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喝雄黄酒是什么节日(白娘子喝雄黄酒是什么节日)

时间:2023-10-07 01:58:00 作者:凉话刺骨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端午习俗之饮雄黄酒

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古人以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故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希望有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人们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能驱邪解毒。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药料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新白娘子里的雄黄酒,端午节喝真能“辟邪解毒”吗?

经典民间爱情故事《新白娘子传奇》是80后的集体记忆,故事里的每一个细节,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尤其是白娘子端午节误饮雄黄酒现蛇形把许仙吓昏倒地的情节,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县的居民在给孩子涂抹雄黄酒。

端午节即将来临,喝雄黄酒真能辟邪解毒吗?南都记者采访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护理部主管护师李巧萍。

《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雄黄酒,就是将雄黄研磨成粉末,加入白酒或黄酒中进行泡制的酒类饮品。和其他酒不同,雄黄酒只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出现,饮雄黄酒也成为延续千年的端午习俗。

电视剧中,白娘子问许仙“这酒里面怎么会是红颜色的?”其实雄黄,俗称黄金石、鸡冠石,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橙黄色或橙红色的矿物类中药,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具有毒性。

村民用自家酿的同山高粱烧酒调配出雄黄酒。

中医认为,雄黄味辛、性温,有毒;归肝、大肠经;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的作用,用于虫积腹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疥癣、惊痫、疟疾等证。雄黄也是有毒的,药典2020版里面明确用法用量为0.05~0.1克,入丸散用。临床大都外用熏涂患处,孕妇是一定要禁用的。

现代科学证明,雄黄毒性较强,主要成分二硫化二砷,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为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有剧毒,即使是小剂量,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因此,中药学上有雄黄忌火煅之说。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虽然这个说法流传甚广,却很少有人这么做了。春夏之交各种蚊虫鼠蚁开始活动,传染病自然也多了起来,古人坚信雄黄酒能避鬼邪、驱百毒。随着科技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日常生活中消毒、杀虫渠道更多。而市面上的部分雄黄酒混合着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喝了非常容易中毒,从安全角度来说,喝雄黄酒自然也不再提倡。

若真想喝雄黄酒,李巧萍给了以下建议:

第一,买高纯度的雄黄,不含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最好是成块里头没有白点点的。

第二,控制雄黄摄入量,内服不超过0.1g,无论喝多少酒,雄黄总摄入量都不能超过0.1g。如果雄黄摄入过多,可能雄黄中毒,消化系统表现为口腔咽喉干痛、烧灼感、口中有金属味、流涎、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患者可能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

雄黄酒虽好,切莫贪杯

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王剑

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白蛇传是“一杯雄黄酒引发的血案”,端午饮雄黄从何而来?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就在端午节前,一部极为小众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在院线上映,获得了超高口碑,也再次唤醒了人们对《白蛇传》的共同记忆。尤其是恰逢端午,白素贞饮下雄黄酒化为蛇形吓死许仙的桥段,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

饮食雄黄从炼丹术而来

饮雄黄酒是旧时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我国的几乎所有端午民俗都能在纪念屈原的故事中找到皈依。相传,屈原投江之后,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还有一位老医生拿来雄黄酒倒入江中,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雄黄酒与端午就这样联系到了一起。

传说归传说,雄黄酒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在传说中它甚至能药晕蛟龙这么厉害?这要从“雄黄”这种东西说起。

“雄黄”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先秦时期的百科式重要古籍《山海经》,后来名医华佗的弟子、三国时期的医药学家吴普在《吴普本草》中对雄黄的名称由来做过专门解释:因为这种矿物生于山的阳面,所以叫“雄黄”,以此对应生于山的阴之一面的“雌黄”。

矿石雄黄是是四硫化四砷的俗称,通常为橘黄色粒状固体或橙黄色粉末,加热之后有剧毒,成分是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砒霜。

我国古时炼丹术源远流长,在上古西王母仙药以及嫦娥飞升求取仙药的神话传说中,已经可以看见古代炼丹术的广泛影响。雄黄通体橘黄,与黄金类似,再加上发现于山的阳面,占着天时地利的优势,被古人认为是极具“阳刚之气”的物质:“诸石之中,唯有丹砂、雄黄为上。”“雄黄千岁,化为黄金。服食黄金,命曰真人”,不少典籍描述中可见对雄黄的推崇,因此成为炼丹术中上品。

虽然从今日之科学看来,炼丹术已不可取,但它确实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古代化学、药学等学科的发展。雄黄的药用价值也由此显现。中药认为雄黄能以毒攻毒,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的功效。

端午时节需要“驱邪解毒”

明清时流行饮用雄黄酒

现代人过节或是图个喜庆团圆、或是对传统习俗的延续。但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古代,过节还有个最重要的功能——驱邪保平安。我国几乎所有重要民俗节日都能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文化。尤其是在天气转热,蛇虫鼠蚁开始滋生的农历五月,瘟疫来袭,驱瘟逐疫、防止传染病就成了古人的头等大事。

被道教炼丹术神话后的“雄黄”自然也逐渐成了“驱邪解毒”的圣品。端午时大家不仅吃和饮雄黄,还有洒雄黄、涂抹雄黄的习俗。清代《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

但在明清以前,端午节饮雄黄酒似乎并不流行,人们在端午时节驱邪所使用的物品多见菖蒲、艾草、兰草等,这种习俗也保留至今。南朝时典籍《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

“白蛇传说”最早源于唐代传奇小说《李黄》,见于《博异志》,讲述了富家子李黄偶遇白蛇所化的白衣女郎,最后丧命的故事。到宋代又有《西湖三塔记》,都没有端午节饮雄黄白蛇现身的情节。一直到清乾隆年间,方成培改编了三十四出的《雷峰塔传奇》,正是我们今人所熟悉的“白蛇传说”,其中才有端午节许仙买雄黄酒让白娘子饮下、最后得以现出真身的重要情节。此后,“雄黄酒现真身”的桥段一直都是各种艺术样式里,白蛇故事的经典情节之一。

但确实在明代时,端午饮雄黄酒已经成为流行的习俗。例如明代三言二拍《警世通言》中说:“今日是个端阳佳节,那家不吃几杯雄黄酒?”《金瓶梅》里也记有春梅“置了一桌酒席,和孙二娘、陈经济吃雄黄酒,解粽欢娱”的故事。

有学者考证,雄黄之所以到明代才开始流行,或许与它的珍贵和不易开采有关。明代以前,雄黄产量低、价格昂贵,不是民间能用得上的物品。明代时期,我国科技文化都得到了空前发展,产量上升,加上其本身拥有的“驱邪解毒”的地位,自然就在民间流行起来。

不过饮用雄黄酒已被现代医学认为不可取,近年来也出现过不少因为端午节自行饮用雄黄酒导致的中毒甚至死亡事件。医学专家普遍认为,端午饮雄黄酒固然是我国曾经的重要民俗,雄黄入药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建议道,考虑到雄黄的毒性,普通百姓尽量不要自制雄黄酒或者饮用雄黄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飞天网评:浓情端午粽飘香 传统文化永流芳

“额头画王、手戴五彩”“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划龙舟、吃粽子、浴兰汤这些传统民俗,是端午节最鲜明的标志。

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除夕,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其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反映着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这是中国传统节日最显著的特点,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结晶、民族审美的典型,给我们以醇厚绵长的心灵滋养,给民族以生生不息的动力。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中天节,充盈着先人对自然的尊崇和对时令的敬畏,弥漫着浓厚的历史和人文气息,在千百年来的历史演变中,始终与战国末期的政治家、诗人屈原紧密相连。在民间传说里,屈原在端午这一天投江而死。这一天,便成为纪念屈原的日子,并留下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习俗,形成独具特色的端午文化,饱含着爱国、责任、忠诚、坚贞等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象征,成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彰显了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有专家认为,从人类学或民族学的视野看,端午节的来源是十分多样而又互为歧异的。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区,都各有自己独特的端午节来源的传说。如湖南省麻阳县的龙舟竞渡并非是纪念屈原,而是为了祭祀盘瓠。节日的活动内容也因地而异。如彝族在端午节期间,要进山采草药;仫佬族则要抬纸船到田间,由师公巡船赶虫,以为可保禾苗成长;藏族青年男女则到野外进行赛马、对歌、丢手帕、抢帽子等活动;一些地方的苗族,还有跳鼓舞、赶花山及唱歌游方等活动。这些,都体现了端午文化的多样性,但万变不离其宗,纪念屈原始终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

六月莺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飘香时。虽然端午习俗丰富多彩,文化意蕴深厚而多样,但其现代价值却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颂屈原,讲故事,谈历史,吟诵屈原诗歌、经典诗词,看电影,参观红色旧址遗迹等等,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全国各地都在与时俱进,借端午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把现代文明因子与传统节日文化内核进行无缝对接、有机融合,进一步深化、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使端午文化大放异彩,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鲜活的精神文化坐标,让这个传统节日更有意义,让传统民俗焕发出新的活力,令人感奋、让人振奋。

一片粽叶,裹入缕缕情思;一把艾草,插上憧憬期望。以节载道、以节承志,从端午文化中洞看历史,从传统节日中汲取力量,留住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在粽叶飘香中升华我们的家国情怀,让我们在追梦圆梦的征途上更加踏实,更加沉着,更加自信,更加有力量,就像端午的粽子一样,永远飘香在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唐杰)

来源: 中国甘肃网

万水千山“粽”是情

万水千山“粽”是情

——端午节活动在全球多地举行

图为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市北郊,第一届中罗龙舟友谊赛暨端午文化节上,人们比赛划龙舟。

克里斯泰尔摄(新华社发)

品粽子、赛龙舟、扎香囊、赏民乐……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全球多地举行多种形式活动,沉浸式体验端午文化习俗。人们参与的热情,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延续、广为传播的勃勃生机与魅力,也绘出了不同文明包容互鉴、交流交融的美好画卷。

粽香万里共享中国味道

20日一大早,在巴基斯坦生活的陈冰就忙碌了起来,她亲手包的粽子将亮相当天的伊斯兰堡端午美食节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和巴基斯坦华侨华人协会合办。美食节现场人头攒动,不少当地中国餐厅也带来了自家的拿手菜品,以及各种口味的粽子。巴基斯坦华侨华人协会会长喇杰廉表示,举办端午美食节是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粽子有甜、咸两种口味,是端午节的特色食品,外面包裹着叶子,里面是糯米。”临近端午节,里约热内卢圣玛尔塔社区居民排起长队,领取粽子和食物篮,里约中国国际学校的教师们耐心地为大家介绍。

端午节前,巴西中国浙江商会为圣玛尔塔社区居民带来200多份基础食物篮和200多个粽子,共同感受中国传统佳节的气氛。居民安德烈·路易斯告诉记者:“我很喜欢中餐,但之前从来没吃过粽子,中国对我来说很遥远、很神秘,我非常想了解中国。”

巴西中国浙江商会会长郑侠茂说,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巴西民众了解到中国传统习俗。“希望中巴两国人民能够像粽子里的糯米一样粘在一起,友谊永固。”

龙舟竞渡传递中华文明

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市中心,马六甲河蜿蜒而过。18日下午,来自马中两国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的15支龙舟代表队成员从马中友好植树广场入口处的码头登上龙舟,依次出发,开启龙舟之旅。河面上鼓声、口号声此起彼伏,河两岸人潮涌动,热闹不已……

英国曼彻斯特运河上,龙舟锣鼓齐鸣,激动人心。近日,英格兰大曼彻斯特地区索尔福德市劳瑞码头水上运动中心好不热闹。

“龙舟会将不同年龄段、不同社区的人和组织聚在一起,划龙舟体现出团队友爱,同时让人们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曼彻斯特博物馆馆长埃斯梅·沃德在谈及参赛感受时说。

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表示,希望中英两国各界有识之士携起手来,弘扬龙舟文化精神,推动中英关系行稳致远。

在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第15届龙舟节在首都路易港举行。“龙舟节已经成为毛里求斯人每年都期待的重要节日。”毛里求斯艺术和文化遗产部文化局长阿尔温德·柏德文表示,龙舟节为当地人提供了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在德国杜伊斯堡内港、克罗地亚雅伦湖、丹麦哥本哈根南港码头、罗马尼亚博尔代伊湖……龙舟竞相逐浪,有力的鼓点、热烈的助威声,寓意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龙舟赛给各地增添了浓郁的端午节庆气氛。

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杜春国说,龙舟比赛不仅让大家收获参赛的喜悦,也让更多人切身感受端午文化,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古风新韵感知文化魅力

编钟演奏、昆曲展示、古诗朗诵、太极教学,瑞典民谣、希腊与波兰民族舞表演等东西方节目异彩纷呈;《老照片中的京剧人物》和《中国之窗》图片展充分展现传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现代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21日举办的“粽香曲韵话端午”活动饱含中国元素,同时兼具国际审美,既加深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认知,也增进了彼此友谊。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向来宾介绍了端午民俗来历,以划龙舟为喻,讲述国与国之间只有同舟共济,才能互利共赢,希望各界友人为中瑞友好交往贡献力量。

扎香囊、制作龙舟模型、听中国文化讲座……端午节到来之际,中建三局联合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孔子学院走进智慧巢中学,与当地学生们一起过端午,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今天我自己扎了一个代表吉祥健康的香囊,准备把它送给我的妈妈。”柬埔寨磅通省智慧巢中学学生艾丽娅说。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丰表示,“我们想通过这样常态化的文化交流活动,帮助柬埔寨人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韵味。”

“端午节纪念的诗人是——屈原”“端午节时喝的是——雄黄酒”“端午节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巴西学生们在端午节知识抢答环节争相说出答案。

21日,巴西里约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通过制作宣传片、举办文化展示等活动,让巴西学生们了解到,端午文化不仅仅只是吃粽子、赛龙舟。

里约天主教大学设计系学生玛利亚·路易莎对文化展示台上的五彩绳颇有兴趣。“我一直以为这些五彩绳只是一种美丽的装饰,今天听孔院的老师们讲解才知道,这些丝线制成的手环寓意驱邪避灾,是吉祥平安的祝福。”

编织中国结、体验中国茶艺、画脸谱、写毛笔字,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文化体验区内,罗马尼亚民众通过“端午文化节”充分感受中国文化独特魅力;“英国媒体城”广场上,中国特色民乐演奏、舞龙舞狮和武术表演吸引众多民众驻足……端午节已经成为让世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韵味、体验华夏文明之美的又一契机。

正如巴西里约州教育厅代表吉尼萨·洛伦索所言,“不同文明的交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文化不分等级的世界观,尊重差异、理解历史,人类文明才能以和谐和合作的方式向前发展”。

(据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