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黄道吉日

孟姓最小辈分现在是多少代(孟姓家谱108个字辈)

时间:2024-01-25 00:14:28 作者:行尸走肉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孟姓名人——考不得第,仕不得入,虽一生布衣,却成就非凡

关注我,了解自己的姓氏!

孟姓文化

孟姓,是中华古老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关于孟姓的姓氏来源,一般认为有四:

源自子姓

出自商王朝时期齿序排列,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上古时期,人们对子女后代的尊卑排位很早就有了定论:庶支长子之孟、嫡传继位之孟、女兄称谓之孟。

嫡长曰伯,庶长曰孟。即正妻所生第一子为嫡长子;庶妻或妾妃所生第一子为庶支长子,称为孟。

殷商时期,君主传承方式已经固化为嫡承庶辅。当继承人已经十八岁的时候,已经具备继承王位的能力,但这时候父君尚在,只能等待,是为“孟位以待”。

女兄称谓之孟,意思是女子的兄长,称之为孟,母系氏族社会就有长孟、次孟之说。

源自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的卫国第二十八代君王之子絷,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周武王弟卫康叔被封于卫国,传至第二十八代君王时,有一子为絷,字公孟,因病不得继位,让位给其叔。公子絷的孙祖姬驱,便以先祖之子为氏,称公孟氏,后简化为孟氏。

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公族庆父的儿子公孙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鲁桓公之子公子庆父,三年连弑两君,致使国内大乱,人不敢敬,其子孙改仲姓为孟孙姓,并称公孙敖为孟穆伯。

源自其他民族改姓

1、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

(1)蒙古族墨尔奇特氏,世居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孟姓。

(2)蒙古族摩尔济吉特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境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孟姓。

(3)蒙古族岳罗沁氏,世居克什克腾,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孟姓。

(4)蒙古族亦赫君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孟姓。

2、满族,属于汉化改姓。《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

(1)满族穆颜氏,世居浑春(今黑龙江黑河以北),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孟姓。

(2)满族孟果资氏,世居绥分,后多冠汉姓为孟姓。

(3)满族蒙古尔济氏,世居叶赫,清朝中叶以后多冠孟姓。

(4)满族孟克伊哷氏,世居蜚优城,清朝中叶以后多冠孟姓。

(5)满族墨克勒氏,世居叶赫,清朝中叶以后多冠孟姓。

(6)满族墨勒哲哷氏,世居巴林,清朝中叶以后多冠孟姓。

3、鄂伦春族,属于汉化改姓。《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

(1)鄂伦春族玛拉库尔氏,世居精奇里江,清朝中叶以后多冠孟姓。

(2)鄂伦春族玛拉依尔氏,世居精奇里江,清朝中叶以后多冠孟姓。

4、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黑龙江志稿》记载:达斡尔族摩尔登氏,世居黑龙江布特哈地方,后又满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孟姓。

先秦时期, 孟姓主要活跃于河南、山东、河北等中原地区。唐朝以后,华北、西北、江浙地区也有孟姓族人分布。宋朝时期,孟姓约有近33万人,以冀鲁、川鄂两块孟姓聚居地为主。至今,孟姓人口已达330万之多,是当之无愧的大姓之一。

孟姓家谱,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通天家谱》之一。以孟子为先祖。《孟子世家谱》记载:分派以十一,别户以二十。孟姓族人对于自己的户属辈分比较重视,因此,孟姓字辈传承千年,世系清楚,丝毫不乱。

孟姓文化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孟姓名人是大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的一个书香之家,“浩然”二字取自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孟浩然从小聪明伶俐,机敏过人,且一身正气,嫉恶如仇。但孟浩然空有一腔抱负,却并无可以施展的机会。

考不得第,仕不得入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孟浩然,虽从小善读书,但从18岁考上襄阳县试的榜首后,孟浩然一生都未能取得科举名次。

在襄阳城,孟浩然有一个崇拜的对象是张柬之,他博学多才,曾官至宰相,但是张柬之在神龙年间发动,使得武则天被迫退位。第二年张柬之就被贬回家乡做官。就在县试结束后,张柬之设宴邀请县中的青年才俊,但不料宴会中接到要流放到岭南的诏书,几个月后,82岁的张柬之病死在路上。

这个消息对孟浩然的打击很大, 以至于23的孟浩然没有选择出仕,而是选择当了隐士。在此期间,孟浩然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登鹿门山》、《夜归鹿门山歌》、《春晓》等。

但后来娶了妻的孟浩然因为父亲的遗愿,还是选择了去入仕。可天不遂人愿,孟浩然几次想要入仕,却都没有成功。

三年守孝期满,孟浩然听说丞相张九龄正在襄阳,于是写出一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但却并未成功。

此后,孟浩然开始结交好友。诗仙李白是他的至交好友,曾对孟浩然说出:“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王维、王昌龄是他的铁哥们,杜甫等人也跟他的关系很好。经常游戏山水,好不自在。

一直到了40岁,孟浩然这次决定去京城参加考试,但无奈落榜了。孟浩然很不敢信,决定继续留在长安,希望能有出仕的机会。

有一次孟浩然去到王维的办公地点游玩,恰巧唐玄宗来了,孟浩然直接躲到了床底下,唐玄宗也是听说过孟浩然的名声,当即就把孟浩然叫了出来。并让孟浩然作诗一首,本来,孟浩然正常发挥之下,入仕是妥妥的,但孟浩然不知道想起了自己的入仕坎坷之路,还是被皇上驾到吓蒙了,当即作出了一首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诗。其中“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直接把唐玄宗惹恼了。自此断了自己的入仕之路。

虽然孟浩然自己事后也是悔恨异常,但不得已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身形落寞的离开了京城。

隐居山林,潜心创作

没了当官的心思,孟浩然从此隐居山林,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并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孟浩然的诗歌内容多为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之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开创了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孟浩然的诗更多的是抒发个人心怀,清丽淡雅,超然脱俗。李白称赞孟浩然“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杜甫礼赞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孟浩然的诗篇享誉大唐,其也享有盛名。

同时孟浩然也喜欢结交友人,喜欢饮酒作乐。但就是这个喜好,让孟浩然遗憾去世。

公元740年,孟浩然因为患上毒疮,经过治疗后已经好转,但仍需调养,医生嘱咐他要忌口,千万不可吃鱼鲜。

但恰时王昌龄来到襄阳,好友重逢,孟浩然完全忘记了医生的嘱咐,设宴款待好友,一时间欢声笑语,宾主相谈甚欢。孟浩然看见味道肥美的鳊鱼,就忍不住食指大动,大快朵颐。过了几日孟浩然就因为病发而去世了。

锦秋文谱,专注中华家谱文化研究,中华姓氏起源研究,关注我,做个既懂谱又知姓的人!

孟家人要起名的看过来 孟氏名人堂整理发布孟氏字辈表

“情系孟氏宗亲,传承亚圣文化,搭建联谊平台,共谋和谐发展”,是孟氏宗亲联谊的根本宗旨。孟氏名人堂整理发布孟氏字辈表,进一步增强对孟氏家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孟氏字辈如下: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孟氏家谱》说:行辈 “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据亚圣孟子后裔孟得明介绍,孟氏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 “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十个字辈。初年,又立了 “建、道、敦、安、定 、 懋、修、肇、彝、常、

孟氏后裔合影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孟氏族谱要求族人要严格遵照字辈起名,否则不能入谱,只作“外孟”处理。明代以来,孟氏族人遵从族规,十分讲究上下尊卑关系。平时孟氏族人见面,总要询问对方是“哪一字的?”“哪一辈的?”,就是指系何字派。还有的问“多大的?”“几世的”,就是指系孟轲的多少代孙。如对方回答不上来,不仅自己感到羞愧,而且也会被对方耻笑为数典忘祖。因此,孟氏族人对此都十分重视。据孟得明介绍:“很多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找到我的宗亲,让我给孟氏新生儿起名,名字一般都会按照字辈和八字以及家族文化传承和多种因素确定。”

孟得明读孟子

据年间编写的《孟氏族谱载》:孟氏字派与儒家的孔、颜、曾、闵等“虽姓氏不同,始祖各异,然可示同属儒门后裔”,故这些姓的字辈均相同。《孟氏族谱》还为孟氏子孙规定了十六条族训,即孝悌、忠信、读书、务农、忍让、勤俭、善行、本分、戒奢华、戒、戒、戒凶酒、戒种坟间隙地、戒茔间牧牛羊、戒健讼、戒戏谑。这些族训现在看来有些已经过时,但大部分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堂号,是各姓氏的代称,往往以祖上的光荣业绩,人物事迹或具有启示后人的故事来定堂号的,如姓钱姓的 “吴越堂”,周姓的 、细柳堂”,王姓的 “三槐堂”,等。有的只有一个堂号,而有的则有多个堂号,如孙姓的就有 “平治堂”,“乐安堂”,“富春堂”,“映雪堂”等四个堂号。

孟姓的堂号是“三迁堂”,其来历是孟柯的母亲教子有方,为了培养孟柯成才,曾三次搬家,最后终于搬到学校旁边,才把孟子培养成圣人。这就是《三字经》中讲的 “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的故事始见于西汉刘向所著的《列女传》,其文日: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戏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说: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其嬉戏为贾炫。孟母日: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徒舍学宫之旁,其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说: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之”。

孟母三迁

译文如下:

据西汉刘向的《列女传》记载:孟母带着孟子原来居住在一片墓地旁,由于出殡送葬的人群经常从他家门口走过,所以,九岁的孟柯经常看到,便模仿送葬的,或学着孝子号掏大哭,或学,或和小伙伴们做抬棺材,掩埋死人的游戏。孟母看到这一切,认为长居此处,不但会影响孟轲读书,而且会败坏他的品德,于是便迁居到邹县城西北的庙户营,当时,庙户营是一个繁华的集镇,行商客贾,送往迎来,江湖术士,瞒哄欺人。终日置身于这样熙熙攘攘的闹市之中,孟轲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着商人做生意,讨价还价,叫卖吆喝。他的东邻是一家屠户,孟轲常去向他们学习杀猪宰羊。孟母认为此处也不利于孟子的学习成长,于是,又迁到邹县城南门外的学宫旁。当时,这里是孔子的第三代孙孔及(字子思)在此设置的学宫,称“子思书院”,孟子迁到此处后,每天听到的是琅琅的读书声。他还时常到书院跟子思的弟子们学习读书,演习周代礼仪。孟母把他送入学宫跟随子思的学生们一道读书。由于孟子认真读书,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大儒。可见孟母对其子的教育用心十分良苦。故孟氏后世便以此作为堂号,曰“三迁堂”。

今天才知孟子不姓孟啊:真是丢大脸了!

前几天带着儿子去研学,去中国儒学中心曲阜,也拜访了孔子庙,也去了邹城亚府街的亚圣庙,也看了孟母祠,看出来从古代,山东就重视教育,山东为什么不出皇帝的原因,就在于孔子忠君思想,由于两位圣人的影响,山东对于仁智礼义信真是贯彻的不错,此儒家文化对于山东的影响很深了。

在亚圣庙里,我从内心里就大声说出,我儿子也姓蒙,是孟子后代。家里还有孟子像每年都祭拜,也为了儿子上学,换了房子,以孟母自称、、、

今天回到办公室,就说了到了亚圣庙和孔子庙,说我自己也是孟母三迁,顿时周边同事哈哈大笑,笑的我直接晕菜了,说孟子根本就不姓孟啊!还大学生还孟母呢。这嘲笑声,把我能的脸红脖子粗,也太丢人了,当时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语文老师教的,说是孟姓孟的,难道是老师教错了吗,那孟母三迁的故事如何来的,难道我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还是我记错了?

看来我的学是白上了,这些年书也是白读了,钱也白花了,时间也浪费了,竟然一直以为我儿子是孟子的后代,还为了上更好的学校,换了两次房子,自称也是孟母三迁,考上全市最好高中还引以为傲,那我就疑惑了,既然孟子不姓孟,那孟子姓啥?

孟子的后人又姓啥?

有没有知道的友友,难道我拜错祖宗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