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墓地风水

昌的意思(昌的意思和含义取名)

时间:2024-01-30 03:29:14 作者:浮生如梦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每日一字——昌

chāng

会意字,甲骨文的字形是由“日”和“口”组成,战国时期的金文做了一些变异,篆文把它规范成由“日”和“曰”组合而成的会意字。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日部》昌:美言也。从日从曰。一曰日光也。

段玉裁注:會意。取縣諸日月不刊之意也。不入曰部者,日至尊也。......昌之本義訓美言,引伸之爲凡光盛之偁,則亦有訓爲日光者,日光袛爲餘義,例所不載。.

.....许慎和段玉裁说,“昌”的本意是光明正大的美言。意思是说,这句话可以悬挂于天地日月之间而不可更改。由此引申为日光的明亮。“昌”之所以不入曰部而入日部,是因为“日”太尊贵了。

文献选读

東方明矣,朝旣昌矣。

——《詩經·齊風·雞鳴》

东方已开始亮了,朝堂上也已经满是人了。

俾爾昌而大、俾爾耆而艾、

萬有千歲、眉壽無有害。

——《詩經·魯頌·閟宮》

俾尔,就是使你。祝你的国家昌盛強大,祝你老而千岁万岁,健康长寿、无病无灾。

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尚書·仲虺之誥》

该灭亡的,就推而使其加速灭亡;该存在的,就助而使其更加巩固。这样整个国家才会繁荣昌盛。

成语典故

昌言无忌

昌言:原指善言,引伸为直言。

“昌言无忌”,就是敢于直言,无所顾忌。

得人者昌

失人者亡

得人心者才能够兴隆光大,失去人心者都注定会灭亡。

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唐·李观

《项籍故里碑铭序》

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

对于大权在握的统治者来说,顺从其旨意的,就允许你生存和发展;违背其旨意的,就叫你灭亡。所以现代文明才需要限制王者的权力,不能让其为所欲为,隨意加害于民。

盜跖曰:順吾意則生,逆吾心則死。

——《莊子·盜跖》

以“昌”作偏旁的字

唱歌的唱,

倡议的倡,

猖狂的猖,

鲳鱼的鲳,

菖蒲的菖。

“晕车”的“晕”怎么读?

乘车感到不舒服叫“晕车”。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晕车”的“晕”读yùn(第四声)。当“晕”读yūn的时候,常指昏迷,如晕厥、晕倒了等,也用于特定合成词,如晕菜、头晕、晕头转向、晕头晕脑。

国运昌则文运盛——记《典籍里的中国》之《永乐大典》

国运昌则文运盛

——记《典籍里的中国》之《永乐大典》

最近,备受大家喜爱的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正式开播,这一次介绍的中华传统典籍是《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全书总计11095册,22937卷(含目录60卷),3.7亿字,自明永乐年间编写完成之后,屡遭劫难,历经数百年风雨,永乐正本至今仍下落不明,嘉靖年间重抄的永乐副本也是星散飘零,百存一二,至今仅发现400余册,分散于全世界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公私藏家手中。

《永乐大典》是一部被誉为“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的旷世宏编,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代表性典籍。明永乐元年(1403),永乐皇帝朱棣为消弭“靖难之役”以后朝野上下的不平之气,下诏解缙等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集合“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编成一书。解缙奉谕召百余人,次年进呈。成祖看后,赐名《文献大成》,但认为“尚多未备”。

在永乐三年的时候,朱棣皇帝又令姚广孝等重修,这一次延揽天下文人达两千多人。到永乐五年,姚广孝进呈《永乐大典表》,明成祖审阅后十分满意,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永乐六年冬,《永乐大典》全书告成,共计22877卷,目录与凡例60卷,分装11095册,共约3.7亿字。

《永乐大典》自编成完成后,便存放于南京的文渊阁,后朱棣迁都到北京后,《永乐大典》也随之进入到故宫中。据史书记载,仅弘治皇帝和嘉靖皇帝翻阅过《永乐大典》。其中嘉靖皇帝尤为喜爱《永乐大典》。嘉靖三十六年(1557)紫禁城发生大火,嘉靖皇帝担心大火殃及存放《永乐大典》的文楼,于是连夜下了三道旨令,命人将《永乐大典》从文楼中搬出来。后为防不测,又名高拱、张居正等人组织重抄,重抄的《永乐大典》与正本一模一样。在隆庆元年的时候副本抄成,此后有关永乐正本的记载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永乐大典》作为一部类书,却与一般类书不同。它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每一单字下分类汇集与该字有关的各种资料,把以韵排序与按类部次相结合,并在一些事项下面附有总论,每一事目有一个标题。大典根据文献中的词语来确定条目,把各种典籍中凡出现过这个条目的记载,甚至整部书籍全都抄下来,并点明来自什么文章、书籍,是何人撰写的,让人明晰出处,可以查考。更为难的是,《永乐大典》里所收录的所有典籍都基本保持了书籍的原貌,因此大典又有“佚书渊薮”之称。所以从《永乐大典》中辑佚书籍,就成为后来学者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比如“二十四史”中的《旧五代史》就是在清代的时候从《永乐大典》中辑佚而得。

永乐副本从抄成后的11095册,到清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检阅时,就已经消失了1000多册,绝大部分被有近水楼台之便的官员,少数或毁于战火,或被劫掠。据统计,翰林院在“庚子之变”遗失了至少605册《永乐大典》。至宣统元年(1909),翰林院就仅存64册了。

这64册就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最早收藏《永乐大典》的开始。时至今日国家图书馆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永乐大典》最多的单位,共计224册,但其中还有62册存放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224册《永乐大典》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是一代代学者及国图人的不懈努力下,通过政府拔交、海外送还、藏家捐赠、员工采访等多种途径才得以不断入藏。

国运昌则文运盛,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给予《永乐大典》前所未有的保护,明珠还于合浦。越来越多的《永乐大典》被发现,被修复,进而被仿真影印出版,惠及学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