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群养生 > 女性养生

黄河颂主要内容(黄河颂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时间:2022-12-05 21:03:51 作者:误到人间 来源:网友分享

黄河颂主要内容(黄河颂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抄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她为榜样,像她一样伟大坚强。诗人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袭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黄河颂》开篇明确“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最后尾声部分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知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课文内容】

【文章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它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

【背景介绍】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学习目标】

1.欣赏歌曲《黄河颂》,感受黄河的汹涌澎湃、气势恢宏。(重点)

2.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诗歌,培养语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其意境美,提升欣赏品味。(难点)

3.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字词积累】

浊流(zhuó ) 狂澜( lán ) 山巅( diān ) 屏障(zhàng )

澎湃(pài ) 哺育(bǔ) 九曲连环( qū )

气魄:气势。

坚强:意志坚定,不动摇。

狂澜: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知识链接】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达6300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作者介绍】

光未然(1913~2002.1)中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30年代起从事进步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在延安首次上演。1940年去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1949年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发表了大量文学、艺术评论。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勇于面对重大文艺现象发表意见。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广阔的历史画卷,刻画了黄河母亲的伟大形象,反映中华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结构整理

第一部分:朗诵词部分是序曲,诗人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第二部分:歌词部分,是全诗的主体,直接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

第二部分第一层:望黄河,描写黄河奔腾澎湃、不可阻挡的气势。

第二部分第二层:送黄河,从哺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三个方面来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

第二部分第三层:学黄河,诗歌的尾声,诗人直抒胸臆,代表中华儿女发出了要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句子分析】

1.啊,朋友!

诗人以户告的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使人倍感亲切,使感情抒发更加直接、更加强烈。

2.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英雄”一词赋予黄河以人的精神风貌,写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3.伟大而又坚强!

诗中的黄河象征了我们民族坚忍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概括了黄河所具有的精神特征。

4.唱出我们的赞歌。

用直白的语言表明要歌颂黄河,也要歌颂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点明主题——赞美黄河。

5.奔向东南。

全景、远景式描写黄河。“望”字,引出了对黄河形象的描写,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同时为下文的“颂”黄河蓄势。

6.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近镜头特写,“掀起”“万丈”表现出黄河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

7.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俯瞰全景式的总写,“九曲连环”表现了黄河蜿蜒曲折的特点。

8.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看,表现了黄河源远流长的特点,“奔”字突出了黄河奔腾汹涌的气势。

9.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一个“劈”字,渲染了黄河贯穿中华大地的宏大气势。

10.啊!黄河!

用“啊”领起,转入“颂”,直抒胸臆,充满。

11.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把黄河比喻为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历代子孙的哺育,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12.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与呵护,表明黄河不仅是地理上的军事屏障,更是中华民族的城防。

13.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势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民族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把黄河流域中众多支流比喻为“千万条铁的臂膀”,歌颂了黄河流域的宽广和气势的磅礴。

14.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最后两句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精神的决心,结尾铿锵有力,庄严豪迈。

【内容梳理】

1.你认为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

热血沸腾、激昂、雄健、悲壮

2.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

“颂”

3.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个部分:序曲、主体、尾声。

4.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本诗首尾呼应,但序曲部分重点在“黄河”上,尾声部分重点在“中华儿女”上。

5.“黄河的精神”是什么?从本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黄河的这种精神?

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6.诗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反复三次,体现了内容层次,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同时加强了抒情的气势。

7.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歌颂中华儿女的勤劳勇敢、伟大坚强,从而激发整个民族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来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8.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自然特点;地理特点;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9.朗诵词的作用

作者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引出下文的颂歌。

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表明歌颂的主要内容:黄河的英雄气魄,民族的伟大精神。

烘托了热烈的气氛,强烈地表达出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10.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11.歌词部分,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描绘黄河的句子是“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1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啊!黄河!”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 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

(1)使得歌词主体部分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即“颂黄河”部分可清楚地划分为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三个层次。由实到虚,逐步深入。

(2)有利于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表达对黄河的礼赞之情。

简而言之:加强了抒情语气,又体现了诗歌的内容层次。

13.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民族的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则表明黄河天险作为军事屏障对中华民族起着保卫作用,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14.“颂”前对黄河的描绘有什么作用?
为“颂”蓄势

15.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1)比喻,将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黄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的千万条“铁的臂膀”。

(2)如此比喻,形象地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锐不可当的气魄,可以更好地激发民族精神和民族信念。

16.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语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节奏感强,章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自由奔放而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自然的韵律。

【中心思想】

本诗通过对黄河的赞美,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写作练笔】

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设定一些批注的符号,如用圆点或圆圈表示精警之处,用问号表示质疑,用叹号表示强调,用直线表示需要着重记忆或领会,用波浪线表示重要语句,用竖线或斜线表示段落层次的划分等等。

【写作参考】

1.直接抒情,风格雄浑豪迈。

诗人运用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地域广阔的形象,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之情,使全文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2.虚实结合。

实写与虚写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融合,赋予自然之物以情感,表现出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这种融入审美体验的技法有极强的感染作用,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崇高的美的体验。

【阅读扩展】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万里触山动,波涛喷流射东海。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落天去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关注并私信我,免费领取电子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