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风水摆放

彖辞怎么读(彖辞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22 07:04:10 作者:未及挽留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抱雪斋《周易》正义系列第27卦:《颐》卦爻辞通释

释卦名“颐”

颐,两层意思。

第一,表示人的上下牙床。

颐,或曰辅车,或曰牙车,或曰颊车。——《释名》

第二,颐通“宧”,意为“养”。

《说文》曰:

宧,养也,室之东北隅,食所居。

【尔雅·释宫】亦云:

室东北隅谓之宧。李巡曰:“东北,阳气始起,育养万物,故曰宧。宧者,养也。

子思的《序卦》和《彖》也都说:

《颐》,养也。

“颐”的卦名来自卦象。

颐的卦象看起来就像是一张大口,露出上下两排牙床,故而得名“颐”。

释《颐》卦彖辞

《颐》的彖辞说:

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彖辞是子思照着周公《易象》卦气图写的时训月令。

卦气图上,《颐》是冬至前一卦,对应的是仲冬十一月。

在子思整理的周公月令里,仲冬十二月的月令是这样的:

仲冬之月,昏东壁中。—《礼记.月令》

东壁,是营室四边形的东边墙壁。

古人把营室四边形视为一只大龟。北宫玄武的真身,就是这只大龟。

《颐》卦爻辞里的“灵龟”,指的就是天上的大龟营室。

营室,北宫玄武之宿,它的形象,正是一只大龟,也就是《颐》卦初爻说的“灵龟”!

龟蛇四斿,以象营室。——《周礼》

《颐》的卦象,正像是一个大号的离卦——按照《说卦》的说法,离为龟,所以《颐》卦正像是一只大龟,也正像是天上的灵龟——营室!

古人云“维龟正之”,用龟来贞卜的传统,其实就是起源于以天上的营室大龟来正时的传统。

营室,又名定星。

定,就是贞正之意。

这是一颗贞定之星,当日躔营室的时候,就是摄提“贞”于孟陬的正月孟春之时,故曰“贞吉”。

营室四边形又像是一张大口,故彖辞里面形象地称之为“颐”。

嘴巴是用来吃东西的,所以彖辞又说“观颐,自求口实”。

口实,就是糊口的食物。自求口实,就是自己养活自己。

营室星这张大嘴巴为何能够有养活自己之象?

这就要说到颐字的第二层意思—“宧”。

宧是宫室的东北角。东北,是阳气所起,阴气所尽之处,也是《周易》纯阴的坤卦中“东北丧朋”的地方。

如果说营室四边形就像是天上的一座宫室,那么宧这个东北角对应的,就是正月立春之时。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礼记.月令》

养育万物的阳气,恰恰就是从日躔营室的立春开始兴起的。

东北,就是斗建回寅的立春之时。

《颐》的上卦艮,正是东北方的卦,对应的正是立春之时!

在立春的凌晨,青龙房宿出现在南方中天,呈现“乘马班如”的天象,也就是传说中的“农祥晨正”。

巧的是,房宿这个农祥之星,就是农神后稷之星。

更巧的是,《颐》的下卦震为龙,正是特指青龙房宿!

传说中,后稷“歧颐自求”。

《诗·大雅·生民》也说后稷:

“克岐克嶷(颐),以就口食。”

以就口食,就是《颐》卦的‘自求口实’。”

子思引用了《诗经》的这个句子,其实是告诉我们,当我们看到日躔来到营室这张大嘴巴的时候,应该要像“歧颐自求”的后稷一样,学会养活自己。

接下来的几句爻辞,子思就告诉我们如何像那东北方阳气所起的“宧”那样颐养正气!

释《颐》初九爻辞

《颐》的初九爻辞说: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微颐,凶。

这是舍本逐末的形象比喻。灵龟是大龟,微颐是小小的嘴巴。

这句话字面意思是说抛下你自己的大乌龟不看,却偏偏要来看我的小嘴巴。

实际上“灵龟”是养气术中的术语。

《鬼谷子》里有“养志法灵龟”一篇,里面就说: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由于养气先要养志,养志首要安己,就像善于食气的灵龟一样贞定安静,所以爻辞说“舍尔灵龟,观我微颐”,阐释不要舍己从人的道理,故曰“凶”。

释《颐》卦六二

《颐》的六二爻辞说:

颠颐,拂经于背;洍,征凶。

“颠颐”的意思是要用颠倒之术来养气。

“颠”,就是养炁之法中的微低头收下颔。颠,仆也。朱骏声曰:“前覆曰仆”。“颠颐”的动作,在《礼记》中也有记载:

《礼记·玉藻》云“颐霤,垂拱。”,又云“端行,颐霤如矢” 孔颖达 疏:“颐霤者:霤,屋簷;身俯,故头临前,垂颐如屋霤。”

在颐养炼炁之法中,收下颔(颠颐)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动作,可以保持脊柱正直,便于行炁。

“拂经于背”,就是轻轻敲击背上的督脉,也就是庄子说的“缘督以为经”。拂,此处是轻敲之意。

拂,过击也。—《说文》

丹法中有“敲竹唤龟”之法,就是通过轻敲竹节一样的脊柱来唤醒阴蹻脉上的“灵龟”。

道家南宗张伯端真人在《八脉经》中指出,阴跷脉是八脉中最重要的一脉:

“阴跷一脉,散在丹经,其名颇多,曰‘天 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生死根’,有神主之,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炁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炁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阴跷脉贯穿全身上下,是养气最重要的经脉,而且恰恰位置就在善于养气的灵龟上方。张真人说:

在坤地尾闾之前,膀胱之后,小肠之下,灵龟之上。此乃天地逐日生气之根,产铅之地也。”

练气之人需要通过颠倒之术来从灵龟上产生先天一炁,如果没有炁却强行行炁,必然没有好下场,故曰““洍,征凶”。

洍,古与“汜”通。《诗经》里面的“江有汜”亦作“江有洍”。“汜”的意思就是没有水的沟渎,比喻的是如果督脉中无炁可运,就像那河道干涸没有水,强行运炁则前途必然凶险(“征凶”)。”

释《颐》卦六三爻辞

《颐》的六三爻说:

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拂颐,是违反颐养之道的意思。的“拂”,此处是拂逆之意。

是谓拂人之性。——《礼记·大学》

故曰“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三爻处于上下无常之位,常被用来编写不中不正的行为,“拂颐”便是一例。

释《颐》爻

《颐》的爻辞说:

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这是继续阐述颠倒之术行炁之法,故曰“颠颐”。

仲冬之月,当营室四边形这只灵龟出现在南方中天之时,白虎七宿正虎踞在灵龟旁,故曰“虎”。《颐》四爻既是《噬嗑》,上卦为离,有目视之象,如虎欲噬人,故“虎视眈眈”。

西宫白虎,在丹法中为元精之喻。颐养颠倒之术养气的过程中,炼精化气,就要控制住“其欲逐逐”的欲望,以防元精损耗,如此方可“无咎”。

释《颐》卦六五

《颐》卦六五爻辞说:

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拂经,还是庄子说的“缘督以为经”。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督脉是人体中脉,仿佛五爻居中处正,故曰“居贞吉”。

“不可涉大川”,譬喻不要涉险,当安稳守中。

释《颐》 上九

《颐》卦上九爻辞说:

由(允)颐,厉,吉,利涉大川。

允,诚也,信也,孚也。有孚维心,颐养正气,故曰“允颐”。通行本“由豫”亦作“允豫”,由、允二字通。

厉,砺也,砥砺则能有孚,故曰“厉,吉”。

有孚(桴),故“利涉大川”。

本爻与上爻的“不可涉大川”形成对比,表示此时先天一炁已经一阳来复(孚),养炁的目标达成。

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善养浩然之气,便是从子思的《颐》卦中学到的。

周易的真正解读——彖[tuàn]

\"元亨利贞\"是乾卦的彖辞,彖辞是对每卦主旨的阐释。彖辞又称彖或卦辞,世传爲文王所作,但据笔者考证大部分卦的彖辞可能更早,甚至能追溯到母系社会时期,《归藏》、《连山》时代。相传彖是一种神异动物,能咬断铁器、判断是非,《周易》用来判断一卦的吉凶。彖辞和爻辞是《周易》原有的文辞,诸家称之爲\"经\"。

由于这个古老传说的启示,更重要的是六十四卦的卦辞皆曰彖,我们需要把彖字做一番分析,或许会对我们理解《周易》有所帮助。彖能够咬断铁器,这当然只是传说,因爲在《周易》彖辞成文的时代,也许铁器还没有出现。但古人这样形容,至少说明彖的牙齿是非常锐利的,或彖本身就是锐利之物。

《说文·彑[jì]部》曰:\"彖,豕走也。从彑从豕省。\"又曰:\"彑,豕[shǐ]之头,象其锐而上见也。\"许君释彖爲豕,豕势音同,豕卽有势的猪,俗曰公猪,猪头并不尖锐,但雄野猪的獠牙突出而上翘,所以许君曰\"锐而上见\"实指雄野猪的獠牙。

《说文·口部》曰:\"喙,口也。从口彖声。\"《左传·昭公四年》:\"深目而豭[jiā]喙\",猪嘴曰喙。鸟嘴也非常锐利,所以鸟嘴亦曰喙。喙从彖声,彖是喙本字,所以彖包含豭喙(猪獠牙)及鸟喙。古人用野猪的獠牙或鸟喙磨制爲

骨刀、骨鍼[zhēn]等,骨刀可作判断之器,彖音卽断、判音之急读,断、判卽[jí]彖音之缓读。彖判断同韵,其古音或本同。音同义通,因此可将判断用的骨刀、骨鍼等理解爲彖。

《说文·竹部》曰:\"篆,引书也。从竹彖声。\"古人用骨刀(䇂)在木头、龟甲、骨头、竹简上契刻文字,这种契刻的过程与文字都叫篆,篆从彖声,可知䇂刀本爲野猪獠牙或者鸟喙磨制的彖。《玉部》曰:\"瑑,圭璧上起兆瑑也。从玉,篆省声。\"《集韵》瑑音篆,别字作。用䇂在玉器上雕刻纹饰或文字叫瑑,瑑从篆省声,篆从彖声,可知雕刻玉石用之䇂本爲彖。《彔部》曰:\"彔[lù],刻木彔彔也。象形。\"彔爲录本字,本有刻录、钞写、纪录等义。彔从水从彖省,刻录文字需用彖(䇂)也。《刀部》曰:\"剥,裂也。从刀彔。彔,刻也。彔亦声。一曰剥割也。\"用刀分离动物的皮肉爲剥,剥从刀彔,说明剥皮用之刀具本亦彖。古代讼官用彖在木、骨上契刻判辞,决断诉讼,古人认爲是神奇的彖在作用,故神之爲彖可以决断是非。这样一路分析,我们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爲后世传说龙生九子中,镂刻于刀环、剑柄上的睚眦,雕塑在狱门或官衙正堂上的狴犴[bì àn],雅好斯文的负屓,等,这几个神异物的造型都似乎与彖非常象相,或许都是从彖义衍生而出的。

又,篆瑑传转音同,篆瑑卽用䇂刀刻文纪事而传达、转递给别人、后人,彖爲篆瑑本字,彖篆瑑可互见其义。撰僎譔传转音同,由篆瑑传又可知撰僎譔义矣。

读者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评论关注加转发!

啄喙同源考

今天在编写古音字典的tuan 词条时,遇到彖字,考證其音源:

彖tuan-dong(彖組讀音: Chuān huì ,可推定古音dong,但有非鼻音的,如喙餯hui、蠡盠li、墬di,其中,墬=墜的異體字,是古人混淆了 㒸 sui、彖tuan,可排除;喙餯不解; 蠡盠應從豕,古音di,為i元音,可排除;啄zhuo-do,可理解為鼻音脫落,而豕古音也為du、do而非di,可能在一定階段轉化為i元音。喙hui甲骨文=口+豕/豬,聲符為豕,且這個豕/豬為象形字,暗示喙上古從豕,為d輔音,且很可能為u元音,同豬、豕,但也不排除已經演化出i元音了,如豕,關鍵在於,豕u-->i元音是何時發生的?我認為是漢代之後,很晚才出現的。但扔有啄字,=口+豕,所以,喙-啄之間有什麼轉化,還是同源,仍需要考證。許慎說文注釋為: 喙:口也。从口彖聲。| 啄:鳥食也。从口豖聲。 顯然,許慎是將啄-喙分開的,但甲骨文喙=口+豬/豖,應當是釋讀錯誤,該字應為啄字。也許啄-喙同源,但du-->hui演變罕見,彗-帚,(肉+手)-有-賄,隋-墮-隳,還是存在的,並不絕無僅有。也即,這幾個字,應該是從豕,而非從彖,古人寫錯,後世因之,存疑)、

以上節選自: 孔子音准-15 ;

喙的甲骨文=口+豕/猪=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