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六爻排盘

春季的节气有哪些(二十四节气春季的节气有哪些)

时间:2023-10-03 04:03:18 作者:心软是病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全国春风地图出炉 看看你那儿的四月天

今天(4月5日)我国进入清明节气,这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正值仲春与暮春相交之时,春风十里,草木繁茂。此时南方地区正应了诗人笔下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而北方则是天干气燥,风沙不时出没。中国天气网推出清明节气全国春风地图,看哪里春风最盛。

全国春风地图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正值最美人间四月天,但此时的好天气常常会被大风打扰。据中国天气网大数据统计,我国春季出现大风的概率最高,尤其以四月最为突出。而清明正是一年中风最大的节气,全国平均风速能达到2.5米/秒左右。

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常年清明期间全国春风地图可以看出,内蒙古、吉林、辽宁、新疆、青海、河北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在清明期间常常出现“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场景,平均最大风力能达到5级或以上。

“春季是我国冬季风转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尤其是在四月份,暖湿空气开始,冷空气有所减弱但也未退居二线,冷暖变化很大,导致气压梯度大,极易产生大风。”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介绍,“所以处于四月的清明、谷雨时节大风最盛。”

清明正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最好时节,在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北京、山东等省区市的部分地区,此时平均最大风力在4级左右,清明节气期间到郊外踏青赏花、放飞纸鸢,很是惬意。

而江汉、江南、华南大部此时平均最大风力都在3级或以下,此时正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时节,温度刚好,春风轻柔。

清明天气

气清景明,草木繁茂。

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这个时节气温回升、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但此间的天气,南北方大不相同。北方往往持续晴朗干燥,白天升温较快,昼夜温差加大。而在南方,尤其长江流域,正是烟雨蒙蒙的时节,强对流天气也开始逐渐增多。

清明期间,春天的势力范围加速北上。常年清明节气开始期间,春天的脚步已抵达河北中部、北京、陕西中部、甘肃南部一线;而清明节气结束时,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宁夏、山西、辽宁、吉林西部等地也都进入了气象意义上的春天,至此我国大部完成了冬春交替。

此时,“清明时节雨纷纷”可能是被引用最多的诗句了,它传达出清明节稍显凄凉的心境,更准确描述了此时江南一带常见的天气景象。清明节气正是冬去春来时,冷空气势力开始逐渐减弱,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开始跃跃欲试。冷暖空气经常会在南方交汇,它们一旦势均力敌,就会造成南方的阴雨绵绵。

清明物候

春回大地,风吹柳花满店香。

古人描述的清明物候是:一候桐花开放;二候喜阴的田鼠回到地下,喜阳的小鸟来了;三候雨后的天空也可以见到彩虹了。春回大地,各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清明最具代表性的习俗——插柳、踏青、放风筝,其实都是人们与春日物候的欢乐互动。

二十四番花信风里,清明的花最为低调,有羞涩垂首的桐花、微小短暂的麦花和可爱清香的柳花。三候花信一过,繁花更盛,叶亦渐茂,春日已过大半。

清明习俗

扫墓祭祖,踏青赏花。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节日的清明,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日子,人们会扫墓、祭祖,缅怀已经逝去的亲人。节气的清明,万物生长、草木萌动,人们会外出踏青、放飞风筝、享受春光。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这两大清明礼俗在我国自古传承,延续至今。

清明时节还会有一些传统美食,比如蒿饼、青团、清明螺等。作为清明最有特色的时令食品,青团流行于江南一带,因其色调而得名。新鲜的艾草取汁混合糯米粉,再用细腻的豆沙做馅,蒸出的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

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经过千年的流传,如今青团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经淡化,而是成了一道美味的时令小吃,是每到清明就人气飙升的网红美食。

清明农事

种瓜点豆,春耕春种正当时。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前后麦怀胎,谷雨前后麦见芒。”与清明相关的气象谚语尤为丰富,这与农事生产有很大关系。清明至,天气和暖,雨量增多,正是春种春管的好时节。此时,南方早稻及中稻开始进入大批播种插秧的季节,北方的旱稻也到了播种季节,进入春耕最忙的时候。

一年好景在清明,繁花盛开杨柳绿。对于都市中的人来说,风清气明之时,正是郊游、踏青、祭祖扫墓的时节;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北方点瓜种豆、南方插秧栽苗,在暮春季节,播下一年的希望。无论何地,愿我们能不负春光。

来源: 中国天气网

全国春风地图出炉 看看你那儿的四月天

今天(4月5日)我国进入清明节气,这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正值仲春与暮春相交之时,春风十里,草木繁茂。此时南方地区正应了诗人笔下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而北方则是天干气燥,风沙不时出没。中国天气网推出清明节气全国春风地图,看哪里春风最盛。

全国春风地图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正值最美人间四月天,但此时的好天气常常会被大风打扰。据中国天气网大数据统计,我国春季出现大风的概率最高,尤其以四月最为突出。而清明正是一年中风最大的节气,全国平均风速能达到2.5米/秒左右。

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常年清明期间全国春风地图可以看出,内蒙古、吉林、辽宁、新疆、青海、河北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在清明期间常常出现“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场景,平均最大风力能达到5级或以上。

“春季是我国冬季风转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尤其是在四月份,暖湿空气开始,冷空气有所减弱但也未退居二线,冷暖变化很大,导致气压梯度大,极易产生大风。”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介绍,“所以处于四月的清明、谷雨时节大风最盛。”

清明正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最好时节,在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北京、山东等省区市的部分地区,此时平均最大风力在4级左右,清明节气期间到郊外踏青赏花、放飞纸鸢,很是惬意。

而江汉、江南、华南大部此时平均最大风力都在3级或以下,此时正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时节,温度刚好,春风轻柔。

清明天气

气清景明,草木繁茂。

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这个时节气温回升、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但此间的天气,南北方大不相同。北方往往持续晴朗干燥,白天升温较快,昼夜温差加大。而在南方,尤其长江流域,正是烟雨蒙蒙的时节,强对流天气也开始逐渐增多。

清明期间,春天的势力范围加速北上。常年清明节气开始期间,春天的脚步已抵达河北中部、北京、陕西中部、甘肃南部一线;而清明节气结束时,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宁夏、山西、辽宁、吉林西部等地也都进入了气象意义上的春天,至此我国大部完成了冬春交替。

此时,“清明时节雨纷纷”可能是被引用最多的诗句了,它传达出清明节稍显凄凉的心境,更准确描述了此时江南一带常见的天气景象。清明节气正是冬去春来时,冷空气势力开始逐渐减弱,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开始跃跃欲试。冷暖空气经常会在南方交汇,它们一旦势均力敌,就会造成南方的阴雨绵绵。

清明物候

春回大地,风吹柳花满店香。

古人描述的清明物候是:一候桐花开放;二候喜阴的田鼠回到地下,喜阳的小鸟来了;三候雨后的天空也可以见到彩虹了。春回大地,各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清明最具代表性的习俗——插柳、踏青、放风筝,其实都是人们与春日物候的欢乐互动。

二十四番花信风里,清明的花最为低调,有羞涩垂首的桐花、微小短暂的麦花和可爱清香的柳花。三候花信一过,繁花更盛,叶亦渐茂,春日已过大半。

清明习俗

扫墓祭祖,踏青赏花。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节日的清明,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日子,人们会扫墓、祭祖,缅怀已经逝去的亲人。节气的清明,万物生长、草木萌动,人们会外出踏青、放飞风筝、享受春光。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这两大清明礼俗在我国自古传承,延续至今。

清明时节还会有一些传统美食,比如蒿饼、青团、清明螺等。作为清明最有特色的时令食品,青团流行于江南一带,因其色调而得名。新鲜的艾草取汁混合糯米粉,再用细腻的豆沙做馅,蒸出的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

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经过千年的流传,如今青团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经淡化,而是成了一道美味的时令小吃,是每到清明就人气飙升的网红美食。

清明农事

种瓜点豆,春耕春种正当时。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前后麦怀胎,谷雨前后麦见芒。”与清明相关的气象谚语尤为丰富,这与农事生产有很大关系。清明至,天气和暖,雨量增多,正是春种春管的好时节。此时,南方早稻及中稻开始进入大批播种插秧的季节,北方的旱稻也到了播种季节,进入春耕最忙的时候。

一年好景在清明,繁花盛开杨柳绿。对于都市中的人来说,风清气明之时,正是郊游、踏青、祭祖扫墓的时节;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北方点瓜种豆、南方插秧栽苗,在暮春季节,播下一年的希望。无论何地,愿我们能不负春光。

来源: 中国天气网

科普:二十四节气——春季小百科

网上摘抄,侵权联删

大家好,我是挽风,今天带大家来揭秘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事儿。

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就是中国独有的二十四节气。它是按照四季划分,每一个季节统共有六个节气,今天让我们一起“春雨惊春清谷天”的春季。

【立春】二月四号左右

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的意思是开始,所以这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一个节气共十五天,古人将立春的十五天分成三侯:“一是东风解冻,二是蜇虫始振,三是鱼陟负冰”,冬天已经远去,春天已经到来,大地苏醒,万物复苏的季节。

习俗:广东一带有“立春饮茶”的习惯;吃春卷迎接春天的到来;祭灶神祈求平安健康;晒被子祛湿驱寒;立春踏青也是不错的选择。

网上摘抄,侵权联删

【雨水】二月十九号左右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为什么取名雨水?这是因为气温逐渐回升,春雨绵绵不断。主要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这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

习俗:四川地区的“拉保保”,也就是给小孩认干亲;“回娘屋”就是出嫁后女儿带着东西回娘家。

【惊蛰】三月五号左右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还有一种说法叫“启蛰”蛰的意思是藏,惊蛰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春雷轰轰,惊醒冬眠的动植物,大家开始进入到了春耕季节。

习俗:惊蛰吃梨,远离疾病,和害虫分离;广东一带有祭白虎的习俗,至于白虎是用纸绘制而成。

网上摘抄,侵权联删

【春分】三月二十一号前后

古代对于春分有很多别称,例如“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而春分到了,代表着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是12小时。古人将春分分成三候:“一是元鸟至;二是雷乃发声;三是始电”,也就是说,鸟儿开始活动了,春雨绵绵中夹杂着雷声和闪电。

习俗:吃春菜,也就是苋(xian)菜,寓意吃了平安健康;出去踏青、春游、放风筝。

网上摘抄,侵权联删

【清明】四月五号左右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将至,万物彻底苏醒,动植物生机勃勃,农民们也开始进行各项农事活动。

习俗:扫墓祭祖,这个习俗从先秦时期延传至今;荡秋千。

网上摘抄,侵权联删

【谷雨】四月二十号左右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古人曾有“雨生百谷”的说法,也就是说,在这个节气雨水格外丰富,有利于谷物的生长发育,所以大家纷纷开始插早稻和种植新的农作物。不过随着谷雨节气的结束,寒潮天气基本告一段落,气温也开始逐渐上升,迎接初夏的到来。

习俗:喝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传说谷雨当天喝茶可以降火明目、辟邪;赏花,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的说法;吃春,也就是吃香椿,可以健胃理气,止泻润肤;祭海,一般都是渔民所为,为他们出海捕鱼祈求一路顺风的好寓意。

网上摘抄,侵权联删

#时事热点头条说#​

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是 2023年4月20日支付宝蚂蚁庄园小课堂正确答案 蚂蚁庄园最新答案今天

小鸡宝宝考考你,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是?2023年4月20日支付宝蚂蚁庄园小课堂正确答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是?

谷雨

雨水

正确答案:谷雨

答案解析:

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吃春菜、立蛋……关于春分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作者供图)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斗指卯,太阳黄经达0°,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的“分”有两层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而春分日正处于两个节气之中,正好平分了春季;另一含义是“昼夜平分”,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报)

春分的天气特点

春分后中国除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部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由赤道继续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南半球与之相反。

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中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此时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升至10℃以上。春分后,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

(作者供图)

春分时节,沙尘天气也随之而来。根据近几年对沙尘天气的统计,4月最多,3月次之,春分15天,正处在3月底到4月初,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该阶段雨水少,天气干燥,一旦有大风,很容易卷起沙尘,形成沙尘天气。

(作者供图)

春分三候

一候,玄鸟至。玄鸟至︰玄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

二候,雷乃发声。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

三候,始电。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易》曰:“雷电合而章。”《公羊传》又曰:“电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阳,电阴。”非也。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

春分农事活动

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季大忙季节就要开始了,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春分过后,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由于气温回升快,需水量相对较大,农民要加强蓄水保墒。

(作者供图)

此外,应注意初春时节,容易出现倒春寒。一旦出现,持续偏低的春寒天气,再有相伴的连阴雨,对农作物会有很大的影响。在南方倒春寒最主要的影响是早稻烂秧,在北方会影响到花生、蔬菜、棉花的生长,严重的还会造成小麦的死苗现象。

春分民俗

春分,中国民间有妇孺争放风筝的风俗,在岭南地区,“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在中国还有“春分到,蛋儿俏”的民间说法。每到春分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立蛋”游戏试验。

放风筝。春分后,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户外活动中,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风筝,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相传是鲁班根据其老师墨翟的理念所创。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风筝的形状各异,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吃春菜。春菜顾名思义,是春天的蔬菜。在岭南一带,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立蛋。立蛋也称竖蛋,是中国传统民俗。常言道: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选择一只光滑圆润的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这项民俗活动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庆祝春天的到来。注意这“蛋”最好是鸡蛋,因为“鸡”的谐音是“吉”,寓意是吉祥如意。

春分养生

春分时节,在大自然中阴阳各占一半,因此日常饮食方面要遵循阴阳平衡原则,保持机体功能的平衡协调稳定。此外,春分时节气候十分适宜各种病菌的繁殖和传播,要注意经常打开门窗给房屋通风。

春分饮食讲究“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此时多食用蔬菜水果,可以补充冬季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消耗,对养生大有裨益。

作者:杜传耀,系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北京市观象台)高级工程师

策划:蔡琳、肖春芳

来源: 蝌蚪五线谱

今日立春 | 迎春、咬春、打春……立春这些习俗您知道吗?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春之日举行纪念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为: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宋代的《梦粱录》中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在民间,立春之日的传统习俗活动更是多种多样。

习俗一: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习俗二:咬春

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中国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

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清人专有《咬春诗》:“暖律潜催腊底春,登筵生菜记芳辰;灵根属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切玉匀。佐酒暗香生匕梜,加餐清响动牙唇;帝城节物乡园味,取次关心白发新。”可以想像,那时咬春的风俗还是非常浓郁的。

对于不少北京人来说,立春吃春饼抹上甜面酱、再卷上天福号的酱肘子和时令蔬菜,才地道够味。老北京吃春饼最讲究,一定要卷成筒,从头吃到尾,寓意“有头有尾”。

北京稻香村的“立春咬春卷”,也是参照老北京口味的春饼,将猪肉切成条状、伴着新鲜的韭黄、碧绿的菠菜、嫩嫩的豆芽、粉丝等食材为馅,一起包裹在薄薄的春卷皮中。就这样,春,被卷在了其中,咬一口,春日便不远了。

习俗三: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中记载:“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中说道:“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习俗​四​:打春

打春即打春牛,亦称“鞭春牛”“鞭土牛”,立春日将泥塑春牛打碎,这是农耕文明时代的遗风。通过打春牛之俗,提醒农人,春天已到,应该不违农时,及时播种谷物,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鞭春之俗与祈求丰收相关,是一项较为古老之节俗。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为了迎春,先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四周插上彩旗。

打春牛,又称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较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骆倩雯 美编 琚理

编辑:胡德成

流程编辑 邰绍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