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汉字五行

三月初七(三月初七是几月几号)

时间:2024-01-13 23:06:56 作者:凉话刺骨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今天三月初七,老话"不怕三月初七淋,就怕三月初七晴”为何?

#头条创作挑战赛#

导读,今天三月初七,老话"不怕三月初七淋,就怕三月初七晴”,为啥怕?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又到了一年的农历三月初七日,这天可不简单,非同一般,老祖宗在长期的农事活中觉察到三月初七日的天气情况,对随后天气的旱涝走势和庄稼收成的好坏影响很大,其灵验程度不亚于初一日。所以在民间就有"不怕三月初七淋,就怕三月初七晴”说法,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其语意呢?有何道理?为什么怕初七晴呢?

不怕三月初七淋,就怕三月初七晴。

这句老话按字面上的意思可引申理解为,在农历的三月份的时候,不怕三月初七出现下雨天,而最怕的就是初七出现不下雨的大晴天。

那么这句老话有何道理呢?

我们知道,农历三月初七,正处在每年的谷雨时节,正值农民春耕春种和越冬农作物起身健壮快速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都需要充足的水份。如果这个时候风调雨顺,降雨频繁,雨水充足的话,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健壮快速生长。那农民种植的庄稼一定会获得大丰收。

但是,三月初如果出现干旱少雨的旱情,那对春季的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的生长不利,由于天气干旱的原因,造成土壤墒情差,使得农民无法适时下种或下种后种子长时间不发芽,这样既误时又使出苗短缺不齐。最终造成农民种植的庄稼减产欠收,所以在民间就有"不怕三月初七淋,就怕三月初七晴。"的说法。

那么今天三月初七日全国的天气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显示:今天(4月26日)08时至27日08时,新疆沿天山地区和南疆西部山区、西藏南部和东部、青海南部、甘肃河西、川西高原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新疆南疆盆地西部、西藏东南部、甘肃河西、陕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吉林东部、辽宁中东部、华北北部、四川中东部、重庆大部、贵州中北部、云南东部、湖南西北部、湖北西南部、海南岛、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

从上面卫星降雨分布云图可以看出,今天全国大范围的地区都是晴好少云的天气,由以上老祖宗的农谚预测可知,今年我国可能会出现大范围的干旱少雨的旱情。

写到最后,农村俗语是老祖宗世世代代相承流传下来的积累经验,是他们的智慧结晶,有一定的哲理和指导作用,在古代科学不发达的时候,人们通常把生产实践中得出的有用经验,用谚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告诫和教导后人,用来指导他们的农业生产和随后的天气预测,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等也许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为,不过,现在我们不管它的准确率如何,这从侧面折射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青峰简报】2023年4月26日(星期三)农历癸卯兔年三月初七

1、国办发文: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

2、自然资源部: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

3、教育部、财政部:2023年全国计划招聘5.23万名特岗教师。

4、工信部:一季度我国软件业务收入24415亿元,同比增长13.5%。

5、北京将为全市中小学配备卫生健康副校长。

6、内蒙古:对首次“个转企”稳定经营2年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补助。

7、上海杭州之间或建世界首条超级高铁:速度高达1000公里/小时,仅9分钟车程。

8、五一国内机票平均价格涨至千元,超七成受访者被假期出行人流劝退。

9、际乒联公布新一期排名:国乒男单包揽世界前三,女单包揽世界前六。

10、外交部:4月29日起,航空公司不再查验所有来华人员登机前检测证明。

11、特斯拉中国试点向第三方开放充电网络:首批10座超充、37款车型。

12、拜登正式宣布竞选连任美国总统,民调显示70%受访者认为拜登不应寻求连任。

13、俄财长:目前中俄贸易中的本币结算比例已超过70%。

14、欧盟官员:预计下周将向乌克兰提供15亿欧元宏观经济援助。

15、美国沙特斡旋,苏丹冲突各方同意停火72小时。

16、昨日收盘:

沪指3264.87/-0.32%

深成指11149.01/-1.48%

创业板2259.19/-1.83%

恒指19617.88/-1.71%

17、【健康养生】

1)吃甜点时不要搭配饮料,应多喝白开水、茶水,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甜腻感,还能因甜点吸水而增加饱腹感,从而避免吃得过多。

2)肉类选对了“搭档”,能让人安心吃,不长胖!富含膳食纤维的,有魔芋、干松蘑、干冬菇、笋等。膳食纤维能辅助抑制脂肪吸收,吸附脂肪并排出体外,还能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帮助控制食量。

今天三月初七,老话"不怕三月初七淋,就怕三月初七晴”为何?

#头条创作挑战赛#

导读,今天三月初七,老话"不怕三月初七淋,就怕三月初七晴”,为啥怕?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又到了一年的农历三月初七日,这天可不简单,非同一般,老祖宗在长期的农事活中觉察到三月初七日的天气情况,对随后天气的旱涝走势和庄稼收成的好坏影响很大,其灵验程度不亚于初一日。所以在民间就有"不怕三月初七淋,就怕三月初七晴”说法,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其语意呢?有何道理?为什么怕初七晴呢?

不怕三月初七淋,就怕三月初七晴。

这句老话按字面上的意思可引申理解为,在农历的三月份的时候,不怕三月初七出现下雨天,而最怕的就是初七出现不下雨的大晴天。

那么这句老话有何道理呢?

我们知道,农历三月初七,正处在每年的谷雨时节,正值农民春耕春种和越冬农作物起身健壮快速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都需要充足的水份。如果这个时候风调雨顺,降雨频繁,雨水充足的话,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健壮快速生长。那农民种植的庄稼一定会获得大丰收。

但是,三月初如果出现干旱少雨的旱情,那对春季的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的生长不利,由于天气干旱的原因,造成土壤墒情差,使得农民无法适时下种或下种后种子长时间不发芽,这样既误时又使出苗短缺不齐。最终造成农民种植的庄稼减产欠收,所以在民间就有"不怕三月初七淋,就怕三月初七晴。"的说法。

那么今天三月初七日全国的天气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显示:今天(4月26日)08时至27日08时,新疆沿天山地区和南疆西部山区、西藏南部和东部、青海南部、甘肃河西、川西高原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新疆南疆盆地西部、西藏东南部、甘肃河西、陕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吉林东部、辽宁中东部、华北北部、四川中东部、重庆大部、贵州中北部、云南东部、湖南西北部、湖北西南部、海南岛、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

从上面卫星降雨分布云图可以看出,今天全国大范围的地区都是晴好少云的天气,由以上老祖宗的农谚预测可知,今年我国可能会出现大范围的干旱少雨的旱情。

写到最后,农村俗语是老祖宗世世代代相承流传下来的积累经验,是他们的智慧结晶,有一定的哲理和指导作用,在古代科学不发达的时候,人们通常把生产实践中得出的有用经验,用谚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告诫和教导后人,用来指导他们的农业生产和随后的天气预测,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等也许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为,不过,现在我们不管它的准确率如何,这从侧面折射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沪剧人生|被称为“四大小生”之一

沪剧“四大小生”中的邵滨孙,是我接触最多的一位,往事历历在目。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社区参与演出,其间,邵滨孙与韩玉敏也来到社区,他们唱了一曲“看龙舟”(《庵堂相会》),唱得儒雅潇洒,韵味十足。我与他交谈,好像早就认识一般,没有一点架子,为人平和,这便是我与邵滨孙第一次零距离的接触。

我从小就听邵滨孙在《庵堂相会》、《星星之火》中的唱段录音,那是沪剧耳熟能详的剧目,从中我得知邵滨孙大名。另有一张老唱片《唐寿哭少爷》一曲,我更是情结颇深,后来才知这就是邵滨孙当年(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成名之作。

邵滨孙《灯红酒绿夜归人》

邵滨孙祖籍江苏省太仓市浏河人氏,1919年(农历三月初七)出生在上海老城厢小南门内一户手艺人家,因三岁那年母亲去世,故而取名念慈。父亲在门前开了一家小裁缝铺来维持生计并供念慈上学。高小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再无力量供他继续就读,只得让他做一名裁缝店的学徒。邵念慈从小爱看京剧,倒对上海的土生土长的申曲不感兴趣,觉得表演不精彩。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大世界玩,看到申曲场内正在演出《陆雅臣》中“母女回娘家”一场,两位演员演来感情细腻动人,一下子打动了邵念慈的心。看完演出后才知道原来刚才在台上饰演罗母和罗秀珍的分别是申曲界鼎鼎大名的“文月社”当家人筱月珍和素有“悲旦皇后”之称的杨月英。从此邵念慈迷上了沪剧,心里萌发了拜师学申曲的念头。1935年中秋佳节将近的一天,十七岁的邵念慈身穿长衫由一位姓曹的先生引荐来到八仙桥“鼎吉里”拜申曲大王、一代宗师筱文滨为师,老师看邵念慈聪明伶俐、人也活络,特地请了一位大本事老先生陈阿东来作为抱徒师,改艺名邵滨孙,正式成为了申曲界的一员。

筱文滨是邵滨孙的老师,又是过房爷,也是筱文滨门下的第三个学生,被称为“三太子”。2004年,为组织一场“筱文滨百年诞辰追思会”,邵滨孙曾多方联系,却一直无果。后邵滨孙入住华东医院,为了完成老人的心愿,我特地找邵老师和他的几位师弟商量,最终敲定了此事,他说有你的与信心,一定能圆满成功。邵滨孙老师还一再地说,“一切费用我来出”,使我心里有了底。经紧张联络、筹备、布置、组织、安排,筱文滨百年诞辰追思会在一周后如期举行。许多人纷纷出钱出力,为活动献出自己的心意。追思会在静安区文化馆举行,而入院于一路之隔华东医院的邵滨孙却无缘参加,那时他身上插着多根医疗用的管子,还做着两天一次的血透,医生不同意让其出来。邵滨孙只能看着窗外,朝着静安文化馆的方向默默为敬爱的筱文滨先生祈铸。

2005年,在上海逸夫舞台举行“邵滨孙从艺七十周年演唱会”,我作为唯一一位观众代表上台致词,话语中无不充满欣喜与忐忑。我动情地说,我对申曲的热爱,尤其得到邵滨孙前辈的提携与帮助,我是听着他戏长大的,这并不是过誉之词,那是我的切身感受。事后我得知原来想物色中老年观众上台发言,是邵滨孙提议让青年观众讲话,更能体现上海申曲的后继有人与巨大的潜在观众,我有幸被“相中”了。

邵滨孙、筱爱琴《寄生草》

2007年,邵滨孙八十九岁生日纪念活动在浦东金桥地区的皇朝酒家举行,我应邀出席,并在席间唱了一曲“上寿开篇”,这是一个传统段子,以祝福邵滨孙老师健康长寿。可天不藉年,岁月不饶人,上了年纪的邵老师病倒了,就在邵滨孙弥留之际,他见我来了还特意招呼我,并对护士介绍说这是“我的老小朋友……”在随后痛心的日子里,我是第一时间赶去他家,一起帮着设灵堂。每逢周年,我也前去拜谒,叩头鞠躬致哀。

沪剧历史上仅有五出戏被拍成电影,邵老师一人占尽风流,除《阎瑞生》外,其中四部电影他都有角色:文滨剧团的《贤惠媳妇》、《恨海难填》,还有上海人民沪剧团的《罗汉钱》、《星星之火》,这些角色相当精彩。曾有人质疑他主要是剧团捧出来的,不过在一次“跑码头”中邵滨孙证明了自己的实力。1946年春,邵滨孙因生意失败去南京放松一下心情,正巧遇到陈鹤轩的班子在南京演出,陈鹤轩请邵滨孙去他们的戏班帮忙演出几天,邵滨孙一口答应。一天,正好演出《火烧九曲楼》,剧中邵滨孙饰演父亲黄国华,小鹤轩演儿子黄小华,郁志林饰演秘书长,邵滨孙唱得从容自然,而郁志林初次遇到已经小有名气的邵滨孙大惊失措,只说“念白”不敢唱一句;而小鹤轩并不卖账,决定试其“斤两”,在对唱时运用大量“翻韵脚”的手法,申曲本有十八个半韵脚,小鹤轩竟接连运用了十三、四个韵脚,邵滨孙若接着唱下去,必须与之合韵。邵滨孙起先有点紧张,但毕竟是个有基础有才华的好演员,十几个韵脚对答如流,一一应付,小鹤轩只得暗暗称好,佩服邵滨孙的基本功扎实,是位名副其实的好演员。

邵滨孙、石筱英《大雷雨》

邵老师喜欢看电影、话剧和京剧,许多世界名著经他自编自导搬上了沪剧舞台,经过反复加工整理后许多成了沪剧保留剧目。早在文滨剧团时期他就率先和王雅琴一起演出了由外国名著改编的《乱世佳人》、《铁汉娇娃》等剧。此后,他又与石筱英等合作演出了《秋海棠》、《原野》、《石榴裙下》、《叛逆的女性》、《灯红酒绿夜归人》、《大雷雨》等剧,从唱腔到表演堪称珠联璧合,倾倒无数沪剧观众,大大推动了整个沪剧事业的发展,邵滨孙是沪剧西装旗袍戏的领军人物,也是演绎时装戏的代表人物之一。

步入老年的邵滨孙老师并没有其它的嗜好,只是闲余搓搓麻将。尽管他输多赢少,他还是乐此不疲。他说,搓麻将不问输赢问性情,权当一回中国文化旅游。我喜欢看他练毛笔字,更喜欢听他说申曲往事。与他接触使我的申曲知识更加充实与丰满。邵老师赠我的“你我忘年交”墨宝,是我俩之间情缘的最好见证。

2007年8月4日,邵滨孙老师因病去世,2019年,邵滨孙纪念馆在他的家乡浏河古镇落成,成为了沪剧历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纪念馆。

播讲:高佩明

闵行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学上海话”微信公众号首席播音员,普通话一级播音员。

从事播音工作近40年,历年来有多部电视新闻、电视专题及播音作品获奖。2013年编导、策划闵行电视台“我是明星”沪剧电视大赛,并担当大赛主持人及大赛观察员。2014年编导策划了上海市“乡音和曲”“我是明星”沪剧电视大赛。

作者:陶一铭

编导:高佩明

合成:刘帆

顾问:洪立勇

制片:孙立、周俊

监制:茅杰

编辑:姚怡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