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风水测算

北五行属什么(北五行属什么属性)

时间:2024-01-22 00:41:48 作者:煮酒送别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木、火、土、金、水。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基本概述: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但是它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确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认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时,已将“五行”认定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基质。在《左传》中也存在着“五行”,在这里,他是被认为是“地之五行”与“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关的。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征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着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于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阴阳五行:

阴阳相互作用产生的不同状态只有五种:一是阴消阳长状态;二是阳消阴长状态;三是重阳极限状态;四是重阴极限状态;五是阴阳平衡状态。

在阴阳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阴阳平衡点有两个,一个在阴消阳长过程之中,一个在阳消阴长过程之中,在整个阴阳运动变化中,阴阳平衡状态也有两处,一年四季变化中的春分和秋分是生活中最直接的例子。古人为了更加简洁明晰的表达阴阳,便将阴阳变化规律中的阴消阳长状态以“木”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重阳极限状态以“火”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阳消阴长状态以“金”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重阴极限状态以“水”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阴阳平衡状态以“土”的形象来替代表示,于是就产生出了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为阴阳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五种不同存在状态,它既是动态的又是相对静态的。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说“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此一语道破天机也。五行是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的产物,阴阳才是五行变化的原动力。

五行是宇宙中力量的分类,它是一个模型是一个引导我们前进的方向。在我国古代,便是以阴阳五行来解释宇宙的结构和规律,和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它是理论也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原始的结构,具体思维可参考知识,自己去悟,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理论基础:古代的人们创造了五行,在几千年的实践运用中也证明了五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至于古代的人们是在什么理论基础上,用什么的方法和原理来创造出五行,一直是现代人迫切需要理解的重点问题,当人们怀着解惑的心态翻阅古今的典藉,试图找到产生五行来源的原委时,得到的只有失望,虽然现在人们对五行的成因有诸多的解释,遗憾的是没有人能明确地说出创造五行的原始依据、过程、和原理,而最大的遗憾则是古代那些创造五行的先辈们,没有将五行的产生原理和创造过程流传下来,让后人在黑暗中摸索了几千年也搞不明。

五行这一套性质标准与关系定律是建立在什么理论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呢?虽然肯定五行首先是来源于实践的认识,但将这个由实践的认识提高为普遍性的理论,就必然有一个相适应的基础方法,有一套可靠的现实依据,有一个顺应自然的发生过程,简单一点说,是它必须有一个理性的基础,再在这个理性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创新而创造出来。

创造五行的理性基础是什么呢?从《出生时间与命运》中已经说过,阴阳是宇宙的基本法则,宇宙间一切事物都由阴阳相互作用而产生,既然一切事物都由阴阳产生,那么五行作为一种实质性的事物形态,它产生来源也不会例外,也必然由阴阳为基本材料生成。否则的话,阴阳理论就不能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阴阳又是怎样生化出五行的呢?在茫茫然不知所措的摸索中,可以发现有一套相关的理论能够为人们带来有益的启发,它就是《易经》中的八卦。稍微读过《周易》,或者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认识的人,对八卦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八卦为乾、坤、艮、兑、离、坎、巽、震八个经卦,可以构成六十四个复卦,按照出生时间与命运一书的解释,八个卦都有各自的五行性质:

震为雷的性质为木,位于正东方;兑为泽的性质为金,位于正西方;离为火的性质为火,位于正南方;坎为水的性质为水,位于正北方;坤为地的性质为土,位于西南方;艮为山的性质为土,位于东北方;巽为风的性质为木,位于东南方;乾为天的性质为金,位于西北方。

从八卦中看到,离为火位于正南方,坎为水位于正北方,震为雷位于正东方,兑为泽位于正西方,在这几个方位中,同五行中的火位于南方,水位于北方,木位于东方,金位于西方的定位是一致的,虽然八卦的性质属性是以五行的性质属性为标准划分的,但这种划分在充分地说明了八卦的性质和五行的性质有了一种和谐的溶合,特点是八卦中的离火和五行中的南方火同为一物,八卦中的坎水和五行中的北方水同为一物,五行与八卦中的水与火两项基本物质元素具有的同一性,绝对不是偶然因素的巧合,而在表明它们之间有着必然性的关系。

人们已经知道,八卦是由阴阳产生,阴的性质为黑暗寒冷,其基础性的形象物质体现为水,阳的性质为明亮炎热,其基础性的形象物质体现为火,阴与阳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先生化出四象,再生化出八卦,应该注意到,八卦是由阴阳为原始材料生成,这就是说,八卦中金、木、水、火、土的五种性质事物,全部都由水与火两种性质为基础,再经过相互作用后的产物,在注意到这个生化来源后,可以看到,阴阳的水与火,和五行中的水与火,和八卦中的水与火,同属于一样的物质,由此可以肯定地说,五行的产生来源,必定来自于阴阳,阴阳不但是生化八卦的母体,同样也是生化五行的母体。

是阴阳生化出五行吗?在最早系统性地解说五行的《洪范》中,根本就没有提到过阴阳,没有提及过阴阳与五行的关系或者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既没有表示过,也没有暗示过五行的来源出自于阴阳。甚至在《周易》中,也没有发现阴阳与五行有什么必然性的直接生化关系。人们从史书的记载中,发现阴阳与五行相结合,是到了战国时期才出现的事,这一切似乎都在表明,从阴阳一词最早出现的时代,从五行最早出现的时代。没有什么确实的记载证明两者有着必然的生化关系,能够证明阴阳生化出五行的唯一条件,只有阴阳是生化宇宙一切事物的基础材料这一条依据,单凭这一点,还不能能够证明五行来源于阴阳。

基本本质:王经石在《太极图谱解析》中说;“五是自然界中五种物质、五种能量、五种气场,而‘五’ 相互作用产生运动,称为‘行’,五和行合起来就是‘五行’。五行生克是代表物质、能量、信息的演化形式,它是朴实的世界观与自然科学”。

在阴阳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阴阳平衡点有两个,一个在阴消阳长过程之中,一个在阳消阴长过程之中,这说明在整个阴阳运动变化中,阴阳平衡状态也有两处,为什么在四象中要将两个平衡点分开来用,而在五行中却要将两个平衡状态合二为一?原因并不复杂,在四象坐标中,两个阴阳平衡点的状态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平衡点前面与后面的变化,作为一个坐标中的标定点,平衡点在坐标中起到的是界定作用,但在五行中,两个平衡点显示的状态都相同,但这个平衡状态不起什么标定作用,只是作为一种性质状态,所以两者可以合并为一。

四象是古代的人们从阴阳运动变化规律中,找出具有特别标定意义的点组成的可以标示阴阳运动变化全过程的坐标,五行则是古代的人们从阴阳运动变化规律中,对运动变化产生的不同状态以性质为主体作出的分类。

五行以其本质在告诉人们,五行体现的是阴阳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是建立在阴阳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这个基础上的全面性扩展细分,并且突出性地表达出五种不同状态的各自特征和特性,人们创造五行,只是根据阴阳变化规律中的五种不同状态,各自作出一个明确性的性质表达。

人们将阴阳变化规律中的阴消阳长状态以“木”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重阳极限状态以“火”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阳消阴长状态以“金”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重阴极限状态以“水”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阴阳平衡状态以“土”的形象来替代表示,于是就产生出了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

在长期的实践运用中,五行为五种性质状态的实质逐渐被人们淡化,而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则被人们误当为五行的本质,所以一说到五行,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这就是在说金、木、水、火、土。

五行简介:

五行的性质: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个性质,依次如下:

木-曰“曲直”。好华美,且具有风雅的个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爱,又行善的意思。

火-曰“炎上”。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火性代表礼,就是为人谦让谨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曰“稼穑”。性情温厚笃实,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就是又诚实又温厚诚恳之意。

金-曰“从革”。性情刚强,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义,就是崇善弃恶,事事都顺理。

水-曰“润下”。人聪明,并能推测事物。水性代表智, 就是观察事物详细,对于任何事能预知前兆,善理权谋术事。

五行:也可以说是仁、义、礼、智、信的五行。五脏:木性为肝脏;火性为心脏;土性为脾脏;金性为肺脏;水性为肾脏。

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红色;土代表黄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五方:木为东方,火为南方,金为西方,水为北方,土为中央。

右图为五行相生相克、五行相冲图解(五行相冲就是五行相克)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克’就是互相反驳、互相战斗、制衡。

五行相生:五行中,唯一有生命活力的是木,生命需要由水滋润才能成长,故“水生木”。人类最早取得的人造火种是钻木取火,所以“木生火”,生命在于运动,生命运动过程亦即能量释放过程,亦即火的生成过程。“火曰炎上”指能量释放,在能量释放殆尽时,生命也走到尽头,只剩下一堆灰烬,生命归于一杯黄土,故“火生土”。土属中性,是向上、外向、扩张发挥到极致的转折点,蕴藏着各种矿藏,以及向下、肃杀、收敛之力,故“土生金”。“金生水”正解有二:1,古人从金属表面发现冷凝水珠;2,月亮天干属庚,金为秋,为八月,古人认为潮水是因月亮而生,尤以申秋月圆之潮最甚。这就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环状态。

五行相克:又裸的大地一定要植树(木),用大树的根来拱固土质大雨来时才不会土质流失(土),大雨会造成水灾就必需用土来筑墙保卫家园(水),古时家园的门口都要摆个大水缸下雨时备水以备火灾可灭火(火),为保卫家园及家中煮饭生火必需有刀枪斧头器具所以要提炼顽铁(金),生火需要用锯子斧头来劈材(木),这自然的相克制衡道理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天地间的万物产生之后,虽然有相生但也要有制衡,如水会使树木生长,也会使土质流失,而木按照‘木克土’的道理来克土,这就是自然的循环状态。

五行结构排列

俄罗斯汉学家的观点:

土的结构:正静空子+正游空子+反静空子+反游空子

火的结构:反静空子+3个正游空子

水的结构:正静空子+3个反游空子

木的结构:3个反静空子+正游空子。

金的结构:3个正静空子+反游空子。

正:自旋量子数为正;反:自旋相反。

五行的构件正反静空子和正反游空子间有结合能,如果火到激发态的话,就能释放出反静空子和正游空子,这些构件满足基本的量子力学规律,都有各自的波函数。比如,火的构件正游空子的波函数为φ(w),其中w为空间的点,w = xi+yj+zk,为实部为0的特殊四元数,则游空子在空间v中的概率为 p(v) = ∫∫∫φ(w)φ_(w)(dw)^3 ,w∈v。即边界为v,φ_(w)为φ(w)的共轭。对火的量子条件的偏微分方程求解,可能得到火的性质。其余类此。

五行的构成不能都是正静空子或正游空子,因为正反静空子或正反游空子都是费米子,所以以下的五行组成不存在:正静空子+3个正游空子,4个反静空子、2个正静空子+个正游空子、2个反静空子+2个反游空子组成的五行也不存在。

金:白色,位置:西

木:青色, 位置:东

水:黑色,位置:北

火:赤色,位置:南

土:黄色,位置:中

五行属性: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说明各类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和变化。在医学方面则籍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原始的五行物质元素说,上升为五行学说之后,基本上已经不是单纯的指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作为事物属性的抽象概念来应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意思是说,木具有生发、条达之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敛肃、变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性。为此,根据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类\"方法,便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

五行归类的意义:五行属性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性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气候之\"湿\",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脾湿蕴盛等。

五行与四季(五行旺相休困)

①春木旺,火相,土死,金囚,水休;②夏火旺,土相,金死,水囚,木休;③秋金旺,水相,木死,火囚,土休;④冬水旺,木相,火死,土囚,金休。

基本规律:五行的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侮,即恃强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二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克之行。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以后的过度克伐,是反常现象。在人体,则前者是生理状态,后者则为病理状态。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所以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即是说,五行若某一行之气太过,则对其所胜(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而对其所不胜(克我)之行发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己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临床所见的支气管扩张病证,病位在肺,每因肝气郁结,气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见咳血,则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郁气滞,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则为木郁乘土。湿热型高血压,多因湿热困脾,引发肝失疏泄,肝阳亢逆,则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虚)证候,临床则为少见。

五行特性:这种观点起源于《洪范》,今人多理解为:

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日落于西,与金相似。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中医入门必会:中医五行的基础知识(内含考题)

五行学说,是中医的基础,是每一位中医医生都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同时也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中医基础理论会涉及到的知识点,今天小编为你做了汇总,里面还有试题,无论你是不是需要参加考试,都可以来检验一下自己,加深记忆!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考点精讲】

【进阶攻略】

重点掌握五行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五行相对应的五味、五色、五脏、五腑、季节等之间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关系。“所胜”和“所不胜”是容易混淆的内容,更是常考点。依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也是常考内容。

五行学说的概念考点精讲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化:生、长、化、收、藏;

五气:风、暑、湿、燥、寒;

方位:东、南、中、西、北;

季节:春、夏、长夏、秋、冬;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情志:怒、喜、思、悲、恐;

五声:呼、笑、歌、哭、呻;

变动:握、忧、哕、咳、栗。

【进阶攻略】

重点掌握五行的性质和五行归类表。事物的五行归类是历年考试重点,按照固定顺序将这部分内容熟记。其与五行关系变化相对应,也是考试的出题方向。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知识点随手练

一、A1型选择题

1.五行中,“木”之“所胜”为

A.火

B.水

C.土

D.金

E.木

2.金虚木侮属于

A.母病及子

B.相乘传变

C.子病犯母

D.相侮传变

E.制化传变

3.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的正常限度的克制,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

A.五行制化

B.五行相生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侮

4.属于“相侮”的脏病传变是

A.肝病及脾

B.肝病及肾

C.肝病及肺

D.肝病及心

E.脾病及心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A1型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C.“我克者为我之所胜,克我者为我之所不胜”。比如:木克土,则木之所胜为土;金克木,则木之所不胜为金。所以答案选C.

2.【答案及解析】D.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与克制。正常为金克木,由于金不足或木太过,使金受到木的反向制约或克制,则出现木侮金的相侮传变。

3.【答案及解析】D.五行相乘,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亢盛,对其所胜行进行超过正常限度的克制,产生相乘,如木亢乘土等;二是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的正常限度的克制,产生相乘,如土虚木乘等。

4.【答案及解析】C.五行相侮,实为五行之间的反向克制,故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乘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肝心脾肺肾依次对应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因此肝病及肺属于相侮传变,本题答案选C.

五行学说的概念知识点随手练

一、A1型选择题

1.方位中属于五行之“水”的是

A.东

B.西

C.中

D.南

E.北

2.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3.季节中属于五行之“金”的是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4.五体中与五脏中脾相对应的是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A1型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E.五行属性,东属木,南属火,中属土,西属金,北属水。

2.【答案及解析】C.《尚书·洪范》言:“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

3.【答案及解析】D.五行属性,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

4.【答案及解析】C.肝在体合筋,心在体合脉,脾在体合肉,肺在体合皮,肾在体合骨。

守护北京城的五大镇物,镇得住妖魔,却没镇住人心(上)

早年间,古人有很多精神寄托,比如镇物。寻常百姓人家修建宅院的时候,还会专门预留一些位置摆放镇物,常见的比如说泰山石敢当、八卦镜、门口的石狮子、桃木剑等等。很多城市也有大型镇物,比如杭州城里的六和塔。北京作为六朝古都,自然也镇物,而且还不止一处。北京城的镇物,是按照道家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理论,分别在北京城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放置了不同的镇物。下面就来详细说说这五个镇物的来历。

咱们先来说说北京城东边的镇物,东方五行属木,传说在北京城东边的镇物就是一根神木,存放在广渠门外,也有人说是东直门外,但是据小编了解,应该是广渠门外无疑,因为在广渠门外确实是有一座神木厂,明朝永乐大帝修建紫禁城的时候,曾经将从南方运来的上等木材堆放在此处,后来这个地名就叫神木厂,准确地址是广渠门外通惠河二闸的南边,现在的地名叫黄木庄。

这跟神木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呢?这跟神木最早出现在记载中的时间是清朝初期,当时有一个孙盛泽的人在书中写到,这个神木厂当时存放的木头,大多还都是永乐时期遗留下来的,其中有一根最为耀眼,比其他木头都要硕大,厂里人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樟扁头"。后来这跟木头的传说越来越神,首先来说,一根金丝楠木能长成这么大已经世间罕见,其次几百年的时间不仅没有腐烂,甚至连一点虫吃鼠咬的痕迹都没有,更邪乎的说法是,神木厂几百年来从没遭遇过火灾就是靠这根神木的庇佑。您听听,简直传的神乎其神了。别忙,还有更神的,据说后来这根神木还给乾隆爷托梦了。据说有一天,乾隆爷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根叫樟扁头的神木跟他诉苦,说是说自己两百年来一直把守京城东方,镇压东方的妖魔鬼怪,护城有功,可怎奈皇木场荒废,自己近年来饱受风吹日晒之苦,却无人问津,长此以往,不出百年便会损失殆尽,到那时无法再护佑大清国都不受邪祟侵害了。第二天乾隆爷就亲自前往神木厂一探究竟,到了之后一高兴又作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神木谣》:"都城东有巨木焉,其长六十余尺,卧于地,骑者隔木立弗相见也"。回宫后下令建了一座砖木结构七间相连的大瓦房把"神木"覆盖起来,为"神木"避风挡雨,还在神木西侧建立红墙黄瓦的方形碑亭。可惜,这根神木没能流传至今,由于神木的传说早就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当地老百姓都觉得吃上神木一口,就能消除百病、长命百岁,就这样你据一块,我砍一方的,一点点的被毁了。这也是北京城五大镇物中,唯一一个没能保留下的。

接下来咱们再来说说北京城西边的镇物,西方五行属金,北京城西边的镇物,正是大钟寺里边的那口金钟。大钟寺原名叫觉生寺,最早是清朝皇帝祈求上天降雨的一所皇家寺庙,后来因为从万寿寺移来了一口大钟,后来才改名为大钟寺。据说这口大钟建造于永乐时期,重达近50吨,高近7米,堪称世界最大的钟。当时为了移动这口钟可是费劲千辛万苦,当时的运输工具纯靠人力,但是古人的智慧是相当令人佩服的。他们赶在冬天施工,在沿途的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打一口井,泼水成冰,在冰面上拖拽大钟明显就省力的多了。拉到寺庙之后,把这么重的钟挂起来也是个技术活,工人师傅们用最原始的方法,在地面一点点的垫土,一直把大钟垫到房梁下方,这才悬挂成功。

说完了东边和西边,咱们再来说说南边的这个镇物,它就是位于永定门的燕墩。西方属火,火用什么来象征呢?横不能点一把火啊。这时候古人们想到了一个建筑,燕墩,有点类似长城上烽火台的意思,遇到敌军来侵犯的时候,燃放烟火示警用的,所以也称为烟墩。最早永定门的燕墩修建于元大都时期,现在我们看到的燕墩是明朝时期在原址复建的。其实燕墩也曾经也差点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乾隆朝的时候,当时国内已经没有了战事的威胁,为了彰显太平景象,有人建议拆除这一军事设施。这时一位高人向乾隆爷进言,说这燕墩不单单有燃放篝火的用途,它更是北京城的一大镇物,用道家的话来说,这就是火镇。乾隆爷一听,立马放弃了拆除的念头,而且还未燕墩御赐了一座石碑,逢年过节还会派专人前去祭祀。虽然当年永定门拆除后,燕墩下落一度成迷,但是好在2004年重修永定门的时候,燕墩再一次从一处民房中重见天日,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北京城的五大镇物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明天我们再来说说剩下的两大镇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留言。

方位与五行

知道了八卦的五行所属,那么,我们也就能知道八个

方位的五行所属,它们分别是:

1、 东方属震,故其五行属木;东南方属巽,也是属木。

2、 北方属坎,五行属水。

3、 南方属离,五行属火。

以上四卦属东四卦。

4、 东北方属艮,五行属土,西南方属坤,五行也属土。

5、 西方属兑,五行属金;西北方属干,五行也属金。

以上四卦属西四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