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手相命理

水火不相容(水火不相容是什么生肖)

时间:2024-01-19 20:24:27 作者:陪你演戏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水火不相容

最近一篇《风雨飘摇火电厂》的文章火了,作者见证了火电厂从辉煌到处境艰难的这一系列变化,文章引发了诸多共鸣,其中有一句评论说到“这是能源变革的必然结果,新能源终究会取代火电。”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火电作为传统能源的基础,水电更是清洁能源发展的主力军,水电、火电的发展矛盾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能源结构转型的要求,以及新能源装机容量的不断上升,火力发电在我国能源供给格局中的地位正在逐步减弱,而水电一步步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升。

上半年我国电力情况

一、装机容量

截至6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容量18.4亿千瓦,同比增长5.7%。其中,火电装机11.6亿千瓦,同比增长0.45%;水电装机3.54亿千瓦,同比增长18%。

二、发电量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336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其中,水电51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火电244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2%。

三、设备利用小时

上半年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1834小时。其中,水电为1674小时,同比增加169小时;火电为2066小时,同比减下降60小时。

水电盈利向好

易电君通过查阅水电上市公司公布的半年报和季度报,发现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水电发展“成绩单”较为亮眼,国投电力、桂东电力等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了整体利润增长。根据已发布半年报的企业公告可知,上半年,三峡电力盈利收入5.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5%;桂东电力盈利收入77.25亿元,同比增长17.78%。其中华能水电、国投电力等企业的水力发电情况如下:

火电开始熄火

火电作为主力电源,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然而近些年,电力需求增长并不充分,且由于电源间的替代性竞争关系,清洁能源电力市场份额的增加,造成煤电生存空间的萎缩。

今年上半年有关火电厂关停的新闻,多次被报道,易电君简单总结了下近两年来,4次典型事件:

与火电相关的大事件

1.国家能源集团分别于今年2月25日、5日29日、8月2日,转让旗下3家煤炭公司股权;

2.青海火电厂出现了“10台机组9台停运”的现象,火电正面临大面积亏损;

3.去年12月以及今年6月,大唐发电旗下两家火电企业宣布破产;

4.去年8月,四川11家火电厂负责人“集体拜访”省级主管部门,反映经营困难情况,希望政府出手“救救火电”。

通过上面的数据总结,可以看到,目前水电在发电量、设备利用小时数上相比往年都有大幅度提升,而火电的生存空间则被水电不断挤压,面对越发狭窄的生存发展环境,火电不得不进行“自救”。

虽然能源转型升级、电力清洁化、低碳化是大势所趋,但我们也要充分肯定,火电凭借优异的调峰性能,作为备用容量的地位不可忽视,前不久英国发生的大规模停电事件,据分析就是由于新能源大量代替火电,导致系统惯量水平下降,系统抵御功率差额的能力被削弱。同样,美国德州13日电价一度达到63元/千瓦时,网友调侃称“这是开空调要破产的节奏”,这也是由于电力储备不足,用电短缺现象严重造成。

结合我国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特点,或许“水火不相容”所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和传统化石能源之间的发展矛盾中,仍应充分求同存异,充分肯定和发挥各自的长处,毕竟,电力能源的使用,除了经济、环保,还有安全需要牢牢抓住。

水 火 不 相 容 的 由 来

爱往往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恨往往会让人丧失理智,变得面目可憎,让我们拥有一颗仁善之心,去爱我们的亲人,朋友以及大自然吧。

传说很久以前,水神和火神都喜欢上了美丽的云女。可云女喜欢相貌端庄的水神,看不上长相丑陋的火神。火神气坏了,喷出一口火把云女活活烧死了。

水神听说云女被火神烧死了,如万箭穿心。他想为云女报仇,可惜道行不如火神大,于是,他就到人间的兰湖修行。

水神爱吹笛子,到了晚上就坐在湖面上吹一曲。老百姓听到笛声,都 来到湖边看,见是一个英俊的少年,后来才知道他是水神。从此人们就给他烧香磕头。水神非常爱护百姓,天旱了,他就给人们降雨,使周围的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火神的女儿这一天正闷坐在宫中,突然听到从人间飘来一阵好听的笛声。她拨开云层向下一看,见兰湖上有个英俊的少年正在吹笛,她越听越爱听不由自主地爱上了水神。

后来,她经常来到水神的跟前听他吹笛子,但并没有告诉水神自已是谁。渐渐地水神也喜欢上了她。这件事最终被火神知道了,他禁止女儿再和水神往来。

这一年王母娘娘举行蟠桃会,应邀参会的火神喝得酩酊大醉。火神的女儿一看父亲醉成这样,就溜到兰湖云见水神。他们俩几年不见,都十分想念对方,不久就在人间成了亲。

火神酒醒后,发现女儿和水神成了亲,便不顾一切地来到人间,逼迫女儿和他回去,但女儿坚决不回。于是,火神喷出一口火,把女儿烧成一块石头,接得大喊一声:“水神,水神!你出来!”

水神看见妻子被烧成一块石头,顿时怒发冲冠,两个人就你喷火我喷水地打了起来,打了半天火神渐渐招架不住了,四面被水包围了起来。他觉得自己不行了就拔腿就跑,水神接着就追,追到南天门时被托塔李天王看见了。托塔李天王看见水神要打死火神,心想天上不能没有火神。于是,他往下一指,一条火龙冲着水神喷出一团火,把他烧成一块石头。后来人们称那块石头为仙石。

从此以后,水和火就不能在一起了,一旦它们遇到,火就会败给水,这就是水火不相容的由来。

神话传说“共工与颛顼争为帝”,为何怒触不周之山 ,折天柱

不周山是传说中的八个天柱之一,共工与颛顼之争,把天柱闯折的神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有名的故事。文献记载如《淮南子·本经训》说:“昔共工与高辛氏(帝喾)争为帝”,《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又换成了祝融。说:“当其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弄清这些问题,对认识中原远古文化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共工”历来被认为是一个兴风作浪的水神,颛顼不作颛顼作“祝融”,祝融是神话传说中的火神,在自然界中水火不能相容,因而在古人的幻想中,水神与火神相遇就要大战一场,争个高下。田昌五则认为交战双方是颛顼和共工基本无误,而纯粹是由争生存权利引起的争斗。袁坷编纂《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对中国神话的研究认为共工与颛顼斗争之说更符合黄炎用水火,共工次作难的古传。共工与颛顼为何而争? 神话传说中的历史是共工与颛顼争生存地盘和争当部落首领。

一 、氏族首领的世袭传统

过去人们对氏族社会组织中传说人物的理解, 往往是把他和部落名称割裂开来的,而事实上一个首领名号可能既是一个人,又是一个部族名称。当部落首领职位出缺之时,世袭该职的氏族即受权在本氏族内或者部落联盟内选举一个成员继任,以保证有秩序地袭职。每个首领在被选出并得到认可就职以后,他原来的名字就取消了,换上该首领所用的名号,从此他就以这个名号见知于人 。对照文献资料中英雄时代的人物共工,因战争和治水闻名而名号传延,从颛顼到尧舜都有共工,这是世袭首领名号制度的一例 。否则,从颛顼到尧舜都有共工是解释不通的,因此 , 我们对传说中的人物,既要理解为一个部族名称,又要把他理解为一个人 。

二 、 共工部与颛顼部之争

共工与颛顼斗争涉及两个地理名称即不周山和四裔,必须弄清楚。这涉及两个部族的居地、发展情况及其活动范围,关系至关重要,并且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可信的答案。古羌人氏族和部落主要是共工、四岳、烈山氏、缙云氏和冯夷等,他们的活动中心在关中、晋南 、豫西 、鄂北的广大地区,其中以共工氏最为著名,有九个氏族: “ 四岳 、三涂 、阳城 、大室 、 荆 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是不 一姓。 “ “九州之险 ” 是九个氏族的含义,其活动范围在太行山以东、华山以东,南至三涂的地方。其主体在豫陕之间,向东南可能发展到更远的地 方。

《 管子》说: “ 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险制天 下。” 又有 “ 先王居祷杌于四裔以御螭魅,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 ” 徐中舒注 “ 瓜州 ” 为甘肃敦煌。 四裔在什么地方呢 ? “ 四裔, 则三苗在其中。 ”

四裔是现在山东省的泗水县,泗水,四源并发而得名,源出泗水县东蒙山南麓 。” 泗水源出充州泗水县东陪尾山,其源四道,因以为名。 ” 为 “ 桃 墟 ” 之地,春秋昭公七年 , “ 谢息纳季孙氏之言,以孟氏成邑与晋而迁于桃 。” 杜预注 “ 鲁国卞县东南有桃墟” 。“世谓之曰陶墟,舜所陶处也 。 ” 允为羌人之姓,由此可以证明,是原居瓜州的古羌人“螭魅” 曾迁居泗水冲积平原一带,并被视为鬼怪——螭魅。《左传》 文公十八年载 “ 流四凶族 ” 而 “ 投诸四裔 ” 之四裔亦如是 , 此乃四凶所流放之地 。

颛顼居于濮阳,且葬于濮阳。颛顼有八个氏族 , 《 左传 》 文公十八年说: “ 昔高阳氏 ( 颛顼 ) 有才子八人……天下之 民谓之八恺 。” 《 山海 经 》也记载 了颛顼族的发展情况:

“ 李禺之国,颛顼之子 。

”颛顼生伯服 , 黍食。 ”

“ 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 。“

”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 长琴。 ”。

“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 。 ”

“ 有国曰中轮,颛顼之子。 ”

颛顼部绝大部分生活在河南境内,共工部与颛顼部地望相连,共工部 “ 倾西北 ” , 颛顼部“满东南 ” 。为何争为帝 ?争生存地 盘和争当部落首领 。

1、争生存地盘

大约在距今五千年前,共工部与颛顼等部, 在豫西到豫北一带地区发生长期的战争。从地望看,居九州之险的共工部 从西北向东南发展,而遇上颛顼诸部,双方为 了争夺更多的生存环境发生战争是很自然的,且战争持续较久,从颛顼到尧舜长时间的战争。

2 、争当部落首领

“ 昔共工与颛顼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 ” 这个神话故事很值得我们探讨,它反映出 “ 共工 ” 与颛顼之争的又一重 要内容:争当部落首领。不周山在何处 ? 《 楚 辞 · 天 问 》 云:”八柱何当? ” 王逸注: “ 言天有八山为柱,皆何 当值 ” ,不周山仅其一 。 《 神异 经 · 中荒经 》 云: “ 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 。 ”

这是后来之天柱传说,不周山不应是昆仑山 。又 《 楚辞 · 离骚 》 :“ 路不周以左转兮 ” 。王 逸 注: “ 不周,山名,在昆仑西北 。 ” 不周之山真是在昆仑西北吗?

《 山海 经 · 西 次三经 》 “ 此山形有缺不周币处,因名云 。西北不周风自此山出 。 ” 这是山峦缺口产生风源而定的山名。《 山海经 · 大荒西经》 讲得很清楚:“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 可见,不周山实不在昆仑西北,而应在传说中的原始社会部落人们的视野或感觉范围内,不会超过其分布范围太远 。《 山海 经 · 西次三经》 云:“ 不周之山…… 爱有嘉果,其实如桃 , 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柑,食之不劳 。 ” 与 《 水经注 》 所载吻合,不周山是现东蒙山。

“ 天倾西北 , 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 , 故水潦尘埃归焉 。” 照字面解释,日月 往西运行,江河向东流泻,是由于两个神灵的斗 争,使天地斜造成的。实际上是交代了双方战争的时间和地点, 因战争激烈而持续至日落西山,夜幕降临,日落月升 , 星满天空 ,颛顼、共工才各自收兵 “ 归焉” ;双方交战在不周山麓及泗河冲积平原一带,其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四源并发而东南流向。因此,由瓜州迁居四裔的共工之后,生活在颛顼族活动的范围内 , 争做部落首领,发生了用武力争夺部落首领的历史,以《 共工怒触不周山 》 的传说故事告慰天下。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的古籍资料和考古发掘材料都比较丰富,只要我们有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原始社会的问题是可以认识或再认识的。

2 、五帝时代,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名称具有双重含义 :既是一个部落或部落联盟名称,又是一个人名。 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一点,对史前史的认识将把握不住氏族组织这个基本环节,并且不利于我们解决一些 争论与疑难问题。

3、以中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氏族部落。 随着各部落的发展和对抗加深,部落战争频繁,如炎帝与蛮族,黄、炎与蚩尤, 黄帝与炎帝。而共工部与颛顼部发生了长期的战争,一方面争夺生存地盘,另一方面,在各部 领土融合为部落共同领土的发展过程中,为争做部 落首领而展开斗争,其后实为争夺的尧 、舜 、禹 “ 禅让 ” 为之后证。

原创作品,资料来源于作者论文《“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新释》,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4期。图片来源于网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