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黄道吉日

毕氏邮品网(毕氏邮品网新评论)

时间:2023-10-04 08:09:48 作者:倚势凌人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新邮遇冷 ?

我们非常羡慕八十年代早中期万民爱邮,蒸蒸日上的集邮世纪,面对今天新邮一冷再冷,不免伤感。

为此我们就来看看今昔有什么不同,或许能有所启示。

1980年,JT邮票的发行量一般在一二百万套,1983年增加到三四百万套,这是在有大量通信消耗和海外需求的背景下制定的,这让集邮从无到有,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再看看现在,通信消耗已经很少了,海外需求也没那么多了,而新邮套票的发行量却高达六七百万套,甚至还有一千多万套的,两者相比今天的发行量实在太多了。这么多的发行量, 就算放在八十年代中期也得打折呀;例如,1985年就把发行量提高到六七百万套以上,结果呢?市场就出现了打折的现象了。

有人说,现在也有发行量少的短腿邮品啊!例如:佳邮评选小型张,发行量只有8-20万之间。反观八十年代的短腿邮品,品种稀少,也就发行两三套,分别是中美小版张(发行量2.7万张)和双加字张(发行量10万张),而近些年的短腿邮品多达几十种。短腿邮品像调味品,多了就适得其反了。

还有小型张,曾是集邮者梦寐以求的热门品种,近些年被活生生地打入冷宫。众所周知,八十年代早期发行的小型张发行量只有10—20万枚,1984年的时候增加到100万—200万枚,是其所对应套票发行量的几分之一;而今天的小型张发行量却高达六百万枚以上,基本和其所对应的套票相差无几,外加没有多少使用消耗,这不就是把小型张往火坑里推吗!在这样的情况下, 还奢望集邮群众对新邮抱有热情,套用刻舟求剑小本票上的一句话,“岂不惑乎?”

说起小本票,这个浑身洋溢着艺术气息的邮品,一度被资深集邮者所喜爱。就拿最热门的生肖板块来说吧,八十年代早中期发行的生肖小本票有鸡、 狗、猪、 鼠、 牛等,发行量只有几十万本,最多的不超过140万本;而近年来发行的生肖小本票发行量普遍在600万本以上,尽管今年生肖兔小本票大幅减量了,那还480万本呐!实在是看不懂,什么理由让小本票维持如此高的发行量。自打2000年开始,小本票发行量就从347万本,一路增加到500万本以上,连续二十多年下来,现如今已大部分打折了,这难道不是发行量过大导致的吗!

通过分析,你会发现,今天新邮遇冷,发行量过大是主因。有人问我,是不是80年代集邮人很少,所以发行量少啊?集邮联公布过,1984年的时候,集邮者约有500万人,1990年的时候约有800万人,而今天的集邮人数只有一二百万人。新邮与老票的发行量相比,可以说是,“飞机上钓鱼——差一大截”,“ 火箭发射——天地之差” ,“大雪天播种——差不少节气呐”!现在制定的发行量可能仅仅为了满足不打折的目的,但是集邮要发展,就得有“更上一层楼”的志向,如果不把发行量及时减少到一定程度,那就不可能提振集邮群众热情,长此以往,人心一旦丧失,再下决心改变的时候,就应了那句俏皮话——孩子死了,奶来了。一切都晚了。

来源:毕氏邮品网

兔币预约火爆,给邮市带来怎样的启示?

12月27日22点30分整,央行发行的2023年生肖兔年纪念币开始网上预约。

在短短的几分钟内,1.2亿枚被抢购一空,很多地方不到1分钟就售罄了!在抢购的群体里,80后,90后的数量不少,对此,不禁让人感叹,何来收藏疲软,何来后继无人?

为什么兔币这么受欢迎呢?同在邮币卡市场共存多年的邮票发行量只有600万套,市价居然低于面值无人问津!600万是什么概念?在纪念币领域就是奥运钞的发行量,其市价早已飞涨至3000多元!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如此反常,正常吗?此反常堪比国足,14亿人口大国,打不过几百万人口的小国!

对此,有的人说:“邮票就是废纸,纪念币才是硬通货!”

然而很多老邮票可比黄金还贵!废纸怎么会比黄金贵呢?退市的一二三四版纸币也是纸制品,也没有使用价值了,难道也成了废纸吗?新邮是设计不行吗?邮票设计者都是经验丰富的专业艺术家,至少不会在设计上拖需求的后腿!那么为什么“物稀为贵”在新邮领域失效了呢?

每年生肖大版票摇号中签的价格78元,但到了发售的时候,市场上却有大量的低价货源待售。

生肖大版票中签量仅仅4万版都能让参与者亏本,试想还有什么新邮能不亏本的?长此以往,600万的邮票敌不过1.2亿的纪念币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

来源:毕氏邮品网

秋高气爽,北京马甸邮市一瞥!

今天是九月的第一天,北京已经秋高气爽。

秋高气爽的北京

邮市在经历了漫长的歇夏期之后人气也开始逐渐回升。

北京一枚资讯实体店

我们来中国最大的邮票钱币市场之一的马甸邮市。

马甸邮市大门

马甸邮市大门

马甸邮市大厅

马甸邮市大厅

马甸邮市一楼商户

马甸邮市二楼商户

马甸邮市停车场

北京马甸邮市的前身是“中国第一邮市”——北京月坛邮市。

“中国第一邮市”——北京月坛邮市,自1988年5月22日诞生以来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邮商的欢迎。它的诞生轰动并带动了全国各地的集邮界把收藏邮票集邮品提高了一个新阶段,月坛邮市的诞生与发展促进了中国集邮事业的发展。

发展历程:

1、北京月坛集邮市场,1988 年5月22日至1991年11月10日由北京市西城区集邮协会创办。

2、北京月坛集邮品市场,1992 年7月4日至1997年5月29日由北京市西城区工商局、公安局、文化局、园林局、集邮协会承办。

3、北京福尼特月坛邮币卡市场,1997 年6月9日开业,由北京福尼特工贸集团承办。

4、北京宜美嘉月坛邮币卡市场,1999 年11月16日由北京宜美嘉商贸中心承办。

5、北京大钟寺宜美嘉月坛邮币卡交易市场,2001 年11月1日开业,由中讯富林集藏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6、北京万家马甸邮币卡市场,2003 年6月1日开业,由北京万家马甸邮币卡市场有限公司承办。

7、北京福丽特玩家邮币卡市场,2011 年4月12日由北京福丽特玩家收藏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承办。(资料提供:尤林)

北京一枚资讯

未来邮品投资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未来邮品投资将会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和预测一下:

当下,以次新邮为主的收藏者正在陆续退出集邮领域,因为次新邮有价无市,很难脱手,让收藏者很伤心。次新邮存在着大量的积压库存,在销毁无望的背景下,还在不断地向市场倾销,其市价将会越来越低,直至成为打折的重灾区。次新邮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早期的次新邮,即:1989-2009年发行的邮票,这部分邮票虽然库存积压不大,但存世量较大,随着集邮人数的减少,将会越发无人问津。另一部分是后期次新邮,即:2010年以后发行的邮票,这部分邮票的选题、设计、发行、销售等均为企业自主行为了,这就意味着它已经从“官窑”彻底成为“民窑”了,这种变化意味着新邮已经成为了创收的工具,谋利的商品。

邮市未来真的就会一蹶不振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收藏老票的群体并没有明显的退出迹象,甚至还有增加的趋势。一是新邮收藏者开始将目光转移到老票领域;二是评级的兴起,也让一些非集邮者开始对老票产生了兴趣;三是老票货源很少,市场价格平稳。老票也是分为三六九等的:第一等的是中高档老纪特票张和早期文字邮票;第二等的是中档老纪特邮票和后期文字邮票、早期编号邮票以及早期JT小型张等;第三等的是中低档的老纪特邮票、中后期编号邮票、早期JT票以及部分小型张等。这些老票将会在未来邮市投资行情的变化中逐步成为主流。

如果说老票的优势就是存世量少,那么炒作缩量新邮不是更好吗?事情没那么简单!新邮主力炒缩量新邮并不会投入资金,靠的是垄断货源,然后“空手套白狼”,赚了钱不会对市场再投资,只是调头去炒作另一个垄断品种,长此以往,邮市的资金就会枯竭。老票的主力就不一样了,他们需要投入真金白银在市场收货,赚了钱会投入另一个老票品种,长期以往,会给邮市带来更多的资金和财富,邮市就会越来越好,所以说只有老票投资才是邮市兴旺的基石。

有的人认为,只要有人炒作,哪怕大起大落也是好。比如说:股票就是靠炒作,如果不炒作就会死气沉沉,但是这与新邮炒作不一样。股票坐庄需要向市场投入大量资金才行。新邮是什么?靠的是垄断货源,截留货源,然后分毛不投入,就是直接卖高价!股票大庄赚了钱,会在股市再投资,新邮主力赚了钱,无需再投入,下一个垄断新邮还会扑面而来,所以未来新邮不振的根源是规则问题,而不是投资者信心问题。

来源:毕氏邮品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