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鸡

周师(周师兄重庆火锅加盟)

时间:2024-01-02 13:07:36 作者:一夜奈良山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周师四季图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闪而过,不知不觉中大学生活已经过半。刚来到这里时便被学校的风景所吸引,在这里的两年更是领略到了四季不同的美景。

春暖花开

世界并不缺少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为周口景点之一的周师,每到春天,校园里的各种小花竞相开放,绿意盎然,姹紫嫣红,学生们三五相伴,欣赏美景,偶尔驻足拍照。美景总是隐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不经意间才能发现最好的风景。

揽月湖畔,杨柳依依,湖水与柳枝交相呼应;行道两侧的树木,渐渐冒出新芽,带来一片盎然生机;绿树环绕的悦来亭,静谧舒适,是欣赏美景的绝佳之地……

烈日炎炎

春天是花开的季节,夏天是离别的季节。记忆里的夏天,满校园都是即将毕业的学长学姐在拍毕业照,抓住最后的时间把学校的回忆记录下来。杏坛广场、揽月湖旁、东西操场甚至教学楼里,校园里的每个地方都有着最好的记忆。

对于我来说,或许夏天还是图书馆的期末复习,炎热的天气、背不完的资料以及夏天晚上凉爽的校园。

一叶知秋

这里的秋天是最美好的季节,碧云天,黄叶地,漫步在校园里,说不出的惬意舒适。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

周师的秋天是金色的,行道两旁的银杏叶在秋风中缓缓飘落,翩翩起舞,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在这里两年,最喜欢的便是秋天,银杏叶、蔚蓝色的天空组成了最好的季节。

冬日暖阳

岁月更替,四季轮回,一叶知秋,片霜进冬。周师的冬天并不经常下雪,没有很多银装素裹的美景,但是偶尔的雪景却让人喜出望外,作为北方人的我,在这里竟然因为看到一场雪景欢呼雀跃。

在这里的两年,领略到了周师的四季美景,学会了技能知识,交到了有趣贴心的朋友,这或许就是大学里最大的收获吧!

#魅力云校园# #2020高校学分班#

周师四季图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闪而过,不知不觉中大学生活已经过半。刚来到这里时便被学校的风景所吸引,在这里的两年更是领略到了四季不同的美景。

春暖花开

世界并不缺少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为周口景点之一的周师,每到春天,校园里的各种小花竞相开放,绿意盎然,姹紫嫣红,学生们三五相伴,欣赏美景,偶尔驻足拍照。美景总是隐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不经意间才能发现最好的风景。

揽月湖畔,杨柳依依,湖水与柳枝交相呼应;行道两侧的树木,渐渐冒出新芽,带来一片盎然生机;绿树环绕的悦来亭,静谧舒适,是欣赏美景的绝佳之地……

烈日炎炎

春天是花开的季节,夏天是离别的季节。记忆里的夏天,满校园都是即将毕业的学长学姐在拍毕业照,抓住最后的时间把学校的回忆记录下来。杏坛广场、揽月湖旁、东西操场甚至教学楼里,校园里的每个地方都有着最好的记忆。

对于我来说,或许夏天还是图书馆的期末复习,炎热的天气、背不完的资料以及夏天晚上凉爽的校园。

一叶知秋

这里的秋天是最美好的季节,碧云天,黄叶地,漫步在校园里,说不出的惬意舒适。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

周师的秋天是金色的,行道两旁的银杏叶在秋风中缓缓飘落,翩翩起舞,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在这里两年,最喜欢的便是秋天,银杏叶、蔚蓝色的天空组成了最好的季节。

冬日暖阳

岁月更替,四季轮回,一叶知秋,片霜进冬。周师的冬天并不经常下雪,没有很多银装素裹的美景,但是偶尔的雪景却让人喜出望外,作为北方人的我,在这里竟然因为看到一场雪景欢呼雀跃。

在这里的两年,领略到了周师的四季美景,学会了技能知识,交到了有趣贴心的朋友,这或许就是大学里最大的收获吧!

#魅力云校园# #2020高校学分班#

探店测评 | 周师兄重庆火锅:融资亿元背后的秘密

一、开篇

在餐饮和资本打得火热的这两年,火锅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并不能和它庞大的体量相匹配。NCBD(餐宝典)的《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全景发展报告》(下称“全景报告”)显示,2020年和2021年(1—7月),发生在餐饮业的融资案例中,从数量上看,火锅的占比分别仅为10.5%和4.3%。

火锅为什么不像茶饮、咖啡那样受资本宠爱?餐宝典分析师认为,原因之一在于它的模式比较重,这直接导致两个结果:其一,投资回报期长;其二,涉及环节多,容易出问题,尤其是加盟连锁品牌。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融资的火锅企业,无疑就自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且必须是直营连锁。比如去年3月宣布融资近亿元的巴奴,和今年8月完成A轮亿元融资的周师兄。

周师兄火锅作为重庆火锅的后起之秀,其品牌成立至今,目前在重庆已有直营店20家——这让它不知不觉成为了重庆直营门店最多的重庆火锅品牌,另外在上海和深圳也开业了共4家店。

据公开报道,“周师兄”连续三年入围黑珍珠餐厅指南,并且是2019年全球唯一入围黑珍珠餐厅的重庆火锅,连续两年入选重庆必吃榜。看来,该品牌之所以能受到资本青睐,与其多年来在产品、品牌、服务、环境上的持续升级密不可分。

△图自餐宝典

和巴奴凭借毛肚闯出天地相似,周师兄靠着腰片成功打响名头——在“火锅之都”重庆,单月排队超过10万人,日排队时长最高纪录16小时;在全国餐饮高地上海,周师兄已有的两家门店也无一不是大排长队、火爆异常。

它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吸引并征服了这些见多识广的食客们?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餐宝典选定周师兄位于上海的人民广场旗舰店去一探究竟。

二、探店

1、周师兄重庆火锅(人民广场旗舰店)位于上海“人广世茂52+”商场,楼下马路对面就是地铁人广站11号出口,地理位置不错,人流量大。

2、尽管门店位于商场二楼,但周师兄成功地让很多人以为它是“包”下了两层楼:首先是商场外墙上的巨幅广告,蓝底白字格外显眼,让人远远地就能望见;等到走近了,在商场一楼的入口处,也依然是醒目的“周师兄重庆火锅”的门头。这样的设计起码说明了两点:一,周师兄对自己的品牌形象有要求;二,周师兄对商场的引流作用不小。

△图自餐宝典

3、进到商场,我们进一步领略了周师兄留给外界的两大印象——“高调宣传”和“排队火爆”。先说宣传:在通往二楼的手扶梯旁的墙上,是三行硕大的文字,高调展示着过往的骄人成绩;在二楼迎宾处,黑珍珠入围餐厅奖牌、央视等采访视频显示屏、明星照片墙等一字排开,让人置身于铺天盖地的广告中,感受到品牌的实力和地位。

△图自餐宝典

4、与这种实力和地位相互映衬的,则是等位处乌央乌央的人群,还有很多人没处坐而只好站着。我们去的时候是周五晚上8点左右,屏幕上显示等位的大、中、小、小小桌加起来一共465桌。在大众点评上,有关排队四五个小时的评论也比比皆是。

5、在等位处的旁边,是一片较大的明档厨房,等位的顾客直接可以看到食材的制作过程,这无疑能让顾客感到放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正是周师兄赖以成名的“大刀腰片”。

△图自餐宝典

6、关于腰片,服务员是这么介绍的:周师兄的创始人曾带团队辗转十余个城市,才挑中猪腰中的“劳斯莱斯”白沙腰。采用18种天然原料和9道工序去腥,所以才敢说涮清汤都没有腥味。就连片腰片的大刀,造价都要上万,为保证口感,每片厚度必须保持在0.3厘米左右。——果然是招牌菜,看得出来团队在这道菜的打造上很下了一番功夫。

△仙气缭绕的“大刀腰片”(图自餐宝典)

7、在腰片明档正对面的墙上,是一幅长长的可以看到洪崖洞的千厮门大桥夜景图。除此之外,门店内还有大大小小很多地方都在显示自己来自于重庆。比如调料台上方的白底蓝字“正宗重庆火锅油碟打法”,比如包间的门牌“磁器口”等,更不用说周师兄的全称是“周师兄重庆火锅”。

△图自餐宝典

△图自餐宝典

8、除了这些明面上的体现,周师兄的“正宗重庆味道”,还有两处鲜明的体现:一是它的传承,如今已到第五代;二是有多位重庆本地餐饮泰斗为它背书。资料显示,其火锅研究院专家,即囊括了国际烹饪艺术大师张正雄、重庆烹饪界白案泰斗蔡雄、“重庆厨王”王志忠、中国烹饪大师陈彪等川菜泰斗。

△图自周师兄火锅

9、终于叫到号可以入座了。路过另一片明档进到里边,给人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空间不小,座位排布错落有致,其中有一片靠墙的,被打油诗和漫画“包围”了。据店长介绍,这家店共有78桌、4个包间、350个座位。

△图自餐宝典

10、店长谭先生是从重庆调过来的。后来我们了解到,他在周师兄内部应该算是个知名人物了,因为他的《店长日记》被收录进了公司的内部文档中。在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动容:“从重庆出发去上海那天,我和同事坐在机场候机,印象最深的是,同事突然冒出一句话:千万别给重庆火锅丢脸。这句话,为我敲响‘警钟’。”

11、门店内有一块牌子比较引人注目,写的是“投诉有奖”,即:投诉味道不好或产品不好,都奖100元现金。这在火锅行业极为罕见,在重庆火锅行业则是首创,很好地体现了周师兄“以真心换真心,不以套路换人心”的理念。其官网显示,截至2020年12月4日,周师兄的19家直营门店共计奖励顾客66200元。

△图自大众点评

12、我们下单后没多久就上菜了,而且在整个就餐过程中,服务响应都比较及时。面对我们的这种评价,服务员表现得则比较平静,原来是因为他们也有在高峰期忙不过来的时候,也出现过某位新员工对产品不熟悉的问题。当然,这些都瑕不掩瑜,在大众点评上,这家店的产品、环境都得到了4.8分,服务则得到了4.9分。看来大家的体验很相近。

13、到晚上10:30我们离店的时候,店内依然座无虚席不说,门口还有不少排队的人。第二天上午我们又来了一趟,发现10点多钟就已经有人在排队了。

综合线上线下的表现来看,周师兄重庆火锅(人民广场旗舰店)的NCBD星级是:★★★★☆

三、结语

周师兄现在在上海开了两家店,另一家徐家汇店我们也去探访了一番,同样很火爆。这个11次登上央视的重庆火锅品牌,能够在上海站稳脚跟,当然离不开前文所说的对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的品质的追求和坚守;但如果只是这些,恐怕还不足以达到目前的成绩。

一定还有另外的因素决定了周师兄开一家火一家。餐宝典分析师认为,这些因素大致分为三点:

(1)开创爆品。一道推陈出新的“大刀腰片”,定义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另外在其刀工、去腥、选材方面,从“经验学”演变成“标准化”,打开火锅行业新思路。

(2)不惜成本。不同于火锅市场普遍的依靠门店加盟迅速拓张品牌势能,周师兄不惜营销成本及团队精力着重打造品牌影响力,坚持直营的模式令其发展稳健;为确保品牌市场口碑,更不惜成本从重庆空运招牌菜,让产品更具有穿透力。

(3)注重细节。引导顾客积极主动监督门店,或许正是“纠错”机制,保障了周师兄门店规模扩大而品质和服务不下降。同时可以想见在这背后,其各家门店的运营和执行力之强。

NCBD(餐宝典)的“全景报告”预计,2022年中国火锅市场规模将正式突破10000亿元,其中川渝火锅占比接近2/3。在这样一个空间巨大的市场,“不求每桌都赚钱,但求每桌都感动”的周师兄,最后能达到怎样的高度,令人期待。

用科研擦亮青春底色——访周口师范学院李俐俐教授

读博士的时候,她是班里最大的学生,导师好言相劝:毕业就行。美国求学时,比她小两岁的导师善意提醒:可以放松一下。最近5年,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是科研牛人,是工作狂,也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知性女人。她,就是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俐俐教授。

  人物名片:李俐俐,生于1972年,教授,博士,周口师范学院植物遗传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院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科学,主要从事污染物治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作物栽培与耕作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这位科研牛人确实很忙、很拼。甚至这次采访,约定只要采访一个小时,她也是东挪西凑,才在一个周一的上午接受了采访,为此还将自己的高铁票推迟到下午。

  故事要从96年说起。那年,从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家境殷实的天津人李俐俐却破天荒地到周口支援河南建设,从此一入侯门深似海,永生长做周师人。

  当时的周师,还是一个专科学校。教学科研条件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整个学校,“上万元的实验仪器屈指可数,能发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的老师,都会被我看成文曲星下凡”。据她回忆,当时学校许多老师,像谭光轩、刘怀攀仍是克服困难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给他们这些年轻人作出了榜样。

  每个人矢志学术都有不同的理由,俐俐院长的回答更简单:既然加入了周师大家庭,即便不给学校添彩,也不能掉队。

  正是抱着这个想法,在完成了河南师范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学习后,又毅然考上了南开大学的博士。

  “南开大学博士同门中,有海归,有985的毕业生。我是年龄最大,也是学术基础、发展前景最不被看好的。和他们相比,我就是一只“河虾”,当时走路都想溜着墙根走…”

  回忆在南开的那段岁月,李俐俐教授若有所思地说:“我的老师也对我说,‘你努力凑够毕业条件就行了’。可我觉得,出来学习不容易,学校、系里、同事都在背后默默支持,我没有不努力的理由。”

  愈挫愈勇,越战越强。农学出身,攻读的专业又偏化学方向。她的这个博士读起来相当于本硕博连读,一切都要从头学起。拼命补基础,拼命做科研,拼命查资料。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精确度,最困难的时候她自己拿工资买试剂,自己花钱去做实验。已经记不得有多少个夜晚是在实验室中度过;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看见失败的实验眼泪如泉水般突然涌出,落在实验台上。但是再难,她从来都没有想过放弃:

  “从读硕士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不能再让人看不起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读博期间,她的一篇文章在国际权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y》发表。当时,在南开大学,每年能问鼎这个杂志的也就是三四篇文章。她的这篇文章发出来后,实验室的同学、老师都向她祝贺。

  “我不再是他们眼中‘那个二本院校’的学生了,我成了整个学院的红人。”

  毕业时候,当时特别不看好她的导师,真诚地祝福,并且语重心长的告诉她:你是我带过的最优秀的学生,也是最具独立开展科研能力的学生。

  博士毕业回校工作,学校实验条件大为改善,但大型检测仪器仍然缺乏,外文数据库还不能完全满足科研需要。为此,她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甚至自己出钱,请外校的师兄弟帮忙找文献,借用仪器作检测,继续自己的科研事业。

  博士毕业回校工作,她担任了负责科研工作的副院长。

  “因为行政和教学工作占据了我的白天时间,我只能在晚上把孩子哄睡后,再起床工作。为了保持清醒,她用一个500ml的大号瓷杯泡浓茶水提神,眼镜度数直线上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回校的第三年,她获批了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可磁分离的碳纳米管/碘化氧铋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对新型污染物选择性催化机理研究”。

  2015年,李俐俐院长又踏上了美国求学的征程。和她一起去美国的同学,业余生活安排得满满的。大家邀请她周末去参加一些活动,了解了解美国社会,同时放松下身心。她婉言谢绝。

  她每天背着电脑,过着日出进实验室,日落回住所的生活。脑子里面想的是如何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利用比较好的科研条件,尽量多的做出一些事情。

  比自己还小两岁的导师,看着这位满满的学生,温馨提醒:你都这个年龄了,要注意身体,也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

  在美国的时候,她住的地方离学校有半个小时的路程。有一次,下班了导师看她还呆在实验室不走,提醒她兜里要带20美元。李俐俐大为不解。导师告诉她:

  “你回去的路上,要经过一个贫民区。那里除了有随处可见的流浪汉、乞丐、小偷,甚至有抢劫犯。你一个女人,如果遇到抢劫犯,赶紧拿钱给人家…”

  由于这样一个“意外”,只能把白天的日程排的满满的。但总是不知不觉就到了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有一次,看着没有做完的实验,焦急地等待结果,但天黑了才完成。回去的路上,经过那个治安糟糕的贫民区,幸好路上只是碰到乞丐,于是赶紧施舍了一美元,战战兢兢却又假装昂首挺胸的走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通过辛勤的工作,她不仅很快在美国站稳脚跟,还帮导师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一个在读的博士因为她的建议,制备的材料性能提高了几倍。导师给与很高的评价,多次带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大型会议分会场组织者,为以后的学术合作奠定了基础。

  回国以后,除了在科研路上持续前行,又承担了繁重的行政工作。2016年,担任生科院院长。2018年,又兼任了植物遗传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的主任。

  谈起她这么多年的收获,李俐俐院长谦虚地说,“个人便如一株树,挺立与天地之间,不是这株树多有本事,多么努力。而是这株树处于良性的生态圈中,阳光雨露,土壤肥料,都能够滋润树的成长!作为我个人,唯有砥砺前行。”

  就在我们采访过程当中,不停的有实验室的老师和学院的老师来过来请示工作,汇报课题。她告诉我们:

  “行政工作确实占用时间。我现在就是主要利用周六周日和寒暑假去做自己的科研。科研不能丢,是我的老本行。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在很多时候,我都在反问自己是否做到敬终如始?”

  “还有一个想法,学校不仅希望我的科研好,还希望我能够带动一个团队。你看,如果我不努力,大家会说,领导也不做科研嘛。这样的话,我们怎么能团结凝聚科研团队?怎样能营造踏实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

  “对于我来说,科研是出于一种热爱。做科研的时候,下班的路上想的是数据,做饭的时候想的还是实验,这个过程中我是辛苦的,但心灵上是满足和宁静的。行政工作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责任。我这个人不是很聪明。不能够很好的在行政工作和学术之间进行切换。但是学校把这样一个队伍交给我。我也有义务把他带好。”

  就在当天下午。已经预定好到山西的高铁票。

  说起这么多年在科研上的不懈追求。俐俐院长一直重复着她刚才的那句话:我其实也并没有想过要当标兵模范呀,做个科研牛人呀,就是想着不能落后,不能给学校抹黑,至少得对得起自己这份本职工作。

  近四年来,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其中中科院JCR 1区和2区论文12篇,获批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获批经费累计达到129万元。

  她是一个对物质没有太多欲望的人。她的办公室。是我见过学校最简单的办公室之一。一把陈旧的桌子。一个破旧的沙发。还有一个白色的大概是从实验室搬过来的铁皮柜子。只是稍微桌子上那抹绿色增添了一点阳光的色彩,但也是最容易养活的绿萝。

  “路上听到人说,健康最重要,傻傻搞那么多课题有啥用,可别有钱挣,没时间花。”

  “我当时哑然失笑,我不就是这样的傻子吗?我都没有时间逛街,所有的衣服和生活用品都是淘宝解决。如果有什么风格形容我,就是淘宝风。我至今还没驾照。”

  但正是许许多多这样人,通过辛勤的工作,最终成就了学校,成为校史上耀眼的明珠。

  谈到取得的这些成绩。她真诚的说:

  “我只是周师这艘大船上一颗普普通通的螺丝钉,伴随着这艘大船的乘风破浪才得以发展。如果说有什么收获,更多得益于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

  采访过程当中我一直问她。取得了这么好的科研成绩,行政工作又做得有声有色,有什么感想和年轻人说。

  她告诉我们:因为选择,所以义无反顾。我们这个学校,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也没有特别好的平台。但是事在人为,努力了拼搏了虽然不会有期望的成果,至少不留遗憾。但是不努力、不付出,不可能有任何成果。我见过的科研工作做得好的学者,大家都是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的。所以,我们这种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在雨中跑的更快些。

  “对于我这样一个在河南省无亲无故的外地人;一个习惯呆在办公室、实验室的宅女;一个因为眼睛近视,经常和领导们连招呼还没来得及打,就擦肩而过的老师,学校给予我的信任和荣誉要比我做的成绩多得多。”

  大道至简。朴实的话,最有力量。多年来,她是科研达人,是优秀中层干部,但作为一个妻子、作为母亲,也有着不少的遗憾。

  “孩子出生后,常年在外读书,搞科研也占用较多时间。多亏爱人和家人,默默承担了家庭的重任。经常是孩子放学回来,我还没下班。我下班了,孩子又睡着了。”

  由于工作忙,能够陪伴家人的时间也很少:“不是在单位,就是在家里面对电脑工作。”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她的孩子目前在高二就读,正是学习关键时期。但是她也很愧疚她对儿子花费的时间少,甚至连孩子在哪个班上学都不知道,更别提接送孩子这类事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了,所以我对儿子是心怀亏欠的。”

  青春飞扬正当时,一路奋进一路歌。从教25年来,李俐俐不停歇地行走在科研道路上,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未来,她将在她热爱的科研道路上继续向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