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风水测算

田姓起源(田姓起源于什么世家)

时间:2023-10-20 08:01:53 作者:几分真心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姓氏文化——古老田姓,源自上古,枝繁叶茂,源远流长

关注我, 了解自己的姓氏!

田姓文化

田姓是中华古老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最早可追溯到上古黄帝时期,关于田姓的姓氏来源,一般认为有六:

源于妫姓

《史记》记载:齐桓公封妫完于田地,其后子孙以地为氏,称田姓。

源于官位

1、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田仆一职,与田地农耕无关,而是专职负责管理君王所行之道路的官吏,在以田仆为官职人员后裔当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田仆氏,后简化为田氏。

2、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田正一职,西周时期专门管理农耕田地的官吏。在以田正为官职人员后裔当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田正氏,后简化为田氏。

源于地名

1、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之邑许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许田是周公旦所规定的用来祭祀、 朝拜周王之地。在许田的地方官吏之中,有以许田为姓氏者,后简化为田氏。

2、出自春秋时期虢国之邑桑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桑田因盛产桑蚕和丝纺织也发达而著称,虢国灭亡后,虢国的领土尽归春秋晋国所有,原虢国居民有以原居邑为氏,为桑田氏,后简化为田氏。

3、出自春秋晋国都城新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公元584年,晋景公姬孺迁都新田,其中有居民以居邑为氏,为新田氏,后简化为田氏。

源于芈姓

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田公它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田公它成是楚平王的支庶孙,其后裔子孙以其先祖名字为姓氏,称田公氏,后简化为田氏。

源于黄姓

明朝初年有辅佐惠帝的黄子澄,因提倡削藩,引发靖难之变,藩王攻破京城,黄子澄被俘虏 ,其后裔子孙改为田姓避难。

源于少数民族

1、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并州匈奴,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2、源于蒙古族,蒙古族塔日阿沁氏,汉化改姓为田氏。

3、源于满族,满族罕楚哈氏,世居绥分,后汉化改为田氏;满族田佳氏,世居沈阳,后汉化改为田氏。

4、源于白族,白族田氏,祖先原为汉族,原籍陕西。清朝时期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是为白族田氏。

5、北宋西夏国党项族有田姓。

6、北宋金国女真族阿不哈氏族集体改为汉姓田。

田姓的得姓始祖是田完。田姓最初的发祥地是山东临淄,田姓族人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分布于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地。秦末时期,群雄揭竿而起,田姓族人有八人称王,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三国两晋时期,田姓族人大举南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至明清时期,田姓族人已经遍及大江南北。并逐渐迁居海外。

田姓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衍生出了很多属于自己的郡望:北平郡(今河北满城北),西汉置郡;雁门郡(今)。战国时置郡;京兆郡(今西安),汉时置郡;河南郡(今河南洛阳),汉时置郡;平凉郡(今甘肃平凉市西北),十六国时期置郡;太原郡(今山西太原市),战国时置郡。天水郡(今甘肃通渭西北),汉时置郡。

如今,田姓已经是中国的大姓氏之一,人口已经接近520万。田姓的辉煌还将延续。

田姓名人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田姓名人就是田姓的得姓始祖——田完。

田完,本名田完。是春秋时陈国陈厉公的儿子,后来逃到齐国,为避难改为田姓。所以也叫田完。田完也是田姓的得姓始祖。

事情还要从陈国说起。(陈完改姓田,是在逃亡齐国之后,陈国的经历,锦秋将会用田完来进行讲述。)

01

田完出生的时候,恰好周朝太史路过陈国,陈厉公就让太史为田完算了一卦,卦象显示“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太岳之后。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意思就是田完具有广大一个国家的运气,不过不是陈国,而是姜姓国家。

但田完出生时的陈国早已经是时局跌宕,乱象丛生了。陈厉公陈他是陈文公的小儿子,陈他的母亲是蔡国宗室女子,文公在位时,定下的继承人是陈他的哥哥,是为陈桓公,但蔡国为了让自己的外孙陈他以后登上王位,就派人把桓公和桓公定下的太子给杀了。而后拥立陈他为国君,是为陈厉公。

陈厉公继位后,又娶了蔡国的女子为妻,但这个女子多次红杏出墙,与蔡国的一位情人通奸,让怨恨陈厉公杀死他父亲和哥哥的陈林(陈桓公的小儿子)利用这个污点,煽动百姓,发起暴动,杀死了陈厉公。陈林自立为王,是为陈庄公。庄公去世后,他的弟弟陈杵臼继位,是为陈宣公。

田完虽然丧失了继承王位的机会,但依然衣食无忧,但陈宣公继位后,定下长子御寇为太子,后来陈宣公的宠妃为他生下一个儿子,陈宣公废嫡立庶,御寇的太子之位被废除,于是御寇十分不满,预谋造反,但结果却失败,反被陈宣公所杀。

于是田完因为与御寇交好而害怕被连累,只好避难逃亡齐国。

02

田完逃到齐国时,齐桓公觉得这是一个声名远播的机会,别国的贵族逃到我国,我国如果以礼接待,并委以重任,才能凸显齐国的大家作风,会吸引更多有识之士投奔齐国,于是齐桓公想任命田完为其为卿。但田完初来乍到,害怕因此得罪齐国权贵,因此推辞说:“我是逃难之人,能够免于责罚已是万幸,哪里敢接受这么高的职位?”齐桓公看田完心意已决,最早任命田完为工正(为百工之官,主要掌管全国工匠)。

田完来到齐国后,懿仲打算把女儿嫁给田完,在出嫁之前,懿仲就找人来为这段姻缘占卜,卦象显示:“凤凰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意思就是“这对夫妻将来会像凤凰一样双双飞翔,他们的后代会在齐国发展,五代之后,这一家族就会昌盛,八代之后,就没有人能比他的地位更高了”。

懿仲满心欢喜的把女儿嫁给了田完。而田完也从此定居齐国,时刻奉公职守。并将自己的姓从“陈”改为“田”。

自此以后,田氏家族便在齐国立下根,慢慢在齐国开枝散叶,积蓄力量。田氏的野心,是在一代代的繁衍和权利的不断增长中开始产生的。后来历史上才会出现著名的田氏代齐。

田完之后的四代人都是十分低调的存在,慢慢的积攒着家族的力量。到了田完的五世孙田无须的时候,他被封于正卿,田氏家族至此开始踏上政治舞台。

乱世之中,家族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因此田氏家族开始重点培养自己的下一代,择优培养。因此田氏的政治力量越来越强大。

公元前548年,崔杼杀害齐庄公,让齐国的政治格局乱了起来,却也给了世家大族夺位的机会。在逐渐消灭高氏、孙栾氏之后,田氏已经控制齐国,基本完成齐国由姜姓向田姓的转化,到陈完第四代孙田和时,田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天子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著名的“田氏代齐”。

锦秋文谱,专注中华家谱文化研究,中华姓氏起源研究,关注我,做个既懂谱又知姓的人!

姓氏文化——古老田姓,源自上古,枝繁叶茂,源远流长

关注我, 了解自己的姓氏!

田姓文化

田姓是中华古老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最早可追溯到上古黄帝时期,关于田姓的姓氏来源,一般认为有六:

源于妫姓

《史记》记载:齐桓公封妫完于田地,其后子孙以地为氏,称田姓。

源于官位

1、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田仆一职,与田地农耕无关,而是专职负责管理君王所行之道路的官吏,在以田仆为官职人员后裔当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田仆氏,后简化为田氏。

2、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田正一职,西周时期专门管理农耕田地的官吏。在以田正为官职人员后裔当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田正氏,后简化为田氏。

源于地名

1、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之邑许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许田是周公旦所规定的用来祭祀、 朝拜周王之地。在许田的地方官吏之中,有以许田为姓氏者,后简化为田氏。

2、出自春秋时期虢国之邑桑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桑田因盛产桑蚕和丝纺织也发达而著称,虢国灭亡后,虢国的领土尽归春秋晋国所有,原虢国居民有以原居邑为氏,为桑田氏,后简化为田氏。

3、出自春秋晋国都城新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公元584年,晋景公姬孺迁都新田,其中有居民以居邑为氏,为新田氏,后简化为田氏。

源于芈姓

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田公它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田公它成是楚平王的支庶孙,其后裔子孙以其先祖名字为姓氏,称田公氏,后简化为田氏。

源于黄姓

明朝初年有辅佐惠帝的黄子澄,因提倡削藩,引发靖难之变,藩王攻破京城,黄子澄被俘虏 ,其后裔子孙改为田姓避难。

源于少数民族

1、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并州匈奴,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2、源于蒙古族,蒙古族塔日阿沁氏,汉化改姓为田氏。

3、源于满族,满族罕楚哈氏,世居绥分,后汉化改为田氏;满族田佳氏,世居沈阳,后汉化改为田氏。

4、源于白族,白族田氏,祖先原为汉族,原籍陕西。清朝时期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是为白族田氏。

5、北宋西夏国党项族有田姓。

6、北宋金国女真族阿不哈氏族集体改为汉姓田。

田姓的得姓始祖是田完。田姓最初的发祥地是山东临淄,田姓族人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分布于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地。秦末时期,群雄揭竿而起,田姓族人有八人称王,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三国两晋时期,田姓族人大举南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至明清时期,田姓族人已经遍及大江南北。并逐渐迁居海外。

田姓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衍生出了很多属于自己的郡望:北平郡(今河北满城北),西汉置郡;雁门郡(今)。战国时置郡;京兆郡(今西安),汉时置郡;河南郡(今河南洛阳),汉时置郡;平凉郡(今甘肃平凉市西北),十六国时期置郡;太原郡(今山西太原市),战国时置郡。天水郡(今甘肃通渭西北),汉时置郡。

如今,田姓已经是中国的大姓氏之一,人口已经接近520万。田姓的辉煌还将延续。

田姓名人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田姓名人就是田姓的得姓始祖——田完。

田完,本名田完。是春秋时陈国陈厉公的儿子,后来逃到齐国,为避难改为田姓。所以也叫田完。田完也是田姓的得姓始祖。

事情还要从陈国说起。(陈完改姓田,是在逃亡齐国之后,陈国的经历,锦秋将会用田完来进行讲述。)

01

田完出生的时候,恰好周朝太史路过陈国,陈厉公就让太史为田完算了一卦,卦象显示“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太岳之后。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意思就是田完具有广大一个国家的运气,不过不是陈国,而是姜姓国家。

但田完出生时的陈国早已经是时局跌宕,乱象丛生了。陈厉公陈他是陈文公的小儿子,陈他的母亲是蔡国宗室女子,文公在位时,定下的继承人是陈他的哥哥,是为陈桓公,但蔡国为了让自己的外孙陈他以后登上王位,就派人把桓公和桓公定下的太子给杀了。而后拥立陈他为国君,是为陈厉公。

陈厉公继位后,又娶了蔡国的女子为妻,但这个女子多次红杏出墙,与蔡国的一位情人通奸,让怨恨陈厉公杀死他父亲和哥哥的陈林(陈桓公的小儿子)利用这个污点,煽动百姓,发起暴动,杀死了陈厉公。陈林自立为王,是为陈庄公。庄公去世后,他的弟弟陈杵臼继位,是为陈宣公。

田完虽然丧失了继承王位的机会,但依然衣食无忧,但陈宣公继位后,定下长子御寇为太子,后来陈宣公的宠妃为他生下一个儿子,陈宣公废嫡立庶,御寇的太子之位被废除,于是御寇十分不满,预谋造反,但结果却失败,反被陈宣公所杀。

于是田完因为与御寇交好而害怕被连累,只好避难逃亡齐国。

02

田完逃到齐国时,齐桓公觉得这是一个声名远播的机会,别国的贵族逃到我国,我国如果以礼接待,并委以重任,才能凸显齐国的大家作风,会吸引更多有识之士投奔齐国,于是齐桓公想任命田完为其为卿。但田完初来乍到,害怕因此得罪齐国权贵,因此推辞说:“我是逃难之人,能够免于责罚已是万幸,哪里敢接受这么高的职位?”齐桓公看田完心意已决,最早任命田完为工正(为百工之官,主要掌管全国工匠)。

田完来到齐国后,懿仲打算把女儿嫁给田完,在出嫁之前,懿仲就找人来为这段姻缘占卜,卦象显示:“凤凰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意思就是“这对夫妻将来会像凤凰一样双双飞翔,他们的后代会在齐国发展,五代之后,这一家族就会昌盛,八代之后,就没有人能比他的地位更高了”。

懿仲满心欢喜的把女儿嫁给了田完。而田完也从此定居齐国,时刻奉公职守。并将自己的姓从“陈”改为“田”。

自此以后,田氏家族便在齐国立下根,慢慢在齐国开枝散叶,积蓄力量。田氏的野心,是在一代代的繁衍和权利的不断增长中开始产生的。后来历史上才会出现著名的田氏代齐。

田完之后的四代人都是十分低调的存在,慢慢的积攒着家族的力量。到了田完的五世孙田无须的时候,他被封于正卿,田氏家族至此开始踏上政治舞台。

乱世之中,家族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因此田氏家族开始重点培养自己的下一代,择优培养。因此田氏的政治力量越来越强大。

公元前548年,崔杼杀害齐庄公,让齐国的政治格局乱了起来,却也给了世家大族夺位的机会。在逐渐消灭高氏、孙栾氏之后,田氏已经控制齐国,基本完成齐国由姜姓向田姓的转化,到陈完第四代孙田和时,田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天子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著名的“田氏代齐”。

锦秋文谱,专注中华家谱文化研究,中华姓氏起源研究,关注我,做个既懂谱又知姓的人!

天下田姓来源

田完。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他追封前代圣王后人——舜的后裔妫满为陈侯,史称胡公满。传到胡公满十世孙陈完时,陈国宜公杀太子御寇,妫完与御寇私交相厚,陈完恐祸及己,便逃于齐国。陈完为人谦逊有礼,一向很有贤名,齐桓公很赏识他,就任命其为公正(管理工匠的官),并封他于田地。其后子孙就以采地为氏,称为田姓。他们尊田完为田姓的得姓始祖。

寻根溯源

折叠来源有五

1.田姓出自陈氏,为陈胡公陈满之后。据《史记·田完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陈厉公陈佗之子陈完因陈国内乱,到齐国后改称田氏。有说被齐桓公封于田地,以地为氏称田氏。

2.出自黄姓所改。据《明史》所载,明初有辅佐惠帝之黄子澄,因上削藩之策而激怒诸侯,被杀。其子黄子经为避祸改为田终,迁居今湖北咸宁一带,后世子孙也以田为姓。

3.出自锺姓所改。补充:魏国征西将军钟会,字士季,钟繇次子。他助司马炎灭蜀后,打压邓艾,又准备与姜维策划谋反,但事情败露,被士兵乱箭射死,年仅40岁。留在钟繇故里河南长葛的钟姓怕受到株连,从繁体“锺”字中抽出“田”字来作为自己的姓。所以,钟繇死后葬于颍川长社的故里,如今仍叫田庄。

4.出自官名。田,即甸,应是商王派驻都城以外农垦的职官,职赋田事,因以为姓。卜辞中有记载,田官为朝廷管理和提供谷物、龟甲,其官世代承袭,故因官成氏。春秋时,晋国有田苏、宋国有田丙、鲁国有田饶、魏国有田子方、燕国有田光。

5.出自其他少数民族。如并州田姓源出匈奴,金时女真人阿不哈氏,汉姓为田,清时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为土家族,其有家族字辈:“祖宗庆兴应、景儒茂仁宏”等。西夏人有姓田者,如今苗、瑶、彝、土家、回、蒙、藏、满、朝鲜族等有此姓。

折叠来源另有二

1.出自妫姓陈氏,陈满之后,由陈氏所改。相传继尧之后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在成为首领之前,尧把他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让他们在妫汭河边居住,他们的祖孙有留在妫汭河一带的,就是妫姓。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了周朝,便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为帝舜之子商均的第32代孙)。武王封妫满为陈侯,根据胙土命氏的规定,称陈氏,遂名陈满。在位60年,薨谥胡公,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据舜重华世系[仅供参考]A[计26代]据池阳《陈氏宗谱》B[计43代]据《永济旅游网-舜裔姓说》,在此之前的传承关系有以下两种说法:

A、1黄帝—2昌意—3颛顼—4虞幕—5穷蝉—6敬康—7句望—8矫牛—9瞽叟—10虞舜—11商均—12虞夏—13仲华—14太玄—15叔容—16隐翼—17端明—18景旭定—19勾较—20禹纳—21灵冠—22德懿—23感亨—24余念—25平仲—26越52世虞阏父—27胡公满

B、 1黄帝—2昌意—3颛顼—4虞幕—5穷蝉—6敬康—7句望—8矫牛—9瞽叟—10舜(姚重华)—11商均—12夷伯—13强馀—14颉—15思—16友—17龙—18寿胖—19叔仪—20康仲—21祖妫—22发(谥思公)—23妫方—24振—25维—26寿固—27敖—28元捷—29偃—30姑益—31公允—32蔺—33顼叔—34野—35无—36胜—37叔正—38献子—39亚寿—40原寿—41梦延—42瘀遏父—43妫满(胡公满),在B中中又有将“友—龙”作为同一人的。

春秋时,陈桓公的弟弟陈佗在陈桓公死后杀死了太子免,自立为陈侯。太子免的三个弟弟长曰跃,中曰林,少曰杵臼,欲报杀兄之仇,就趁陈佗去蔡国时把他杀了。兄弟三人相继为国君,就是陈厉公跃、陈庄公林和陈宣公杵臼。陈宣公晚年打算立宠姬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就把先前所立的太子御寇杀了。陈厉公跃的儿子叫陈完(为妫满的第11代孙),他同御寇的交情很好,御寇被杀后他怕被株连,便逃到了齐国。齐桓公就将他封于田地。陈完因为逃到了齐国,改称田氏。传至田和任齐国相国时,他将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于是,姜姓齐国成了田氏齐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传承关系是:

胡公满—皋羊(申公)—突(孝公)—围戎(慎公)—宁(幽公)—孝(厘公)—灵(武公)—燮(平公)—圉(文公)—佗(厉公)—陈完(后改名田完,即田敬仲)。

田姓在延续过程中,田书之子孙占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其传承关系是:

田敬仲(陈完)——田稚——田昏——田文子——田桓子(无宇)——田书——孙占。

田姓由陈姓分出。值得一提的是,田氏代齐历8君184年后被秦所灭,其子孙纷纷改姓。齐王田建的三子轸,后来在楚国为相,封为颍川侯,复改为陈姓。也有改姓王的

┌田升—田安(济北王)—(王义)(王氏)—王莽

┌齐王(田建)─│

│ └田桓—改王氏 

├法氏

│ ┌田嘉建(不食而死)

齐襄王(田法章)─├齐王(田段)─│

│ └田修建(落难后改姓王)

├田间 

└田角 

2.出自黄姓所改。明朝初年有辅佐惠帝的黄子澄,因废削诸藩之权,而引起了靖难之祸,京师不久便被各诸侯攻破,黄子澄被俘获,不屈而死,他的儿子为避祸而改名换姓为田终。后子孙也以田为姓,称田氏,多在北京附近。

折叠编辑本段繁衍播迁

公元前三九一年,田完之八世孙田和把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史称田和代齐。可见田姓是以齐国首都山东临淄为发祥地,从这一时期活跃于政坛的田姓人来分析,田姓在先秦时期已分布于今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地。传到田和重孙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田建被迁于共(今河南辉县),其他田姓开始向西、北之地逃难。不久秦末起义军四起,田姓家族闻风而动,有八人裂地称王,煊赫一时,但不久均纷纷垮台。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之言,强迁关东豪族于关中的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诸田亦在强迁之列,后发展成为京兆一带望族,后来,田姓各族又迁徙至北平(今河北满城北)。从汉始,今川、鄂、湘、黔交界一带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中已有不少田姓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田姓避乱南迁,可以说田姓已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亦有迁山西太原、宁夏固原、天津等地。唐代宗时,有田承嗣被封为雁门郡王而落籍当地。宋代以前,田姓主要在中国的北部和中部播迁。河南田姓的开基始祖是宋代的田瑜,颍川汝阴田姓开基祖为虢州团练使田令芳。此际,田姓开始有迁今福建、广东者,田希圣为闽、粤始祖,原居浙江杭州,四传至田衍,移居福建宁化,田衍孙田滋茅,于宋末徙居福建长汀,滋茅子松岗迁广东海阳(今潮安),后徙大埔,为大埔开基始祖。传至田文长时,兄弟五人俱移广东程乡(今梅县),文长次子法聪、三子法盛移居广东惠来。明清之际,田姓已播及大江南北广大区域,从清代中叶开始,闽粤田姓陆续有人迁至台湾,进而移居海外者。如今,田姓在全国分布广泛,以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为多,上述四省田姓约占全国汉族田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

折叠编辑本段各支始祖

田汝源:字世本,行千十二宋景炎元年由明经贡举授上虞需学教谥遂卜居上虞永丰乡东朴五车堰南双石桥北卒葬五大夫里连洒北之凤凰山,配倪氏,子三长允隆,随父住上虞文允迪,七月十八日寅时寿,七十一葬宅巷口堑地,子五长日清,次日和,次日升,次日明,次日兴。是为浙江上虞永丰乡田氏始祖。

田养纯:寿字辈(包括寿字)为上十四世,山字辈(包括山字)为下传十二世。后世者应一律以十二辈字顺序严推,不得擅改(乳名不在其限)各代应将 辈字放在中间,十二字间先后顺序,如后有慎重追远者,再以要下延。山西八甲口田氏始祖。

田旺广:字仁可,公自吴迁湘第二下都即今一坊,卓然自立而才足干理垂裕昆,元仁宗皇庆元年壬子生,明洪武己巳没,葬今二都龙兴寺后中嘴辰山戌向。元配:陈氏,生没失考,葬今一都地名新研铺落田。生子一:田经。湖南田氏始祖。

田延昌:原籍陕西蓝田滥泥村,大宋咸淳间进士,任浙江省绍兴府余姚知县,流寓于籍。解组后居余姚老鸦田,生万全、万亩。万全生三辅。三辅生五子曰:德明、德兴、德璋、德瑛、德寅。元至正年间,余姚文举田德明、武举田德兴,其贤能武功为国所用,授之以职,领旨赴任。五公遂齐迁湖广麻阳县,从此扎根麻阳,繁衍生息。明公下业官村,兴公居漫水村,璋公裔于长潭,瑛公下业五寨司郎溪,寅公裔居贵州玉屏县。至明初五公分房,为麻邑田氏第一次迁徙,奠定了以麻阳为中心向四周迁徙分布的格局,形成多个以田氏为主的聚居村落。至明朝中期,麻邑田氏大抵已遍布湖南麻阳、凤凰、芷江,贵州铜仁、镇远、玉屏,四川秀山等地。清代初年,由于四川人口锐减,于是湖广之民大批迁往川渝腹地,其中也有不少麻邑田氏族人,史称“湖广填四川”。今重庆合川、江北、万州、黔江,四川武胜、达州、遂宁、内江等地皆有麻邑入川之族分布。除入川之外,清初亦有迁湖北、广西、云南之宗族,足迹遍布神州。

田 袁:清光绪癸卯甲辰间余在项城袁公幕府今都统田山,中将任都练公所教练处总辨为修相见礼之始中将虎,而蚪顾昐英伟余洒然异之以后余任机要局局长,中将任允州镇守使每人都必班荆道故欢若平生时项城将任为河南督军议定未果四年内调陆军部,次长退食余輙与余小饮旗亭指书军如书沙聚米,洪之役中将直言无隐余君遂成患难之交居当谓,天挺英奇必磅礴积而出之君家世必有过人者岁,夏日余避暑于张家口荷中将适馆出临检田氏雨世清芬录见未敬授而读之乃知君雨世重若孝行,有非人情所能堪而节母茹荣含辛益彰懿宜其篱生,英为国干城古云为善之报不于其身必于其子孙,吾于田氏见之矣嗟乎国之昌也积德累行必世而后仁,家之兴衡困虑心历久而后显祖宗经当造如此其,难而子若孙双其余荫或乃猖狂态肆堕其家声九京有,灵能无隐痛余之所以重田君者在其治事精勤而又深,自歙抑不莫利不鹜声华国署无捋蒲之声宝僚有文,字之乐余旅食数日见君日必球一小时开步一小时,余则山立整襟习右军书数小时虽祭征之雅歌投壶,陶醒公之连习勤何以加兹然则节母为不朽矣敬书,数语戏诸卷专。是为河北临榆田氏始祖。

折叠编辑本段宗族特征

田姓族徽1.历史上,田姓可谓是名人荟萃。在二十四史中,田姓单独列传的名人就有一百二十七人;《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收有先秦至明朝的田姓名人二百七十二人;《中国名人大辞典》收录了先秦至清朝的田姓名人一百八十四人。

2.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清咸丰十年田裕益纂《田氏重修族谱》,湖南湘潭田姓一支字行为:“光裕成宗德,诗书启俊贤,文章华上国,科甲世常传。”其中“文章”两字原谱特意加“艹”头及“彡”旁。

折叠编辑本段其它姓

田与陈本一家 田横王留大名

《姓纂》说:“妫姓,舜后,陈厉公子完,字敬仲,仕齐,或号田氏,至田和篡齐为诸侯,九代至王健为秦所灭,建弟假及田?,儋子市,儋从弟荣,弟横,弟子广羽,时并裂地称王,北平。”《通志氏族略》曰:“田氏即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敬仲惧祸奔齐,逐匿其氏为田。陈、田,声近故也。”《姓氏考略》:“陈公子完奔齐,以陈氏为田氏,田近,故可互称,望出北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完,奔齐,以国为姓,既而食采于田,又为田氏。”由上面的四项记载,当年田氏之分自陈氏的情形,便已一目了然了。原来,当初从陈国出奔到齐国的公子完,起初还是以陈为氏的,后来,却由食邑于田,以及田、陈二声的相近等因素,才改换了自己家族的姓氏,使得这个著名的姓氏开始出现。这样推算起来,田氏的历史至少也在2500年以上。

田姓人还可以把自己跟上古圣君虞舜的渊源关系,追溯得一清二楚。依照《姓纂》的考证,周朝初年被武王封为陈侯的胡公满,是虞舜之子商均的第三十二代孙,春秋时代奔齐的田姓始祖公子完,是胡公满的第十代孙,而头一个以田为姓的,却是公子完的第七代孙。由此可知,田姓的始祖应该是虞舜的第五十四代后裔,真是脉络分明。不过,后来的田氏却也跟大多数的著名姓氏一样,并非“仅此一家,别无分号”。根据《列卿录》的记载,明朝初年辅佐惠帝废削诸藩之权,结果却引起靖难之祸的大臣黄子澄,在他被燕王磔死之后,他的儿子为了避祸,曾经改名换姓为田终,使得田氏增加了一支新的血脉,阵容更加的庞大。历史上,田姓的知名人士不少。田横和他五百壮士的事迹,更是壮烈感人。田横是齐国的公族,是齐王田荣的弟弟。田荣死后,田横代领其众,击项羽,收复齐地,并且迎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自任相国。后来,田广被汉将韩信所掳,他就自立为齐王,并于刘邦取得天下之后率领从属五百余人逃亡入海岛,然后,就谱成了下面一段记载于《史记》的可歌可泣壮烈史诗:“高祖召之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侯;不来,且举兵加诛焉!’横乃与二客诣洛阳,未至三十里,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奈何北面事之?’遂自杀。高祖以王礼葬横,拜二客为都尉,二客皆自刎。居海岛中之五百余人,闻横死,亦皆自杀。”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情况

田姓是中国大姓之一,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中排名第五十八,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九。田姓源头众多,历史最久远的当属出自妫姓的一支。妫姓相传是舜的后裔。武王灭商后,为便于国家的治理而追封上古圣王的后裔,妫姓中的妫满因此被封为陈侯,其所在的陈,大致位于今天河南开封以东,至安徽亳县以北,都城宛丘,就是今天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妫满史称胡公满、陈胡公。其后裔以陈为姓。春秋时,陈历公之子陈完为避祸逃亡齐国,齐桓公封他于田,陈完以地为氏,改称田氏,田完成为田姓始祖。此事在许多史籍中都有记载,入《通志·民族略·以国为氏》、《姓纂》、《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

田姓自得姓后,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除了田姓人自身的繁衍外,其他各姓和各族人出于各种原因的加入也促进了田姓的发展。如《金史》记载女真族的呵不哈姓改为田姓;宋宁宗朝官拜左丞相留正裔去掉留字上的卯,以田为姓;还有一支田姓是明初大臣黄子澄的后裔;湘西的一支土家族田姓有较为清晰的脉络,清朝江苏无锡人顾彩《容美纪游》中称容美当时的司主叫田舜年。有学者根据资料推算这支田姓诞生于元朝;台湾原住民中也有许多田姓人,其中一支比较特殊,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一位纹面老人叫田贵实,他的父亲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户籍人员进行姓名登记时,告诉户政人员喜欢种田,因此就被登记为田姓,并因为人多、钱多、土地多而被登记为“田三多”。

此外,许多其他的少数民族中也有田姓,如汉朝并州的田姓出自匈奴,宋朝的西夏人中有田姓,明朝时赐元人察察田姓,清朝时,满族姓氏“罕楚哈氏”和“田佳氏”改为田姓,在白族、藏族、高丽、佤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田姓。现在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县自称“蒙豆”的苗族中有田姓,居住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的白马路白马乡白马人中有田姓,著名歌星田震是瑶族人。回族中也有田姓。_

除了其他的姓氏的人加入到田姓中来的情况外,田姓中的人也时常加入到其他的姓氏中,这是田姓发展的又一个方面。据史料记载,田姓人曾融入如下姓氏中:薛姓、孙姓、车姓、陆姓、王姓、母姓、法姓、文姓、纥干氏、陈姓等。

田姓得姓之后,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而迁徙播迁至全国及世界其他国家。

折叠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田氏最初发源地是今山东省境。自秦国吞并齐国后,田姓最初是向西、北之地迁播。汉初,田氏贵族,曾先后裂地称王,但不久均被灭掉。为了清除各地反叛势力,维护汉朝统治,汉高祖强迁关东豪族于关中的阳陵(今属陕西),田氏贵族也就不得不迁入此地。再后,田氏族人又有迁徙至北平(相当今河北、天津一带)。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这段时间里,田姓的郡望又有信都(今属河北)、范阳(今属河北)、颍川(今属河南)、汝阴(今属安徽)、并州(今属山西)、易州(今属河北)、汾州(今属山西)、兖州(今属山东)等地。可见,汉至隋唐之际,田姓已基本上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宋时,田氏南迁繁衍于今福建、广东等地。据有关资料所载,田希圣为田氏闽、粤始祖,原居浙江杭州,4传至田衍,移居福建宁化,2传至滋茅,徙居福建长丁;芝英迁广东兴宁。田滋茅子松岗,于宋末迁广东海阳,后徙达埔,为大埔开基始祖。明清之际,田姓便播及大江南北广大区域。总之,从历史上看,田姓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折叠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折叠堂号

\"贫骄堂\":战国时候田子方做魏文侯的老师,一次子方在路上遇到太子,太子急忙下车拜见子方,子方不还礼。太子问道:\"是富贵的人可以骄傲?还是贫贱的人可以骄傲呢?\"子方答道:\"只有贫贱的才能骄傲!诸侯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国;大夫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家;贫贱的人如果自己的行为不合当官的心,说话当官的也不听,就到别的国家去,像丢掉破鞋子一样。富贵的人怎么能和他们一样呢?\"

折叠郡望

北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今河北满城北。

雁门郡:战国始置郡。此支田氏,其开基始祖为唐太尉田承嗣。

京兆郡:汉时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此支田氏,为西汉大臣田蚡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田氏,其开基始祖为北宋右谏大夫田瑜。

郡望堂号 田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有:

1.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满城北;

2.雁门郡,秦汉时治所在善元(今山西右玉南),

东汉时移治阴馆(今山西代县西北),

三国魏移治广武(今代县西);

3.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4.平凉郡,治所在平凉(今甘肃平凉市西北);

5.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6、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7.天水郡,治所在平襄(在甘肃通渭西北)。

堂号:“贫骄”、“风翔”、“紫荆”、“北平”、“雁门”、“风鸣”等。

附:紫荆堂考

宗族堂号,乃彰显本族家声,且具其鲜明特色之雅称。“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即以本族尤可激励、凝聚族人之名言、美德、感人事件而名之。

田姓宗堂几乎全以“紫荆”名之。何也?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碉玉集十二感应》所载:“汉京兆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皆平均。惟堂前一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燃。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真仕至中大夫。”荆树家声,肇庆於此矣!

粤稽各地田氏宗谱,曰紫荆堂者有赣、鄂、湘、皖、豫、齐鲁、冀、晋、陕、蜀、贵、闽、浙及华夏大部区域之谱。曰荆茂堂者有溧水谱、萧山谱。曰荆树堂者亦有巨野谱、鱼滕谱。虽有他号者,如开封谱曰德蔚堂、湖南江永谱曰鹰门堂。绍兴谱曰五丰堂;沂水谱曰耕馀堂。辽宁谱曰守正堂、三盛堂。另有耕裕堂、贫骄堂、聚书堂、烛照堂等。凡其数皆寥若晨星也。甚至今之香港回归,亦据田真兄弟之故事,以紫荆花为区旗图案。足见此感天应地之事,名垂千古,紫荆花神圣无比,四海飘香!

江西大湖田氏第十八届赣鄂皖十二县宗谱合修谱局

柳风 谨识

公元二○○九年己丑十月廿五日 谷旦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田单:临淄(今属山东淄博)人,战国名将。乐毅伐齐,齐国岌岌可

危,只存二城,田单用火牛阵大败乐毅而复国。

田因齐:战国时齐国开明国君,史称威王。他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招纳学者,百家争鸣,便齐国极一时之盛。

田赞:战国时期齐国大夫,他因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去拜见楚王而被记载于《吕氏春秋》。因讥讽楚王楚王穷兵默武而出名。

田文:山东滕州人,战国时齐国名臣,他轻财下士,门客三千,号孟尝君,为“战国四君子”之一。

田骈:战国时思想家,齐国人,他治学黄老,借道明法,讲学稷下,善于雄辩,与慎到齐名。

田 忌:战国时期齐国人,因以“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的完美战术赛过齐王,因而被人赞不绝口,名亦留青史。

田横:狄县(今山东高青东南)人,是齐王田荣的弟弟,秦末从兄起兵,重建齐国。楚汉战争中,自立为齐王,兵败奔彭越。汉建立,率徒五百人逃亡海岛,因不愿称臣于汉,全部自杀。此岛后称“田横岛”。

田何:临淄人,西汉著名学者、今文易学的开创者,号杜田生,专治《周易》。

田承嗣:平州卢龙(今属河北)人,唐末时军阀,为河北割据势力,也曾两度叛乱,死后由其侄田悦继位,曾一度自称魏王。

田汝成: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文学家。他博学、工文、尤善叙述,撰写有《炎徼纪闻》、《西湖游览者》、《辽记》、《田叔禾集》。

田应扬:河北鸡泽人,明代廉吏。万历间任广昌令,存心爱民,自奉俭约,时称“廉吏第一”。

田锡田:襄城(今属河南)人,清代书法家,好收藏金石文字,著有《书学偶录》。

田文镜:汉军正黄旗人,清代大臣,为雍正之心腹。雍正即位后,历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抚、河南总督、兵部尚书,后又兼领山东,称河东总督。

田兴恕:今湖南凤凰人,清代将领。行伍出身,因镇压太平军、贵州苗民起义,而历任青州镇总兵、贵州提督、贵州巡抚、钦差大臣等职。后因恃功骄横及斩杀洋人传教士而被罢职。

田 光:燕国著名的侠士,他结识燕太子丹后,曾把荆轲推荐给 太子丹以谋刺秦王政,太子丹要田光保证不泄密,田光便抽刀自尽,让太子放心,又激励了荆轲。

田九成:明初农民起义军首领,他在陕西勉县,以白莲教组织农民起义。

折叠编辑本段当代名人

田秉毅:羽毛球运动员。

田亮:跳水运动员。

田佳:中国沙滩排球运动员(女)。

田晓菲: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天津会员(女)。

田汉: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田 汉: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

田茂泉莱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棋山传说》作者。

田原:硬笔书法家。

田纪云: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田震:中国著名歌手(女)。

田壮壮:中国电影“第五代”代表人物之一,导演,演员,编剧。

田家炳(Tin Ka Ping,1919- )香港企业家,现为田氏塑料厂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田化化工工厂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

田馥甄: 台湾著名SHE成员中的Hebe,歌手(女)

折叠编辑本段家谱目录

折叠当代

1167【全国】田氏族谱十七卷()日子宽六修 元年(1912)紫荆堂木刻本

十八册 河北大学注:该族散居于安徽、陕西等地。

1168【全国】田姓族谱一卷 元年(19l2)续修 钞本 湖北来凤县办

注:该族散居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地区。

1169【河北秦皇岛】临榆田氏家谱六卷首一卷谱馀 五卷()田中玉修 袁绍昂编

十三年(1924)钞本 七册 北图

1170【山西五台】田氏家谱一卷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写本 山西五台县档

1171【江苏湮水】田氏宗谱十三卷()田弼臣纂 六年(1917)荆茂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群力乡爱民口家边材 注:谱初修於明正德元年。

1172【江苏扬州】田氏宗谱二十四卷 ()田成棋等重修 王耀堂编辑

间木活字本 二十四册 四川图

1173【浙江】萧山道源田宗谱六卷 (清)田廷耀等重修 清道光十七年(1837)紫荆堂木活

字本 六册 浙江图 美国注:一名《萧山田氏家乘》。

1174【浙江萧山】欢潭田氏宗谱四十八卷 (清)田绳祖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荆茂

堂刊本 南开大学浙江萧山县欢潭乡欢联村 (缺卷1)

注,谱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年,凡十修。

1175【浙江】萧山田氏宗谱不分卷(清)田增鑫重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守正堂木活字本 辽宁图

1176【浙江绍兴】山阴湖塘田氏宗谱四卷 (清)田有岳岳等续修

清光绪三年(1877)五丰堂木活字本 日本美国

注:一名《湖塘田氏家乘》。

1177【浙江】上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首一卷()张美翊纂修 四年(19l5)

凤 堂木活字本 北图 北京大学北京师大 历史所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上海图 浙江图

注:田子谊始修於明万历三十一年。

1178 【福建宁化】田氏家谱不分卷(清)田万先编 清雍正十年(1732)写本

一册台湾

1179【山东德州】安德田民家谱□□卷 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

山东德州市图(存卷2一4)

1180【河南开封】田氏家谱不分卷 (清)田俽修 清咸丰元年(1851)德蔚堂刻本

一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年。

1181【河南开封】田氏家谱不分卷 (清)田俽重修

清同治九年(1870)德蔚堂刻本 一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年。

1182【河南开封】大梁田氏家谱一卷 ()吴兰孙续修

十年(1921)铅印本 辽宁图 美国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年。

1183【河南】睢阳卫田氏家乘二卷 (清)田志肃补修

清光绪二年(1876)补修 七年(1918)田氏石印本 河南图

注:附《琴舫年谱》不分卷。

1184【湖北】长阳白沙坪田氏族谱六卷 (清)田宗达 田尊贵主修

清光绪七年(1881)木刻本

湖北长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5【湖北】长阳天池口田氏族谱不分卷

二年(1913)钞本 二册

湖北长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6【湖北】长阳桃山田氏族谱六卷

木刻本 湖北长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存卷6)

1187【湖南】田氏重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次一卷

折叠田裕珍纂修

清咸丰十年(1860)紫荆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历史所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初年。该族散居湘乡、湘潭等地。

1188【湖南】田氏合修族谱四十四卷首一卷

()田稷开修 田才成纂

四年(1915)鹰门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

注:该族散居於宁乡、益阳等地。

1189【湖南醴陵】醴西田氏五修族谱十八卷

折叠田复书修田泰富纂

清光绪十九年(1893)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3、5、7一9、10一14、17)

1190【湖南】醴陵头田氏河分六修谱二十六卷

二十七年(1938)铅印本 湖南图(存卷24一26)

1191【湖南】湘乡田氏三修族谱四十一卷首三卷末

一卷 清光绪三十年(1904)活宇本

湖南图(存卷首上、中、下)

1192【四川遂宁】田氏族谱一卷

折叠田应平田昌琨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本 四川遂宁县派出所

1193 田氏族谱五十卷

折叠朗盥纂

明宣德三年(1428)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4 鹰门郡田氏族谱四十卷

折叠孙一克纂

清同治十一年(1872)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5 田氏宗谱九卷首一卷

折叠田广湘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活字本 十册 北图

1196 田氏宗谱六十卷

清宣统三年(1911)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7 田氏宗谱四卷

由玉峰纂 安徽阜阳县档

折叠编辑本段其他姓氏

车 汉昭帝令田千秋坐小车出入宫廷,号称“车丞相”。他的子孙后来就改“车”姓。

法 前286年,齐湣(m n)王灭宋,独占宋地,引起各诸侯国的不满,燕昭王便联合秦、楚、赵、魏、韩共打齐国。六国联军攻破齐都临淄,占领70多个城市,齐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泯王逃到莒城,楚人假意愿帮齐国,进入莒城杀死湣王。齐太子田法章化装平民到莒太史殷家里当仆人。太史女儿见田法章言行举止都象有身份的人,经常接触,彼此相爱,私定终身。几个月后,楚人撤走,齐军民到处寻找齐王后人,法章这才说明自己的身份,被拥立为襄王。他的庶子,有以他的名字为姓的,称“法”姓。

孙 田完的五世孙,田桓子无宇有三个儿子。长子田常,后来杀齐简公,独霸朝政;三子田书字子占,在齐为大夫,因为伐莒有功,齐景公把他封在乐安,赐姓“孙”。田书的孙子就是著名的兵法家孙武;孙武的孙子孙膑也是著名的军事家。(田无宇后代有多人做过大官。其中孙茂道、孙偓在唐代出任宰相)

文 文氏有几个来源,其中之一是田氏。战国时贵族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号孟尝君,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后齐国贵族田甲叛乱,孟尝君逃亡魏国,任魏相,死后諡文子,他的后人改姓为“文”。

光 燕太子丹对秦的威胁十分害怕,想刺杀秦王,结识义士田光,希望为其效力。田光已老,无力完成使命。于是向丹推荐荆轲,在完成这一使命后自杀。田光之后裔在秦末迁离故乡,并以“光”为姓。

第、第二、第五、第八刘邦建立西汉后,为增强关中经济,剪除豪强实力,陆续将先秦诸侯迁来关中定居。齐王田氏也在被迁之列。由于田氏分支太多,迁徙时被分为第一氏到第八氏。齐王田广之孙田登为第二门,改姓“第二”;“第五”氏中有著名的司空第五伦;田广弟田英为第八门,改姓“第八”。王莽时的讲学大夫第八矫就是田英之后;第五氏后代在迁往他乡后,也有改为“第”姓的。

王 齐王田建有子三,二子田桓改姓“王”,意为王室之后。

陈 齐王田建第三子田轸,曾任楚国国相,颍川侯,迁居颍川后,复姓“陈”。陈轸子婴,官秦东阳令史;婴子余是秦末农民战争中的风云人物;余子轨;轨子审;审子安;安子桓;桓子愿;愿有子四:清、察、齐、尚;齐子源;源有子三:寔、崱、邃。其中寔,字仲弓,曾任后汉大将军掾属;寔有子六:纪、虁、洽、谌、休、光。其中谌生子忠,曾任青州刺使。忠生子二:佐、和;佐有子二:准、徽。准子道基,官至晋朝太尉,封广陵元公。准生子伯盼迁居曲河(江苏丹阳)生子陈匡;匡有子二:赤松、世达。世达曾任长城令。迁居长城脚下,生子陈康,官至丞相掾;康子英,任盱眙太守。英子公弼,官至尚书郎。公弼子鼎,官至步兵校尉。鼎子高,官至散骑侍郎。高子咏,官怀安令。咏子猛,官安城太史。猛子道巨曾任太常卿。道巨子文赞。文赞有子三:谈先、霸先、休先。其中霸先是南朝陈国开国皇帝;谈先官至南朝梁国东宫直阁将军。另外,还有不少陈氏后代在后世出任高官显职。(《田》p.29-30)

敬 陈完的后代,由于陈完死后諡为敬仲,就以“敬”为姓。秦代有敬丕,其子敬教,官至河东太守。敬丕之孙敬韶汉末任扬州太守;敬丕之后敬晖唐代宰相。

陆 田完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封建平原般县陆乡,因而改姓“陆”氏。陆通子发,任齐国上大夫。发有子二:万、皋。皋之孙陆贾,官至西汉太中大夫。贾之子孙渡过长江,定居吴县(苏州市)。贾裔孙逊;逊之子杭,均官至吴国丞相。逊弟瑁,官至吴国选曹尚书。瑁之后裔任五代晋、宋侍郎。陆发子万的后裔在之后各代更为显赫,有不少人都身居要职。其中有六人在唐代出任宰相,他们是:陆敦信、元方、象先、杀声、扆、贽。

妫 田丰的儿子田恢,在吴郡定居后改为“妫”姓。

姚 田丰的五世孙田敷改姓“姚”。其后代不少人做过高官。如姚令璋、姚元之在唐代担任过宰相。

申 明朝中叶山西交城县田家山村人田玉川,打抱不平,打死卢陵王之子,卢陵王要抄灭田氏全族,族人们纷纷逃走他乡。为了躲避迫害,有些田姓人不得不将“田”姓改为“申”氏。

庹,庹姓出现较晚,也是由田氏改姓而来。

贵州史上面积最大的土司——思州田氏:和贵州建省有着密切的联系

思州田氏,是贵州历史上四大土司之一,而且是四大土司中势力范围最广的土司。在元朝和明朝初期,思州田氏占据了今天的铜仁、黔东南大部分地区,其面积大约是现在贵州省的三分之一。史学有“思播田杨,两广岑黄”的说法,足见当时思州田氏的地位重要。而在贵州历史上,有“先有思州,再有贵州”的说法,1413年,思州土司被废除,成为了贵州建省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思州田氏的来源

关于思州田氏的来源,历史上有不同的记载。嘉靖《贵州通志》记载思州田氏的始祖是从田克昌,在唐朝进入了思州,“唐有天下,田氏始祖克昌陟巴峡,绝志宦游,从事商贾,遂卜筑思州”。而《思南府志》则记载为隋朝开皇二年(582),“田宗显为黔中太守,后陟居巴峡,唐高宗时,其四世孙田克昌卜筑思州。”这又将思州田氏入黔的时间推移到了隋朝。不仅如此,田氏的家谱还将思州田氏和齐国田氏相联系。

思州古镇

在史料选择上,个人觉得地方方志只能作为官方史书的补充史料,其可信度是比不上官修史料的。《贵州通志》和《思州府志》认为田氏来源于中原,这是受到田氏攀附中原大姓的影响。同样的,播州杨氏和水东宋氏都会将自己的族谱和中原的豪门大姓联系,实际上,这些土司基本都是地方的传统势力。通过官方史料可以得出,思州田氏来源并非汉族,而是少数民族。从宋代诸籍的有关记载看,田祐恭应非汉人。《舆地纪胜・思州》云:“徽宗即位八年,西南夷蕃部长田祐恭愿为王民,始建思州。”成书于南宋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载:“思、黔州巡检田祐恭,本思黔夷,所部土丁药箭手,悉其种族,轻捷习山险,知夷中事”。由此可见,思州田氏始祖就是当地的少数民族。

德江龙泉坪思州宣慰司遗址

通过官修史书也可以证明,田氏的祖先很早就活动在乌江下游和武陵山一带。《南齐书・蛮传》云:“永明初,向宗头与黔阳蛮田豆渠等五千人为寇”;《周书・李迁哲传》又云:“黔阳蛮田乌度、田都唐等每抄掠江中,为百姓患”。可见早在南北朝时期,田氏就在此活动,被成为黔阳蛮,并且常常入寇周边地区。《周书・蛮传》、《北史・蛮传》记载田氏是当地最大的势力之一,云“有冉氏、向氏、田氏陬落尤盛”,他们常常称王称侯,占据三峡地区,阻断水路交通,进行抢劫活动。

思州城地图

隋朝建立后,田氏首次归顺于朝廷,隋朝在此设置了奉州,后来改为黔州、黔安郡。《元和郡县志》载:“黔州……本汉涪陵蛮田思鹤以地内附,因置奉州,建德三年,改为黔州,隋大业三年,又改为黔安郡。”《思州府志》记载,田宗显在隋朝开皇二年(482)被派遣来征讨黔州的蛮夷,接着被封为“黔州刺史”,这实际上就给了田氏抹去了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并且和中原田氏攀附上了关系。唐朝建立后,田氏首领田惟康归顺,被册封为了黔潭二州节度使,到田阳明时,被册封为了黔州都督府大总管。可见田氏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不过终唐朝一带,田氏的势力始终局限在乌江下游一带,该时期不能叫做思州田氏,只能叫做“黔州田氏”。

二,宋元时代的思州田氏:走向鼎盛

思州之名,最早出现在唐朝。唐贞观四年(630年),设置思州,治所在务川县(今沿河),其管辖范围主要在渝东南和黔东北一角。宋朝时期,田氏势力开始强盛起来,控制范围从扩展到了今天的整个铜仁地区,而原本的思州也从务川(沿河)迁徙到了乌江中游的新务川(今务川县)。《方舆胜览》记载:“大观元年(1107),蕃部长田祐恭愿为王民,始置思州。”南宋之交,田氏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其首领田祐恭不断向黔南一带发展,“诸夷落皆降,拓土环二千里”,当时的贵州城(贵阳)也一度被其占据。1119年,田佑恭被册封为了贵州防御史。

沿河淇滩古镇

元朝建立后,贵州土司纷纷归属于元朝。1275年,思州土酋田景贤归附,元朝在此置思州安抚司,开始设治于水德江(今德江),后来又迁徙到了龙泉坪(今凤冈县),在元朝后期迁徙到清江(今岑巩县)。于是,将新治清江称为“思州”,而旧思州称为“思南”。1284年,思州安抚司降为思州军民安抚司,受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节制。当时,思州地区已经划分为了一府、十四州县、五十二长官司。一府就是镇远府,而镇远府的知府也是思州田氏的人担任,是土知府。

贵州四大土司分布

宋元时代是思州田氏是其发展的顶峰。在势力范围上,思州的版图扩展到了最大,不仅占据了整个黔东北,还将黔东南和渝东南和湖南部分地区纳入了势力范围之内。而在经济和文化上,思州在宋元时代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思州靠近巴蜀和湖南,在战争期间,会有大量的流民进入思州,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播种工具以及劳动力,推动了思州地区的农业发展。元朝建立后,命令思州等地劝课农桑,如至元十六年(1279年),诏喻四川行省“抚治播州、务川西南诸蛮夷,官吏军民各从其俗,无失常业”,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诏渝思州宣抚司“因阅户惊逃者,使各安业”。在明朝之前,贵州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就是播州和思州两地。

思州古镇

思州地区物产十分丰富,这给工商业发展提供了交通。据《太平寰宇记》所记载,思州地区产朱砂、腊等,其中朱砂被定为“元贡”。在今天铜仁万山有汞矿遗址,这里的汞矿储量和产量在古代曾经一度位居中国第一。另外,思州出产的茶叶也十分有名,《茶经》记载“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另外思州还出产石砚,是中国较早的八大石砚之一,苏东坡誉之为“珙璧”。由于乌江贯穿思州之地,因而思州地区成为了贵州水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乌江沿岸的思南成为当时贵州的航运中心。除了乌江之外,思州境内还有清水江、都柳江、舞阳河、锦江等,都可以通航,因此思州也是贵州商业最为大大的地区之一。

镇远祝圣桥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文化的发展。思州地区靠近四川,在文化上也受到四川的影响。《思南府志》记载北宋时期田祐恭被召入觐,其行为举止不像蛮夷之人,宋徽宗十分好奇。田祐恭回答有门客夏大均教授。可见在宋朝时期思州就已经引进了中原文化。贵州省最早的书院,就是出现于宋朝时期沿河的鸾塘书院。宋代思州已经出现地方志书,如《思州图经》,《黔州图经》等。另外,中原文化传入思州的同时,佛教和道教文化也开始进入了此地。王象之《輿地纪胜》记载宋代:“黔州佛教已盛”,田祐恭大境内建造了许多佛寺,思南地区出现唐宋古寺有白柱神庙、集福院、福常寺等寺庙、整山寺、常乐寺、昉龙寺。北宋乾德年间,在印江一带出现了贵州最早的道观,是道教传入贵州之始。

梵净山

二,思州田氏和灭亡

1368年,明朝建立,到1381年朱元璋派遣大军远征云南,从此云贵高原已经被明朝控制。此后明朝在贵州大量驻扎军队,推行屯田,设立贵州都司等军事机构。为了加速贵州的发展,朱元璋还实行了“调北填南”,使得几十万移民涌入了贵州。此时,贵州的改土归流已经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而土司制度必然会走向衰亡。

思南文庙

1362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镇远知州田茂安于是将北思州和镇远献明玉珍,被明玉珍在此设立思南都元帅府、思南宣慰司,从此思南田氏为了思南和思州两部分。1365年,朱元璋的军队已经进入了湖南西部,通往贵州的大门已经敞开。在这种情况下,思南和思州均投降于朱元璋,朱元璋于是分别设立思南宣慰司和思州宣慰司。思州之地,是湖南通往云南的咽喉之地,如镇远一州,史称“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田氏归附后,明朝就在其交通要道驻扎军队,设立卫所,包括包括镇远、偏桥、清桥、清浪、平溪、五开、铜鼓等卫,黎平、新化、新化亮寨、平茶屯等所。这些卫所的设立,使得田氏两大土司已经被明朝的军事实力牢牢的控制,一旦有机会,明朝必然会推行了“改土归流”。

在岑巩县注溪镇的龙江河畔,有一个古老的寨子,它叫衙院,这里居住着80余户土家族的田姓人家。

洪武末期到永乐初期,思南、思州二宣慰司又因为争夺土地而结怨,相互仇杀。1410年,思州宣慰使田琛联结原为思南司宣慰副使、后改辰州知府的黄禧进攻思南,杀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之弟,并发其祖宗坟基,并戮其母尸。田宗鼎于是到明朝上诉,于是明成祖朱棣派率兵5万剿灭思南土司。之后,朱棣又以田宗鼎缢杀亲母为借口,废除了思州宣慰司。至此,田氏的思南、思州两大宣慰司均宣告灭亡。明朝在思州之地设置了思州、石阡、黎平、新化四府,在思南之地设置思南、镇远、铜仁、乌罗四府。两大宣慰司的废除大大推动了黔东地区的改土归流进程,此后虽然还有几十个长官司,但是已经不成气候。

石阡万寿宫

永乐十一年(1413),朱棣正式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司。第二年,就将思州府、黎平府、新化府、石阡府,思南府、镇远府、铜仁府、乌罗府纳入到了贵州省的范围。可见,思州土司的灭亡直接推动了贵州改土归流和建省,因此贵州民间有“先有思州,再有贵州”的说法。贵州省建立后,铜仁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得到空前迅速的发展。思州土司曾经在宋元时代推动了铜仁地区的开发,但是在明朝却成为了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初期的贵州省

参考文献

何仁仲《贵州通史》

田敏《论思州田氏和元明思州宣慰司》

娄性诚《思州对贵州建省的历史贡献》

《百家姓》之——田姓来历

姓氏起源

起源一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田仆,是西周初期设置的官位,与田地农耕无关,而是专职负责管理君王所行之道路的官吏。周王朝,是在灭殷商王朝的基础上建立的奴隶制国家,而殷商是以土德立国,因此在周公以三年之久的时间镇压了纣王之子武庚的反叛以后,周王朝君王所行之路就不再同于士卿大夫和平民百姓所行之路了,而是专用木板铺设的道路,称“田路”,取五行之中的“木克土”之意,防止殷商旧族再造反。田仆,就是负责建造和管理田路的大夫,下属有上士十二人,史一人,丞相一人,徒若干,是很重要的官职,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在典籍《周礼·夏官》中记载:“田仆,掌驭田路。田路,木路也。田仆上士十有二人。”在田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田仆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该支田氏古音读作chén(ㄔㄣˊ),今读作tián(ㄊㄧㄢˊ)亦可,是古老的姓氏之一。

起源二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田公它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典籍《荀子·非十二子》中杨倞注引《世本》记载:“楚平王孙有田公它成。”

田公它成,是楚平王熊弃疾(公元前528~前516年在位)的支庶孙,其后裔子孙以其先祖名字为姓氏,称田公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该支田氏读音作tián(ㄊㄧㄢˊ)。

起源三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晋国都城新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在史籍《左传·成公六年》中记载:“晋迁于新田。”周简王姬夷二年(公元前584年)农历4月,晋景公姬孺将晋国都城迁至新田(今山西侯马西北城),位于临汾盆地南沿,西南有峨嵋岭,南有绛山,均为中条山余脉。汾河在侯马市西北从东北向西南流过,浍河在市南自东向西流过,在两河交汇的三角平原地带,号称“旱码头”。清乾隆二十三年撰著的《曲沃县志》和清嘉庆二年撰著的《续修曲沃县志》中,皆称“新田故城在今治西南三十里”,“其地也,绛山为屏,峨嵋列峙,浍绕于前,汾环于右”。曲沃西南距侯马为十五公里,今侯马为春秋时晋国新田,遗址被发现于1952年,至今仍在继续发掘整理中,当无可疑。晋国在新田立都,传位十三世,历时二百十六年。其间,晋国曾保持了一百余年的“中原盟主”地位。

在晋都新田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新田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该支田氏读音作tián(ㄊㄧㄢˊ),世代相传至今。

起源四

源于姬姓。出自明朝初期大臣黄湜之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明朝初年,有一著名的辅佐明惠帝(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大臣黄湜,因他提出了废削诸藩之权,引发了靖难之祸。黄湜,公元1350~1402年,字子澄,分宜大岗山澧源村人,是明朝初期著名政治家,提出“削藩”政策的主要人物之一。

黄湜被明成祖朱棣杀害后,他的儿子黄彦修为避祸改名换姓为田终,隐居在今湖北省咸宁一带,其后世子孙世代沿袭称田氏。该支田氏读音作tián(ㄊㄧㄢˊ)。

部分始祖

田汝源:字世本,行千十二宋景炎元年由明经贡举授上虞需学教谥遂卜居上虞永丰乡东朴五车堰南双石桥北卒葬五大夫里连洒北之凤凰山,配倪氏,子三长允隆,随父住上虞文允迪,七月十八日寅时寿,七十一葬宅巷口堑地,子五长日清,次日和,次日升,次日明,次日兴。是为浙江上虞永丰乡田氏始祖。

田养纯:寿字辈(包括寿字)为上十四世,山字辈(包括山字)为下传十二世。后世者应一律以十二辈字顺序严推,不得擅改(乳名不在其限)各代应将 辈字放在中间,十二字间先后顺序,如后有慎重追远者,再以要下延。山西八甲口田氏始祖。

田旺广:字仁可,公自吴迁湘第二下都即今一坊,卓然自立而才足干理垂裕昆,元仁宗皇庆元年壬子生,明洪武己巳没,葬今二都龙兴寺后中嘴辰山戌向。元配:陈氏,生没失考,葬今一都地名新研铺落田。生子一:田经。湖南田氏始祖。

田延昌:原籍陕西蓝田滥泥村,大宋咸淳间进士,任浙江省绍兴府余姚知县,流寓于籍。解组后居余姚老鸦田,生万全、万亩。万全生三辅。三辅生五子曰:德明、德兴、德璋、德瑛、德寅。元至正年间,余姚文举田德明、武举田德兴,其贤能武功为国所用,授之以职,领旨赴任。五公遂齐迁湖广麻阳县,从此扎根麻阳,繁衍生息。明公下业官村,兴公居漫水村,璋公裔于长潭,瑛公下业五寨司郎溪,寅公裔居贵州玉屏县。至明初五公分房,为麻邑田氏第一次迁徙,奠定了以麻阳为中心向四周迁徙分布的格局,形成多个以田氏为主的聚居村落。至明朝中期,麻邑田氏大抵已遍布湖南麻阳、凤凰、芷江,贵州铜仁、镇远、玉屏,四川秀山等地。清代初年,由于四川人口锐减,于是湖广之民大批迁往川渝腹地,其中也有不少麻邑田氏族人,史称“湖广填四川”。今重庆合川、江北、万州、黔江,四川武胜、达州、遂宁、内江等地皆有麻邑入川之族分布。除入川之外,清初亦有迁湖北、广西、云南之宗族,足迹遍布神州。

田袁:清光绪癸卯甲辰间余在项城袁公幕府今都统田山,中将任都练公所教练处总辨为修相见礼之始中将虎,而蚪顾昐英伟余洒然异之以后余任机要局局长,中将任允州镇守使每人都必班荆道故欢若平生时项城将任为河南督军议定未果四年内调陆军部,次长退食余輙与余小饮旗亭指书军如书沙聚米,洪之役中将直言无隐余君遂成患难之交居当谓,天挺英奇必磅礴积而出之君家世必有过人者岁,夏日余避暑于张家口荷中将适馆出临检田氏雨世清芬录见未敬授而读之乃知君雨世重若孝行,有非人情所能堪而节母茹荣含辛益彰懿宜其篱生,英为国干城古云为善之报不于其身必于其子孙,吾于田氏见之矣嗟乎国之昌也积德累行必世而后仁,家之兴衡困虑心历久而后显祖宗经当造如此其,难而子若孙双其余荫或乃猖狂态肆堕其家声九京有,灵能无隐痛余之所以重田君者在其治事精勤而又深,自歙抑不莫利不鹜声华国署无捋蒲之声宝僚有文,字之乐余旅食数日见君日必球一小时开步一小时,余则山立整襟习右军书数小时虽祭征之雅歌投壶,陶醒公之连习勤何以加兹然则节母为不朽矣敬书,数语戏诸卷专。是为河北临榆田氏始祖。

迁徙分布

公元前三九一年,田完之八世孙田和把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史称田和代齐。可见田姓是春秋战国时的齐国首都山东临淄为发祥地,从这一时期活跃于政坛的田姓人来分析,田姓在先秦时期已分布于今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地。传到田和重孙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田建被迁于共(今河南辉县),其他田姓开始向西、北之地逃难。不久秦末起义军四起,田姓家族闻风而动,有八人裂地称王,煊赫一时,但不久均纷纷垮台。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之言,强迁关东豪族于关中的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诸田亦在强迁之列,后发展成为京兆一带望族,后来,田姓各族又迁徙至北平(今河北满城北)。从汉始,今川、鄂、湘、黔交界一带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中已有不少田姓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田姓避乱南迁,可以说田姓已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亦有迁山西太原、宁夏固原、天津等地。唐代宗时,有田承嗣被封为雁门郡王而落籍当地。宋代以前,田姓主要在中国的北部和中部播迁。河南田姓的开基始祖是宋代的田瑜,颍川汝阴田姓开基祖为虢州团练使田令芳。此际,田姓开始有迁今福建、广东者,田希圣为闽、粤始祖,原居浙江杭州,四传至田衍,移居福建宁化,田衍孙田滋茅,于宋末徙居福建长汀,滋茅子松岗迁广东海阳(今潮州市潮安区),后徙大埔,为大埔开基始祖。传至田文长时,兄弟五人俱移广东程乡(今梅州市梅县区),文长次子法聪、三子法盛移居广东惠来。明清之际,田姓已播及大江南北广大区域,从清代中叶开始,闽粤田姓陆续有人迁至台 湾,进而移居海外者。如今,田姓在全国分布广泛,以河南、四川、山东、河北、江苏等省为多,上述五省田姓约占全国汉族田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

郡望

北平郡:战国时期燕国始置。秦国灭燕国后沿用,辖地在河北东北部和辽宁西部,治所在蓟县,如今北京当时属广阳郡,与右北平之间隔着渔阳郡。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

平凉郡:周郝王四十三年(己丑,公元前272年),秦昭王灭义渠戎,置陇西、北地、上郡,平凉入秦国的版图,属北地郡。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

凤翔郡:亦称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

堂号

紫荆堂:紫荆是田氏的堂号,田姓人常以“紫荆之后人”骄傲和引以为豪。田氏的宗祠、院落、门头也常冠以“紫荆”之名,如“紫荆传芳”、“紫荆之后”、“紫荆世第”等。如果您看到一家门头上挂着“紫荆传芳”、“紫荆之后”、“紫荆世第”“紫荆家风”这样的匾额,那么就知道这一家一定是田姓。田氏的后人常以“紫荆之事”教育后世子孙要团结和睦相处、或用来比喻兄弟骨肉相连之情。对联”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的上联讲述的就是田真、田庆、田广三兄弟和紫荆树的故事。

紫荆堂号的来源与最早的典故记载是(梁)吴均所撰写的《续齐谐记》: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真仕至太中大夫。 【 陆机诗云:\"三荆欢同株。\"】

贫骄堂:战国时候田子方做魏文侯的老师,一次子方在路上遇到太子,太子急忙下车拜见子方,子方不还礼。太子问道:\"是富贵的人可以骄傲?还是贫贱的人可以骄傲呢?\"子方答道:\"只有贫贱的才能骄傲!诸侯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国;大夫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家;贫贱的人如果自己的行为不合当官的心,说话当官的也不听,就到别的国家去,像丢掉破鞋子一样。富贵的人怎么能和他们一样呢?\"

字辈排行

田氏宗亲家谱管理委员会2006年公告统一续派字辈:“树焕均希如昭修茂乃堂宗进振华夏相继本瑞祥”。

广东省普宁市南营村梅坡公田氏字辈:“ 宗、明、永、笃、世、德、传、芳、发、育、贤、豪、家、声、大、振 、美、珍、可、尚、良、玉、为、宜、特、品、名、远、 献、之、朝、端、宗、明、永、笃、 世、系、传、芳、 登、升、俊、彦、 裕、国、文、章、郷、咨、德、茂、 福、寿、贞、康、 凤、仪、嘉、美、 麟、瑞、发、祥”。

安徽无为田氏字辈:“承、家、光、国、志、在、荣、宗、文、明、显、兆、运、际、时、宏、人、和、天、泰、云、喜、从、龙、才、舒、克、展、永、建、奇、功”。

历史名人

田穰苴(生卒不详),又称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由于年代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唐肃宗时将田穰苴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田穰苴为横山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田忌,战国时期齐国人,因以“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的完美战术赛过齐王,因而被人赞不绝口,名亦留青史。

田丰(?-200年),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其为人刚直,天姿朅杰,权略多奇。能够审时度势,很有战略眼光。其在袁绍阵营与荀彧在曹营的地位相似。但多次进言都不被袁绍采纳,无法发挥才能。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监禁。官渡之战后,因逢纪谎言中伤,田丰被袁绍杀害。

当代田姓的人口已近520万,为全国第三十六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