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黄道吉日

笄怎么读音(笄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17 04:53:42 作者:无药可救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笄:不念“开”,那该认什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光是汉字就足以体现。

本期和后面两期小鱼将选择《诗经》中的《国风·君子偕老》,来给大家介绍其中的生僻字。

这样不仅能认识更多汉字,也能欣赏欣赏古诗词,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惊喜]

君子偕老(上)

《诗经·国风》

君子偕老,副笄【jī】六珈【jiā】。

委委佗佗【wēi tuó】,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注释:

1、君子:指卫宣公。偕老:夫妻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2、副:妇人的一种首饰。

3、笄(jī,音同“机”):在这里指簪子。

①、古人用以束发的簪子。②、古称女子成年所行之礼。③、特指女子十五岁或成年。

4、六珈:笄饰,用玉做成,垂珠有六颗。

5、委委佗佗(wēi tuó,音同“危驼”),如山如河:一说举止雍容华贵、落落大方,象山一样稳重、似河一样深沉。一说体态轻盈、步履袅娜,如山一般蜿蜒,同河一般曲折。佗同“蛇”、“迤”,或音yí。

6、象服:是镶有珠宝绘有花纹的礼服。宜:合身。

7、子:指宣姜。淑:善。

8、云:句首发语词。如之何:奈之何。

诗句大意:

誓和君子到白首,玉簪首饰插满头。举止雍容又自得,稳重如山深似河。穿上礼服很适合。谁知德行太秽恶,对她真是无奈何!

赏析:

全诗三章,首章七句,次章九句,末章八句,错落有致。

首章揭出通篇纲领,章法巧妙。宣姜本是卫宣公之子伋的未婚妻,不幸被宣公霸占,后来又与庶子顽私通,劣迹斑斑。“君子偕老”一句基此而来,起调突兀如当头棒喝,寓意深婉,褒贬自明。

“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四句造语奇特,叙服饰与叙仪容相交叉,辞藻工美,极力渲染宣姜来嫁时服饰的鲜艳绚丽,仪容的雍容华贵。

末二句“子之不淑,云如之何”,逗露讥刺,全诗惟此二句是刺意,其他均是赞叹称美之辞,但此二句与“君子偕老”一句遥相呼应,暗自缀合,含蓄蕴藉,藏而不露。

这里是小鱼,关注我,一起说好普通话[比心]

往期精彩[灵光一闪]

茨:不念cì?那正确读音是?《诗经·国风·墙有茨》

隰:这个生僻字,该怎么念?《诗经·国风·简兮(下)》

俣:不念wú?正确读音是→《诗经·国风·简兮(上)》

汉字中的“簸”和“箕”

簸箕(bò ji)

在农村,簸箕(bò ji)是最普通不过的一种农具。簸箕在现代的功用,主要是用来装东西。上图的簸箕就是我家偶尔用来装柴的。

其实,簸箕最开始是用来“簸”东西的。汉•李尤《箕铭》:箕主簸扬,糠秕乃陈。这句话里的“簸”字要读第三声,读“bǒ”。作动词,意思是用簸箕上下地颠动米粮, 把米粮扬起,里面较轻的尘土或者野草禾秆残留的残枝碎叶,就会和较重的米粮分开,形成“泾渭分明”的两份,从而使米粮干净。

《说文•竹部》里解释“箕(jī)”字:箕,簸(bǒ)也。簸箕的作用就是“簸”。

《说文•箕部》里解释“簸(bǒ)”字:簸,扬米去糠。簸就是用簸箕盛着粮食,上下颠动,最后达到扬去糠粃尘土等杂物的目的。

簸(bǒ)是一个动作词,可以理解为颠动摇晃。比如刘禹锡的《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万里,弯弯曲曲,滔滔河水挟带泥沙而下,泥沙经受浪的淘洗,随着湍急的水流浮沉激荡,颠动摇晃,就像被风“簸”一样。再比如李白的《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大鹏总有一天会乘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即使大风停下来,大鹏落了下来,其力量也能把沧海之水簸干。我们可以想象“力簸沧海”的大鹏的形象,它稍稍晃动翅膀,海面就剧烈地颠动摇晃,掀起巨浪,海水拍向空中。

“箕”一开始的时候是写成下面这个样子的。明显是照着簸箕的样子画了一副简笔画。

“其”是“箕”的本字,后来“其”被假借去作为代词,就加了竹字头(因为簸箕多是用竹篾编织的),另造了一个“箕”字。因此我们就可以明白,“箕‘这个字的字形为什么下面的部分是一个“其”字。

在古文中,“箕”经常和“踞”绑定成一个词——箕踞。意思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簸箕。这种坐姿可以显示一个人不拘礼节、无拘无束,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狂傲。

比如:

《世说新语•简傲》:晋文王(司马昭)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庄子·至乐》:"庄子妻死, 惠子吊之, 庄子 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