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鸡

什么叫守岁(什么叫守岁,守岁有什么含义)

时间:2024-01-28 23:52:06 作者:依稀久忆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除夕 | 今天,我们为啥要守岁?

来源:新华网

今天我们为啥要守岁?

小编先给你们讲个故事↓↓↓

说是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个叫“祟”的妖怪

它有着黑黑的身子

但手却是白的

每年春节除夕夜

“祟”就来到人间

专门摸熟睡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摸过的小孩

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

为了不让“祟”伤害孩子

每到除夕这一天

大家便整夜点亮油灯

跟孩子一起玩

不让他们睡觉

在当时这就叫“守祟”

后来呢

人们觉得

提起“祟”这个怪物晦气

又因为“岁”与“祟”谐音

所以就慢慢将

“守祟”叫做“守岁”了

那么问题来了

除夕这一晚

你不睡我不睡

谁是熬夜小宝贝

小编深知熬夜对肝不好

但转念一想

我今晚要是熬夜了

那么明天

网友们是不是就会叫我小心肝了

网友:

小心肝我是开不了口了

可以叫你大脸猫吗

小编:此处需要话锋一转

其实

除夕这一晚

想要快乐地熬夜一点也不难

我们有很多事可以做呢

比如

贴一副新春联

春联也叫

门对、对联、对子、桃符

这可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据研究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

从明始盛行

对联是一种表达方式

能够用简短的文字

表达深刻的意义

好比

“该吃吃该喝喝酒后绝对不开车”

“该走走该留留往事绝对不回头”

再比如

吃一顿年夜饭

哪怕积极响应

“就地过年”政策的网友们

也千万别辜负了自己的胃

一定得整点硬菜

犒劳一下自己

不过相信

不管身在何处

拜年时候

七大姑八大姨二舅二姑姥的问候

一定少不了

“有对象了吗?”

“怎么还不结婚?”

“怎么还不要孩子?”

“一个月赚多少钱啊?”

......

看见这几个问题的瞬间

是不是觉得脊背发凉

“阴风”阵阵

别担心

小编已经帮你想好怎么回答了

“有对象,

结婚了,

准备要孩子,

赚得比你多”

话到此处

就成功完成了“密室逃脱”

其实

除夕这天晚上

无论是否能与家人在一起

只要心在一起

就会感到满满的幸福

这个春节

也还有很多人

坚守在一线

(比如新华网美丽帅气宝藏青年们)

向大家致敬

今晚一起守岁的网友们

小编我还有一句话

不知当讲不当讲↓↓↓

圈子不同不要硬融

但今晚

我们都有同一个圈

那就是黑眼圈

最后

又到了小编赋诗一首的时间

啊~

大年二九熬一宿

抢到红包九毛九

掐指一算赔二百

我看是谁这么虎

开玩笑了啦

小编还是会狠狠祝福大家的

所求皆如愿

所行化坦途

所遇皆良人

所逢皆乐事

所闻皆佳音

最后的最后

小编想说

新年就要到了

大家发了很多信息祝福你

基本能代表我的意思了

你心里有数就好

另外

春节想要红包的小可爱们

记得私聊我

我好把你们删了

别影响我过年

吃好喝好!

除夕愉快!

来源: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

策划:刘洪

监制:牟彦秋 陈璟春

作者:梁甜甜

编辑:刘怡然

校对:严海

守岁是什么意思?有哪些习俗?

很快就要到过年了,而在春节除夕之夜,一家人要团聚在一起守岁,这是中国民间习俗之一,这种习俗由来已久,那么,大家知道守岁是什么意思吗?

一、守岁是什么意思?

1、守岁又叫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是年俗活动之一,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受中国的影响,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2、根据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因此,守岁的意思是:在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不睡觉,熬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3、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传统的守岁是通宵不睡,直至第二日天亮,现在的守岁一般是过了12点就可以睡了。

二、守岁有哪些习俗?

1、吃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桌上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二是鱼,火锅说明红红火火,鱼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

2、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除了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3、踩岁: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4、吃饺子、汤圆、年糕:北方人习惯吃饺子,白面饺子形状像元宝,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南方人习惯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吃年糕,象征着一年比一年高。

5、放烟花、燃爆竹:绚丽的烟花是人们新一年的美好愿望,希望来年像烟花灿烂夺目;一串红彤彤的鞭炮,预示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红红火火。

6、派红包:一般是长辈派给小辈,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给,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枕头下。

7、娱乐:现在的人们喜欢看电视节目,如春节联欢晚会,有的人家喜欢打牌、打麻将。

守岁的意思是在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不睡觉,熬夜迎接新年的到来,在除夕夜有各种习俗,最常见的是吃年夜饭、放烟花、燃爆竹、派红包、看春晚。

农村土地赚钱好项目,点击“了解更多”↓↓↓

除夕|今天,我们为啥要守岁?

说是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个叫“祟”的妖怪

它有着黑黑的身子

但手却是白的

每年春节除夕夜

“祟”就来到人间

专门摸熟睡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摸过的小孩

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

为了不让“祟”伤害孩子

每到除夕这一天

大家便整夜点亮油灯

跟孩子一起玩

不让他们睡觉

在当时这就叫“守祟”

后来呢

人们觉得

提起“祟”这个怪物晦气

又因为“岁”与“祟”谐音

所以就慢慢将

“守祟”叫做“守岁”了

那么问题来了

除夕这一晚

你不睡我不睡

谁是熬夜小宝贝

小编深知熬夜对肝不好

但转念一想

我今晚要是熬夜了

那么明天

网友们是不是就会叫我小心肝了

网友:

小心肝我是开不了口了

可以叫你大脸猫吗

小编:此处需要话锋一转

其实

除夕这一晚

想要快乐地熬夜一点也不难

我们有很多事可以做呢

比如

贴一副新春联

春联也叫

门对、对联、对子、桃符

这可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据研究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

从明始盛行

对联是一种表达方式

能够用简短的文字

表达深刻的意义

好比

“该吃吃该喝喝酒后绝对不开车”

“该走走该留留往事绝对不回头”

再比如

吃一顿年夜饭

哪怕积极响应

“就地过年”政策的网友们

也千万别辜负了自己的胃

一定得整点硬菜

犒劳一下自己

转自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

来源: 黑龙江交通广播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除夕

每年的除夕我们都会贴春联、放鞭炮

吃年夜饭、守岁等等

每一个习俗都有它们的寓意

也正因此

我们才能够很好地明白

祖先们的智慧以及

理解我们大中华的文化精髓

那么,你知道为什么除夕要守岁吗?

难道只是单纯的熬夜?

下面我们就详细地来看一看!

原来,除夕要守岁是因为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好吃肉,不管是飞禽走兽还是人,都是它吞噬的对象。它每到除夕夜就要出来作祟,于是人们就把过除夕夜叫做过“年关”,直到有一天知道它怕红、怕光、怕响。

于是就有了在除夕贴春联、燃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习俗。由于不知道能不能过了年关,也就有了熬夜守岁的习俗,祈求祖先保佑,直到新年的到来。就这样,守岁渐渐成为人们除夕的习俗了。

今晚大家都打算怎样度过除夕夜呢?

青未了|年味与守岁

文/刘玉涛

年味,约定俗成的年俗味道。过年是传统,年味也该从传统中寻找,找回浓浓的年味重在传统文化传承。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年俗里饱含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对和谐美满的渴望,对至善至美的执着追求。无论习俗和传统怎样变迁,年味守岁,依然是让人最眷恋的味道。

1

1983年的猪年春节,我考入烟台艺术院校,回家过年的第一个春节。这一年,终于做了一套羡慕己久的“将军呢”新西服,着实扬眉吐气,再不用穿旧衣服过年了。大年三十日下午四点,把家谱挂在堂屋东墙上,两边是一幅红底黑字对联“天高地远祖宗德,山重海深父母恩”。母亲把天不亮就用小米捞好的“圣饭”放在床中间,靠着家谱一叠纸的距离,青花瓷碗里山尖状的小米“圣饭”上有大红枣,正中平行插上三双红色筷子,摆上小点心盘和大水果盘各五个布置好。大哥和我拿着父母亲准备好的香烛、纸稞、纸元宝、散纸等祭祀用品,前去祭祖请神。回家后,点上一对金字红烛,香炉上,上三柱香,焚香烧纸,开始祭祀祖先过年。

多年来,从儿时记忆中,对于母亲的信奉,也只能遵从,替母亲做好,也是一种孝顺。寒冬腊月,家里都结了冰,母亲着急收拾卫生,穿着单鞋和秋裤,晚饭后,三番五次用拖把拖干净地面,把缸里的水放满,从厢房内,把煤块、玉米棒引火草都拿回家,准备妥当,初一早晨好煮饺子。又从柜里找出来父亲过年穿的黑色粗呢子大衣、大头鞋、炕上铺的毛毯,准备初一早晨好换上。对于父母亲这一代人,子孙满堂一起过年,共享天伦之乐,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父母亲家一台淄博产的“双喜”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是父亲与村里三人一起共同创办了第一家村办(专供电视机线路板加工制作生产)企业“龙口市线路板厂”,利用跑“供销”挣的钱买来,算是全村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当子夜时钟敲响12点30分,这一刻,我和父亲看完了1983年有史以来第一届猪年春晚,之后,又陪着父亲就着炒花生,喝了父子俩人生的第一次白酒。父亲高兴的说:“曙光,你今年考上学了,我和您妈都很高兴,一定要好好学,将来能出人头地,光宗耀族……”父亲的话,让我下定决心,有了砥砺前行的动力。

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届猪年春晚,也是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了电视观众欢度春节的一个重要形式,成为了老百姓每年除夕夜的视听盛宴,更成了全世界华人的年夜饭。

2

1993年的鸡年春节,儿子刚一岁。父亲或许因为有了第二个孙子的缘故,过年重新买了一台福州产“福日丽”彩色21英寸电视机。父亲打电话问我什么时间回来,我说腊月廿八放假回家。父亲就从廿五日开始生炉子烧炕,生怕把孙子冻感冒了。我回家后,急忙给父母亲把过年需要做得菜蒸好,把打好的“冻”、蒸好的“排骨”和“鸡”盛在铝盆里,盖好盖放到东过道屋里。父母亲特别喜欢吃我做的菜,每年的春节年前年后,都是我上灶炒菜,妻子帮厨,让父母亲及家人辛苦了一年后,吃着可口的过年饭菜,有一种心满意足的感觉。

大年三十日下午四点多,母亲让我从西屋祖传的方匣内,请下家谱挂于堂屋东墙上,这一年家谱从大换小的更精致了。母亲上供的盘换成了八寸镶嵌花边圆瓷盘,供品也讲究了许多。大哥和我,还有侄子一起拿着父母亲准备好的祭祀用品上坟请神回家过年。回来后,看着母亲忙完了,从柜里找出父亲过年穿的“小鸭”牌羽绒服,还有新西裤、黑色皮鞋,放在炕头上。找出来新床单铺到炕上,窗帘挂上。窗台上,摆好了压岁的鱼、饼、圣虫,葱、桃树枝放在窗户边上。母亲一次性又准备好了,初一早晨拜年用的瓜子、花生、糖块、苹果、桔子、山楂等盛在花纸糊的八角楞盒子里,放到柜顶和“天坛”方桌上。

子夜,时钟12点40分,听着李谷一演唱的《难忘今宵》歌曲,又看完了鸡年春晚,我和父亲准备了“冻”还有其它小菜,父亲兴奋地说:“曙光,你成家立业了,也有了儿子,一定要好好把兢兢培养的更加出色优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父亲的话,让我担负起了更多的责任和任务。父亲说,不要对儿子太溺爱,与时俱进,也不要严格按照老一辈的传统思想观念去说服教育孩子,古语云“穷养儿子,富养闺女”记住这个道理。

1993年第十届晚会形式上有所创新。一是使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电视节目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对传,打破了晚会现场的封闭格局。体现了天下华人共度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二是在舞美设计方面营造了两层包厢式的立体场景,一反以往台上台下、平面相向的现场图景。三是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

初一的早晨,早早起来给父母亲拜年问好,妻子仍然穿着结婚时,从北京王府井国贸大厦买的一套紫红色呢子时装,穿着红皮鞋,给家里过年气氛平添了十分的喜庆。来给父母亲拜年的人群中,有本家当户、左邻右舍、老街旧坊,还有老一队的乡邻。妻子忙着帮父母亲招呼,母亲在旁边一一给妻子介绍来的客人。所有来拜年的客人,几乎没有了拜年的客套话,一直夸奖妻子,要个有个、要漂有漂、要学历有学历,赞美声声不间断。这时,本家二婶领着妯娌们来拜年,被妻子的气质所吸引大声说:“大哥、大嫂,您们真有福份,曙光找了个好媳妇,您看多漂亮有多好,您们老俩口偷着乐吧……”父母亲听后,笑得合不拢嘴。说来,本家二婶年轻时属于美人坯子。天快亮了,五点以后拜年的人群逐渐少,屋内瓜子、花生皮铺满了厚厚的一地,初一有不能扫地的风俗,要等到初三“发纸”后才能扫地。大嫂趁拜年的人数少了,赶紧下锅煮饺子,煮好的饺子上完贡后,每人吃到饺子里,有钱时都很高兴,寓意下一年有钱花,一切事情皆美好。

3

2003年的羊年春节,儿子11岁上初中一年级,春节放假回家,也能帮母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母亲总是过意不去。大年三十下午二点,妻子包水饺,我领着侄子和儿子打扫院内院外卫生清除垃圾,贴春联、门笺、窗花、福字,好一顿忙活。干完这一切年前的活后,让父亲出来看看是否满意,父亲高兴地说:“年味浓了”。下午四点,开始忙活着急摆供桌,儿子成了帮手。然后,我和大哥、侄子儿子一起去上坟祭祖。除夕夜,父亲与我还有儿子三代人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看央视第二十届春晚,原来,我想换一台青岛“海信”25英寸彩色电视机,父亲执意不要换。这一年,父亲80岁了,只能看一会儿,休息一会儿,看着孙子高高的个子,俊秀的样子,满身喜欢,母亲也围着孙子拿各种各样的东西,最怕委屈了孙子。子夜12点50分,听着殷秀梅演唱的《难忘今宵》歌曲,又一次说再见了。父亲说:“曙光,你父亲年龄大了,兢兢都这么高快上大学了,我先把上大学的1000元钱给孙子,咱们父子陪着看春晚,不知道还能再看几年……”我看着父亲潸然落泪了,感慨地说:“时光荏苒,年年岁岁催人老。”儿子说:“爷爷,没事,从今年开始我陪您再看20年。”父亲喝了一口酒,吃了一些花生仁,破涕为笑说“好好好,兢兢,我的好孙子,但愿我和你爸还有你,咱们祖孙三代人陪着再看20年春晚呀。”父亲的一连串三个“好”字说着有些激动万分了。

2003年是央视第二十届春晚,主题是“新民俗、民族感情、快乐、创新”,围绕该主题,小品相声、魔术杂技等各种节目齐上阵。许多节目都围绕老百姓日常生活做文章,着眼点放在百姓情感上,立足点放在“精耕细作”上,而凝聚力和自信心是晚会的主题。以“年画剪纸篇”命名的晚会片头,将动画和视频合成的技术应用在传统的电视晚会中,充分地体现了春节联欢晚会的仪式感和汇聚感。展现了大年三十从早晨到黄昏、从北方农村到江南水乡,全国各地人民张灯结彩、舞龙舞狮、欢庆春节、最后汇聚到晚会现场的一幕幕精彩画面。

4

2013年的蛇年春节,儿子已经上大学三年级。新农村改造,农村变社区,父母亲含泪离开居住大半个世纪的老屋,搬进了楼房。我与妻子给父母亲添置了新大床、床头柜、挂衣柜。为了不耽误父母亲看电视,把家里的“海尔”牌25英寸彩色电视机、实木电视柜也送给了父母亲。进入腊月二十三日小年前,父母亲让大哥去中村集请了一套更精致的小号家谱,找村里写字好名望高的人,重新眷写了家谱。等到大年三十日下午不到四点,大哥把家谱挂于客厅东墙,摆上大红漆实木供桌,把祭祀用品摆上桌,桃酥、蛋糕、草莓、葡萄、苹果、香蕉一应俱全。大哥重新换了精致的盘子,香炉换成了铜香炉、烛台、香筒。这一切都摆好了,我们哥俩和侄子儿子一起去上坟祭祖。回家后,三鞠躬行拱手礼祭神位,父母亲在一旁看到儿孙虔诚祭祖的样子很欣慰。

晚饭后,89岁的母亲,再也不用收拾卫生了,楼房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儿子打开电视等待看春晚,父母亲坐在客厅沙发上,高兴地盯着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和蔼可亲慈祥地看着儿子长成185厘米的大小伙子,忽然,90岁的父亲,郑重其事地说:“兢兢,爷爷奶奶不一定能等到你结婚那一天,我和你奶奶先把结婚的2000元钱给你,让你妈先给存银行等结婚算是爷爷奶奶的贺禧。”我和妻子还有儿子都不要,父母亲说什么也让儿子拿着,最后儿子说:“谢谢爷爷奶奶。”

窗外面响起了,一阵阵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烟火礼炮腾空而起,响彻夜空。儿子看了一下客厅的电子钟八点整,2013年蛇年春晚节目开始了,晚会以“新春中国”为主题,分为“新春到”“新喜来”“新意展”和“新篇开”四个节目群。坚持“开门办春晚”“创新办春晚”“节俭办春晚”,在舞台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数字虚拟技术,提升艺术视听效果。

父亲陪着我和儿子看着春晚说:“曙光,我感觉咱们家现在的幸福指数非常高,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老兵和当过村干部的人都很好,不光年年发政府补贴、老年人补贴,村里还发放米、面、油等一应俱全。这都是党和政府领导的好,不忘初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父亲说完开怀大笑起来。看见90岁的父亲,晚年开心快乐,我自然也非常的高兴。春晚看到十一点多时,父亲对儿子说:“兢兢,你和你爸接着看春晚吧,爷爷岁数大不能坚持陪着你们看了,我先去睡觉了。”随后掏出200元压岁钱给了儿子,儿子又说了一声“谢谢爷爷”。儿子从沙发上扶起父亲并搀扶着送进了卧室……又是一年春晚时,这也是与儿子陪着父亲看的人生最后一次春晚。以后临终前的三年里,父亲不知道为什么,不怎么喜欢天天看电视了,从此也没有再看春晚,就这样三十年的春晚戛然而止,成为了我与父亲春晚故事的永恒记忆。

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徐福街道办事处安监办工作,笫一个月刚发了工资,儿子说:“我参加工作了,想给爷爷奶奶200元钱,咱俩回家一趟吧?”我说:“挺好。”回到家,儿子拿取用红包包着的200元钱,给了坐在床上的父亲说:“爷爷,我工作挣钱了,给您200元红包。”父亲看着穿着安监制服英姿飒爽的儿子说:“兢兢,爷爷也能花上你挣的钱了,我好高兴。”说完,父亲忽然掩面而泣,母亲站在一旁说:“您哭什么,感动的呀?”儿子接着说:“爷爷,现在社会好,大点岁数活,好好享福,我以后常给您零花钱。”父亲搂着儿子高兴的笑了。

中秋节前,93岁的父亲带着对母亲的牵挂,荣光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母亲的眼泪更多了,父亲走后的三个月内,母亲几乎没有合过眼,自言自语,像丢了魂魄一样,几近崩溃,天天以泪洗面,哭喊着要跟着去陪伴父亲,说父亲一个人走了没有人去照顾,不放心。我听后,既心碎又崇尚父母亲的爱情,父母亲相伴走过了70年的风雨。

5

2017年的鸡年春节,这一年的春节(1月28日)来得比较早。在父亲走后四个多月的日日夜夜里,母亲始终接受不了父亲离世的现实,整天,以泪洗面,郁郁寡欢,沉默寡言。母亲一直处于过度的悲痛中,瞬间,也变得老态龙钟,苍老了许多,令人心酸。妻子为了让母亲不再悲伤和心情好一点。春节前,特意地给母亲挑选了一件紫红色呢子上衣。说来,母亲对衣服满是挑剔,也爱俊要强。没想到母亲非常喜欢妻子买的这一件上衣,爱不释手。母亲对来人来客便夸奖小儿媳妇买的衣服好看,当意对心思。从此,母亲的话也多了起来,露出了父亲走后久违的笑容。于是,大年正月初一上午,妻子用手机为我和母亲拍摄了30年之后的第三次合影,却不知成为了我和母亲永恒的留念。

这一年,小雪节气,阴历10月5日,也是我过完生日的第二天。由于,母亲对父亲的依赖和思念过度,过了一年二个月后,93岁的母亲没有来得及与一生痛爱和牵挂的儿子告别就离开了,真的去天堂里陪伴父亲了。作为儿子的我,却没有时刻奉孝于床前,在母亲病痛的23天里,好想多一点时间陪伴母亲,可母亲总是怕耽误儿子的工作。我和妻子只好每天下班后,急忙从城里赶回家陪伴母亲。看到被病痛折磨的母亲呼喊着我的名字“曙光怎么又回来了,你妈没事……”听后心如刀割。多想跪在母亲的床前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哭出我心底对母亲所有的愧疚和依恋。我无数次跪在母亲床前祈祷,祈祷苍天的眷顾,让母亲早日康复,不再受病痛的残酷折磨离开我。

我思索片刻,发现从未离开过母亲的视线,离开过母亲的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总在想,我又能回报母亲什么?母亲,您是儿子人生世界里最贴心的人。儿女若安好,母亲,您便是晴天。母亲,您知道吗?我的心中永远锲刻着您的名字,多少次夜里梦见您,好似回到您身边;多少次抬头仿佛看见您,您的微笑烙在我的眼眸里。任凭泪水滑落,就这么凄凄默默,泪水没有了归期。

2018年的狗年春节,父母亲相继离去后,按老家风俗习惯,家谱要传给长子长孙,于是大哥接替了母亲倾其一生过年供奉家谱这件千秋功德的大事。大年三十下午三时,我和大哥商量早点去请父母亲回家过年,来到王格庄公墓父母亲的汉白玉新家前,我买来的礼炮、爆竹、大地红,让侄子和儿子燃放,袅袅青烟,飘飞云散。请父母亲回家后,看着大哥按照母亲生前的习惯,做得更细致了,虔诚之心比母亲由过而及。仔细端详寻觅家里,大哥把房间打扫的如从前,已经没有了父母亲的烟火味道,抬头望着家谱上新填写父母亲的名字还留有墨香,仿佛在注视着儿子的归来。我点燃了供香、红烛、纸元宝,跪拜于家谱前,泪流满面。抱恨青天,才不到两年,父母亲相继离去了,再无牵挂。从此,儿子没有了归家的路,守岁的年味渐渐淡去了……

2019年的猪年春节,大年三十下午与妻儿来家后,冰冷的房间,己经没有了往日父母亲家的温度,只有长时间人去楼空的落寞,物是人非的惆怅油然而生。因为思念父母亲,我常常的彻夜难眠;因为思念父母亲,我常常枕套被泪水浸湿;因为思念父母亲,我有好多的话想和您们说。在这阖家幸福的春节里,我含泪倾情写下这份牵挂遥寄到天堂。借清风一缕,携雪花飘飘,捎去我无尽的思念,诉说我无限的忧伤。今生今世,父母亲的恩情永记心怀,把一份深深的思念,永远缱绻藏在心底。天人永别,却心心念念,唯愿父母亲在天堂一切安好。

2020年,庚子鼠年,父亲的本命年,冥寿97岁,离开四年整,母亲也快满三年了。年三十下午,我和大哥、侄子,还有儿子早早去王格庄公墓请父母亲回家过年,儿子听我说,今年是爷爷的本命年,买了好多礼花和鞭炮,与侄子燃放。此时此刻,振聋发馈的鞭炮声声,父母亲的音容笑貌又浮现眼前,我想对父母亲说,儿子想您们了……从王格庄公墓回家,看着大哥摆放在家谱前的供盘特别用心,家里的地拖得一尘不染,与父母亲生前一样。侄子上香后,我的思绪又飘回到了与父母亲的年味,守岁的那些难忘的印记。

如今,父母亲己离去,守住年味,留有父母亲的味道,永远飘香,让它成为心中美好的记忆。“守岁家家应末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守岁的习俗,一代代沿袭下去,年味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但一代一代守岁人的心境,年味会有根本的不同,时代不同了,人们的祈求也有所不同。无论辞旧岁也好,迎新春也罢,也只有新时代,才会赋予人们以新的春天希望。

刘玉涛,画家,山东龙口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秘书长、胶东散文年选微刊平台副主编。

散文《夏天的记忆》入选《胶东散文年选》(2019),散文《老宅花季的故事》入选《当代散文》《海外文摘》《川鲁散文名家作品选》《胶东散文年选》(2020)等报刊。散文《家的味道》入选《胶东作家亲情散文选》。散文《山魂》《家的味道》《无畏的生命》《芝罘记忆》发表于《人民日报》数字网。散文《老宅花季的故事》获“黄海数字出版社《胶东散文年选(2020)》最佳作品奖”。散文《芝罘记忆》获中国散文学会征文优秀奖。作品入选《胶东散文十二家·刘玉涛卷》。

现为龙口市博物馆党支部副书记、副馆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山东省博物馆学会会员,烟台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烟台油画学会理事,龙口市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皖白画院特聘画家等职。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除夕

每年的除夕我们都会贴春联、放鞭炮

吃年夜饭、守岁等等

每一个习俗都有它们的寓意

也正因此

我们才能够很好地明白

祖先们的智慧以及

理解我们大中华的文化精髓

那么,你知道为什么除夕要守岁吗?

难道只是单纯的熬夜?

下面我们就详细地来看一看!

原来,除夕要守岁是因为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好吃肉,不管是飞禽走兽还是人,都是它吞噬的对象。它每到除夕夜就要出来作祟,于是人们就把过除夕夜叫做过“年关”,直到有一天知道它怕红、怕光、怕响。

于是就有了在除夕贴春联、燃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习俗。由于不知道能不能过了年关,也就有了熬夜守岁的习俗,祈求祖先保佑,直到新年的到来。就这样,守岁渐渐成为人们除夕的习俗了。

今晚大家都打算怎样度过除夕夜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