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生辰八字

人兴财旺的意思(人兴财旺的意思的对联)

时间:2024-01-27 03:54:15 作者:横行天下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新年画运动

  年画,这一传统绘画形式在中国民间主要是避邪驱凶、祈福迎祥,按一定程式来表达人们某种祈愿的装饰性美术形式。早期先民对大自然风雨雷电、毒虫猛兽等无法解释的现象或事物产生恐惧,逐渐形成了神祇崇拜、祈福禳灾等风俗。民间传说尧舜时代就有门神画,用以驱鬼祈福。东汉蔡邕在他的《独断》中记载,汉代民间有门上张贴捉鬼的“神荼”“郁垒”神像的习俗。张贴门神在唐宋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为年画的壮大兴盛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至南宋时,年画的种类已经有神仙、戏曲、美女、婴戏、风俗、历史故事等。每到岁末,张贴门神,可供一年驱灾和祈祷之用,多一年一换。至光绪年间开始称之为“年画”,天津杨柳青、开封朱仙镇、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都是著名的年画重镇。在近代西学东渐的社会背景下,年画也悄然发生变化,上海小校场年画将社会上新出现的诸如火车、轮船、飞机、马戏、杂技等事物、市井百相融入画中,颇有都市风情。

  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讲究“中国气派、民族形式”成为边区各种艺术形式的核心内涵,文艺工作者紧密结合当时的新形势深入基层,积极向民间文艺学习,表现当时出现的新人物新事迹,以文艺作品参与到宣传革命和抗日斗争中,产生了一批反映人民大众生活,老百姓看得懂、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年画在美术领域得到大力弘扬,文艺工作者在借鉴民间年画的基础上,适当融入西方绘画所擅长的比例透视,使得年画中的人物形象更加接近现实中的真实人物,很受老百姓的欢迎。如古元创作的《人兴财旺》、力群创作的《丰衣足食》、焦星河创作的《组织起来》等。彦涵还将当时的八路军抗日斗争用年画门神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抗战胜利》《军民合作》等,形象鲜活新颖,他们就是护佑民族平安的“新门神”,成为当时抗日根据地老百姓欢迎的年画,这种新形式此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推向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适应新生的民族国家建设与发展需要,充分塑造新中国国家形象、讲好新中国故事是这时期文艺家们思考最多的问题。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新中国的文艺既要吸收现代欧美文艺观念的长处,又要保持本民族传统之根,避免走全盘西化之路,树立中国文艺新气象。当时,一系列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文艺新政策引导文艺工作者创作通俗易懂、审美取向更贴近工农生活的作品,群众性的美术形式有了很大发展。

  1949年11月23日,批示同意由蔡若虹起草、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署名发表的《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并刊登在11月27日的《人民日报》上,要求美术界大力发展工农兵喜闻乐见的年画形式,但要配以新的题材、新的内容以区别于旧年画。由于的提倡、文化部牵头积极组织,新年画运动的倡议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推行。文教部门、出版机构、文艺工作者都广泛地参与到这场运动中,形成了一股声势颇大的“新年画运动”。

  新年画摈弃了传统旧年画的内容,打破了旧年画的程式化表现手法,加入了新的形象元素,有的还配有新诗歌、新标题。如,白逸如创作、署名潍坊市年画生产合作组的《合作社养猪》,配诗:“农业合作有分工,男女老幼齐劳动。老汉养得肥猪好,爱国增产真光荣”,既形象又通俗易懂,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很多原来从事油画、国画、木刻的艺术家,如董希文、叶浅予、李可染、张仃、古元等,都加入了新年画创作队伍,甚至像潘天寿、黄宾虹这些并不擅长年画、人物画的老艺术家后来也参与到这一形式的探索中,更使得新年画样式焕然一新。

  《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对绘画题材等有明确的说明,对后期的营销、印刷方式也有详细的引导和周密部署。“今年的新年画应当宣传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的伟大胜利,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传共同纲领,宣传把革命战争进行到底,宣传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应当着重表现劳动人民新的、愉快的斗争的生活和他们英勇健康的形象”,不但指明美术工作者“画什么”的方向,也给出了“怎么画”的具体措施,鼓励美术工作者大胆运用劳动人民喜欢的民间形式。考虑到人民大众的经济状况和购买力,这一指示在印刷、发行这类细节问题上也做了具体规约:力求避免浮华,切忌售价过高。除正常的供销合作社、新华书店销售点外,还可以有效利用小书摊、货郎担、香烛店等民间基层传播销售渠道,以扩大年画的市场。《人民美术》杂志在1950年第2期还刊发了新年画专号,很多高等院校美术系将年画创作列入正式课程,各年级都有年画创作教育课。一些原来在旧上海颇受市民欢迎的画月份牌名手,如郑曼陀、李慕白、金梅生、何逸梅等,也加入新年画的创作队伍中来,画家笔下的人物逐渐改为生产劳动者丰满健康的形象,以适应劳动人民的审美爱好。

  在实际创作过程中,美术工作者不断探索,将中国传统年画表现语言与西方写实技巧相结合,并广泛吸收各画种元素,以民间年画的形式呈现,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要求。造型上既非一味地像旧年画那样无条件地迁就农民口味,也不是完全按照艺术家个人的审美趣味,展示了艺术家的审美趣味与工农大众欣赏习惯调和、融合、妥协的过程。新年画的人物与传统旧年画相比,更注重人体结构的比例准确、五官端正、造型传神,色彩上既学习传统年画的喜庆特色,又融合西方水彩画的明艳写实,显得真实可信。如金梅生《菜绿瓜肥产量多》描绘的身着淡粉上衣与蓝色裤子挑选蔬果的女劳动者,头梳乌黑发辫,皮肤白里透着红润,完全是新的时代下阳光而健康的劳动者形象。

  新年画在题材内容上也由旧年画中门神、财神爷、灶王爷等单一元素逐渐扩展丰富,努力将新政策、新生活、新人物、新风尚融进年画创作中,从丰收、吉祥、喜庆到工农业生产建设场景、军队戍边、婚姻平等、爱国故事、领袖英雄等题材都被纳入画中。在表现新社会新生活内容的基础上,洋溢着新的时代气息和精神,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实际上已经成为时代精神的化身、人们理想的寄托,既受人们喜闻乐见,又包含了更多的时代元素,如林岗的《群英会上的赵桂兰》、金梅生的《劳动的收获》、李慕白和郁风的《女工新装》、戈韦的《初夏》、张大昕的《穿木珠》等代表性作品。新年画在塑造新中国初期的国家视觉形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世纪中国美术思潮演进”(17FYS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作者:范建华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迎新春,写春联,送祝福!品特色,尝美食,会上头

2022年元旦假三天眨眼就过去了,因孩子临近期末作业不少,所以这三天只安排带孩子参加了朋友书院的“迎新春,写春联,送祝福”公益讲座。晚上和另一个朋友去参观了她的新居并在附近的农场吃了特色农家菜。

听了张文东老师讲座学会了如何判断春联的上下联,在这之前我一直都是凭自己的读书习惯和主观认识来判断的,原来判断春联的上下联是有规则有根据的:

首先99%的春联是根据上下联最后一个字的平仄音即读音的声调来判断的,最后一个字读音是仄音(三声和四声)的是上联;最后一个字读音是平音(一声和二声)的是下联;比如上联:福旺财旺运气旺(wàng);下联:家兴人兴事业兴(xīng);横批:五福临门。

其次余下的1%则可以根据因果关系(因为上,果为下)、时间先后顺序(先为上,后为下)、空间范围大小(小为上,大为下)或者看横批是左到右(左为上,右为下)还是右到左(右为上,左为下)来判断就可以了。比如上联:进新居人兴财旺(先进),下联:住福宅老少平安(后住),横批:福星高照。再比如上联:迎虎年四季平安(先迎),下联:贺佳节八方来财(后贺)等等。

张文东老师还从写春联讲到了书法的章法和写法,告诉了我们春联属于“大众文化”而书法属于艺术。根据听友提出的书法练习中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应用,文东老师给我们延伸到了伟大的主席把汉字由繁体改革创新成现代的汉字简体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讲到伟大的毛主席不仅仅是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更是一名博古通今的大书法家,是中国汉字传承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者!文东老师的讲座风趣幽默还不失严谨,让我欣赏到了一位潜心于中国汉字文化事业倡导与传承者的风采和独树一帜的书法造诣!

傍晚我们去参观了朋友的新居并在她家附近的一家农场品尝了特色的农家风味:井水烧豆腐,糟土鸡汤煮线面,香酥茶树菇,糟小肠,光饼夹糟肉,海蛎煎蛋,酸味田鸡,糟猪蹄,桂花蒸白莲,红糟羊肉汤,虾米钙菜……

下午讲座听得精神富足愉悦,晚餐特色美食大快朵颐,和情味相投的姐妹们一起谈笑风声真有点儿“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虽然我们没喝酒,但是不知道是暮夜下灯光迷离还是特色红糟美食醉人,我们一个个的眼神愈发恍惚起来了,趁兴把麦嗨歌一曲方才尽兴而归!果然不只是好酒醉人啊!这红糟特色的美食吃了也是上头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