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名字配对

无咎(无咎怎么读)

时间:2023-10-02 22:18:52 作者:孤单的城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反省、补救、无咎

听手机里的视频讲座也是一种学习,特别是对年龄大的、眼睛看书费劲的,比较适合。当然要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历史性强的,这样才有益。

前几天听了讲“易经”的,就很有收获。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有的说是无欲,有的说是无我,有的说是无为----,我觉得还是不要绝对,上述说法各有各的道理,只是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易经》怎么讲呢?它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无咎,也就是无愧,我觉得挺有道理。

当今社会以经济为主导,人们普遍注重金钱名势上的利害关系,趋利避害也成了做事的准则,其实这是很短浅的认识,更不符合《易经》的道理。

易经中说明趋吉避凶是人之常情,却未必成为人生追求的价值和意义。《易经》所追求的实则是无咎,而非大吉大利。因为有得必有失,大吉大利与凶险祸患是一体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人们,吉凶祸福都是相对相倚,不断变化的,只有无咎,才是永恒。

《周易·系辞下传》中说,“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谓易之道也。”无咎是没有凶险,没有大的过错,或是就算有过错,也没有关系,加以补救就好,才叫做无咎。无咎才是《易经》指导人生的最高境界。

孔子当时就提出了无咎的层次是高于吉凶的,因为孔子是很了解人性的。他知道要人不犯过错,那是不可能的。

无咎者,善补过者也。这句话出自《周易·系辞传》。谁人无过错,只是大小而已。无咎的状态不是不犯错误,而恰恰是犯了错误以后,能够及时反省和改正。《左传》上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称赞爱徒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不贰过,就是不重复犯错误,善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他认为你做错的事情赶快想办法去补救,这才是最要紧的。

《易经》所说的无咎,就是说一个人会犯错,但是犯错后会改正补救,然后就无咎了。《易经》里面列举了很多错,到最后都演化成无咎,是因为人知错后会去补救,而不是单单去改已。只谈改是没用的,只是反思也会不够的,善于补救,才会使损害降低到最小。

台湾易经大师曾仕强认为,很多事情,你当时认为没有后患,做下来后患就出来了。那怎么办?赶紧去补救,不能推卸责任,也不要道歉,更没有办法说重来。

你要做的是把后遗症降到最低,今天叫停损点。任何事情一看糟了,赶快找到最合理的停损点,不要让它再损下去了,这样就好了。那就叫“无咎”。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易经》里面这个“无咎”是最了不起的。它告诉我们,人,天天都有艰难险阻,这才叫人生。你讨好的,不见的是好,因为后面的结局是怎么样,很难料。

总而言之,我们要知道,吉凶利害都是相对短暂的过程,只有做到无咎,才能没有后遗症,实现长长久久,这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2023年9月19日

惟庸人无咎无誉

【1】

梁启超撰写的《李鸿章传》,是一部经典,其开篇第一句话更是经典中的万王之王,这句话就是:惟庸人无咎无誉。

大意是说,只有平庸的人,才很少有赞誉和毁谤。只要你不是庸人,或不甘心平庸而想创建事功,那赞誉和毁谤必然并驾齐驱而来。

李鸿章就是这样的人,他官居极品,做了很多受人称赞和诟病的大事,临死前,还对世人不理解他而懊丧。极少的一部分人赞誉他为王朝的中兴名臣,绝大多数人骂他是卖、奸臣,贪污犯,凡是你所能想到的屎盆子都扣在了他的头上。

梁启超圆睁怒目,拍案叫道:李鸿章是伟人。

如今我们已对李鸿章有了清晰的认识,他是那个时代最有能力,也最心甘情愿出力的人。他从未因毁谤而不去做事,他有所为,迥然有别于那些不作为的饭桶官员。

人,只要做事,就是个人,反之,浑浑噩噩度日,离人就会越来越远。

仅在中国历史上,毁誉参半的人不胜枚举,商鞅、王安石、张居正、曾国藩、李鸿章,当然,更包括心学宗师王阳明。

他们有个共同点,心中抱定一个伟大的信念,矢志不移的去行动,不惧人言,只问事情的走向。

在人类历史上,那么多无咎无誉的人,你一个都没有记得,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做事,不做事,就如一尊佛像,你能指摘出它什么来?

【2】

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功勋盖世。当他在战场浴血奋战时,大奸贼鱼朝恩对他百般诋毁,甚至挖了他的祖坟。

郭子仪班师回朝后,连皇帝都战战兢兢,认为郭子仪会大闹一场。在那个时期,郭子仪想要大闹一场,没有人有能力阻拦。

但是,郭子仪跑到皇帝面前,痛哭流涕。他说,这肯定不是鱼朝恩干的,我带兵多年,杀人无数,仇人多如牛毛,一定是我的仇人挖了我的祖坟。

大唐皇帝极度惊骇,郭子仪这种解释哪里是凡人的风度,简直是神人附体。

事后,郭子仪对心腹说,我何尝不知是鱼朝恩挖了我的祖坟,但我已是功高震主,如果非要让皇帝惩治鱼朝恩,那岂不是被皇上更加确定我功高震主了?

心腹愤愤不平地说,虽然如此,可您这处理方式也太窝囊了吧。

郭子仪叹息说,有人说我挽救了大唐王朝,有人则诋毁我居功自傲,你说我到底是哪种人?

心腹脱口而出,当然是拯救大唐王朝的人。

郭子仪摇头道,不对,如果我认为自己是拯救大唐的人,那其实也就认定了我是居功自傲的人。赞誉和毁谤是共进退的兄弟,你不能只要赞誉,不要毁谤。所以,我既不是拯救大唐的人,也不是居功自傲的人。

【3】

有人问王阳明,如何避免毁谤?

王阳明回答,毁谤是外来的,连孔子那样的圣人都无法避免,何况是我们。

人再问,那就实在没有办法了吗?

王阳明回答,有啊,你只要把别人对你的毁谤看作是对他人的毁谤,正如你见到有人欺负弱小,虽然很生气,但也不会被气死。

人笑了,这是啥方法,逃避嘛。

王阳明叹息道:其实应对毁谤,哪里有那么容易。不过,若想把外来的毁谤不当回事,首先要做的是把外来的赞誉不当回事。倘若你对外来的赞誉很当回事,那你肯定会把外来的毁谤也当回事。如果你对外来的赞誉一笑置之,那你就能在应对外来毁谤时做到不动心。

人这种动物,就是喜欢别人的赞美,不喜欢别人的毁谤。这就是典型的欲——好善恶恶。

你喜欢某些东西,就肯定厌恶某些东西,如果你什么东西都不喜欢,那自然就什么东西都不厌恶。

所以,应对毁谤有两种方式,一就是浑浑噩噩的活着,少做事;二就是对赞美不要动心,自然对毁谤就无所谓。

这就是无善无恶,不对善意动心,自然不会对恶意动心。

【4】

当毁谤来时,正好练心,这是王阳明心学的基调。

当然,我们也做如是想:正因为有毁谤来,才证明了我在做事,而不是尸位素餐。无论是多大的组织里,凡是那些无誉无咎的人,绝对是很少做事的老油条,凡是那些有誉有咎的人,一定是想要做事的伟人。

毁谤之来,大多在生态环境。当一个生态环境中,很多人都对自己言行不负责,没有良知,只有私欲时,那些真正做事的人,就很容易得到毁谤,当然也有赞美。

不过,毁谤比赞美要来的多,来的更猛烈。

惟有在毁谤的大风大浪中坚持信念,遵循良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关键是,你如果真是个做事的人,连事情还做不过来,哪里还有心纠缠于咎誉上?!

《易经》做人最高境界 就这两个字——无咎

《易经》做人最高境界 就这两个字——无咎

趋吉避凶是人之常情,却未必是人生追求的价值和意义的究竟。《易经》所追求的就是无咎,不是大吉大利。当你得到某些好处的时候,你注定要失掉一些东西。大吉大利跟凶险祸患是一体的,当人家把你捧得越高的时候,你就知道,掉下来是越惨。

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吉凶祸福都是相对的,不断变化的。《周易·系辞传》上说,“吉凶者,得失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著名易学家刘君祖先生曾说,吉未必就是得到,凶未必就是失去。吉和凶只是个象,未必属实,不宜过度执着追求或纠结。

《易经》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两个字——无咎。孔子晚年感慨学《易》可以无大过,他看出了《易》的精髓。《周易·系辞下传》中说,“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谓易之道也。”无咎是没有凶险,没有大的过错,或是就算有过错,也没有关系,才叫做无咎。无咎才是《易经》指导人生的最高境界。

惧以终始 其要无咎 此谓易之道也

反省补过无咎

无咎者,善补过者也。

这句话出自《周易·系辞传》。人活着,只要眼睛没有闭起来,你就永远有过错,只是大小而已。无咎的状态不是不犯错误,而恰恰是犯了错误以后,能够及时反省和改正。《左传

》上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称赞爱徒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不贰过,就是不重复犯错误,善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周易》上同样说,“震无咎者存乎悔”。要达到无咎的状态,必然要善于反思悔过,如曾子的“一日三省吾身”。反思悔过是改过的前提,一个人在内心贞正的反思、悔过,根本不可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就不知道如何去改正。

要真正达到无咎,就要随时反省自己,随时随地要能检查出来自己每一方面的错误,随时随地检查、反思、改正自己的错误和毛病。

震无咎者存乎悔

谨慎无咎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本是指太阳的运行不止,在这里比喻君子勤勉不懈。惕:有敬的意思,小心谨慎

、警锡,夕惕若:是说晚上也要保持警惕的样子。厉:是指危险。咎:是指灾害。历无咎:是说时刻保持警惕,这样虽然存在着危险,但是并不会有灾祸。

亊情发展并不是如此简单,事情并不一直都一帆风顺的。不过如果保持勤勉和警惕,即使有危险,也不会造成灾难。《周易》对谨慎强调很多,“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庸就是平常、平时,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讲信用,行事更要小心谨慎。古人云,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牢记一个“谨”字,所犯的错误会越来越少。

庸言之信 庸行之谨

艰贞无咎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没有平地不变成山坡的,没有去了而不回来的,在艰难困苦中应坚守纯正,必然会有好的结果。

世界上时时刻刻发生的变化,循环往复,平地在某个时间会变成山坡。这就是说,困境和逆境是不断转变的,没有人一辈子走运,也没有人一辈子倒霉。人生艰难和困苦虽然不能避免,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坚忍和贞正的心,就能将其转变成平坦的大道。

《易经》让我们在艰难困苦中保持忍耐和贞正之心,这样做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无独有偶,《论语》中记载孔子被困,已经没有了粮食,他告诉弟子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身处困境,能够坚持自我,熬过去,而小人却不懂得坚持原则,一遇到困难只会变节和逃避。

君子固穷 小人穷斯滥矣

返璞归真无咎

白贲,无咎

贲(bì)卦是《周易》第22卦。贲是斑纹华彩、色彩纷繁之象,七彩光合成白色,绚烂归于平淡,白中涵贲在世不染,阅历深厚,返璞归真。

我们在这世界上生活越久,认识的人就越多,得到的东西就越多,随之而来烦恼和痛苦也就越多,幸福和快乐反而越来越少。世人不断追寻,不断得到,却发现身体越来越差、心情越来越躁,生活越来越累。要想摆脱这种烦恼和不幸,只有返璞归真

,追求“白贲”的境界。

白贲无咎,这四个字包含了人生的大境界。白贲的境界,就是笑而不语、光而不耀、威而不猛的境界。白贲的境界里,有清凉自在的心,有安定从容之心,有一颗摆脱烦恼束缚的自由之心。不再山珍海味的滥吃,身体变得清洁起来。不再做遥不可及的梦,睡眠变得安恬起来。不再穿五花八门的鞋,步子迈得悠闲平稳起来。衣着不再盲跟潮流,穿戴开始舒适宽松起来。不再多说闲言碎语,心情轻松畅快多了。

这种人生境界就如同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描绘的那样: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惟庸人无咎无誉

【1】

梁启超撰写的《李鸿章传》,是一部经典,其开篇第一句话更是经典中的万王之王,这句话就是:惟庸人无咎无誉。

大意是说,只有平庸的人,才很少有赞誉和毁谤。只要你不是庸人,或不甘心平庸而想创建事功,那赞誉和毁谤必然并驾齐驱而来。

李鸿章就是这样的人,他官居极品,做了很多受人称赞和诟病的大事,临死前,还对世人不理解他而懊丧。极少的一部分人赞誉他为王朝的中兴名臣,绝大多数人骂他是卖、奸臣,贪污犯,凡是你所能想到的屎盆子都扣在了他的头上。

梁启超圆睁怒目,拍案叫道:李鸿章是伟人。

如今我们已对李鸿章有了清晰的认识,他是那个时代最有能力,也最心甘情愿出力的人。他从未因毁谤而不去做事,他有所为,迥然有别于那些不作为的饭桶官员。

人,只要做事,就是个人,反之,浑浑噩噩度日,离人就会越来越远。

仅在中国历史上,毁誉参半的人不胜枚举,商鞅、王安石、张居正、曾国藩、李鸿章,当然,更包括心学宗师王阳明。

他们有个共同点,心中抱定一个伟大的信念,矢志不移的去行动,不惧人言,只问事情的走向。

在人类历史上,那么多无咎无誉的人,你一个都没有记得,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做事,不做事,就如一尊佛像,你能指摘出它什么来?

【2】

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功勋盖世。当他在战场浴血奋战时,大奸贼鱼朝恩对他百般诋毁,甚至挖了他的祖坟。

郭子仪班师回朝后,连皇帝都战战兢兢,认为郭子仪会大闹一场。在那个时期,郭子仪想要大闹一场,没有人有能力阻拦。

但是,郭子仪跑到皇帝面前,痛哭流涕。他说,这肯定不是鱼朝恩干的,我带兵多年,杀人无数,仇人多如牛毛,一定是我的仇人挖了我的祖坟。

大唐皇帝极度惊骇,郭子仪这种解释哪里是凡人的风度,简直是神人附体。

事后,郭子仪对心腹说,我何尝不知是鱼朝恩挖了我的祖坟,但我已是功高震主,如果非要让皇帝惩治鱼朝恩,那岂不是被皇上更加确定我功高震主了?

心腹愤愤不平地说,虽然如此,可您这处理方式也太窝囊了吧。

郭子仪叹息说,有人说我挽救了大唐王朝,有人则诋毁我居功自傲,你说我到底是哪种人?

心腹脱口而出,当然是拯救大唐王朝的人。

郭子仪摇头道,不对,如果我认为自己是拯救大唐的人,那其实也就认定了我是居功自傲的人。赞誉和毁谤是共进退的兄弟,你不能只要赞誉,不要毁谤。所以,我既不是拯救大唐的人,也不是居功自傲的人。

【3】

有人问王阳明,如何避免毁谤?

王阳明回答,毁谤是外来的,连孔子那样的圣人都无法避免,何况是我们。

人再问,那就实在没有办法了吗?

王阳明回答,有啊,你只要把别人对你的毁谤看作是对他人的毁谤,正如你见到有人欺负弱小,虽然很生气,但也不会被气死。

人笑了,这是啥方法,逃避嘛。

王阳明叹息道:其实应对毁谤,哪里有那么容易。不过,若想把外来的毁谤不当回事,首先要做的是把外来的赞誉不当回事。倘若你对外来的赞誉很当回事,那你肯定会把外来的毁谤也当回事。如果你对外来的赞誉一笑置之,那你就能在应对外来毁谤时做到不动心。

人这种动物,就是喜欢别人的赞美,不喜欢别人的毁谤。这就是典型的欲——好善恶恶。

你喜欢某些东西,就肯定厌恶某些东西,如果你什么东西都不喜欢,那自然就什么东西都不厌恶。

所以,应对毁谤有两种方式,一就是浑浑噩噩的活着,少做事;二就是对赞美不要动心,自然对毁谤就无所谓。

这就是无善无恶,不对善意动心,自然不会对恶意动心。

【4】

当毁谤来时,正好练心,这是王阳明心学的基调。

当然,我们也做如是想:正因为有毁谤来,才证明了我在做事,而不是尸位素餐。无论是多大的组织里,凡是那些无誉无咎的人,绝对是很少做事的老油条,凡是那些有誉有咎的人,一定是想要做事的伟人。

毁谤之来,大多在生态环境。当一个生态环境中,很多人都对自己言行不负责,没有良知,只有私欲时,那些真正做事的人,就很容易得到毁谤,当然也有赞美。

不过,毁谤比赞美要来的多,来的更猛烈。

惟有在毁谤的大风大浪中坚持信念,遵循良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关键是,你如果真是个做事的人,连事情还做不过来,哪里还有心纠缠于咎誉上?!

热门推荐