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紫微斗数

梦见碳是什么意思(梦见碳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时间:2024-01-29 00:15:47 作者:心若向阳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范迁《锦瑟》:写出了每个普通人进入历史的那一刻

家道中落、长相清俊的“他”是家族里学业有望的聪慧子弟,有幸得到伯父资助来到大上海,在富家子云集的圣约翰大学就读。但不久,伯父的盐局被查封,失去经济来源的他陷入困顿。女同学艾茉莉青睐于他,邀其住进堂兄汤姆家的花园洋房,他却因一帧素白小像对汤姆的妻子珏儿情有独钟……由艺术家、作家范迁所著的长篇小说《锦瑟》以李商隐的七律为轴,叙述了大时代里一个文弱书生的心路历程与命运。

耐人寻味的是,《锦瑟》里那位书生主人公的名字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或许正如《锦瑟》封底所言:“他是一个卑微的男人。他是我们身边某个熟人的影子。他可能是陆犯焉识,也可能是庄之蝶,或者春天里一片飘落的枯叶。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是时代大潮中的一粒砂砾。”

《锦瑟》首发于2017《收获》长篇专号(秋卷),单行本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它可谓文坛黑马,获得中国小说学会“2017年度长篇小说奖”,并入选2017年全球华语长篇小说榜年度六强。

12月7日,范迁与《收获》主编程永新,学者、作家毛尖做客上海中心·朵云书院,围绕《锦瑟》展开一场有关“大历史与小人物”的对谈。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摄

不管吃了多少年的面包,晚上还是用中文做梦

范迁于1953年出生在上海。《锦瑟》的字里行间也弥漫着浓郁的上海元素。

“1981年,我离开中国去美国。在国外留学时我经历了很多苦日子,也因此磨砺出了很多独特的经验与特殊的人物。”范迁坦言,开始写作时他往往没有想到出版,就是自然而然的流露,“现在想起来,那应该才是写作最好的状态。”

不少评论称,范迁的小说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范迁首先就是位画家,毕业于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严歌苓称其“油画、雕塑都具有相当高的独创性和水准”。在1990年代中期,范迁开始写小说,已出版长篇小说 《错敲天堂门》《古玩街》《桃子》《风吹草动》《失眠者俱乐部》《白房子 蓝瓶子》,短篇小说集《旧金山之吻》《见鬼》等。

“画画要注意空间、背景,时间长了,我会有一种空间感,在描写主题时注意对周围环境、气氛做一定的烘托。”范迁说,写作中有的地方就像画画一样,远的模糊一点,近的突出一点。“《锦瑟》里有两个主要的因素,历史和个人,我在这里强调个人多于历史,历史就是一个背景。”

严歌苓评价现在的范迁是“文笔最细腻的男作家之一”:“他细腻的文学书写,跟他是海派作家有关,也跟他的主业绘画有关。一个海派的、由油画家转型的男作家,以他极为细腻的描写,也以人物们海味十足的对话,以及主人公那江浙音韵浓厚的心理自语,范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人的心灵史诗。”

在活动现场,范迁直言:“不管我吃了多少年的面包,我晚上还是用中文做梦。”但他也坦言,自己受到的中文教育其实非常少。“我是67届初中生,初二上半年就开始‘’,上大学时学的是美术,并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的中文教育。在国外多年,我的语言风格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锦瑟》首发于2017《收获》长篇专号(秋卷)

《锦瑟》写活了一个虚构的人

程永新用“惊艳”一词形容他对《锦瑟》的第一印象。“这篇小说用的是传统小说的写法,写一个人的一生。但让我惊艳的是范迁在写景状物时展现了极大的功力。比如他写主人公去富豪东山宅邸做客时的场景,庭院厅堂、杯盏碗筷……一景一物的描写都让我强烈感到作者是细读过《红楼梦》的人。”

“而从小说结构来说,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和一群女人的故事。主人公家里穷,躲在一个亭子间里,和一个女佣偷情来满足人性需求。他一生中当过兵,也结识了很多官太太、富家小姐。到了49岁那年,在他人生最后的时光,那个女佣反而成为他最重要的陪伴。”程永新说,小说本身很好读,可贵的是范迁的语言控制力达到了顶级水平。“《收获》一般不发已经发过的东西。当时我在网上一搜,《锦瑟》在美国已经出过单行本了。但我们探讨下来,觉得即使在美国出过,我们也要破例出一次。因为好作品就是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毛尖也认同范迁的文字控制力太强了。“他的控制力和金宇澄不同,金老师有留白的小津式控制力,范迁则是人事从容的穆旦式控制力。书里这位主人公的一生有很多大起大落,好不容易和自己当年喜欢的女神结婚,在半蜜月期状态时,突然那位女佣出现了,还带来了他们当年的孩子。这是一件电视剧可以拍十集的事,但在范迁笔下被处理得很好,既不狗血,也不煽情,也不剧烈,这种控制力在当代作家中是非常罕见的。”

在后记中,范迁说过这么一段话:“书中的主角,有如大部分的旧式读书人,性格懦弱,却自视甚高,因此也必然是命运多舛。他常会在我的幻觉中出现,触手可及,连须眉中的白茎都依稀可见,脸上则是一副无奈的疲惫神情。我很想某个时刻在他背上猛拍一掌,大喝一声:你就不能把腰直起来吗?他只是勉为其难地挺直了那么一两分钟,然后又颓丧了下去,并且回过头来诘问我:如果你处在我的境地,你说你能做得比我更好吗?”

在毛尖看来,这段话道出了《锦瑟》这篇小说的成就,一个虚构人物获得自己的肉身和意志。

“我们经常能在很多小说里看到作家本人对主人公不由自主的情感投射,但范迁从头到尾和书里这位没有名字的主人公保持着有效间距,他既不为主人公辩护,也不掩护主人公不光明的心思。”毛尖也在网上搜索了大众对这篇小说的反馈,发现读者对小说主人公的好恶呈现了有趣的两极分化:讨厌的人非常讨厌,直言此人又滥情又猥琐;喜欢的人非常喜欢,说此人就像李商隐《锦瑟》中说的那种男子,一弦一柱思华年。

毛尖说,这其实是作家的一种能力,让笔下的主人公获得了独立于作家本人的意志。

《锦瑟》单行本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每个人都能在主人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许多人好奇,《锦瑟》的创作是否与范迁的家庭经历有关?

范迁在现场否定了这一猜想。他说:“如果小说一定要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会失去很大一部分魅力。写小说最主要是思想穿透力。托尔斯泰能写《战争与和平》,并不一定亲身经历了战争,但是他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他的叙述能跟着人物内心而行走。所以我写《锦瑟》不是完全按照自己家庭的轨迹。”

他坦言,自己写《锦瑟》最初的冲动,源于穆旦的一首诗:“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这诗虽然是寥寥几句,但给我的触动很深。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不管如何努力生活,所有的历史和时代还是往前走,你只是历史长河中很小的一部分。有时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大艺术家或者大作家,但是在历史的眼光看来,我什么都不是,就只是历史中被走过的那一刻。”范迁说,他在动笔写《锦瑟》前三个月看到了这首诗,当时还没想到要写这个故事了,只是这首诗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可以说,穆旦这首诗是引火柴。”

若非要说自己经历中的触动,倒也有一个。“‘’时我还是个14岁的孩子,我看到了几条弄堂之外,有这么一个知识分子,家里有他的妻子,还有一个年老的佣工。有大字报贴出来,说这个年老的佣工是那个知识分子在乡下的大老婆。我动笔写《锦瑟》时,这样一个场景就突然跳到我的脑子里了。”

毛尖认为,范迁写《锦瑟》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他对这段历史叙述整体不满,他有他对这段历史的一个认识装置。“《锦瑟》有点‘两边打击’的意思,既不同于叙事,又不同于革命叙事。比如电视剧里我们经常看到热血沸腾进入革命的贵族,但《锦瑟》主人公们是一路被动、懵懵懂懂地卷入革命。这位主人公也是时期大家族的穷弟子,但没有流行腔,有效打击了当下的控。”

在这样的“范迁式”叙述方式下,小说全文隐匿了主人公名字,主人公也因此具有了“普遍人感”——即变成所有人。毛尖说:“《锦瑟》写出了每个普通人进入历史的那一刻,这是这篇小说特别重要的地方。从这个意义来讲,《锦瑟》和李商隐的诗对话,和今天的叙事与革命叙事对话,还和我们所有人的历史选择对话。”

程永新感慨:“这个主人公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都可能经历过巅峰的状态、不堪的时代,我们都可能经历过这一切,但是最终都要还原到一条路上去,那就是人性。”

梦的解析 我梦见炼铅

我魏洪谦,心理学爱好者,作品疗遇师,解梦师。本文是我的梦的记录和解读。

我梦见炼铅

我是帮奶奶烧火炼铅,她让我拿来两个木炭,这个量词很特别。不是斤,不是块,而是个。木炭是很粗的硬木烧制的木炭,挺贵的什么木材,60公斤一根木头烧制了剩下14公斤,我想一次拿过来一根,又想夹在胳膊下面,不怕把衣服弄脏拿过来。

我把木炭拿过来了,看起来像是马蹄烧饼,或者大面包。我的奶奶,把面包咬成一块一块的铺在锅里的铅混合物上面,这是增加温度还是作为还原剂,锅底有个孔,下面有个很小的坩埚,银白色水银一样的液态金属滴下来。很快就满了,我想应该找个容器装起来吧。要不然混在锅底的草木灰里面又被弄脏了。

这次梦中炼铅,很有意思的象征,这是炼我自己,我叫魏洪谦,我是谦。百炼成钢,或者炼金术士,或者炼铅是古代炼丹的代称。我有一点成果了,但是没有容器盛放,或者太热不敢伸手,成果要被弄脏了。

铅是金属,是原材料

铅的用途广泛,在欧洲曾经被用来制作自来水管道,饮酒杯。这都是容器。我现在想成为作家和心理咨询师,本质上也是要扩大自己的内在容器。作家的创作,是需要一个虚静的状态,放空注意力,澄清自己的内心空间,创意与情感就会悄然而至。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的情感容器,能承载来访者不断地下探情感冲突的黑洞,创伤体验的深渊,才能让来访者获得领悟。

容器是铅制作的,铅是有毒的。铅制作的酒杯盛放的酒或者饮料时间过长,有毒的铅就会溶解到液体当中,就会导致饮用者中毒。无论是写作,还是心理咨询,也是需要界限的。长时间浸入到潜意识当中,过度支出心理能量会生病,这是中毒。心理咨询设置关系界限,遵守咨询伦理规则,每次面谈时间有时间限制,这是维持边界。保持界限就可以避免中毒。

在日常生活中的我,曾经像铅一样任人揉捏。铅是原材料,你想做成什么样子都可以。这是在满足别人的掌控欲。这是在讨好别人。讨好别人,不如满足自己的掌控欲。我习惯服从,顺从,被支配。但是这样是委屈的,愤怒的。

成年后的被动与委屈,也是一种人格面具。我只要是一个乖小孩,听话的小孩,就会有人夸奖我。这种内心逻辑,和关系模式,是被父母塑造成功的。成年后会自动在各种人际关系当中重复。但是别人不一定配合,然后自己就会感觉委屈,愤怒,茫然失措。进而成为完美的受害者形象。或者别人会给到积极反馈与照顾,很快导致严重的退行,变成毫无行动力的小孩子。

炼铅是电影《异形3》当中的故事场景

女主角瑞普丽体内寄生了新一代的异形,很快就要破体而出了,她选择跳进炼铅的金属溶液当中烧死自己和异形,感觉像是跳进了岩浆。《异形4》当中女主角又被克隆出来,还有生前的记忆,并且拥有了异形的超能力。我看了电影之后感觉,女主角是为了目的可以把自己干死的人,她是很有勇气的人,她是英雄。女性也可以很有力量,比如瑞普丽,比如神奇女侠戴安娜。

炼金术,在古代东方叫做炼丹。黑火药就是在炼丹的过程中发明的。用硫磺,砒霜,水银和铅炼丹,是外丹。后来发展炼内丹的技术,涉及了很多的修行法门。西方的炼金术是想把别的材料变成金子。科学家牛顿就是一个炼金术爱好者。心理学家荣格也喜欢研究炼金术,他学习了中国的金花的秘密,还去非洲,美洲学习原始宗教,萨满巫术。我在梦中观察炼金,这是一个学习观摩的场景。

中世纪炼金术

梦中是奶奶,或者一个女性长辈的形象在炼铅。奶奶是我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人之一。我小时候吃饭穿衣都是奶奶操心。后来我学习心理学,也都是和女性的老师学习。比如现在我学习写作治疗,是和黄鑫老师学习。在我的潜意识当中,男人是不可靠的,靠不住的,软弱无力的。只有女性是温暖强大,可以提供安全感的。怪不得我喜欢看异形和神奇女侠这样的电影。

梦中炼铅是需要很贵的木头制作的木炭,两块木头从60公斤变成了14公斤的木炭。这是什么含义呢?两个60公斤就是120公斤。两个14公斤是25公斤。这可能是有某些特别的含义。我28岁那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2013年或者2014年,我去电子厂打工。当时的我单枪匹马的就到了陌生的城市,周围的人都是陌生人,我在那里工作了两年。这个过程确实有点像是炼铅,很煎熬的感觉。不过这样联想有些刻意了。这个部分应该会有答案的,梦的含义当下不理解,过段时间就会自动冒出来。

木炭看起来像面包。我喜欢吃面包。面包可以增加能量。吃饱了有力气干活。我上大学的时候,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的讲课老师是佘瑞琴教授,她又一次带了一个巨大的俄罗斯大列巴到课堂上,耐心的切成小片,课堂上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分到了一片。

大列巴

我记得面包片的味道很香,里面还有葡萄干。在大列巴芬芳和香甜的陪伴下,佘老师讲述了她自己的创伤故事。我当时逃离了,我没有哭出来。大多数同学都流眼泪了,我没有流眼泪。这个事情我后来不能原谅我自己的。不过现在我觉得我没有做错什么,我只是习惯压抑和防御罢了。压抑和防御不是坏事,是在用力的保护自己。佘老师是温暖的人,我喜欢她温暖亲切的感觉。

梦中的奶奶把面包咬成一块一块的,覆盖在含有铅的熔液上面。这是在投喂食物,增加燃料,提高温度,或者作为还原剂促进金属的冶炼过程。我的奶奶是一个农村老太太,她喂养我习惯用自己的嘴咀嚼面饼,然后喂给我。具体情形我不记得了,那时候我还不记事。

我小时候会帮奶奶烧火。我烧火的水平不怎么样,经常弄得柴灶憋火,浓烟滚滚,奶奶称之为“狼烟咕咚”。在奶奶身边是很温暖安心的感觉。

梦中银白色的金属铅从锅底的孔滴到柴灶当中的小坩埚里面。

我小时候见过用废旧铝铸造锅盆勺子的过程。我奶奶家里还有一个长勺子是全铝的。我对铝锅铸造过程很着迷。铸造铝器的人一般是两个人,也有一个人的,在农村的空地上支开摊子,架上炉子生火。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电视机也不多。很快摊子周围就聚了很多人。我是其中的一个。

铸造

煤炭烧的炉子热气逼人,铸造用的沙子是黑色的,应该是使用次数多了染黑的。木头箱子用来盛放黑沙,放上模子压结实了,在沙子当中压出空腔,就把透着红光的铝汁倒进去。制作模子的过程是慢慢的,小心翼翼的。倾倒铝汁的过程是紧张刺激的。扒开沙子次数看到成品的时候是让人开心的。

我的梦中是铝的溶液溢出坩埚了,如果有后续的话,就是要铸造什么东西。有一种万事俱备,只欠模子的感觉。结合现实中的状态,我现在确实已经准备好了,只是没有远大的理想。我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是写作,解梦,还有短视频制作。模子是总体方向。这个梦可能在提示,只要我找到方向,很快就能看到成品吧。

梦中出现的面包,说明我饿了

我专门去买了烤牌和驴蹄子烧饼给自己吃。吃饱了才有精力干活。我给自己买了3个驴蹄子烧饼,比梦中的2个还多一个。

最后总结一下,我在女性长辈的陪伴支持下,对自己进行冶炼重新铸造。这个过程中我需要吃饱。现在我已经熔化了,需要一个合适的模子进行后面一道工序了。

看,那一抹耀眼的“光伏之光”——靖远县光伏扶贫成效扫描

甘肃

看,那一抹耀眼的“光伏之光”——靖远县光伏扶贫成效扫描

靖远光伏扶贫项目。靖远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

43岁的王永翠做梦也想不到,有生之年能走出山窝窝,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

王永翠嫁到白银市靖远县北滩镇乱腰村时,不过20来岁。这里,山连着山,似乎永远也走不到边。山地是靠天吃饭的,即便累死累活地劳作,收入也没个准。当家的养了40多只羊,按说不错,可遇上旱年,山上光秃秃的,羊儿没草吃;即便雨水充足,羊儿肥美,可离县城的路又远又崎岖不平,把羊儿卖出去又是一桩难心事。

身无长技,只能无奈,日复一日地推着日子。

脱贫攻坚的号角响起,不曾遗忘偏远的乱腰村。如今,王永翠一家通过异地搬迁,搬进位于北滩镇杜寨村的锦绣园小区,住上了三室两厅、100多平方米的楼房。幼儿园、小学、中学都离家不远,几个孩子上学很是方便。从此,男主外、女主内,日子不一样了,心里踏实、亮堂了。

王永翠家还有一张卡,每个季度能打进来几百上千元钱。她不知道这个钱具体怎么来的,只知道是党的政策好。

和王永翠一样,北湾镇富坪村、新坪村的村民大都有这样的卡。

其实,答案就在附近:位于北滩镇杜寨村、占地面积1150亩的靖远县光伏扶贫产业园,那片闪着粼粼银光的地方。

(二)

话,还得从头说起。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6.6级地震,顷刻间地动山摇,房屋倒塌,家园被毁,满目疮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瞬时陷入了灾难的深渊。

为长远考虑、妥善安置,我省将岷漳受灾移民搬迁至白银市靖远县北湾镇富坪村、新坪村。

要认他乡为故乡,就必须实现“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为此,靖远县想了很多办法,干了不少事。

光伏扶贫产业园就是其中一件。

2018年8月17日,采取县域内“飞地模式”建设,总投资3380万元的富坪、新坪两村光伏扶贫工程建成,并全部并网运行。

要特别说明的是,总投资3380万元,是政府出资,再按每户2万元的标准,配股至1690户贫困户;再按发电收益的一定比例,每户每年不低于1600元的标准“分红”。

不花一分钱,不出一份力,每个季度就有稳定收入,富坪、新坪两村的村民真的碰上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靖远县委托甘肃亿维天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管理、运维光伏工程。该公司总经理吴璇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发电收益已超1024万元。

扶贫效益则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形成村集体经济,用以开展公益岗位扶贫、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奖励补助扶贫等;截至目前,富坪、新坪两村累计收益已达13万元和8万元。二是实质性带动富坪、新坪两个移民村的1587户(除去1690户中已脱贫的103户)贫困群众稳定增加经济收入,每户每年不低于1600元。

(三)

尝到了甜头,靖远县又马不停蹄地“上新”:投资1.67亿元,继续采用“飞地模式”,于2018年12月29日建成靖远县“十三五”第一批25.149兆瓦光伏扶贫项目并并网发电。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市和平区也看到了“光伏扶贫”稳定性强、长远性高的“闪光点”,在东西部扶贫协作考察时,将帮扶项目“锁定”靖远县25.149兆瓦光伏扶贫项目,注入帮扶资金2360多万元。

此次,“配股”“分红”模式一样,但范围扩大至88个贫困村、6960户贫困户,几乎普及、惠及全靖远县。

截至5月底,靖远县“十三五”第一批25.149兆瓦光伏扶贫项目发电收益超3700万元。扶贫效益依然体现在两方面:每年形成村集体经济,88个贫困村每村3万元,同样用于开展公益岗位扶贫、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奖励补助扶贫等;带动87个贫困村6960户贫困群众、以每户每年不低于1600元的标准,稳定增加收入。

至此,靖远县几乎全县的贫困户都尝到了“馅饼”的美妙滋味。

靖远县光伏扶贫产业园,主要是由岷漳地震灾后重建安置区北湾镇富坪、新坪两村光伏扶贫工程和靖远县“十三五”第一批25.149兆瓦光伏扶贫项目组成,均按照“政府主导、贫困户参与、政策扶持、企业运维”的思路,探索出一条脱贫攻坚的“光伏扶贫发电模式”,经过几年发展,现已成为全省“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建设项目中建设最快、成本最低、效益最佳、规模较大、模式灵活的光伏扶贫产业园典范。

阳光照射下,产业园内光伏发电板波光粼粼,晃人的眼;其产生的扶贫效益,同样闪烁着温暖而耀眼的“光环”。

“好呀,真的好。”北滩镇杜寨村村民、48岁的王建兵,不是贫困户,自然没有“那张卡”,可他也得益于光伏扶贫产业园,很是知足。

自2014年产业园开建起,王建兵就在产业园上班了,从最基本的巡检、除干草到光伏区维护,再到部门负责人,王建兵和他的工资一样,一直在“成长”。如今,他再也不用出外打工了,产业园离家只有几千米,和同在产业园做饭的老婆,散着步就到了,“两口子一年下来,能净落五六万,还学了技术。”自然,家里的一家老小也能照顾上,庄稼地也不撂荒,心里美,晒得发红的脸上自然漾出了笑容。

真抓实干,贡献脱贫攻坚的“商务之力”——省商务厅帮扶靖远县脱贫攻坚侧记

枸杞产业已成为靖远县脱贫致富的“金果产业”。靖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一)

运动衫、牛仔裤,一束马尾、一脸纯真笑容,怎么看,33岁的石莹莹都像是“不谙世事”的邻家女孩。

可当了一辈子支书的靖远县永新乡青杨村书记杜育全却直竖大拇指,对石莹莹很是服气,“思想觉悟高,能力强,威信也高。”担心记者不相信,还举了个例子:以前,贫困户不敢入养猪专业合作社,可石莹莹和驻村工作队的人去了,就敢入了,“他们相信工作队的人。”

“杜书记净夸我。”石莹莹不好意思,红了脸,忙摇手,又紧着解释,“都是大家的功劳。”再一一说起工作队队员的功劳:

快60岁的老汉张明因车祸致残,驻村工作队队员、白银市文联干部郑存天在日常入户时,看到张明正费劲地补砌破损的炕角,赶紧接过老人手中的活;

65岁的张祖莲春节时摔伤,帮扶责任人、省商务厅职工刘宝富特意从兰州带来佛慈的药膏;

20多岁的杜进贤特别喜欢挖掘机,可一没钱,二没机会,又受疫情影响不能外出打工,很是郁闷;驻村工作队队员得悉情况,先是联系坤正驾校,杜进贤学成后又牵线帮扶,让他在兰州务工,有了稳定收入……

石莹莹一一列举着,可大家总是七嘴八舌地插话:“哎,那是咱们一起去的,你忘了?”“呵呵,那可得谢谢你呢。”

又是浅浅的一笑,石莹莹用眼神回答着“战友”,又转头告诉记者,“一开始,我们最害怕村民把自己当外人,当‘过客’。”有时候走访入户,村民都不和你好好说话,明明家里养着10只羊,只说有两只羊,“说多了怕不帮扶。”

石莹莹本是省商务厅职工,2018年8月,她来到青杨村当了青杨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其时,孩子一岁半,正是可爱缠人的时候,石莹莹想孩子,常常背着人偷偷抹眼泪。

可她最害怕的,是当不好这个队长,辜负了乡亲,也辜负了省商务厅的信任。

(二)

日久见人心。

村里的鸡毛蒜皮事,看似都是小事,可放到每家每户,都是影响日子的一个个绊脚石。石莹莹和“战友”们从不塞责敷衍,总是碰到一块,便认真、努力地“搬”走一块,朴实的村民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慢慢地,村民们把石莹莹们当自家人了,田间地头遇见了,总要唠唠家常。

“没有单位支持,我们的工作也做不了这么好。”石莹莹拿着省商务厅三年来的帮办实事台账,向记者一一介绍。

省商务厅是脱贫攻坚帮扶组长单位,结对帮扶靖远县永新乡6个贫困村。

坚持把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充分发挥组长单位作用,着力推进靖远县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进展,是省商务厅始终如一的宗旨。

这可不是印在文件上、喊在口号上就行,省商务厅凝聚帮扶合力,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

9次省级层面调研,4次省市县三级组长单位联席会,5次异地搬迁工作协调会,3次省政府暗访问题整改推进会、18次督导调研……省商务厅总是扎实调研,及时分析研判,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也不忘统筹协调联动,让资源共享,形成多方合力;更紧抓落实,让帮扶实实在在落地;

优化驻村人员结构,充实驻村帮扶力量,关爱驻村干部,激发驻村帮扶热情,确保驻村工作队“下得去”“驻得稳”“干得好”;

或开展“解民忧、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完善“一户一册”精准脱贫(巩固提升)计划,协助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或结合冲刺清零行动,重点排查安全饮水、教育助学、危房改造、异地搬迁、医疗服务等群众难点、痛点,先后解决51件实事;或重点帮扶,调研、指导、扶持开展种植养殖等增收产业……在创新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多措并举,不仅帮扶成果硕果累累,脱贫攻坚质量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帮扶工作扎扎实实,帮扶成效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老百姓自然欢喜满意,日益亲切的言语,见面就笑的脸庞,都是“印证”。

(三)

“好钢用在刀刃上。”脱贫攻坚帮扶,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又要切实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三年来,省商务厅发挥职能优势,一方面,先后投入资金1419万余元,落实25个帮扶项目,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支持三级市场体系建设,先后建成一个农产品冷链发展项目、2个农贸市场,让靖远县农特产品产业链不断拉长;

对靖远县农产品经销龙头开展外贸业务培训,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让靖远农产品走得更远、更广;

宣传对外劳务扶贫政策,动员贫困户参加外派劳务就业,组织输送有意愿出国务工人员,开展招聘会对接,让村民开阔视野,放眼长远;

帮助解决乡镇工作经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协助改善人居环境,从“根子”上让村民“立起来”……

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提升电商运营水平: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措施,开展电商扶贫培训,为贫困地区电商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注入新生力量;

拨付670万元,支持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升级,扩大特色产品网销规模、农产品网货品牌培育……

此外,省商务厅还充分利用东西协作机制和平台,强化农产品产销衔接、扩大定点采购销售规模、拓展甘肃特产在天津的销售渠道等,以实实在在的举措,着力扩大消费扶贫成果:5万斤枸杞、5万斤苹果、3万斤大枣,走出靖远,走出甘肃,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2019年,省商务厅结对帮扶的靖远县永新乡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村民们都怕石莹莹们走了。

“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石莹莹笑着告诉村民,自己和帮扶队员还在,省商务厅的结对帮扶还会继续;但她更相信村民自己的力量。

你看,30多岁却一直“宅”在家的张宏发,再也难见其身影,忙着务工挣钱去了;你看,秋日午后,74岁的青杨村村民吴育桐,正在自家新建工棚的工地上,干得起劲,像是年轻人一样……

在帮扶一线燃烧的“靖煤之火”——靖煤集团公司帮扶靖远县脱贫攻坚纪实

(一)

8月下旬,白银市靖远县永新乡的大蒜又到收获季节了,可村民们一点都不愁卖,只嫌地少、蒜少。

因为有人将大蒜一气儿“包圆”了。

“职工还嫌公司太小气,一人才一辫蒜,实际上是蒜不够。”靖煤集团公司驻村干部、九队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张胜利有点“委屈”,认真解释道。

原来,靖远县永新乡种植的大蒜是当地的一张名片,以蒜头圆大,汁鲜味浓,辣味纯正,便于保存而著称,属蒜中精品,小有名气。

其中,毗邻雪山寺的九队村是永新乡大蒜种植的主产地,这里空气潮湿,天气阴凉,加之肥沃的黑土地和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使这里出产的红皮蒜油气大、黏性大,品质优良,一颗能顶别处大蒜的两颗或者三颗,算得上大蒜行业里的“蒜老大”。

但,永新大蒜“藏在深闺无人识”也是现实。

群众事,无小事。张胜利和他的同事——靖煤集团公司驻村干部和当地村干部,很是把“蒜”当回事。

去年,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网红小哥哥”“网红小姐姐”,九队村的大蒜经网络直播,一次性全部售罄。

今年,在靖煤集团公司的支持下,通过企业集中采购和零星销售等方式,永新乡的大蒜又一次性被“打包带走”。

“挺忙的,但也很开心。”驻村帮扶工作事多而杂,一会张家事,一会李家事,总没个闲的时候,可张胜利的工作“带感”,随着驻村时间的增加不断增长,“以后想起来,精准扶贫驻村的经历是人生当中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关键是,张胜利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腰杆子可硬着呢——靖煤集团公司的定点帮扶力度,可不小。

(二)

充分发挥国企优势,牢牢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是靖煤集团公司的宗旨。

除了张胜利所在的九队村,靖远县永新乡二队村、松柏村、圈湾村、卧牛村以及靖远县北湾镇新坪村,都是靖煤集团公司脱贫攻坚帮扶的“主阵地”。

一名公司领导分管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每年至少4次党委会专题研究帮扶工作、驻村干部驻村不少于220个工作日、在村不少于160天、与村民同吃同劳动……这些都是“常规动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组织保障。

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好不好,还要看驻村干部能不能“住得下、留得住、起作用”。

不定期开展专门培训,不断提高驻村干部开展脱贫攻坚帮扶的工作能力,已累计培训1000多人次;驻村补贴、通信补贴每人每天增加到180元,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笔记本、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表彰奖励、优先提拔或重用成绩突出的驻村干部……

“自己人”要提升,“亲戚”也不能落后。靖煤集团公司大力开展“党建+扶贫”帮扶活动,或通过年度轮训、座谈交流,或通过“入户送学”慰问,或订购950多份《甘肃农民报》,或赠阅《甘肃党建》,为各帮扶村村委会、村干部、党员“输血”,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引领发展能力。

帮扶、帮扶,就是既要帮,也要扶。同进步,共发展,才能续足后续发展的“热能”和“电力”。

(三)

脱贫攻坚道路千万条,适宜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脱贫帮扶方法无数个,用真心办实事就是最受欢迎的。

在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中,靖煤集团公司用情至深、用心至真——

项目帮扶有力度、见成效。积极帮助岷漳地震灾后重建异地安置问题,对北湾镇新坪村64户贫困户住房扩建项目,按照每户8000元标准,拨付资金51.2万元;出资20余万元,建设九队村村部、医务室、供水浇灌等项目;投资10万元,为二队村配备深井设备;投入4万多元,解决卧牛村等村3000多人饮水难题;投资30多万元,为二队村、九队村、卧牛村修建村部、宣传栏、村小学……

出人、出设备、出技术,重新勘察水坝和自流管路,扩大浇灌面积800多亩,农作物年增收8万多元;先后投入资金50多万元,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建设“千亩藜麦种植基地”,累计收获价值900万元藜麦,有效促进贫困户增产增收;累计投入资金30余万元,向永兴乡5个帮扶村贫困户赠送化肥147吨,解决春耕生产难题;累计投入100多万元,为贫困村赠送冬季取暖块煤1600吨,为贫困户送去电热水器300多台……

消费帮扶见真情。靖煤集团公司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先后组织消费购买帮扶村的芦花土鸡、枸杞、大蒜、黄瓜等农产品120余万元;今年6月,还组织帮扶村特色产品参加全省消费扶贫展销推介会等,现场签订意向销售协议160多万元。

就业扶贫,是最直接有效的扶贫方式之一。靖煤集团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或多渠道、多方式接送输转外出务工人员;或设立贫困学生培养专班,促进劳务输转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或优先招录贫困村贫困户人员进集团,“稳定就业一人,实现脱贫一户”。据不完全统计,靖煤集团公司通过就业帮扶,已使贫困村贫困户年均增加收入合计达300余万元。

此外,还通过举办雪山寺民俗文化旅游节、举办文艺演出、赠送香花槐树苗等活动,加大文化帮扶力度。

开展送温暖活动、免费体检义诊、捐赠图书校服、设立防返贫保险……每年至少帮办一件实事、好事,急群众所急,熨帖百姓心灵,得到了帮扶村村民的高度认可和真心点赞。

据不完全统计,靖煤集团公司先后投入990万余元资金开展帮扶。

数据是枯燥的,可对贫困村、贫困户来讲,这些数据是鲜活可感的,像冬季里的优质煤炭一样,燃起熊熊火焰,温暖着自己,也映照着每位村民开心的笑脸。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 东 叶 海 施秀萍 陈 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甘肃日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