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猴

回族有什么节日(回族有什么节日传统节日)

时间:2023-10-11 02:53:54 作者:相见陌路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回族的节日如何过

生活在宁夏,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有充足的阳光,有分明的四季,还有别的省份无法享受的开斋节、古尔邦节。

蓝天,白云和微风,几乎是穆斯林节日的标配,“晴天过节,不影响上寺,不影响上坟,这是真主给的恩典。”父亲在世时总是这样说。其实,这和宁夏所属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有关,雨雪稀少,气候干燥,全年日照时间达3000多小时,是中国阳光最充足的地区之一。

晴天的感觉是说不出来的,只有自己切实的沐浴在它之下,才会有无法言说的美好。

我出生在一个穆斯林家庭,在一个回族聚居的村落长大。关于童年的记忆,抹不去从清真寺高高的宣礼塔里传来的悠长而又美妙的诵经声。那种声音,有种直抵人心的力量,让人安静,又让人忧伤。每天清晨被这样的声音唤醒,看着父母起床,洗涑、沐浴,礼晨礼拜,在晨曦中,开始一天的生活,年复一年。

到开斋节或古尔邦节这天,父母起的比平日里还要早一些,礼完晨礼拜,父亲开始打扫院落,母亲就着晨曦的微光,捅火、烧水,将几天前就发酵好的面团加上干面、冷开水、鸡蛋、香油,和成面团,反复揉压,炉子上的油锅冒着轻烟,是要炸油香的前奏。

油香,是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的主角。在回族的宗教习俗里,吉庆的开斋节,忠孝的古尔邦节,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生命中最切近的时刻,都要炸油香。

油香,对降生在回族家庭的每一位成员来说,几乎是以“先入为主”的姿态,占据了一个人从诞生、起名、满月、结婚、丧葬的整个人生旅程,伴随着每个人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在我浅薄的认知中,似乎没有哪一种食品可以像油香一样贯穿一个人的一生。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过年的饺子,腊八的粥……这些美味,因为被赋予了节日的概念,从而失去了与油香媲美的资格。

我至今记得,父母在世时多次遗憾地提到大姐结婚的事。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大姐结婚时,家里的日子很紧巴,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白面,更别说有香油和肉了。没有香油,炸不了油香,只能蒸了几个蒸饼,用“荤油”炒了几个“荤”菜,就算是办了场婚宴。虽然美满幸福的婚姻并不需要几个油香来证明,但那场没有油香的婚宴,一直是父母心头抹不去的伤,每每说起来,总是遗憾:“这辈子,亏了大女儿了。”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安静的村庄开始活络起来。清真寺高高的宣礼塔里,悠扬的诵经声在云中飘荡。三三两两的老人,青年还有孩子,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那里,有一座清真寺,承载着附近回族乡邻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白色的圆帽,干净的着装,祥和的面容伴随着从容不迫的脚步,扬起一阵细微的黄土,慢慢的飘浮又落下。他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一年两次的会礼。

会礼,是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的核心。每年两次的会礼,是提醒每个穆斯林对真主,对父母,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劝人行善﹐止人作恶。节日拂晓,所有成年男性穆斯林在沐浴更衣后会聚于清真寺,听阿訇讲“瓦尔兹”,然后在阿訇的带领下面向麦加方向鞠躬、叩拜,举行盛大的会礼仪式。此时,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乞丐,在面向天房朝拜的一刻,众生平等。

会礼结束,相识不相识的穆斯林之间互道“色俩目”,共同庆贺这吉庆又祥和的节日。平日里冷冷清清的坟地也迎来了最热闹的日子,在外的游子,在家的亲人都赶在这一天到亲人的坟头,念几段经文,祈求真主饶恕逝去亲人的所有罪孽,时高时低的诵念声,是生者对亡者最好的告慰。

女人们拉着家常,炸好了油香,炒几个菜,再做一锅粉汤,等着男人们从坟地回来,一起品尝——俗世里的平常,因了节日的恩典,幸福、安详,透着与平日里不同的光芒。

几个月前就已经单独挑出来喂养的那只黑头绵羊已被刷干净了皮毛,安静地呆在圈棚的一角。它是一群羊里最俊美的一个,体格健壮,毛色柔顺,没有任何的缺陷。几个时辰之后,它将面朝天房方向,在阿訇的诵念中,以体面的方式结束生命,它的生命价值将因服务人类而得到升华,它是造物主特赐给人类的恩典,是穆斯林向真主献上的“牲”。

“宰牲”,是古尔邦节的主题。“宰牲节”的叫法虽然通俗,但这个词的阿拉伯语原意是“献牲节”,突出的是一个“献”字。“献”在现代汉语里解释为:“恭敬而庄重地奉上”。恭敬,表示敬畏。庄重,则是因为虔诚。它源于伊斯兰古代先知伊卜拉欣的一个梦境,安拉在梦中启示他,要他宰了自已的儿子伊斯玛阿里献给真主,以表虔诚。先知毫不犹豫照做了,他的儿子也听从父命心甘情愿牺牲自己。就在父亲反复试图用刀子割断儿子的喉管时,仁慈的真主派天使送来一只羊替代了伊斯玛阿里。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感赞安拉的仁慈,穆圣将每年伊历12月10日定为宰牲节。

每年的这一天,经济宽裕的穆斯林都要宰牲,可以是一只羊,可以是一头牛,也可以是一头骆驼,以表达对真主的感恩。宰牲后的肉品,除了自己家人食用外,其它大部分都要分舍给亲友和周围的穷人享用,通过这种惠及穷人的方式将所献之牲的生命神圣化,从而体现动物生命的价值所在。

我看着那只两个月前我亲自为自己选好的“牲”,想起了第一眼看到它时的情景:圈门前围了好几个人,都是来选“牲”的。有人担心自己的眼力,索性直接走进羊圈,羊儿受到惊吓,有点小小的骚乱,一股脑儿地向圈棚深处涌过去。只有它,撇开羊群,径直往门口奔来,我的理解是,它直接冲着我奔来。它的眼看向我,我正看向它。短短几秒,我知道,我别无选择。我在它的身上做了个小小的记号,它带着属于我的记号,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两个月。

两个月不见,它健硕了许多,毛色更加柔顺了。我走近它,摸了摸它的头,它没有躲闪。我以为它的眼里会有恐惧,因为我一直相信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对于死亡,它们应该有预感。

它很平静。我用手为它梳理皮毛,它没有躲开,甚至,伸过头来,嗅着我的衣角。它的平静,让我想起了宁夏著名作家石舒清先生笔下马子善老人家的那头老牛。

我的“牲”,它是否也看见了那盆清净无尘的水,那把银光粼粼的刀子……

作者简介

王淑萍 回族。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人。石嘴山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文字煮生活。著有个人散文集《遇见自己》《流年里的余温》,作品散见于区内外各类报刊杂志和微信平台。

回族的节日如何过

生活在宁夏,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有充足的阳光,有分明的四季,还有别的省份无法享受的开斋节、古尔邦节。

蓝天,白云和微风,几乎是穆斯林节日的标配,“晴天过节,不影响上寺,不影响上坟,这是真主给的恩典。”父亲在世时总是这样说。其实,这和宁夏所属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有关,雨雪稀少,气候干燥,全年日照时间达3000多小时,是中国阳光最充足的地区之一。

晴天的感觉是说不出来的,只有自己切实的沐浴在它之下,才会有无法言说的美好。

我出生在一个穆斯林家庭,在一个回族聚居的村落长大。关于童年的记忆,抹不去从清真寺高高的宣礼塔里传来的悠长而又美妙的诵经声。那种声音,有种直抵人心的力量,让人安静,又让人忧伤。每天清晨被这样的声音唤醒,看着父母起床,洗涑、沐浴,礼晨礼拜,在晨曦中,开始一天的生活,年复一年。

到开斋节或古尔邦节这天,父母起的比平日里还要早一些,礼完晨礼拜,父亲开始打扫院落,母亲就着晨曦的微光,捅火、烧水,将几天前就发酵好的面团加上干面、冷开水、鸡蛋、香油,和成面团,反复揉压,炉子上的油锅冒着轻烟,是要炸油香的前奏。

油香,是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的主角。在回族的宗教习俗里,吉庆的开斋节,忠孝的古尔邦节,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生命中最切近的时刻,都要炸油香。

油香,对降生在回族家庭的每一位成员来说,几乎是以“先入为主”的姿态,占据了一个人从诞生、起名、满月、结婚、丧葬的整个人生旅程,伴随着每个人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在我浅薄的认知中,似乎没有哪一种食品可以像油香一样贯穿一个人的一生。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过年的饺子,腊八的粥……这些美味,因为被赋予了节日的概念,从而失去了与油香媲美的资格。

我至今记得,父母在世时多次遗憾地提到大姐结婚的事。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大姐结婚时,家里的日子很紧巴,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白面,更别说有香油和肉了。没有香油,炸不了油香,只能蒸了几个蒸饼,用“荤油”炒了几个“荤”菜,就算是办了场婚宴。虽然美满幸福的婚姻并不需要几个油香来证明,但那场没有油香的婚宴,一直是父母心头抹不去的伤,每每说起来,总是遗憾:“这辈子,亏了大女儿了。”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安静的村庄开始活络起来。清真寺高高的宣礼塔里,悠扬的诵经声在云中飘荡。三三两两的老人,青年还有孩子,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那里,有一座清真寺,承载着附近回族乡邻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白色的圆帽,干净的着装,祥和的面容伴随着从容不迫的脚步,扬起一阵细微的黄土,慢慢的飘浮又落下。他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一年两次的会礼。

会礼,是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的核心。每年两次的会礼,是提醒每个穆斯林对真主,对父母,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劝人行善﹐止人作恶。节日拂晓,所有成年男性穆斯林在沐浴更衣后会聚于清真寺,听阿訇讲“瓦尔兹”,然后在阿訇的带领下面向麦加方向鞠躬、叩拜,举行盛大的会礼仪式。此时,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乞丐,在面向天房朝拜的一刻,众生平等。

会礼结束,相识不相识的穆斯林之间互道“色俩目”,共同庆贺这吉庆又祥和的节日。平日里冷冷清清的坟地也迎来了最热闹的日子,在外的游子,在家的亲人都赶在这一天到亲人的坟头,念几段经文,祈求真主饶恕逝去亲人的所有罪孽,时高时低的诵念声,是生者对亡者最好的告慰。

女人们拉着家常,炸好了油香,炒几个菜,再做一锅粉汤,等着男人们从坟地回来,一起品尝——俗世里的平常,因了节日的恩典,幸福、安详,透着与平日里不同的光芒。

几个月前就已经单独挑出来喂养的那只黑头绵羊已被刷干净了皮毛,安静地呆在圈棚的一角。它是一群羊里最俊美的一个,体格健壮,毛色柔顺,没有任何的缺陷。几个时辰之后,它将面朝天房方向,在阿訇的诵念中,以体面的方式结束生命,它的生命价值将因服务人类而得到升华,它是造物主特赐给人类的恩典,是穆斯林向真主献上的“牲”。

“宰牲”,是古尔邦节的主题。“宰牲节”的叫法虽然通俗,但这个词的阿拉伯语原意是“献牲节”,突出的是一个“献”字。“献”在现代汉语里解释为:“恭敬而庄重地奉上”。恭敬,表示敬畏。庄重,则是因为虔诚。它源于伊斯兰古代先知伊卜拉欣的一个梦境,安拉在梦中启示他,要他宰了自已的儿子伊斯玛阿里献给真主,以表虔诚。先知毫不犹豫照做了,他的儿子也听从父命心甘情愿牺牲自己。就在父亲反复试图用刀子割断儿子的喉管时,仁慈的真主派天使送来一只羊替代了伊斯玛阿里。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感赞安拉的仁慈,穆圣将每年伊历12月10日定为宰牲节。

每年的这一天,经济宽裕的穆斯林都要宰牲,可以是一只羊,可以是一头牛,也可以是一头骆驼,以表达对真主的感恩。宰牲后的肉品,除了自己家人食用外,其它大部分都要分舍给亲友和周围的穷人享用,通过这种惠及穷人的方式将所献之牲的生命神圣化,从而体现动物生命的价值所在。

我看着那只两个月前我亲自为自己选好的“牲”,想起了第一眼看到它时的情景:圈门前围了好几个人,都是来选“牲”的。有人担心自己的眼力,索性直接走进羊圈,羊儿受到惊吓,有点小小的骚乱,一股脑儿地向圈棚深处涌过去。只有它,撇开羊群,径直往门口奔来,我的理解是,它直接冲着我奔来。它的眼看向我,我正看向它。短短几秒,我知道,我别无选择。我在它的身上做了个小小的记号,它带着属于我的记号,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两个月。

两个月不见,它健硕了许多,毛色更加柔顺了。我走近它,摸了摸它的头,它没有躲闪。我以为它的眼里会有恐惧,因为我一直相信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对于死亡,它们应该有预感。

它很平静。我用手为它梳理皮毛,它没有躲开,甚至,伸过头来,嗅着我的衣角。它的平静,让我想起了宁夏著名作家石舒清先生笔下马子善老人家的那头老牛。

我的“牲”,它是否也看见了那盆清净无尘的水,那把银光粼粼的刀子……

作者简介

王淑萍 回族。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人。石嘴山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文字煮生活。著有个人散文集《遇见自己》《流年里的余温》,作品散见于区内外各类报刊杂志和微信平台。

回族的三大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你最熟悉的少数民族来了

概述:回族一般都信仰穆斯林,那么回族都有什么有意思的节日呢?

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无疑就是回族了,一般分布在陕西、甘肃、云南、青海等地方,回族一般都信仰穆斯林,所以他们地区都有清真寺,我们都知道回民是不吃猪肉的,那么回族都有什么有意思的节日呢?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回族有三大节日,斋月是伊斯兰教日历的九月,在这个斋月里,回族的人们会准备非常丰盛的饭菜,要比平时丰盛得多,一般会有白面、白米、牛羊肉、油茶、茶叶、白糖还有水果等等的食物。

封斋之后,在太阳落山之前,要禁止进食,回族的封斋意义在于让人们体验干渴和饥饿的痛苦,回族人以封斋这件举动来养成坚韧、节约的美德,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等到斋节期满之后,就是开斋节了,也是回族一年里面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开斋节是要庆祝三天的,第一天的时候,就非常的热闹,每家每户都很早的起床,打扫屋子,每个人都会穿上自己的新衣服,然后去到聚会和庆祝活动的场所,也就是清真寺,一般会在门口或者里面挂上标语和彩灯,为庆祝开斋。

在新疆的回族人,在开斋节前就要打扫房屋和粉刷墙壁,男性要洗澡换新衣服,,准备粉汤,全家人一起吃,还有一些回族人会选择在开斋节举行婚礼,这样也是给节日增加了很多的热闹。

古尔邦节是回族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古尔邦节会在开斋节之后的七十天左右举行,它是一个隆重的宰牲典礼,在这个节日里就是要每家宰牛和羊还有骆驼,但是在宰的时候也是有规矩的,不能宰不满两岁的羊羔和不到三岁的牛犊和骆驼,也不能宰腿瘸、眼瞎或者缺胳膊少腿和残疾的牲畜,要选择比较健康的牲畜,一般宰完之后,会将肉分成三份,一份留给自己,一份送给亲朋好友还有邻居,还有一份会施舍给穷人。

还有一个大节是圣纪节,圣纪节是为了纪念穆罕默德的日子,因为穆哈默德的出生和逝去都是在三月十二日,所以回民把这一天叫做圣纪,这天会去到清真寺来纪念穆罕默德的事迹。

在仪式结束之后,会开始聚餐,非常的丰盛,有的地方是一起聚餐,有的地方是吃份儿饭,也就是每个人一份这样,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这就是回族的三大节日,回族还有一些比较小的节日,有兴趣的话可以跟回族人一起聊一聊。

回族(穆斯林)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为古尔邦节(拉丁文 Eid Adha),又称宰牲节,尔德节。回族又称它“过大年”。古尔邦节与开斋节(肉孜节)、圣纪并列为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

相传公元2000年前,伊斯兰教的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独尊安拉并无比忠诚,他常以大量牛、羊、骆驼作为牺牲献礼,作为敬拜安拉的一种方式,人们对他无私的虔诚行为大惑不解。而且当时易卜拉欣老来无子,甚是烦恼,即向安拉祈祷:倘若安拉给他一子半女,即使以爱子做为牺牲,他也决不痛惜。后来,他的妻子真生了一个儿子——伊斯玛仪,伊斯玛仪的出生,给他老两口带来了无尽的愉悦。光阴荏苒,他把许愿的事情忘记了。在伊斯玛仪长成一个英俊的少年的时候,安拉的考验来了。易卜拉欣夜间梦到安拉命他宰杀爱子伊斯玛仪献祭,以考验他的虔诚。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闪闪发光,非常锋利。当伊斯玛仪侧卧后,他把刀架在儿子的喉头上。这时他伤心痛哭,泪如溪流。第一刀下去只在儿子的脖子上留下了一个白印印,第二刀下去刮破了一点皮。伊斯玛仪说:“我的父啊,你把我翻个身,让我匍匐而卧,这样你就下决心吧,顺从真主的命令。” 易卜拉欣听了儿子的劝言,把他翻了个身,然后解下刀子使劲宰时,真主受感动,派天仙吉卜热依勒背来一只黑头羚羊作为祭献,代替了伊斯玛仪。这时易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头一宰,羊便倒了。从那以后,穆罕默德就把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规定为宰牲节,这就是传说的“古尔邦”的来历。

中国回族人民的古尔邦节,就是根据这一宗教来历内容,长期发展演变的一种传统的民族节日:有多重复合的内容,已与单纯的宗教节日有了很大的区别,而且主要内容已不再是宗教内容。现在我国回族人民不论信教与不信教,都按照各地不同的习惯,欢度古尔邦节。规模一般较大,多以村、乡、镇、巷等为单位进行,有的地方按照传统习惯要过三天,有的地方只过一天。回族当中流传着一句俗语叫做:“当不了月回回,总得当个年回回。”这话的意思是,无论多忙,这一年一度的会礼和庆祝活动要参加。

古尔邦节的会礼和开斋节一样,非常隆重。大家欢聚一堂,由阿訇带领全体穆斯林向西鞠躬、叩拜。如果在一个大的乡镇举行,可谓人山人海,多而不乱。在会礼中,大家要回忆这一年当中做过哪些错事,犯过哪些罪行,阿訇要宣讲“卧尔兹”,即教义和需要大家遵守的事等,最后大家互道“色俩目”问好。

会礼结束后,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这就是节日里,除了炸油香、馓子、等制作佳肴外,还要宰羊、牛。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宰牲时还有许多讲究:一是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不满三岁的小牛犊。二是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宰。三是宰时居家者亲临现场是“穆斯台罕卜’。四是宰牲时应徐徐捆缚,轻轻地推倒,将牲面向西。五是念三遍“太克必尔”,然后举意,必用快刀,自宰是圣行,宰时应断其三管:即气管、血管(两根)、食管,若少断一管,即不合法。六是宰牲时间在会礼后三日内有效。七是如欲宰牲,却三日内未得牲畜者,以后不宜补宰;如已买进必将它活散;如未曾买进,即将宰牲之价款散于贫穷者,方可解脱责任。八是所宰之牲的皮、骨、角等物,不可作宰者、剥工报酬或买钱购物自用,要施散给穷人或买钱济贫为可佳。九是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有的地方老人们都会嘱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伊斯兰民族庆贺节日的形式多种多样,和开斋节基本相似,各地互有异同。回族节日也越来越隆重!!!

回族的文化习俗,你了解多少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信奉伊斯兰教,不吃猪肉、狗肉、动物血液等食物,民俗活动主要是伊斯兰教的三个传统节日,穿着打扮也非常有着自己的特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也有着不同的文化差异性,而回族也有着自己的特殊风情习俗。

回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在他们那里有着“持家从简,待客从丰”的传统,所以,每当有客人到来,主人会热情的起身相迎,并准备丰盛的佳肴进行款待,上菜之前,主人还会奉上盖碗茶以示尊敬,在客人离开时,主人还会一直相送到大门外。

服饰

男子服饰

回回帽

回族的服饰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他们的服饰为穆斯林服饰,最主要的特色标志表现在头部,男子通常佩戴小白帽,女子则头戴各种花色的丝巾。

男子的圆帽也称“礼拜帽”,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平顶,一种是六菱形,有的人还会在帽子上绣上精美的图案。

麦赛海袜

麦塞袜子是回族老人冬天常穿的一种皮质袜子。

准白

准白是回族男子非常喜欢的一种穿着,准白类似于现代的长大衣,颜色多为黑、白、灰色,除此之外回族男子还喜欢穿白衬衣,白布大裆宽松裤等。

坎肩

坎肩是回族男子的标志特色之一,他们喜欢在白色衬衫上套上青黑色的坎肩,黑白对比,颜色鲜明,他们的坎肩上往往还带着精美的伊斯兰图案刺绣。

配腰刀

回族男子还喜欢佩戴腰刀,一是为了作为装饰,而是为了宰杀牲畜。

女子服饰

回族女子常常头戴盖头,这主要是受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国家的影响,回族女子的盖头也是有讲究的,老年妇女多佩戴白色,寓意洁白大方;而已婚妇女多佩戴黑色,寓意优雅稳重;未婚女子多佩戴绿色,显得比较清新雅致。

老年人的头盖往往比较长,可以披到背心处,而少女和已婚妇女的则比较短些,前面一般只遮住脖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有很多回族人在穿着打扮上,不再拘于传统的服饰,已经接受了现在多元化的服饰穿着。

饮食

回族穆斯林在饮食方面禁忌比较多,比如都比较清楚他们不吃猪肉,肉类他们只吃牛、羊、骆驼、兔子等,禽类只吃鸡、鸭、鹅、鸽子等。而水产品只吃鱼、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