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风俗

海印集团(海印集团董事长)

时间:2023-12-29 08:56:06 作者:心若向阳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海印股份2022年营业收入约11.6亿元 归母净亏损3.83亿元

观点网讯:4月25日,广东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

观点新媒体获悉,数据显示,2022年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同比下降4.8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83亿元,同比减亏38.52%。

其他方面,基本每股收益-0.1682元/股,同比上升41.5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29%;总资产约88.72亿元,同比下降11.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32.55亿元,同比上升9.13%。

同时,该公司管理层采取盘活和优化存量资产、降本增效等措施降低市场环境的冲击,本年度实现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1,680.12万元,同比增加28.32%,公司经营业绩和现金流状况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

海印股份表示,目前公司主要项目位于上海、珠海、肇庆、茂名等地区。

报告期内,为降低地产周期下行、消费疲软等因素影响,海印股份房地产板块及时调整开发建设计划,加强项目风险管控,一方面放缓项目开发进度,另一方面持续加大三四线城市地产项目销售力度,加快存量项目存货出清,回笼资金反哺主业。

本文源自观点网

海印股份2022年营业收入约11.6亿元 归母净亏损3.83亿元

观点网讯:4月25日,广东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

观点新媒体获悉,数据显示,2022年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同比下降4.8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83亿元,同比减亏38.52%。

其他方面,基本每股收益-0.1682元/股,同比上升41.5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29%;总资产约88.72亿元,同比下降11.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32.55亿元,同比上升9.13%。

同时,该公司管理层采取盘活和优化存量资产、降本增效等措施降低市场环境的冲击,本年度实现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1,680.12万元,同比增加28.32%,公司经营业绩和现金流状况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

海印股份表示,目前公司主要项目位于上海、珠海、肇庆、茂名等地区。

报告期内,为降低地产周期下行、消费疲软等因素影响,海印股份房地产板块及时调整开发建设计划,加强项目风险管控,一方面放缓项目开发进度,另一方面持续加大三四线城市地产项目销售力度,加快存量项目存货出清,回笼资金反哺主业。

本文源自观点网

海印股份超百亿资产仅56亿市值   邵建明三兄弟累计套现15亿

●长江商报记者 魏度

高岭土、房地产、商业物业、商业百货、金融、文化娱乐……转战众多行业,积极践行多元化发展的海印股份(000861.SZ)尚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海印股份由邵建明、邵建佳、邵建聪三兄弟实际控制。有着“商贸奇才”之美誉的邵建明是海印股份的创始人、董事长,其曾凭借“只租地,不买地”的海印模式,将公司发展成为“广州最强二房东”、 “广东省百强民企”,并成功通过借壳跻身A股市场。

然而,热衷于多元化发展的海印股份,2008年以来的12年,经营业绩经历了过山车,近几年更是呈现原地踏步迹象。

海印股份的多元化更似一种“猴子掰玉米”式布局。相继布局的高岭土、文化娱乐等资产均陆续剥离,只有地产、商业百货及金融成为其永久支撑。

然而,在“房住不炒”、专业市场升级、实体零售受到冲击、金融监管日趋严格规范的情况下,海印股份恐怕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才能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海印股份曾经号称9亿投资非洲猪瘟“疫苗”被指炒作股价而栽了跟头。

擅长炒作的邵氏三兄弟,已经获利不菲。据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以来,通过二级市场减持,三兄弟累计套现接近15亿元。

超百亿资产仅56亿市值

老牌上市公司海印股份似乎已经沦为二级市场无人问津的对象。

今年1月15日,二级市场上,海印股份收跌0.41%,股价为2.41元/股。这是海印股份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跌。

1月11日,海印股份收跌0.71%,12日跌幅扩大至1.43%,13日大幅低开,股价闪崩,直至收盘,以跌停收盘,跌幅为9.82%。14日,再跌2.42%。五个交易日,股价从2.81元/股跌至2.41元/股,跌幅为14.23%。在2元股阵营挣扎,尚未见海印股份有奔向3元股的迹象。

海印股份的股价并非一直是这样。

海印股份的前身是茂化永业,1998年10月28日在深交所主板上市。2000年5月29日,股价最高曾达32.90元/股,2015年6月17日,也曾达到过27.81元/股。

上市以来,公司股本扩大了45.51倍。如果以后复权价计算,2015年6月17日,股价最高达303.15元/股。

然而,近几年,股价跌跌不休。今年1月15日,其后复权价为51.69元/股,较2015年的高点跌去约82.95%。

截至今年1月15日,公司总市值为56.04亿元。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107.36亿元,总市值几乎只有总资产的一半。

二级市场上股价跌跌不休,源于没有基本面支撑。

经营业绩数据显示,2008年,海印股份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为1.43亿元,2009年至2012年分别为1.44亿元、2.58亿元、3.87亿元、4.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23%、67.95% 、50.14%、10.42%,这几年,单纯从数据上看,似乎在加速增长。

然而,2012年,是迄今为止净利润的巅峰年度。2013年至2017年,其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3.98亿元、2.82亿元、1.96亿元、2.06亿元、2.30亿元,呈现下降趋势。2018年、2019年,净利润为1.38亿元、1.39亿元,属于原地踏步。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方面,2008年至2017年和净利润走势基本相同。2018年、2019年分别为1.09亿元、0.58亿元,同比下降44.28%、47.30%。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4亿元,同比下降28.23%,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增长18.87%,但扣非净利润为0.86亿元,同比下降2.78%。不出意外,2020年,公司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不会有大幅增长。

综上所述,从2008年至2019年的12年,海印股份净利润、扣非净利润经历了过山车。

经营业绩不理想,海印股份还存在较大偿债压力。近几年,虽然公司债务呈现下降趋势,但资金不足问题仍然存在。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海印股份货币资金3.78亿元,短期借款4.4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9.55亿元、长期借款19.82亿元、应付债券6.90亿元,债务合计为50.69亿元。其中,短期债务为23.97亿元。数据显示,偿债资金缺口不小。

频频资本腾挪陷困局

经营长期未获突破,是海印股份资本腾挪陷入困局的集中体现。

海印股份的控股股东为海印集团,其由邵建明、邵建佳、邵建聪三兄弟持股,持股比分别为65%、20%、15%,三人共同构成海印股份实际控制人。

官网显示,海印集团成立于1991年。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印集团先后开发了海印布料总汇和海印电器总汇两家专业市场,是海印商圈的缔造者。此后,通过将现成的商铺再度包装出租赚取租金差价的模式,海印集团一步步做大,先后开发了流行前线、东川名店运动城、中华广场、海印缤纷广场等数十个专业市场、主题商城,海印集团董事长邵建明更是被称为“商贸奇才”、海印集团的发展模式也被总结为“海印模式”。

2003年,海印集团发展的转折点。当年,通过收购A股上市公司茂名永业26.33%的股份,海印集团跃升为其第一大股东,从而成功实现借壳上市。随后,公司改名为海印股份。

2008年,海印股份向海印集团收购旗下11家公司,次年又向海印集团收购总统数码港、海印置业。由此,海印集团实现整体上市。

海印集团入主后,经营业绩明显改善。200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亿元、净利润615.72万元。到2009年,营业收入何净利润分别达8.51亿元、1.44亿元。2010年至2012年,公司经营业绩延续增长, 到2012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1.36亿元、4.2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然而,从2013年开始,经营业绩逐步下滑。也是从2013年开始,海印股份大举跨界转型步伐。

2013年至2015年,公司收购总统大酒店100%股权及债权、茂名大厦100%股权等加码地产及商业服务。

与此同时,公司收购幻景娱乐、红太阳演艺、新田汉文化、昆明兰花、南昌新中原等多家公司,重点布局文化影视娱乐。

其实,海印股份最早转型始于2008年,公司收购高岭土和炭黑业务。2012年、2013年,高岭土业务助力公司经营业绩大幅增长。但到2014年,则出现大幅回落,甚至陷入亏损。2014年11月,公司出售北海高岭100%股权及相关债权,将高岭土和炭黑等资产剥离。

这也是海印股份首次跨界失利。

紧接着是2017年,收购的文娱影视公司相继亏损,包括红太阳演艺,海印股份继续剥离这些亏损资产。到2018年,文娱类资产全部剥离。

金融行业是海印股份重点布局的领域。2014年开始,公司发起设立海和文娱互联股权投资基金和中邮消费金融公司,参股沁朴基金。入股河源农商行成为第一大股东,入股广东商联支付与广州越秀小额贷。至此,公司拥有互联网、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牌照,还推进筹建花城银行、花城人寿等。

不过,公司金融业务收入持续下降。2017年至2019年,金融板块收入分别为2.17亿元、1.62亿元、1.13亿元。

目前来看,地产、商业物业、百货、金融是海印股份的支柱产业。2020年上半年,商业、百货、地产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2.09%、24.37%、25.52%。不过,虽然有四大支柱产业,但多为不强。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海印股份频频跨界经营业绩不佳,但邵建明兄弟还是获利不菲。

2015年以来,海印集团及其关联方、邵建聪等通过二级市场多次实施减持。据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邵建明三兄弟累计套现接近15亿元。

视觉中国图

海印股份2022年营收11.6亿 董事长邵建明薪酬5万

挖贝网4月26日,海印股份(000861)近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0,045,249.63元,同比下滑4.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3,164,171.15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16,801,209.54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255,446,130.29元。

2022年,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内消费市场持续受到冲击,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环境,公司管理层坚持优化主营业务与布局新兴产业并举,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004.52万元,同比下降4.8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8,316.42万元,同比减亏38.52%。本报告期公司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末公司对房地产业务期末存货、部分金融资产、应收款项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以及对商户减免租金及管理费。同时,公司管理层采取盘活和优化存量资产、降本增效等措施降低市场环境的冲击,本年度实现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1,680.12万元,同比增加28.32%,公司经营业绩和现金流状况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

公告显示,报告期内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合计453.03万元。董事长邵建明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5万元,财务总监、财务负责人温敏婷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51.78万元,董事会秘书吴珈乐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38.98万元。

公告披露显示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挖贝网资料显示,海印股份始终围绕“家庭生活休闲娱乐中心运营商”的发展定位,深耕主业,聚焦优质资产,优化业态布局,巩固以商业物业运营业务与金融服务业齐头并进的核心业务格局。

本文源自挖贝网

广东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股东减持公司股份比例超过1%

暨减持进展的公告

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邵建聪先生保证向本公司提供的信息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与信息披露义务人提供的信息一致。

广东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0年1月31日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了《关于股东减持股份计划的预披露公告》(公告编号:2020-05号),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邵建聪先生计划在上述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本公司股份不超过44,725,712股(占总股本的2%)。

近日,公司收到邵建聪先生出具的《关于减持公司股份的告知函》,截止至2020年3月27日,邵建聪先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共减持公司股份23,157,172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1.04%;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44,725,800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2.00%。根据相关规定,现将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特此公告

广东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二〇二〇年三月三十一日

证券代码:000861证券简称:海印股份公告编号:2020-10号

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一)广东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0年3月27日以电子邮件及电话通知的方式发出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临时会议的通知。

(二)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临时会议于2020年3月30日以通讯的方式召开。

(三)本次会议应到董事七名,实际出席七名,分别为邵建明、邵建佳、陈文胜、潘尉、李峻峰、朱为绎、慕丽娜。

(四)会议由董事长邵建明先生主持。

(五)本次董事会的召开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二、董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经审议,全体董事以书面表决的方式通过了以下议案:

(一)审议通过《关于拟增资全资子公司广州海印蔚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议案》。

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同日在《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以及巨潮资讯网(http://wwwinfo)上披露的《广东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拟增资全资子公司广州海印蔚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告》(公告编号:2020-11号)。

表决结果:7票同意、0票弃权、0票反对。

三、备查文件

经与会董事签字并加盖董事会印章的董事会决议。

证券代码:000861证券简称:海印股份公告编号:2020-11号

关于拟增资全资子公司广州海印蔚蓝

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告

一、对外投资概述

(一)对外投资基本情况

1、广州海印蔚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印蔚蓝”)为公司全资子公司,目前注册资本2,000万元,公司持有海印蔚蓝100%股权。

2、因海印蔚蓝业务及经营发展的需要,公司拟以自有资金3,000万元向海印蔚蓝增资。本次增资完成后海印蔚蓝的注册资本将由2,000万元增加至5,000万元。

(二)审批程序

1、本次对外投资的成交金额为3,000万元,未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注:公司2018年年度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434,422,663.35元)。根据《公司章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事项在公司董事会权限范围内,无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2、2020年3月30日,公司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拟增资全资子公司广州海印蔚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议案》,同意公司以自有资金3,000万元向海印蔚蓝增资。

3、本次对外投资不属于风险投资,不构成关联交易,亦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

二、投资标的的基本情况

(一)出资方式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人民币3,000万元向海印蔚蓝增资。

(二)基本情况

名称:广州海印蔚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101MA59DMQB0U

注册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番禺大道北381号4楼自编420房(仅限办公用途)

法定代表人:邵建明

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

成立日期:2016年7月4日

营业期限:2016年7月4日至长期

主营业务:广州海印蔚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新能源汽车运营基础设施平台”,针对共享汽车、网约车、物流车B端运营商提供汽车租赁、汽车金融、充电等综合服务。

股权结构:公司持有广州海印蔚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

其他情况:海印蔚蓝资信良好,不属于失信被执行人。

(三)投资标的的财务情况

本次增资完成后,海印蔚蓝仍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三、对外投资的目的、存在的风险和对公司的影响

(一)对外投资目的

海印蔚蓝基于四年来在新能源领域行业资源和运营经验,将加快对物流城配领域的业务布局。公司本次拟通过增资海印蔚蓝,优化与加大海印蔚蓝新能源物流城配资源整合能力,高效整合覆盖珠三角的物流客户资源、公司金融保理牌照以及金融服务经验、自主新能源综合服务平台、以及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维修、保险等领域的合作资源,打造“以金融保理为支撑,多重配套服务为场景”的新能源城配生态圈。

(二)存在的风险

1、政策风险

受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投资和运营的补贴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新能源汽车服务行业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2、市场风险

受绿色发展政策的导向、环保节能的要求、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各方资本加速进场,造车新势力、跨国巨头、国内传统车企加码转型,使得新能源汽车服务业参与者增加的市场竞争风险。

3、信用风险

海印蔚蓝可能面临中小物流运营商因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偿还能力不足,或存在相关服务方恶意违约、信用欺诈等信用风险。

4、经营风险

截止2019年三季度,海印蔚蓝净利润为负。公司本次拟以自有资金人民币3,000万元向海印蔚蓝增资,对公司的流动资金存在一定影响,但该金额仅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0.87%。

(三)对公司的影响

公司本次拟增资海印蔚蓝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将有利于海印蔚蓝打造“海印蔚蓝新能源城配生态圈”,聚合金融保理、汽车租赁等多重资源,为新能源中小型物流运营商提供服务。并链接“海印生活”平台,发挥项目协同共振效应,实现“线上+线下+物流配送”全闭环。

本次增资不会对公司财务及经营状况产生不利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况。

四、备查文件

(一)《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临时会议决议》。

特此公告

广东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二〇年三月三十一日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