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风水宝地

姓汪的名人(姓汪的名人有哪些?)

时间:2023-10-23 02:47:18 作者:超甜的布丁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红极一时的汪国真:早年离异,59岁病逝,将悲痛留给妹妹和儿子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汪国真

上世纪90年代,汪国真是红极一时、家喻户晓的诗人,他的诗歌影响了几代人。他创作的《年轻的潮》《热爱生命》《年轻的思绪》《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等佳作,当时的年轻人都会背诵。

汪国真的诗集一直畅销不衰,形成了独特的“汪国真现象”,是诗歌界乃至出版界的一个文化奇迹。他的诗歌还被选入小学、中学教科书。

汪国真多才多艺,后又转型为著名的书画家、词曲作家、电台主持人,人生迈向一个个辉煌。

鲜为人知的是,汪国真早年离异,此后没有再婚。他的儿子汪黄任从小在郑州长大,父子曾疏离多年。

汪国真不幸英年早逝,将悲痛留给了年迈母亲、妹妹和儿子……

01

汪国真为热情的读者签名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平坦吗?我只是一条欢乐奔腾的小河……”

“意志倒下的时候/生命也就不再屹立/歪歪斜斜的身影/又怎耐得/秋风萧瑟/晚来风急……”

上世纪90年代,汪国真创作的这些脍炙人口的诗作,被无数年轻人争相抄写、朗诵、背诵,掀起全国范围内的“汪国真热”。

“细品名人”在北京一家媒体做编辑记者时,有幸邀请到汪国真老师参加杂志社举办的桂林秋季笔会。

汪国真生活照

汪老师戴着金边眼镜,适中的个头,身材很好。他儒雅清秀,话不多,一副很有学识和内涵的模样。

笔会持续了一周,我与汪国真老师天天朝夕相处。我们聊起了诗歌,聊起了畅销杂志,气氛非常愉快。

因为笔者带着采访任务,便多次与汪老师深入交流,了解到他的事业、坎坷的人生、亲情、婚姻,及让人心痛的父子情……

2015年4月26日,汪国真老师不幸英年早逝,噩耗传来,笔者震惊、心痛。而今7年过去了,与汪老师笔会期间的一幕幕依然历历在目,笔者还清清楚楚记得汪老师的音容笑貌。

今天,笔者写下此文,是对汪老师的怀念和祭奠。愿天堂里没有病痛!

小时候的汪国真与父母和妹妹汪玉华合影

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市后溪乡英村社,这里是著名的侨乡。汪国真的外公外婆,伯父伯母,及6个舅舅1个姨妈,都分别在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定居。

1956年6月22日,汪国真出生于北京,下面有一个妹妹叫汪玉华,在北京一所中专当老师,兄妹俩相差1岁半。

汪国真的父亲汪振世早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系,解放后是国家教育部的干部,母亲李桂英是北京一家工厂的工人。

1971年,汪国真从北京实验中学初中毕业后,因为家里有海外关系,他被取消了上高中的资格。

不久,他被分配到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了一名铣工,在工厂开铣床。当时汪国真还是一个15岁的稚气少年,经常上夜班,累得满脸疲倦。

年轻时的汪国真

有时汪国真实在太累了,夜里趴在铣床上睡着了,师傅就将他抱到角落里,脱下棉衣盖住他,然后替他将活干完。

在工厂上班期间,汪国真还得过阑尾炎,同事们都带着水果和糕点去医院看他。这段经历对汪国真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在诗歌中经常提到工友们。

1976年,汪国真代表北京市第三光学仪器厂,参加市仪表工业局举办的机床加工比赛,一举夺得第二名。

年轻时的汪国真儒雅帅气,爱好广泛,他喜欢打羽毛球、下围棋,更酷爱读书。

02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21岁的汪国真在妹妹的鼓励下,与妹妹一起参加高考。

汪国真(二排左一)与大学同学合影

汪玉华高中毕业后去京郊延庆农村插队,汪国真没有上过高中,数学不好,汪玉华就帮哥哥补习数学。

这年高考成绩出来后,汪国真数学只考了10分,但语文、政治、历史等科目分数很高,被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古汉语专业录取。

汪玉华也考出了好成绩,被北京建工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录取。兄妹俩双双考上大学,在亲友邻里间传为佳话。

大一时,《中国青年报》一位记者去暨南大学采访,发现了汪国真在学校黑板报上的一首诗,抄回去后发表了。

不久《中国青年报》给汪国真寄来了两块钱稿费,这让汪国真成为校园的名人。

青年汪国真

1982年,汪国真与妹妹同时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汪玉华进入北京市市政总公司下属的一所中专当老师。

参加工作后,汪国真依然与妹妹和父母住在一起,一家人感情相当融洽。业余时间,汪国真经常在家里写诗。汪玉华多次替哥哥将诗歌送到报社,有时编辑看都不看就“枪毙”了。

1984年,汪国真在湖南《年轻人》杂志发表诗歌《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后经《青年博览》《青年文摘》杂志转载,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1989年,《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等多家报刊为汪国真开设了诗歌专栏,很多学生开始手抄汪国真的诗。

1990年3月,广州一家报社给汪国真寄来了一本手抄诗歌集。这是一位25岁的女孩抄写的,每一页上都是汪国真的诗,还配有精美的手绘插图。

《年轻的潮》一时间洛阳纸贵

这预示着属于汪国真的时代来临了。随后1990年5月,北京学苑出版找到汪国真,将他的第一本诗集《年轻的潮》出版了。

一时间洛阳纸贵,很快被抢购一空。这年7月,《年轻的潮》被《新闻出版报》评为“1990年十大畅销书之一”。

北京各大高校还出现了汪国真诗歌演讲热,汪国真的诗阳光、乐观,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尤其深受青年人的喜爱。

1990年,被称为“汪国真年”。当时汪国真红极一时,人气超过很多当红影星。

因为一直忙于工作、求学、写诗,汪国真忽视了个人问题,以致年逾30仍未婚单身。

汪国真

1991年,汪国真去河南郑州参加全国图书“金钥匙”颁奖会,与黄女士一见钟情。

黄女士是河南郑州人,比汪国真小16岁,当时在郑州一家出版社上班。黄女士是汪国真的超级粉丝,汪国真的很多诗歌她都能背诵,见到偶像她很激动。

不可否认,黄女士对汪国真是崇拜的、欣赏的。而汪国真也喜欢亭亭玉立,带有文艺气息的黄女士,两人互生倾慕。

03

这时汪国真已经35岁了,婚恋迫在眉睫。1992年,汪国真与黄女士在北京低调结婚。

婚后,黄女士来北京工作和生活。

汪国真与儿子

1994年,他们的儿子汪嘉豪(后改名为汪黄任),在北京复兴医院降生。

此时汪国真已经38岁了,妻子才22岁,中年得子让汪国真沉浸在幸福和激动中。

汪国真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男人,在他成长和奋斗的过程中,亲情成为他前进和拼搏的重要支持和力量,他在感情和心理上依赖亲情。

婚后,汪国真一家与妹妹一家及父母一家都住在同一个社区,而且汪国真家与妹妹家是相邻的两栋楼。

汪国真平时在外面忙,回家后经常带着妻儿去看望父母和妹妹一家,几大家人常在一起团聚。

汪国真

平心而论,汪国真的妻子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很不容易,她年纪小,缺乏生活经验,生活中遇到过很多困难和艰辛。

加上她是外地人,一时无法真正在心理上融入夫家和婆家,心里始终不踏实。

汪国真的父母和妹妹很爱她,希望汪国真一家过得幸福。婆婆和小姑子与黄女士在生活习惯和理念上分歧都比较多,很多事情想法不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汪国真非常希望妻子能够融入大家庭。结婚前,他与父母和妹妹感情融洽,结婚后他希望妻子也能像自己一样,与他的家人和和睦睦。

作为嫁到北京的外地人,黄女士要短时间融入婆家的确不容易,由于分歧太多,汪国真与妻子的婚姻并不和谐。

汪国真与女高音歌唱家陈燕

儿子3岁时,黄女士抱着儿子回到郑州老家生活,夫妻俩开始分居。分居时间一长,汪国真与妻子的感情越来越淡。

儿子上小学后,汪国真与妻子平静地离婚了,儿子跟随前妻生活。离婚后,黄女士一度将儿子的名字改为“黄嘉豪”,最后改为“汪黄任”。

由于汪国真工作忙,他一年之中只有两三次去郑州看望儿子。儿子小小年纪就生活在单亲家庭,让汪国真内心有遗憾和痛。每次与儿子分别,汪国真都会不由自主地落泪。

由于与父亲接触少,小时候的汪黄任对父亲很抵触,父子俩沟通很不顺畅。

虽然汪国真的身份为儿子的成长带来过光环,但这种光环是虚幻的,遥不可及的。

在儿子小升初、中考时,汪国真都希望儿子能够来北京参加考试,然后在北京上学。但因为父子俩价值观的差异,都没有成行。

汪国真一直教育儿子要吃苦,吃苦才能成事,并反复向儿子讲述自己苦学的故事,但儿子不接受他的观点。

为激励儿子,汪国真还特意给儿子写了一首诗,希望儿子勤奋刻苦,将来有所作为。

04

在汪黄任的心目中,父亲是一个温和、有亲和力的人,但这种温和也成为软弱和缺乏主见的代名词,以致家庭生活不如意。

汪国真书画作品

汪国真诗并书

2007年,汪国真要将儿子的户口转到北京来,在北京上学有很多优势。但汪黄任与父亲的感情不深,与父亲的家族有隔阂,没有同意,这让汪国真很伤感。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汪国真每年能与儿子见上四、五次面,父子俩的关系开始升温,交流也多了起来,这让汪国真感慨万千。

汪国真多才多艺,在诗歌渐渐式微后,他又潜心书画创作,在书画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找他签名、题字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他为全国数十家名胜风景区、航空公司和酒店题过字。

白雪献唱汪国真作品音乐会

汪国真从小学过笛子、小提琴,2005年之后,他开始作词作曲。他创作的《但愿人长久》《分别多愁》等音乐作品,让白雪、雷洋等歌手在演唱时热泪长流。

2002年、2009年,汪国真还两次在北京举办个人音乐作品会,获得广泛好评。

2012年,汪黄任即将参加高考,数学成绩不好。汪国真将儿子带到北京的家里,让妹妹帮他补习数学。结果汪黄任顺利考入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儿子上大学前,汪国真带儿子回福建厦门老家寻根。站在老家的祠堂前,汪国真热泪盈眶,向儿子讲述祖辈奋斗的故事,这让汪黄任越来越理解父亲。

上小学和初中时,汪黄任说自己是汪国真的儿子,别人不相信,就问:你爸爸那么有名,怎么你在郑州,他在北京?一句话就让汪黄任落泪。

汪国真与儿子汪黄任

进入大学后,汪黄任已经能够坦然看待父母的恩恩怨怨,坦然看待他们的分开。此时再说自己是汪国真的儿子,别人再问他为什么父子俩不在一起时,汪黄任已没有了心痛。

汪国真离婚时才40多岁,正是一个男人最美好的年华。他那么有名,那么才华横溢,经济条件也不错,是很多异性眼里的“香饽饽”。

然而为了儿子,加上工作忙,骨子里缺乏驾驭婚姻的信心,汪国真一直没有再婚,始终单身一人。

当时汪国真的父母年纪很大了,父亲身体不好,他在外面忙碌时,妹妹在家里任劳任怨地照顾父母。妹妹将汪国真那份孝心也担负起来,为这个大家庭付出了很多。

05

2013年,网上突然爆出一篇文章,说汪国真穷困潦倒,靠卖书画为生,在网上引起轰动。

汪国真

这完全是假消息,汪国真拍案而起。这篇文章最先是南方一家知名媒体刊发的,后来被全国100多家媒体转载。

汪国真一天要接到多个电话,有的同情他,有的要资助他。不久四川一家报社,又说汪国真走投无路开火锅店,没有正当职业和稳定收入,处境让人感慨唏嘘。

其实从1990年起,汪国真发行的各种诗集,累计已超过1000多万册,怎么会穷困潦倒?

为矫正视听,汪国真将四川这家报社推上法庭,最终对方赔礼道歉,澄清了事实真相。

2015年1月,汪国真又在广州电视台主持《中国大画家》栏目。

汪国真

这时他的身体出现了不适,肝区隐隐作痛。早在1999年,汪国真就得过急性黄疸肝炎,在北大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才出院。

这年2月12日,汪国真去上海出差,突然眼睛和全身皮肤变黄,住进了急诊室。

两天后,汪国真回到北京,住进了北大医院。很快加强CT的检查结果出来了,汪国真被确诊为肝硬化转晚期肝癌。

汪国真的母亲已经80高龄,儿子汪黄任在郑州上大学,汪玉华忍着心痛在医院里照顾哥哥。

汪国真的妹妹汪玉华

为了照顾方便,3月2日,汪玉华将哥哥转到了北京地坛医院,后又转到了302医院。汪玉华要求为哥哥实施肝移植手术,但医生说:病情已到了这种程度,手术已没有意义。

在汪国真住院期间,一直是妹妹妹夫守在他身边。妹妹含着眼泪照顾汪国真的生活,在精神上安慰他。

想起从小与妹妹走过的风雨岁月,汪国真眼里盈满泪水。

2015年4月26日凌晨2时10分,汪国真带着对生命和亲人的眷恋不幸离世,年仅59岁。

汪国真临终前,妹妹拉着他的手,哽咽着说:哥哥,你别担心,我会将妈妈照顾好。

汪黄任送别父亲

汪国真不幸英年早逝,让很多读者和网友心痛遗憾,更是将亲人推入悲痛的深渊。

妹妹汪玉华将泪与痛埋在心里,尽心尽力照顾年迈的母亲,帮母亲化解丧子之痛。

汪国真离世,让儿子在悲痛中长大了。汪黄任终于彻底理解了父亲,与父亲那些隔阂与纠结早已烟消云散。

他后悔自己当年不懂事,没有早点修复与父亲的感情。2016年大学毕业后,汪黄任来到北京工作,在一家媒体上班。

他之所以离开郑州来北京,就是因为这里离父亲近一些。随着年龄增长,汪黄任发现自己很多方面,变得越来越像父亲。

汪国真

汪国真的妹妹与母亲

每年的清明和父亲的忌日,汪黄任会去公墓看望父亲。为怀念父亲,汪黄任出版了一本记录他们父子深情的书,书名叫《城池——我和我的父亲汪国真》。

2022年8月,汪国真已病逝7年了,他的儿子和妹妹心里依然有悲痛,千千万万的读者,也在心痛和遗憾中怀念他!

这位新世纪最受欢迎的著名诗人,永远活在亲人和读者的心中!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红极一时的汪国真:早年离异,59岁病逝,将悲痛留给妹妹和儿子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汪国真

上世纪90年代,汪国真是红极一时、家喻户晓的诗人,他的诗歌影响了几代人。他创作的《年轻的潮》《热爱生命》《年轻的思绪》《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等佳作,当时的年轻人都会背诵。

汪国真的诗集一直畅销不衰,形成了独特的“汪国真现象”,是诗歌界乃至出版界的一个文化奇迹。他的诗歌还被选入小学、中学教科书。

汪国真多才多艺,后又转型为著名的书画家、词曲作家、电台主持人,人生迈向一个个辉煌。

鲜为人知的是,汪国真早年离异,此后没有再婚。他的儿子汪黄任从小在郑州长大,父子曾疏离多年。

汪国真不幸英年早逝,将悲痛留给了年迈母亲、妹妹和儿子……

01

汪国真为热情的读者签名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平坦吗?我只是一条欢乐奔腾的小河……”

“意志倒下的时候/生命也就不再屹立/歪歪斜斜的身影/又怎耐得/秋风萧瑟/晚来风急……”

上世纪90年代,汪国真创作的这些脍炙人口的诗作,被无数年轻人争相抄写、朗诵、背诵,掀起全国范围内的“汪国真热”。

“细品名人”在北京一家媒体做编辑记者时,有幸邀请到汪国真老师参加杂志社举办的桂林秋季笔会。

汪国真生活照

汪老师戴着金边眼镜,适中的个头,身材很好。他儒雅清秀,话不多,一副很有学识和内涵的模样。

笔会持续了一周,我与汪国真老师天天朝夕相处。我们聊起了诗歌,聊起了畅销杂志,气氛非常愉快。

因为笔者带着采访任务,便多次与汪老师深入交流,了解到他的事业、坎坷的人生、亲情、婚姻,及让人心痛的父子情……

2015年4月26日,汪国真老师不幸英年早逝,噩耗传来,笔者震惊、心痛。而今7年过去了,与汪老师笔会期间的一幕幕依然历历在目,笔者还清清楚楚记得汪老师的音容笑貌。

今天,笔者写下此文,是对汪老师的怀念和祭奠。愿天堂里没有病痛!

小时候的汪国真与父母和妹妹汪玉华合影

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市后溪乡英村社,这里是著名的侨乡。汪国真的外公外婆,伯父伯母,及6个舅舅1个姨妈,都分别在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定居。

1956年6月22日,汪国真出生于北京,下面有一个妹妹叫汪玉华,在北京一所中专当老师,兄妹俩相差1岁半。

汪国真的父亲汪振世早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系,解放后是国家教育部的干部,母亲李桂英是北京一家工厂的工人。

1971年,汪国真从北京实验中学初中毕业后,因为家里有海外关系,他被取消了上高中的资格。

不久,他被分配到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了一名铣工,在工厂开铣床。当时汪国真还是一个15岁的稚气少年,经常上夜班,累得满脸疲倦。

年轻时的汪国真

有时汪国真实在太累了,夜里趴在铣床上睡着了,师傅就将他抱到角落里,脱下棉衣盖住他,然后替他将活干完。

在工厂上班期间,汪国真还得过阑尾炎,同事们都带着水果和糕点去医院看他。这段经历对汪国真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在诗歌中经常提到工友们。

1976年,汪国真代表北京市第三光学仪器厂,参加市仪表工业局举办的机床加工比赛,一举夺得第二名。

年轻时的汪国真儒雅帅气,爱好广泛,他喜欢打羽毛球、下围棋,更酷爱读书。

02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21岁的汪国真在妹妹的鼓励下,与妹妹一起参加高考。

汪国真(二排左一)与大学同学合影

汪玉华高中毕业后去京郊延庆农村插队,汪国真没有上过高中,数学不好,汪玉华就帮哥哥补习数学。

这年高考成绩出来后,汪国真数学只考了10分,但语文、政治、历史等科目分数很高,被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古汉语专业录取。

汪玉华也考出了好成绩,被北京建工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录取。兄妹俩双双考上大学,在亲友邻里间传为佳话。

大一时,《中国青年报》一位记者去暨南大学采访,发现了汪国真在学校黑板报上的一首诗,抄回去后发表了。

不久《中国青年报》给汪国真寄来了两块钱稿费,这让汪国真成为校园的名人。

青年汪国真

1982年,汪国真与妹妹同时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汪玉华进入北京市市政总公司下属的一所中专当老师。

参加工作后,汪国真依然与妹妹和父母住在一起,一家人感情相当融洽。业余时间,汪国真经常在家里写诗。汪玉华多次替哥哥将诗歌送到报社,有时编辑看都不看就“枪毙”了。

1984年,汪国真在湖南《年轻人》杂志发表诗歌《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后经《青年博览》《青年文摘》杂志转载,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1989年,《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等多家报刊为汪国真开设了诗歌专栏,很多学生开始手抄汪国真的诗。

1990年3月,广州一家报社给汪国真寄来了一本手抄诗歌集。这是一位25岁的女孩抄写的,每一页上都是汪国真的诗,还配有精美的手绘插图。

《年轻的潮》一时间洛阳纸贵

这预示着属于汪国真的时代来临了。随后1990年5月,北京学苑出版找到汪国真,将他的第一本诗集《年轻的潮》出版了。

一时间洛阳纸贵,很快被抢购一空。这年7月,《年轻的潮》被《新闻出版报》评为“1990年十大畅销书之一”。

北京各大高校还出现了汪国真诗歌演讲热,汪国真的诗阳光、乐观,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尤其深受青年人的喜爱。

1990年,被称为“汪国真年”。当时汪国真红极一时,人气超过很多当红影星。

因为一直忙于工作、求学、写诗,汪国真忽视了个人问题,以致年逾30仍未婚单身。

汪国真

1991年,汪国真去河南郑州参加全国图书“金钥匙”颁奖会,与黄女士一见钟情。

黄女士是河南郑州人,比汪国真小16岁,当时在郑州一家出版社上班。黄女士是汪国真的超级粉丝,汪国真的很多诗歌她都能背诵,见到偶像她很激动。

不可否认,黄女士对汪国真是崇拜的、欣赏的。而汪国真也喜欢亭亭玉立,带有文艺气息的黄女士,两人互生倾慕。

03

这时汪国真已经35岁了,婚恋迫在眉睫。1992年,汪国真与黄女士在北京低调结婚。

婚后,黄女士来北京工作和生活。

汪国真与儿子

1994年,他们的儿子汪嘉豪(后改名为汪黄任),在北京复兴医院降生。

此时汪国真已经38岁了,妻子才22岁,中年得子让汪国真沉浸在幸福和激动中。

汪国真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男人,在他成长和奋斗的过程中,亲情成为他前进和拼搏的重要支持和力量,他在感情和心理上依赖亲情。

婚后,汪国真一家与妹妹一家及父母一家都住在同一个社区,而且汪国真家与妹妹家是相邻的两栋楼。

汪国真平时在外面忙,回家后经常带着妻儿去看望父母和妹妹一家,几大家人常在一起团聚。

汪国真

平心而论,汪国真的妻子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很不容易,她年纪小,缺乏生活经验,生活中遇到过很多困难和艰辛。

加上她是外地人,一时无法真正在心理上融入夫家和婆家,心里始终不踏实。

汪国真的父母和妹妹很爱她,希望汪国真一家过得幸福。婆婆和小姑子与黄女士在生活习惯和理念上分歧都比较多,很多事情想法不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汪国真非常希望妻子能够融入大家庭。结婚前,他与父母和妹妹感情融洽,结婚后他希望妻子也能像自己一样,与他的家人和和睦睦。

作为嫁到北京的外地人,黄女士要短时间融入婆家的确不容易,由于分歧太多,汪国真与妻子的婚姻并不和谐。

汪国真与女高音歌唱家陈燕

儿子3岁时,黄女士抱着儿子回到郑州老家生活,夫妻俩开始分居。分居时间一长,汪国真与妻子的感情越来越淡。

儿子上小学后,汪国真与妻子平静地离婚了,儿子跟随前妻生活。离婚后,黄女士一度将儿子的名字改为“黄嘉豪”,最后改为“汪黄任”。

由于汪国真工作忙,他一年之中只有两三次去郑州看望儿子。儿子小小年纪就生活在单亲家庭,让汪国真内心有遗憾和痛。每次与儿子分别,汪国真都会不由自主地落泪。

由于与父亲接触少,小时候的汪黄任对父亲很抵触,父子俩沟通很不顺畅。

虽然汪国真的身份为儿子的成长带来过光环,但这种光环是虚幻的,遥不可及的。

在儿子小升初、中考时,汪国真都希望儿子能够来北京参加考试,然后在北京上学。但因为父子俩价值观的差异,都没有成行。

汪国真一直教育儿子要吃苦,吃苦才能成事,并反复向儿子讲述自己苦学的故事,但儿子不接受他的观点。

为激励儿子,汪国真还特意给儿子写了一首诗,希望儿子勤奋刻苦,将来有所作为。

04

在汪黄任的心目中,父亲是一个温和、有亲和力的人,但这种温和也成为软弱和缺乏主见的代名词,以致家庭生活不如意。

汪国真书画作品

汪国真诗并书

2007年,汪国真要将儿子的户口转到北京来,在北京上学有很多优势。但汪黄任与父亲的感情不深,与父亲的家族有隔阂,没有同意,这让汪国真很伤感。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汪国真每年能与儿子见上四、五次面,父子俩的关系开始升温,交流也多了起来,这让汪国真感慨万千。

汪国真多才多艺,在诗歌渐渐式微后,他又潜心书画创作,在书画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找他签名、题字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他为全国数十家名胜风景区、航空公司和酒店题过字。

白雪献唱汪国真作品音乐会

汪国真从小学过笛子、小提琴,2005年之后,他开始作词作曲。他创作的《但愿人长久》《分别多愁》等音乐作品,让白雪、雷洋等歌手在演唱时热泪长流。

2002年、2009年,汪国真还两次在北京举办个人音乐作品会,获得广泛好评。

2012年,汪黄任即将参加高考,数学成绩不好。汪国真将儿子带到北京的家里,让妹妹帮他补习数学。结果汪黄任顺利考入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儿子上大学前,汪国真带儿子回福建厦门老家寻根。站在老家的祠堂前,汪国真热泪盈眶,向儿子讲述祖辈奋斗的故事,这让汪黄任越来越理解父亲。

上小学和初中时,汪黄任说自己是汪国真的儿子,别人不相信,就问:你爸爸那么有名,怎么你在郑州,他在北京?一句话就让汪黄任落泪。

汪国真与儿子汪黄任

进入大学后,汪黄任已经能够坦然看待父母的恩恩怨怨,坦然看待他们的分开。此时再说自己是汪国真的儿子,别人再问他为什么父子俩不在一起时,汪黄任已没有了心痛。

汪国真离婚时才40多岁,正是一个男人最美好的年华。他那么有名,那么才华横溢,经济条件也不错,是很多异性眼里的“香饽饽”。

然而为了儿子,加上工作忙,骨子里缺乏驾驭婚姻的信心,汪国真一直没有再婚,始终单身一人。

当时汪国真的父母年纪很大了,父亲身体不好,他在外面忙碌时,妹妹在家里任劳任怨地照顾父母。妹妹将汪国真那份孝心也担负起来,为这个大家庭付出了很多。

05

2013年,网上突然爆出一篇文章,说汪国真穷困潦倒,靠卖书画为生,在网上引起轰动。

汪国真

这完全是假消息,汪国真拍案而起。这篇文章最先是南方一家知名媒体刊发的,后来被全国100多家媒体转载。

汪国真一天要接到多个电话,有的同情他,有的要资助他。不久四川一家报社,又说汪国真走投无路开火锅店,没有正当职业和稳定收入,处境让人感慨唏嘘。

其实从1990年起,汪国真发行的各种诗集,累计已超过1000多万册,怎么会穷困潦倒?

为矫正视听,汪国真将四川这家报社推上法庭,最终对方赔礼道歉,澄清了事实真相。

2015年1月,汪国真又在广州电视台主持《中国大画家》栏目。

汪国真

这时他的身体出现了不适,肝区隐隐作痛。早在1999年,汪国真就得过急性黄疸肝炎,在北大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才出院。

这年2月12日,汪国真去上海出差,突然眼睛和全身皮肤变黄,住进了急诊室。

两天后,汪国真回到北京,住进了北大医院。很快加强CT的检查结果出来了,汪国真被确诊为肝硬化转晚期肝癌。

汪国真的母亲已经80高龄,儿子汪黄任在郑州上大学,汪玉华忍着心痛在医院里照顾哥哥。

汪国真的妹妹汪玉华

为了照顾方便,3月2日,汪玉华将哥哥转到了北京地坛医院,后又转到了302医院。汪玉华要求为哥哥实施肝移植手术,但医生说:病情已到了这种程度,手术已没有意义。

在汪国真住院期间,一直是妹妹妹夫守在他身边。妹妹含着眼泪照顾汪国真的生活,在精神上安慰他。

想起从小与妹妹走过的风雨岁月,汪国真眼里盈满泪水。

2015年4月26日凌晨2时10分,汪国真带着对生命和亲人的眷恋不幸离世,年仅59岁。

汪国真临终前,妹妹拉着他的手,哽咽着说:哥哥,你别担心,我会将妈妈照顾好。

汪黄任送别父亲

汪国真不幸英年早逝,让很多读者和网友心痛遗憾,更是将亲人推入悲痛的深渊。

妹妹汪玉华将泪与痛埋在心里,尽心尽力照顾年迈的母亲,帮母亲化解丧子之痛。

汪国真离世,让儿子在悲痛中长大了。汪黄任终于彻底理解了父亲,与父亲那些隔阂与纠结早已烟消云散。

他后悔自己当年不懂事,没有早点修复与父亲的感情。2016年大学毕业后,汪黄任来到北京工作,在一家媒体上班。

他之所以离开郑州来北京,就是因为这里离父亲近一些。随着年龄增长,汪黄任发现自己很多方面,变得越来越像父亲。

汪国真

汪国真的妹妹与母亲

每年的清明和父亲的忌日,汪黄任会去公墓看望父亲。为怀念父亲,汪黄任出版了一本记录他们父子深情的书,书名叫《城池——我和我的父亲汪国真》。

2022年8月,汪国真已病逝7年了,他的儿子和妹妹心里依然有悲痛,千千万万的读者,也在心痛和遗憾中怀念他!

这位新世纪最受欢迎的著名诗人,永远活在亲人和读者的心中!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汪姓有多少开国将军?汪姓开国将军大全,告诉您答案!

1955年-196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被授予少将或以上军衔的统称开国将军,有1614位开国将军,家族文化延续了几千年,是中华文化根本,对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汪姓开国将军有多少?

汪姓起源于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东以邑为姓的汪姓,是我国早期历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带。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内发展成了一大望族。宋代以后,汪姓迅速繁衍起来,成为我国南方的一个典型大姓。当代汪姓的人口已近430万,列在全国第五十六位,汪姓在人口上比谭姓要多,虽然汪姓开国将军数量和军衔不如谭姓,谭姓有13位开国将军、一位大将、五位中将和7位少将。汪姓开国将军都是少将,但汪姓诞生了一位正国级开国将军,汪姓开国将军并不逊色于其他姓氏。

汪姓有多少开国将军呢,汪姓开国将军大全,告诉你答案!

1、汪洋少将: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汪洋1937年奔赴延安,被选送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投身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率部首批入朝参战。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汪易少将:原名王善德,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水观镇人。1933年参军,参军了长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后勤部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军区副司令员。

3、汪乃贵少将: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人。1928年参军革命,1933年他28岁时是红四方面军主力红4军10师的师长,当时红4军有3个师,另两个师的师长是11师师长陈再道(上将),12师师长张才千(中将)。1954年12月~1964年5月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4、汪少川少将: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人,1932年参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建国后,历任苏北军区、江苏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军政委,建筑工程部第一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四川三线指挥组副组长,效能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5、少将(1916年—2015年),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来自方志敏的红十军,1934年红十军进入赣南苏区,被编入红一方面军。1955年,时任公安部队政委的被授予少将军衔,1973年,少将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此后还担任了中央副主席、中顾委委员。

6、汪运祖少将(1915年—2015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安(今红安)县人。1931年参军, 曾任江苏省军区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15年,汪运祖少将在南京逝世,享年101岁。

7、汪洪清少将,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1931年参军,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河南省军区商丘军分区司令员,许昌军分区司令员,河南省纺织工业管理局副局长。汪姓开国将军,只有他参加了1931年的宁都起义。

8、汪克明少将,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汪克明少将1951年入朝作战,担任19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干部部副部长。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汪克明任北京军区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9、汪家道少将,安徽省六安市霍丘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30年参军(红四方面军第25军),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建国后任第五兵团师长,副军长,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1971年-1977年担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0、汪祖美少将: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人。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30年参军,历经历次反围剿战斗和长征。解放后,担任任铁道兵团第1师副师长、代理师长,1950年率部入朝。曾任任第二铁道兵学校校长、铁道兵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

汪姓开国将军虽然只有十位,全是少将军衔,但是汪姓有和汪运祖少将2位百岁开国将军,江西籍汪姓开国将军是开国将军中的代表性人物,百岁开国将军中,是唯一的正国级,少将也是近代汪姓历史名人。

我国只有三位少将担任过正国级,、、少将都是1916年出生,而少将是他们三人当中唯一的百岁开国将军。1988年,和一起被授予上将军衔,2011年和结伴而去,享年95岁。

本期话题:汪姓历史上,您还知道哪些脍炙人口的人物?欢迎您给出答案,请给汪姓开国将军点赞!

初心 —— 记岳阳平江著名烈士汪希范

岳阳晚报全媒体通讯 (通讯员 陈砚发)

“不忘初心”已成时尚语,其实初心,就是我们原本的愿望与想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初心。不忘初心容易,而一直照着最初的方向去努力,坚守自己最初的愿望,不被时局所迷,不为欲望所惑,奋力前行,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汪希范烈士的一生从头至尾都不背离自己的愿望,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浇灌着“初心”,谱写了一曲真正的人“牢记初心,践行诺言,方得始终”的乐章,八十年后吟唱,其悲壮的旋律,跳动的音符仍让人肃然起敬,催人泪下。

汪希范,(1888一1940)化名盯南,湖南省平江县浯口镇晏家村人。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在浯口地方上称得上是大户人家。有三进的院落,有几百亩的庄田。其祖父在旧时曾任过湖北省洪湖县令,其父汪镜清,学号汪兆落,是光绪二年的秀才,科举制时曾担任岳州府考场的主考官,有同胞兄弟八人,当地旧时有“八乾元”之称。其母亲育四男五女,汪希范排行第三。

汪希范六岁就跟随父亲读私塾,接受能力强。有位乡贤长者来汪家串门,见希范在认真读书,就说“小孩子,好好读书,前程似锦。”希范当即回答说“老人家,谆谆教导,晚辈遵循。”随口应答,可见希范聪颖,思维反应快。在本地读高小,喜欢看《猛回头》《醒悟》《劳动者》等进步书籍。后考入湖南第一师范,与乡友江契成等先后结识了方维夏、等师友,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一师毕业后回家乡教书。

希范一张国字脸,性格温和,外柔内刚,胆大心细,加上又有文化,善于与人交流,深受民众欢迎。当时不少青年男女时兴在小手帕上提诗写字,坊间还有汪年青时代为人家提的诗,手帕中写个“松”字,拆开松字成诗,其曰:

木到春来发嫩芽,八仙美女插金花。

公子打马前门进,松柏长青探姐家。

还有一个晏嫂子请汪题手帕诗,汪知其平常行为不检点,有意启迪,便在其手帕上写一首七律,诗云: 江阑到处受人欺,三十河东四十西。

入室一家分大小,出门三步有高低。

情丝缮帕宜高洁,气节贞操莫乱离。

别个意如秋至冷,忠心朋友世间稀。

手帕诗也教诲人,晏嫂子从此以后行为端庄了。

汪希范原配妻子王氏,系湘阴县(现汨罗)长乐街人。生了五个孩子,长子汪仑元,次子汪昆元,三子汪由元,四子汪脉元,五子汪开元。汪昆元参加红军后在江西万载县光荣牺牲,除仑元、开元外,其余两子均因病夭折,王氏生下五子后不久也因病去世。

汪希范的第二位妻子钟馨然,是钟期光将军的亲姐姐,女员,他们是在平江县城监狱中相识的,钟馨然的前夫也是员,被杀害,她也被抓。出狱后两人相识相恋后结婚,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汪抗日,后改为汪抗玉,八十四岁了,身体健康,耳聪目明,住浯口镇光荣院,其夫其子其孙都参军入伍,报效祖国。

平江五四运动以来,首先起来革命的并不是平民百姓,而是一大批知识分子,扛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有的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有的办新学,搞教育教化民众;有的办工厂搞实业救国。成立工会、农会等,当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时候,既成就了知识分子,也促进革命的爆发。汪希范就是作为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典范,其革命精神和业绩可圈可点。

汪希范有教师的身份,一边教书,一边从事革命活动。1922年湖南省在方维夏的倡导下,大力推广平民教育,汪希范在组织的领导下利用平民教育这个机会,宣传马列主义,向民众灌输革命的思想,并与一道教书的吴溉之互相探讨革命的真理。经常走村串户借对学生进行家访之机,宣传革命理论,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统治。他留下的诗文正是他当时工作的写照:

离校独归夜色暝,江边山下苦难行。

风吹草动惊冀怪,隔岸村庄有犬鸣。

1925年汪希范加入了中国组织。同年发生了“五卅”惨案,汪希范组织学生和民众在浯口游行,搭台演讲,散发巜告》号召群众,抵制日货。响应党的号召,开展讨吴(佩孚)驱赵(恒惕)的革命斗争,并在浯口秘密成立农会。有一次汪希范在茶山杨树洞彭明阶家中开会,研究农民武装问题,因走漏风声,派人进洞围剿,汪立即命令大家撤走,不留任何痕迹和文稿。自己走在最后,敌人已经逼近,见都是陌生人,他急中生智,扯了一个相识的农民示个意,在桥面上画一个“九丘田”棋盘,两人蹲在桥头动棋。来人匆匆从桥上走过,边跑边喊“捉拿汪希范”。当时汪希范还即兴赋五言律诗一首:

听到抓希范,桥头笑下棋。

金晴监鬼事,脑海运军机。

大矣民为本,巍然我自怡。

扑空狼逝也,载兴赋诗归。

1926年浯口公开成立了农民协会,汪希范亲书对联:两勾刀,杀尽,

一扁担,打倒劣绅。

横幅是“一切权力归农会”。同年,汪希范到湘阴长乐街、新市街一带进行革命活动,住在“丁祥兴”商号,先后发展了丁庭松(后任湘阴县苏维埃主席)等八人加入了组织,并建立了湘阴第一个党支部。

1928年参与组织了二十万农军“二月扑城”,未遂。县委组织部长朱璋等不少人惨遭杀害,汪希范万分悲痛,其挽联曰:

勇敢向前驱,拔剑挥戈,舍生取义无二月;

名声彰后代,观今监古,视死如归有千人。

面对调重兵从四面八方围剿平江,组织遭受破坏,不少员牺牲,汪希范含泪写了一首巜长恨歌》:

一边拍案一边歌,局势如斯没奈何。

遍地疮痍喧铁马,满山荆棘锁铜驼。

图强空忆王安石,创建难逢马伏波。

搔首问天天不语,恨吾力小悔蹉跎。

知识分子有文化,有理想,能够唤醒民众,武装民众,团结和组织民众进行革命,掀起轰轰烈烈的农动。汪希范的一生精力都倾注在这项伟大的事业中。

平江五四运动以后,一大批知识分子起来革命,比如凌容众、李积芳、李六如、毛简青等早期革命的先驱者都是平江的工商大户,名门乡绅。他们是知识分子,洞察世事,学习和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理论知识,唤醒民众,从事革命活动,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开展党的地下活动。

汪希范的家庭出身也是大户人家,富家子弟。人外表看起来很柔和,而内心坚强,意志坚定,柔情铁骨。汪希范投身革命先后七次被捕,最后一次被捕1940年五月一日,汪希范根据党组织安排,负责为新四军补充兵员,由于叛徒出卖,中统特务江郁文密令南阳乡乡长喻名杰派兵抓捕汪希范,打入监牢。平江县长陈昆请汪希范共进早餐,说是“送汪先生回浯口去”,过天车岭时,以“汪希范畏罪逃跑”为名,枪杀在天车岭,身中五弹,壮烈牺牲,时年52岁,最终还是被派杀害。安葬时从其血衣的口袋中,搜出一张被鲜血染红的纸条,尚能辨认出四句绝唱:

血不虚流事不空,工农革命定成功。

红军奠定乾坤日,家祭毋忘告范翁。

汪希范前六次被捕,有的是家人乡邻、族亲筹资签名,以汪家是前朝秀才,受朝廷赐匾的声望为名,向县里要求保释;有时是家人出钱,请名人担保;有时也是组织出面营救。汪家毕竟是名门大家,在地方有一定的声望,汪希范又是长沙一师毕业,在国民政府中,在队伍中同学不少,打招呼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当局也不敢加害于他,大都是花钱放人。最后一次被捕是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有可能是有密令,而加害了他。然汪希范就是初心不改,抓了放,放了抓,所以前后六次,每次救出来都要大把花钱。他的兄弟称其为“败家子”。倘大一个家业为救汪希范逐渐衰落了。

红军长征以后,留下的同志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生活异常艰苦,钟期光将军回忆说:“我经常到汪希范家里求助,化缘,那时投身革命,身无分文,清苦得没有办法,只得找亲友支持度日。”

汪希范与钟期光上将同为教书先生,又一道参加革命,员,志同道合的战友,汪又是钟的姐夫,同志加兄弟,其感情之深,其友谊之牢是不可言语的。有一回钟期光到浯口晏家洞汪家召开党员干部大会,通报了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陝甘的消息,与会同志欢欣鼓舞,信心倍增,决心扩大红军,开展游击战争。会后两人兴奋得彻夜长谈,并吟诗作对。汪以“期光”二字为联:期待南北多捷报,

光兴革命早成功。钟则以“希范”两字应对:

希庆红旗飘塞北,范将赤子战江南。

井冈山根据地红军长征以后,留下的同志坚持游击战争,由于的围剿、封锁,三年游击战争异常艰难困苦,钟期光每次到这个姐夫家,都要化缘,汪希范也是尽其所有予以支持。食盐、药品、食油、腊肉等物,送给游击队,以解游击队困难时期的无米之炊。1936年汪希范悄悄地将16亩田以400光洋抵押出去了,当时就交给了钟期光60元银洋,其余也陆续全部用于红军的给养。第二年春家里派人去作春耕田,才知道这块田姓王不姓汪了。在平江浯口一带至今流传“崽卖爷田心不疼”的故事,可见汪希范毁家资助红军的一片初心。

汪希范参加革命与众不同的是他自己有一支爱国的武装队伍,俗称“盯南部队”,在平江西乡和湘阴县的长乐街、智丰等地很有名,这只武装组织严密,纪律性强,威武雄壮。

这支队伍有的是汪希范的学生,有的是汪的亲戚王访三(旧时武秀才)俗称打教师的徒弟,因武艺出众人称“访八爹”,过去学武之人都是为了保族、保庄、保家,保一方平安。再加上旧时浯口、时丰、长乐、智丰等地都以习武著称,民众都有些拳脚功夫。梁金华司号员,又是汪的保镖,一身武艺。吴咏湘,杨宗胜都是武艺刚强之人,都选送到了“盯南部队”,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均好,都是武艺齐全之人组成的队伍。后称为湘北独立团。

1929年又把独立团扩大,成立湘鄂赣独立游击师,由平江人苏维埃骨干邱训民任师长,原独立团负责人,湘北特委负责人汪希范任政委,在配合彭德怀的紅五军攻占长沙的战役中,表现突出,战斗力强,打出了军威。

黄公略和袁国平发现了这支武装力量,并结予了高度的关心与指导。1930年10月按照黄公略的指示,组建红十六军,以独立游击师为主,又把汪希范分管的湘阴县13OO多人,平江西区800多人,希范老家晏家洞42人,还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都送到了红十六军。并和邱训民带领部队亲自交给了胡一鸣军长。

从盯南部队到湘北独立团,从独立团到到湘鄂赣独立师倾注了汪希范一生的精血,尽管从感情上难以割舍,但是为了维护大局,只能服从组织安排。红十六年的组建,黄公略、袁国平、汪希范功不可没。可惜这三个人在武装斗争中都牺牲了。

汪希范有多次机会可以离开平江本土,投身革命工作,但作为旧知识分子还是有“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束缚,为照顾好老母親,尽孝道而从没有离开本土工作,直到多次被捕,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员的初心就是这样用人生来演绎的。

2021年元月24日于平江六味斋

注 • 参阅了王幼辉、向礼初两位先生的文章和希范先生的后人汪耀华同志的文章。

汪明荃的75岁还很美,穿一身大红色和老公遛狗,六十出头的新娘子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在香港的艺术领域,汪明荃和罗家英是一对备受瞩目的夫妻,也是一对备受尊敬的伉俪。他们的艺术历程横跨数十载,为香港电影和电视产业带来了杰出的贡献。

汪明荃,别名汪阿姐,是香港资深的女演员和电视制作人。自幼展现出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年仅十六岁便踏入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学艺。她的演技扎实,气质优雅。凭借在《万水千山总是情》、《大胆小贼》、《婚内情》等作品中的卓越表现,赢得了观众的深厚喜爱与尊敬。

罗家英,本名罗行堂,是一位粤语相声大师和演员。出生于戏剧世家,从小受到传统艺术的滋养。他的表演风格幽默诙谐,尤其以对香港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描绘而备受赞誉。他在《大话西游》、《我爱我家》、《男人四十掉桃花》等作品中的出色表演,使他成为观众心目中的幽默代表。

然而,他们的巨大成功不仅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上,还展现在生活中的优雅与品质。他们共同的爱好——遛狗,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休闲方式和生活态度。汪明荃和罗家英都是热爱狗的人,他们认为遛狗不仅可以减轻工作带来的压力,还能加深与宠物的感情。

在他们的生活中,遛狗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仪式和习惯。他们会为狗狗搭配漂亮的服饰和时尚的饰品,然后一同出门,以让人们欣赏他们与狗狗的默契与优雅。

有趣的是,他们常常不愿意给狗拴绳子。他们相信自家的狗子都很听话,不想限制它们的速度和自由。这种遛狗方式或许让人有些不安,尤其是考虑到这是大型猛犬。然而,这两只狗子似乎特别喜欢汪明荃,总是黏在她身边,配合她拍照。

以前总觉得罗家英占了汪明荃很大的便宜,但直到现在才发现,罗家英和她非常般配。汪明荃75岁依然美丽如昔,穿着鲜红色的服装和她的丈夫一起遛狗,宛如六十出头的新娘。但汪明荃并不仅仅依赖外表来吸引丈夫,她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气质,拥有博士学位是她的自信源泉。她给予其他女明星一个明确的忠告,娱乐圈的地位和热度不仅仅取决于外貌,更需要有实力和内涵。否则,迟早会黯然失色于人群之中。

总之,汪明荃和罗家英不仅在艺术舞台上有出色表现,他们的生活中的优雅和品质也深受人们喜

遛狗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项仪式,一个让他们放松心情、深化感情的时刻。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外貌,还注重与宠物的亲密互动,这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虽然他们常常不拴狗绳,这种行为在一些人看来或许有些不安全,但在他们看来,这是对狗的信任,也是一种自由和亲近的表达。这种信任和亲近感在他们与狗狗的互动中愈发明显,也展现了他们的宽容和豁达。

最终,汪明荃和罗家英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仅需要才华和努力,还需要优雅和品质。他们的人生充满了欢笑、和亲情,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我们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时,不忘初心,保持优雅和坚韧。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百家姓 名人榜 汪姓

姓氏名望

行政界

汪广洋:字朝宗,汉族,江苏高邮人,元末进士。明初著名诗人。官至左丞相(明朝开国时)、右丞相、谏官、参政,明朝洪武时期官员。

汪踦:哀公十一年齐国伐鲁,汪踦挺身保卫国家而战死。

汪华:(公元587~649年)号英发,徽州绩溪瀛州汪村绩溪人(今安徽绩溪),唐朝时期因功封越国公

汪藻:公元1079~1154年),字彦章,饶州德兴人(今江西德兴),著名南宋文学家。

汪伯彦:(公元1071~1141年),字廷俊;祁门城里人(今安徽祁门)。著名宋朝大臣、宰相。

汪大燮:(公元1860~1929年),原名尧俞,字伯唐,一字伯棠;钱塘人(今浙江杭州)。著名清朝大臣。

汪 洋:(公元1920~2001年),陕西横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精卫:字兆铭,清末著名革命义士,曾有“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言壮语,日军侵华时期,摇身一变而成为最大的汉奸头子,后死于日本。

汪 易:(公元1916~1995年),原名王善德;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汪乃贵:(公元1905~1991年),安徽金寨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少川:(公元1915~2002年),安徽金寨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江西弋阳人。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汪克明:(公元1906~1994年),湖北阳新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洪清:(公元1911~1990年),湖北汉阳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祖美:(公元1915~1993年),江西上高野市乡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家道:(公元1916~1992年),安徽霍丘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振凯:江西弋阳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运祖:(公元1915~今),湖北黄安人(今湖北红安)。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敬煦:(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

汪汉国:揭阳九斗埔人(今揭西美德村)。著名全国劳模。1951年在潮汕组织第一个农业互助组,任组长。

汪多志:(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

汪国祯:(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国防部”督察部督考官。

汪启疆:(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三军大学海军指挥学院院长。

汪兴度:(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中山研究院副院长。

学术界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省高邮市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汪伦:唐代有泾县人,大诗人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他热情招侍,李白因赋《赠汪伦》。

汪应辰:(公元1118~1176年),初名洋,字圣锡;信州玉山人(今江西玉山)。著名宋朝大臣、

诗人、散文家。

汪元量:(公元1241~1317年后),字大有,号水云;宋末钱塘人(今浙江杭州),著名南宋诗人。

汪 中:(公元1744~1794年),字容甫;江都人(今江苏扬州)。著名清朝学者、骈文学家。

汪文升:(生卒年待考),长洲人(今江苏苏州)。著名清朝诗人、书法家。

汪士铎:(公元1814~1889年),字梅村;江苏江宁人(今江苏南京)。著名清朝历史地理学家。

汪士慎:(公元1689~1759年),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扬州八怪之一。

汪由敦:(公元1692~1758年),字师茗,号谨堂,晚又号松泉居士;著名清朝军机大臣,以办理公文敏捷干练而著称,也善于书法。

汪中: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早年因曾经助书商贩书,所以遍读经史百家和天文历算,所作《哀盐船文》被杭世骏所叹赏,从此文名大显。

汪 硕:揭阳县京溪园美德村人(今揭西)。著名国家《军事理论》编辑。

汪国真:(1956-2015),北京人,当代诗人、书画家。

航海界

汪大渊:江西南昌人。著名元朝航海家。

艺术界

汪延讷:(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戏曲作家。

汪应辰:(1118-1176),初名洋,字圣锡,信州玉山(今江西省玉山县)人。南宋官吏、诗人、散文家。

汪元亨:字协贞,号云林,又号临川佚老。散曲家

医学界

汪 昂:(公元1615~1695年),字仞庵,安徽休宁西门人。著名清朝医学家。

汪诗诗和汪圆圆的好命人生:一个嫁功夫巨星,一个嫁百亿豪门

汪圆圆和汪诗诗,是一对双胞胎姐妹。

姐姐汪诗诗嫁给了“国际巨星”甄子丹,妹妹汪圆圆则嫁给了“豪门阔少”蔡加赞。

这对姐妹花,成功靠婚姻从“伪名媛”变成了真豪门,可以说是人生赢家的典范了。

毫不夸张地说,汪诗诗姐妹能够顺利地嫁入豪门,这背后她们的母亲“功不可没。”

汪母(Jennirer)是一个江苏美女,她不仅长相漂亮,性格也很开朗,到了适婚的年龄,上门提亲者络绎不绝。

在众多“候选人”中,汪母选中了汪父。

汪父家是做生意的,家庭条件不错,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也算是“中产阶级”。

婚后不久,汪母先后生下了一对姐妹花。

大女儿汪诗诗和小女儿汪圆圆。

姐妹俩长大后继承了汪母的美貌基因,个个出落得亭亭玉立,颜值和身高都非常出众。

尤其是大女儿汪诗诗的身高近180公分。

妥妥的模特身材。

汪家虽然衣食无忧,但离真正的豪门还差得远。

汪母自己没能嫁入大豪门,她还是心有不甘,为了变成豪门,他们一家经营起了钻石生意。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折腾了几年,汪家都没有如愿变成豪门家庭,手下经营的几家首饰店,是唯一的资产。

只能说汪家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如果是普通人,也就知足了,但汪母的豪门之心却从没放弃过。

她思来想去,把所有的愿望寄托在了两个女儿身上,既然变不成豪门,那就嫁入豪门。

说干就干。

汪母开始费尽心思“栽培”汪诗诗和汪圆圆姐妹俩,完全按照“豪门预备媳妇”的标准去打造。

汪母给两个女儿制定了严格的规矩。

比如:吃饭时不可以三心二意;不可以用手指指别人;18岁之前不可以谈恋爱;出门社交要报备;回家时间不得超过夜晚12。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脸上随时要保持笑容,要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别人面前。

如果你以为这样就可以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些都只不过是“表面功夫”而已。

作为名媛淑女怎么能缺少内涵。

汪母对汪诗诗姐妹俩开展了所谓的“精英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她们读贵族学校。

只为接受最好的教育。

知书达理、品行端正都有了,仔细想想还缺少什么?

贤惠!

作为一个合格的豪门媳妇,那必须要“既上得了厅堂、又下得了厨房”才算可以啊。

于是除了礼仪、知识之外,学习厨艺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汪母的严格要求下,汪诗诗姐妹俩就像是“工具人”一样,学习各种“豪门文化”。

如果有一点达不到要求,就会遭到汪母的严厉惩罚。

在汪母的精心“包装”下,汪诗诗和汪圆圆姐妹俩终于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名媛”。

成为“名媛”只是嫁入豪门的第一步。

怎么才能接触到豪门,是汪母考虑的第二个问题,而娱乐圈,似乎是“灰姑娘”变成“金凤凰”的跳板。

于是,汪母给女儿打造了一个父亲是“钻石大王”的人设,然后把两个女儿送进了娱乐圈。

大女儿汪诗诗身高181公分,身材气质十分出众,2000年她通过选美而进入娱乐圈。

在“多伦多华裔小姐”选美大赛中,汪诗诗最终摘下了冠军的桂冠,然后一举成名。

不久后,她又参加了TVB举办的选美,这一次很可惜,汪诗诗并没有得到一个好名次。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汪诗诗虽然选美名落孙山,但她却在一场高端聚会中,认识了“武打明星”甄子丹。

此时甄子丹并不算一线,还曾有过一段婚史,年龄也比汪诗诗大18岁,条件并不算好。

不过汪诗诗还是被甄子丹给迷住了。

聚会结束后,汪诗诗主动给甄子丹发了一条信息:“你真的会武打吗?”

甄子丹觉得这个小姑娘很有趣,耐心回复她:“会啊,不过我现在年龄大了,打不动了。”

一来二去,两人越聊越投机。

相识仅4天,汪诗诗和甄子丹就确立了恋爱关系。

三个月后,就开始谈婚论嫁。

可汪母并不看好甄子丹,甄子丹虽然在娱乐圈有一定的地位,但离她心目中的“豪门”还差得远呢。

没想到汪诗诗这一次很固执,她认定了甄子丹,甚至还对汪母放话“非子丹不嫁”。

经过一番对峙,汪母最终还是没能拗过女儿,她点头同意了汪诗诗和甄子丹的婚事。

不过汪母还有一层考虑,那就是为小女儿汪圆圆铺路。

当然,这是后话了。

说回汪诗诗,她可能是传说中的“旺夫命”,自从她嫁给甄子丹后,甄子丹的事业突飞猛进。

2004年的《叶问》系列,直接奠定了甄子丹“功夫巨星”的地位,将其他功夫明星远远甩在了身后。

随之而来的是甄子丹身价的水涨船高。

曾经他还凭借1.15亿元的收入,登上“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榜首。

有个身价如此丰厚的丈夫,汪诗诗自然成了豪门阔太,豪宅、珠宝首饰、限量包包应有尽有。

汪诗诗还为甄子丹生了一儿一女,凑成一个“好”字。

从一个十八线小模特“飞升”成豪门阔太,不论是汪母还是汪诗诗总算是得偿所愿了。

汪母眼看大女儿成功晋升为“豪门阔太”,自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小女儿汪圆圆。

妹妹汪圆圆和姐姐汪诗诗比起来,稍微差了一点运气。

虽然顶着“甄子丹小姨子”和“钻石大王女儿”的名头进入娱乐圈,但她并不受欢迎。

因为“真名媛”和“假名媛”还是有区别的。

毕竟在香港名媛圈里,汪家那几家普通珠宝店,实在不能和“豪门”两个字相提并论。

哪怕汪圆圆的姐夫是甄子丹,也不够格。

不过甄子丹这个当姐夫的也很靠谱,他凭借自己在娱乐圈的资源,不遗余力为汪圆圆铺路。

在甄子丹主演的《导火线》中,他还为汪圆圆量身打造了一个很讨喜的角色。

不仅如此,甄子丹走红毯时,也不忘带上自己的“小姨子”,让她时刻保持曝光率。

只可惜,汪圆圆可能不适合娱乐圈,不论姐夫怎么捧,她在娱乐圈也没多少知名度。

不过她的“桃花缘”还是不错的。

在一场聚会中,汪圆圆认识了富豪方振文,方振文是做“绿茶”生意的,身价上亿。

方振文比汪圆圆大17岁。

一个是光鲜亮丽的女明星,一个是赫赫有名的大富豪。

抛开年龄和长相,两人还算般配。

最主要的是,汪圆圆的家人都很满意方振文。

于是两人就这样恋爱了。

可汪圆圆没想到,曾经跟自己海誓山盟的方振文,很快就厌倦了这段感情,朝三暮四起来。

汪圆圆忍无可忍,质问方振文。

对方轻飘飘说了一句:“你如果觉得不合适,那就分手啊。”

这句话让汪圆圆彻底死心,于是这段维持了仅五个月的恋情,很快就以分手而告终。

汪圆圆分手后,失落了好一阵。

不论很快她就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2011年,经过朋友介绍汪圆圆认识了蔡加赞,他是香港“玩具大王”蔡志明的独生子。

说起蔡志明,他的感情经历也够丰富。

虽然早就有原配夫人,但他依然在外边花边新闻不断。

最有名的是和TVB旗下的一位女演员。

两人的关系超乎寻常的好,这严重伤害了原配和原配的两个孩子。

原配的二女儿受不了外边的流言蜚语,因为抑郁一时想不开,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而第一个发现姐姐出事的,就是蔡加赞。

这件事让蔡加赞产生了很大的心理阴影,他开始变得孤僻。

然而,更让蔡加赞崩溃的是2001年的一场绑架。

蔡加赞15岁那年,他像往常一样去上学,当他走到一个角落时,一群蒙面绑匪冲了出来。

他们拦下蔡加赞坐的车,将他粗鲁地拉下车。

整个过程蔡加赞直接吓傻了,不过幸好当时离家不远,路上的好心人看到这一幕后伸出援手。

蔡加赞才勉强逃过一劫。

这两次变故,直接改变了蔡加赞的性格,他开始敏感内向,不愿意说话也不愿意出门社交。

“玩具大王”的儿子,怎么可以整天宅在家里呢,这样怎么娶妻生子、怎么传宗接代。

毕竟蔡家可是有几百亿的资产要继承的。

蔡加赞的父母都非常的着急,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天使”,来拯救自己的宝贝儿子。

汪圆圆就是那个“天使”。

提起和蔡加赞的相识,汪圆圆用“一见钟情”来形容。

汪圆圆性格开朗活泼,她就像一个“小太阳”一样,把蔡加赞从黑暗中给拉了出来。

这个总是满脸笑容的女孩,让蔡加赞重新找回自我,他变得轻松自在,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向不爱出门的蔡加赞,和汪圆圆恋爱后竟然主动要求约会,甚至在公开场合大秀恩爱。

简直就像换了个人。

不得不说,爱情的力量真的太伟大了。

蔡加赞的父母看到儿子的改变也非常惊喜,经过一番询问后,才知道儿子恋爱了。

蔡志明打听到儿子的恋爱对象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明星,名下也只有两家金店。

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名媛”。

如果论“门当户对”,汪圆圆其实配不上自己的儿子,但这与儿子高兴相比,也不算大事。

毕竟蔡家并不缺钱。

汪家有没有钱根本无所谓。

2013年,蔡加赞在父母的支持下,求婚汪圆圆,很快一场耗资8亿的世纪婚礼在香港举行。

儿子的终身大事终于有了着落,蔡志明当然非常高兴。

他安排了8000万的金器首饰、500万的婚纱礼服、5克拉的钻戒,给足了汪圆圆面子。

香港的几大豪门代表纷纷到场祝贺。

包括霍启刚、许晋亨等知名人士。

汪圆圆的家人,也都风风光光出席了这场世纪婚礼。

汪母更是开心的合不拢嘴。

婚后,汪圆圆成了香港最幸福的女人。

因为蔡加赞对她的爱始终如一,虽然是豪门阔少,但他身上却没有其他名门少爷的坏习惯。

他从来不在外边沾花惹草,也没有任何花边新闻。

据说,有一次汪圆圆觉得无聊想要出去旅行,蔡加赞直接拿起手机拨打了一个电话。

他在电话中命令道:“马上把飞机开过来,我要陪我老婆出去旅游,她有点闷。”

一句话就能调动私人飞机,除了羡慕还能说什么。

2014年,汪圆圆生下了一个女儿,蔡加赞升级成了爸爸,他高兴的不得了,把女儿宠成了小公主。

不过汪圆圆并不满足。

2016年她再接再厉,又为蔡加赞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婴。

这下不仅蔡加赞高兴,汪圆圆的公公婆婆更是激动的睡不着觉了,全家把汪圆圆当成宝贝。

三年生三胎,汪圆圆彻底坐稳了豪门太太的位置。

不仅如此,她还掌握了继承权,这份福气是多少嫁入豪门的女明星,可遇而不可求的啊。

不得不说,汪圆圆实在太幸运了,“豪门第一好命媳妇”这个称号可以说实至名归。

汪诗诗和汪圆圆全都嫁入豪门,从“假名媛”变成真阔太,到此时,汪母也算功成名就了。

不过难得的是,汪诗诗姐妹二人非常孝顺。

逢年过节就不说了,两个女儿送给妈妈的礼物,那必然是精挑细选、非常名贵的了。

在汪母64岁生日时,两个女儿都去为母亲庆生。

从合照中可以看出,母女三人打扮的非常贵气,岁月并没有在汪母脸上留下太多痕迹。

她与两个闺女合照更像姐妹一般。

汪诗诗和汪圆圆则依偎在汪母两侧,嘟嘴为母亲献上了香吻,展现出母女情深的一面。

最后不得不说,汪母真不是个简单的女人,从一开始她就有明确的目标,就是把女儿送进豪门。

最终通过努力,汪母和两个女儿都得到了想要的生活。

虽然有人认为她们“目的性”太强,吃相太难看,但在整个过程中,汪家姐妹从没有破坏别人家庭。

这一点是很多女明星避不开的“污点”。

也许和其他女明星相比,汪诗诗姐妹多了一点运气,但没有人的成功是不需要努力的。

机会一直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如果要想高人一等,就要有驾驭生活的能力,很显然,汪家母女三人都具备这个能力。

所以,她们才能在豪门立足,成为人生赢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