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奇门遁甲

过年有什么禁忌(过年有什么禁忌和说法)

时间:2024-01-16 05:38:59 作者:浮生如梦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过年有啥习俗和禁忌 你知道吗?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里最重要也最具有仪式感的传统节日。那春节的习俗也代表了人们的愿望,春节有哪些习俗和禁忌呢?我们可以来了解一下。

大年初一

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饺子,还有汤圆,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大年初二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大年初三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为了地里的收成,早早的睡觉吧!

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大年初四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因此也不宜远出,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大年初五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同时,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

大年初六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还要喝一种素菜汤,这种汤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鬼、穷神。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有《送穷文》。唐代诗人姚合写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编辑:黄丽娜

15个关于春节的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01 春节从前不叫“春节”

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记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02 春节从前不是节日

中国历史上的“春节”一词,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到南北朝时,“春节”是泛指整个春季。

03 春节有狭义、广义之分

现今狭义的春节一般指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即农历正月初一。民间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虎门神

04

春节的时间在公历

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

“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

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05 春节可能过两个

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 1645 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 2800 年,农历闰正月只发生 6 次,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最近一次要等到 2262 年,我们没缘分碰见了。

碰到这种情况,原则上春节过第一个正月的,不过也有过两次的。

五子夺魁

06 大年三十也会在“二十九”

一个月没有30天,这在农历中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现行农历是根据地球、月亮、太阳三者运行的天文数据来安排的,必须每个月的初一看不到月亮任何明亮的部分,也就是“朔”。

而事实上,月亮从圆到缺的时间,平均周期是29.53天,安排月份的天数必须是整数,这就导致了大月、小月的出现,便会发生某个月拥有30天,某个月29天的情况。

如果这个月刚好是腊月,那么这一年(农历)就没有大年三十了,除夕也就提前到了腊月二十九。

花开富贵

07 春节每天庆祝内容都不同

春节虽然是一个整体性的习俗,但是每天的庆祝内容却不相同。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积累了经验后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所以,初七为什么要上班?!

08 春节不只中国有

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将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期,分别是: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毛里求斯、缅甸、文莱。另外,以前的日本也过农历新年,但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节日也直接搬至阳历。

09 压岁钱其实不是“钱”

压岁钱其实不是“钱”,而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夜里出来害人,压祟钱就是专门用来吓走这货的。

洪福齐天

10 “福”字倒贴有讲究

大门上的“福”字不能倒贴,在民俗传统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贴福字。为了避讳在倒水和倒垃圾时把家里的福气倒走,便在这两处倒贴福字,巧用“福至”来抵消“福去”。

11 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而新年起床第一件事也是爆竹。

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汉族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上官下财

12 正月不理发

“正月不理发”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认为春天应该让头发散开自由生长,而不该剪断,诊察发爪可以断重病、决生死,但“剃头死舅舅”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啦。

13 拜年抱拳有学问

男子拜年抱拳要“左抱右”,中国传统习惯尚左贬右,所以抱拳时要用左手包右手,此谓“吉拜”;如果右手包左手,则称为“哀拳”,是向别人报丧或求饶时使用的手势。女性抱拳则相反。

福禄寿三星年画

14 变生肖从春节还是立春开始?

中国人算生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北宋起,就以春节来界定的:大年夜十二点以后出生的宝宝,都应该算新属相。另一种是始于商周时代,以立春界定新属相,此种用的人少,只用在部分命理学与吉凶预测的场合。

15 名著里到底管春节叫什么

《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里春节都叫元旦;《红楼梦》里春节叫年;《西游记》中春节则称为元日。

财神赐福

招财进宝

来源:微信公众号“环球文摘”

编辑:苗苗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俗话说:“春节8事不做,新年祸事不兴”,这8个忌讳你都知道吗?

“新年新气象,好运好风光”,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有非常多的传统习俗,同时也有不少的忌讳。春节是一年的开端,所以要尽量不触碰忌讳,这样才能一整年都顺顺利利,财源广进,心想事成。

以前经常听村里的老人说:“春节8事不做,新年祸事不兴”。8事不做具体是指什么?今天韩胖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这8个忌讳你都知道吗?

一、扫地、泼水、倒垃圾

除夕之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把晦气、霉运还有脏东西都扫出门,象征着除旧迎新。

然而过了除夕,到了初一之后,就不能再扫地、泼水、倒垃圾了。因为扫地会碰到扫把,扫把星是晦气的代名词,容易带来不好的运气。

而且,不倒垃圾、不泼水,是聚财的意思。如果扫地、泼水、倒垃圾,就会把进门的财气、福气都扫掉、倒掉,属于很不吉利的行为。

正常来说,地板有脏东西或者有污渍,就用抹布擦一下就行。垃圾都统一放在角落,等过了初五再统一丢掉。而泼水更没问题,现在家家户户都用自来水,根本不需要担心泼水的问题。

二、正月初一不杀生

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大家都想要有个好兆头。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不会杀生的,各种鸡鸭鱼肉,都会在初一之前就准备好。

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面,杀生、见血,都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对新的一年也不是好兆头。

三、正月初一至初五不讨债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在春节前就把债务结清,兜里有钱才好回家过年。初一到初五这段时间,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去讨债。

虽然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是不管是欠债人还是讨债人,都想要团团圆圆。如果这个时候去讨债,相当于打扰人家团圆,容易出现破财的情况。

因此,讨债这件事情,都会在除夕之前完成。实在完成不了,就等过了初五再进行。

四、不做针线活

春节期间,最好不要动剪刀、做针线活。因为绣花针和剪刀都是尖锐的物品,如果春节的时候还在做针线活,寓意着新的一年会像针尖一样,容易和别人发生矛盾。

并且,新年伊始就拿着针线和剪刀修修补补,就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不会太富裕。

五、出嫁的女儿初一禁忌“回门”

民间有说法,嫁出去的女儿初一是不能回娘家的,否则就会把娘家吃穷。

等到初二的时候才能回娘家,这一天俗称“迎婿日”。女儿女婿带着一些礼品、伴手礼,并且礼品还要凑双数,一起回到娘家一起午饭。

传统的习俗,女儿回娘家吃完午饭之后,就要赶在晚饭之前回婆家,不能留下来吃晚饭。

六、不能说脏话,骂人,吵架

春节是个吉祥的日子,这春节期间要尽量多说好话、吉祥话。“礼多人不怪”,最好别说脏话,不要骂人,更不要跟别人吵架。

否则会破坏春节喜庆、祥和的氛围,一不小心还可能会动起手来,那就没法好好过年了。

在春节期间,最忌讳高声喝骂小孩,否则容易招来霉运。传统的说法,新年就骂小孩,寓意着一整年都要挨骂。

七、不能说晦气话

和不能说脏话、骂人、吵架是一个意思,春节是喜庆、祥和的日子,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开端。

在春节期间最好别说晦气话,比如“死了”、“完了”、“挂了”、“不行了”、“要饭”等等比较晦气的词汇。否则,容易带来晦气,冲散新年的福气、运势。

八、正月不剪头发

在民间有一个说法:“正月里剃头死舅舅”。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清朝的时候实行男子剪头发的政令。

而当时有很多人不愿意剪头发,因为怀念旧朝。因此,就出现了正月里不剪头发的说法,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虽然这个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但是几百年的传统,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所以,很少有人正月里去剪头发。

总结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每个地方的习俗都有所不同,但是大体总是差不多的。一些春节不能做的事情,不能说的话,看似迷信。其实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通过这种方式,祈求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招祥纳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