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狮子座

握蛇骑虎(握蛇骑虎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2-29 10:31:48 作者:相见陌路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侯立虹:不能失去虎文化的斗争灵魂——虎生肖系列感悟(四)

老虎,起源于中国,也是最有威慑力的吉祥物之一,虎文化也应运而生并茁壮成长,不断繁荣为中华传统文化,而且日益影响改变人生和日常生活,成为谁也离不开的特殊文化。然而由于西化渗透和历史虚无主义猖獗的双重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虎文化逐渐被抽取斗争的灵魂,被奴性文化和娘炮文化挤压甚至颠覆,所以借壬寅虎年连续推出虎生肖文化系列感悟,找回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自信,增强新时代的四个自信。

虎文化的繁荣兴盛,源自人们对它的广泛运用和极高的使用频率,涉虎的成语、谚语、歇后语,事实上已经成为工作学习生活和交流的不可或缺工具,还隐含着人品道德文化修养和警示引导等多种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们的人生和生活轨迹。因为虎成语本来是中性的,不带立场和感彩,可有些居心叵测的人却在使用中,或是故意回避某些具有斗争性的成语,或是肆意阉割某些成语的原意,或是抽取人们熟知能详成语的灵魂,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这就不能不让人在虎年重温虎文化的重要虎成语,防止别有用心的误用滥用。

1、悟透虎成语激励人们不畏艰险勇往无前的核心要义,把握虎文化敢于斗争藐视的本质。这类虎成语,一方面是突出大无畏的气概,如比喻勇往无前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形容动作迅猛势不可挡的“猛虎下山”,敢于攀高峰的“绝壁上爬山虎”;另一方面是藐视困难的勇气,如比喻青年人无所畏惧敢说敢干的“初生之犊不畏虎”,比喻没有历艰险就没有成功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以及不畏艰险的“虎口拔牙”“虎嘴上拔毛”“老虎不发威还以为是病猫”,等等,都是激发人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还有激励人们昂扬向上,做响当当打虎英雄的谚语,比如“黄忠七十五,正是出山虎”“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穷”“要学武松打虎,不学东郭怜狼”“跟虎进山,跟鹰飞天”“打虎要有胆力,捉猴要有智慧”“猛虎不在当道卧,困龙也有上天时”,表达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有雄心壮志,做人民群众敬重的人。所有这些,都说明虎的本性就是横扫兽间威胁人类的“斗”,虎的威严威风不是吹出来的,也不是捧出来的,而是靠斗争拼出来的,它的兽王至尊地位是靠“斗”赢得的,生肖位次的靠前排名也是靠“斗”赢得的。所以,虎精神的内核就是斗争精神,虎文化的精髓就是以斗争为核心,反映老虎勇猛无畏习性,体现其斗争领域、成果和效力对人们生活保护、激励和对社会发展直接间接影响的文化,虎年的奋斗就是彰显气吞万里的虎文化,弘扬勇猛无畏的斗争精神,取得虎虎生威的辉煌。

重提虎的斗争精神,就是要肃清奴性思想。改革开放后由于所谓的多元化,不仅资本主义的自私自利思想大行其道,而且封建社会的奴性思想也沉渣泛起,奴性思想源自奴隶社会,奴隶被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和奴隶主是人身依附关系,任由奴隶主处置(包括处死)和买卖,尽管经历了数千年,但奴性思想根深蒂固,尤其是资本主义唯利是图和私有化血淋淋管卡压的双重作用下,不少站起来的中国人又趴了下去,比如没有独立人格的趋炎附势只唯上,如绵羊一样让人用鞭子驱赶。一些富豪和官僚大肆宣扬所谓感恩和福报,打压有叛逆意识和不顺从的人,目的就是让员工和群众遵从听命,循规蹈矩。

重提虎的斗争精神,就是要重温毛主席“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的著名论断,正确理解和诠释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重大命题,重新认识和对待“斗争”,开展好党的伟大斗争。有人歪曲“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认为讲“斗争哲学”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就会犯历史性错误;而相反的意见认为,党的之前之所以存在“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和“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教训就是在理论上否定和在实践上淡化了“斗争哲学”,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必须重新强调“斗争哲学”。近百年的历史证明,我们党是在斗争中诞生并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的,是一个有着光荣的斗争传统和丰富的斗争经验的党,毛主席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辉典范,他提出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帝国主义和一切派都是‘纸老虎’,同时也是‘真老虎’”,“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思想,教育了一代代人,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在新的形势下,毛主席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统一战线理论对我们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以来,总书记不仅强调进行伟大斗争,而且把“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作为伟大建党精神重要内容,要求“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进行伟大斗争,就必须理直气壮按照所强调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就必须遵循总书记“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宣言,就必须消除奴性思想,涵养斗争精神,唱响斗争精神,发扬斗争精神。

2、彻悟开启人们智慧的虎成语,提高对敌斗争的水平。这类成语有主动运用的计谋,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的“离山调虎”,故意示警使人震动的“敲山震虎”,比喻旁观双方斗争消耗从中获利的“坐山观虎斗”,比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的“刺虎持鹬”,比喻照着样子模仿的“照猫画虎”,比喻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的“虎变龙蒸”,等等。这些虎成语是军事计谋,也是和平年代的谋略,关键是如何运用,在什么时候运用。有的人常在世界局势稍有动荡,抑或美国霸权挥舞大棒之际,提出类似谋略,但有的却建立在短视甚至变相投降之上,也就从根本上误会了这些成语计谋的本意。也有间接开启智慧的,教人如何做人,既要避免胆小怕事顾虑太多的“前怕龙(狼)后怕虎”,不自量力的“老虎头上搔痒”,坏人接踵而来的“狼前虎后”,又要防止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笑面虎”,心怀不善伺机攫取的“鹰瞵虎攫”,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的“虎兕出柙”,还要杜绝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的“为虎添翼”,充当恶人帮凶的“为虎作伥”。这些成语虽然都熟知能详,但有人却自觉不自觉地在做着,突出表现在前怕狼后怕虎,也表现在笑面虎似的鹰瞵虎攫,以及践踏正义公平的为虎作伥。所以虎年最需要增强驱邪除妖的虎气,提高对敌斗争的水平。

3、掌握具有引导教育作用的虎成语,有人越怕我们要越会运用。提醒人们不要涉险犯险。其中有比喻既舍弃生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贪欲的“割肉饲虎”,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的“捋虎须”,比喻甘愿冒着生命危险的“甘冒虎口”,等等。这些成语虽然创造的很早,但在当今却很有教育意义,比如适用美国霸权和一些富豪的“割肉饲虎”,一些跪舔美国的公知和横行无忌的富豪就特别忌讳使用这个这些成语,活脱脱似阿Q怕人说秃子,连灯泡光亮都避讳。也有比喻落入险境很难幸免的“羊落(入)虎口”,比喻处境极其危险的“身寄虎吻”,比喻处境极其险恶的“握蛇骑虎”,比喻置身险地的“垂饵虎口”,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的“委肉虎蹊”,等等。这些成语是提示人们注意面临的处境,不要做“握蛇骑虎”之类极其危险的决策和行为。现实中一些公知的所谓计谋策略和办法主意,都带着明显的“身寄虎吻”痕迹,也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还有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利益的“与虎谋皮”,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的“引虎自卫”,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的“羊质虎皮”,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的“畏敌如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的“谈虎色变”,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又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的“势成骑虎”。这些成语是与当今国内外形势联系最密切的虎成语,不仅在与美国政治经济等交锋中有大量的谈虎色变、畏敌如虎,而且不少公知屡屡提出引虎自卫的孬注意,更多的是在实质性推进共同富裕中某些人怕得要命,哭天喊地如丧考妣,叫他们帮助共同富裕真有些与虎谋皮味道。

熟知让人提高警惕的虎成语,少犯致命的错误。如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的“纵虎出匣”,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的“养虎自遗患(养虎自贻灾)”,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的“养虎自啮”,犹言引狼入室的“引虎入室”,等等。这些成语是提醒也是警示,可现实中依旧有人怂恿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假借招商引资日渐坐大的外资企业和私有企业,由于开始对他们太优惠太照顾,太多的本地企业无法企及的治外法权,弄的不少尾大不掉,所以有人很怕提及这些警示类成语。也有比喻白白送死的“以肉喂虎”,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的“虎踞鲸吞”,比喻以强凌弱为所欲为的“虎荡羊群(虎入羊群)”,比喻迅猛贪婪的“饿虎攒羊(饿虎见羊、饿虎逢羊)”,比喻凶恶狡黠之辈的“虎党狐侪”,等等。这些虎成语可以说是少数人暴富非法富过程中的写照,他们致富过程的以强凌弱、欺行霸市大有虎荡羊群、虎踞鲸吞之势,他们如此做派怎么会怎么可能去推进共同富裕,只能是共同富裕的拦路虎。还有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借别的势力欺压人的“狐藉虎威(狐假虎威、假虎张威)”,比喻没有能人的“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的“前门去虎后门进狼”,形容人言可畏的“三言讹虎(三人成虎)”。这些成语是社会的乱象,也是一些人混淆是非的惯用伎俩,实际上那些历史虚无主义的妖风大行其道,就是三人成虎的例证。遗憾的是,这些涵盖修养砥砺和引导警示的虎成语文化熏陶,却受到泛娱乐化的严重挑战,甚至被颠覆。他们把严肃高雅的包括虎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通过制造笑料、噱头,恶搞、戏说取悦观众,出现为博得人们眼球披着传统文化外衣的低俗现象,不仅降低传统文化品质品位,也大大阻碍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可此等媚俗的形式,不仅没有受到抵制,反而获得观众赞许,益发助长了恶搞传统文化的歪风。因而突出传统文化传播的通俗,避免媚俗、低俗对文化内涵和传播价值的冲击,促进包括虎文化在内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就成了虎年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行文至此,不免想起“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的古训,意为老虎虽然残暴只要驯服就可以接近,而生活中的熟人却异常险恶不能随便亲近。老虎作为兽王,为了生存和彰显威风武力,会伤害比它弱小的动物甚至还会伤人,可动物园中的老虎经过专业驯化,对驯兽员百依百顺,确实体现了虎生犹可近的道理。可现实生活中的“人熟”,亦即熟人,却专干“杀熟”的事情,越是和他亲近或熟悉的人,越容易遭他的毒手或陷害,即使对他很好,也会在贪欲和利益面前兽性大发,所做出来的忘恩负义伤害亲人或朋友等事情,还不如一只没有人性的老虎。那些见利忘义的小人是这样,那些背叛祖国数典忘祖的汉奸更是这样。这就告诉大家,所谓市场化私有化,就是忘记良心的尔虞我诈,就是践踏道德的“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逼迫人们时刻保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能无”的警惕,防止生活中熟人设置的陷阱。

为什么要连篇累牍书写虎文化,为什么要为传统文化正名?就是因为历史虚无主义歪曲抹黑乃至颠覆传统文化,也是因为西化渗透竭力鼓吹西方文化,企图以西方文化价值观代替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在毛主席时代强调人民文化、工农兵文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文化的多元化,主管部门对戏说“恶搞”的放纵,使得这股妖风越刮越猛,直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才有所收敛。我们认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学习虎文化的斗争精神,进取精神,汲取虎文化的文学和智慧等精神营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相关阅读】

侯立虹:“虎斗”赢得虎生肖——虎生肖系列感悟(一)

侯立虹:虎年论虎气——虎生肖系列感悟(二)

侯立虹:气吞万里的虎文化——虎生肖系列感悟(三)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侯立虹:​“虎斗”赢得虎生肖——虎生肖系列感悟(一)

农历2022年是虎年,虎的勇猛威武百兽王者形象,虎的镇祟辟邪保佑安宁作用,虎的骨头皮毛成药医病制衣御寒金贵,不时跃入人们脑海掀起记忆的波澜,可让人最先走入喜庆氛围的却是虎生肖的特别。尽管每个虎年都谈虎生肖,但正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样,每个虎年虎生肖都会给我们新的启迪,壬寅这个虎年让我们重新认识龙争虎斗之“虎斗”及其赢得的虎生肖地位,深刻领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之特别意义。

虎生肖位居十二生肖第三,前牛后兔,与十二地支中配属“寅”,寅字如虎立视威武貌,故一天十二时辰中之“寅时”清晨三点至五点又称“虎时”。虎生肖来历似乎比较简单,既没有鼠生肖那样曲折离奇,也没有牛生肖那样一直让人抱打不平,但仔细品味虎生肖,会发现个中有着特别的内涵,能够给人们以特别的启发。

品味虎生肖,自然离不开老虎取代狮子地位的追溯。据说,远古时代属相中并没有老虎,而是狮子,可狮子因太凶残名声不好,玉皇大帝便更换狮子另选镇管山林的动物,于是想到了殿前的虎卫士。这个虎卫士,并没有狮子名气大,从前不过是地上很不起眼的动物,因拜猫为师学得抓、扑、咬、剪、冲、跃、折等本领,动物野兽凡与之较量不死即伤,于是声名大振,成为勇士而雄霸山林。玉帝闻悉,便传旨老虎上天同天宫卫士较量,老虎赢得胜利成了殿前卫士。这次玉帝想让老虎镇管山林动物,是因为撤掉狮子后走兽们缺乏镇管,胡作非为祸害人间,土地神多次报请玉帝派天神下凡镇兽。当玉帝选派老虎赴任时,老虎却提出每胜一次就给它记一功,玉帝为了人间安宁自然满口答应。老虎下至凡间,获悉当时最厉害的动物是狮子、熊、马,就向这三种动物发起挑战,凭着勇猛和高超的武艺连接击败了狮子、熊、马,其他恶兽吓得纷纷逃进荒无人烟的森林,人间欢声雷动,感谢老虎为人类立了大功。玉帝闻知也很高兴,按照事先承诺根据老虎连胜三兽,便在它的前额刻下了三条横线。不久,人间又受到东海龟怪骚扰,虾兵蟹将也乘机兴风作浪,弄得大地一片汪洋,老虎再次临危受命,咬死龟怪,打得虾兵蟹将四处逃窜。玉帝高兴,又给老虎记一大功,在额头的三横之中又添了一竖,于是老虎前额呈现一个醒目的“王”字,从此老虎便以百兽之王身份总管百兽。玉帝又决定兽王虎代替狮子的属相头衔,名正言顺进入属相,将凌晨3-5时即寅时同虎搭配,狮子被贬到遥远的南方。老虎则辞去殿前卫士下到凡间,永保下界安宁,时至今天依旧能够见到虎额上威风的“王”字。由此可以看出,老虎的卫士地位,不是靠什么家庭背景和投机钻营,是在林中拼搏和天宫打斗赢来的;老虎的王者身份更是打拼得来的,没有老虎向狮子、熊、马连续挑战的胜利,没有老虎赢得与鬼怪斗争,就没有它头上的王字,而没有它赢得的王者地位,就没有它的生肖地位。所以,虎生肖是奋斗出来的,也是一个个战功堆砌出来的,人们不应只看到虎的王者形象和生肖地位的风光,更应该看到老虎为之付出的艰辛。

品读虎生肖,还要注意到老虎的潜在技能和隐性影响。一是虎的图腾威风。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虎是一种威风凛凛的图腾,虎是势运昌盛的象征。纵观中国的虎文化,其精髓与核心就是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生命力,同时民间视虎为神兽,不仅借它的威猛勇武而镇祟辟邪、保佑安宁,而且蕴含一种强烈祝人人“生龙活虎”,愿民族“虎跃龙腾”的祝愿。二是虎生肖是连接其它生肖的桥梁纽带。比如与牛连接的九牛二虎,与龙连接的卧虎藏龙、龙争虎斗、虎踞龙盘,与蛇生肖连接的虎头蛇尾、握蛇骑虎,与马生肖连接的马马虎虎、打马虎眼,与羊生肖连接的羊落虎口、饿虎扑羊、羊质虎皮,与猴生肖连接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与狗生肖连接的画虎类犬,等等,还有用于酒令和游戏的“老虎杠子鸡”虎吃鸡、鸡吃虫、虫吃杠、杠打虎,把虎鸡紧紧连在一起。三是虎生肖成就了人间英雄豪杰。老虎给人的印象是威武凶猛,所以出现了很多诸如武松、杨子荣的打虎英雄,狮子虽然也是百兽之王,可很少有人说打狮子英雄,也出现了用老虎的凶猛抨击时政的名言“苛政猛于虎”,还有劝导人们不伤害至亲近亲的恶虎不食子,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所有这些都使得虎生肖正反作用得到极致发挥。

品味虎生肖,还要考虑虎代表的是吞噬鬼怪的纯阳之力,从而衍生出的习俗文化和日常用品。老虎虽然凶猛,但在民间传说和民俗用品上,却有着可爱的形象,农村不少人家喜欢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在小儿额头用雄黄画“王”字的习俗,图的就是趋吉避邪、吉祥平安。以前农家的堂屋往往张挂着猛虎的绘画,有些地区姑娘在陪嫁品中必有一个特大的面老虎,还有给新娘挂面虎的习俗,其意都在于借虎辟邪、避邪祈福。此外,由于虎花纹斑斓,额头纹路似“王”字,故人们常把虎符、虎环、虎雕等作为除灾免祸的镇邪物,还画虎于门来辟邪驱祟,也有笃信虎身不同的部分戴在身上可作为防疾病的护符,更多的是以虎骨、虎皮和虎毛制药医病,制衣御寒,使得虎骨酒、虎骨膏、虎鞭和虎皮大衣盛行一时,亦有把虎当作镇墓之兽,古墓前常雕有石虎。凡此多多,既可以表明虎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表明虎生肖的精神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力。随着野生动物数量的减少,老虎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中东北虎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华南虎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而牛兔羊猪鸡狗等生肖却不在保护之列,说明了老虎的珍贵。更值得保护的是老虎的奋斗精神,留下的龙争虎斗之“虎斗”品质。

“虎踞龙盘今胜昔”,辛丑牛跑了,壬寅虎来了。发扬英勇奋斗的虎劲,抓住虎奔山岗的每个机遇,生龙活虎迎接虎年。借虎势,行虎风,乘虎运,奋战虎年,虎虎生风,虎虎生威,让壬寅虎年事业如虎添翼,创造新辉煌。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作为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

生肖的由来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史记》中所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就是这类说法的反映,学者们认为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在《陔余丛考》中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参见清·赵翼《陔余丛考》)。

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以动物纪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唐书》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据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考证云:“益北狄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至汉时呼韩邪(单于)款塞人居五原,与齐民相杂,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又见于《礼记·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十二生肖之说,究竟产生于何时?有史料云:它最晚应形成于汉代。其依据是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加上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恰好补上了“辰龙”,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见在东汉十二生肖已经形成。至于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北史《宇文护传》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内容是:“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由此可见当时民间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记录人的生年了。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上千支竹简。其中《日出·盗者》清楚地记载着用生肖占卜盗贼相貌特征的文字。这一奇迹的出现,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为第十一号秦墓,据考证葬于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人说:我们的祖先用生肖纪年,远在秦始皇称帝之前就开始了,而且具体地指出“始于夏,流传于商周。”但如何引证,恐尚待史学和文物学者进一步探究了。我国古代南北朝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而且出现了沈炯创作的《十二属诗》: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这首诗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明朝大学者胡俨撰写的十二生肖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颇有情趣。诗云: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祖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十二生肖的来历与传说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杰作。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清朝赵翼所著《陔余从考》也指出这一史实。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宋代洪巽的《旸谷漫泉》、明朝郎瑛的《七修类稿》等对此都作了解释。另外佛经《大集经》记有十二生肖轮流游行的故事,但其中无虎而有狮子,因此有人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的,以虎代狮,可能与中原不产狮有关。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下午三点至五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下午五点至七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傍晚七点至九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夜间九点至十一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作“亥猪”。就这样,一天的时辰和动物搭配就排列了下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后来人们把这种纪时法用于纪年,就出现了十二生肖。对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时辰,还有一类似的说法。据说天地生成于子时,生之初,没有缝隙,气体跑不出来,物质无法利用,被老鼠一咬,出了缝隙,才使气体跑出来,物质便能利用了。老鼠有打开天体之神通,子时就属鼠了。老鼠打开了天地之缝,牛便出来耕耘在地,于是丑时就属牛了。传说人生于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时人最怕老虎,寅时便属虎了。卯时已经进入清晨,但太阳还没有出来,照亮大地的还是月亮,而月宫中唯一的动物是“玉兔”,于是卯时便属兔。传说辰时正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此时自然属龙了。蛇善于利用草掩藏其行踪,据说巳时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动,不能伤人,所以巳时属蛇。午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刚欲产生,马跑离不开地,是属阴类动物,故午时属马。传说羊吃了未时的草,并不影响草的再生,未时就属羊了。申有“伸”的意思,而猴子最善于伸屈攀登,故申时属猴。本时鸡开始归窝,此时当属鸡。戌时天渐渐黑了,狗开始“工作”,看家望门护院,这时就属狗。亥时已入夜,万物寂静,天地混沌,而猪和天地混沌一样,除“吃”以外一无所知,亥时自然就属猪了。《法苑珠林》引《大集经》言十二生肖由来曰:“阎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兽,并是菩萨化导。人道初生,当菩萨住窟,即属此兽护持、得益,故汉地十二辰依此行也。”又云:“其所以分配之义,则《旸谷漫录》言之颇详。据之,子、寅、辰、午、申、戌俱阳,故取相属之奇数以为名的鼠、虎、龙、猴、狗皆五指,而马单蹄也;丑、卯、巳、未、酉、亥属阴,故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的牛、羊、鸡、猪皆四爪,兔两爪,蛇两舌也。”据此,十二种动物按足趾奇偶排列为:牛四趾,为偶;虎五趾,为奇;兔四趾,为偶;龙五趾,为奇;蛇无趾却两舌,为偶;马一趾(单蹄),为奇;羊四趾,为偶;猴五趾,为奇;鸡四趾,为偶;狗五趾,为奇;猪四趾,为偶;十二种动物中,只有鼠最特殊,前足为四趾,为偶;后足五趾,为奇。这样,原是奇、偶全占,因此就排在了十二种动物首位了。在陕西省临潼骊山人祖庙的西北方,有一巨碑,上面刻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的形象,被称为“十二像石”。这块“十二像石”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古时候,先有天干与地支配合的“干支纪年法”。在实践中,我们的先祖觉得干支纪年法比较复杂,不易在民间流行。于是,有人建议以十二生肖来纪年,这一建议得到了黄帝的首肯并命仓颉具体承办此事。这年正月初一,即召令天下所有动物到黄帝宫殿前候选。动物们获悉此讯,个个欢呼雀跃,纷纷争先恐后准备赴会。其中牛知道自己腿脚迟缓,便在大年三十晚上就离家动身,结果赶了个第一名。第二个赶到是虎,第三个是兔,第四是龙,后边排着是蛇、马、羊、猴、鸡、狗、猪、鼠。龙本来生得威风凛凛,浑身鳞甲,闪光发亮;双目溜圆,宛若明灯;银髯金须,随风飘拂;虎蹄鹰爪,驾雾腾云。美中不足的是头顶光秃秃的,似乎缺了点什么。当龙刚从潭中跃出水面时,一眼发现了大公鸡。只见大公鸡不仅羽毛漂亮,而且头上还长着一对美丽的角,不由地抨然心动,上前向大公鸡借头上的角。大公鸡摇了摇头说:“不成,我明天还要参加生肖竞选大会呢!”龙说:“你的角长在头上也是多余,就凭你那一身五彩斑斓的彩衣,就准能入选。”大公鸡爱听奉承听好话,有心把角借给龙,但还是舍不得。正在这时,爬来一条大蜈蚣说:“鸡大哥,你就把角借给龙大哥吧,你要不放心,由我做保怎么样?”大公鸡见有蜈蚣做保,便答应了。龙万分欢喜,并满口应承生肖竞选大会后立即将角还给大公鸡。再说老鼠与猫本来是一对好朋友。猫贪睡,临赴会前,猫对老鼠说:“明天一早你叫我一声好吗?”老鼠点点头说:“好,我一定叫你。”就这样,猫放心去睡大觉了。老鼠一觉醒来,天已经不早了。它赶紧去叫猫,见猫睡得正香,心想:何必多一个竞争对手呢?便撇下猫独自走了,结果是最后一个到场的。生肖竞选大会好不热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树上栖的全都聚到了一块。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黄帝从百兽百禽中挑选了十二种动物,给它们排次序。黄帝心想:牛虽笨拙,但身材魁伟健壮、力气大,又来得最早,决定牛排首位。老鼠长得不起眼,来得也最晚,应当排在最后。黄帝话音刚出口,老鼠灵机一动,赶忙跳到黄帝面前说:“要说大,还得数我。不信请让老百姓鉴定一下。”黄帝听了老鼠的话,觉得好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便说:“我们既然是为百姓选生肖,自然由百姓来鉴定一下更好:”于是传下旨意,让十二种动物都到街上去走一趟。牛上了街,人们对它很友好,有的摸摸头,有的赞扬几句,却没有一个人说牛大的。这时,老鼠突然窜上牛背,把人们吓了一跳。只听人群中有人惊呼:“哎呀!从哪儿蹦出这么大一只老鼠!”这一喊让老鼠得了逞,黄帝不好违言,只好将老鼠排在十二生肖的第一位。在十二生肖竞选大会上,老鼠不仅入选,而且排在首位,自然十分得意。回家后,见猫刚刚睡醒,便说:“猫兄,生肖大会开完了,我被选为第一。”猫一听急了,吼道:“什么?你为什么不叫醒我?你这个心术不正的坏东西。”说罢,便猛扑向老鼠。老鼠见猫真的翻了脸,吓得慌忙逃回鼠洞。从此,猫和老鼠就成了冤家对头,一直延续到今天。再说大公鸡被排在龙的后面,心里很不服气,后悔自己真不该把角借给龙。散会之后,大公鸡急忙去找龙讨要自己的角。龙见了大公鸡自知理亏,可又不想把如此漂亮的角还给它,猛地跳进身边的深潭,躲起来了。大公鸡不会水,只好去找做保的蜈蚣。蜈蚣说:“你还得找龙去讨要你的角,他硬是不还,我有何办法?”说完,蜈蚣也躲了起来。从此,大公鸡头上没有了角,只留下红红的鸡冠。每天早晨登上高处大叫:“龙哥哥,角还我!”平时,到处用爪子刨寻蜈蚣,只要见到蜈蚣就啄。十二生肖选定并排列次序后,黄帝便命创造文字的仓颉,把十二种动物名刻在石碑上,一直流传至今。

一、鼠

鼠目寸光 鼠牙雀角 鼠窃狗盗 鼠腹鸡肠 投鼠忌器 首鼠两端 猫鼠同眠 梧鼠之技 十鼠同穴 两鼠斗穴 穷鼠啮狸 偃鼠饮河 抱头鼠窜 獐头鼠目 虫臂鼠肝 过街老鼠 罗雀掘鼠 城狐社鼠 孤雏腐鼠 胆小如鼠

二、牛

牛刀小试 牛鼎烹鸡 牛鬼蛇神 牛骥同皂 牛刀割鸡 牛角挂书 牛头马面 九牛一毛 土牛木马 对牛弹琴 木牛流马 老牛破车 老牛舐犊 汗牛充栋 如牛负重 吴牛喘月 泥牛入海 童牛角马 问牛知马 蜗行牛步 鲸吸牛饮 目无全牛 卖剑买牛 九牛二虎之力 牛头不对马嘴

三、虎

虎背熊腰 虎踞龙盘 虎口逃生 虎视眈眈 虎头蛇尾 虎落平川 虎口拔牙 虎入羊群 与虎谋皮 为虎作伥 为虎傅翼 如虎添翼 两虎相斗 放虎归山 画虎成狗 养虎遗患 调虎离山 谈虎色变 骑虎难下 暴虎冯河 绣虎雕龙 饿虎扑羊 抱虎枕蛟 羊入虎口 熊据虎跱 鲸吞虎噬 燕颔虎颈 狼吞虎咽 狐假虎威 三人成虎 投畀豺虎 照猫画虎 云龙风虎 乳狗噬虎 虎毒不食儿 坐山观虎斗 初生牛犊不怕虎

四、兔

兔起凫举 兔起鹘落 兔丝燕麦 兔死狗烹 兔死狐悲 见兔放鹰 见兔顾犬 狡兔三窟 龟毛兔角 乌飞兔走 守株待兔

五、龙

龙飞凤舞 龙肝豹胎 龙肝凤髓 龙马精神 龙蟠凤逸 龙蛇飞动 龙蛇混杂 龙腾虎跃 龙潭虎穴 龙骧虎步 龙骧虎视 龙行虎步 龙吟虎啸 龙跃凤鸣 龙争虎斗 龙驹凤雏 龙章凤姿 一龙一蛇 一龙一猪 土龙刍狗 生龙活虎 来龙去脉 画龙点睛 鱼龙混杂 降龙伏虎 活龙活现 屠龙之技 群龙无首 攀龙附凤 乘龙快婿 成龙配套 鱼龙变化 云龙风虎 元龙高卧 笔走龙蛇 骥子龙文 鱼质龙文 老态龙钟 云起龙骧 叶公好龙 药店飞龙 望子成龙 麟凤龟龙 痛饮黄龙 直捣黄龙 炮凤烹龙 神龙见首不见尾 强龙不压地头蛇

六、蛇

画蛇添足 惊蛇入草 握蛇骑虎 佛口蛇心 杯弓蛇影 打草惊蛇 封豕长蛇 春蚓秋蛇 虚与委蛇

七、马

马不停蹄 马齿徒增 马到成功 马革裹尸 马工枚速 马首是瞻 马壮人强 马马虎虎 一马平川 一马当先 万马齐喑 万马奔腾 天马行空 五马分尸 仗马寒蝉 老马识途 汗马功劳 走马观花 饮马投钱 快马加鞭 金马玉堂 驷马难追 信马由缰 秣马厉兵 倚马可待 盘马弯弓 骑马找马 走马上任 大马金刀 兵强马壮 人仰马翻 人困马乏 人欢马叫 车水马龙 车殆马烦 兵荒马乱 蛛丝马迹 千军万马 风樯阵马 乌焉成马 招兵买马 非驴非马 金戈铁马 单枪匹马 盲人瞎马 指鹿为马 轻裘肥马 素车白马 害群之马 悬崖勒马 塞翁失马 弊车羸马 风马牛不相及 驴唇不对马嘴

八、羊

羊肠小道 羊狠狼贪 羊质虎皮 羊落虎口 亡羊补牢 亡羊得牛 羚羊挂角 如狼牧羊 歧路亡羊 顺手牵羊 饿虎扑羊 挂羊头,卖狗肉 羊毛出在羊身上

九、猴

沐猴而冠 尖嘴猴腮 猕猴骑土牛 杀鸡吓猴

十、鸡

鸡虫得失 鸡飞蛋打 鸡呜而起 鸡零狗碎 鸡毛蒜皮 呜鸣狗盗 鸡犬不留 鸡犬不宁 鸡犬不惊 鸡犬升天 鸡犬桑麻 鸡不及凤 鸡骨支床 鸡尸牛从 鸡鹜争食 山鸡舞镜 牝鸡司晨 闻鸡起舞 偷鸡摸狗 家鸡野雉 鹤发鸡皮 鹤立鸡群 小肚鸡肠 味如鸡肋 陶犬瓦鸡 呆若木鸡 杀鸡取卵 杀鸡为黍 杀鸡焉用牛刀 手无缚鸡之力 偷鸡不着蚀把米

十一、狗

狗急跳墙 狗尾续貂 狗血喷头 狗仗人势 狗彘不若 狗拿耗子 狗皮膏药 狗头军师 乳狗噬虎 蝇营狗苟 狼心狗肺 狐朋狗友 狗盗鼠窃 行同狗彘 飞鹰走狗 斗鸡走狗 打落水狗 狗马之心 白云苍拘 丧家之狗 狗眼看人低 狗咬吕洞宾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十二、猪

牧猪奴戏 人怕出名猪怕壮 冷水烫猪 猪仔国会 猪仔议员 猪朋狗友 猪头三牲 泥猪瓦狗 泥猪疥狗 泥猪癞狗 指猪骂狗 肥猪拱门

一、有关「鼠」的成语:

1. 【投鼠忌器】打老鼠怕伤了器具,比喻作事有所顾忌。

2. 【抱头鼠窜】形容狼狈逃避的情形。

3. 【梧鼠技穷】比喻技能虽多,而不能专一。

4. 【鼠牙雀角】比喻与人争诵。

5. 【鼠肝虫臂】指极为低贱微小的东西。

6. 【鼹鼠饮河】比喻小量,所取不多;或没什麼了不起。

7. 【獐头鼠目】用以形容一个人的长邪,如獐之头、鼠之目。与「尖嘴猴腮」义近,但 8. 「尖嘴猴腮」仅形容面貌丑陋,而「獐头鼠目」更强调其人之奸恶狡猾。

二、有关「牛」的成语:

1. 【九牛一毛】比喻价值极渺小轻微。

2.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3. 【牛耳之盟】古代歃血为盟。

4. 【牛衣对泣】比喻贫贱夫妇生活困苦的情形。

5. 【牛山濯濯】(1)形容山区林木被砍伐殆尽。(2)转化其义,形容一个人头顶光秃秃的样子。

6. 【牛角挂书】形容勤奋向学。与「悬梁刺股」、「囊萤夜读」、「凿壁借光」意同。

7. 【牛鬼蛇神】(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8. 【牛头马面】(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9. 【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於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

10. 【牛溲马勃】比喻低贱之人或物。

11. 【牛鼎烹鸡】比喻大材小用。

12.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两件事完全不能凑在一起,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答非所问。

13. 【汗牛充栋】喻书籍很多。

14.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复返,毫无踪迹。

15. 【疤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16. 【对牛弹琴】喻不解风情。

17. 【钻牛角尖】比喻思想固执,自困於绝境。

18. 【初生之犊】以刚出生的小牛什麼都不怕来比喻初出社会的人,遇事不怕难、不怕恶势力。

19. 【舐犊情深】形容父母爱子女之情。

20. 【黎牛之子】比喻父恶子贤。

21.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

三、有关「虎」的成语:

1.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2.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纵然传闻是错的,也会信以为真。

3. 【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4. 【如虎添翼】喻强者又得助力而更强悍,更令人害怕。

5. 【羊入虎口】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6. 【纵虎归山】纵容恶人,让他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地盘,再度危害他人。

7. 【狐假虎威】喻假借声势去吓唬别人。

8. 【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9. 【虎入羊群】喻声势非常大,对方一点抵抗的力量都没有,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10. 【虎口余生】比喻经历极大危险,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

11. 【虎视眈眈】形容贪婪地盯著,等待时机成熟以便下手。

12. 【虎头蛇尾】喻做事有始无终,没有恒心。

13. 【为虎作伥】比喻做坏事的帮凶。

14.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既猛又急,粗鲁难看。

15. 【势成骑虎】喻一个人做了某件事后,想罢手也来不及,有左右为难之意。

16. 【骑虎难下】喻行事迫於大势而不能中止。

17. 【与虎谋皮】比喻不可能成功的事。

18.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的去打虎及不藉船只的去渡河,喻空有勇气的匹夫之勇。

19. 【谈虎色变】原意是指必须亲身经历才有真知;后引申为惊惧某事,谈及此事就惊慌色变。

20. 【调虎离山】骗人离开根据地,以期达到某种目的的计策。

21. 【养虎贻患】喻纵容敌人或恶人,给自己带来后患。

22. 【饿虎扑羊】喻非常贪馋。

23. 【龙吟虎啸】指龙虎的叫啸,形容人吟啸声非常洪壮嘹亮。

24. 【龙争虎斗】形容两强争斗,不相上下。

25. 【龙潭虎穴】喻险要的地方。

26. 【龙蟠虎踞】形容形势雄壮险要的地方。

27. 【纵虎归山】喻放过恶人,使其再度危害社会。

四、有关「兔」的成语:

1. 【玉兔东升】表示时间已经入夜。

2. 【守株待兔】表示固执成见不知变通。

3. 【兔毛大伯】宋元时泛称老人。

4.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5. 【兔死狐悲】比喻同类的死败,自己也哀伤起来。

6. 【兔走乌飞】比喻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快速。

牲口贩子出身,两度官拜节度使,替南宋收复山东,却被乱枪戳死

南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深陷战争泥潭的金宣宗完颜珣,派人给当时的南宋皇帝宋宁宗赵扩,送去了一份书信。

在这封书信中,金宣宗用愤慨和近乎控诉的语气,怒斥道:近年来,尔断我岁币,纳我叛臣,派遣红袄贼袭扰我边境,若长期以往,何不率众而来,决一死战!若胜,则沿边城市奉与尔,若败,则尔等安分守己,休要再行狐号鼠窃之事!

彼时的金国,由于难以抵挡蒙古军队的攻击,都城被迫从中都大兴府(今北京),迁往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放弃了北方的大片国土,局促在河南一隅。有感河南地狭,金国在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在北方边事稍缓的情况下,对南宋发动南侵,试图从羸弱的南宋手里夺取新的生存空间。

在金宣宗的这封“控诉”信中,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因素:红袄军。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个红袄军,金兵在南侵过程中虽然一度饮马长江,但遭到山东的红袄军与南宋军队的分道出击,始终无法渡江,最终被迫撤退。

彼时的红袄军起义,在山东地区风起云涌,一度成为蒙古、金、南宋以外的又一重要势力。以李全为代表的一批红袄军领袖,更是与南宋中央展开了十余年“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过往……

李全,山东潍州北海人,排行老三,出身农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起初,靠贩卖马牛为业,结聚了一众兄弟。正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牲口贩子李全平日里“任侠狂暴,党羽日盛,莫敢谁何”号为李三统辖。又因常用铁枪为武器,技艺精湛,为众推服,江湖人送绰号“李铁枪”。

李全是那个特殊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自打拉起自己的队伍后,配合南宋官兵收复失地的事,他干过;出没抄掠,掳人钱财的事,他也干过。属于典型的地方草莽。

自嘉定四年(1211年),蒙古军队开始伐金,金军不断丢城失地。山东地区作为南下江淮的重要区域,不断受到蒙古军队的侵扰,金国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也日渐疲软。部分留存此地的中原遗民,趁机开始结寨自保、各自为政,进而逐步发展成为当地有规模的武装势力。

但此时的红袄军里,还没有李全的交椅。杨安儿、刘二祖、郝定才是义军的核心领袖。但自蒙古军队转攻西夏后,金国的军事压力大为减轻,开始整饬军备,收拾山东的红袄军。杨安儿、刘二祖、郝定相继战死。杨安儿余部数万人由其妹杨妙真召集成军。这位杨姑娘善用梨花枪,估计是与“李铁枪”惺惺相惜,二人遂结为夫妇,杨妙真所部万余人,划归李全,实力顿时大增。

就在李全与杨妙真结为夫妇的同年,金军开始向南宋发动南侵。盘踞在山东地区的起义武装,从感情上是亲宋的,在南侵开始后,亲宋的感情变为归宋的行动,军事上也由单纯反金改为联宋抗金。

嘉定十年(1217年),杨安儿的旧将季先率先会见南宋知楚州事应纯之“道豪杰愿附之意”。起初,南宋政府恪守宋金协议,不做招降纳叛之举,并且明白宣布,若是红袄军等武装反抗力量流入南宋境内,一经发现即全部杀戮!

但随着金军的攻势不断加紧,江淮军事重镇楚州府,以放松淮上商业禁运为名,秘密接纳了红袄军。李全攻克海、莒、密、青诸州后,南宋还给他上了京东副总管的空名衔。

但此时的李全,仅仅是个顶着空名衔的散兵游勇。他迫切地希望成为南宋的正式军队。就如同上梁山如伙要缴纳投名状一样,想从普通民兵变成吃皇粮的官军,总得给朝廷带来点实惠……

先是在化陂湖(今安徽蚌埠张公山),李全与金元帅左都监纥石烈牙塔激战,斩杀数员金将,大败金军。而后,听说金将有归宋之心,李全率军抵青州劝降。为消除的疑虑,他仅带数人挺身入城,两人结为兄弟。率山东诸州归附南宋,李全上表朝廷,并奉上山东12州府的版籍,表辞说“举诸七十城之全齐,归我三百年之旧主”。宋宁宗对不期而至、不战而捷的胜利,大喜过望。任命李全为京东安抚使兼总管。

与此同时,南宋中央在见识到红袄军的实力后,开始正式承认红袄军,并改称为“忠义军”,拨给15000人的粮食供给,称“忠义粮”。石硅、李全、、彭义斌等相继率部归宋。其中,李全一部势力最大。

但“忠义”二字显然是对南宋和李全最大的讽刺,无论是“忠义军”还是南宋中央都没有做到最基本的忠义。起初,李全还是一心为南宋抗金的,金宣宗下诏招抚他,他回书予以拒绝,声称“宁作江淮之鬼,不为金国之臣”。随即回到潍州迁其父母兄嫂骸骨改葬淮南,以表示归宋之诚。但这是李全在与南宋十余年的纠葛中,唯一称得上忠义的行为。很快就在“忠义军”内部发生了……

在“忠义军”内部,一方面,许多将领归宿不定,叛服不常,于宋、蒙、金三家势力之间。多数将领接受过宋、蒙、金三方官赏。另一方面,“忠义军”内部将领之间的摩擦不断出现。忠义军”与宋廷之间的猜忌也是不断加重。

盱眙(今淮安市淮安区)是北方兵民渡淮南下的要冲之一,而知盱眙军贾涉却从一开始就认定这些忠义军民是“饥则噬人,饱则用命”的饿虎,他认为“以有限之财,应无穷之须”就像“以肉苀馁虎,苀尽将反噬”。出于“虑思其乱”的指导方针。他不断分化和瓦解归附的“忠义军”。在这个过程中,李全的军队被划走六万人,裁军三万人,余下的部队,被官军团团围住,以防。

这种猜忌防范的做法,使包括李全在内的南归忠义之士为之寒心,不少人公开宣称:“与其如此,不若有官者弃官,无官者回山东做百姓。”时人将这情况比喻为“握蛇骑虎”,其结果是早晚有一天会出现蛇啮虎噬的局面。事实上,这一局面来得很快。

李全自南归以后,成为诸路最强,渐有睥睨诸将之心,对软弱无信的的南宋政府也不再忠心耿耿,而贾涉等人处处设防的行为,更是让李全感受不到最基本的“安全感”。

嘉定十三年(1220年),三月,他买通贾涉亲信诬陷季先谋叛,贾涉诱杀季先收编其军,季先部将拒绝整编,迎另一义军将领石珪统领余部。贾涉深以为耻,李全自告奋勇进讨,石珪走投无路叛降蒙古。李全就把季先、石珪的余部都收在自个儿麾下。

次年,李全之兄李福与争夺胶西盐场,威胁要让李全取其头颅,即以山东诸郡向蒙古木华黎献降,南宋刚刚到手的山东诸州,还没有捂热乎,就归蒙古人。直到朱元璋北伐,山东才再次重回汉人的治下。

李全的狼子野心已经越来越明显了。他对部下言道:“江南佳丽无比,须与尔等一到”。下令打造舰船,囤积战略物资。其野心昭然若揭。

南宋中央方面,宰相史弥远,对于李全的坐大,毫无对策,只能以高官厚禄来笼络李全。嘉定十五年,南宋任命李全为京东路镇抚副使,进拜保宁军节度使,次年赐犒军钱三十万缗。

一个节度使,外加一个不值钱的镇抚使,是满足不了李全的胃口。次年,李全夫妇连哄带骗,吓走了自己的直属上司,两淮制置使贾涉(贾似道的父亲)。朝廷又派许国担任制置使。但这个许国妄自尊大,不把李全放在眼里。李全想从楚州(今江苏淮安)逃回青州(今山东益都)老家,被许国扣留。李全折节为礼,动息必请,得请必拜。把许国哄得舒舒服服的,这才放李全回青州。而李全离开楚州时,他叛宋的决心已经下定了。

好巧不巧,就是这关键时刻,爆发了“湖州之变”。事变者打着李全的旗号,公然推戴济王为帝。虽然事变很快被平息了,李全实际上也并未参与“湖州之变”。但后来,事变的主谋潘壬却又在楚州被抓获。这样,李全实在有些难以自辩。

“湖州之变”成为搅动局势的重要因素,李全有预感朝廷早晚会朝他动手。决定先解除许国对他的威胁。宝庆元年(1225年)二月,派遣部将刘庆福回楚州发动兵变,攻杀许国。许国负伤逃出楚州,自缢于途中。

楚州之乱,史弥远与宋理宗不敢追究李全的责任,反而任命素得李全欢心的徐義稷为淮东制置使,令他“屈意抚全”。徐義稷上任后,对李全百般顺从,甚至尊李全为“恩府”,李全妻杨氏为“恩堂”!在宋廷如此卑微的态度下,楚州“忠义军”又暂时稳定了下来。

但这一切都是史弥远之流的自我安慰,开弓没有回头箭,李全是铁了心要反宋。他瞧不上徐義稷,更不会听他的指挥。反而以诛杀许国叛乱为由,打算招抚另一支实力强劲的“忠义军”彭义斌部。

彭义斌此时是“忠义军”发展最为迅猛的一部分。在山东、河北一带为南宋开疆拓土,成为南宋政府在北方的势力代表,曾经一度包围重镇东平府(今山东东平),越过黄河,攻打河北重镇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收复磁州、洛州、邢州、恩州、濮州、开德府、冠氏地等州县,成为南宋一朝,深入北方最远的部队。

彭义斌收到李全的招抚制书,二话不说,调转枪头,直奔李全而来,在东平、恩州一带,大败李全。

彭义斌击败李全后,上疏沿江制置使赵善湘,认为务必诛除李全,以绝后患。可是还未等彭义斌动手诛除李全,就被南下的蒙古军队击败,彭义斌被杀害。李全成为山东境内唯一没有依附蒙古的武装力量。

宝庆二年(1226年),六月。蒙古军队向李全开战。根据地青州被围得水泄不通。李全遣使向南宋求和,南宋政府不仅坐视不理,任由其自生自灭,而且决定趁机解决李全。新任淮东制置使刘琸,纠集另两个“忠义军”总管夏全与时青,准备诛杀李全在楚州的余部。

李全妻子杨妙真和其兄李福被围困楚州,杨妙真邀请夏全赴宴,以艳妆魅诱夏全,晓以兔死狐烹的道理。并说:“听说三哥(指李全)已死,我一个妇人,岂能自立。这就以身侍奉将军,子女玉帛,唯你所有。夏全一时未能“把持”住,与杨妙真欢饮后,约定合兵围攻楚州府衙。

但这位杨夫人,也颇有些手段。夏全赶走淮东制置使刘琸后,纵马回营,却被杨妙真拒之门外。无处投奔的夏全,只好北投金国而去。

说回还在青州被困的李全。宝庆三年(1227年)五月,李全所部已被围困达一年之久,青州城内食尽,数十万军民只留下数千人,实在坚守不下去了。李全想归附蒙古,又怕部众有异议,上演了一番“自杀殉国”的苦肉计,众将劝其不如北归蒙古。于是,李全与蒙古相约投降,蒙古军队进入青州,仍以李全为山东淮南行省,主管山东地区。

就在李全投降蒙古的同时,楚州城再次发生。南宋中央实在是对这个纷乱不已的地方无能为力,索性放弃楚州、淮河一线,转而注重江防。改楚州为淮安军,停止向“忠义军”供应粮援。

“忠义军”突然成了没娘的孩子,义军首领把这一切都归咎于李全及其党羽。在楚州、邢德、王义深、国安用、阎通五人杀李全在楚州的余党。李福、李通(李全之子)和李全妾刘氏被先后捕杀,狡猾的杨妙真则渡淮而逃。

李全在山东得知家人被杀,打算回楚州报仇。他借复仇之名请求蒙古人允许他南下复仇,同时他也早想借此摆脱蒙古人对他的控制。蒙古人不允许,李全自断一指,发誓南归必叛,蒙古人这才同意。

绍定元年(1228年)十一月,李全率军回到楚州。但此时的李全已经不想再依附任何一方,南宋的钱粮他也接受,蒙古的岁贡也没有停止,就连金国人与他也是“眉来眼去”暗通款曲。

此时的南宋中央,即使明知李全投靠蒙古人的情况下,还不打算和李全撕破脸,史弥远还指望靠高官厚禄继续笼络李全。次年五月,宋廷授李全为彰化、保康节度使、京东安抚使。李全拒绝接受,愤愤道:“朝廷当我是小孩,哭了就塞个果子!”

此时,身在楚州的李全,心却已经在临安。绍定三年(1230年)年末。李全准备好南侵的海船后,公然举起反叛的旗帜。史弥远还对其抱有希望,并致函给李全,许诺只要退回楚州,就给他增加一万五千人的粮饷。

一万五千人的粮饷是满足不了李全的胃口,他要的是江南的锦绣江山。李全不理会史弥远,他原拟奇袭扬州,渡江直取苏杭,误听了部将郑衍德的馊主意,先去攻打通州(今江苏南通)与泰州,等他兵锋指向扬州时,南宋的赵范、赵葵已入居扬州,作好了守城决战的准备。

李全进退两难,只得倾力攻城,但始终难以破城。他便驱使周边农民数十万,列砦围城,绝其外援,企图困死扬州军民。

绍定四年正月,赵范、赵葵决定出城反击掩袭李全,以精锐数千伪装成被李全打败过的军队出城,引李全上钩。李全远远望去,大喜过望,对蒙古使者言道:“看我横扫南军”言罢跃马出战。赵范、赵葵立即亲自上阵,挥师死战,后面宋将李虎又截断了李全归途,前后夹击,杀声震天。

李全见大事不妙,在数十骑护卫下,匆匆北去新塘。不料,坐骑陷入了泥淖,不能自拔。宋军追至,李全高喊:“不要杀我,我是头目。”但转眼间就被数十杆长枪活活刺死。

李全被杀,杨妙真自恃大势已去,率余部北投蒙古而去。南宋则趁势收复了李全占据的淮东州郡,历时十余年的李全之乱才告解决。

李全有一儿子(养子)李璮,李全死后,一直依附蒙古。景定三年(1262年),他叛蒙古而归南宋,献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涟水(今江苏涟水)等三城,南宋任命他督视京东河北路军马,进封保信、宁武军节度使。李璮想学其父,空手套白狼,脚踏两只船。但蒙古大军压境,济南城破,终被肢解而死。

李全是宋、蒙、金过渡时期,极具复杂代表的人物。既有农民起义军领袖与忠义民兵首领的因素,又有流氓游寇与民族叛徒的成分。但南宋中央措置乖张,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还是使这一原本可以倚重的力量,北投蒙古,成为南侵的先锋军。事实上,这也是宋朝处理武装集团的一贯理念,李全只是其结出的恶果之一。

参考资料:《宋史》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言史社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关于李全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在评论区留言吧!

超全动物成语汇总,赶紧给孩子收藏一份吧!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超全动物成语汇总,赶紧给孩子收藏一份吧!

狗相关的成语:白云苍狗 藏弓烹狗 打狗看主 打落水狗 斗鸡走狗 飞鹰走狗 狗恶酒酸 狗吠不惊 狗吠非主 狗吠之警 狗苟蝇营 狗急跳墙 狗头军师 狗尾续貂 狗血淋头 狗血喷头 狗眼看人 狗仗人势 狗彘不若 狗彘不食其余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挂羊头,卖狗肉 关门打狗 狐朋狗友 狐群狗党 画虎成狗 画虎类狗 鸡飞狗走 鸡零狗碎 鸡鸣狗盗 鸡鸣狗吠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驴心狗肺 声色狗马 鼠窃狗盗 鼠窃狗偷 偷狗戏鸡 偷鸡摸狗 土龙刍狗 兔死狗烹 行同狗彘 蝇营狗苟 指鸡骂狗 猪卑狗险

猫相关的成语:猫鼠同眠 照猫画虎 争猫丢牛

兔相关的成语:东兔西乌 动如脱兔 龟毛兔角 狐死兔泣 狐兔之悲 见兔放鹰 见兔顾犬 狡兔三窟 惊猿脱兔 静如,动如脱兔 犬兔俱毙 守如,出如脱兔 守株待兔 兔起凫举 兔起鹘落 兔丝燕麦 兔死狗烹 兔死狐悲 兔走乌飞 乌飞兔走

牛相关的成语:搏牛之虻 初生牛犊不怕虎 床下牛斗 椎牛飨士 带牛佩犊 对牛弹琴 多如牛毛 放牛归马 风马牛不相及 割鸡焉用牛刀 隔山买老牛 归马放牛 汗牛充栋 呼牛呼马 鸡口牛后 鸡尸牛从 茧丝牛毛 鲸吸牛饮 九牛二虎之力 九牛拉不转 九牛一毛 扛鼎抃牛 老牛破车 老牛舐犊 马牛襟裾 卖剑买牛 猕猴骑土牛 目无全牛 泥牛入海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牛不喝水强按头 牛刀割鸡 牛刀小试 牛鼎烹鸡 牛鬼蛇神 牛骥同皂 牛角挂书 牛溲马勃 牛头不对马嘴 牛头马面 牛衣对泣 庖丁解牛 气冲牛斗 牵牛下井 如牛负重 杀鸡焉用牛刀 童牛角马 屠所牛羊 土牛木马 亡羊得牛 问牛知马 蜗行牛步 吴牛喘月 犀牛望月 蹊田夺牛 一牛九锁 以羊易牛 争猫丢牛 执牛耳 钻牛角尖

羊相关的成语:爱礼存羊 羝羊触藩 多歧亡羊 饿虎扑羊 告朔饩羊 挂羊头,卖狗肉 虎入羊群 羚羊挂角 歧路亡羊 牵羊担酒 驱羊攻虎 肉袒牵羊 如狼牧羊 十羊九牧 使羊将狼 顺手牵羊 素丝羔羊 替罪羊 屠所牛羊 亡羊补牢 亡羊得牛 问羊知马 羊肠鸟道 羊肠小道 羊狠狼贪 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入虎群 羊质虎皮 以羊易牛 争鸡失羊

马相关的成语: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鞍马劳顿 鞍马劳困 鞍马之劳 鞍前马后 宝马香车 北叟失马 弊车羸马 兵荒马乱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兵强马壮 伯乐相马 不食马肝 车殆马烦 车马盈门 车水马龙 车在马前 打马虎眼 单枪匹马 东风吹马耳 短衣匹马 放牛归马 非驴非马 肥马轻裘 风马牛不相及 风樯阵马 高车驷马 弓调马服 归马放牛 裹尸马革 害群之马 寒蝉仗马 汗马功劳 横戈跃马 呼牛呼马 见鞍思马 金戈铁马 金马玉堂 仅容旋马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叩马而谏 快马加鞭 老马恋栈 老马识途 厉兵秣马 溜须拍马 六马仰秣 龙马精神 露马脚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驴唇不对马嘴 驴前马后 马不停蹄 马齿徒增 马到成功 马耳东风 马革裹尸 马工枚速 马后炮 马角乌白 马空冀北 马鹿异形 马牛襟裾 马前卒 马首是瞻 马瘦毛长 马仰人翻 盲人瞎马 秣马厉兵 牛溲马勃 牛头不对马嘴 牛头马面 驽马恋栈豆 驽马铅刀 驽马十驾 盘马弯弓 匹马单枪 匹马只轮 骑马找马 乞儿马医 千军万马 墙头马上 青梅竹马 轻裘肥马 求马唐肆 裘马轻肥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犬马之报 犬马之劳 犬马之养 人欢马叫 人困马乏 人强马壮 人仰马翻 戎马倥偬 塞翁失马 三马同槽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声色狗马 声色犬马 识途老马 士饱马腾 束马悬车 率马以骥 司马青衫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死马当活马医 四马攒蹄 驷马高车 驷马难追 素车白马 天马行空 童牛角马 土牛木马 脱缰之马 万马奔腾 万马齐喑 问牛知马 问羊知马 乌白马角 乌头白马生角 乌焉成马 五马分尸 瞎马临池 下马威 下马看花 鲜车怒马 香车宝马 心猿意马 信马由缰 悬崖勒马 野马无缰 一马当先 一马平川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倚马可待 倚马七纸 意马心猿 饮马投钱 玉堂金马 獐麇马鹿 仗马寒蝉 招兵买马 阵马风樯 指鹿为马 蛛丝马迹 竹马之友 走马赴任 走马观花 走马看花 走马上任 走马章台

蛇相关的成语:杯弓蛇影 笔走龙蛇 拨草寻蛇 春蚓秋蛇 打草惊蛇 打蛇打七寸 斗折蛇行 飞鸟惊蛇 封豕长蛇 佛口蛇心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虎头蛇尾 画蛇添足 惊蛇入草 灵蛇之珠 龙蛇飞动 龙蛇混杂 牛鬼蛇神 强龙不压地头蛇 人心不足蛇吞象 三蛇七鼠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蛇口蜂针 蛇蝎为心 蛇欲吞象 贪蛇忘尾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握蛇骑虎 虚与委蛇 养虺成蛇 一龙一蛇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蛇两头 一字长蛇阵

鸟相关的成语:百鸟朝凤 笨鸟先飞 长颈鸟喙 池鱼笼鸟 飞鸟惊蛇 飞鸟依人 龟文鸟迹 花香鸟语 惊弓之鸟 倦鸟知还 笼中之鸟 卵覆鸟飞 鸟革翚飞 鸟集鳞萃 鸟尽弓藏 鸟面鹄形 鸟枪换炮 鸟穷则啄 鸟兽散 鸟语花香 禽息鸟视 穷鸟入怀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如鸟兽散 三寸鸟,七寸嘴 伤弓之鸟 兽聚鸟散 乌鸟私情 小鸟依人 羊肠鸟道 一石二鸟 鱼溃鸟散

鱼相关的成语:白龙鱼服 白鱼入舟 之肆 察见渊鱼 沉鱼落雁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池鱼笼鸟 池鱼之殃 虫鱼之学 得鱼忘筌 登木求鱼 鼎鱼幕燕 放长线钓大鱼 釜底游鱼 釜中生鱼 釜中游鱼 贯鱼之次 河鱼腹疾 浑水摸鱼 混水摸鱼 鸡头鱼刺 及宾有鱼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枯鱼衔索 枯鱼之肆 鲤鱼跳龙门 临渊羡鱼 漏网之鱼 鲁鱼帝虎 鲁鱼亥豕 鲇鱼上竹 前庭悬鱼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如鱼得水 撒水拿鱼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水清无鱼 水至清则无鱼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为渊驱鱼 稳坐钓鱼船 瞎子摸鱼 信及豚鱼 雁杳鱼沉 殃及池鱼 以蚓投鱼 鱼贯而行 鱼传尺素 鱼大水小 鱼贯而入 鱼溃鸟散 鱼烂而亡 鱼烂土崩 鱼龙混杂 鱼龙曼衍 鱼米之乡 鱼目混珠 鱼馁肉败 鱼网鸿离 鱼游釜中 鱼鱼雅雅 鱼跃鸢飞 鸢飞鱼跃 渊鱼丛雀 缘木求鱼 葬身鱼腹 甑尘釜鱼 指天射鱼 自相鱼肉

鼠相关的成语:抱头鼠窜 城狐社鼠 鸱鸦嗜鼠 虫臂鼠肝 胆小如鼠 掉头鼠窜 奉头鼠窜 孤雏腐鼠 官仓老鼠 过街老鼠 狐凭鼠伏 稷蜂社鼠 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掘室求鼠 狼贪鼠窃 狼眼鼠眉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两鼠斗穴 罗雀掘鼠 猫鼠同眠 目光如鼠 穷鼠啮狸 雀鼠之争 三蛇七鼠 社鼠城狐 十鼠同穴 首鼠两端 鼠窜狼奔 鼠腹鸡肠 鼠腹蜗肠 鼠肝虫臂 鼠目寸光 鼠凭社贵 鼠窃狗盗 鼠窃狗偷 鼠首偾事 鼠牙雀角 投鼠忌器 梧鼠技穷 梧鼠五技 相鼠有皮 偃鼠饮河 以狸饵鼠 贼眉鼠眼 獐头鼠目

鸡相关的成语:呆若木鸡 斗酒只鸡 斗鸡走狗 独鹤鸡群 范张鸡黍 缚鸡之力 割鸡焉用牛刀 鹤发鸡皮 鹤立鸡群 淮南鸡犬 鸡虫得失 鸡蛋里找骨头 鸡飞蛋打 鸡飞狗走 鸡骨支床 鸡口牛后 鸡烂嘴巴硬 鸡零狗碎 鸡毛蒜皮 鸡鸣而起 鸡鸣狗盗 鸡鸣狗吠 鸡鸣戒旦 鸡皮鹤发 鸡犬不惊 鸡犬不留 鸡犬不宁 鸡犬皆仙 鸡犬桑麻 鸡犬升天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鸡声鹅斗 鸡尸牛从 鸡头鱼刺 鸡鹜相争 鸡鹜争食 鸡胸龟背 家鸡野鹜 家鸡野雉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金鸡独立 金鸡消息 菱角磨作鸡头 木鸡养到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牛刀割鸡 牛鼎烹鸡 牝鸡司晨 杀鸡抹脖 杀鸡儆猴 杀鸡取卵 杀鸡吓猴 杀鸡焉用牛刀 山鸡舞镜 手无缚鸡之力 鼠腹鸡肠 陶犬瓦鸡 偷狗戏鸡 偷鸡不着蚀把米 偷鸡摸狗 土鸡瓦犬 味如鸡肋 闻鸡起舞 瓮里醯鸡 小肚鸡肠 雄鸡断尾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争鸡失羊 只鸡斗酒 只鸡絮酒 指鸡骂狗 卓立鸡群

鸭相关的成语:打鸭惊鸳鸯 打鸭子上架 鹅行鸭步 赶鸭子上架 水过鸭背

鹅相关的成语:鹅毛大雪 鹅行鸭步 鸡声鹅斗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千里送鹅毛 水尽鹅飞

驴相关的成语:博士买驴 非驴非马 好心做了驴肝肺 驴唇不对马嘴 驴鸣犬吠 驴前马后 驴心狗肺 骑驴觅驴 黔驴技穷 黔驴之计 三纸无驴 卸磨杀驴

猴相关的成语:尖嘴猴腮 猕猴骑土牛 沐猴而冠 弄鬼掉猴 杀鸡儆猴 杀鸡吓猴 猿猴取月

虎相关的成语:帮虎吃食 暴虎冯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藏龙卧虎 鸱目虎吻 初生牛犊不怕虎 春冰虎尾 打马虎眼 大人虎变 大贤虎变 调虎离山 恶虎不食子 饿虎饥鹰 饿虎扑食 饿虎扑羊 饿虎之蹊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放虎归山 放虎自卫 风从虎,云从龙 风虎云龙 伏虎降龙 官虎吏狼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狐虎之威 狐假虎威 虎背熊腰 虎不食儿 虎斗龙争 虎踞龙盘 虎口拔牙 虎口逃生 虎口余生 虎狼之势 虎入羊群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虎视眈眈 虎体熊腰 虎头虎脑 虎头蛇尾 虎头燕颔 虎尾春冰 虎落平川 虎珀拾芥 虎卧龙跳 虎啸风生 虎穴龙潭 画虎成狗 画虎画皮难画骨 画虎类狗 饥鹰饿虎 将门虎子 九牛二虎之力 开柙出虎 苛政猛于虎 狼贪虎视 狼吞虎咽 老虎头上扑苍蝇 老虎头上搔痒 两虎相斗 龙盘虎踞 龙蟠虎踞 龙潭虎窟 龙潭虎穴 龙腾虎跃 龙跳虎卧 龙骧虎步 龙骧虎视 龙行虎步 龙吟虎啸 龙争虎斗 鲁鱼帝虎 骑虎难下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前怕狼,后怕虎 前怕龙,后怕虎 乔龙画虎 驱羊攻虎 如虎添翼 如狼似虎 乳犊不怕虎 三人成虎 生龙活虎 势成骑虎 谈虎色变 投畀豺虎 委肉虎蹊 为虎傅翼 为虎添翼 为虎作伥 畏敌如虎 卧虎藏龙 握蛇骑虎 舄乌虎帝 降龙伏虎 笑面虎 燕颔虎颈 羊入虎群 羊质虎皮 养虎遗患 引虎自卫 鹰扬虎视 与虎谋皮 与虎添翼 云龙风虎 照猫画虎 纵虎归山 坐山观虎斗

狮相关的成语:河东狮吼 龙鸣狮吼 人中狮子 狮子大开口

象相关的成语:拔犀擢象 包罗万象 超然象外 超以象外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黄金铸象 盲人摸象 气象万千 人心不足蛇吞象 森罗万象 蛇欲吞象 万象更新 万象森罗 香象渡河 象齿焚身 象煞有介事 象牙之塔 象箸玉杯

豹相关的成语:豹死留皮 豹头环眼 管中窥豹 窥豹一斑 龙肝豹胎 熊心豹胆 一斑窥豹

狼相关的成语: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豺狼之吻 官虎吏狼 鬼哭狼嚎 虎狼之势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狼贪虎视 狼贪鼠窃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狼烟四起 狼眼鼠眉 狼子野心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前怕狼,后怕虎 如狼牧羊 如狼似虎 声名狼藉 豕突狼奔 使羊将狼 鼠窜狼奔 羊狠狼贪 引狼入室 鹰视狼步 脏污狼藉

熊相关的成语:飞熊入梦 虎背熊腰 虎体熊腰 熊罴入梦 熊心豹胆

狐相关的成语:城狐社鼠 董狐直笔 篝火狐鸣 狐虎之威 狐假虎威 狐埋狐搰 狐朋狗友 狐凭鼠伏 狐裘羔袖 狐群狗党 狐死首丘 狐死兔泣 狐兔之悲 狐疑不决 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两脚野狐 满腹狐疑 社鼠城狐 兔死狐悲 一狐之腋

注: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