,亳州,为安徽省地名,是曹操的老家。请注意:此字与“毫”字少一划,读音也不同。

以下介绍两个成语:

十、捉刀代笔。此成语含有两个历史典故。“捉刀”,说的是当年的魏王曹操要接见匈奴使者,但他觉得自己身材不夠魁梧,怕被使者小视。于是选国中身材伟岸者名叫崔圭的人,假扮自己坐到榻上。自己扮作卫士持刀在榻旁站立。接见后派人询问使者:“你觉得魏王怎么样?”使者答道:“魏王身材魁梧、英气外溢。然而旁边的卫士目光炯炯,乃真英雄也!”

“代笔”,说的是西域某国欲试探唐朝的国力,特叫人用少数民族文字给中原写来国书,国中许多人不识。独有李白因为生于西域,顺利回复了该国书。世称李太白醉写“嚇蛮书”,为大唐国争得了荣誉。

后来此语被转义为替别人答卷子,引伸为“作弊”。

十一、沆瀣一气。传说古代有个主考官崔沆(hang),取了一个考生名为崔瀣(xie)。“沆瀣”二字原意为“夜间的水汽”,于是时人戏称二人曰“沆瀣一气”。慢慢地这个成语就演变成“互相勾结”之类的意思了!

多年以前,我确曾看到资料说,那二人属于叔侄关系。不管咋说,二人的原名本来无任何贬义,后来居然变成不折不扣的贬义了。语言的演变何其巨大!此二人又何其冤哉!

(书写于2023.6.23)

作者简介:于顺民,男,l944年9月出生。曾读于山东大学62级数学系,毕业后入伍。曾荣获科技成果三等奖,获聘高级工程师。历任技师、专业组长、室主任、训练处处长等职务。1990年转业到地方某单位任处长等职务,2004年退休。喜爱读书写作,偶有作品发表。

美妙的汉语

tiao 阴平 一声平 字体写法:挑 佻 祧

组词:挑眼 佻巧

例句:挑夫,给人挑货物,行李为业的人。

tiao 阳平 二身扬 字体写法:条 蓧 调 迢 苕 龆 笤 岩 蜩 鲦 髫

组词:笤帚 调羹

例句:调嘴学舌,背地里说人长短。

tiao 上声 三声拐弯 字体写法:挑 窕 朓 斢

组词:挑战 窈窕例句:挑灯,把灯挂在高处。

tiao 去声 四声降 字体写法:眺 跳 粜

组词:跳伞塔 眺望

例句:登高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tie 阴平 一声平 字体写法:贴 帖 萜 怗

组词:帖服 贴切

例句:贴息,用期票调换现款时所付出的利息。

tie 上声 三声拐弯 字体写法:帖 铁

组词:铁蒺藜 一帖药

例句:铁蚕豆,一种炒熟的蚕豆。

tie 去声 四声降 字体写法:餮 帖

组词:饕餮 碑帖

例句:饕餮,贪食。

ting 阴平 一声平 字体写法:汀 厅 听 桯 烃 鞓

组词:听而不闻 厅堂

例句:桯子,锥子等的杆子以及放置床前的小桌。

ting 阳平 二声扬 字体写法:亭 葶 停 婷 廷 庭 霆 蜓 莛 渟

组词:葶苈 停顿

例句:葶苈,一年生草本植物。

ting 上声 三声拐弯 字体写法:挺 铤 侹 艇 脡 梃 珽 颋 町

组词:铤而走险 梃子

例句:梃子,门和窗户的框子或者门和窗扇两侧直立的边框。

ting 去声 四声降 字体写法:梃

组词:梃猪

例句:梃猪,杀猪后,在猪的腿上划一刀口子,把铁棍往里捅叫梃,梃成沟后,往里吹气,是猪皮绷紧,以便去毛除垢,叫梃猪。

tong 阴平 一声平 字体写法:通 嗵 恫

组词:通读 嗵嗵

例句:通脱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tong 阳平 二声扬 字体写法:童 潼 橦 瞳 曈 同 朣 烔 垌 茼 桐 酮 峒 铜 侗 鲖 仝 砼 峂 佟 彤

组词:同分异构体 茼蒿

例句:彤云,下雪前密布的阴云。

tong 上声 三声拐弯 字体写法:统 捅 桶 侗

组词:筒瓦 捅咕

例句:统称,总起来叫。

tong 去声 四声降 字体写法:同 痛 恸 衕 通

组词:痛定思痛 胡同

例句:恸,极悲哀。

tou 阴平 一声平 字体写法:偷

组词:偷空

例句:偷安,只顾眼前的安逸。

tou 阳平 二声扬 字体写法:头 投 骰

组词:骰子 投桃报李

例句:骰子,色子(shai 上声 三声拐弯)

例句:头状花序,花序的一种,如菊以及向日葵的花序。、

tou 上声 三声拐弯 字体写法:钭 㪗

组词:钭某某

例句:㪗,打开。

tou 去声 四声降 字体写法:透

组词:透热疗法

例句:透视缩影,从特殊的角度上描绘或者摄影物体时所造成的在透视上缩小的形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