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虎

肆的偏旁(肆的偏旁怎么读)

时间:2024-01-18 05:14:47 作者:牛奶煮萝莉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212. “直而不肆”的“肆”是放肆吗?

212. “直而不肆”的“肆”是放肆吗?

(第五十八章)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这是圣人的四个特点。如何理解这四个特点?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圣人行方正者,欲以率下,不以割截人也。‘廉而不害’,圣人廉清,欲以化民,不以伤害人也。今则不然,正己以害人也。‘直而不肆’,肆,申也。圣人虽直,曲己从人,不自申之也。‘光而不曜’,圣人虽有独知之明,常如暗昧,不以曜乱人也。”注解有矛盾,没有说清楚四个特点。

王弼注:“以方导物,舍去其邪,不以方割物,所谓‘大方无隅’。廉,清廉也。刿,伤也。以清廉清民,令去其邪,令去其污,不以清廉刿伤于物也。以直导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沸于物也,所谓‘大直若屈’也。以光鉴其所以迷,不以光照求其隐匿也。所谓‘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复之也。”他又扯到前面章节去了,而不是说圣人的特点。看现代名人学者的解释:

余秋雨翻译:“因而要看圣人举止——方正而不割人,锐利而不伤人,正直而不压人,光亮而不耀人。”并解释:“这一章除了有关祸福的名句外,最后的四个‘不’也值得记忆。固然,‘方’、‘廉’、‘直’、‘光’都很有架势,但摆出了架势却特别需要顾及他人,尽量要做到不割人、不伤人、不压人、不耀人。”(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75页。)他说圣人的四个特点就是“不割人、不伤人、不压人、不耀人”。

南怀瑾解释说,做人要方正,但不要因为方正而割舍其他一切;为人要清廉,可是不要廉得像刀割一样,连肉也削掉了。做人要直爽,讲直话当然很对,但如果太直了,就会放肆。人要有知名度,有才华,要放光,但是不要放得太光亮了,太光亮就会刺到别人的眼睛,这光就变成灰暗了。(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226页。)他说的是正人君子而不是圣人的特点了。

陈鼓应今译:“因而有道的人方正而不割人,锐利而不伤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目。”(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86页。)翻译与原文也差不多。

以上名人学者都善于从字面上理解,并解释得头头是道,但读者仍然读不懂。“方正”为什么“不割人”?“直率”与“放肆”有关系吗?所以,他们的翻译是不准确的。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都是以物喻人,从字面意思引申出做人做事的哲理。但必须先解释清楚字面意思,而不是随意引申。“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意思相近,说的是保持完整;“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是一组,说的是不要过分。

“方而不割”,是圣人的第一个特点。“方而不割”的“方”是方正、端正;“割”是割舍、 缺失。意思是:圣人若方,始终保持方正、端庄,不缺失。也就是说,方就是方,不会缺角少边,变得不伦不类。

“廉而不刿”,是圣人的第二个特点。“廉而不刿”的“廉”是边线,不是清廉的廉。廉,形声字,本义是厅堂的侧边。“刿”也是形声字,本义是是刺伤、划伤。但在这里同“割”,是割开、切口的意思。这一句的意思是:圣人像边,始终保证边线完整,不割断、不缺口。也就是说,边就是边,不会断断续续,残缺不齐。

“直而不肆”,是圣人的第三个特点。“直而不肆”的“直”是正直,不歪、不斜、不弯。“肆”可不是放肆,而长短、长度的长。“肆”作形容词有长度之意。肆,形声字,从长,聿(yù)声,本义是摆设、陈列。镸,古同“長”,用作偏旁。“直而不肆”的字面意思是:虽直但不太长。若是一直到底,是不可能的。

“光而不耀”,是圣人的第四个特点。“光而不耀”翻译基本一致。“光”是光亮,“耀”是耀眼。光明而不刺眼。

老子在这里又推出道者的正面形象。当然圣人多是道者。如何理解圣人这四个特点呢?那就是以物喻人。做人如“方”,如“廉”,那就要为人正派,人品端正,不因圆滑而放弃(不割、不刿),始终坚持原则。其次,做事如“直”,如“光”,但不能太过,适可而止。为人处事太刚、太强、太精明,就如“其政察察”,伤害他人。这就是圣人的优秀品质。  

  本章的哲理,是说祸福与阴阳、有无、空色、矛盾一样,都是相互依存又互相转换的对立统一。

212. “直而不肆”的“肆”是放肆吗?

212. “直而不肆”的“肆”是放肆吗?

(第五十八章)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这是圣人的四个特点。如何理解这四个特点?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圣人行方正者,欲以率下,不以割截人也。‘廉而不害’,圣人廉清,欲以化民,不以伤害人也。今则不然,正己以害人也。‘直而不肆’,肆,申也。圣人虽直,曲己从人,不自申之也。‘光而不曜’,圣人虽有独知之明,常如暗昧,不以曜乱人也。”注解有矛盾,没有说清楚四个特点。

王弼注:“以方导物,舍去其邪,不以方割物,所谓‘大方无隅’。廉,清廉也。刿,伤也。以清廉清民,令去其邪,令去其污,不以清廉刿伤于物也。以直导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沸于物也,所谓‘大直若屈’也。以光鉴其所以迷,不以光照求其隐匿也。所谓‘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复之也。”他又扯到前面章节去了,而不是说圣人的特点。看现代名人学者的解释:

余秋雨翻译:“因而要看圣人举止——方正而不割人,锐利而不伤人,正直而不压人,光亮而不耀人。”并解释:“这一章除了有关祸福的名句外,最后的四个‘不’也值得记忆。固然,‘方’、‘廉’、‘直’、‘光’都很有架势,但摆出了架势却特别需要顾及他人,尽量要做到不割人、不伤人、不压人、不耀人。”(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75页。)他说圣人的四个特点就是“不割人、不伤人、不压人、不耀人”。

南怀瑾解释说,做人要方正,但不要因为方正而割舍其他一切;为人要清廉,可是不要廉得像刀割一样,连肉也削掉了。做人要直爽,讲直话当然很对,但如果太直了,就会放肆。人要有知名度,有才华,要放光,但是不要放得太光亮了,太光亮就会刺到别人的眼睛,这光就变成灰暗了。(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226页。)他说的是正人君子而不是圣人的特点了。

陈鼓应今译:“因而有道的人方正而不割人,锐利而不伤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目。”(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86页。)翻译与原文也差不多。

以上名人学者都善于从字面上理解,并解释得头头是道,但读者仍然读不懂。“方正”为什么“不割人”?“直率”与“放肆”有关系吗?所以,他们的翻译是不准确的。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都是以物喻人,从字面意思引申出做人做事的哲理。但必须先解释清楚字面意思,而不是随意引申。“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意思相近,说的是保持完整;“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是一组,说的是不要过分。

“方而不割”,是圣人的第一个特点。“方而不割”的“方”是方正、端正;“割”是割舍、 缺失。意思是:圣人若方,始终保持方正、端庄,不缺失。也就是说,方就是方,不会缺角少边,变得不伦不类。

“廉而不刿”,是圣人的第二个特点。“廉而不刿”的“廉”是边线,不是清廉的廉。廉,形声字,本义是厅堂的侧边。“刿”也是形声字,本义是是刺伤、划伤。但在这里同“割”,是割开、切口的意思。这一句的意思是:圣人像边,始终保证边线完整,不割断、不缺口。也就是说,边就是边,不会断断续续,残缺不齐。

“直而不肆”,是圣人的第三个特点。“直而不肆”的“直”是正直,不歪、不斜、不弯。“肆”可不是放肆,而长短、长度的长。“肆”作形容词有长度之意。肆,形声字,从长,聿(yù)声,本义是摆设、陈列。镸,古同“長”,用作偏旁。“直而不肆”的字面意思是:虽直但不太长。若是一直到底,是不可能的。

“光而不耀”,是圣人的第四个特点。“光而不耀”翻译基本一致。“光”是光亮,“耀”是耀眼。光明而不刺眼。

老子在这里又推出道者的正面形象。当然圣人多是道者。如何理解圣人这四个特点呢?那就是以物喻人。做人如“方”,如“廉”,那就要为人正派,人品端正,不因圆滑而放弃(不割、不刿),始终坚持原则。其次,做事如“直”,如“光”,但不能太过,适可而止。为人处事太刚、太强、太精明,就如“其政察察”,伤害他人。这就是圣人的优秀品质。  

  本章的哲理,是说祸福与阴阳、有无、空色、矛盾一样,都是相互依存又互相转换的对立统一。

部首广的汉字、偏旁部首为广的汉字有哪些 - 小孩子点读

1、广(guǎng),3画,单一结构,部首:广

组词:广场(guǎng chǎng) | 宽广(kuān guǎng) | 广播(guǎng bō) | 广阔(guǎng kuò) | 广大(guǎng dà) | 推广(tuī guǎng) |

2、床(chuáng),7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河床(hé chuáng) | 床铺(chuáng pù) | 起床(qǐ chuáng) | 蹦床(bèng chuáng) | 床单(chuáng dān) | 床垫(chuáng diàn) |

3、底(dǐ),8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到底(dào dǐ) | 海底(hǎi dǐ) | 彻底(chè dǐ) | 月底(yuè dǐ) | 底子(dǐ zi) | 底细(dǐ xì) |

4、度(dù),9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一年一度(yī nián yī dù) | 角度(jiǎo dù) | 湿度(shī dù) | 温度(wēn dù) | 程度(chéng dù) | 摄氏度(shè shì dù) |

5、度(duó),9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忖度(cǔn duó) | 测度(cè duó) | 猜度(cāi duó) | 臆度(yì duó) | 审度(shěn duó) | 查度(chá duó) |

6、店(diàn),8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商店(shāng diàn) | 店铺(diàn pù) | 店主(diàn zhǔ) | 饭店(fàn diàn) | 酒店(jiǔ diàn) | 客店(kè diàn) |

7、应(yīng),7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应该(yīng gāi) | 应当(yīng dāng) | 应允(yīng yǔn) | 应许(yīng xǔ) | 应得(yīng dé) | 应有(yīng yǒu) |

8、座(zuò),10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座位(zuò wèi) | 讲座(jiǎng zuò) | 座谈(zuò tán) | 举座(jǔ zuò) | 就座(jiù zuò) | 基座(jī zuò) |

9、应(yìng),7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得心应手(dé xīn yìng shǒu) | 应接不暇(yìng jiē bù xiá) | 适应(shì yìng) | 顺应(shùn yìng) | 响应(xiǎng yìng) | 应用(yìng yòng) |

10、庭(tíng),9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家庭(jiā tíng) | 法庭(fǎ tíng) | 庭院(tíng yuàn) | 过庭(guò tíng) | 洞庭(dòng tíng) | 帝庭(dì tíng) |

11、库(kù),7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宝库(bǎo kù) | 库存(kù cún) | 冷库(lěng kù) | 粮库(liáng kù) | 仓库(cāng kù) | 冰库(bīng kù) |

12、府(fǔ),8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政府(zhèng fǔ) | 府上(fǔ shàng) | 府邸(fǔ dǐ) | 城府(chéng fǔ) | 府库(fǔ kù) | 府尹(fǔ yǐn) |

13、廊(láng),11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走廊(zǒu láng) | 拱廊(gǒng láng) | 发廊(fà láng) | 长廊(cháng láng) | 廊檐(láng yán) | 廊庙(láng miào) |

14、庙(miào),8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庙会(miào huì) | 庙宇(miào yǔ) | 廊庙(láng miào) | 祠庙(cí miào) | 庙堂(miào táng) | 庙祝(miào zhù) |

15、庞(páng),8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庞大(páng dà) | 庞杂(páng zá) | 面庞(miàn páng) | 脸庞(liǎn páng) | 庞然大物(páng rán dà wù) | 庞眉黄发(páng méi huáng fā) |

16、庐(lú),7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室庐(shì lú) | 庐墓(lú mù) | 庐陵(lú líng) | 庐冢(lú zhǒng) | 庐舍(lú shè) | 庐山(lú shān) |

17、庄(zhuāng),6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庄稼(zhuāng jia) | 端庄(duān zhuāng) | 庄严(zhuāng yán) | 庄重(zhuāng zhòng) | 庄家(zhuāng jiā) | 饭庄(fàn zhuāng) |

18、鹰(yīng),18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雄鹰(xióng yīng) | 猫头鹰(māo tóu yīng) | 鹰爪(yīng zhǎo) | 鹰鹯(yīng zhān) | 鹰隼(yīng sǔn) | 鹰洋(yīng yáng) |

19、康(kāng),11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健康(jiàn kāng) | 杜康(dù kāng) | 康健(kāng jiàn) | 康复(kāng fù) | 安康(ān kāng) | 康强(kāng qiáng) |

20、序(xù),7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顺序(shùn xù) | 秩序(zhì xù) | 次序(cì xù) | 序言(xù yán) | 井然有序(jǐng rán yǒu xù) | 工序(gōng xù) |

21、廓(kuò),13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耳廓(ěr kuò) | 轮廓(lún kuò) | 廓清(kuò qīng) | 空廓(kōng kuò) | 寥廓(liáo kuò) | 城廓(chéng kuò) |

22、廉(lián),13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清廉(qīng lián) | 廉正(lián zhèng) | 廉耻(lián chǐ) | 廉洁(lián jié) | 廉价(lián jià) | 低廉(dī lián) |

23、席(xí),10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凉席(liáng xí) | 席子(xí zi) | 出席(chū xí) | 酒席(jiǔ xí) | 即席(jí xí) | 首席(shǒu xí) |

24、唐(táng),10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唐朝(táng cháo) | 荒唐(huāng táng) | 唐突(táng tū) | 唐山(táng shān) | 南唐(nán táng) | 后唐(hòu táng) |

25、庸(yōng),11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附庸(fù yōng) | 庸俗(yōng sú) | 平庸(píng yōng) | 昏庸(hūn yōng) | 庸才(yōng cái) | 毋庸(wú yōng) |

26、庆(qìng),6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庆贺(qìng hè) | 喜庆(xǐ qìng) | 庆祝(qìng zhù) | 庆幸(qìng xìng) | 节庆(jié qìng) | 校庆(xiào qìng) |

27、腐(fǔ),14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腐朽(fǔ xiǔ) | 腐烂(fǔ làn) | (fǔ bài) | 迂腐(yū fǔ) | 腐臭(fǔ chòu) | 防腐(fáng fǔ) |

28、废(fèi),8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废话(fèi huà) | 废除(fèi chú) | 废弃(fèi qì) | 废止(fèi zhǐ) | 荒废(huāng fèi) | 颓废(tuí fèi) |

29、广(ān),3画,单一结构,部首:广

组词:宽广(kuān guǎng) | 广汉羌(guǎng hàn qiāng) | 广渊(guǎng yuān) | 广文先生(guǎng wén xiān shēng) | 广阔天地(guǎng kuò tiān dì) | 广乐钧天(guǎng yuè jūn tiān) |

30、底(de),8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31、庚(gēng),8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庚信(gēng xìn) | 年庚(nián gēng) | 庚辰(gēng chén) | 长庚(cháng gēng) | 仓庚(cāng gēng) | 庚癸频呼(gēng guǐ pín hū) |

32、庵(ān),11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庵堂(ān táng) | 尼姑庵(ní gū ān) | 草庵(cǎo ān) | 庵子(ān zi) | 庵庐(ān lú) | 庵观(ān guàn) |

33、庇(bì),7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庇护(bì hù) | 包庇(bāo bì) | 庇荫(bì yìn) | 荫庇(yìn bì) | 庇赖(bì lài) | 庇阴(bì yīn) |

34、庶(shù),11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富庶(fù shù) | 庶民(shù mín) | 庶务(shù wù) | 庶几(shù jī) | 庶乎(shù hū) | 士庶(shì shù) |

35、庖(páo),8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代庖(dài páo) | 庖丁(páo dīng) | 庖厨(páo chú) | 代越庖俎(dài yuè páo zǔ) | 庖凤烹龙(páo fèng pēng lóng) | 烹龙庖凤(pēng lóng páo fèng) |

36、赓(gēng),12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37、廖(liào),14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38、廪(lǐn),16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仓廪(cāng lǐn) | 坐糜廪粟(zuò mí lǐn sù) | 坐靡廪饩(zuò mí lǐn xì) | 倒廪倾囷(dǎo lǐn qīng fèng) |

39、廛(chán),15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廛肆(chán sì) | 廛市(chán shì) |

40、庋(guǐ),7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藏庋(cáng guǐ) | 倾筐倒庋(qīng kuāng dào guǐ) |

41、廪(lǎn),16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42、膺(yīng),17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荣膺(róng yīng) | 服膺(fú yīng) | 填膺(tián yīng) | 抚膺(fǔ yīng) | 拊膺(fǔ yīng) | 惩膺(chéng yīng) |

43、庾(yǔ),11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大庾岭(dà yǔ lǐng) | 仓庾(cāng yǔ) |

44、庹(tuǒ),11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45、庑(wǔ),7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廊庑(láng wǔ) |

46、庠(xiáng),9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庠序(xiáng xù) |

47、廨(xiè),16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48、庥(xiū),9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被泽蒙庥(bèi zé méng xiū) |

49、廙(yì),14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50、廕(yìn),13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51、廯(xiān),20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52、廂(xiāng),12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53、廡(wǔ),15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54、廜(tú),14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55、庩(tú),10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56、庣(tiāo),9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57、廳(tīng),25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58、廰(tīng),20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59、庽(yù),12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60、庂(zè),5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61、庤(zhì),9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62、庢(zhì),9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63、廮(yǐng),20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64、庳(bì),11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65、廱(yōng),21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66、廑(jǐn),14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67、廑(qín),14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68、廐(jiù),12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69、廏(jiù),14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70、廄(jiù),12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71、廣(guǎng),14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72、広(guǎng),5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73、廆(guī),12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74、廆(wěi),12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75、庪(guǐ),10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76、廃(fèi),12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77、廢(fèi),15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78、廠(chǎng),15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79、庱(chěng),11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80、廚(chú),15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81、庛(cì),9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82、庴(cuò),11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83、庴(jī),11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84、庯(bū),10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庯峭(bū qiào) |

85、廍(bù),13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86、廁(cè),12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87、廒(áo),13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仓廒(cāng áo) | 廒商(áo shāng) | 廒间(áo jiān) |

88、庍(bài),7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89、庍(tīng),7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90、廩(lǐn),16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91、廇(liù),13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92、廬(lú),19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93、廘(lù),14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94、庅(me),6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95、庲(lái),11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96、庫(kù),10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97、廤(kù),15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98、廥(kuài),16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99、庀(pǐ),5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组词:鸠工庀材(jiū gōng pǐ cái) |

100、廧(qiáng),16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101、廧(sè),16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102、庈(qín),7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103、庼(qǐng),11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104、廎(qǐng),14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105、庿(miào),11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106、廟(miào),15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107、廲(lí),22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108、庻(shù),11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109、廝(sī),15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110、庺(sōng),11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111、廋(sōu),12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112、廀(sōu),12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113、廈(shà),13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114、廈(xià),13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115、龐(páng),20画,左上包围结构,部首:广

《部首广的汉字、偏旁部首为广的汉字有哪些 - 小孩子点读》由[小孩子点读]APP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小学家庭同步辅导专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解析

跳水

(1)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通过环境描写,为下文孩子跳水做铺垫。)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sì)起来。(写水手拿猴子取乐,使得猴子更加放肆。)//

第一部分(1)写帆船上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十分放肆这是事情发生的起因。

(2)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突发状况,让人意想不到。体现猴子的迅速敏捷。)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wéi)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水手们的大笑刺激了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生气且无奈。)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突出猴子的放肆。)

(3)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们的笑声加上猴子的戏弄,使得孩子更加生气,导致孩子做出冲动的举动——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水手们的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 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第二部分(2——3)写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水手们笑起来是因为猴子速度快、动作滑稽。孩子被戏弄得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

(4)“你逃不了!” 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突出孩子要追上猴子拿回帽子的决心和信心。)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zī)牙咧(liě)嘴做着怪样。(猴子越来越放肆,孩子忍无可忍。)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 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水手们的表现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并写出孩子的进退两难。)//

第三部分(4)写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是故事的高潮。

(5)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miáo)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说明船长说话语气的强硬,逼迫孩子跳水的决心。也写出来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担心。也突出船长临危不惧、当机立断、急中生智。)

(6)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这两句对水手的描写表明了事情的结局——孩子得救了。)//

第四部分(5、6)写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的得救,主要是由于船长当机立断,措施正确,同时也由于孩子及时明白了爸爸的意思,跳到了水里,水手们在短短的四十秒里就把他救上了甲板。

本文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译者吴楙之,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1、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 《青年》等。

2、课后生字

肆sì(1)偏旁:聿(2)结构:左右(3)组词:放肆、肆意

桅wéi(1)偏旁:木(2)结构:左右(3)组词:桅杆、船桅

撕sī(1)偏旁:扌(2)结构:左右(3)组词:撕开、撕裂

唬hǔ(1)偏旁:口(2)结构:左右(3)组词:吓唬、唬人

龇zī(1)偏旁:齿(2)结构:左右(3)组词:龇牙咧嘴

咧liě(1)偏旁:口(2)结构:左右(3)组词:龇牙咧嘴

艘sōu(1)偏旁:舟(2)结构:左右(3)组词:一艘、龙艘

航háng(1)偏旁:舟(2)结构:左右(3)组词:航行、返航

帽mào(1)偏旁:巾(2)结构:左右(3)组词:衣帽、帽子

逗dòu(1)偏旁:辶(2)结构:半包围(3)组词:逗弄、引逗

钩gōu(1)偏旁:钅(2)结构:左右(3)组词:钩住、钩针

扭niǔ(1)偏旁:扌(2)结构:左右(3)组词:扭动、扭捏

舱cāng(1)偏旁:舟(2)结构:左右(3)组词:船舱、舱位

鸥ōu(1)偏旁:鸟(2)结构:左右(3)组词:海鸥、沙鸥

瞄miáo(1)偏旁:目(2)结构:左右(3)组词:瞄准、瞄球

3、多音字

正(1)zhèng正确、正好(2)zhēng正月

行(1)háng 行家、银行(2)xíng 行走、行人

都(1)dōu都有、全都(2)dū都市、首都

只(1)zhī一只、只身(2)zhǐ只有、只见

钻(1)zuān钻洞、钻研(2)zuàn电钻、钻石

模(1)mó模仿、模拟(2)mú模样、模子

得(1)dé觉得、得到(2)de出得了门了(3)děi如果下雨就得淋湿了

乐(1)lè快乐、欢乐(2)yuè音乐、乐曲

更(1)gēng三更、更替(2)gèng更加、更好

地(1)dì土地、种地(2)de飞快地跑

杆(1)gǎn枪杆、秤杆(2)gān杆子、旗杆

着(1)zhe看着、写着(2)zháo着火、睡着(3)zhuó穿着、着陆(4)zhāo着急

横(1)héng 横竖、横跨(2)hèng 蛮横、专横

爪(1)zhǎo前爪、鹰爪(2)zhuǎ爪子、猫爪

好(1)hǎo 好看、好人(2)hào 爱好、喜好

吓(1)xià吓人、惊吓(2)hè恐吓、威吓

朝(1)cháo朝向、朝代(2)zhāo朝阳、朝三暮四

还(1)hái还有、还是(2)huán还钱、还书

要(1)yào主要、紧要(2)yāo要求、要挟

转(1)zhuǎn 转身、转发(2)zhuàn 转动、转圈

了(1)le走了、哭了(2)liǎo知了、了解

晃(1)huàng晃荡、摇晃(2)huǎng晃眼、明晃晃

没(1)méi没有、没人(2)mò淹没、沉没

难(1)nán 难过、难受 (2)nàn 发难、难兄难弟

发(1)fā发现、发家(2)fà头发、毛发

长(1)cháng长短、长度(2)zhǎng长大、班长

看(1)kàn 看见、好看(2)kān看家、看门

见(1)jiàn见面、相见(2)xiàn常用在古诗文中

弹(1)dàn子弹、弹壳(2)tán弹开、弹琴

觉(1)jué觉得、发觉(2)jiào睡觉、午觉

间(1)jiān 中间、房间 (2)jiàn 间隔、间隙

4、易错字词

艘、猴、惹、摘、戴、爬、横、撕、逗、喊、攀、钩、扭、颗、浮、抓

帆船、航行、甲板、模仿、显然、放肆、桅杆、吓唬、顶端、胳膊、船舱、海鸥、瞄准、纵身、炮弹、勇敢、风平浪静、龇牙咧嘴、摇摇晃晃、心惊胆战

5、近义词

环游——游历、模仿——仿照、显然——分明

放肆——放任、更加——加倍、忽然——突然

好像——仿佛、故意——存心、吓唬——威吓

灵巧——灵活、追赶——追逐、瞄准——对准

明白——清楚、勇敢——英勇、觉得——感觉

哭笑不得——啼笑皆非、风平浪静——相安无事

摇摇晃晃——踉踉跄跄、心惊胆战——六神无主

6、反义词

张开——收拢、显然——隐藏、放肆——收敛

忽然——慢慢、故意——无意、吓唬——鼓励

灵巧——笨重、明白——糊涂、勇敢——懦弱

哭笑不得——落落大方、风平浪静——波涛汹涌

摇摇晃晃——稳稳当当、心惊胆战——坦然自若

7、文章主要内容

写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表现了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任性,要沉着冷静,善于分析。

8、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

经过:猴子戏弄孩子,孩子走上横木。

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说文解字》第189课:细说“严”字

先奉上标题中的问题答案:(1)成语“不恶而严”中,“严”是严厉,严格的意思;(2)严字的详解请见今天的第四字“嚴”字词条。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89课,讲四个字,分别是《说文解字》“凵”部汉字及“吅”部汉字中的三个汉字。其中,重点汉字是“嚴”字,即简化字“严”,其他三字均为生僻字。具体如下:

1、凵。《说文解字》540部部首汉字,读音有两个:

(一)kǎ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凵,张口也,象形。”象形字。关于字义,有几种意见:

(1)《字源》:像坎穴之形,为“坎”字之初文(《说文》中另有坎字,届时会详细讲)此种意见早见于杨树达的《积微居小学述林》:“凵,象坎陷之形,乃坎之初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一说坎也,堑也,象地穿。凶字从此”;

(2)王筠《说文释例》:”凵,口的变体,不能独立成字。许慎误分为两个部首。”凵就是口,我们看,凵部之下确实未收一字;

(3)《说文》所说:张口也。“张口”。综合考量,《字源》的说法相对较靠谱一些。

(凵的象形)

《字源》认为:甲骨文中,凵字不单独使用,只用于偏旁,大致有两种内涵:一是埋牡的祭坑之形,薶字的诸种异体从之;二是居穴之形。经考古证实,上古人类居室,多于平地挖数尺浅坑,夯实,置柱,再沿周边垒短墙,“凵”“即此浅坑之纵剖面形。到金文,“凵”旁发生了讹变,成了端正的“口”,前面“各”字时已经讲过,如图:

(注意“各”字下边凵部的变形)

也正因此,《字源》认为《说文解字》所训“张口也”已经失去了凵的本义。

(二)qiǎn。读这个音时,实际应用中,凵是《说文》所训“张口”之义,比如唐代李隆基《求言诏》:“五品以上官乃许其廷争。若轻肆凵语,潜行诽谤,委御史大夫已下严加察访。”看,唐玄宗求言很严格呢,五品以上的官可以在朝廷上争论,但乱说或者私下诽谤是要担责任的。

(唐玄宗像)

凵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凵字的小篆写法)

2、吅。《说文解字》540部部首汉字。现代汉语已取消此部,部下汉字多归入“口”部。读音有两个:

(一)xuā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吅,惊呼也。从二口。读若讙(huān)。”会意字。从二口,会喧闹之义。如图:

(吅的本义。图片:何大齐《万有汉字》)

本义是大声呼叫;声音杂乱。也写作諠、讙。徐锴《说文系传》:“吅,众人并呼。”《集韵.元韵》:“吅,亦作讙、喧,通作諠。”这个字义容易理解,不需多讲。

(二)sòng。《集韵.用韵》:“讼,古作吅。”两个人(两张口)争论不休,需要诉讼来解决。讼的本义就是争。《广韵.用韵》“吅,争言也。”

吅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吅字的小篆写法)

3、(大部分设备无法显示,字形描述也困难,只能上图,如下图:)

(字的字形)

读níng。现代汉语归入“口\"部。《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乱也。从爻工交口。”《字源》认为这个字是会意字,但会意不明,认为它很可能就是后世“攘”字之初文。它的金文字形如图:

(字的字形)

本义是乱(看金文的字形,的确够乱的)。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乱者,治也,理也。”

本义之外,又用作窒,充塞。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窒,盖充塞之义,周、汉人语也。”

以上两义,均未见典籍中有应用实例,好在这个字今天已基本不再使用,了解就好。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字的小篆汪法)

4、嚴。1986年《简化字总表》简化为“严”。有两个读音:

(一)yá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嚴,教命急也。”形声字,本义是紧急,急迫。比如《孟子.公孙丑下》:“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嚴,虞不敢请。’”焦循《孟子正义》:“嚴为急。急者,谓不暇也。”充虞请教说:“前些日子承蒙老师您不嫌弃我,让我管理工匠。当时事情太紧急了,我不敢(打扰您)。

(孟子像)

又比如《汉书.史丹传》:“天子自临轩槛上,隤铜丸以擿鼓,声中嚴鼓之节。”颜师古注引晋灼曰:“疾击之鼓也。”严鼓之节,是节奏紧迫的鼓乐节拍。

本义之外,严的用法很多,举常用的说说:(1)严峻;森严。比如《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嚴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所以他治理国家时,明正法令,设置严峻的刑罚,用来解救百姓的祸乱。又解为猛烈;酷烈。《集韵.验韵》:“嚴,酷也。”比如李贺的《夜坐吟》:“为君起唱长相思,帘外严霜皆倒飞。”

(2)严厉,严格。比如《易.遯(dùn)》:“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大意是:君子应当远避小人,虽不显憎恶之情,但始终能矜严自守,不与苟同。这是六十四卦中“遯”卦的卦象,后来“不恶而严”发展成为成语,意思是指不要讨厌或憎恨小人,也最好不要被小人所憎恨,如果身处其境,要能保持自己的底限。即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敬畏。

(遯卦的卦相:上天下山)

又比如明代张居正《杂著.天下之事》:“西汉之治,简严近古。”

(张居正像)

(3)威严,威武。《玉篇.吅部》:“嚴,威也。”比如《诗经.小雅.六月》:“有嚴有翼,共武之服。”《毛传》称:“嚴,威严也。”将帅们威武又恭谨,共管战事守国防。王安石《送孙叔康赴御史府》:“天书下东南,趣召赴嚴阙。”嚴也用此义。

(4)严肃,端庄。比如元稹《莺莺传》:“及崔至,则端服嚴容,大数张”崔莺莺不放脸,表情严肃,数落张生。

(越剧《西厢记》)

(5)对父亲的尊称。《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谓也。”后尊称父亲为“严君”,或简称“严”。比如《镜花缘》第八十八回:“闺臣姐姐此番应试,原是迫于嚴命,无可奈何,勉强而来。”

(《镜花缘》书影)

(6)戒,警戒。《正字通.口部》:“嚴,戒也。昏鼓曰夜嚴,搥一鼓为一嚴,二鼓为二嚴,三鼓为三嚴……又凡强敌将到,设备,曰戒嚴;敌退,稍弛备,曰解嚴。”这是戒严的来历。

(7)深,加深;重,加重。比如,严冬。《墨子.非攻中》:“今尽王民之死,严下上之患,以争虚城,则是弃所不足,而重所有馀也。”大意是:现在让士兵去送死,加重全国上下的祸患,以争夺一座虚城,则是摈弃他所不足的,而增加他所有余的。

(8)怕,害怕。《玉篇.吅部》:“嚴,畏也。”《孟子.公孙丑上》:“无嚴诸侯;恶声至,必反之。”朱熹注称:“嚴,畏惮也。”大意是:毫不畏惧诸侯,听了恶言,一定回击。

(9)装束;整饬。《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鸡鸣外欲曙,新妇起嚴妆。”曹植《杂诗六首》之五:“仆夫早嚴驾,吾行将远游。”

(新妇起嚴妆)

(10)严密。比如韩愈《进学解》:“《春秋》谨严,左氏浮夸。”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九:“窗户门都关的严严的。”

(11)整齐。贾谊《时变》:“钱财多也,衣服循也,车马嚴也,走犬良也。”《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佛龛花供,皆极精嚴。”

(12)尊敬。《玉篇.吅部》:“嚴,敬也。”《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学习的关键,严师是难能可贵的。这一句常常译错,这里的严是尊敬,而不是严格,严厉。

(13)通“譀”。指荒诞。

(14)险要。即通“巗”字。比如《左传.隐公元年》:“制,嚴邑也。”陆德明释文:“嚴,本又作巗。”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

此外,嚴还是古代的州名(在今浙江桐庐一带),嚴还是姓氏,《通志》有载。

(二)yǎn。读这个音时,指威武的样子,也写作俨。比如《诗经.大雅.常武》:“赫赫业业,有嚴天子。”《毛传》:“嚴然而威。”这句诗的大意是:威仪堂堂,气宇轩昂,威武庄严的周宣王。

(周宣王雕像)

嚴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嚴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189,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